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蔣家橋第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衡陽市蔣家橋第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衡陽市蔣家橋第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衡陽市蔣家橋第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衡陽市蔣家橋第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衡陽市蔣家橋第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不容忽視的微細塵埃塵埃無處不有,雖然它們的個體很小,但匯聚起來的威力卻不小。據(jù)記載,北美大陸在20世紀30年代發(fā)生的一次塵暴中,狂風將美國平原的泥土大量向東吹去,有難以估計的牲畜被塵埃窒息而死。盡管如此,塵埃的積極作用卻是不可低估的。懸浮在大氣中的塵埃粒子,能夠將太陽光中的較短光柱攔截,使其進行有規(guī)則的發(fā)散,這樣,才會使天空呈現(xiàn)蔚藍。太陽升起和降落時,由于陽光穿過較低層空間,空氣中塵埃密度大,并伴有水汽,可以吸收反射陽光中的黃色和紅色部分,因此,這時看到的太陽呈現(xiàn)橙色、紅色和黃色。氣象學家指出,在降雨時,每一個雨滴都必須有一顆塵埃參與,以它作為核心,水汽在其周圍凝結,形成云、霧,再由云層形成雨點。若是純凈的空氣中沒有塵埃的存在,水分子無所依附,就不能形成雨滴降落。此外,陽光在射向地球的時候,因受到塵埃的吸收和反射,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適量的光照,以滿足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現(xiàn)代科學發(fā)現(xiàn),有的塵埃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fā)生爆炸,這種現(xiàn)象被稱作“塵炸”。據(jù)分析,能夠產生塵炸的物質有糧食粉塵、砂糖、奶粉、咖啡、金屬粉末等。物質發(fā)生爆炸,是一種劇烈的化學反應。而化學反應的速度與反應物質的顆粒大小有關。物質分散的越細,顆粒越小,它的表面積就越大。與具有固定面積的物質相比,接觸空氣、吸附氧分子多,氧化和放熱的過程都很快,反應性能就更活潑。當其中的某一質點被火點燃,就會發(fā)生連鎖反應,產生爆炸。此外,易爆塵埃的顆粒越細、濃度越大,它所產生的爆炸力就會越強。當粉塵含量低于大氣含氧量一半時,就不會引起爆炸。物質形成“塵炸”,還和誘因、速度等因素有關。產生“塵炸”的誘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摩擦沖擊以及電器設備或靜電產生的火花。隨著現(xiàn)代城市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塵埃已經成為一種危及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的污染物。流行病學家對塵埃進入人體后的機理進行研究后指出,人們在呼吸時,每次大約要吸入50萬個浮游微粒。這些微粒進入人的身體后,可以一直進入肺部深處,并作為經常性刺激物留在那里,它會導致發(fā)生炎癥,產生粘液,使人呼吸困難,甚至導致死亡的發(fā)生。除此之外,浮游微粒還可以向肺部傳送化學污染物,而且在傳送過程中,可以加速一種叫做游離基的有害物質的產生,從而進一步加劇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程度。進入人體的浮游微粒塵埃,主要來源于工業(yè)廢棄物、汽車尾氣及建筑、裝飾材料中的化學成分。資料表明,在我們生活環(huán)境內排放的浮游微粒70%來自人為因素。另據(jù)調查,哮喘病、肺炎、心臟病等疾病的發(fā)病率,都與浮游微粒的增減有關。7.下列對塵埃的積極作用的理解,表述準確的一項是(

