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qū)遂寧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_第1頁
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qū)遂寧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_第2頁
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qū)遂寧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_第3頁
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qū)遂寧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_第4頁
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qū)遂寧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遂寧市遂寧中學20242025高二上開學考生物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長:75分鐘第一部分選擇題(共50分)注意事項:1.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2.第一部分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同學在學習了“觀察根尖分生區(qū)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后,以大蒜根尖為實驗材料制成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視野中細胞堆積、染色較淺,分析其中的原因不可能是()A.解離環(huán)節(jié),解離時間過短或解離液配比不合理B.漂洗環(huán)節(jié),未經(jīng)過漂洗或漂洗后殘留藥液過多C.染色環(huán)節(jié),染液濃度過高或染色時間過長D.制片環(huán)節(jié),根尖未弄碎或弄碎后按壓不夠充分【答案】C【解析】【分析】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1、解離: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點取根,因此時間是洋蔥根尖有絲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質量分數(shù)為15%的氯化氫溶液和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溫下解離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軟后,用鑷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約10min。3、染色:把洋蔥根尖放進盛有質量濃度為0.01g/mL或0.02g/mL的龍膽紫溶液的培養(yǎng)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凈載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將染色的根尖用鑷子取出,放入載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鑷子尖把根尖弄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再加一載玻片。然后,用拇指輕輕地壓載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載玻片,既制成裝片。5、觀察:(1)低倍鏡觀察把制成的洋蔥根尖裝片先放在低倍鏡下觀察,要求找到分生區(qū)的細胞,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2)高倍鏡觀察找到分生區(qū)的細胞后,把低倍鏡移走,直接換上高倍鏡,用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把視野調整的既清晰又較亮,直到看清細胞物像為止?!驹斀狻緼、解離時間過短或解離液配比不合理導致細胞沒有分散開,所以可能視野中細胞堆積、染色較淺,A不符合題意;B、未經(jīng)過漂洗或漂洗后殘留藥液過多會影響染色,導致染色較淺,B不符合題意;C、染液濃度過高或染色時間過長會導致染色加深,不會導致染色較淺,C符合題意;D、根尖未弄碎或弄碎后按壓不夠充分導致細胞沒有完全分散開,造成細胞堆積,D不符合題意。故選C。2.秋海棠葉子能“落地生根”并能發(fā)育成完整植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過程說明高度分化的細胞也能分裂和分化B.“落地生根”過程體現(xiàn)出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C.“落地生根”過程中細胞內的DNA結構將改變D.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才能將葉片培育成完整植株【答案】A【解析】【分析】細胞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過程,可能是單個細胞→細胞團(愈傷組織)是脫分化過程,細胞團(愈傷組織)→胚狀體是再分化過程,這兩個過程中細胞都通過有絲分裂方式增殖,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驹斀狻?/p>

A、秋海棠的葉子細胞是已分化和分裂的細胞,落地生根發(fā)育成完整植株,說明高度分化的細胞也能分裂和分化,A正確;B、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細胞再次分化成完整植株的潛能,“落地生根”過程中,葉片做為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在葉子長出根以后發(fā)育成完整植株,并不是從一個細胞發(fā)育成完整植株,因此并未體現(xiàn)植物細胞的全能性,B錯誤;C、“落地生根”過程中細胞是分化成各種組織和器官,是細胞的有絲分裂增殖,細胞內的DNA結構不會改變,C錯誤;D、題目中秋海棠葉子能落地發(fā)育成完整植株,并不需要利用植株組織培養(yǎng)技術,D錯誤。故選A。3.與細胞凋亡類似,“鐵死亡”也是一種細胞程序性死亡。若細胞內Fe2+過多,細胞膜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會發(fā)生過氧化,從而誘導細胞死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Fe2+過多引起的細胞死亡,有助于細胞內穩(wěn)態(tài)的維持B.細胞中的脂肪酸過氧化后,細胞膜的功能會受到影響C.細胞內的Fe2+可能間接誘導了細胞內凋亡基因的表達D.生物體內的細胞死亡均與細胞內基因的程序性表達有關【答案】D【解析】【分析】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編程序死亡的過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歷程,對生物體是有利的,而且細胞凋亡貫穿于整個生命歷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發(fā)育的基礎,能維持組織細胞數(shù)目的相對穩(wěn)定,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成熟的生物體內,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驹斀狻緼、細胞程序性死亡是生物體為了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而采取的一種重要機制。