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教學設計_第1頁
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教學設計_第2頁
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教學設計_第3頁
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教學設計_第4頁
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教學設計第五單元走向近代單元體例單元主題歷史要素第五單元走向近代近代早期西歐經濟和社會變化、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單元備課說明一、單元課標要求基于《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闡述,本單元講述的是14—17世紀的世界歷史,學生將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通過了解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人文主義的發(fā)展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以及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二、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講述的是14—17世紀的世界歷史。這一時期,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區(qū)出現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而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則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本單元上承封建社會的歐洲,下啟資本主義社會的歐洲,在近代以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單元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學生對歷史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歷史的認識仍處于感性認識階段,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缺乏深度。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學生史料解讀的訓練和信息提取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在每一單元教學結束后,教師應運用知識串聯(lián)和邏輯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四、單元學習目標1.了解中世紀晚期歐洲農業(yè)和手工業(yè)領域發(fā)生的變化,概括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特點,理解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的形成及其意義。2.理解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代表人物和作品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3.了解歐洲國家探尋新航路的原因,知道哥倫布“發(fā)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等基本史實,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4.了解“三角貿易”的概況,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設計說明本課是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講述的是中世紀晚期西歐社會發(fā)生的變化,包括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的出現及社會結構發(fā)生的變化。本課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性較強,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清晰。基于此,本課教學內容可以整合為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及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兩個部分,主要采用材料分析法和問題探究法,按照邏輯順序引導學生分析材料、探究問題,并結合教材內容得出結論。學習目標1.了解歐洲農村出現的墾殖運動,理解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建立的過程及其特點,知道西歐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2.了解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形成的原因及他們對西歐社會發(fā)展產生的影響。3.通過對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的學習,深刻認識近代歐洲文明是從中世紀歐洲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出現。教學難點: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教學方法閱讀法、識圖法、史料分析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資源與工具圖書館資源、多媒體課件、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教學情境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對歐洲以后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二、預習檢查1.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各地紛紛開展什么運動?具體狀況如何?2.14世紀中葉以后,歐洲農村土地的經營方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3.租地農場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有什么影響?4.中世紀晚期,手工工場是如何出現和發(fā)展的?5.土地關系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6.13、14世紀,歐洲農村和城市的社會結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三、學習任務一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租地農場的出現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0、61頁第1—3自然段的內容,歸納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fā)生的新變化。學生回答:墾殖運動興起;農奴和領主的關系發(fā)生變化;租地農場出現。教師總結:繪制示意圖,梳理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fā)生的新變化,并指出這反映了中世紀晚期歐洲農村從莊園制度逐漸演變?yōu)樽獾剞r場。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下面的兩則材料,小組合作概括租地農場的特點。材料一英國的租地農場出現得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農場,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經營資本;經濟實力較強的實際經營者承租土地,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其余資本,使用少量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到16世紀末,英國已出現一個“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階層,土地所有者、租地農場主、雇工之間彼此簽訂契約,按規(guī)定的比例分配產品。據估計,16世紀,英國貴族從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與同一塊土地承租者用農場經營所得收入的比是1∶10。材料二農產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農產品和畜產品得以進入市場。一些商人將在鄉(xiāng)村市場收購的產品運到港口或更遠的地方。法國南部地區(qū)的糧食被運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歐洲的呢絨、皮毛等遠銷東方。學生回答:形成了雇傭關系;出現了契約關系;產品面向市場。教師總結:農場主與雇工之間的關系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驹O計意圖】通過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史料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落實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2.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從材料中概括手工工場的特點。