)A.天空呈現(xiàn)蔚藍是太陽光中的光柱受塵埃攔截的結果。B.每一個水分子中有一顆塵埃,才能形成云、霧,最后形成雨滴。C.空氣中的塵埃密度變化使太陽顏色發(fā)生變化。D.塵埃能夠吸收和反射射向地球的陽光,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適量的光照而成長。8.下列對第三段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在我們生活環(huán)境內排放的浮游微粒70%來自工業(yè)廢棄物、汽車尾氣等人為因素,因而可以采取措施,加強治理,減輕浮游微粒的危害。B.空氣中的浮游微粒進入人體肺部后,就使人體發(fā)生炎癥,甚至導致生命的終結。C.浮游微粒在向人體肺部傳送化學污染物的過程中會快速產生一種有害物質——游離基。D.人們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城市中危及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的污染物就是塵埃。9.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加強電器的維護保養(yǎng),防止摩擦起火是防止“塵炸”的一種有效方法。B.只要粉塵含量超出大氣含氧量一半時,就會發(fā)生爆炸。所以,我們要隨時測量粉塵含量是否超出大氣含氧量的一半。C.在容易產生“塵炸”的廠房車間內,配備足夠的通風設備,可以降低塵埃的濃度,從而防止“塵炸”的發(fā)生。D.如果我們通過治理,能夠有效地減少空氣中浮游微塵的含量,就能降低哮喘病、肺炎、心臟病等疾病的發(fā)病率。參考答案:8.A(B.一要“作為經常性刺激物留在哪里”;二是使肺部發(fā)炎;C.是“加速”游離基的產生;D.“塵埃”只是污染物的一種,并非唯一。)9.B(只能是“可能發(fā)生爆炸”。)

2.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題。藝術三昧豐子愷有一次我看到吳昌碩寫的一方字。覺得單看各筆劃,并不好;單看各個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這方字的全體,就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好處。單看時覺得不好的地方,全體看時都變好,非此反不美了。原來藝術品的這幅字,不是筆筆、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個融合不可分解的全體。各筆各字各行,對于全體都是有機的,即為全體的一員。字的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濃或淡,或剛或柔,都是全體構成上的必要,決不是偶然的。所以單看一筆、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這是偉大的藝術的特點。在繪畫也是如此。中國畫論中所謂“氣韻生動”,就是這個意思。西洋印象畫派的持論:“以前的西洋畫都只是集許多幅小畫而成一幅大畫,毫無生氣。藝術的繪畫,非畫面渾然融合不可?!痹谶@點上想來,印象派的創(chuàng)生確是西洋繪畫的進步。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藝術的三昧境。在一點里可以窺見全體,而在全體中只見一個個體。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實是藝術的一般的特色,美學上的所謂“多樣的統(tǒng)一”,很可明了地解釋。其意義:譬如有三只蘋果,水果攤上的人把它們規(guī)則地并列起來,就是“統(tǒng)一”。只有統(tǒng)一是板滯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們觸亂,東西滾開,就是“多樣”。只有多樣是散漫的,是亂的。最后來了一個畫家,要照著它們寫生,給它們安排成一個可以入畫的美的位置——兩個靠攏在后方一邊,余一個稍離開在前方,——望去恰好的時候,就是所謂“多樣的統(tǒng)一”,是美的。要統(tǒng)一,又要多樣;要規(guī)則,又要不規(guī)則;要不規(guī)則的規(guī)則,規(guī)則的不規(guī)則;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這是藝術的三昧境!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只知鑒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鑒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何以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如果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必可發(fā)現(xiàn)更大的三昧境。宇宙是一個渾然融合的全體,萬象都是這全體的多樣而統(tǒng)一的諸相。在萬象的一點中,必可窺見宇宙的全體;而森羅的萬象,只是一個個體。勃雷克的“一粒沙里見世界”,孟子的“萬物皆備于我”,就是當作一大藝術而看宇宙的吧!藝術的字畫中,沒有可以獨立存在的一筆。即宇宙間沒有可以獨立存在的事物。倘不為全體,各個體盡是虛幻而無意義了。那么這個“我”怎樣呢?自然不是獨立存在的小我,應該融入于宇宙全體的大我中,以造成這一大藝術。(選自《豐子愷散文選》,有刪節(jié))15.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結合擺放蘋果的事例,說說在審美過程中應該怎樣處理“多樣”和“統(tǒng)一”的矛盾。(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豐子愷在文章結尾提出的“鑒賞宇宙的大藝術”,包含哪些深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5.由吳昌碩的字說起,引出偉大的藝術的特點在于整體美,并以中國畫和西洋畫為例加以印證;(2分)再舉擺放“三個蘋果”的例子,說明何謂“多樣的統(tǒng)一”;(1分)最后延伸到闡述以此種審美觀看待宇宙人生。(1分)16.①水果攤上的人把它們規(guī)則地并列起來,以求“統(tǒng)一”,代表單純追求“統(tǒng)一”的審美觀,即把機械、教條的同一性作為目標,是審美的誤區(qū);(2分)②小孩子把蘋果觸亂,使之滾開,代表盲目追求“多樣化”的審美觀,意味著忽視個體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審美的誤區(qū);(2分)③畫家根據(jù)寫生的需要,將蘋果擺放成可以入畫的美的位置,這是注意了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的協(xié)調,遵循了審美的基本法則;(2分)④總之,只有兼顧審美對象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實現(xiàn)二者的完美結合,才是藝術的三昧境界。(2分)高考資源網17.(1)從鑒賞書畫的審美體驗中獲得啟發(fā),把宇宙也看作藝術,觀照其三昧境界;(2分)(2)明白包容萬象的宇宙乃是一整體,學會從個體出發(fā)探究整個宇宙的規(guī)律;(2分)進而體悟到“我”作為萬象的組成部分,應該從小我中超脫出來,融于宇宙全體的大我中。(2分)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4分)①世界文學_____(cuǐcàn)的星空中又一顆巨星隕落!②馬爾克斯去世引發(fā)了互聯(lián)網世界幾乎是排山倒海般的緬懷。③但這似乎與逝者沒有多大關系,因為真正能打開《百年孤獨》沉下心讀完全書的人恐怕鳳毛麟角。④而紀念一個作家最好的方式莫過于親近他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通過馬爾克斯離世這件事,讓人們更加意識到自己的感情已變得多么空洞蒼白。(1)