當細胞內Fe2+過多,導致細胞膜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發(fā)生過氧化,進而誘導細胞死亡時,這實際上是機體在清除受損或不再需要的細胞,有助于維持細胞內的穩(wěn)態(tài),A正確;B、細胞膜主要由脂質(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質組成,其中脂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對于細胞膜的流動性和功能至關重要。當這些不飽和脂肪酸發(fā)生過氧化后,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都會受到影響,可能導致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物質運輸受阻等,B正確;C、雖然題目中沒有直接提到Fe2+如何誘導凋亡基因的表達,但我們可以合理推測,由于Fe2+過多導致的細胞過氧化狀態(tài)可能觸發(fā)了一系列信號轉導途徑,這些途徑最終可能間接誘導了細胞內凋亡基因的表達,從而引發(fā)細胞凋亡,C正確;D、雖然細胞凋亡和“鐵死亡”等都屬于細胞程序性死亡,它們的發(fā)生確實與細胞內基因的程序性表達有關。但是,并非生物體內所有的細胞死亡都與基因的程序性表達有關。例如,細胞壞死就是由于物理、化學等因素導致的細胞被動死亡過程,它并不涉及基因的程序性表達,D錯誤。故選D。4.關于探索DNA是遺傳物質的經(jīng)典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格里菲思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實驗思路是將各種物質分開,單獨研究其作用B.艾弗里的實驗、赫爾希和蔡斯的實驗均設法分別研究DNA和蛋白質各自的效應C.赫爾希和蔡斯實驗分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標記的大腸桿菌培養(yǎng)T2噬菌體D.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若保溫時間過短,會導致離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強【答案】A【解析】【分析】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驹斀狻緼、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并沒有將各種物質分開,A錯誤;B、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實驗設計思路相同都是設法分別研究DNA和蛋白質各自的效應,B正確;C、噬菌體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在培養(yǎng)基上獨立生存,因此要標記噬菌體需用含35S和32P標記的大腸桿菌分別培養(yǎng),C正確;D、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保溫時間過短,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xiàn)放射性,D正確。故選A。5.下圖表示中心法則,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過程①~⑦都會在人體的遺傳信息傳遞時發(fā)生B.人體細胞內的過程③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中,產(chǎn)物都是mRNAC.過程③存在AU、CG、TA、GC堿基配對方式D.過程⑤有半保留復制的特點,過程⑥發(fā)生在核糖體上【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圖示表示中心法則,其中①表示DNA分子的復制,②表示單鏈DNA到雙鏈DNA過程,③表示轉錄過程,④表示RNA的轉錄過程,⑤表示RNA分子的復制過程,⑥表示翻譯過程,⑦表示逆轉錄過程。其中逆轉錄和RNA分子的復制過程只發(fā)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細胞中?!驹斀狻緼、過程①為DNA的復制,①⑦②為逆轉錄,③為轉錄,④⑤均為RNA的復制,⑥為翻譯。都會在人體的遺傳信息傳遞時發(fā)生的為①③⑥,A錯誤;B、人體細胞內的過程③轉錄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中,產(chǎn)物是mRNA、rRNA、tRNA,B錯誤;C、過程③為轉錄,即DNA轉錄為RNA,存在AU、CG、TA、GC堿基配對方式,C正確;D、由于RNA一般為單鏈,過程⑤RNA的復制沒有半保留復制的特點,DNA的復制有半保留復制的特點,過程⑥翻譯發(fā)生在核糖體上,D錯誤。故選C?!军c睛】本題結合中心法則圖解,考查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要求考生識記中心法則的主要內容及后人對其進行的補充和完善,能準確判斷圖中各過程的名稱,明確逆轉錄和RNA分子的復制過程只發(fā)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細胞中,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6.水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F(xiàn)有一株抗?。ˋ)雄性不育系水稻植株,將其與感?。╝)水稻植株雜交,子代中抗病和感病植株各占1/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雜交過程中需對母本進行去雄處理B.感病植株上所結籽粒的基因型為aaC.母本能產(chǎn)生兩種配子且比例為1:1D.子代有兩種基因型且雜合子占1/2【答案】A【解析】【分析】用隱性的感?。╝)植株作父本,顯性的抗?。ˋ)植株作母本進行雜交,子代中抗病和感病植株各占1/2,這屬于測交實驗,因此親代父本基因型為aa,母本基因型為Aa,后代抗病個體的基因型為Aa,感病個體的基因型為aa?!驹斀狻緼、由于母本為雄性不育系,故不需要對其進行去雄處理,A錯誤;B、由于抗?。ˋ)是雄性不育系水稻植株,因此感病植物作母本時只能自交,因此感病植株上所結籽粒的基因型為aa,B正確;C、根據(jù)后代中抗?。焊胁?1:1可知,母本為Aa,產(chǎn)生的配子及比例為A:a=1:1,C正確;D、由上分析可知,親本的基因型為Aa和aa,故后代中Aa:aa=1:1,其中雜合子占1/2,D正確。故選A。7.小麥粒色受獨立遺傳的三對基因A/a、B/b、C/c控制。A、B和C決定紅色,每個基因對粒色增加效應相同且具有疊加性,a、b和c決定白色。將粒色最淺和最深的植株雜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與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表型相同的概率是()A.6/64 B.11/64 C.15/64 D.20/64【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問題的實質:小麥粒色的深淺與其含有的顯性基因的數(shù)量有關,即含有顯性基因的數(shù)量越多小麥粒色越深。