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江門市2024年普通高中高一調研測試(二)語文本試卷共8頁,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2.做選擇題時,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非選擇題必須使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被譽為“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最”的中國古典園林,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遺產(chǎn)和絢麗瑰寶,其發(fā)展離不開山水畫的影響與推動。所謂“山水畫稿為建園粉本,山水畫論為造園理論”,由此可見,中國古典園林與山水畫之間的歷史淵源之密切,二者之間有許多共通之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山水畫和中國古典園林創(chuàng)作中的共同藝術追求。山水畫充分利用自然景物進行巧奪天工的布局,既描繪自然景物,又寄托個人情思,創(chuàng)造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獨特意境;古典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充分汲取了山水畫的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寓詩情畫意于自然景物中,按動與靜、高與低、遠與近、俯與仰、虛與實錯落結合等作畫技巧來理景,順應自然之勢,布局山水之致,使其呈現(xiàn)出“雖由人造,宛自天開”的藝術美感。中國人認為天地自然都由一氣化生,面對氣化流蕩的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了虛實的奧秘,發(fā)現(xiàn)了“有形但為無形造”的哲學原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在虛實二者之間,中國藝術對虛更為重視,唯有虛,才能給欣賞者提供“對物象產(chǎn)生距離”的載體,從而使其在賞畫、游園中感受到“于咫尺中品賞乾坤,于有限中意會無窮”的妙趣,意味無窮?!吧朴诹舭住薄盁o畫處皆成妙境”,欣賞中國山水畫,不僅要看畫面上“實”的東西,更要看畫面上“虛”的意境,要通過畫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無形無限的意境,使身之所容、目之所矚,即意之所游。在中國園林藝術中,造園師得山水畫“虛”之精髓,引一灣溪水,置幾片假山,綴幾座亭子,接幾曲回廊,來創(chuàng)造一個虛空靈動的園林空間。如果賞園者只是停留在單純的視覺觀察中,就有可能錯失小園中所包裹的萬般景致。在中國園林中,假山不是山,卻有山的巍峨氣度;溪澗不是海,卻有大海的淵深澄澈;回廊狹窄,卻似可引領人走向宇宙縱深;小橋曲折,卻可將人度往幽僻心境;至于亭子,則確如古人所言“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全”,不僅可供人們休憩,更是為人之心靈所特設的棲息處。摘編自王彩鳳《論山水畫和中國古典園林的關系》材料二:《園治》是明代末期造園家計成所著的園林藝術理論專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園林專著。該書所記載的主要造園理論,可以歸納為“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雖由人作,宛如天開”十六個字?!秷@治》說:“因者,隨基勢高下,體形之端正,流泉石柱,互相借資,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運,頓置婉轉,斯所謂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敖琛笨衫斫鉃椤敖杈啊保秷@治》把“借”細分為“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即把好景借到園中,差的景色巧妙地把它擋??;既可借遠景、近景,又可仰借天空和高處的自然景色,也可以俯借深谷、水面之景,還可以根據(jù)一年四季中風花雪月的變化,應時而借。計成的“借景”原則是“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因借無由,觸情俱是”,可見“借景”含義深廣。它不僅指景物之間的“因借”,而且還把具體景物與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動態(tài)相關聯(lián)?!耙蚪琛本褪且虻刂埔耍箞@林內外各部分的景物互相補充、互相配合、互為因果。做到了“因借”,才能算是得體、合宜的園林。如始建于五代的蘇州滄浪亭,造園師采用了“高卓可培,低方宜挖”的方法,把原來“積水彌數(shù)十畝”的地方,改造為“崇阜廣水”;且當年站在滄浪亭上,亦可遠眺蘇州西南的靈巖、天平諸峰,這是借景的絕好例子?!半m由人作,宛如天開”是造園所要達到的意境和效果,其基本含義是園林雖是人工創(chuàng)造的藝術,但其呈現(xiàn)的景色好像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這就要求造園師建造園林時,要根據(jù)園林的地貌和地勢,以及園林中固有的景物來造園,既要順應自然,又要利用自然。根據(jù)園林周圍的環(huán)境來造園,使得人工造出來的園林和園林中的地形、地勢以及周圍景物協(xié)調,看上去和諧自然。《園治》中對此舉例甚多,如疊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假如在廳前疊山,“聳起高高三峰,排列在前”,那就是敗筆。亭子是園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但要“安亭有式,立基無憑”。亭子有一定的格式,建于何處,如何建造,要依據(jù)周圍環(huán)境、用途要求來決定。若在蘇州拙政園中部遠香堂眺望,至少可以看到六個亭子,可是它們的遠近、高低、大小、體形各不相同,與周圍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就顯得豐富而和諧。“亭”者“?!