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語文試卷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4高一下·郴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唐代詩人王維,四十歲前后定居于修建在終南山里的輞川別墅,在那里寫了許多優(yōu)美的田園詩,其中一首五言詩里說:“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他獨自一人,漫步到溪水的源頭,默坐在山石之上,就只是在那里享受自然風光之美嗎?不是。被人稱為“宋代之李白”的蘇庠,也愛寫山水田園詩,特別贊賞王維的這首詩,他說:“此詩造意之妙,至與造物相表里,豈直詩中有畫哉?觀其詩,知其蟬蛻塵埃之中,浮游萬物之表者也。"這首詩主要并不是要提供一幅用文字描繪的山水畫,詩人此時此刻已經(jīng)超脫于身邊的物質世界,心靈沉浸于飄渺的玄思,他在用詩的形式表達哲學的思考。王維這類詩句頗多,他無論是凝望云起云飛,還是看河水流逝,或是看花開花落,都為的是探尋“道”,探尋人生的真諦,探尋宇宙的本體、宇宙的本源。這些詩句映現(xiàn)出中國古代詩人審美思維的特色。從哲學、宗教的角度說,王維好的是“道";從審美的角度說,他追求的是“趣”。
②怎樣達到這種“道"和“趣”呢?上述詩句表明,他是用特別的思維方式,是依靠“體"。體,是內向的思維方式。《莊子知北游》說:“夫體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惫糯淖⑨屨哒f:“圣人不出戶以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家知人家,所以見天下也。"《張子正蒙大心》說:“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物有未體,則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聞見之狹;圣人盡性,不以聞見梏其心,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笨梢姡寮液偷兰叶际鞘种匾曮w驗,把體驗看得比觀察更重要、更高級,就是要讓探究的目光超越眼前,而投向無限的時空,透視現(xiàn)象的背后。重視主體的心靈,重視內向體驗,是中國哲學區(qū)別于西方哲學的第一個顯著的特色,是中國詩學區(qū)別于西方詩學的第一個顯著特色。
③人要獲得真知,要把握真理,應該運用怎樣的思維方式,經(jīng)由怎樣的思維途徑?這是古往今來思想家們、文論家們都很關注的問題。古希臘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tǒng),著重強調的是了解外在于人的客觀世界,他們談得很多的是了解自然界;而要了解自然,首先必須學會觀察。被史家認定為希臘第一個哲學家的泰勒斯,發(fā)現(xiàn)了小熊星座,這個發(fā)現(xiàn)很快被應用在船只的導航上。據(jù)柏拉圖在《泰阿泰德篇》里講述,泰勒斯曾經(jīng)因為太專注地觀察星空,不小心掉進了井里,為此,一個女奴隸嘲笑他,“只熱衷于天上發(fā)生的事情,卻看不到在腳下發(fā)生的是什么"。這個小故事所以流傳,因為它具有象征性,從中可以看出,古希臘哲學家更關心看遠、看外,而不太關心看近處,不太關心看自身、看自己的內部。我國現(xiàn)代研究東西文化比較的學者梁漱溟先生,多次反復地說過:西洋人總是向外看,中國人呢,是回到自己,回到自己的生命上。他說:“深深地進入了解自己,而對自己有辦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與下等?!@是最深淵的學問,最高明或最偉大的能力或本領。然而卻不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學家之所能知矣。”梁先生的話,足以與兩千五六百年前色雷斯那位聰明伶俐的女奴隸的話相呼應。是不是要對中西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作出高下和優(yōu)劣的區(qū)分、判斷,這是另一個問題,但是,兩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應該說是一個事實。當然,中西思維方式的這種差異也是相對的。近代以來,西方的哲學、心理學和詩學,也表現(xiàn)了明顯的內傾的趨向。美國的愛默生就對西方長期的重外向、重實證的思維方式提出過懷疑。他說:“經(jīng)驗的實證科學總是遮擋人的視線,用完全屬于功能與過程的知識來阻止學者獨立地沉思世界整體,使哲人成了沒有詩趣的匠人。"為了實現(xiàn)東西方思維特性的互補,我們就要認真研究它們是怎樣地不同。東西方思維有不同特性,有各自強調的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這首先體現(xiàn)在認識活動的指向上,一個是偏于外向的,一個是偏于內向的。
④古希臘人認為,觀察,是人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的方式方法,也是科學研究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可逾越的第一步。觀察,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外搜索和接受信息的活動。作家、藝術家如何汲取創(chuàng)作的源泉,如何感知外在世界,并如何將自己的感知所得轉化為寫作的原料,這是詩學首先要回答的問題。藝術、文學,要描畫物質世界、描畫大自然,體現(xiàn)人對自然的眼光,更要反映人的生活、表現(xiàn)人的精神。無論是為了在作品中描寫自然界,還是為了描寫人的外貌、行為,表現(xiàn)人的性格、精神,首先必須要觀察。中國古人也屢屢論述過觀察的重要性。《文心雕龍》的第一篇《原道》說,“仰觀吐曜,俯察含章”;又說,“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經(jīng)緯區(qū)宇,彌綸彝憲,發(fā)揮事業(yè),彪炳辭義"。天文,指的是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人文,指的是人類社會生活現(xiàn)象。對這兩類現(xiàn)象,要“觀”,要“察”,這是文學寫作的前提。劉勰這里借用了《周易》中的語句?!兑紫缔o上》說:“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古代哲學家、思想家、文論家和藝術家,對于觀察作出過各自的論述。然而,構成中國古代哲學特色的,構成中國詩學思想特色的,卻不是觀察理論,而更在于體驗理論。與古希臘比較,中國古代的觀察理論不算精致,而體驗理論則相當深入。體驗,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倡導的基本的、主要的思維方式。與古希臘那些自然科學家兼哲學家相反,中國古代有的哲學家認為,觀察得越多、越細致,人對世界、對世界的本源了解得反而越少。他們主張的思維方式是體驗。體驗,和觀察相反,它是向內的心理活動,是通過向內而最終在更高層次上感悟外在世界,力圖把握宇宙和人生、把握最高本體的思維活動方式和心理活動方式。
⑤中國古代的體驗論,有道家的體驗論、儒家的體驗論和佛家的體驗論,三者有同有異。道家的老子和莊子作為深刻睿智的哲學家,最先明確提出重內向心理、輕外向心理的觀點,最先奠定了關于體驗論的構想的基礎。先秦儒家也論述過內向心理,他們說的主體自省其身、“自訟"以及“以意逆志”“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等等,都是反身求諸己。但儒家所講,或是道德上的自我檢視,或是具體情境下的推想,還沒有提到方法論的高度。作為哲學方法論根本原則的體驗理論,是由先秦道家啟其端,由魏晉玄學家正式建立的。佛教學者論證虛幻的彼岸世界,不可能依賴觀察,他們探索宗教心理的奧秘,由此建立了很精致的體驗理論,總結出細膩的進行體驗的心理活動技巧。后來的哲學家和詩論家講體驗,常常是融合了道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并不限于一家一派。玄學家之后,宋明理學家深入地論及體驗,朱熹對此貢獻頗大,他說,“體驗是自心里暗自講量一次”,“且體認自家心是何物”,“此是置心在物中究見其理”;王陽明也一再講到體驗。比較起來,西方古代的哲學和心理學論著較少談到體驗,較少對于體驗的深入探討。體,體驗,作為中國古代哲學方法論的范疇,經(jīng)過長期演化,進而成為了詩學的范疇,體驗論是中國古典詩學的主要基石之一。
(摘編自王先霈《體驗論在中國古代詩學中的地位》)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愛默生對西方長期的重外向、重實證的思維方式提出過懷疑,認為經(jīng)驗的實證科學,使哲人成了沒有詩趣的匠人。
B.作者認為,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外搜索和接受信息的活動,也是科學研究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可逾越的第一步。
C.體驗,和觀察相反,是一種通過向內而最終在更高層次上感悟外在世界,力圖把握宇宙和人生、把握最高本體的思維活動方式和心理活動方式。
D.先秦道家最先明確提出重內向心理、輕外向心理的觀點,是體驗理論的啟端,最先奠定了關于體驗論的構想的基礎。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王維通過描繪一幅山水畫表達哲學的思考,是他用“體”的思維方式,追求“道"和“趣”的成果。