材料一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tǒng)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由于生產工具統(tǒng)一配備,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個地點集中勞動,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場。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材料二這種生產直接面向市場,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業(yè)者失去了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也不再與市場發(fā)生直接聯(lián)系。很快,其他部門也出現了這種資本與勞動的分離。學生回答:工人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雇工分工合作;生產直接面向市場。教師提問: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對當時歐洲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學生回答:推動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驹O計意圖】引導學生在分析材料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四、學習任務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下面的材料,并結合教材第63頁第1自然段及“相關史事”中的內容,歸納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fā)生改變的時間、原因、表現和特點。材料貴族們總是愿意置身于符合他們社會地位的奢侈生活或者至少是舒適的環(huán)境中。比如,與11世紀相比,12世紀的騎士在衣、食、住方面的花費增加了?!炔荒芸咕茏约旱男碌男枰?又沒有足夠的財力來滿足需要,因此,很多貴族先是欠債,再就是破產。13世紀中葉,桑坦普雷曾說,在他的家鄉(xiāng)的教區(qū)里,騎士的人數從11世紀末的60個降到只剩下一兩個。——摘編自[美]詹姆斯·W.湯普遜《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學生回答:(1)時間:13、14世紀。(2)原因:大多數貴族不重視或沒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地產,將其抵押或變賣,以償還債務或應付開支。(3)表現:富裕農民、騎士等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huán)節(jié),還控制了鄉(xiāng)村行政事務。(4)特點:富裕農民、騎士等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3頁第2自然段的內容,并思考手工業(yè)者和商人有了什么新身份,他們擁有什么權利,產生了什么影響。學生回答:(1)新身份:市民階層(城市居民)。(2)權利: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3)影響:富商巨賈的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驹O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材料,使其認識到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的出現引起了社會結構的變化,培養(yǎng)其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五、過程性評價《七彩作業(yè)》課堂練習。六、課堂小結近代歐洲文明是從中世紀歐洲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11—15世紀,歐洲城市經濟的興起與繁榮,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西歐的社會經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出現,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逐漸成為新的政治力量。二者共同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七、布置作業(yè)1.基礎型作業(yè):完成課后活動題,并標明考查的知識點。2.發(fā)展型作業(yè):完成《七彩作業(yè)》課時練習。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文藝復興運動設計說明本課是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課,上承《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同時為下一課《探尋新航路》提供了精神支持。隨著西歐城市經濟的發(fā)展,手工工場在西歐開始出現,同時農業(yè)領域出現了租地農場,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發(fā)展,之后思想領域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因此,本課在本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內容上看,本課屬于思想史范疇,理論性強,知識點較枯燥,不易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化繁為簡、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合作討論、理解主干知識,輕松學習。學習目標1.通過相關材料及教師講解,知道文藝復興產生的時代背景,了解但丁、達·芬奇等代表人物的作品和思想內涵,理解文藝復興的本質,進而培養(yǎng)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落實唯物史觀。2.通過賞析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和名畫,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文學和繪畫作品的能力,從而感受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正確認識思想解放和社會變革的關系,培養(yǎng)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3.通過對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了解,以及對人文主義的認識,使學生充分理解人的價值和尊嚴,樹立堅持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信念和意識,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落實家國情懷。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文藝復興運動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教學難點: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內容、實質和影響。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講授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等。資源與工具(一)資源長篇詩作《神曲》、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二)工具圖書館資源、多媒體課件、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教學情境歷史學家認為14—16世紀,歐洲處于“人和世界被發(fā)現”的時代。其中,“人”被發(fā)現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認為文藝復興運動發(fā)現了“人”?這場運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二、預習檢查1.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2.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三、學習任務一文藝復興的背景教師提問:文藝復興是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在歐洲發(fā)生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首先興起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后擴展至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文藝復興運動為什么首先興起于意大利?其背景是什么?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65頁的相關內容,小組討論自主完成上述問題。學生回答:意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意大利具有豐厚的文化遺產,較多地保留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驹O計意圖】通過閱讀教材,培養(yǎng)學生提取重點信息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學習任務二文藝復興的主要內容教師提問: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他們想要享受當下的生活,賺更多的錢,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他們應如何表達自己的訴求?