币?,是游客停息的雅處,在亭中憩息要有景色可賞,不然“加之以亭,及登,一無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廊子是游覽之路,“宜曲宜長則勝”“隨形而彎,依勢而曲,或盤山腰,或窮水際,通花渡壑,蜿蜒無盡”。樓閣“立于半山半水之間,有二層三層之說,下望上是樓,山半擬為平屋,更上一層,可窮千里目也?!闭幾愿捣病吨袊糯靾@專著<園治>》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古典園林出現(xiàn)在山水畫之后,其發(fā)展離不開山水畫的影響與推動,二者之間的歷史淵源密切。B.中國藝術“有形但為無形造”的哲學觀中特別注重“虛”的創(chuàng)造,認為“虛”是給欣賞者提供“對物象產(chǎn)生距離”的載體的途徑之一。C.站在滄浪亭上可遠眺蘇州西南的靈巖、天平諸峰,這對應了《園治》中“巧于因借”之“遠借”的相關造園理念。D.“雖由人作,宛如天開”是造園所要達到的意境和效果,因此園林中的景物雖都是人造,但其呈現(xiàn)的景色好像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山水畫與古典園林在藝術創(chuàng)作技法和藝術效果方面有許多共通之處。B.材料一、材料二所闡述的關于亭子作用的觀點是相同的,亭子是人們休憩和賞景的雅處。C.材料二所述蘇州滄浪亭,造園師把原來“積水彌數(shù)十畝”的地方改造為“崇阜廣水”這一做法與材料一中“順應自然之勢,布局山水之致”的觀點是一致的。D.材料一和材料二采取了不同的論證結構,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中國園林的特點。3.下列詩文,不適合作為論據(jù)支撐《園治》中“借景”理念的一項是()A.“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薄諟Y明《飲酒》B.“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薄拙右住稄]山草堂記》C.“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溫庭筠《菩薩蠻》D.“洛城距山不遠,而林薄茂密……乃于園中筑臺,屋其上,以望萬安镮轅。”——北宋司馬光《獨樂園記》4.請分析材料二運用的論證方法及其表達效果。5.《紅樓夢》中對于林黛玉所住的“瀟湘館”的景致作了如下描寫: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里面數(shù)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都道:“好個所在!”于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從里間房內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后院墻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這座“瀟湘館”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園林哪些特點﹖請結合材料一、材料二加以分析?!敬鸢浮?.C2.D3.C4.①引用論證:如解釋何謂“因借”時引用《園治》原話并輔以相關闡釋,讓讀者對“因借”的含義有更具體完整理解,增強論證內容說服力。②舉例論證:如舉蘇州滄浪亭之例來印證“因借”的理念,最后一段舉了“疊山”“亭子”“回廊”“樓閣”等例子來闡述如何造園方能達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藝術效果,有助于讀者更好理解相關理論,增強文章的說服力。③對比論證:以人們在亭中憩息“有景色可賞”與“一無所望”進行對比,強調突出亭子需收攝眾景,成為人們“休憩與賞景之雅處”的作用,讓人印象深刻。④假設論證:“假如在廳前疊山,‘聳起高高三峰,排列在前’,那就是敗筆”,用假設論證從反面印證“疊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這一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5.①泉水流出形成的溪澗盤旋蜿蜒,與翠竹交相輝映,動靜結合、俯仰結合,“瀟湘館”采用古典園林的理景技法來“順應自然之勢,布局山水之致”,使小園中有山川之趣及“雖由人造,宛自天開”的藝術美感。②“后院墻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千百竿翠竹遮映著里面數(shù)楹修舍”體現(xiàn)古典園林“因借”理念。③“瀟湘館”中曲折的游廊將人由外引領進入深處,打造出了“虛空靈動”的古典園林特色空間。④“階下石子漫成甬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體現(xiàn)了“根據(jù)園林周圍的環(huán)境來造園”“順應自然之勢”的創(chuàng)作理念。【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A.“中國古典園林出現(xiàn)在山水畫之后”錯,根據(jù)“中國古典園林,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遺產(chǎn)和絢麗瑰寶,其發(fā)展離不開山水畫的影響與推動”“中國古典園林與山水畫之間的歷史淵源之密切,二者之間有許多共通之處”,可知“中國古典園林出現(xiàn)在山水畫之后”的說法于原文無據(jù)。B.“途徑之一”錯,根據(jù)材料一第三段“唯有虛,才能給欣賞者提供‘對物象產(chǎn)生距離’的載體”,可知該表述與原文不符,范圍擴大化。D.“因此園林中的景物雖都是人造”錯,根據(jù)“其基本含義是園林雖是人工創(chuàng)造的藝術,但其呈現(xiàn)的景色好像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可知是“雖是人工創(chuàng)造”,而不是“雖都是人造”;且強加因果,“‘雖由人作,宛如天開’是造園所要達到的意境和效果”和“園林中的景物雖是人造但其呈現(xiàn)的景色好像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之間不是因果關系。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D.