根據(jù)括號內的拼音填寫正確的漢字(2分)答:__________(2)

材料中有一處語病,請寫出序號并改正。(2分)序號: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璀璨(兩個字完全正確給2分,只一個字正確不給分。)(2)序號:④(1分)

修改:“通過”和“讓”去其一。(1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洞真觀橫翠閣(宋)何朝隱①洞真觀之左右,支瓏盤亙,其西矗立如屏者,道士張君文政有閣臨之。規(guī)模肇自先世,至政尤加表章,而山之泉、石、草、樹、雞、犬、人家,凡登茲閣,皆一目而盡,正李謫仙所謂樵夫耕叟出入畫圖者。余過而愛之,因為榜曰“橫翠”,家弟彥和能作大字,得山谷老人筆意,令書其榜,而揭于閣之顏。②而又為之說曰:古人莫不有愛山癖,而茲癖非靜者不能,蓋奇峰絕巘,不擇地而有之,不幸在無人之境,則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以置通邑大都,「」有力者往往攘臂其間,「」化為爭奪之場。甲③余嘗與客游于斯,徙倚欄楯,則是山之回巧獻技于前者,如云霞之蒨絢,風雨之晦冥,邇延野綠、遠混天碧,千態(tài)萬狀,輻湊茲閣。覽者心凝神釋,與灝氣俱爽而莫得其涯,誠事外之真樂也。乙或者乃曰:“昔韓退之與孟東野《城南聯(lián)句》,謂遙岑寸碧,遠目為之增明,閣俯茲山,不啻侑座欹器①,與韓意特異,何也?”余曰:“山既靜者之好,則遠近奚擇?且橫平崗于座右,聳翠碧于天末,雖若遼絕,至夫景物變態(tài),遠近誠弗異也,達人大觀,決不爾,倘弗謂然,則退之為王氏《喜宴亭記》何以特賞突然之丘出于所居之后耶?”丙④嗟呼,若果以好遠略近為心,則推之人事,必將嗜欲得而喜功名,富貴得而慕神仙,健羨之心,無時而已也。丁曾豈靜者之為哉!政之師仲清心解于此,政固聞其大端。余既為記以申之,懼吾他日行事,有類于是者,故篇末系見,聊以自警,仍為世俗之戒云。梅溪何朝隱記。注釋:①侑座欹器:古代君王置于座右用以警戒的一種器物,此處用以形容靠的很近。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雖

而 B.則

而 C.雖

則 D.然

則23.對第①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橫翠閣位于洞真觀西面像屏風一樣高聳的山峰之上。B.橫翠閣由道士張文政最早興建,作者親自為它命名。C.橫翠閣因周圍精致如畫,登閣即可盡收眼中而得名。D.橫翠閣的匾額題字取法于大家,有黃庭堅書法之風。24.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話,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故凡佳山所在,莫若附諸道釋之宮,以備高人勝士之觀焉。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25.簡析第③段引述《城南聯(lián)句》和《燕喜亭記》的不同用意。26.分析本文的寫作意圖。參考答案:22.B