據(jù)此在獨立遺傳的情況下,按照用分離定律解決自由組合問題的思路進行分析:將Fl自交(AaBbCc×AaBbCc)分解為3個分離定律問題,即Aa×Aa、Bb×Bb、Cc×Cc,求出每一個問題子代的基因型的種類及其比例(如AA、Aa、aa依次占1/4、1/2、1/4),然后按照題目要求的實際情況進行重組,此法“化繁為簡,高效準確”?!驹斀狻恳阎←溋I塥毩⑦z傳的三對基因A/a、B/b、C/c控制。A、B和C決定紅色,每個基因對粒色增加效應相同具疊加性,a、b和c決定白色。則小麥粒色最淺和最深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cc和AABBCC,二者雜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為AaBbCc;Fl的自交后代中,與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表型相同(即只含兩個顯性基因的個體)的概率是1/4AA×1/4bb×1/4cc+1/4aa×1/4BB×1/4cc+1/4aa×1/4bb×1/4CC+1/2Aa×1/2Bb×1/4cc+1/2Aa×1/4bb×1/2Cc+1/4aa×1/2Bb×1/2Cc=15/64,即C正確,ABD錯誤。故選C。8.下圖是玉米(2n=20)的花粉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幾個特定時期的顯微照片,①~⑤代表不同的細胞(不考慮變異)。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①中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有11種形態(tài)B.細胞②中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能正在發(fā)生互換C.細胞④中染色體數(shù)和細胞②中核DNA數(shù)目相同D.細胞①通過減數(shù)分裂將產(chǎn)生四種不同的花粉?!敬鸢浮緾【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可知細胞①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②③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細胞④和細胞⑤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驹斀狻緼、細胞①正在進行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玉米為單性花,雌雄同株,無性染色體,玉米體細胞含有20條染色體,因此此時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形態(tài)數(shù)為10種,A錯誤;B、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互換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細胞②③已分裂形成2個細胞,每條染色體著絲粒位于細胞中央,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一般不會發(fā)生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互換,B錯誤;C、細胞④和細胞⑤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和DNA數(shù)目與細胞②中相同,都與體細胞中核DNA數(shù)目相等,C正確;D、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因此細胞①通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4個但2種不同的花粉粒,D錯誤。故選C。9.摩爾根和他的學生們經(jīng)過十多年的努力,發(fā)明了測定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相對位置的方法,下圖為果蠅X染色體上的一些基因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染色體上的所有基因均會同時表達B.短硬毛性狀只會出現(xiàn)在雌性果蠅中C.該圖說明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D.朱紅眼和白眼基因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與染色體之間的關系: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驹斀狻緼、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染色體上的所有基因并不會同時表達,A錯誤;B、圖為果蠅X染色體上的一些基因的示意圖,由于雄性果蠅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故短硬毛性狀也會出現(xiàn)在雄性果蠅中,B錯誤;C、該圖顯示果蠅多種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說明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正確;D、控制白眼和朱紅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二者不是等位基因,不遵循分離定律,D錯誤。故選C。10.某XY型的雌雄異株植物,其葉形有闊葉和窄葉兩種類型,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純種品系進行雜交,實驗如下。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實驗①:窄葉♀×闊葉♂→50%闊葉♀、50%窄葉♂實驗②:闊葉♀×窄葉♂→50%闊葉♀、50%闊葉♂A.實驗①就能說明控制葉形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B.僅根據(jù)實驗②無法判斷兩種葉形的顯隱性關系C.實驗①和實驗②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D.實驗②子代雌、雄植株雜交的后代不出現(xiàn)雌性窄葉【答案】B【解析】【分析】題意分析,實驗1和實驗2分別利用闊葉和窄葉植株進行正反交,兩個實驗的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不一致,可判斷控制葉型的基因遺傳與性別相關聯(lián),又實驗2親本有闊葉和窄葉,后代全為闊葉,說明闊葉為顯性性狀,綜合分析可知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闊葉對窄葉為顯性。【詳解】A、實驗1結果顯示,后代雌、雄性狀表型不同,表現(xiàn)為交叉遺傳,性狀表現(xiàn)與性別有關,說明控制葉形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A正確;B、實驗2結果顯示,闊葉♀×窄葉♂→50%闊葉♀、50%闊葉♂,子代均表現(xiàn)闊葉,說明闊葉對窄葉為顯性,B錯誤;C、分析實驗1、2結果可知,若相關基因用B/b表示,則實驗1的親本基因型為XbXb、XBY,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是XBXb,實驗2親本的基因型為XBXB、XbY,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也是XBXb,所以實驗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C正確;D、實驗2親本的基因型為XBXB、XbY,子代個體的基因型為XBXb、XBY,F(xiàn)2中的雌性植株均表現(xiàn)闊葉,D正確。