“不同的論證結構”錯,兩則材料都采用了“總—分”結構,分別在開頭提出“中國古典園林與山水畫之間的歷史淵源之密切”“主要造園理論,可以歸納為‘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雖由人作,宛如天開’十六個字”的觀點,下文分別進行論述。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東籬”“見南山”是借景。B.草堂“面峰腋寺”是借景。C.通過比喻和工筆的手法細致入微地描寫了女子的妝容,非景物描寫,不能體現(xiàn)“借景”理念。D.在屋前“以望萬安镮轅”是借景。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的能力。①由材料二第一段“《園治》是明代末期造園家計成所著的園林藝術理論專著……可以歸納為‘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雖由人作,宛如天開’十六個字”,“因者……”“借者……”,可知:采用引用論證,解釋何謂“因借”時引用《園治》原話并輔以相關闡釋,讓讀者對“因借”的含義有更具體完整理解,增強論證內容說服力。②由材料二第三段“如始建于五代的蘇州滄浪亭……亦可遠眺蘇州西南的靈巖、天平諸峰,這是借景的絕好例子”,第四段“如疊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亭子有一定的格式……”“廊子是游覽之路……”“樓閣……”等內容,可知:采用舉例論證,舉蘇州滄浪亭之例來印證“因借”的理念;列舉“疊山”“亭子”“回廊”“樓閣”等例子來闡述如何造園方能達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藝術效果,有助于讀者更好理解相關理論,增強文章的說服力。③由第四段“‘亭’者‘“?!?,是游客停息的雅處,在亭中憩息要有景色可賞”“不然‘加之以亭,及登,一無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等內容,可知:采用對比論證,以人們在亭中憩息“有景色可賞”與“一無所望”進行對比,強調突出亭子需收攝眾景,成為人們“休憩與賞景之雅處”的作用,讓人印象深刻。④由第四段“假如在廳前疊山,‘聳起高高三峰,排列在前’,那就是敗筆”等內容,可知:采用假設論證,用假設論證從反面印證“疊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這一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根據(jù)瀟湘館“里面數(shù)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后院墻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等內容,結合材料一“按動與靜、高與低、遠與近、俯與仰、虛與實錯落結合等作畫技巧來理景,順應自然之勢,布局山水之致,使其呈現(xiàn)出‘雖由人造,宛自天開’的藝術美感”等內容,可知:“瀟湘館”采用古典園林的理景技法來“順應自然之勢,布局山水之致”,使小園中有山川之趣及“雖由人造,宛自天開”的藝術美感。②根據(jù)瀟湘館“后院墻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千百竿翠竹遮映著里面數(shù)楹修舍”等內容,結合材料二“因者,隨基勢高下,體形之端正,流泉石柱,互相借資,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運,頓置婉轉,斯所謂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等內容,可知:體現(xiàn)古典園林“因借”理念。③根據(jù)瀟湘館“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從里間房內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結合材料一“在中國園林藝術中,造園師得山水畫‘虛’之精髓,引一灣溪水,置幾片假山,綴幾座亭子,接幾曲回廊,來創(chuàng)造一個虛空靈動的園林空間”等內容,可知:“瀟湘館”中曲折的游廊將人由外引領進入深處,打造出了“虛空靈動”的古典園林特色空間。④根據(jù)瀟湘館“階下石子漫成甬路”“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等內容,結合材料二“這就要求造園師建造園林時,要根據(jù)園林的地貌和地勢,以及園林中固有的景物來造園,既要順應自然,又要利用自然。根據(jù)園林周圍的環(huán)境來造園,使得人工造出來的園林和園林中的地形、地勢以及周圍景物協(xié)調,看上去和諧自然”等內容,可知:體現(xiàn)了“根據(jù)園林周圍的環(huán)境來造園”“順應自然之勢”的創(chuàng)作理念。(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黃山的霧崔立蘇芊問我,你見過黃山的霧嗎,如夢如幻的那種?我當然是沒見過,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面對這位來自黃山的同事,我只能表達歉意。因為我告訴過他,我沒有去過黃山。這家看似正規(guī)的單位,工作節(jié)奏卻并不正規(guī),也不輕松。老板的一句話,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注定了在這冬日的寒冷早晨,我們好不容易熬過了五天忙碌的工作日,又不得不從被窩里鉆出來,慌忙地往單位趕。蘇芊說,真心累。打了個長長的哈欠,蘇芊看著我。我說,活著能不累嗎?窗外的天氣,沒有陽光的照耀,天際間灰蒙蒙的。蘇芊突然變得很興奮,從一堆材料中冒出了頭,說,這是霧嗎?我低沉著聲音,不,這是霾,肯定不是霧。蘇芊說,霾?我說,對,霾是因為空氣污染造成的,吸入后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哦。蘇芊的聲音又萎靡了下來。桌上的電話響起,蘇芊接到后,急匆匆地往部門負責人老黃的辦公室趕去。緊閉的門內,很快鉆出來老黃近乎咆哮的聲音——你這個材料,你寫的時候能不能上點兒心啊,重要的素材、亮點,上回我都給你講過的,你寫進去了嗎?……我計算著時間,一分鐘,兩分鐘……在十分鐘快到的時候,門打開了,蘇芊低著頭走出來,面色沮喪,像霜打過的茄子。我低聲說,怎么了?蘇芊搖搖頭,說這都是他上回說的,我也按照他的意思改的,現(xiàn)在他又把自己的想法給推翻了,還推到了我的頭上。這已經(jīng)是改過的第七個版本了??刺K芊難過而又無助的表情,我又能說什么呢?