23.B

24.A

25.引《城南聯(lián)句》意在引發(fā)友人的質疑,引出下文的議論;而引《燕喜亭記》意在指出近景亦有妙處,從而證明賞景不取決于遠近而取決于內心是否寧靜、達觀的觀點。

26.本文介紹了橫翠閣的由來和觀景體會,即事說理,指出賞景不能有好遠略近之心,由此推及人事,提出要保持內心寧靜,不要貪得無厭、得寸進尺,用以自警并誡人?!?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對于文言虛詞類題目,要著眼“意義”和“用法”兩點。解答此題時,結合“有力者往往攘臂其間”分析,使用連詞“則”;結合“化為爭奪之場”分析,應該是表示承接關系的“而”。故選B?!?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結合“規(guī)模肇自先世,至政尤加表章”分析,“橫翠閣由道士張文政最早興建”錯誤。閣是從先世就開始建造的,到了張文政時,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建和修飾。故選B。點睛:在整體把握情況下,在準確理解詞義、句意的基礎上,梳理句與句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依據(jù)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從而明確文章的內容要點和主旨。不僅要對原文的基本內容進行歸納概括,還要對文章的內容作較深層次的剖析。這就要求我們能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并對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分析與判斷,進而歸納和概括。也就是說,不僅要能概括某個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所導致的結果或某個(幾個)人物的所作所為,還要能揭示出這個事件的意義,或者某個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種現(xiàn)象的本質,或者某種觀點等。【24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容理解與分析的能力。語句銜接,需要立足文本內容,聯(lián)系相關語境填寫。首先,理解語句的意思,主要講“佳山”,結合文本內容“余嘗與客游于斯,徙倚欄楯,則是山之回巧獻技于前者,如云霞之蒨絢,風雨之晦冥,邇延野綠、遠混天碧,千態(tài)萬狀,輻湊茲閣”分析,甲處合適。故選A。【25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③段引述《城南聯(lián)句》和《燕喜亭記》的不同用意,結合文本內容分析。結合“與韓意特異,何也”分析,引《城南聯(lián)句》意在引發(fā)友人的質疑,引出下文的議論;結合“山既靜者之好,則遠近奚擇”“則退之為王氏《喜宴亭記》何以特賞突然之丘出于所居之后耶?”分析,引《喜宴亭記》意在指出近景亦有妙處,證明觀點。【26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的能力。立足文本內容,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分析寫作意圖。結合“山既靜者之好,則遠近奚擇”“若果以好遠略近為心,則推之人事,必將嗜欲得而喜功名,富貴得而慕神仙,健羨之心,無時而已也。丁曾豈靜者之為哉”“余既為記以申之,懼吾他日行事,有類于是者,故篇末系見,聊以自警”分析,指出賞景不能有好遠略近之心,由此推及人事,提出要保持內心寧靜,用以自警并誡人?!军c睛】無參考譯文。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魏舒,字陽元,任城樊人也。少孤,為外家寧氏所養(yǎng)。寧氏起宅,相宅者云:“當出貴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謂應之。舒曰:“當為外氏成此宅相?!本媚藙e居。身長八尺二寸,姿望秀偉,飲酒石余,而遲鈍質樸,不為鄉(xiāng)親所重。從叔父吏部郎衡,有名當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嘆曰:“舒堪數(shù)百戶長,我愿畢矣!”舒亦不以介意。不修常人之節(jié),不為皎歷之事,每欲容才長物,終不顯人之短。性好騎射,著韋衣,入山澤,以漁獵為事。唯太原王乂謂舒曰:“卿終當為臺輔,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饑寒,吾當助卿營之?!背U衿鋮T乏,舒受而不辭。年四十余,郡上計掾察孝廉。宗黨以舒無學業(yè)勸令不就可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于是自課,百日習一經,因而對策升第。入為尚書郎。時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罷之。舒曰:“吾即其人也?!币L被而出。同僚素無清論者咸有愧色,談者稱之。累遷后將軍鐘毓長史,毓每與參佐射,舒常為畫籌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滿數(shù)。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閑雅,發(fā)無不中,舉坐愕然。莫有敵者。毓嘆而謝曰:“吾之不足以盡卿才,有如此射矣,豈一事哉!”轉相國參軍,封劇陽子。府朝碎務,未嘗見是非;至于廢興大事,眾人莫能斷者,舒徐為籌之,多出眾議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會坐罷,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遷宜陽、滎陽二郡太守,甚有聲稱。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簡惠稱。武帝以舒清素特賜絹百匹。遷尚書,以公事當免官,詔以贖論。山濤薨,以舒領司徒。舒有威重德望,祿賜散之九族,家無余財。陳留周震累為諸府所辟,辟書既下,公輒喪亡,僉號震為殺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無患,識者以此稱其命達。以年老,每稱疾遜位。舒為事必先行而后言,遜位之際,莫有知者。時論以為晉興以來,三公能辭榮善終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時年八十二。帝甚傷悼,赗賻優(yōu)厚,謚曰康。(節(jié)選自《晉書·魏舒?zhèn)鳌罚?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宗黨以舒無學業(yè)勸/令不就/可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B.宗黨以舒無學業(yè)/勸令不就可/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C.宗黨以舒無學業(yè)/勸令不就/可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D.宗黨以舒無學業(yè)勸/令不就可/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國古代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B.尚書是中國古代官名。尚書令始于西漢,最初由宦官擔任,掌文書及群臣章奏;魏晉以后,事實上即為宰相之任。C.“九族”的說法與封建社會的刑法制度有關,封建社會實行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D.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為“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舒外表愚鈍,不修常禮。他年少時不被親友看重,只有太原王乂了解他,常常在他匱乏時賑濟他,他坦然接受而不推辭。B.魏舒為人坦誠,終被重用??ぶ猩嫌嬣蛟L察孝廉,他百天自學經籍而通過了答策,做了尚書郎,后又任職長史、太守、刺史等。C.魏舒技藝精湛,一鳴驚人。他任鐘毓的長史時,鐘毓因與屬下比賽射箭人數(shù)不足而讓他湊數(shù),他發(fā)箭無不射中,滿座震驚。D.魏舒簡政愛民,不信邪說。他任冀州刺史時,施政寬大仁惠,取得了很好的聲望;后因大膽任用“殺公掾”周震而生病讓位。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至于廢興大事,眾人莫能斷者,舒徐為籌之,多出眾議之表。(2)時論以為晉興以來,三公能辭榮善終者,未之有也。參考答案:10.C

