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行業(yè)編輯與校對規(guī)范_第1頁
出版行業(yè)編輯與校對規(guī)范_第2頁
出版行業(yè)編輯與校對規(guī)范_第3頁
出版行業(yè)編輯與校對規(guī)范_第4頁
出版行業(yè)編輯與校對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出版行業(yè)編輯與校對規(guī)范TOC\o"1-2"\h\u28768第一章編輯概述 347521.1編輯工作的定義與重要性 3190141.1.1保證出版物質量 3313611.1.2促進知識傳播 333731.1.3引導社會風氣 3119691.2編輯工作的基本原則 3128441.2.1尊重作者權益 3206471.2.2嚴謹治學 360001.2.3注重質量 4181981.2.4遵守法律法規(guī) 4112841.2.5注重創(chuàng)新 4249481.2.6強化服務意識 45049第二章稿件接收與初審 4182852.1稿件接收流程 4183612.1.1稿件提交 4173522.1.2稿件登記 4110612.1.3稿件分配 4109612.1.4稿件接收確認 4287462.2初審標準與程序 4248692.2.1初審標準 4246232.2.2初審程序 5281412.3稿件分類與處理 5258722.3.1稿件分類 571052.3.2稿件處理 527607第三章稿件編輯加工 514793.1文字編輯加工 595523.1.1語言規(guī)范 568733.1.2邏輯性 6105623.1.3語言風格 6119473.2圖表編輯加工 6213633.2.1圖表規(guī)范 6126153.2.2圖表位置 6127233.2.3圖表注釋 6100843.3引用與注釋規(guī)范 6213483.3.1引用規(guī)范 646953.3.2注釋規(guī)范 73609第四章校對工作概述 7114434.1校對工作的任務與要求 7102984.1.1任務 7186474.1.2要求 786644.2校對流程與責任 8186814.2.1校對流程 8217834.2.2責任 89325第五章校對符號及其使用 8130045.1校對符號的種類與功能 8195115.2校對符號的使用規(guī)范 917743第六章語言文字規(guī)范 943986.1漢語拼音與標點符號 9129396.1.1漢語拼音 10566.1.2標點符號 10327176.2詞語使用與句子結構 1034356.2.1詞語使用 10114996.2.2句子結構 1027917第七章量和單位規(guī)范 11106757.1量和單位的基本原則 11127507.1.1量的表示原則 11327097.1.2單位的表示原則 11168267.2常用量的單位及其表示 1172337.2.1長度單位 11326787.2.2質量單位 11163767.2.3時間單位 11136157.2.4溫度單位 1246007.2.5電流單位 12270087.2.6物理量的導出單位 1228592第八章術語與縮略語 12295628.1術語的使用規(guī)范 12120318.1.1術語的準確性 12189358.1.2術語的統(tǒng)一性 12271128.1.3術語的簡潔性 13274508.1.4術語的注釋 13268218.2縮略語的規(guī)范使用 13155658.2.1縮略語的選取 13100298.2.2縮略語的首次出現(xiàn) 1339278.2.3縮略語的重復使用 1343288.2.4縮略語的使用限制 1336428.2.5縮略語的排列 1316293第九章引用與參考文獻 13248169.1引用的基本要求 1418789.1.1引用的目的與原則 14134439.1.2引用注意事項 14200499.2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 14219099.2.1文獻類型與標識 14224509.2.2著錄格式 141999第十章出版物質量檢查與評價 15654310.1出版物質量檢查標準 152808710.1.1概述 151791310.1.2內容質量標準 151131910.1.3編校質量標準 15944310.1.4設計質量標準 15393210.1.5印刷質量標準 16368510.2質量評價與獎懲機制 162511610.2.1質量評價體系 16408610.2.2質量獎懲機制 16第一章編輯概述1.1編輯工作的定義與重要性編輯工作,作為一種專業(yè)的文化活動,是對各類稿件進行策劃、組織、審讀、加工、校對,以提高出版物的質量,滿足讀者需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編輯工作涉及文學、藝術、科技、教育等多個領域,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專業(yè)性和創(chuàng)造性。編輯工作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1.1保證出版物質量編輯工作對稿件進行嚴格審查,篩選優(yōu)質內容,保證出版物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藝術性和科學性,滿足讀者的需求。