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湖北省荊門市體育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內審美作為一種與感官型審美相對的審美形態(tài),濫觴于人類審美思想發(fā)端期。老子、孔子、柏拉圖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審美而直達內在精神境界審美的表述。老子的最高審美境界,來自于修道時的“致虛守靜”等內心體驗過程中出現的獨特的內審美境界。這種境界被莊子表述為“心齋”“坐忘”,具有所謂“虛室生白”的內審美效應。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著相同的情況。孔子主張“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和“盡善盡美”,表現出對感官型審美的充分肯定。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審美境界的還是孔子盛贊他的弟子顏回時所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边@個“不改其樂”,是一種精神境界型的內審美,是一種內樂,備受儒家推崇。古希臘的柏拉圖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區(qū)別,美的是現實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體對象,而美,則是這種具體對象之后的理念,這種理念具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是具有形而上學意味的本體。柏拉圖認為,真正的審美是人在神靈憑附并回憶自己曾經歷過的理念世界之時才產生的。這種靈魂化了的審美也是一種典型的內審美。內審美具有精神性審美的特征,表現出對于物質欲望的超越。正是這種超越性,構成了人類審美的最高層次。內審美是一種源遠流長且具有普遍性的審美形態(tài),但中西方之間仍有區(qū)別。區(qū)別主要在于超驗與非超驗上。從柏拉圖開始,中經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美學思想,再到現代存在主義的“天地神人共舞”,其內審美主要是超驗的,即不以人的現實的經驗感覺為轉移,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為核心。相反,中國古代的內審美則兼具超驗和非超驗即經驗兩類。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與西方古代審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以內樂為上,感官享樂為下;第二,中國的內樂傳統(tǒng)與內在實踐傳統(tǒng)一致,是內在實踐、內在體驗的結果。老子講“致虛守靜,以觀其復”,就是通過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達到“觀道”和“覽玄”的境界。莊子的“心齋”和“坐忘”講求心靈的虛靜。這種虛靜之說,到了荀子那里就發(fā)展成了“虛一而靜”理論,而且,這種虛靜又與心靈的平和、愉悅相聯,產生“心平愉”,則“無萬物之美而可以養(yǎng)樂”的內審美效果。儒家的“內圣外王”之道,雖非就審美而言,但正是追求“內圣”的內在功夫,才使得審美從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華出來,從現實的困境中超越出來,從而出現“孔顏樂處”和“吾與點也”的內在精神境界型審美。第三,由于內樂、內審美是自我內在實踐的產物,因而中國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問題,從來都是一個不需要外力解決的問題,不像基督教等神學那樣需要外來的神的救贖,而是仰賴于自身的感悟、內心的悅樂和身心的自我解放。中國古代的往圣先賢的對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了審美的健全發(fā)展,是當今社會人們心靈建構、內心和諧的仍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精神支柱,是我們這個精神存在狀態(tài)與物質發(fā)展水平不和諧時代的一種有益的參照。(選自《新華文摘》2009年19期,有刪節(jié))7.下列各項中,關于“內審美”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內審美是指一種古已有之的與感官型審美相對的審美形態(tài)。B.內審美是具體對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學意味的本體。