故選B。11.為驗證DNA是遺傳物質,某學習小組進行了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其基本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乙組和丙組是該實驗的實驗組B.實驗中S型菌的處理方法是加熱致死C.該實驗用到了“加法原理”來控制變量D.實驗結束后,甲、乙組將出現(xiàn)兩種菌落【答案】C【解析】【分析】格里菲思的實驗證明,在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但是不知道轉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證明遺傳物質是DNA的實驗中,將S型細菌的DNA、蛋白質、糖類等物質分離開,單獨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另外還增加了一組對照實驗,即DNA酶和S型菌中提取的DNA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最終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驹斀狻緼、甲組實驗作對照,而乙、丙兩組實驗中分別加入了蛋白酶和DNA酶可知,相當于這兩組實驗分別研究了S型菌的蛋白質和DNA的作用,因此,這兩組均是該實驗中的實驗組,A正確;B、該實驗中,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破碎后,設法除去絕大部分的糖類、蛋白質和脂質制成S型菌的細胞提取物,可見該實驗的處理方法是對S型菌進行加熱致死,B正確;C、由于蛋白酶和DNA酶能催化蛋白質和DNA水解,所以該實驗控制自變量用到了減少提取物中成分的方法,利用的原理是“減法原理”,C錯誤;D、實驗結束后,由于甲、乙組中S型菌的DNA結構完整,因而會引起R型菌發(fā)生轉化,因而將出現(xiàn)兩種菌落,D正確。故選C。12.通過對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染色體異常的細胞,如圖a、b、c、d,它們依次屬于()A.三體、染色體片段重復、三倍體、染色體片段缺失B.三倍體、染色體片段缺失、三體、染色體片段重復C.三倍體、染色體片刻重復、三體、染色體片段缺失D.染色體片段缺失、三體、染色體片段重復,三倍體【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題圖:a圖中有一對染色體多了一條染色體,b圖中有一條染色體上多了一個基因,b圖中每種染色體都是三條,d圖中有一條染色體上缺失了2個基因?!驹斀狻縜細胞中某一染色體多出了一條,形成三體;b細胞中一條染色體上的某一基因重復出現(xiàn),屬于染色體片段重復;c細胞中每種染色體都是三條,含有3個染色體組,屬于三倍體;d細胞中有一條染色體上缺失了2個基因,屬于染色體片段缺失。故選A?!军c睛】接的本題需要識記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掌握染色體組數(shù)目的判斷方法,能根據(jù)圖解做出準確的判斷。尤其是“三體”和“三倍體”的染色體組成區(qū)別。13.如圖是大腸桿菌細胞中DNA復制模式圖,該DNA含有1000個堿基對,其中腺嘌呤有200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能量的驅動下,酶①將DNA雙螺旋的兩條鏈解開B.酶②和酶③均沿模板鏈的5'端向3'端方向移動C.復制結束后形成的甲和乙,將在有絲分裂后期分開D.該DNA連續(xù)復制3次,共需游離的胞嘧啶2100個【答案】A【解析】【分析】DNA復制是指DNA雙鏈在細胞分裂以前的分裂間期S期進行的復制過程,結果是一條雙鏈變成兩條一樣的雙鏈,每條雙鏈都與原來的雙鏈一樣。這個過程通過邊解旋邊復制和半保留復制機制得以順利完成?!驹斀狻緼、解旋酶是一類解開氫鍵的酶,是由水解ATP供給能量來解開DNA的酶,據(jù)圖和題干信息“圖是大腸桿菌細胞中DNA復制模式圖”分析可知,酶①解旋酶,可將DNA雙螺旋的兩條鏈解開,A正確;B、據(jù)題干信息“圖是大腸桿菌細胞中DNA復制模式圖”分析可知,酶②和酶③都是DNA聚合酶,DNA聚合酶在復制過程中是沿模板鏈的3'端向5'端方向移動的,因為它是在模板鏈的指引下,從已有的核苷酸鏈的3'端開始,逐個添加新的脫氧核苷酸,形成新的DNA鏈,B錯誤;C、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其細胞分裂方式為二分裂,而非有絲分裂。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細胞分裂的一種方式。因此,在大腸桿菌中,復制結束后形成的甲和乙(即兩個新的DNA分子)將在二分裂過程中分開,而非有絲分裂后期,C錯誤;D、根據(jù)題目信息,該DNA含有1000個堿基對,其中腺嘌呤(A)有200個。由于DNA中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CG),我們可以計算出胞嘧啶(C)的數(shù)量為(1000×2200×2)/2=800個。當該DNA連續(xù)復制3次后,將形成23=8個DNA分子,但其中有1個是原始的DNA分子,所以共需要形成7個新的DNA分子。每個新的DNA分子都需要800個胞嘧啶,因此共需游離的胞嘧啶為7×800=5600個,D錯誤。故選A。14.生物育種的方法很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雜交育種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優(yōu)點是能將兩個物種的優(yōu)良性狀集中在一起B(yǎng).利用多倍體育種可以培育無子西瓜C.誘變育種能按人意愿獲得優(yōu)良性狀D.單倍體育種和多倍體育種都要用到秋水仙素,且秋水仙素處理的部位都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雜交育種所依據(jù)的主要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普遍性、低頻性和不定向性?!驹斀狻緼、雜交育種的原理是基因重組,但是只局限于同一物種,A錯誤;B、利用多倍體育種可以培育無子西瓜,原理是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B正確;C、誘變育種具有不定向性和隨機性,不一定能按照人的意愿獲得優(yōu)良性狀,C錯誤;D、單倍體育種和多倍體育種不一定用秋水仙素處理,也可以利用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D錯誤。故選B。15.將DNA雙鏈都被1?N標記的大腸桿菌放在含有1?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使其繁殖3代后提取DNA進行離心,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DNA復制以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B.第三代所有大腸桿菌的DNA都含有1?NC.預測第三代大腸桿菌的DNA離心后試管中出現(xiàn)三條帶D.含有1?N的DNA占全部大腸桿菌DNA的比例為1/4【答案】C【解析】【分析】一個雙鏈DNA分子,復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數(shù)為2n個。