這日子一天天地過,以為會越來越好,但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無法跟隨人的意念而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又是一個霾天,蘇芊從外面進來,不知道是不是被霾籠罩的天空過于陰暗了,連他的臉都是陰暗的。蘇芊說,我準備走了。走?你要往哪里去?蘇芊的聲音有點兒大,我趕緊把他拉到墻角邊,低聲問他。蘇芊說,我又被扣錢了,原本以為這個月忙成這樣會多一點兒,誰知道越來越少,馬上又要交房租,算算這錢都不夠交的……蘇芊是在一個霾天離開單位的。很奇怪,這段時間上海的霾特別濃重,像單位里沉悶的空氣一樣,似乎不把人逼瘋誓不罷休。再接到蘇芊的消息,是我突然收到一盒包裝精美的猴魁茶葉。面對這份沒有留名字和電話的快遞,我第一反應是寄錯地址了吧?但上面收貨人是我的名字和地址,又毫無疑問確實是寄給我的。直到一個陌生的電話打來,熟悉的聲音,猴魁收到了嗎?當年是用來進貢的茶,便宜你了!蘇芊爽朗又輕松的聲音,讓我有一種錯覺,這是我認識的難過又沮喪的蘇芊嗎?距離蘇芊離開單位,有一年多時間了。難得的休息天,我打開這盒茶,葉色蒼綠勻潤,全身披白毫,輕輕抓起一把放入杯中,倒上熱水,頃刻間,就有暗香撲鼻。我迫不及待地入口,一種醇厚的味道,回味無限的感覺瞬時襲來,在我唇齒之間流連,意猶未盡。問起蘇芊現(xiàn)在做什么,過得好嗎,蘇芊說,你猜。電話那邊的蘇芊依然是爽朗的語氣,讓我羨慕不已。關子賣過了,蘇芊緩緩地給我敘述。在離開上海回到黃山前,他已經(jīng)想好了做猴魁的生意,說動了父母投了點兒款,他從別人手里轉包了一處茶園。他倒不完全是為了賺錢,他原本就喜歡喝家鄉(xiāng)的茶,也喜歡黃山那邊不緊不慢的生活節(jié)奏?,F(xiàn)在,他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考慮所謂的上班時間,徜徉在這大片綠意盎然的茶園中,生活別提有多愜意了。窗外,太陽徐徐升起,陽光似乎驅散了空氣中的霾,天際間逐漸放亮。手機微信跳出一條信息,打開是一張照片,認真去看,站在茶樹之中的蘇芊笑意滿滿,一群工人動作熟練地采摘茶葉,我似乎已聽見他的笑聲,他的身后云霧升騰,鋪天蓋地而來,像人間仙境。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黃山小伙蘇芊辭職一年多后給“我”寄來上好茶葉,既表現(xiàn)了同事交情深厚,也寫出了他辭職后的愉悅生活。B.蘇芊因為霧的問題開始興奮,然后失落,含蓄寫出了職場的高壓生活對年輕人天真本性的摧殘。C.我看到茶園照片后生發(fā)的種種聯(lián)想,寫出了我的羨慕和祝福,也表明了我辭職的決心。D.文中對負責人老黃的描寫,或多或少地表達了作者呼吁社會能給予職場年輕人多點關愛的意圖。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當蘇芊被部門負責人老黃訓斥時,我則在門外計時,這個情節(jié)為下文蘇芋的辭職作鋪墊。B.小說綜合運用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這些表達方式,細致又深刻地刻畫了兩個年輕人的故事。C.“周日休息不保證”“活著能不累嗎”諸如此類的詼諧語言,形象地展現(xiàn)出都市年輕人職場生活的疲憊與無奈。D.文中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交替講述了年輕人的職場故事,情節(jié)更生動,內容更豐富。8.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霧”“霾”,它們在文中有何作用?9.作家畢飛宇說:“閱讀小說就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關于‘大’的,一個關于‘小’的。好的讀者一定會有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大局,一只眼睛盯局部?!闭埥Y合文本,簡要分析本小說的“大”和“小”?!敬鸢浮?.C7.B8.①它們是線索,貫穿全文,前后呼應。②黃山的霧與大都市的霾互成對比,可以是一種隱喻,關于生活與工作選擇的迷惘,大都市的繁華與大自然的閑逸。③蘇芊選擇從上海辭職回到了家鄉(xiāng)黃山種茶,云霧縈繞茶園,如同仙境一般,表明了對年輕人扎根鄉(xiāng)村的肯定與支持。9.“大”:①情節(jié)內容大,涉及到年輕人的就業(yè)現(xiàn)狀,人生規(guī)劃的迷惘。②主旨大,繁華的都市生活不一定是每個人最好的選擇,有著不可承受之重;回歸農(nóng)村扎根,也是一種選擇?!靶 保孩偃宋锩鑼懠氈氯胛ⅲ柚鷦幼魃駪B(tài)等描寫把蘇芊的情緒生動刻畫出來,“低著頭走出來,面色沮喪,像霜打過的茄子”。②環(huán)境變化襯托人物心情變化,如蘇芊辭職前天氣與人物心情的對應,文末蘇芊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太陽升起驅散霾霧。【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理解和分析能力。C.“也表明了我辭職的決心”錯,過度解讀、無中生有,根據(jù)“我似乎已聽見他的笑聲,他的身后云霧升騰,鋪天蓋地而來,像人間仙境”,能夠突出“我的羨慕和祝?!?,不能表現(xiàn)“我辭職的決心”。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說明”錯,小說綜合運用描寫、議論、抒情這些表達方式,沒有“說明”。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分析物象的作用可以從結構、內容以及主題等方面入手。①結構作用:由開頭的“蘇芊問我,你見過黃山的霧嗎,如夢如幻的那種”,主體部分的“窗外的天氣,沒有陽光的照耀,天際間灰蒙蒙的”“這是霧嗎?我低沉著聲音,不,這是霾,肯定不是霧”“又是一個霾天”“蘇芊是在一個霾天離開單位的”,結尾部分的“窗外,太陽徐徐升起,陽光似乎驅散了空氣中的霾”等內容,可知“霧”“霾”是線索,貫穿全文,前后呼應。②象征意義:在蘇芊眼中,黃山的霧“如夢如幻”,和上海這樣的大都市的“霾”,“沒有陽光的照耀,天際間灰蒙蒙的”,形成對比,是隱喻或者有象征意義:生活在大都市職場的蘇芊“萎靡”“沮喪”“像霜打過的茄子”,而后來蘇芊從都市辭職,回到老家黃山創(chuàng)業(yè),精神愉悅,可見“霧”“霾”象征著關于生活與工作選擇的迷惘,大都市的繁華與大自然的閑逸。③情感主題:蘇芊“在一個霾天離開單位”,選擇從上海辭職,回到了家鄉(xiāng)“霧”是“如夢如幻”的黃山老家種茶,自主創(chuàng)業(yè),在“我”看來,“他的身后云霧升騰,鋪天蓋地而來,像人間仙境”,表明了對年輕人扎根鄉(xiāng)村的肯定與支持?!?