C.內審美表現為人對物質欲望的超越和主體精神境界的提升。D.內審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審美形態(tài),是人類審美的最高層次。8.下列關于中西方古代內審美的區(qū)別,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內審美兼具超驗與非超驗兩類,西方古代內審美則主要是超驗的。B.中國古代內審美強調內在體驗,而西方古代內審美強調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C.中國古代內審美是內在實踐的結果,西方古代內審美則不是通過內心活動而是借助神力來實現的。D.中國古代內審美側重于心靈平和、愉悅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內審美則側重于神力救贖后的超越。9.下列表述,與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項是
()A.莊子主張“心齋”和“坐忘”,實際上就是要通過個體心理調適達到內審美的效果。B.孔子盛贊顏回“不改其樂”,體現了古代儒家對內審美的推崇和對感官審美的摒棄。C.中國古代的往圣先賢對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實現人格理想的完善,能有效改變現實。D.柏拉圖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體現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內審美的特征。參考答案:7C(這只是柏拉圖對“美”的理解。本項偷換概念,張冠李戴。)8C(據“柏拉圖認為,真正的審美是人在神靈憑附并回憶自己曾經歷過的理念世界之時才產生的。這種靈魂化了的審美也是一種典型的內審美”“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為核心”等信息可知,西方古代內審美同樣需要通過主體心理活動才能實現。)9A(B項據原文“孔子主張‘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和‘盡善盡美’,表現出對感官型審美的充分肯定”可知本項“對感官審美的摒棄”的表述不當。C項“能有效改變現實”無根據,原文只表達了“能超越現實困境”等信息。D項“天地神人共舞”是現代存在主義的思想。)略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文學與人生朱光潛一般人嫌文學無用,近代有一批主張“為文藝而文藝”的人卻以為文學的妙處正在它無用。它和其他藝術一樣,是人類超脫自然需要的束縛而發(fā)出的自由活動。比如說,茶壺有用,因能盛茶,不管它是泥的瓦的扁的圓的,自然需要止于此。但是人不以此為滿足,制壺不但要能盛茶,還要能娛目賞心,于是在質料、式樣、顏色上費盡機巧以求美觀。就淺狹的功利主義看,這種功夫是多余的,無用的;但是超出功利觀點來看,它是人自作主宰的活動。人不厭其煩要作這種無用的自由活動,才顯得人是自家的主宰,有他的尊嚴,不只是受自然驅使的奴隸;也才顯得他有一片高尚的向上心。要勝過自然,要彌補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變成完美。文學也是如此。它起于實用,要把自己所知所感的說給旁人知道;但是它超過實用,要找好話說,要把話說得好,使旁人在話的內容和形式上同時得到愉快。文學所以高貴,值得我們費力探討,也就在此。這種“為文藝而文藝”的看法卻有一番正當道理,我們不應該以淺狹的功利主義去估定文學的身價。但是我們縱然退一步想,文學也不能說是完全無用。人之所以為人,不止因為他有情感思想,尤在他能以語言文字表現情感思想。試假想人類根本沒有語言文字,像牛羊犬馬一樣,人類能否有那樣光華燦爛的文化?文化可以說大半是語言文字的產品。有了語言文字,許多崇高的思想,許多微妙的情境,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才能流傳廣播,由一個心靈出發(fā),去感動無數心靈,去啟發(fā)無數心靈的創(chuàng)造。這感動和啟發(fā)的力量大小與久暫,就看語言文字運用得好壞。在數千載之下,《左傳》、《史記》所寫的人物事跡還活現在我們眼前,若沒有左丘明、司馬遷的那種生動的文筆,這事如何能做到?這數千載之下,柏拉圖的《對話集》所表現的思想對于我們還是那么親切有趣,若沒有柏拉圖的那種深入淺出的文筆,這事又如何能做到?從前也許有許多值得流傳的思想與行跡,因為沒有遇到文人的點染,就湮沒無聞了。我們自己不時常感到心里有話要說而說不出的苦楚么?孔子說得好:“言之無文,行之不遠?!眴问恰靶羞h”這一個功用就深廣不可思議。柏拉圖、盧梭、托爾斯泰和程伊川都曾懷疑到文學的影響,以為它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世間有一部分文學作品確有這種毛病,本無可諱言,但是因噎不能廢食,我們只能歸咎于作品不完美,不能斷定文學本身必有罪過。