1.1.2促進知識傳播編輯工作通過對稿件的策劃、組織,將各類知識、信息進行整合、優(yōu)化,以更有效的形式呈現(xiàn)給讀者,促進知識的傳播和普及。1.1.3引導社會風氣編輯工作通過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等環(huán)節(jié),引導作者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傳播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1.2編輯工作的基本原則編輯工作在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其使命:1.2.1尊重作者權益編輯工作應尊重作者的知識產權和創(chuàng)作自由,充分體現(xiàn)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為作者提供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1.2.2嚴謹治學編輯工作應遵循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對稿件進行嚴格審查,保證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靠性。1.2.3注重質量編輯工作應關注出版物質量,從稿件篩選、加工、校對等環(huán)節(jié)入手,提高出版物的整體質量。1.2.4遵守法律法規(guī)編輯工作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保證出版物內容符合國家政策,不得傳播有害信息。1.2.5注重創(chuàng)新編輯工作應關注行業(yè)動態(tài),積極摸索新的編輯方法和手段,提高出版物的競爭力。1.2.6強化服務意識編輯工作應強化服務意識,關注讀者需求,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實用的出版物。第二章稿件接收與初審2.1稿件接收流程2.1.1稿件提交作者需按照出版社規(guī)定的稿件格式和提交方式,將稿件提交至編輯部。一般而言,稿件需包括正文、圖表、參考文獻等全部相關材料,并以電子文檔形式發(fā)送。2.1.2稿件登記編輯部收到稿件后,應及時進行登記,記錄稿件的提交日期、作者信息、稿件類型等基本信息,以便后續(xù)處理。2.1.3稿件分配編輯部根據稿件的類型、專業(yè)領域和編輯分工,將稿件分配給相應的編輯進行初審。2.1.4稿件接收確認編輯在收到稿件后,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確認,并及時通知作者稿件已接收。2.2初審標準與程序2.2.1初審標準編輯在初審過程中,應依據以下標準對稿件進行評估:(1)稿件是否符合出版社的出版范圍和方向;(2)稿件的主題、內容是否具有學術價值、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3)稿件的寫作質量、結構、格式是否規(guī)范;(4)稿件是否存在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5)稿件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道德規(guī)范。2.2.2初審程序編輯在初審過程中,應遵循以下程序:(1)閱讀全文,了解稿件的基本內容、結構、觀點和論證方法;(2)對稿件進行初步評估,判斷是否符合出版要求;(3)對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提出退稿意見,并及時告知作者;(4)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見,交由作者進行修改;(5)對修改后的稿件進行再次審核,確認是否符合出版要求。2.3稿件分類與處理2.3.1稿件分類根據稿件的質量、價值和出版要求,編輯可將稿件分為以下幾類:(1)優(yōu)秀稿件:質量高、學術價值大、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2)合格稿件:質量一般、有一定學術價值、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3)不合格稿件:質量較差、缺乏學術價值或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2.3.2稿件處理針對不同類型的稿件,編輯應采取以下處理方式:(1)優(yōu)秀稿件:優(yōu)先安排出版,并在出版過程中給予重點關注;(2)合格稿件:按照正常流程安排出版;(3)不合格稿件:退稿,并告知作者退稿原因,以幫助作者提高寫作水平。第三章稿件編輯加工3.1文字編輯加工3.1.1語言規(guī)范編輯在處理文字稿件時,應保證稿件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guī)范,遵循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修辭、邏輯等基本原則。具體要求如下:(1)詞語選用:應使用規(guī)范、準確的詞語,避免生僻、模糊不清的詞語。