根據(jù)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特點,不管親代DNA分子復制幾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親代DNA單鏈的DNA分子數(shù)都只有兩個,占子代DNA總數(shù)的2/2n?!驹斀狻緼、脫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單位,DNA復制以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A正確;B、根據(jù)DNA的半保留復制原則,復制用的原料中的為14N,第三代所有大腸桿菌的DNA都含有14N,B正確;C、因為DNA的半保留復制原則,第三代大腸桿菌的DNA有14N//15N和14N//15N兩種,離心后試管中出現(xiàn)兩條帶,C錯誤;D、繁殖3代后提取DNA共8個,含有15N的DNA為2個,占全部大腸桿菌DNA的比例為1/4,D正確。故選C。16.下圖甲、乙、丙、丁分別代表某高等動物的一個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若分裂過程中未發(fā)生基因突變。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甲過程表示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B.乙過程中染色體1與X染色體組合概率為1C.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則⑤的基因型一定是aBYD.丁過程發(fā)生了染色體變異,⑥內無性染色體【答案】C【解析】【分析】題圖分析:圖中細胞含有Y染色體,所以①為初級精母細胞,②與③為次級精母細胞,④、⑤、⑥都表示精細胞?!驹斀狻緼、據(jù)圖可知,圖中細胞含有Y染色體,所以①為初級精母細胞,故甲過程表示間期,也表示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A正確;BD、據(jù)圖可知,通過過程丁產(chǎn)生了ABXdXd的精細胞,可知:①在丁過程中發(fā)生了姐妹染色單體的不正常分裂,即發(fā)生了染色體變異,則⑥細胞的基因型為AB,無性染色體;②乙過程中染色體1與X染色體組合的概率為1,BD正確;C、④和⑤是由②次級精母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形成的,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對比精原細胞中的染色體上的基因組成,應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發(fā)生過交叉互換,即產(chǎn)生了同時含有Ab基因和ab基因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的染色體的次級精母細胞,即②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AabbYY,分裂后產(chǎn)生的兩個子細胞基因型分別為AbY和abY,故⑤的基因組成是abY,C錯誤。故選C。17.啟動子位于基因的上游,是能與RNA聚合酶結合的DNA區(qū)域。許多基因的啟動子內富含CG重復序列,若其中部分胞嘧啶被甲基化轉化成為5甲基胞嘧啶,基因的轉錄就會被抑制,下列有關推測合理的是()A.啟動子上的DNA單鏈,相鄰的C和G之間通過氫鍵連接B.胞嘧啶甲基化會阻礙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結合C.胞嘧啶甲基化會影響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等過程D.胞嘧啶甲基化未改變DNA的結構,該變異屬不可遺傳變異【答案】B【解析】【分析】表觀遺傳:指DNA序列不發(fā)生變化,但基因的表達卻發(fā)生了可遺傳的改變,即基因型未發(fā)生變化而表現(xiàn)型卻發(fā)生了改變,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堿基序列沒有變化,但部分堿基發(fā)生了甲基化修飾,抑制了基因的表達,進而對表型產(chǎn)生影響。這種DNA甲基化修飾可以遺傳給后代,使后代出現(xiàn)同樣的表型。【詳解】A、DNA單鏈之間相鄰的堿基堿基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相連,A錯誤;B、部分胞嘧啶被甲基化轉化成為5甲基胞嘧啶,基因的轉錄就會被抑制,即胞嘧啶甲基化會阻礙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結合,B正確;C、胞嘧啶甲基化會影響DNA轉錄,進而影響翻譯,但不影響DNA的復制,C錯誤;D、胞嘧啶甲基化未改變DNA的結構,該變異屬于表觀遺傳,是可遺傳變異,D錯誤。故選B。18.加拉帕戈斯群島有海洋鬣鱗蜥和陸生鬣鱗蜥,它們的祖先均來自南美大陸。與陸生鬣鱗蜥相比,海洋鬣鱗蜥有足蹼,且眼睛上方有分泌鹽分的腺體,能更加適應海洋生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海洋環(huán)境能定向誘導海洋鬣鱗蜥發(fā)生適應環(huán)境的基因突變B.自然選擇導致陸生鬣鱗蜥和海洋鬣鱗蜥的基因庫完全不同C.種群基因型頻率改變導致生物進化,生物進化導致新物種形成D.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陸生鬣鱗蜥與海洋鬣鱗蜥可能存在生殖隔離【答案】D【解析】【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①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②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③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③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緼、基因突變是具有不定向的,海洋環(huán)境能定向選擇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A錯誤;B、自然選擇導致加拉帕戈斯群島有海洋鬣鱗蜥和陸生鬣鱗蜥,但是它們的祖先均來自南美大陸,所以它們的基因庫應該是不完全相同,B錯誤;C、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標志,C錯誤;D、加拉帕戈斯群島陸生鬣鱗蜥與海洋鬣鱗蜥基因不能交流,故可能存在生殖隔離,D正確。故選D。19.螞蟻和蚜蟲之間具有悠久的共同演化史,蚜蟲會分泌一種甜蜜的汁液吸引螞蟻,供螞蟻取食;而螞蟻則會保護蚜蟲,防止蚜蟲被其他昆蟲捕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螞蟻和蚜蟲之間的共同演化屬于協(xié)同進化B.螞蟻和蚜蟲之間的進化與自然選擇學說相悖C.說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只有生物與生物的相互作用D.