B.第②段引用《莊子知北游》和《張子正蒙大心》中的語句,充分論述了儒家和道家都十分重視體驗,并把體驗看得比觀察更重要、更高級。
C.對于泰勒斯掉進井里的原因,梁漱溟與女奴隸的觀點相呼應,都認為古希臘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tǒng),著重強調的是了解外在于人的客觀世界,而不太關心看自身、看自己的內部。
D.體驗理論構成了中國古代哲學和詩學的思想特色,讀懂了體驗論,才能掌握中國古代詩學的特色和精髓。
3.下列選項,不是強調體驗的重要性的語句是()
A.“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老子》第四十七章
B.“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論語為政》
C.“學詩渾似學參禪,竹榻蒲團不計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閑拈出便超然。"——《學詩》(宋吳可)
D.“故,事有求之于四海之外而不能遇,或守之于形骸之內而不見也?!薄痘茨献泳裼枴?/p>
4.請分析第三、四段運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5.請你結合《桂枝香金陵懷古》,分析王安石在此詞中是如何處理觀察和體驗的關系的。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答案】1.B
2.C
3.B
4.①第三段,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以泰勒斯的故事為例,引用梁漱溟和艾默生的話,充分論述東西方思維特性不同。②第四段,運用了對比論證和引用論證,與古希臘作對比,并引用《文心雕龍》《周易》的語句論證了雖然中國古人也強調觀察的重要性,但中國古代的觀察理論不算精致,而體驗理論則相當深入。
5.①首先以“登臨送目"領起,觀察金陵之景:“澄江”“翠峰"征帆”“斜陽"酒旗”“西風"云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又“流水”“寒煙"衰草”,勾畫出凄清衰敗的景象。
②進而“念往昔"一句,由觀察自然過渡到體驗,作者在“繁華競逐”“至今"和“時時”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并總結了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教訓。
③王安石的創(chuàng)作以觀察為基礎,在通過向內的體驗活動,透視無限的時空,提煉出自己對歷史的感悟,是將觀察和體驗統(tǒng)一的創(chuàng)作典范。
【知識點】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
【解析】【點評】⑴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lián)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lián)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題考查根據(jù)原文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做這類題往往需要對原文進行“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原句的基礎上,加上了命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區(qū)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篩選信息、推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信息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⑶此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先根據(jù)題干要求,分析材料中體驗的重要性的觀點,再逐項分析,判斷能否支撐選項。
⑷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論證方法的能力。平時應掌握常見的論證方法,如:道理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類比論證等,答題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⑸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讀懂文本,從文中篩選出相關觀點,再用篩選出的觀點分析題干所給的材料。
1.B.“作者認為”錯,從第④段第一句“古希臘人認為,觀察,是人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的方式方法,也是科學研究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可逾越的第一步"可知,這個不是作者的觀點。
故答案為:B。
2.C.“梁漱溟與女奴隸的觀點相呼應,都認為古希臘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tǒng)……”錯,從第③段原文“這個小故事所以流傳,因為它具有象征性,從中可以看出,古希臘哲學家更……"可知,這并非女奴隸得出的觀點,也就無法與梁先生的觀點相呼應。
故答案為:C。
3.A.“不出門戶,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認識日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他向外奔逐得越遠,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是說思想家不要跨出房門,不要把眼光投向窗子外面,閉目靜坐,才可能悟道。符合體驗論的觀點,即道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靠體驗的思維方式去把握。
B.“(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是說觀察人的行為、表情,而后由外及內,進而了解人的內心。符合觀察論的觀點。
C.“學詩要像僧人于禪定中參究真理一般,要下苦功,肯思考,細消息心領會前人經(jīng)驗,認真反省自家得失,經(jīng)過多年的磨煉,由漸修而達到頓悟?!倍U能使心虛寧靜專注品味,深入思慮義理,通過修心養(yǎng)性,明心見性,達到覺悟。詩人認為詩和禪都需要“悟”,寫詩要琢磨飄忽的、幽微的詩意。詩意不能靠觀察得來,通過體悟,才能夠把握那絕對的精神本體,把握藝術的、詩學的奧秘。符合體驗論的觀點。
D.“因此,有些事情到四海之外去追求尋找卻不能得到,有些則持守在身體之內卻不能見效?!毕蛑黧w自身之內求索,所得到的,不限于耳目之前,還能遠屆往世與來世。符合體驗論的觀點。
故答案為:B。
4.①第三段,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據(jù)柏拉圖在《泰阿泰德篇》里講述,泰勒斯……從中可以看出,古希臘哲學家更關心看遠、看外,而不太關心看近處,不太關心看自身、看自己的內部"以泰勒斯的故事為例,“梁漱溟先生,多次反復地說過……”“美國的愛默生就對西方長期的重外向、重實證的思維方式提出過懷疑。他說……"引用梁漱溟和艾默生的話,充分論述東西方思維特性不同。
②第四段,運用了對比論證和引用論證,“《文心雕龍》的第一篇《原道》說……”“《易系辭上》說……"與古希臘比較,中國古代的觀察理論不算精致,而體驗理論則相當深入”與古希臘作對比,并引用《文心雕龍》《周易》的語句論證了雖然中國古人也強調觀察的重要性,但中國古代的觀察理論不算精致,而體驗理論則相當深入。
故答案為:①第三段,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以泰勒斯的故事為例,引用梁漱溟和艾默生的話,充分論述東西方思維特性不同。②第四段,運用了對比論證和引用論證,與古希臘作對比,并引用《文心雕龍》《周易》的語句論證了雖然中國古人也強調觀察的重要性,但中國古代的觀察理論不算精致,而體驗理論則相當深入。
5.結合材料“體,是內向的思維方式"把體驗看得比觀察更重要、更高級……重視主體的心靈,重視內向體驗,是中國哲學區(qū)別于西方哲學的第一個顯著的特色,是中國詩學區(qū)別于西方詩學的第一個顯著特色”“他們主張的思維方式是體驗。體驗,和觀察相反,它是向內的心理活動,是通過向內而最終在更高層次上感悟外在世界,力圖把握宇宙和人生、把握最高本體的思維活動方式和心理活動方式"可知,作者認為,中西方思維特性不同,前者偏內向,重體驗;后者偏外向,重觀察。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把觀察和體驗統(tǒng)一在一起。
①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以觀察為主?!俺谓薄按浞?歸帆”“斜陽"酒旗”“西風"云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景象凄清衰敗。
②下闋寫作者在金陵之所想,以“念”字為轉折,由觀察自然過渡到體驗,今昔對比,發(fā)現(xiàn)并總結了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教訓,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對歷史和現(xiàn)實,表達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嘆息。