在創(chuàng)作與欣賞的聚精會神的狀態(tài)中,心無旁涉,道德的問題自無從闖入意識??v然離開美感態(tài)度來估定文學在實際人生中的價值,文藝的影響也絕不會是不道德的,而且一個人如果有純正的文藝修養(yǎng),他在文藝方面所受的道德影響可以比任何其他體驗與教訓的影響更為深廣。(節(jié)選自朱光潛《談文學》,略有刪改)1.下列關于“文學”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學在一般人看來是無用的,然而近代一批主張“為文藝而文藝”的人卻認為,文學的美妙之處正在它無用。B.文學是人類超脫自然需要的束縛而發(fā)出的一種自由活動,它勝過自然,彌補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變得完美。C.文學起于實用又超過實用,它不僅要把自己的感知告訴讀者,而且要使讀者在活的內容和形式上得到快意。D.文學是有用的,它的價值不應當用淺薄和狹隘的功利主義去衡量:如果人類沒有文學,那就沒有燦爛的文化。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人只要不厭其煩地從事文學活動,就會顯得他是自家的主宰,有尊嚴,有高尚的向上心,而不是受自然驅使的奴隸。B.很大程度上說,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有了它,許多崇高的思想、微妙的情境和可歌可泣的事跡才能廣為傳播。C.人們時常苦于心里有話要說而說不出,光是孔子說的“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中的“行遠”這個功用就深廣不可思議。D.一個人文藝修養(yǎng)純正,他在文藝方面受到的影響定是道德的,這種道德影響比任何其他體驗與教訓的影響更深廣。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A.語言文字運用得好壞,影響著文化對人心靈感動和齊發(fā)力量的大小與久暫:《史記》中的人物事跡還活現在我們眼前,得益于作者生動的文筆。B.從前許多值得流傳的思想與行跡,因沒遇到文人的點染而湮沒無聞;柏拉圖的《對話集》文筆深入淺出,因此它表現的思想至今還那么親切有趣。C.盧梭、托爾斯泰和程伊川等都曾懷疑到文學的影響,認為文學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無可諱言,世間確有部分文學作品存在道德和健康問題。D.不分文學作品存在某種思想內容問題,不能據此斷定文學本身一定有罪過,只能說是作品不完美;只要心無旁涉地創(chuàng)作與欣賞,道德問題便不復存在。參考答案: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
從道不從君馬作武
“從道不從君”這句千古以來曾激勵過無數文人士子抱持獨立個性與品格的口號。
出自《荀子·臣道》。作為口號,這句話挑戰(zhàn)君主政治,倡導體制外獨立人格。其精神,是對充溢著民本主義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條的承傳和發(fā)揮。但需要強調的是,這樣的口號和精神既非荀子的發(fā)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生活在戰(zhàn)國末的荀子一方面接過了孟子暴君放伐論的旗幟,明確宣稱:“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钡硪环矫嬗謬栏窠缍司c民的主從身份及地住。稱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酥^也?!笨梢娷髯颖械拿癖局髁x主張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對民眾的絕對統(tǒng)治為前提和基礎的。民眾不過是水,而君主則是凌駕其上的舟。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才是主體,才是目的。荀子說:“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而求其為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边@最后一句,才是點題:所謂重民愛民,無非是“求其為已用,為己死”。這與西周以來作為統(tǒng)治智慧結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脈相承。