二者之間的共同演化體現(xiàn)了個體水平上的協(xié)同進化【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協(xié)同進化,通過漫長的協(xié)同進化過程,地球上不僅出現(xiàn)了千姿百態(tài)的物種,豐富多彩的基因庫,而且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詳解】AB、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協(xié)同進化,螞蟻和蚜蟲之間的共同演化屬于協(xié)同進化,協(xié)同進化與自然選擇學說一致,并不相悖,A正確,B錯誤;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與生物與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都有關,C錯誤;D、二者之間的共同演化體現(xiàn)了種群水平上的協(xié)同進化,D錯誤。故選A。20.某遺傳病由常染色體上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兩對基因都為隱性純合時表現(xiàn)為患病。下列有關該遺傳病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禁止近親結婚可降低該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B.正常男、女婚配生出患該遺傳病的女孩的最大概率是1/8C.通過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該遺傳病患兒的出生D.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時,選擇該遺傳病比紅綠色盲更合適【答案】D【解析】【分析】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1)產(chǎn)前診斷:胎兒出生前,醫(yī)生用專門的檢測手段確定胎兒是否患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產(chǎn)前診斷可以大大降低病兒的出生率。(2)遺傳咨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有效的預防遺傳病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3)禁止近親婚配:降低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詳解】A、禁止近親結婚可降低隱性遺傳病在群體中的發(fā)病率,據(jù)題意可知,兩對基因都為隱性純合時表現(xiàn)為患該病,因此禁止近親結婚可降低該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A正確;B、當正常男、女基因型為Aabb和aaBb婚配后代患病概率最大,為1/4,因此患該遺傳病的女孩的最大概率是1/4×1/2=1/8,B正確;C、遺傳咨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有效的預防遺傳病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產(chǎn)前診斷是指醫(yī)生通過專門的檢測手段來確定胎兒是否患有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因此通過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該遺傳病患兒的出生,C正確;D、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時,常選擇患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紅綠色盲是單基因遺傳病,該遺傳病是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屬于多基因遺傳病,因此選擇紅綠色盲比該遺傳病更合適,D錯誤。故選D。21.某哺乳動物(2N=64)的基因型為HHXBY,如圖為該動物睪丸中的細胞分裂模式圖(圖示部分染色體),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睪丸曲細精管中有能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精原細胞B.聯(lián)會時期,初級精母細胞會出現(xiàn)32個四分體C.圖中細胞出現(xiàn)基因Hh的原因是基因重組D.若圖中細胞產(chǎn)生的一個精細胞的基因型為HhXB,原因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出現(xiàn)異常【答案】C【解析】【分析】據(jù)圖分析,圖中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染色體散亂分布,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據(jù)此分析作答。【詳解】A、睪丸的曲細精管中有能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精原細胞,分裂后可分別得到更多精原細胞和精細胞,A正確;B、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復制后的同源染色體配對形成四分體,該哺乳動物是二倍體生物,含有64條染色體,故聯(lián)會時期,初級精母細胞會出現(xiàn)32個四分體,B正確;C、該生物的基因型是HHXBY,圖中細胞出現(xiàn)基因Hh的原因是基因突變,H→h所致,C錯誤;D、若圖中細胞產(chǎn)生的一個精細胞的基因型為HhXB,原因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出現(xiàn)異常,H和h未分離所致,D正確。故選C。22.下圖是某家庭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如果II2是攜帶者,II5不含致病基因。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遺傳病可能存在多種遺傳方式B.I2、II2的基因型不同C.Ⅲ5的致病基因不能確定來自于I1還是I2D.II4與II5再生育一個男孩患病的概率為1/4【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遺傳系譜圖:正常的II2與II3,生出患病的Ⅲ2,說明該病是隱性遺傳病;題干信息II2是攜帶者,II5不含致病基因,則該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該病用B/b表示,則I1、II4、Ⅲ2、Ⅲ5的基因型分別為XbY、XbXb、XbY、XbY?!驹斀狻緼、遺傳系譜圖可知,正常的II2與II3,生出患病的Ⅲ2,由“無中生有,有為隱”說明該病是隱性遺傳??;題干信息II2是攜帶者,II5不含致病基因,則該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錯誤;B、該病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該病用B/b表示,則I1、II4、Ⅲ2、Ⅲ5的基因型分別為XbY、XbXb、XbY、XbY,由II4推出其母親I2基因型為XBXb;由Ⅲ2推出其母親II2基因型為XBXb,B錯誤;C、根據(jù)遺傳系譜圖可知Ⅲ5的致病基因,來自其母親II4(XbXb),但是II4的致病基因,其父母I1和I2各給一個,故Ⅲ5的致病基因不能確定來自于I1還是I2,C正確;D、II4基因型為XbXb,II5的基因型為XBY,則II4與II5再生育一個男孩患病的概率為1,D錯誤。故選C。23.玉米為一年生雌雄同株、異花授粉植物,玉米有粉質型、甜粉型和甜質型三種類型,分別受等位基因A1、A2、A3控制。為研究玉米胚該性狀的遺傳特點,某小組將基因型相同的粉質型玉米與純合甜質型玉米間行種植,發(fā)現(xiàn)粉質型植株上結有粉質型玉米與甜粉型玉米,甜質型植株上結有粉質型、甜粉型和甜質型的玉米,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A1、A2、A3的顯隱性關系為A1>A2>A3B.