11.B

12.D

13.(1)等到關系到國家發(fā)展的大事,眾人沒有能作出決斷的,魏舒便慢慢籌劃,他的意見往往超出眾人議論之外。(2)當時輿論認為晉朝建立以來,位至三公而能在榮耀時辭職得到善終的,還沒有過?!?0題詳解】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shù)某煞謥頂唷1揪渲?,就,靠近,引申為去考試;為高,以此表明高潔;中,考中;負,責任;榮,榮耀。再找出句中名詞代詞“宗黨”“舒”“學業(yè)”“我”“己”,虛詞“以”“為”“而”“其”“之”,標志性詞“曰”,“宗族”為句子主語,“以”意思為“認為”,作句子的謂語,“舒無學業(yè)”意思是“魏舒沒有學業(yè)”,作句子的賓語,意思是“宗族認為魏舒沒有學業(yè)”,結構完整,意思獨立,其后斷開,排除AD兩項?!皠窳畈痪汀背星笆÷灾髡Z“宗黨”,“不就”意思是“不要去考試”,作“勸令”的賓語,“勸令不就”意思是“勸他不要去赴試”,意思獨立,結構完整,前后斷開,排除B項,再結合本句意思:宗族認為魏舒沒有學業(yè),勸他別去赴試,可以此表明高潔。魏舒說:“如果赴試而考不中,那責任在我,怎么能以不赴試竊取高潔的虛名來作為自己的榮耀呢?”句子可以斷開為:宗黨以舒無學業(yè)/勸令不就/可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故選C。【11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B項,“尚書令始于西漢,最初由宦官擔任”說法錯誤,尚書令,始于秦,西漢沿置,本為少府的屬官,掌文書及群臣章奏。漢武帝時以宦官擔任(又稱中書令),漢成帝改用士人。東漢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首腦。魏晉以后,事實上即為宰相之任尚書令。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D項,“因大膽任用‘殺公掾’周震而生病讓位”說法錯誤,由“舒乃命之,而竟無患”“以年老,每稱疾遜位”可知,魏舒最終也沒有惹上禍患,而是因年歲大了,常常稱病讓位。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1)中的“至于”,表示提出另一話題,用在下文開頭,可根據(jù)語境翻譯成“等到”;“廢興大事”,指關系到國家發(fā)展的大事;“斷”,作出決斷;“徐”,慢慢;“為”,替,給;“之”,代詞,代指關系到國家發(fā)展的大事這件事;“籌”,籌劃;“出”,超出;“表”,外。(2)中“時”,當時;“論”,輿論;“以為”,認為;“興”,建立;“辭”,辭職;“辭榮”,指載榮耀時辭職;“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未有之也”,還沒有過?!军c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魏舒,字陽元,任城郡樊縣人。幼年喪父,被外祖父寧家撫養(yǎng)成人。寧家建造宅院,看宅子的人說:“將來會有一個尊貴的外甥?!蓖庾婺敢驗槲菏婺晟俾敾郏睦镎J為會應驗在他身上。魏舒說:“一定會為外祖父家證明這所宅子的吉相?!焙髞砭妥〉絼e的地方。身高八尺二寸,儀態(tài)秀雅、體型偉岸,能喝一石多酒,但外表遲鈍質樸,不被鄉(xiāng)親看重。堂叔吏部郎魏衡,在當時很有名望,也不是很理解魏舒,讓他看守碾米的水碓,常??畤@說:“魏舒如果能勝任百戶長,我的心愿就滿足了!”魏舒也不介意。魏舒不注重修養(yǎng)個人的節(jié)操,不做沽名釣譽之事,總是寬容他人,始終不揭別人的短處。生性喜好騎馬射箭,穿著皮衣,進入山林沼澤,以捕魚打獵為正事。只有太原王乂對魏舒說:“你最終將成為宰相,但如今不能讓妻兒免受饑寒之苦,我應該幫你經營生計。”常常在他匱乏時賑濟他,魏舒接受而不推辭。四十多歲的時候,郡中上計掾訪察孝廉。宗族認為魏舒沒有學業(yè),勸他別去赴試,可以此表明高潔。魏舒說:“如果赴試而考不中,那責任在我,怎么能以不赴試竊取高潔的虛名來作為自己的榮耀呢?”于是自學功課,一百天研習一部經書,因而成功通過答策。做了尚書郎。當時想淘汰郎官,不稱職的就罷免。魏舒說:“我就是那不稱職的人啊。”卷起被褥就走。同僚中一向沒有高論的人都面有愧色,議論的人因此稱贊他。幾經升遷做了后將軍鐘毓的長史,鐘毓常與部下比賽射箭,魏舒常常是替他謀劃罷了。后來恰逢人數(shù)不足,讓魏舒湊數(shù)。鐘毓起初不知道他擅長射箭。魏舒神態(tài)嫻靜優(yōu)雅,發(fā)箭無不射中,滿座無不震驚。無人能與他相比。鐘毓感嘆并向他道歉說:“我沒有充分發(fā)揮你的才能,你有如此好的射術;這難道僅限于射箭這一件事嗎!”轉任相國參軍,被封為劇陽子。朝中府中瑣碎的事務,不曾發(fā)表見解;等到關系到國家發(fā)展的大事,眾人沒有能作出決斷的,魏舒便慢慢籌劃,他的意見往往超出眾人議論之外。晉文帝非常器重他,每當朝會結束,目送著他說:“魏舒俊偉出眾,是眾人的領袖啊。”升任宜陽、滎陽二郡太守,任內很有聲望。任冀州刺史,在職三年,以施政寬大仁惠著稱。晉武帝因為魏舒清廉樸素,特意賜給他百匹絹。升任尚書,因公事應當免去官職,皇上下詔可用錢贖罪。山濤去世后,讓魏舒兼任司徒。魏舒有威嚴名望,傣祿賞賜分給親屬,家中沒有多余的財物。陳留人周震多次被官府征召,征召文書下達后,征召他的官員就喪命,人們都稱周震是“殺公掾(妨死長官的屬官)”,沒有誰再敢征召他。魏舒于是下令征召他,可是最終也沒有惹上禍患,有見識的人因此說魏舒命運通達。因年歲大了,常常稱病讓位。