理解“從道不從君”,關鍵在一“道”字。春秋以來,道在道路、道理含義基礎上升華為一個頗具哲學意義且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甚至被稱為中國思想傳統(tǒng)中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諸子的“道”具有主觀性的終極價值,含攝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為與道德的最高原則。這僅限于政術或治道層面,而沒有達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對先秦諸子來說,“他們全部思考的是對曾經稱為‘天’的權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應;而且,對于他們所有人來說關鍵問題并不是西方哲學的所謂‘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問題,這是規(guī)范國家與指導個人生活的道”。有人將道與真理等量齊觀,但我們知道,首先,“道”是主觀建構之“路”,其本質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觀發(fā)現之“真”,具有絕對性和先驗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變化的;而“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問“可”與“不可”:“真理”追問“是”與“不是”。荀子之“道”與真理無關,歸根結底是超驗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質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則.在下者則流為具體的安邦治國之道術。在荀子心中,“道”的這種本質屬性十分明確。他說:
“道也者,治之經理也?!薄暗勒吆我?曰:君之所道也?!薄暗酪舱吆我?曰:禮義辭讓忠信是也?!笨梢娷髯拥摹暗馈迸c孔孟之道一樣,屬于形下意義的治道,是借助先王的名義而抽象出來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則。它不是科學與理性的結晶,而是統(tǒng)治術以及經驗的提煉。
“從道不從君”是對以君主政治為最高目標的價值認同與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構建了社會政治秩序,確立了基本的道德倫理原則,明確了個人在宗法人倫關系網絡中的名分與地位?!皬牡啦粡木钡奶岢觯馕吨搅藢唧w的君主個人的忠誠,將作為整個君主制秩序與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個人奉為終極權威。
(《光明日報》2013年11月18日,有刪改)6.下列關于對“道”和“真理”關系的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道是有哲學意義且內涵豐富的,含攝的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為與道德的最高原則,與真理無關。
B.道是主觀建構的,本質是“人道”;真理是客觀發(fā)現的,是絕對的,先驗的。C.道是多元的,可變化的: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
D.道和真理的目標不一樣,前者是“可”與“不可”,后者追問“是”與“不是”。7.下列關于“從道不從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荀子提出“從道不從君”是想挑戰(zhàn)君主政治,倡導體制外獨立人格,也是想承傳和發(fā)揮充溢著民本主義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條。
B.“從道不從君”意味著不用服從君主的統(tǒng)治,將作為整個君主制秩序與文化象征的君道奉為權威就夠了。
C.“從道不從君”,關鍵在“道”字。這個“道”與孔盂之道一樣,只是形下意義的“禮義辭讓忠信”。D.“從道不從君”是對以君主政治為最高目標的價值認同與道德恪守,本質上并沒有否定君主政治。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A.荀子的“道”是“圣王之道”,可以表現為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則,也可以表現為具體的安邦治國之道術。B.荀子強調民眾的地位和作用,主張安政惠民,但又要求民眾要絕對服從君主的統(tǒng)治,這是學習了西周以來的敬德保民思想后提出來的。C.先秦諸子的“道”是規(guī)范國家與指導個人生活的道,但僅限于政術或治道層面,沒有達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