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表現(xiàn)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按蟆保孩傩≌f講述了以蘇芊為代表的都市職場青年,在充滿“霾天”的都市,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如“我又被扣錢了,原本以為這個月忙成這樣會多一點兒,誰知道越來越少,馬上又要交房租,算算這錢都不夠交的……”等內容,可知:本文的情節(jié)內容大,涉及到年輕人的就業(yè)現(xiàn)狀,人生規(guī)劃的迷惘。②從蘇芊在“一個霾天離開單位”,選擇從都市辭職,回到黃山老家創(chuàng)業(yè),最終“他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考慮所謂的上班時間,徜徉在這大片綠意盎然的茶園中,生活別提有多愜意了”,可知:主旨大,繁華的都市生活不一定是每個人最好的選擇,有著不可承受之重;回歸農(nóng)村扎根,也是一種選擇。“小”:①從“蘇芊突然變得很興奮,從一堆材料中冒出了頭”“蘇芊的聲音又萎靡了下來”“急匆匆地往部門負責人老黃的辦公室趕去”“蘇芊低著頭走出來,面色沮喪,像霜打過的茄子”等內容,可知:人物描寫細致入微,借助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把蘇芊的情緒生動刻畫出來。②從蘇芊辭職前,“又是一個霾天,蘇芊從外面進來,不知道是不是被霾籠罩的天空過于陰暗了,連他的臉都是陰暗的”,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后“他的身后云霧升騰,鋪天蓋地而來,像人間仙境”等內容,可以看出:環(huán)境變化襯托人物心情變化,蘇芊辭職前心情和滿是“霾”天的氣候一樣,而蘇芊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后,太陽升起驅散霾霧,像人間仙境。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肽芤恢??’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悖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節(jié)選《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材料二: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对姟吩疲骸?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曷喪,予及女偕亡?!裼c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節(jié)選《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材料三:“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節(jié)選《孟子·梁惠王上·齊桓晉文之事》10.材料一下面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誠如是也A民歸B之C由水之D就下E沛然F誰能御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惡,相當于疑問代詞“何”、“怎么”,與《諫太宗十思疏》中“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的“惡”意思不同。B.與,“跟隨”,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失其所與,不知”的“與”意思相同。C.顧“看”,與《庖丁解?!分小疤岬抖?,為之四顧”的“顧”意思相同。D.所以,“……的原因”,與《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認為梁襄王其貌不揚,沒有人君的樣子,但心懷家國,于是他就主動道出定天下的要點。B.孟子善用比喻,把性命朝不保夕、身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百姓比喻成處干旱天氣中將枯槁的禾苗。C.梁惠王問賢君能否享樂之事,孟子以《詩》和《湯誓》為例說明,關鍵不在有無享樂,而在于君王對百姓的態(tài)度。D.孟子對齊宣王分析“不為者”與“不能者”的區(qū)別,指出“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是屬于前者,要王加以衡量。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2)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14.綜合三則材料,在孟子看來,怎樣的君王才能得民心、得天下?【答案】10.ACE11.B12.A13.(1)如有一位不好殺人的國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著脖子來盼望他了。
(2)老百姓恨不得與他同歸于盡,即使有高臺深池,珍禽異獸,他又哪能獨自享受呢?14.①讓國家安定,得民心者。
②體恤百姓,與百姓同樂者。