親本粉質型植株的基因型為A1A2,甜質型植株基因型為A3A3C.混合種植所有F1,F2的表型為粉質型:甜粉型:甜質型=7:5:4D.在親本→F1→混合種植所有F1得F2的過程中,該玉米種群發(fā)生了進化【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將基因型相同的粉質型玉米(A1_)與純合甜質型玉米(A3A3)間行種植,發(fā)現(xiàn)粉質型植株上結有粉質型玉米(A1A3)與甜粉型玉米(A2A3),甜質型植株上結有粉質型(A1A3)、甜粉型(A2A3)和甜質型(A3A3)的玉米”可知,A1、A2、A3的顯隱性關系為A1>A2>A3?!驹斀狻緼B、根據(jù)題意“將基因型相同的粉質型玉米(A1_)與純合甜質型玉米(A3A3)間行種植(可自交和雜交),發(fā)現(xiàn)粉質型植株上結有粉質型玉米(A1A3)與甜粉型玉米(A2A3),甜質型植株上結有粉質型(A1A3)、甜粉型(A2A3)和甜質型(A3A3)的玉米”可知,A1、A2、A3的顯隱性關系為A1>A2>A3。且親本粉質型植株的基因型為A1A2,甜質型植株基因型為A3A3,AB正確;C、混合種植所有F1(1/2A1A3、1/2A2A3)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均為:1/4A1、1/4A2、2/4A3,故F2的表型為粉質型(A1_):甜粉型(A2_):甜質型(A3A3)=(1/4×1+3/4×1/4):(1/4×3/4+1/4×2/4):(2/4×2/4)=7:5:4,C正確;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由于玉米為一年生雌雄同株、異花授粉植物,可進行自交和雜交,即隨機交配,隨機交配不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故該玉米種群沒有發(fā)生進化,D錯誤。故選D。24.如圖所示為動物初級精母細胞中的兩對同源染色體,其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發(fā)生互換形成了如圖所示的四個精子,則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過程:精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初級精母細胞;初級精母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兩種次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類似于有絲分裂)→精細胞;精細胞經(jīng)過變形→精子。【詳解】正常情況下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精細胞中的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應該是相同的,由題干圖示分析,其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發(fā)生互換,則染色體的顏色大部分相同,而互換的部分顏色不同。所以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是①與③,②與④,D正確。故選D。25.某醫(yī)院通過四年時間對住院患者進行抗生素甲人均使用量的統(tǒng)計,以及從患者體內分離得到的某種細菌對該抗生素的耐藥率變化的研究,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細菌耐藥率的變化與抗生素甲的使用量之間存在著關聯(lián)B.抗生素甲的使用量增加促使細菌耐藥性突變速率加快C.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細菌耐藥性的增強屬于協(xié)同進化D.經(jīng)常變換使用不同抗生素可減緩細菌對某一種抗生素耐藥率的升高【答案】B【解析】【分析】突變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詳解】A、由圖可知細菌耐藥率隨著抗生素甲的使用量上升而上升,A正確;B、抗生素甲的使用量并未改變細菌耐藥性突變的速率,而是對細菌進行了選擇,B錯誤;C、不同生物之間,生物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協(xié)同進化,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細菌耐藥性不斷增強,它們之間發(fā)生了協(xié)同進化,C正確;D、長期使用一種抗生素會增強細菌的耐藥性,故改變抗生素的種類可以起到減緩細菌對某種抗生素耐藥性的增強,D正確。故選B。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0分)注意事項:1.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題目指示區(qū)域內作答,答在本試題卷上無效。2.本部分共4個大題,共計50分26.圖甲表示某高等動物(二倍體)在進行細胞分裂時的圖像,圖乙為該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及核DNA相對含量變化的曲線圖。根據(jù)此曲線和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屬于有絲分裂過程的圖有(填字母)___,染色體與DNA的比例是1:2的圖有(填字母)___。(2)圖甲中B處于___期,此細胞的名稱是___:C細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細胞為___。(3)圖甲中B細胞對應圖乙中的區(qū)間是___。(4)圖乙細胞內不含同源染色體的區(qū)間是___,圖乙中8處染色體與DNA數(shù)量加倍的原因是___(填生理過程)。(5)若某種哺乳動物(基因型AaBb)進行如圖甲中C細胞的分裂,產(chǎn)生的生殖細胞基因型為AB,則由同一個原始生殖細胞產(chǎn)生的另外三個細胞的基因型為___。【答案】(1)①.A②.B(2)①.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②.初級卵母細胞③.卵細胞和(第二)極體(3)3~4(4)①.5~8②.受精作用

(5)AB、ab、ab【解析】【分析】1、甲圖中A細胞著絲粒分裂,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中存在同源染色體,所以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圖中同源染色體分離,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C圖中不含同源染色體,且發(fā)生著絲粒分裂,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2、乙圖中,根據(jù)DNA和染色體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中的變化特點可知,0~8表示的是減數(shù)分裂;8位點發(fā)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絲分裂。【小問1詳解】甲圖中A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的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C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屬于有絲分裂過程的圖有A。