魏舒做事一定先做后說,退職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當時輿論認為晉朝建立以來,位至三公而能在榮耀時辭職得到善終的,還沒有過。太熙元年去世,享年八十二歲?;实酆苁前浟撕芏嗟呢斘飦斫o他辦喪事,謚號叫康。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可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勞役無度,信任群小,疏遠忠正,有一于此,豈不滅亡?隋煬帝奢侈自賢,身死匹夫之手,亦為可笑?!必懹^四年,太宗謂公卿曰:“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業(yè)業(yè),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搜钥蔀樯钫]。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茍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卿等宜深思此言。”貞觀六年,右衛(wèi)將軍陳萬福自九成宮赴京,違法取驛家麩數(shù)石。太宗賜其麩,令自負出以恥之。貞觀十年,治書侍御史權萬紀上言:“宣、饒二州諸山大有銀坑,采之極是利益,每歲可得錢數(shù)百萬貫?!碧谠唬骸半拶F為天子,是事無所少之。惟須納嘉言,進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國家剩得數(shù)百萬貫錢,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見卿推賢進善之事,又不能按舉不法,震肅權豪,惟道稅鬻銀坑以為利益。昔堯、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淵谷,由是崇名美號,見稱千載。后漢桓、靈二帝好利賤義,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將我比桓、靈耶?”是日敕放令萬紀還第。(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貪鄙》)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 直接B.朕常兢兢業(yè)業(yè),以畏天地 敬服、敬畏C.不能按舉不法,震肅權豪 推舉D.后漢桓、靈二帝好利賤義 以……為賤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況人之性命甚于明珠 為近代庸暗之主B.賢者多財損其志 太宗賜其麩C.有一于此,豈不滅亡 有益于百姓者D.皆不能以此道求榮 令自負出以恥之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B.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C.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D.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太宗以明珠作比,告誡大臣們,生命是重要的,要愛惜,不可因一時貪念犯法喪身。B.太宗引用“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意在告誡大家要向賢者學習,積累財富,不可像愚者一樣貪財生過。C.權萬紀上言采礦一事被太宗批評,權萬紀雖然曾經觸犯過法律,但太宗最終還是赦免了他。D.本文采用比喻論證、例證、引證等多種論證手法,生動形象地告誡人們不要貪鄙,要像堯、舜、桓、靈一樣,見稱千載。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①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4分)②恣情放逸,勞役無度,信任群小,疏遠忠正。(3分)(2)本文告誡人們要戒貪拒利,運用了大量的事實材料。請從中找出兩個反面事例。(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參考答案:5文言實詞C檢舉、揭發(fā)6文言虛詞AA.均為結構助詞,的。B.他的,作定語;他,作賓語。C.介詞,可翻譯為“在”;對。D.用;來。7文言斷句B“若……非……”是假設復句,因此,各分句之間宜停頓;“壞公法”與“損百姓”都是做“非止”的賓語,中間應該停頓;“中心”陳說對象轉換,也要斷開。8信息篩選AB“意在告誡大家要向賢者學習,積累財富,不可像愚者一樣貪財生過”理解有誤,該句強調“多財”對賢者、愚者均有害;C“深得太宗的稱贊”“曾經觸犯過法律”“最終赦免了他”有誤;D“要像堯、舜、桓、靈一樣”有誤,“桓、靈”沒有“見稱千載”。9.(1)①群臣如果能夠全力竭盡忠誠正直,有益于國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職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得分點:“若”“備盡忠直”“立至”各1分,大意1分。②任性放縱逸樂,強迫百姓當差服役沒有限度,信任小人,疏遠忠誠正直的人。得分點:“放逸”“忠正”(形容詞用作名詞)各1分,大意1分。