③推恩于天下者?!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真這樣的話,百姓歸附他跟隨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般,洶涌澎湃,誰能阻擋?“誠如是也”的“也”是句末語氣詞,用于句尾表示判斷或陳述語氣,所以在“也”后斷句,選A;“民歸之”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其中“民”是主語,“歸”是動詞,“之”是代詞,作為“歸”的賓語,其后斷開,選C;“由水之就下”是一個動賓短語,“就”是動詞,“下”是賓語,表達的是“向下流去”的意思。而“沛然”是一個形容詞,用來修飾后面的情狀或行為,描述的是一種盛大的、流暢的狀態(tài)。后文“沛然”修飾的是后文的動詞或句子,而不是“就下”,所以應該在“就下”后斷句,故選E。故選ACE?!?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的“惡”是罪過,罪惡。句意:天下如何才安定?/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B.錯誤。“失其所與,不知”中“與”指的是“結交、同盟”。句意:那有誰來跟隨他呢?/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國,不明智。C.正確。句意:欣賞著鳥獸。/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huán)顧。D.正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所以”是用來……的。句意:古代的圣賢之所以能遠遠超過一般人。/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他就主動道出定天下的要點”錯誤,沒有主動道出。依據(jù)材料一,孟子是在梁襄王的層層追問中表述他對定天下的看法。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有……者”,有……的人;“嗜”,喜愛、愛好;“引領”,伸著脖子盼望。(2)“偕”,共同、一起;“亡”,滅亡;“雖”,即使?!?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肽芤恢??’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笨芍?,讓國家安定,得民心者。由材料二“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可知,體恤百姓,與百姓同樂者。由材料三“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可知,推恩于天下者。參考譯文:材料一:孟子謁見了梁襄王,出來后告訴別人說:“遠遠望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挨近他,也看不出哪一點值得敬畏。猛一開口就問:‘天下如何才安定?’我答道:‘天下一統(tǒng),才會安定?!謫枺骸l能一統(tǒng)天下?’我又答:‘不好殺人的國君,就能一統(tǒng)天下?!謫枺骸怯姓l來跟隨他呢?’我又答:‘普天之下沒有不跟隨他的。您熟悉那禾苗嗎?七八月間天旱,禾苗就枯槁了。這時,一團濃黑的烏云出現(xiàn),嘩啦嘩啦下起了大雨,禾苗又茁壯茂盛地生長起來。這種趨勢,誰能阻擋得住呢?當今各國的君主,沒有不好殺人的。如有一位不好殺人的,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著脖子來盼望他了。真這樣的話,百姓歸附他跟隨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般,洶涌澎湃,誰能阻擋?’”材料二:孟子晉見梁惠王。王站在池塘邊,一邊欣賞著鳥獸,一邊說:“有德行的人也享受這種快樂嗎?”孟子答道:“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體會到這種快樂,沒有德行的人即使有這一切,也沒法享受?!对娊?jīng)·大雅·靈臺》中說:‘開始筑靈臺,勘測又標明。百姓都來做,慢慢就完成。王說才開始,不要太著急。百姓如兒子,都來出把力。周文王雖然用了百姓的力量筑高臺挖深池,但百姓樂意這樣做,他們管這臺叫‘靈臺’,管這池叫‘靈沼’,還樂意那里有許多麋鹿和魚鱉。古時候的圣君賢王因為能與老百姓同樂,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稖摹分斜阌涊d著百姓的哀歌:‘太陽啊,你什么時候滅亡呢?我寧肯和你一道去死!’老百姓恨不得與他同歸于盡,即使有高臺深池,珍禽異獸,他又如何能獨自享受呢?”材料三:“要一個人把泰山夾在胳膊下跳過北海,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個人為老年人折一根樹枝這人告訴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沒有做到用道德來統(tǒng)一天下,不是屬于把泰山夾在胳膊下跳過北海的一類,而是屬于為老年人折樹枝的一類?!薄白鹁醋约旱睦先?,并由此推廣到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孩子。做到了這一點,整個天下便會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運轉一樣容易治理了?!对娊?jīng)》說:‘先給妻子做榜樣,再推廣到兄弟,再推廣到家族和國家?!f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廣到別人身上去。所以,推廣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廣恩德連自己的妻子兒女都保不了。古代的圣賢之所以能遠遠超過一般人,沒有別的什么,不過是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夠施及動物,卻不能夠施及老百姓,偏偏是為什么呢?”(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其一)[宋]蘇軾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注:宋神宗熙寧五年,蘇軾36歲,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五首七言絕句,此處選取的是第一首。15.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敘寫了詩人在船中目睹了一場驟雨忽然來而又去直至“水如天”的全過程。B.前兩句“白雨”與“黑云”相互映襯,使詩歌描繪的“云”“雨”情景色彩對比強烈,富于視覺沖擊力。C.第二句中“跳珠亂入船”的描寫與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盤”有異曲同工之妙。D.本詩末句“水如天”的情景蘊含風雨雖大但終會雨過天晴的樂觀主義精神。16.清代紀昀評價本詩“陰陽變化開合于俄頃之間,氣雄語壯,人不能及也”,請結合本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答案】15.A16.①本詩前兩句寫出黑云翻滾,還沒來得及覆蓋山頭,大雨就轟然來到,雨勢非常迅猛;后兩句寫出一陣狂風卷來,雨云被吹散,忽然之間就雨過天晴。