③可見,王安石的創(chuàng)作以觀察為基礎,在通過向內的體驗活動,透視無限的時空,提煉出自己對歷史的感悟,是將觀察和體驗統(tǒng)一的創(chuàng)作典范。
故答案為:①首先以“登臨送目"領起,觀察金陵之景:“澄江”“翠峰"征帆”“斜陽"酒旗”“西風"云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又“流水”“寒煙"衰草”,勾畫出凄清衰敗的景象。②進而“念往昔"一句,由觀察自然過渡到體驗,作者在“繁華競逐”“至今"和“時時”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并總結了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教訓。
③王安石的創(chuàng)作以觀察為基礎,在通過向內的體驗活動,透視無限的時空,提煉出自己對歷史的感悟,是將觀察和體驗統(tǒng)一的創(chuàng)作典范。
(2024高一下·郴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正說著,有人來回說:“興隆街的大爺來了,老爺叫二爺出去會。"寶玉聽了,便知是賈雨村來了,心中好不自在。襲人忙去拿衣服。寶玉一面蹬著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爺和他坐著就罷了,回回定要見我?!笔废嬖埔贿厯u著扇子,笑道:“自然你能會賓接客,老爺才叫你出去呢。"寶玉道:“那里是老爺,都是他自己要請我去見的?!毕嬖菩Φ溃骸爸餮趴蛠砬冢匀荒阌行┚暮锰?,他才只要會你。"寶玉道:“罷,罷,我也不敢稱雅,俗中又俗的一個俗人,并不愿同這些人往來?!毕嬖菩Φ溃骸斑€是這個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后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里攪些什么!"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污了你知經(jīng)濟學問的?!币u人道:“云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里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么樣,哭的怎么樣呢。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我倒過不去,只當他惱了。誰知過后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yǎng),心地寬大。誰知這一個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見你賭氣不理他,你得賠多少不是呢。"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襲人和湘云都點頭笑道:“這原是混帳話。"
原來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這里,寶玉又趕來,一定說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著,近日寶玉弄來的外傳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鴛鴦,或有鳳凰,或玉環(huán)金佩,或鮫帕鸞絳,皆由小物而遂終身。今忽見寶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因而悄悄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剛走來,正聽見史湘云說經(jīng)濟一事,寶玉又說:“林妹妹不說這樣混帳話,若說這話,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于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嘆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既有金玉之論,亦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釵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y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待進去相見,自覺無味,便一面拭淚,一面抽身回去了。
這里寶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來,忽見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著,似有拭淚之狀,便忙趕上來,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誰得罪了你?"林黛玉回頭見是寶玉,便勉強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睂氂裥Φ溃骸澳闱魄疲劬ι系臏I珠兒未干,還撒謊呢"一面說,一面禁不住抬起手來替他拭淚。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幾步,說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這么動手動腳的!”寶玉笑道:“說話忘了情,不覺的動了手,也就顧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丟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樣呢?”一句話又把寶玉說急了,趕上來問道:“你還說這話,到底是咒我還是氣我呢?"林黛玉見問,方想起前日的事來,遂自悔自己又說造次了,忙笑道:“你別著急,我原說錯了。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來,急的一臉汗?!币幻嬲f,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寶玉瞅了半天,方說道“你放心"三個字。林黛玉聽了,怔了半天,方說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這話。你倒說說怎么放心不放心?”寶玉嘆了一口氣,問道:“你果不明白這話?難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錯了?連你的意思若體貼不著,就難怪你天天為我生氣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話。"寶玉點頭嘆道:“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聽了這話,如轟雷掣電,細細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懇切,竟有萬句言語,滿心要說,只是半個字也不能吐,卻怔怔的望著他。此時寶玉心中也有萬句言語,不知從那一句上說起,卻也怔怔的望著黛玉。兩個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聲,兩眼不覺滾下淚來,回身便要走。寶玉忙上前拉住,說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說一句話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淚,一面將手推開,說道:“有什么可說的。你的話我早知道了!”口里說著,卻頭也不回竟去了。
(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三十二回)
6.下列對小說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襲人對薛寶釵與林黛玉發(fā)表的一番評論,充分表現(xiàn)了寶玉厭惡仕途,具有強烈的叛逆性格。
B.興隆街的賈雨村回回要見寶玉,是因為寶玉性情真率熱情,善于待賓接客。
C.湘云對寶玉的規(guī)勸是善意的、真誠的,反映出她的儒家思想觀念,也表現(xiàn)了她嬌憨活潑、開朗豪爽的性格特點。
D.“又喜又驚,又悲又嘆"這八個字,及其準確地概括了黛玉此刻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開頭從賈雨村要見賈寶玉寫起,引出下文史湘云點評賈寶玉的一番話,說明兩人的追求和志趣不同,并最終借此展示寶黛二人愛情的真摯與濃厚。
B.林黛玉從窗外聽到寶玉與史湘云對話,寶玉說湘云說的“仕途經(jīng)濟”是“混賬話”,不覺又驚又喜,文章此處運用有限視角進行敘事。
C.文段通過側面描寫間接刻畫了薛寶釵的形象,她是一個溫柔敦厚、豁達大度、很會做人的金陵閨秀。
D.林黛玉、賈寶玉兩人心中有萬句言語,卻都只是“怔怔的望著”對方。此處運用了與“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
8.文中有一段關于林黛玉聽到寶玉稱贊她從來不說混賬話時的精彩的心理描寫,試分析該段心理描寫的作用。
9.《西江月》中評價賈寶玉“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惫?jié)選部分文段哪些地方印證了《西江月》對他的評價?