學生回答: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發(fā)起了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文藝復興的實質)教師活動:介紹但丁及其長篇詩作《神曲》,引導學生思考《神曲》表達了但丁的什么思想。學生回答:但丁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在詩中抨擊了教會的貪婪腐化,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情感與理想。教師補充:恩格斯評價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但丁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教師活動:出示圖片《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講解作品的特點。教師補充:達·芬奇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為文藝復興“美術三杰”。達·芬奇被恩格斯稱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教師提問:莎士比亞是英國著名的文學藝術家,也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是“時代的靈魂”。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哪些?這些作品反映了什么?學生回答:《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教師總結:結合前面所學知識,探究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fā)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文藝復興對古典文化并非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chuàng)新。文藝復興是一場以人文主義為核心、反對教會“神權至上”的斗爭,創(chuàng)造了新的時代精神?!驹O計意圖】通過對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學習,引導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人文主義精神,理解其內涵。五、學習任務三文藝復興的意義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概括文藝復興的意義。材料一文藝復興運動就是高舉人文主義這面思想解放的旗幟,打破中世紀神學的桎梏……創(chuàng)造了遠比千年中世紀更多、更絢麗多彩的成就,對人類文化寶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摘編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材料二它(文藝復興)改變了人們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從而適應了一個新的、初見曙光的資本主義時代?!幾詤怯阝?、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三文藝復興也是科學的偉大復興。它把人們從上千年的封建枷鎖和神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使人重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人自身,因而給了人們無窮的力量和勇氣,為人類的才能和智慧的發(fā)揮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錢學森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小組合作探究,概括文藝復興的意義。學生回答:(1)猛烈沖擊了封建神學,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2)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驹O計意圖】通過研讀材料,幫助學生理解文藝復興的意義,同時提高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六、過程性評價《七彩作業(yè)》課堂練習。七、課堂小結發(fā)生于14—17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反對教會神學的斗爭。在這一過程中,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藝術家和驚世的藝術品,如但丁、達·芬奇等借助作品喚醒人性,解放思想,宣揚人文主義精神。這場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雖已落幕,但影響十分深遠。八、布置作業(yè)1.基礎型作業(yè):完成課后活動題,并標明考查的知識點。2.發(fā)展型作業(yè):完成《七彩作業(yè)》課時練習。九、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探尋新航路設計說明本課為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三課,包括三個子目,分別是“探尋新航路的熱潮”“哥倫布‘發(fā)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第一個子目主要介紹了探尋新航路的原因和條件,第二、三個子目介紹了探尋新航路的過程和影響,三個子目互為因果關系。本課上承前面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下啟下一單元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列表歸納、材料分析等方法,加深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過程和影響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學習目標1.了解探尋新航路的原因,知道哥倫布“發(fā)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等基本史實;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2.通過識讀教材中的《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了解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掌握主要航海家的航線,落實時空觀念這一歷史核心素養(yǎng)。3.感受和學習歐洲探險家們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培養(yǎng)家國情懷。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哥倫布“發(fā)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教學難點: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歸納法、講授法等。資源與工具圖書館資源、多媒體課件、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教學情境文藝復興被稱作“人被發(fā)現”的時代。隨著封建神學逐漸被打破,思想的解放推動資產階級崇尚的自由和冒險精神不斷傳播,資產階級渴望開辟更廣闊的空間,于是出現了探尋新航路的熱潮,“世界被發(fā)現”的時代來臨。二、預習檢查1.歐洲人探尋的是通往哪里的新航路?2.歐洲人探尋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3.新航路開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線各是什么?5.四位航海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6.新航路的開辟有什么重要意義?三、學習任務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0頁第1—3自然段的內容,歸納歐洲人探尋新航路的原因。學生回答:(1)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2)社會根源: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對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的描繪,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3)直接原因: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4)精神動力:文藝復興倡導的人文主義的影響。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1頁第2、3自然段的內容,歸納歐洲人探尋新航路的條件。學生回答:歐洲地理學的發(fā)展;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努力;等等。【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四、學習任務二探尋新航路的過程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根據教材第73頁的《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和第72、73頁的內容,指出開辟新航路的四位航海家及其航線,并補全表格內容。學生活動:依據教材知識,補全表格內容。航海家航行時間資助國家取得的成果迪亞士1487—1488年葡萄牙發(fā)現好望角達·伽馬1497—1498年葡萄牙開辟了歐洲到印度的新航路哥倫布1492年西班牙“發(fā)現”美洲麥哲倫1519—1522年西班牙第一次完成環(huán)球航行教師提問:勇于探索的航海家們開辟了新航路,他們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品質?