B細胞圖中每條染色體上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與DNA的比例是1:2。【小問2詳解】圖甲中的B發(fā)生同源染色體分離,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因此為初級卵母細胞。C細胞發(fā)生著絲粒分離且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因此為次級卵母細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細胞為(第二)極體和卵細胞。【小問3詳解】圖乙中,0~8表示的是減數(shù)分裂,0~5表示的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8位點發(fā)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絲分裂,圖甲中B細胞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對應于圖乙中3~4。【小問4詳解】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結束后不存在同源染色體,即整個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均不存在同源染色體,因此圖乙細胞內不含同源染色體的區(qū)間是5~8。圖乙中8處由于受精作用使精細胞和卵細胞結合,導致染色體與DNA數(shù)量加倍,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和DNA數(shù)量?!拘?詳解】圖甲C細胞的名稱為次級卵母細胞,在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互換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兩個子細胞基因組成相同,一個原始生殖細胞如圖甲中C細胞的分裂,即進行減數(shù)分裂可產(chǎn)生兩種類型的4個細胞,其中產(chǎn)生的生殖細胞基因型為AB,則由基因型AaBb的同一個原始生殖細胞產(chǎn)生的另外三個細胞的基因型為AB、ab、ab。27.如圖為人體胰島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島素的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1)胰島素基因的本質是____,其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精確的模板。(2)若圖1①過程得到的mRNA分子中U的比例是24%,A的比例是22%,則轉錄合成此mRNA分子的DNA中,C的比例是____。(3)圖甲①過程不易發(fā)生在細胞分裂的分裂期,原因是____。圖1②過程中核糖體在mRNA上的移動方向是________(填選項A.“從左向右”、B.“從右向左”或C.“隨意的”);一個m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的意義是____。(4)若圖示DNA片段的一條鏈序列是5'-GTTATATGC-3',以該鏈為模板轉錄出的mRNA序列是3'-____-5'[填選項(甲/乙/丙)甲.GTTATAGC乙.CAATATACG丙.GCATATAAC],圖中蘇氨酸的密碼子是____(5)圖1中過程①發(fā)生所需要的酶是____,過程②稱為____。該細胞與人體其他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6)若圖2是某白化病患者的異常酪氨酸酶基因表達的過程,則異常酪氨酸酶基因與白化病性狀的控制關系(方式)是基因通過控制____進而間接控制白化病患者的性狀。【答案】(1)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2)27%(3)①.細胞分裂期染色體高度螺旋化,DNA不易解旋,分裂期不易發(fā)生轉錄②.B③.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提高翻譯效率(4)①.乙②.ACU(5)①.RNA聚合酶②.翻譯③.基因的選擇性表達(6)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影響代謝過程【解析】【分析】題圖分析:圖1中過程①為遺傳信息由DNA傳遞到RNA的轉錄,過程②為遺傳信息由mRNA傳遞到蛋白質的翻譯,圖2為圖1中翻譯過程的放大圖。【小問1詳解】人體遺傳物質為DNA,胰島素基因的本質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其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精確的模板。【小問2詳解】mRNA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而來的,已知某mRNA中,A占22%,U占24%,即A+U占46%,則轉錄合成此mRNA分子的DNA模板鏈中T1+A1占46%。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整個DNA分子中A+T占雙鏈堿基總數(shù)的比例等于每條單鏈中A+T占該鏈堿基總數(shù)的比例,所以該DNA分子中A+T也占46%,故DNA分子中C+G占54%,且C=G,則C的比例27%?!拘?詳解】圖甲①過程為轉錄,轉錄是以DNA一條鏈為模板進行的,需要解旋,由于細胞分裂期染色體高度螺旋化,DNA不易解旋,因此圖甲①過程(轉錄)不易發(fā)生在細胞分裂的分裂期。據(jù)圖1②中肽鏈的長短可知(先翻譯的肽鏈更長),翻譯的方向是從右向左,故圖1②過程中核糖體在mRNA上的移動方向是從右向左;核糖體是翻譯的場所,mRNA是翻譯的模板,一個mRNA分子上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的意義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提高翻譯效率?!拘?詳解】若圖示DNA片段的一條鏈序列是5'-GTTATATGC-3',轉錄過程遵循堿基互補原則,因此以該鏈為模板轉錄出的mRNA序列是3'-CAAUAUACG-5',圖2中運輸蘇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碼子是UGA,密碼子位于mRNA上,因此圖中蘇氨酸的密碼子是ACU。【小問5詳解】圖1中過程①為轉錄過程,該過程需要RNA聚合酶,過程②為翻譯過程。該細胞與人體其他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不同,該不同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小問6詳解】若圖2是某白化病患者的異常酪氨酸酶基因表達的過程,則體現(xiàn)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影響代謝過程進而間接控制白化病患者的性狀。28.螺旋蛆蠅是家畜的毀滅性寄生物,在實驗室里對兩組個體數(shù)相同的螺旋蛆蠅進行不同的處理:一組使用殺蟲劑;另一組使用電離輻射促使雄性不育。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1)用殺蟲劑處理,可使種群中的個體數(shù)在短時間內迅速減少,但處理后的第2世代的個體數(shù)又逐漸回升,其原因是螺旋蛆蠅中存在著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