【答案】6.B
7.D
8.①在情節(jié)上,為寫后文二人互明心跡、互訴肺腑作鋪墊。
②在人物上,表現(xiàn)了林黛玉細心多慮、多情善感,對寶玉的欣賞和愛戀。
③在主題上,暗示了寶黛二人愛情發(fā)展的悲劇性結局。
④在讀者方面,增強作品對讀者的感染力
9.①厭惡封建官場制度,不愿意應酬世俗事務,不愿意見賈雨村。
②厭惡封建科舉制度,不愿意讀書考取功名。
③把“仕途經(jīng)濟"看作混賬話。
④對有世俗人生態(tài)度的史湘云下逐客令。
⑤把不說“仕途經(jīng)濟”的林黛玉視為知己。
⑥不顧封建禮俗用手替林黛玉拭淚。
【知識點】分析文本的結構,概括文本的主題;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賞析文本的內涵;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文章思想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然后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
(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鑒賞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說常見的藝術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寫、側面或間接描寫,環(huán)境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設置懸念,抑揚對比法等等,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中語段描寫的作用。解答本題,可分析對情節(jié)、人物、主題、讀者效果的角度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判詞的意思,然后再到文中找到相關的表現(xiàn)。
6.B.“是因為寶玉性情真率熱情,善于待賓接客"錯誤。賈雨村回回見寶玉,主要是賈政和賈雨村都想通過“寶玉會客”一事謀取各自仕途上的好處。
故答案為:B。
7.D.“此處運用了與‘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錯誤?!杜眯小分小白聿怀蓺g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描繪的是離別時的情景,用“茫茫江浸月"的景象來襯托離別的凄涼和哀傷,屬于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本文運用了神態(tài)、動作或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傳達人物情感,屬于直接描寫。
故答案為:D。
8.①在情節(jié)上,林黛玉聽到寶玉稱贊她從來不說混賬話,知道兩人心意相通,互相了解,為后文寶玉出來遇見黛玉,倆人路上互訴衷腸的情節(jié)做鋪墊,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②在人物塑造上,黛玉聽完后“又喜又驚,又悲又嘆”的心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于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可知黛玉將寶玉看作知己,有著對寶玉的欣賞和喜歡?!八鶉@者,你……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由于父母早逝,無人替她謀劃,因而黛玉內心傷感,可知黛玉細心多慮、多情善感。
③在主題上,她的心理描寫可以看出對倆人的婚事有著種種擔心,沒有金玉相配,沒有父母為之籌謀,自身又多愁多病,這些都暗示了寶黛愛情發(fā)展的悲劇性結果。
④在讀者方面,黛玉這段心理描寫細致,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少女的心思細膩,多愁善感,增強作品對讀者的感染力。
故答案為:①在情節(jié)上,為寫后文二人互明心跡、互訴肺腑作鋪墊。
②在人物上,表現(xiàn)了林黛玉細心多慮、多情善感,對寶玉的欣賞和愛戀。
③在主題上,暗示了寶黛二人愛情發(fā)展的悲劇性結局。
④在讀者方面,增強作品對讀者的感染力。
9.①“潦倒不通世務"是說賈寶玉不通人情世故,不愿意應酬世俗的事務,厭惡封建官場制度。從文中來看,聽說賈雨村來了,賈寶玉并不想去應酬賈雨村,史湘云勸他的時候,賈寶玉說“姑娘請別的姊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污了你知經(jīng)濟學問的”。
②“愚頑怕讀文章"是說賈寶玉不愿意為了科舉而讀那些八股時文。從文中來看,“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賈寶玉不愿意閱讀這些文章,也不愿意聽史湘云和薛寶釵的勸說。
③“行為偏僻性乖張"是說賈寶玉言行違背社會倫理,不合中庸之道。從文中來看,他認為史湘云等人所說“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后也有個朋友”是混賬話,讓來找他說話的史湘云“姑娘請別的姊妹屋里坐坐”,直接下逐客令。他看林黛玉落淚“禁不住抬起手來替他拭淚”,不顧世俗眼光,全憑性情做事,不顧封建禮俗。
④“那管世人誹謗"是說賈寶玉那里管世人對自己不好的評價呢,他讓勸他上進的史湘云到別的屋去做,對薛寶釵是理都不理,當著大家的面說林黛玉不會說這樣的混賬話,把不說“仕途經(jīng)濟”的林黛玉視為知己。
故答案為:①厭惡封建官場制度,不愿意應酬世俗事務,不愿意見賈雨村。②厭惡封建科舉制度,不愿意讀書考取功名。
③把“仕途經(jīng)濟"看作混賬話。
④對有世俗人生態(tài)度的史湘云下逐客令。
⑤把不說“仕途經(jīng)濟”的林黛玉視為知己。
⑥不顧封建禮俗用手替林黛玉拭淚。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2024高一下·郴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段一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摘自杜牧《阿房宮賦》,有刪減)
文段二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屬文。初未第,來東都,時主司侍郎為崔郾,太學博士吳武陵策蹇進謁曰:“侍郎以峻德偉望,為明君選才,仆敢不薄施塵露。向偶見文士十數(shù)輩,揚眉抵掌,共讀一卷文書,覽之,乃進士杜牧《阿房宮賦》。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誦之,郾大加賞。曰:“請公與狀頭!”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請第五人。更否,則請以賦見還!”辭容激厲。郎曰:“諸生多言牧疏曠不拘細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舉賢良方正科。沈傳師表為江西團練府巡官。又為牛僧孺淮南節(jié)度府掌書記。拜侍御史,累遷左補闕,歷黃、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牧剛真有奇節(jié),敢論列大事,指陳利病尤切,兵法戎機,平昔盡意,嘗以從兄驚更歷將相,而已困蹶不振,怏怏難乎。卒年五十,臨死自寫墓志,多焚所為文章。詩情豪邁,語率驚人。識者以擬杜甫,故稱“大杜”“小杜"以別之。
(摘自《唐才子傳杜牧》,有刪改)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諸A生多言B牧疏曠C不拘D細行E然敬依F所教G不敢H易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錙銖,古代重量名,一錙等于六銖,一銖約等于后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比喻極其微小的數(shù)量。
B.舉,指被攻占?!读鶉摗贰颁┠烈宰嬚D”的“誅"指被殺害,兩者用法相同。
C.侍郎,古代官名。唐以后,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文中的科舉主試官崔郾是吏部侍郎。
D.博士,古代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jīng)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牧指斥秦統(tǒng)治者只圖個人享樂不顧百姓,橫征暴斂,揮霍無度,從對比中體現(xiàn)人心事理,揭示出秦王朝無道而咎由自取的歷史結局。
B.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指出若六國能愛護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若秦愛護六國百姓,就可順次傳到萬世都做皇帝。
C.杜牧因為《阿房宮賦》被崔郾贊為“王佐才”賞識杜牧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并用“大杜"小杜”來區(qū)別他們。
D.杜牧為人豪放不羈,不拘小節(jié),性格剛強、正直,敢于議論國家大事,他寫詩感情豪邁,通常語出驚人。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②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諫逐客書》)
14.《阿房宮賦》流傳千古,彰顯杜牧過人才華,文段二對其才華有多處側面刻畫,請歸納整理。
【答案】10.CEG
11.C
12.C
13.①您如果痛惜它沒有罪過卻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②江河湖海不舍棄細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業(yè)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14.①十幾個文士,揚眉抵掌,共讀《阿房宮賦》;崔郾聽后也是贊不絕口。
②太學博士吳武陵極力舉薦杜牧,“請公與狀頭”,“辭容激厲”。