(2)①隋煬帝奢侈自賢,身死匹夫之手。②陳萬福違法取驛家麩數(shù)石。③權萬紀重利益上言采礦。④桓、靈二帝好利賤義,為近代庸暗之主。找對一處得1分;找到其中兩處可得滿分,2分。概括不準確不得分?!咀g文】貞觀初年,太宗皇帝對侍臣們說:“一個人(如果)手中有一顆明珠,沒有不以之為貴重之物的,如果拿(它)去彈射鳥雀,這難道不是很可惜嗎?何況人的性命比明珠更珍貴,見到金銀錢帛不懼怕法律的懲罰,立即直接收受,這就是不愛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彈射鳥雀,何況更加珍貴的性命,竟用它來換取財物?各位大臣如果能夠竭盡忠誠正直,有益于國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職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這種受賄的手段求取榮華富貴,隨便就收受財物。贓物賄賂暴露以后,自身也將受到損害,確實是可笑的。帝王也是這樣,任性放縱逸樂,強迫百姓當差服役沒有限度,信任小人,疏遠忠誠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哪能不滅亡的?隋煬帝揮霍浪費錢財,過分追求享受,卻自認為賢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必懹^四年,太宗對公卿說:“我整天都不敢懈怠,不僅僅只憂念愛惜百姓,也想讓你們能夠長守富貴。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我長久以來小心謹慎地敬畏天地。你們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總是像我敬畏天地那樣,這樣不但百姓安寧,自己也可常得快樂。古人說:‘如果明智賢良的人財多了會影響他奮發(fā)向上的志向;如果愚笨的人有很多的錢財,那只會增加他們去犯錯的機會’,這話可以深以為戒。如果徇私貪污,不但是破壞國法,傷害百姓,即使事情沒有敗露,心中怎能不常懷恐懼呢?恐懼多了也有因此而導致死亡的。大丈夫難道能為了貪求財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孫總是蒙受羞恥嗎?你們應當深刻地思考這些話?!必懹^六年,右衛(wèi)將軍陳萬福從九成宮去京城,他在驛站處違法取得幾擔麥麩。唐太宗知道后,就把這些麥麩賜給他,讓他自己背出宮,以此來羞辱他。貞觀十年,治書侍御史權萬紀上書說:“宣州、饒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銀礦,如果把它們開采出來,可獲得極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繳錢數(shù)百萬貫。”唐太宗說:“我貴為天子,這樣的事知道得很多,現(xiàn)在,我需要的只是采納對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對老百姓有益的善事。再說,國家積攢數(shù)百萬貫錢,哪如得到一個有才行的人?你不推舉賢能,表彰善事,也不揭發(fā)奸邪之人,肅清豪強,只知道上奏售賣銀礦這些有關實利的事情。過去,堯舜把美玉扔在山林,把寶珠沉沒在深淵,因此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后漢時,桓帝、靈帝重利輕義,是近世有名的昏聵之君。你這樣做,是竟然想把我與桓帝、靈帝相比嗎?”就在這一天,他下令將權萬紀削官為民。