學生回答: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敢于冒險的探索精神,不怕犧牲的無畏精神等?!驹O計意圖】結合地圖和教材知識,加深學生對四位航海家及其航線的認識;通過了解航海家在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體會航海家敢于冒險的精神。五、學習任務三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材料一中世紀興旺發(fā)達的地中海貿易成為明日黃花,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的商業(yè)地位一落千丈……而(歐洲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倫敦、安特衛(wèi)普和阿姆斯特丹成為重要的國際商業(yè)都市……——摘編自劉景華《人類六千年》材料二隨著西方殖民時代的到來,美洲的農作物,如煙草、玉米、馬鈴薯、甜菊、花生、西紅柿等傳到歐洲、亞洲和非洲……——摘編自齊世榮主編的《世界通史資料選輯》材料三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qū)域性分割和孤立發(fā)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lián)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幾择R世力主編的《世界史綱》學生回答:(1)對歐洲: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yè)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促進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西歐開始崛起。(2)對世界: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yè)聯(lián)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加深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意義的理解,使其全面認識新航路的開辟。六、過程性評價《七彩作業(yè)》課堂練習。七、課堂小結歐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促使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開始探尋新航路。哥倫布“發(fā)現”美洲,麥哲倫船隊完成環(huán)球航行,推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歐洲國家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亞洲、非洲、美洲逐漸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八、布置作業(yè)1.基礎型作業(yè):完成課后活動題,并標明考查的知識點。2.發(fā)展型作業(yè):完成《七彩作業(yè)》課時練習。九、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早期殖民掠奪設計說明本課是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課,旨在說明歐洲早期的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fā)展奠定了經濟基礎。本課與新航路的開辟相互承接,都是中世紀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本課上承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下啟英、美、法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近年來中考的高頻考點之一,學好本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為世界近代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采用材料分析、圖片識讀等方式加深學生對早期殖民掠奪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學習目標1.了解進行早期殖民掠奪的國家及其掠奪殖民地的史實,理解殖民掠奪的影響。2.通過繪制簡單的“三角貿易”示意圖,了解“三角貿易”的過程,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3.通過研讀史料,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思維;通過對殖民主義罪惡的認識和批判,培養(yǎng)學生的正義感和關心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社會責任感。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三角貿易”。教學難點:歐洲列強的殖民掠奪、擴張與殖民爭霸。教學方法繪制示意圖法、史料研讀法、識讀地圖法等。資源與工具圖書館資源、多媒體課件、網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教學情境五百年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的世界性大國中,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是最早崛起的國家。它們崛起的原因是什么?開闊了眼界后的歐洲人對亞洲、非洲和美國進行的殖民擴張,給這些地區(qū)帶來了什么影響?二、預習檢查1.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有哪些?它們殖民掠奪的方式分別是什么?2.英國崛起的優(yōu)勢條件和方式是什么?3.“三角貿易”產生了什么影響?4.荷、法、英殖民爭霸的概況。5.早期殖民掠奪產生了什么影響?三、學習任務一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殖民掠奪教師提問: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便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奪。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有哪些?是從何時開始的?學生回答:葡萄牙和西班牙。從15世紀末開始。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5頁的內容,歸納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掠奪的方式。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小組討論,自主完成上述問題。學生回答:(1)葡萄牙: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據點與商站,從而控制了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據點為基地在當地進行劫掠式的貿易。(2)西班牙:憑借“無敵艦隊”在美洲建立起一個殖民大帝國;使用武力強迫印第安人無償開采金銀礦,還在當地開發(fā)種植園,強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為奴隸在種植園里勞作。(3)殖民掠奪的方式:殖民活動,不平等交易,奴役、販賣黑奴等?!驹O計意圖】通過列舉史實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早期殖民掠奪的國家及其掠奪殖民地的方式,培養(yǎng)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學習任務二英國的殖民擴張1.英國的殖民擴張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6頁第1自然段的相關內容,指出英國殖民擴張的背景。學生回答:(1)16世紀,英國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促進了手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促使英國開拓海外市場。(2)1588年,英國海軍在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海戰(zhàn)中獲勝,英國逐漸成為海上霸主?!驹O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掌握基礎知識。2.“三角貿易”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76頁的圖片《英國在大西洋進行的“三角貿易”示意圖》,說出英國在大西洋進行的“三角貿易”航程的路線。學生活動:簡要繪制“三角貿易”示意圖。教師總結:英國崛起的優(yōu)勢條件主要有政治制度先進,資本主義工業(yè)發(fā)達,地理位置優(yōu)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軍事力量強大等;英國崛起的方式主要有大肆掠奪、黑奴貿易、商業(yè)活動、殖民爭霸等。【設計意圖】通過繪制簡單的“三角貿易”示意圖,幫助學生了解“三角貿易”的概況,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五、學習任務三荷、法、英殖民爭霸1.荷、法、英殖民爭霸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7頁第2自然段的內容,梳理荷蘭和法國的殖民活動。學生回答:(1)荷蘭:入侵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了馬六甲和錫蘭;一度強占了中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