③賞識他的人把他比作杜甫,稱他為“小杜”,認為他的才華可與杜甫比肩。
【知識點】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官職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忌粌H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能力,還要在整體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關鍵點: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語氣詞、動賓搭配、句式整齊等。要根據(jù)語意做題,可用排除法。
(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和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關于實詞,本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平時的學習中應對重要的文言實詞多加積累,做題時結合句子進行判斷即可。關于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3)本題考查篩選并概括文中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然后依據(jù)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與原文不符合之處。
(4)本題考查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按照翻譯六字訣換、調、補、刪、留、變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實。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
⑸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容理解分析及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附參考譯文】
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善于寫文章。開始時參加科舉考試未中,到東都洛陽,當時的主考官是禮部侍郎崔郾,太學博士吳武陵騎著劣馬拜見崔郾說:“您憑著崇高德行,巨大聲望,為圣明的君王選拔人才,我怎敢不略給予如微塵滴露般的微小幫助。前幾日偶然看見十幾個文士,眉飛色舞,拍掌稱快,共同閱讀一卷文章,我一看,原來是考生杜牧寫的《阿房宮賦》。這個人是輔佐君王的人才?!苯又贸鑫恼吕收b起來,崔郾大加贊賞。(吳武陵)說:“請您給他第一名!"崔郾說:“已經(jīng)有別人了?!保▍俏淞辏┱f:“如果不行,就給第五名。還不行的話,就把賦還給我!"言辭面容很嚴肅。崔郾說:“許多人都說杜牧豪放不羈,不拘小節(jié),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議,不敢再改了?!焙髞恚ǘ拍粒┯挚贾匈t良方正科。沈傳師上表請求讓杜牧擔任江西團練府巡官。(杜牧)又擔任牛僧孺淮南節(jié)度府掌書記。他升遷為侍御史,多次升遷為左補闕,曾擔任黃、池、睦三州刺史,憑借考功郎中的身份掌管草擬詔令,后來升遷為中書舍人。杜牧剛強、正直,有耿直的節(jié)操,敢于議論國家大事,指明和陳述其中的利弊得失特別中肯。兵法和軍事,平時都盡心留意。曾經(jīng)因為堂兄杜驚出將入相,而自己仕途困頓挫折,怏怏不樂,心氣難平。死時五十歲,死前自己撰寫墓志,焚燒了所寫的許多文章。他寫詩感情豪邁,通常語出驚人。賞識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所以用“大杜"小杜”來區(qū)別他們。
10.句意:許多人都說杜牧豪放不羈,不拘小節(jié),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議,不敢再改了。
“諸生"指的是許多人,中間不能斷開;“牧疏曠”是“多言"的賓語,聯(lián)系緊密,所以C處斷開;
“細行”是“不拘"的賓語,不能斷開;“然”表示轉折,引起下文,所以中間E處斷開;
“所教"是“敬”的賓語,聯(lián)系緊密;“不敢易也"句意完整,所以中間G處斷開;
故答案為:CEG。
11.A.正確。
B.正確。句意:函谷關就被攻占了。/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
C.“文中的科舉主試官崔郾是吏部侍郎”錯誤。主管科舉考試的應該是禮部。
D.正確。
故答案為:C。
12.C.“被崔郾贊為‘王佐才’"錯誤。從原文“太學博士吳武陵策蹇進謁曰:‘侍郎以峻德偉望,為明君選才,仆敢不薄施塵露。向偶見文士十數(shù)輩,揚眉抵掌,共讀一卷文書,覽之,乃進士杜牧《阿房宮賦》。其人,王佐才也?!笨芍Q贊杜牧為“王佐才也"的人是太學博士吳武陵。
故答案為:C。
13.得分點:
(1)“若”,如果;“隱”,痛惜;“就”,走向;“擇”,區(qū)別。
(2)“擇”,通“釋”,舍棄;“就”,成就;“卻”,推卻,拒絕;“明”,彰明。
故答案為:①您如果痛惜它沒有罪過卻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②江河湖海不舍棄細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業(yè)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14.題干要求整理文段二側面描寫內容,如他人的言行舉止等對杜牧的襯托,可知本題的答題區(qū)域在文段二。
①從“‘向偶見文士十數(shù)輩,揚眉抵掌,共讀一卷文書,覽之,乃進士杜牧《阿房宮賦》。其人,王佐才也?!虺鼍砝收b之,郾大加賞"可知,這是太學博士吳武陵的話語講述的他人讀杜牧的《阿房宮賦》的反應??煽偨Y為:以前見過十幾個文士,揚眉抵掌,共讀《阿房宮賦》,崔郾聽完《阿房宮賦》也是贊不絕口;
②從原文太學博士吳武陵見崔郾對其文章大家贊賞,便要求“請公與狀頭”,在說給杜牧第五名的時候,吳武陵“辭容激厲”,由此可總結出:太學博士吳武陵極力舉薦杜牧;
③從“詩情豪邁,語率驚人。識者以擬杜甫”可知,賞識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可總結為:杜牧與詩圣杜甫齊名。
故答案為:①十幾個文士,揚眉抵掌,共讀《阿房宮賦》;崔郾聽后也是贊不絕口。
②太學博士吳武陵極力舉薦杜牧,“請公與狀頭”,“辭容激厲”。
③賞識他的人把他比作杜甫,稱他為“小杜”,認為他的才華可與杜甫比肩。
(2024高一下·郴州期末)閱讀下面唐詩,完成小題。
賣花聲題岳陽樓①
張舜民
木葉下君山??账?。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欄。天淡云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厥紫﹃柤t盡處,應是長安。
【注釋】①元豐六年(1083),詩人獲罪貶往郴州,途經(jīng)岳陽樓,登樓而作本詞。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是()
A.起首兩句勾畫出一幅洞庭葉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意境。
B.詩人因遭貶來到此地,又將離此南行,內心十分苦悶,聽曲自斟全無半點笑容。
C.“醉袖”用借代的修辭,以衣飾代人,不言醉臉、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之美。
D.詞的上闋寫樓內宴飲,下闋寫樓外遠望,詞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結構安排自然合理。
16.“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是杜甫登臨而作的《登岳陽樓》。結合具體詩句,比較兩首詩詞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
【答案】15.B
16.相同點:兩首詩詞都表現(xiàn)了詩人流落江湖、報國(忠君)無門的苦悶。
不同點:①張詞既有對自身遭貶、前路迷茫的怨憤和無奈,又有思君戀君,渴望再得君王重用的期待。②杜詩既有對自身年老多病、漂泊無依的感傷,亦有對國家動蕩、百姓疾苦的關切與憂心。
【知識點】表達技巧類題目;思想內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綜合鑒賞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題材、結構、情感的鑒賞。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jīng)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再對照選項進行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對詩歌進行比較閱讀的能力。詩歌的對比閱讀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一道題目中出現(xiàn)兩首詩歌,另一種是運用一首詩歌和課本中的一首詩歌進行對比,一般選擇課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誦的名篇。命題方式有比較異同、相同點或不同點,有時給出比較的對象,有時不給。如果給出就按要求進行比較,如果不給可以從詩歌的意象的選取、詩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別、手法的運用、寫景的角度、詩歌的格調等方面著眼分析,此題為比較異同,并且給出比較的范圍,較為容易,結合詩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15.B.“內心十分苦悶,聽曲自斟全無半點笑容”錯誤,“十分"二字,寫的是歌妓給詩人斟滿酒;“斂芳顏”,即斂眉、斂容,寫的是歌妓的情態(tài)。
故答案為:B。
16.相同點:
張舜民的《賣花聲題岳陽樓》中“何人此路得生還”,表達了詩人被貶后對前路的迷茫,不知能否安然返回,體現(xiàn)了流落江湖之感;“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表明詩人心向朝廷卻無法施展抱負,有報國無門的苦悶。