(2)語法結構:保證句子的語法結構正確,避免出現(xiàn)語法錯誤。(3)標點符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應規(guī)范、清晰、位置正確。3.1.2邏輯性編輯應關注稿件的邏輯性,保證文章內容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具體要求如下:(1)篇章結構:稿件應具備完整的篇章結構,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語。(2)段落劃分:段落應合理劃分,每個段落應圍繞一個中心議題展開。(3)邏輯關系:稿件中的觀點、論據和論證過程應具備嚴密的邏輯關系。3.1.3語言風格編輯應關注稿件的語言風格,使其符合出版物的定位和讀者需求。具體要求如下:(1)語言簡練:避免冗長、復雜的句子,使用簡潔明了的語言。(2)表達準確:保證文章中的概念、觀點和事實準確無誤。(3)語言生動:適當運用修辭手法,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吸引力。3.2圖表編輯加工3.2.1圖表規(guī)范編輯應保證圖表符合以下規(guī)范:(1)圖表內容:圖表應與文章內容緊密相關,清晰表達數據或觀點。(2)圖表格式:圖表格式應規(guī)范,包括圖表標題、圖例、坐標軸等。(3)圖表尺寸:圖表尺寸應適中,與版面相協(xié)調。3.2.2圖表位置編輯應根據文章內容合理調整圖表位置,使其與相關內容緊密銜接,便于讀者閱讀。3.2.3圖表注釋編輯應保證圖表注釋清晰、準確,對圖表中的關鍵數據或觀點進行解釋說明。3.3引用與注釋規(guī)范3.3.1引用規(guī)范編輯應遵循以下引用規(guī)范:(1)引用來源:保證引用的文獻、資料來源可靠、權威。(2)引用格式:根據出版物要求,選擇合適的引用格式,如腳注、尾注、夾注等。(3)引用內容:引用內容應與文章主題緊密相關,避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引用。3.3.2注釋規(guī)范編輯應遵循以下注釋規(guī)范:(1)注釋位置:注釋應位于文章末尾或頁腳,便于讀者查找。(2)注釋內容:注釋應清晰、準確,對文章中的關鍵概念、觀點或數據進行解釋說明。(3)注釋格式:注釋格式應統(tǒng)一,符合出版物的要求。第四章校對工作概述4.1校對工作的任務與要求校對工作是出版行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與要求如下:4.1.1任務(1)保證出版物內容的準確性:校對人員需對原稿進行仔細審讀,保證內容無誤,避免因遺漏、錯誤或理解不當導致的失誤。(2)統(tǒng)一出版物格式:校對人員需關注出版物的格式、字體、字號、行距等,使之符合出版規(guī)范和審美要求。(3)提高出版物質量:通過校對,發(fā)覺并改正原稿中的錯誤,提高出版物的整體質量。(4)保障作者權益:校對人員需尊重作者的原創(chuàng)性,保證校對過程中不損害作者的知識產權。4.1.2要求(1)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校對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yè)精神,對待工作嚴謹、認真。(2)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校對人員需具備一定的文學、歷史、哲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原稿內容。(3)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校對人員應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準確、清晰地表達校對意見。(4)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校對人員需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熟悉各類排版軟件,提高工作效率。4.2校對流程與責任4.2.1校對流程(1)初校:校對人員對原稿進行初步審讀,發(fā)覺并標注錯誤,提出修改意見。(2)復校:校對人員在初校的基礎上,對原稿進行再次審讀,檢查初校的修改是否到位,補充發(fā)覺的問題。(3)終校:校對人員對原稿進行最后一次審讀,保證無誤,對之前的修改進行核對。(4)校對報告:校對人員將校對過程中發(fā)覺的問題及修改意見整理成報告,提交給編輯部門。4.2.2責任(1)對原稿的準確性負責:校對人員需保證原稿內容的準確性,避免因校對失誤導致的錯誤。(2)對出版物的格式負責:校對人員需關注出版物的格式,使之符合出版規(guī)范。(3)對校對報告的完整性負責:校對人員需保證校對報告的完整性,將發(fā)覺的問題及修改意見詳細記錄。(4)對校對工作的質量負責:校對人員需保證校對工作的質量,提高出版物的整體質量。第五章校對符號及其使用5.1校對符號的種類與功能校對符號是出版物編輯和校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主要用于標記原稿中的文字、排版等方面的差錯,以及標示修改、添加、刪除等操作。