本詩把天氣在“雨”與“晴”間變化極快狀態(tài)描摹得十分生動,可看出“陰陽變化開合于俄頃之間”。(或:詩人接續(xù)描寫了“云翻、雨瀉、風卷、天晴”這些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把一場驟雨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的情景描摹出來,此可看出“陰陽變化開合于俄頃之間”。)②本詩遣詞用字也很形象鮮明,“翻墨”寫出黑云來勢之迅猛,“跳”“亂”寫出雨勢之急之大,“卷”“忽”寫出狂風卷走雨云之快,這些字詞把“云”“雨”“風”的速度和力量生動形象地凸顯出來,使詩歌氣勢雄奇,言語壯健,看出“氣雄語壯”?!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A.“目睹了一場驟雨忽然來而又去直至‘水如天’的全過程”說法錯誤,最后“水如天”的情景并不是詩人于船中所見,而是在望湖樓上往下望見之情景。故選A【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內容和語言的能力。詩中所描摹的景色變化體現(xiàn)了“陰陽變化開合于俄頃之間”的特點。這首詩表現(xiàn)了夏日西湖暴雨速來疾去之奇,一句一景。首句寫烏云漫卷,像是天公打翻了大桶墨汁,濃黑的一團,尚未遮住青翠明麗的山巒。次句,白色的急雨就已從空中灑落,只見無數(shù)閃亮的珍珠亂紛紛地迸跳入船中。三句,一陣清風卷地而來,眨眼之間,便把云和雨都吹散了。結句,又回歸原先的風平浪靜,望湖樓下,水天一色。四句詩描摹一個個急速變化的場景,緊密銜接,一氣呵成,令人應接不暇。前三句寫動景,連續(xù)選用了“翻”“遮”“跳”“入”“卷”“來”“吹”“散”八個動詞,還有渲染動態(tài)迅疾的“未”“亂”“忽”等虛詞,造成急驟的節(jié)奏轉換。而第四句,由雨轉晴,由動景變靜景,表現(xiàn)出水天一色的澄明寧靜景色?!皻庑壅Z壯”的意思是氣勢雄奇,言語壯健,指的是本詩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獨具匠心的用詞上。首句“翻墨”一詞的意思是黑云翻滾如同打翻的墨硯,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黑云來勢之迅猛;第二句中的“跳”“亂”兩個字運用非常巧妙,寫出了雨點紛亂地迸跳入船中的情景,體現(xiàn)了雨勢急和大的特點;第三句中的“卷”字寫清風卷地而來,“忽”字突出了云和雨被風吹散的速度之快。這些字詞的使用凸顯了詩歌“氣雄語壯”的特點。17.補寫出下列題目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高度概括了琵琶女年復一年的歡場生涯。(2)杜牧《阿房宮賦》中辭別六國樓閣宮殿乘輦車來到秦國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詩詞中,詩人經(jīng)常用“舟”這一意象表達自己的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竣?今年歡笑復明年②.秋月春風等閑度③.妃嬪媵嬙④.王子皇孫⑤.親朋無一字⑥.老病有孤舟(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度、妃、媵、嬙、鷺、鑒、蓑。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鼩鼱很多時候被認為是長嘴的老鼠,但它跟老鼠卻是不同科目的兩種動物,鼩鼱甚至比老鼠早出現(xiàn)了幾千萬年,是世上最小的哺乳動物。鼩鼱最大的特點是貪吃,每天只睡兩個小時,也不冬眠,生命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狩獵。為了吃飯,鼩鼱變得異常兇殘,不僅會釋放“臭氣彈”,還會分泌毒液,麻痹獵物神經(jīng)而使之癱瘓,以此來保持獵物長時間鮮活。它在啃食獵物時,先從四肢吃起,每啃一段時間,就會跑出找尋別的食物,如果沒找到,就回來接著享用。據(jù)美國一位動物學家觀察,鼩鼱慢慢咀嚼被毒癱的粉虱蟲,需時長達15天。①這種“凌遲”式的殘忍進食方式。就連鬣狗和鱷魚都甘拜下風。這是為什么呢?②因為鼩鼱的心跳高達每分鐘1200次,呼吸每分鐘800次,心跳速度是人類跑步時的六倍。③鼩鼱身體里沒有脂肪,超高速的心跳能量消耗巨大,意味著須有超強的新陳代謝能力,需每天吃進自身體重的2至3倍的食物,方能保證自己不會餓死。④鼩鼱過速的心跳,最終致其早夭,生命周期只一年左右。18.科普文的文學性讓說明形象生動,其科學性使內容嚴謹準確,請結合文中畫線句子分析此特點。19.“凡事物極必反,欲速而不達?!边@句話出現(xiàn)的位置,最恰當?shù)氖牵ǎ〢.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20.用因果關系的句子寫出鼩鼱用其生命的絕大部分時間來狩獵的原因,不超過60字?!敬鸢浮?8.①文學性:“凌遲”“甘拜下風”用了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鼩鼱慢慢咀嚼被毒癱獵物的殘忍。②科學性:利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準確說明鼩鼱超高速的心跳耗能巨大。19.D20.因為鼩鼱心跳能量消耗巨大,需每天吃進自身體重的2至3倍的食物,方能保證自己不會餓死,所以它必須花大量時間來狩獵。【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斑@種‘凌遲’式的殘忍進食方式。就連鬣狗和鱷魚都甘拜下風”,這里,“凌遲”通常用于描述古代的一種殘酷刑罰,即慢慢地、一片片地割下犯人的肉來處死。這里將鼩鼱的進食方式比喻為“凌遲”,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使得說明更加形象生動,增加了文學性。另外,“甘拜下風”這個詞也是擬人手法,用來描述鬣狗和鱷魚都佩服鼩鼱的這種進食方式,進一步增加了文學的趣味性?!靶奶哌_每分鐘1200次,呼吸每分鐘800次”“鼩鼱身體里沒有脂肪,超高速的心跳能量消耗巨大,意味著須有超強的新陳代謝能力,需每天吃進自身體重的2至3倍的食物,方能保證自己不會餓死”,這里使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如“每分鐘1200次”“每分鐘800次”“2至3倍”等都準確、科學地說明了鼩鼱超高速的心跳耗能巨大的特點,這是科普文科學性的體現(xiàn)?!?