杜甫的《登岳陽樓》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寫出詩人親朋離散,自己年老多病且漂泊孤舟,流落江湖;“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則是詩人想到國家戰(zhàn)事仍在,自己卻只能憑欄流淚,展現(xiàn)了報國無門的悲哀。
兩者都有“流落江湖、報國無門"的苦悶。
不同點:
張舜民詞中“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意思是不是西行離別的客人,就不要唱《陽關曲》,暗示自己被貶的怨憤;“何人此路得生還"一句,體現(xiàn)出對未來的迷茫和無奈;“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夕陽盡頭是長安,表達了對君王的思念和期待被重用。
杜甫詩中“老病有孤舟”,突出自己年老多病且漂泊不定的凄涼處境,是對自身漂泊無依的感傷;“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想到北方戰(zhàn)事不斷,百姓受苦,詩人涕泗橫流,表現(xiàn)出對國家動蕩、百姓疾苦的深切關懷和憂心。
故答案為:相同點:兩首詩詞都表現(xiàn)了詩人流落江湖、報國(忠君)無門的苦悶。
不同點:①張詞既有對自身遭貶、前路迷茫的怨憤和無奈,又有思君戀君,渴望再得君王重用的期待。②杜詩既有對自身年老多病、漂泊無依的感傷,亦有對國家動蕩、百姓疾苦的關切與憂心。
17.(2024高一下·郴州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時,在春天到來之際,人們總是沐浴祈雨,冀望一年都風調雨順?!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也為我們描繪過這樣的畫面:“,"。
(2)史論貴在立論精警,宋代蘇洵《六國論》中的“,破滅之道也”、“茍以天下之大,___,是又在六國下矣"等議論,借古諷今,發(fā)人深省。
(3)古人在詩詞中常以“草”的意象來抒發(fā)物是人非、盛衰興亡的感慨,如唐宋詩詞中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浴乎沂;風乎舞雩
(2)賂秦而力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3)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書寫:沂、雩、賂、衰、陌、苑。
故答案為:(1)浴乎沂;風乎舞雩
(2)賂秦而力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3)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疾槊痴b,分為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兩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本題屬于理解性默寫。寫錯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2024高一下·郴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忽然,在山峰與云層之間,裂開了一道縫隙,陽光照射進來,照亮了一片云朵,也照亮了群山的褶皺。
我們忍不住停車,遠眺。群山的面目清晰起來,連綿的山峰與深深的山谷,層層疊疊的山影,層層疊疊的綠。山谷間如鏡的明亮處,是一個水庫。云層間漏下一束光,落在一片山巒上,山巒上起伏的植被清晰可見,仿佛山巒在呼吸。這一刻,天地遼闊、壯美、雄奇,也澄澈、肅穆、圣潔。這樣的①的時刻,足以驅走心中細小的塊壘。
這片山野,在億萬年前曾是汪洋大海的一部分。它攜帶著波濤洶涌的記憶,激蕩出了山巒的萬千褶皺。在神農(nóng)架自然博物館里,我看到兩塊化石,五瓣花朵似的海膽凝固在一塊圓石中,幾只三葉蟲凝定在黑色方石中,它們都來自神農(nóng)架久遠的“海洋時光”,成為其久遠歷史的明證。
面對這綿延的群山和這山野所隱喻的浩瀚時空,一切生命如我,是多么渺小的存在。
少頃,層云合縫,光亮隱沒,神農(nóng)架的群山恢復了深沉的情態(tài),萬物隱匿其中。須臾間,風云變幻,如霧之聚散,讓人②。我們不由感嘆,與大自然的相遇是一種緣分。
(節(jié)選自王蕓《醉美神農(nóng)架》)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①②。
19.下列句子中的“如"與文中加點的“如”,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十六年逝者如斯,中國科技長足發(fā)展。
B.春風十里不如你,三月“雷鋒"傳真情。
C.如實敘寫傳經(jīng)驗,虛心研習長智慧。
D.以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卻每每恰如所料的起來。
20.關于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小明認為有多處語病,應將其修改為“云層間漏下的一束光落在一片山巒上,使得山巒上起伏的植被清晰可見,讓人覺得山巒仿佛在呼吸”。你贊同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答案】18.不可多得;捉摸不定
19.D
20.示例一:不贊同。①原文將云層漏下一束光獨立成句,繼而再寫這束光落在山巒上等內容,凸顯出了光從云層間漏下的這一特點,強化了當時所見美景的動態(tài)感與過程美。②改句加上“使得"讓人覺得”等,雖然強化了語句表達的邏輯性,但弱化了節(jié)奏感;而原句沒有這些詞語,并不影響語意表達,反而顯得語言詩意化,更符合原文的語言風格。③原句描寫當時所見美景,呈現(xiàn)出忘我之境,更能表達當時作者看到美景時的驚嘆之情。
答案示例二:贊同。①原句“落"的主語是“光”,與前一句的主語不一致,宜改為“云層間漏下的一束光落在一片山巒上”,更合語法。②改句加上“使得”“讓人覺得"等,強化了語句表達的邏輯性,更通順。
【知識點】成語的使用;字詞在語境中的含義;語句表達效果的對比、鑒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讀懂文本,分析成語所在句子的語境,再根據(jù)自己的積累填寫合適的成語。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詞語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題,先結合語境分析畫線句子中“如”的含義,再逐個分析選項中詞語的含義,再選出相同的一項。
(3)本題考查學生對重要語句表達效果的鑒賞能力。先對比閱讀兩個句子,找出不同點,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修辭手法,二是強調重點,三是句式結構,四是要結合上下文的語體風格,五是分析句子有沒有表達某種情感。
18.①處,語境是說這美麗神奇的景象是鮮少能碰到的,可用“不可多得"或其他近義成語。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
②處,上文寫“風云變幻,如霧之聚散”,緊接著寫“讓人……”,應該是寫前文景象特點給人的感受,結合常識常理,可用“捉摸不定”或其他近義成語。捉摸不定:無法揣度,把握不住。
故答案為:①不可多得;②捉摸不定
19.A.表比喻,“好像"之意,“如斯”指“像流水一樣";
B.表比較,“比得上”之意,“不如你"指“比不上你”;
C.表依據(jù),“按照"依照”之意。
D.“如"和文中“一切生命如我”中的“如”,表類似,“如同”“和……一樣"之意,“如所料”指事實與預料的一樣。
故答案為:D。
20.從語法角度來看,原句“落"的主語是“光”,與前一句的主語不一致,可看成偷換主語;“山巒上起伏的植被清晰可見,仿佛山巒在呼吸”,承接主語“植被”,“植被仿佛山巒在呼吸"顯然也是不通順的。
從表達效果題來看,先比較兩種表達方式的區(qū)別,不難發(fā)現(xiàn),①原文將云層漏下一束光獨立成句,②改句加上“使得”“讓人覺得"等,③原句描寫當時所見美景呈現(xiàn)出忘我之境,表達風格更合上下文。
材料為文學性的文本,看似語法不嚴謹?shù)牡胤狡鋵嵤菫榱吮砬檫_意效果的需要,類似于詩歌中省略句與倒裝句等現(xiàn)象,不能簡單理解為語病。當然如果能同時保證表情達意的藝術效果與語法的嚴謹就更好了。所以“不贊同態(tài)度”更佳一些,但持“贊同態(tài)度"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給分。
故答案為:示例一:不贊同。①原文將云層漏下一束光獨立成句,繼而再寫這束光落在山巒上等內容,凸顯出了光從云層間漏下的這一特點,強化了當時所見美景的動態(tài)感與過程美。②改句加上“使得”“讓人覺得"等,雖然強化了語句表達的邏輯性,但弱化了節(jié)奏感;而原句沒有這些詞語,并不影響語意表達,反而顯得語言詩意化,更符合原文的語言風格。③原句描寫當時所見美景,呈現(xiàn)出忘我之境,更能表達當時作者看到美景時的驚嘆之情。答案示例二:贊同。①原句“落”的主語是“光”,與前一句的主語不一致,宜改為“云層間漏下的一束光落在一片山巒上”,更合語法。②改句加上“使得"讓人覺得”等,強化了語句表達的邏輯性,更通順。
(2024高一下·郴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脂肪不僅能提供能量,還能儲存能量,如冬眠的哺乳動物靠脂肪為它們提供過冬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除此之外,厚厚的脂肪層還能幫助人體維持體溫和保護人體器官不受損害。所以,____,只是我們在食用時一定要選擇有益的脂肪。
什么食物含有脂肪?怎么知道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這要從脂肪的分類說起。脂肪家族可不小,主要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兩大類。