略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面是關于理想的一個框架圖,請你把它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0個字。

參考答案:我們樹立理想的前提是要保證它科學合理,并且要具體可實施。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踏實,堅韌不拔,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心態(tài)。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圖文轉換,情景擴寫的能力。圖文轉換的題型主要以下幾種:描述內容,擬標題,品寓意。本題要求的是描述內容,要求做到客觀、全面,即把所呈現(xiàn)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說明。應按照從下往上的順序進行說明,先是實現(xiàn)理想的條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前提,二是過程;這相當于一個思維導圖,再根據(jù)事物的邏輯關系來陳述,前提條件是什么,過程有哪些?!究键c定位】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炯记牲c撥】本題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畫面的能力。描述類,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內容,做這種題目時要求全面、完整、重點突出,一般有字數(shù)要求;要注意不能遺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圖表中內容都要說出來,實際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圖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來,要達到百分之百。概括內容類,做這類的題目要抓住主要的內容,一般應涵蓋90%的內容,當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多數(shù),可以舍棄一小部分忽略不計。要做好這類題目注意兩個方面,首先要分清類型。如果是單個對象,那么考慮的是選取一部分,從問題入手,比如信息中如果有40%是好的方面,60%是不好的,我們在得出結論時取后者就可以了;如果是多個對象,就需要我們在分析表格的內容時要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采用相加(并列關系),相并(主次關系),相異(相似關系),如信息中15%損壞,20%損壞嚴重,20%損壞非常嚴重,我們可以概括為:55%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或者說,高達40%損壞嚴重,只有15%受到較輕的損壞。其次在概括時要注意抓住這些詞,如絕大多數(shù)、極少數(shù)、一半以上、高達、竟達、不到、不盡如人意、有差異、有區(qū)別等。8.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