根據功能的不同,校對符號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文字校對符號:用于標注原稿中的文字差錯,如錯別字、多字、漏字、顛倒等。(2)排版校對符號:用于標注原稿中的排版差錯,如字體、字號、行間距、段落縮進等。(3)標點符號校對符號:用于標注原稿中的標點符號差錯,如標點符號缺失、多余、使用不當等。(4)圖表校對符號:用于標注原稿中的圖表差錯,如圖表位置、大小、內容等。(5)引文校對符號:用于標注原稿中的引文差錯,如引文格式、作者、出處等。(6)其他校對符號:用于標注原稿中的其他差錯,如頁碼、頁邊距、版心等。5.2校對符號的使用規(guī)范為保證校對工作的準確性、高效性,以下為校對符號的使用規(guī)范:(1)使用標準校對符號:按照我國《出版物校對符號及其使用》行業(yè)標準,使用統(tǒng)一的校對符號。(2)明確標注位置:在原稿上使用校對符號時,應準確標注錯誤位置,便于作者和編輯查找和修改。(3)規(guī)范書寫:使用校對符號時,應書寫工整、清晰,避免產生誤解。(4)避免重復標注:對于同一錯誤,只需使用一種校對符號進行標注,避免重復。(5)注意校對符號的順序:在標注多個錯誤時,應按照錯誤出現(xiàn)的順序使用校對符號。(6)使用其他輔助符號:如需標注文字、圖表等較大范圍的內容,可使用方框、橢圓等輔助符號進行標注。(7)及時溝通:在校對過程中,發(fā)覺重大問題或疑問時,應及時與作者、編輯溝通,保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8)保持校對符號的完整性:在修改過程中,如需刪除或更改校對符號,應保證原校對符號的完整性,避免產生新的錯誤。(9)遵守校對工作紀律:校對過程中,嚴格遵守校對工作紀律,保證出版物質量。第六章語言文字規(guī)范6.1漢語拼音與標點符號6.1.1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現(xiàn)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編輯與校對工作中應嚴格遵守以下規(guī)范:(1)漢語拼音書寫應遵循《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2)漢語拼音的字母應使用正體,不得使用斜體或花體。(3)漢語拼音的音節(jié)之間用空格隔開,每個音節(jié)的首字母大寫。(4)專有名詞、縮寫詞、化學元素符號等,其漢語拼音的首字母應大寫。(5)漢語拼音應與漢字對應,不得出現(xiàn)錯別字或遺漏。6.1.2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輔助工具,編輯與校對工作中應遵循以下規(guī)范:(1)標點符號的使用應遵循《標點符號用法》。(2)標點符號應按照句子的結構、語義和語氣正確使用。(3)標點符號的書寫位置應遵循以下原則:句號、問號、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和冒號,位于句子的末尾,緊接在最后一個字的右下角。引號、括號、破折號等,應根據句子的結構,合理分布在句子中。書名號、間隔號、專用符號等,應根據具體情況,正確使用。6.2詞語使用與句子結構6.2.1詞語使用編輯與校對工作中,詞語使用應遵循以下規(guī)范:(1)詞語選擇應準確、貼切,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或歧義的詞語。(2)詞語搭配應遵循漢語習慣,避免生硬、拗口的搭配。(3)詞語的使用應考慮到上下文的語境,保持語義連貫。(4)對于專業(yè)術語,應使用規(guī)范的專業(yè)詞匯,并在必要時進行注釋。6.2.2句子結構編輯與校對工作中,句子結構應遵循以下規(guī)范:(1)句子結構應完整,包括主語、謂語和賓語等基本成分。(2)句子應簡潔明了,避免冗長、復雜的結構。(3)句子之間應保持邏輯關系,避免出現(xiàn)跳躍、混亂的現(xiàn)象。(4)句子應遵循漢語語法規(guī)則,保證表達準確、流暢。第七章量和單位規(guī)范7.1量和單位的基本原則7.1.1量的表示原則在出版行業(yè)中,量的表示應遵循以下原則:(1)量的名稱和符號應采用國際單位制(SI)或我國法定計量單位。(2)量的符號應采用斜體字母,如m、kg、s等。(3)當同一篇文獻中多次出現(xiàn)同一量時,應保持符號一致。(4)量的數值與單位之間用空格隔開,如“5kg”、“10m”。(5)在表達范圍時,范圍的兩端應使用同一單位,如“20~30kg”。7.1.2單位的表示原則在出版行業(yè)中,單位的表示應遵循以下原則:(1)單位的名稱和符號應采用國際單位制(SI)或我國法定計量單位。(2)單位的符號應采用正體字母,如m、kg、s等。(3)單位前應有量的數值,如“5m”、“10kg”。(4)單位的符號與數值之間不留空格,如“5m”、“10kg”。(5)當需要表示倍數時,應使用詞頭,如“1km=1000m”。7.2常用量的單位及其表示7.2.1長度單位長度單位包括米(m)、千米(km)、厘米(cm)、毫米(mm)等。例如:(1)1km=1000m(2)1cm=0.01m(3)1mm=0.001m7.2.2質量單位質量單位包括千克(kg)、克(g)、毫克(mg)等。例如:(1)1kg=1000g(2)1g=0.001kg(3)1mg=0.000001kg7.2.3時間單位時間單位包括秒(s)、分鐘(min)、小時(h)等。