飽和脂肪在常溫下通常為固體,____,比如牛羊肉、奶油和牛奶等。攝入過多飽和脂肪會提高心臟病、癡呆癥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發(fā)生率,還可能導致青少年記憶力下降。既然飽和脂肪這么可怕,那我們就不能吃任何含有飽和脂肪的食物了嗎?當然不是,飽和脂肪對人體的危害是在大量攝入的前提下,并不是絕對不能吃,適量攝入飽和脂肪對人體發(fā)育也很重要。
____,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與多不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山茶油、橄欖油等植物油中,多不飽和脂肪主要存在于深海魚類、大豆、燕麥等食物中。與過量攝入飽和脂肪相反,長期食用富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可降低人們患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有益于身體健康。
21.請在文中劃橫線處與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2.選文加點詞“通常"一詞可以刪去嗎?請說明原理由。
【答案】21.①脂肪不是人類的敵人或“我們要補充(食用)脂肪”
②主要存在于肉類和奶制品中
③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下通常是液體
22.不能刪除。因為“通常"是“一般”“平常"的意思,起修飾限制作用,用在句中說明飽和脂肪在常溫下一般是固體,但不排除常溫下不是固體的情況,刪去后變成“飽和脂肪在常溫下是固體”,過于絕對,不符合實際情況,用“通常"一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知識點】字詞在語境中的含義;語句補寫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補寫句子能力。這類題目要求所補寫的句子內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數(shù)限制。所補寫的句子的內容來源于文本。具體說,所補寫句子的內容、語言要從上下文的有關材料中去提煉和概括,離開文本不可能補寫正確。所補寫句子與上下文關系:或引領下文,或總結上文,或與上下文銜接連貫。“詞語從文本中來”“引領、總結、銜接"這兩層意思要綜合起來,這樣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幾乎是唯一的。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詞語含義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表明自己的觀點,再結合語境分析理由,注意要言之有理。
21.①“所以”后面是總結結論,前面強調脂肪的益處和作用,應填:脂肪不是人類的敵人或“我們要補充(食用)脂肪"。
②語境在說飽和脂肪,“比如牛羊肉、奶油和牛奶等”舉例說明飽和脂肪存在在哪里,應填:主要存在于肉類和奶制品中。
③上段“飽和脂肪在常溫下通常為固體"說的是飽和脂肪通常存在的狀態(tài),此處是說不飽和脂肪通常存在的狀態(tài),與“固體”對應的是“液體”,應填: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下通常是液體。
故答案為:①脂肪不是人類的敵人或“我們要補充(食用)脂肪”
②主要存在于肉類和奶制品中
③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下通常是液體
22.首先明確:不能刪除。
“通常"為副詞,在句子中作狀語,起修飾限制作用,為“一般”“平常"之意。分析“飽和脂肪在常溫下通常為固體”分析,固體只是飽和脂肪在常溫下的一般形態(tài),不排除有別的情況;刪掉之后說法變得絕對化,語言不嚴謹,不符合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故答案為:不能刪除。因為“通常"是“一般”“平常"的意思,起修飾限制作用,用在句中說明飽和脂肪在常溫下一般是固體,但不排除常溫下不是固體的情況,刪去后變成“飽和脂肪在常溫下是固體”,過于絕對,不符合實際情況,用“通常"一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四、寫作(60分)
23.(2024高一下·郴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人生就像是一場萬里長征,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經(jīng)歷哪種故事,遇見怎樣的磨難,遇上怎樣的人,但是,就在某個時刻,你突然明白生活,悟透生命的三個境界,那就是閱己、越己、悅己。
這句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生命的三個境界
生命之境界有三,曰:先閱己,再越己,最后悅己。
所謂“閱己”就是認識自己。有一句古希臘哲言說得明白了當:人,認識你自己。這句話似乎沒有什么意義,人之于己再熟悉不過,何以偏偏還要強調“認識自己"?靜言思之,即便對于自身的體重,如果不有意識地掂量掂量,誰又能準確地說明自己幾斤幾兩呢?這個掂量的過程也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我們不單是掂量體重,還有自己的性情、意趣、品德、與外界的關系等等都需要有一個掂量的過程。這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就好比一條射線的端點,沒有端點,射線就不成其為射線。人不認識自己,往往也難成其事。好比選科時,一個不擅長物理的人非要選物理不可,其學習就勢必要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這便是缺乏自知之明的結果。人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發(fā)展著的,因而對自己的認識也就不能停止。這才可算為“越己”提供了基礎。
所謂“越己"就是超越自己。古語有云: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人要不停地革新自己,讓自己一天有一個新面貌。這種自我革新也就是對自己的超越?!洞髮W》也開宗明義地說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懊髅鞯?是一個不斷認識的過程,人們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就是為了不斷地革新自己,超越自己,最終“止于至善”。想來人類千萬年來創(chuàng)造了如此輝煌的文明成果,日新月異,日臻佳境,這正是“越己"的結果。而貓狗之類因為沒有“越己”的精神,它們始終只能保持著固有的生活習性,無法去追求和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鼈兊降字皇瞧埢?,而人類最終走向“悅己"。
所謂“悅己”就是愉悅自己。這不是淺薄地說一個人讓自己快樂,而是指一種生活狀態(tài)或精神狀態(tài)??鬃邮沁@樣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十五歲明確了人生的志向,從而立至于耳順,不同的人生階段中一直在超越自己,最終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這是一種心靈極度自由的狀態(tài),也是人生最愉悅的狀態(tài)。
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有一段經(jīng)典的人生境界論,與此類似。第一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正像我們閱己的過程,充滿困惑疑慮,卻要堅持到底。第二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越己正是這樣一個孤獨而又負有希望的過程。第三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苦苦追尋之后,得償所愿的那種愉悅之情,實在是毋須贅言的了。
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閱己出發(fā),不斷地越己,最終達到悅己。
【知識點】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只有一句話,提出生命的三個境界——閱己、越己、悅己。這是一道三元關系型作文,三個概念之間存在有機聯(lián)系。
【題干分析】題干已經(jīng)點明這三者是生命的三個境界,呈現(xiàn)出一種遞進關系。
閱己(是“越己"的前提),即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悟透自己,明確自己的特點、長處、人生定位和價值等。
越己(是“悅己”的前提),即不斷地成長,重塑自我,精進自我,拓展人生的可能性,最終超越自我。
悅己(是“閱己"越己”的結果),即欣賞自己,不為外物所累,而向內追求精神上的滿足,不卑不亢,以從容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人生的得失。
閱己是前提,越己是過程,悅己是結果,即人要從認識自己出發(fā),不斷超越自己,最后達到怡然自得的人生狀態(tài)。寫作時可以從三者的關系出發(fā)分別分析“閱己"越己”“悅己"的重要性,以及之間的辯證關系。
具體寫作時,考生可以簡單引述材料,提出觀點:閱已才能越己,越己才能悅己。接著,結合材料,采用遞進結構,結合現(xiàn)實例子,分別闡述“閱己”“越己"悅己”的內涵。然后,闡述三者層層遞進的關系:先閱己,再越己,最后悅己。最后,總結觀點,閱己,審視自己認清方向;越己,超越自己,先破后立;悅己,愉悅自己,身心自在。人生萬般模樣,我們只需認清自己就好,認真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把它過成獨一無二的限量版。
【立意提取】
1.閱已才能越己,越己才能悅己。
2.認識自己,超越自己,愉悅自己。
3.人生的三重境界:先閱己,再越己,最后悅己。
【點評】