D.先王之道構建了社會政治秩序,確立了基本的道德倫理原則,這與荀子所提出的“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參考答案: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嚴長明,字道甫,江寧人。幼奇慧。年十一,為李紱所賞,告方苞曰:“國器也!”遂從苞受業(yè)。尋假館揚州馬氏,盡讀其藏書。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諸生獻賦,賜舉人,用內閣中書,入軍機。長明通古今,多智數,工于奏牘,大學士劉統(tǒng)勛最奇其才。戶部奏天下錢糧雜項名目繁多,請并入地丁征收,長明曰:“今之雜項折征銀,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謂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苯y(tǒng)勛曰善,乃奏已之。大學士溫福征大金川,欲長明從行,長明固辭。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將敗沒,吾奈何從之!”既而溫福果軍潰以死,隨往者皆盡。長明在軍機七年,干敏異眾,然亦以是見嫉。其救羅浩源事,人尤喜稱之。浩源,云南糧道也。分償屬吏汪應繳所虧帑金,有詔逾期即誅。浩源繳不如數,逾期十日,牒請弛限。上下其議,時統(tǒng)勛主試禮部,秋曹無敢任其事者。長明因撾鼓入闈,見統(tǒng)勛,為言汪已捐復,將曳組綬出都,獨坐浩源,義未協(xié),宜仍責汪自繳。統(tǒng)勛曰:“具疏稿乎?”曰:“具?!奔凑裥涑鲋?,辭義明晰。疏入報可,獄遂解。其他事多類此。人有圖其像祀之者。三十六年,擢侍讀。嘗扈蹕①木蘭,大雪中失橐扆②并所裝物,越日,故吏以扆至。問“何以知為吾物?”曰:“軍機官披羊裘者獨君耳?!遍L明勞而遣之。后以憂歸,遂不復出??彤呫渌?,為定奏詞。又主講廬陽書院。博學強記,所讀書,或舉問,無不能對。為詩文用思周密,和易而當于情。著毛詩地理疏證、五經算術補正、三經三史答問、石經考異、漢金石例、獻徵馀錄等書。(選自《清史稿·列傳二七二·文苑二》)【注釋】①扈蹕(bì):隨侍皇帝出行至某處。②橐扆(tuóyǐ):一種較為少見的牲畜。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然亦以是見嫉
見:表現
B.上下其議
下:交付,下達C.獨坐浩源
坐:犯罪
D.具疏稿乎
具:完備,詳盡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3分)A.既而溫福果軍潰以死
后以憂歸B.隨往者皆盡
秋曹無敢任其事者C.長明勞而遣之
和易而當于情D.為定奏詞
為詩文用思周密7.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夠分別表現嚴長明學術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組是
(3分)A.尋假館揚州馬氏,盡讀其藏書
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B.以諸生獻賦,賜舉人
軍機官披羊裘者獨君耳C.又主講廬陽書院
人有圖其像祀之者D.著毛詩地理疏證、五經算術補正
長明在軍機七年,干敏異眾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在嚴長明的求學過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紱、方苞、揚州馬氏和劉統(tǒng)勛等人的賞識或幫助,最終功成名就。B.正是由于嚴長明的長遠之見和劉統(tǒng)勛的奏請,戶部要求把田賦并入土地稅和勞役稅中征收的奏請被及時阻止了。C.嚴長明辦事干練,極具正義之心,多有助人的義舉;同時生活簡樸,所有軍機處官員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D.嚴長明博學強記,如果有人就他所讀書中的內容提出問題,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廬陽書院擔任過主講,著作頗豐。9.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0分)(1)年十一,為李紱所賞,告方苞曰:“國器也!”(4分)(2)多智數,工于奏牘,大學士劉統(tǒng)勛最奇其才。(3分)(3)浩源繳不如數,逾期十日,牒請弛限。(3分)參考答案:5、BA.見:被,表被動。C.坐:定罪,處罰。D.具:擬寫。6、B……的人,代詞。A.表修飾,連詞;因為,介詞。C.表順承,連詞;表并列,連詞。D.替,介詞;寫作,動詞。7、DA.分別表現他的勤奮好學和政治才能。B.分別表現他最初的從官經歷和他的衣著簡樸。C.分別表現他的學術才能和人們對他的敬重。8、A劉統(tǒng)勛是在他做官期間對他十分賞識。9.(10分)(1)十一歲時,(嚴長明)受到李紱賞識,(李紱)告訴方苞說:“他是治國的人才!”