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復位的能力。理解題目中給出的“凡事物極必反,欲速而不達”,這句話表達的是事物發(fā)展到極端時往往會走向反面,過于追求速度可能會導致達不到預期的目標。④處,這里明確提到了“鼩鼱過速的心跳,最終致其早夭,生命周期只一年左右”,這正是“物極必反”的體現(xiàn),因為心跳過快導致了生命的短暫,與“欲速而不達”的主題相契合。因此,最恰當?shù)奈恢檬堑冖芫涮?。故選D?!?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壓縮語段的能力。明確題目要求寫出鼩鼱用其生命的絕大部分時間來狩獵的原因,回顧文章中的相關內容。交章中提到“鼩鼱身體里沒有脂肪,超高速的心跳能量消耗巨大,意味著須有超強的新陳代謝能力,需每天吃進自身體重的2至3倍的食物,方能保證自己不會餓死”,這段話明確給出了鼩鼱需要大量進食以維持生命的原因,即它的心跳速度非???,能量消耗巨大。根據(jù)這個原因,用因果關系的句子來回答題目。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可以寫:“因為鼩鼱心跳能量消耗巨大,需每天吃進自身體重的2至3倍的食物,方能保證自己不會餓死,所以它必須花大量時間來狩獵?!本渥雍啙嵜髁说乇磉_了題目要求的內容,且沒有超過60字的限制。(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A?這個問題是很不容易確切回答的。美國人口局規(guī)定2500人以上集居的社區(qū)稱之為“城”,以別于“鄉(xiāng)”;也有學者認為人口數(shù)量須在1萬人以上才能構成“城市”。無論他們對于構成“城市”的人數(shù)標準有多大出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B。但單以人口數(shù)量來區(qū)分“城”與“鄉(xiāng)”是不科學的,“城”“鄉(xiāng)”的界定并不僅與人口數(shù)量相關,C。這是說,當人類經(jīng)濟生活發(fā)展到某一程度時,①一個區(qū)域會發(fā)生若干人口密集分布的中心地點,②像一個細胞中的“細胞核”,即區(qū)域的核心。③這個區(qū)域的核心就是“城”,④核心的外圍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帶是“鄉(xiāng)”。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第二段畫波浪線部分語句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敬鸢浮?1.A.怎樣的社區(qū)才能算是一個“城”;B.就是根據(jù)人口數(shù)量區(qū)別“城”和“鄉(xiāng)”;C.還與人口密度的分布相關。22.①處,修改為:一個區(qū)域里會形成若干人口密集分布的中心地點;②處,修改為:這個中心地點像一個細胞中的“細胞核”?!窘馕觥俊?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處,從后文“這個問題是很不容易確切回答的”可看出此處應是提出一個問題,從句末問號可看出此句是一個問句,從后文“稱之為‘城’”和“才能構成‘城市’”可推斷內容應是“怎樣的社區(qū)才能算是一個‘城’”,故可填寫“怎樣的社區(qū)才能算是一個‘城’”;B處,從上文“美國人口局”“學者”判斷構成“城市”的標準都與“人口數(shù)量”相關,加之結合下文“但單以人口數(shù)量來區(qū)分‘城’與‘鄉(xiāng)’是不科學的”可推斷出相同點是“根據(jù)人口數(shù)量區(qū)別‘城’和‘鄉(xiāng)’”,故可填寫“就是根據(jù)人口數(shù)量區(qū)別‘城’和‘鄉(xiāng)’”;C處,從前文“不僅與人口數(shù)量相關”可推斷此處句式應是“還與……相關”;從后文“人口密集分布”的地方稱為“城”,“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帶是‘鄉(xiāng)’”可看出另一個相關因素是“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供方采購合同范本
- 企業(yè)項目合資合同范本
- 浙江長興縣龍山中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第八單元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教學設計
- 2024年韶關市曲江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管理局招聘筆試真題
- 公司英文合同范本
- 農(nóng)田路養(yǎng)護合同范本
- 前臺收銀合同范本
- 包材銷售合同范本
- 2024年金昌市金川區(qū)圖書館招聘筆試真題
- 農(nóng)村自建住宅買賣合同范本
- 接觸隔離標準操作流程
- 2024-2025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三上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考試英語試題(解析版)
- 2025年益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配套課件-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
- 2025年度藥店營業(yè)員服務規(guī)范及合同約束協(xié)議3篇
-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è)發(fā)展中心2025年上半年應屆畢業(yè)生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浙江嘉興桐鄉(xiāng)市水務集團限公司招聘1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重慶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生物試卷(含答案)
- (八省聯(lián)考)2025年高考綜合改革適應性演練 物理試卷合集(含答案逐題解析)
- 緊急疏散逃生方法
- 羊水栓塞護理應急預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