本題考查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讀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寫作的重要前提。讀懂材料必須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從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語不放,否則容易跑題。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或語句,深刻理解其本質意義。還要理清關系,切不可斷章取義,執(zhí)其一端,而要抓住重點。首先要透視文題的字面意義,即顯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內在的關系,即隱性要求。對顯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內容;對隱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現(xiàn)象或問題所表現(xiàn)出來的肯定或否定的態(tài)度。
1/1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4高一下·郴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唐代詩人王維,四十歲前后定居于修建在終南山里的輞川別墅,在那里寫了許多優(yōu)美的田園詩,其中一首五言詩里說:“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他獨自一人,漫步到溪水的源頭,默坐在山石之上,就只是在那里享受自然風光之美嗎?不是。被人稱為“宋代之李白”的蘇庠,也愛寫山水田園詩,特別贊賞王維的這首詩,他說:“此詩造意之妙,至與造物相表里,豈直詩中有畫哉?觀其詩,知其蟬蛻塵埃之中,浮游萬物之表者也。"這首詩主要并不是要提供一幅用文字描繪的山水畫,詩人此時此刻已經(jīng)超脫于身邊的物質世界,心靈沉浸于飄渺的玄思,他在用詩的形式表達哲學的思考。王維這類詩句頗多,他無論是凝望云起云飛,還是看河水流逝,或是看花開花落,都為的是探尋“道”,探尋人生的真諦,探尋宇宙的本體、宇宙的本源。這些詩句映現(xiàn)出中國古代詩人審美思維的特色。從哲學、宗教的角度說,王維好的是“道";從審美的角度說,他追求的是“趣”。
②怎樣達到這種“道"和“趣”呢?上述詩句表明,他是用特別的思維方式,是依靠“體"。體,是內向的思維方式。《莊子知北游》說:“夫體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古代的注釋者說:“圣人不出戶以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家知人家,所以見天下也。"《張子正蒙大心》說:“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物有未體,則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聞見之狹;圣人盡性,不以聞見梏其心,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笨梢姡寮液偷兰叶际鞘种匾曮w驗,把體驗看得比觀察更重要、更高級,就是要讓探究的目光超越眼前,而投向無限的時空,透視現(xiàn)象的背后。重視主體的心靈,重視內向體驗,是中國哲學區(qū)別于西方哲學的第一個顯著的特色,是中國詩學區(qū)別于西方詩學的第一個顯著特色。
③人要獲得真知,要把握真理,應該運用怎樣的思維方式,經(jīng)由怎樣的思維途徑?這是古往今來思想家們、文論家們都很關注的問題。古希臘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tǒng),著重強調的是了解外在于人的客觀世界,他們談得很多的是了解自然界;而要了解自然,首先必須學會觀察。被史家認定為希臘第一個哲學家的泰勒斯,發(fā)現(xiàn)了小熊星座,這個發(fā)現(xiàn)很快被應用在船只的導航上。據(jù)柏拉圖在《泰阿泰德篇》里講述,泰勒斯曾經(jīng)因為太專注地觀察星空,不小心掉進了井里,為此,一個女奴隸嘲笑他,“只熱衷于天上發(fā)生的事情,卻看不到在腳下發(fā)生的是什么"。這個小故事所以流傳,因為它具有象征性,從中可以看出,古希臘哲學家更關心看遠、看外,而不太關心看近處,不太關心看自身、看自己的內部。我國現(xiàn)代研究東西文化比較的學者梁漱溟先生,多次反復地說過:西洋人總是向外看,中國人呢,是回到自己,回到自己的生命上。他說:“深深地進入了解自己,而對自己有辦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與下等?!@是最深淵的學問,最高明或最偉大的能力或本領。然而卻不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學家之所能知矣?!绷合壬脑?,足以與兩千五六百年前色雷斯那位聰明伶俐的女奴隸的話相呼應。是不是要對中西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作出高下和優(yōu)劣的區(qū)分、判斷,這是另一個問題,但是,兩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應該說是一個事實。當然,中西思維方式的這種差異也是相對的。近代以來,西方的哲學、心理學和詩學,也表現(xiàn)了明顯的內傾的趨向。美國的愛默生就對西方長期的重外向、重實證的思維方式提出過懷疑。他說:“經(jīng)驗的實證科學總是遮擋人的視線,用完全屬于功能與過程的知識來阻止學者獨立地沉思世界整體,使哲人成了沒有詩趣的匠人。"為了實現(xiàn)東西方思維特性的互補,我們就要認真研究它們是怎樣地不同。東西方思維有不同特性,有各自強調的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這首先體現(xiàn)在認識活動的指向上,一個是偏于外向的,一個是偏于內向的。
④古希臘人認為,觀察,是人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的方式方法,也是科學研究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可逾越的第一步。觀察,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外搜索和接受信息的活動。作家、藝術家如何汲取創(chuàng)作的源泉,如何感知外在世界,并如何將自己的感知所得轉化為寫作的原料,這是詩學首先要回答的問題。藝術、文學,要描畫物質世界、描畫大自然,體現(xiàn)人對自然的眼光,更要反映人的生活、表現(xiàn)人的精神。無論是為了在作品中描寫自然界,還是為了描寫人的外貌、行為,表現(xiàn)人的性格、精神,首先必須要觀察。中國古人也屢屢論述過觀察的重要性。《文心雕龍》的第一篇《原道》說,“仰觀吐曜,俯察含章”;又說,“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經(jīng)緯區(qū)宇,彌綸彝憲,發(fā)揮事業(yè),彪炳辭義"。天文,指的是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人文,指的是人類社會生活現(xiàn)象。對這兩類現(xiàn)象,要“觀”,要“察”,這是文學寫作的前提。劉勰這里借用了《周易》中的語句?!兑紫缔o上》說:“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古代哲學家、思想家、文論家和藝術家,對于觀察作出過各自的論述。然而,構成中國古代哲學特色的,構成中國詩學思想特色的,卻不是觀察理論,而更在于體驗理論。與古希臘比較,中國古代的觀察理論不算精致,而體驗理論則相當深入。體驗,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倡導的基本的、主要的思維方式。與古希臘那些自然科學家兼哲學家相反,中國古代有的哲學家認為,觀察得越多、越細致,人對世界、對世界的本源了解得反而越少。他們主張的思維方式是體驗。體驗,和觀察相反,它是向內的心理活動,是通過向內而最終在更高層次上感悟外在世界,力圖把握宇宙和人生、把握最高本體的思維活動方式和心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水資源保護與修復工程監(jiān)理協(xié)議2篇
- 學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預案例文(5篇)
- 二零二五年度桉樹木材出口代理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藝術保險合同執(zhí)行與藝術品風險全面擔保協(xié)議3篇
- 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3篇)
- 自行車課程設計論文
- ktv部服務員職責(3篇)
- 2025年科研項目立項管理制度范文(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chǎn)聯(lián)建合作開發(fā)委托協(xié)議2篇
- 車輛擁堵交通事故識別系統(tǒng)
- 銑工高級工測試題(含答案)
- 送貨員崗位勞動合同模板
- 2024年自然資源部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208人)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上海南洋模范2025屆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9
- 廣東茂名市選聘市屬國有企業(yè)招聘筆試題庫2024
- 2025屆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建議-函數(shù)與導數(shù)專題講座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高性能混凝土行業(yè)銷售規(guī)模與投資盈利預測報告
- 江蘇省常州市教育學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解析版)
- 中醫(yī)兒科護理課件
-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含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