例如:(1)1h=60min(2)1min=60s(3)1s=0.001min7.2.4溫度單位溫度單位包括攝氏度(℃)和開爾文(K)。例如:(1)1℃=1K(2)0℃=273.15K(3)100℃=373.15K7.2.5電流單位電流單位包括安培(A)、毫安(mA)、微安(μA)等。例如:(1)1A=1000mA(2)1mA=0.001A(3)1μA=0.000001A7.2.6物理量的導出單位物理量的導出單位包括力的單位牛頓(N)、能量的單位焦耳(J)、功率的單位瓦特(W)等。例如:(1)1N=1kg·m/s2(2)1J=1N·m(3)1W=1J/s第八章術語與縮略語8.1術語的使用規(guī)范8.1.1術語的準確性在出版行業(yè)中,術語的使用應保證準確性,避免產生歧義。編輯和校對人員應當熟悉相關領域的專業(yè)術語,并在稿件中正確運用。對于行業(yè)特有的術語,應遵循權威字典或行業(yè)規(guī)范,保證用詞準確。8.1.2術語的統(tǒng)一性編輯和校對人員應保證同一篇稿件中術語的統(tǒng)一性。對于同一概念,不應使用多個不同的術語。若出現(xiàn)多個術語,應選擇權威性較高、使用頻率較廣的術語。8.1.3術語的簡潔性在保證準確性和統(tǒng)一性的前提下,編輯和校對人員應盡量使用簡潔明了的術語。避免使用冗長、復雜的術語,以免影響讀者的理解。8.1.4術語的注釋對于行業(yè)內非常專業(yè)或較少使用的術語,編輯和校對人員應在稿件中適當位置進行注釋,以幫助讀者理解。8.2縮略語的規(guī)范使用8.2.1縮略語的選取編輯和校對人員在使用縮略語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優(yōu)先選擇國際或國內權威機構發(fā)布的縮略語;(2)選擇使用頻率較高的縮略語;(3)避免使用可能導致混淆的縮略語。8.2.2縮略語的首次出現(xiàn)在稿件中,縮略語首次出現(xiàn)時應注明全稱,并在其后以括號形式給出縮略語。例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8.2.3縮略語的重復使用在稿件中,已注明全稱的縮略語可重復使用,但應保證在同一篇稿件中保持一致。8.2.4縮略語的使用限制以下情況應避免使用縮略語:(1)在標題、摘要、關鍵詞等位置;(2)在正文中,若縮略語可能導致理解困難或產生歧義;(3)在表格、圖片等非文字性內容中。8.2.5縮略語的排列當稿件中出現(xiàn)多個縮略語時,應根據以下原則進行排列:(1)按照縮略語首字母的順序排列;(2)若縮略語首字母相同,則按縮略語全稱的字母順序排列;(3)對于同一概念的不同縮略語,應優(yōu)先排列使用頻率較高的縮略語。第九章引用與參考文獻9.1引用的基本要求9.1.1引用的目的與原則引用是指在編輯和校對過程中,將其他文獻中的內容引入到所編輯的文獻中,以支撐觀點、豐富內容和提高文獻的科學性。引用的基本原則包括:(1)保證引用內容與所編輯文獻的主題、觀點相符合;(2)尊重原作者的知識產權,準確無誤地引用原文;(3)引用內容應具有權威性、可靠性和代表性;(4)避免過多引用,以免影響文獻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性。9.1.2引用注意事項(1)準確標注引用來源,包括作者、篇名、期刊名、卷號、期號、頁碼等;(2)引用內容應與原文保持一致,不得篡改、刪減或增加;(3)引用非文字材料,如圖片、表格等,需注明來源,并遵循相關法律法規(guī);(4)引用他人觀點或成果時,應明確標注為引用,并注明出處。9.2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9.2.1文獻類型與標識參考文獻分為書籍、期刊、報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專利、標準等類型,應在文獻前列出相應類型的標識。具體如下:(1)書籍:[M](2)期刊:[J](3)報紙:[N](4)學位論文:[D](5)會議論文:[C](6)專利:[P](7)標準:[S]9.2.2著錄格式以下為各類文獻的著錄格式:(1)書籍: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示例:[1].現(xiàn)代出版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期刊:作者.篇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起止頁碼.示例:[2].出版行業(yè)發(fā)展趨勢研究[J].出版研究,2016,25(3):(2327)(3)報紙:作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示例:[3].我國出版業(yè)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N].人民日報,20160510(8).(4)學位論文:作者.論文題目[D].學位授予單位,學位授予年份.示例:[4]趙六.出版業(yè)競爭力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15)(5)會議論文:作者.論文題目[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