被動句式,(1分)補出兩個省略的主語,(1分)判斷句式,(1分)全句大意翻譯正確。(1分)(2)(嚴長明)富有謀術,擅長書寫奏章,大學士劉統(tǒng)勛尤其認為他的才能奇特(或:最看重他的才能)。多: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富有。(1分)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奇特,看重。(1分)全句大意翻譯正確。(1分)(3)羅浩源沒有按規(guī)定數目上繳錢款,超過期限十天,寫文書請求放寬期限。如:按照。(1分)牒:名詞作動詞,寫文書。(1分)全句大意翻譯正確。(1分)【參考譯文】嚴長明,字道甫,江寧人。年幼時十分聰慧。十一歲時,他受到李紱賞識,李紱告訴方苞說:“他是治國的人才!”嚴長明于是跟從方苞學習。不久做客旅居在揚州馬氏的家中,讀遍了他家所有的藏書。高宗二十七年南巡時,嚴長明率領當地的生員獻賦,被賜為舉人,被任用在內閣中書,進入軍機處。嚴長明通曉古今,富有謀術,擅長書寫奏章,大學士劉統(tǒng)勛尤其認為他的才能奇特。戶部上奏說天下的田賦項目雜亂名目繁多,請求并入土地稅和勞役稅中征收,嚴長明說:“現在各種名目的稅賦由實物折價征收銀錢,都是自古以來的法定賦稅。如果去除了它的名目,以后的官吏如果忘記了這件事,說這些物資是官府所必需的,一定將會再次征收,這樣會使百姓更加貧困?!眲⒔y(tǒng)勛說很好,于是上奏停止了之前的請求。大學士溫福出征大金川,想要嚴長明跟隨他一起出行,嚴長明堅決地拒絕了。從朝廷上退下來后,有人責備他,嚴長明回答說:“這次出征將會被敵人殲滅,我為何要跟隨他!”不久溫福果然軍隊潰敗而亡,跟隨他出征的人都死了。嚴長明在軍機處七年,辦事干練敏捷異于眾人,這樣也就因此被人嫉妒。他救羅浩源的事,人們尤其喜歡稱道。羅浩源,是負責云南漕糧的官員。需要分擔賠償汪姓下屬所虧欠的公款,朝廷有命令過期就要殺頭。羅浩源沒有按規(guī)定數目上繳錢款,過了期限十天,寫文書請求放寬期限。皇上將他的請求交付給官員們商議,當時劉統(tǒng)勛主管禮部,刑部沒有人敢擔任這件事。嚴長明于是擊鼓經過宮中小門,見到劉統(tǒng)勛,說汪姓官員已經捐銀恢復受處分降革的原官職,將帶著官爵離京,只是定羅浩源的罪,道義上不符合,應該仍然追責汪姓官員自己繳納虧空的公款。劉統(tǒng)勛說:“擬定好了奏疏的草稿嗎?”嚴長明說:“寫好了?!瘪R上從袖子里拿出奏疏,文章的內容十分明晰。奏疏上報給皇帝之后被批準了,羅浩源的刑罰于是被解除了。其他的事情很多類似于此。有人畫下他的像祭拜他。乾隆三十六年,嚴長明被提拔為侍讀。曾經隨侍皇帝出行至木蘭圍場,在大雪當中丟失了坐騎以及所馱的物品,過了一天,以前的屬下帶著他的坐騎找到他。嚴長明問:“你憑什么知道這是我的東西呢?”屬下回答說:“軍機處的官員中穿羊皮衣服的只有您而已。”嚴長明慰勞了他,然后讓他離開了。之后,嚴長明因為父母去世而辭官歸家,于是不再出來做官??途釉诋呫涞母?,為他確定奏章的措辭。又在廬陽學院擔任主講。嚴長明博學強記,所閱讀的書籍,如果有人就其中內容提出問題,沒有他不能回答的。寫作詩文思路周密嚴謹,措詞溫和平易,情感恰當。著有《毛詩地理疏證》、《五經算術補正》、《三經三史答問》、《石經考異》、《漢金石例》以及《獻徵馀錄》等書。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顯隨方御之
方:形勢
B.吳平,進行省右丞
進:進攻
C.進征山西,次保定
次:駐扎
D.二十三年追坐顯胡惟庸黨
坐:連坐參考答案: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偃虹堤記①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愿有所記。”予發(fā)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眴柶渌宰髦?,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風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無患?!眴柶浯笮≈啤⒂萌酥?,曰:“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殺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萬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時以成?!眴柶涫甲髦\,曰:“州以事上轉運使,轉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凡三反復,而又上于朝廷,決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痹唬骸按司又饕?,可以書矣?!雹谏w慮于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陽四會之沖,舟之來而止者,日凡有幾!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則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數計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于殆廢。自古賢智之士,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跡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于后也。③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嘗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慮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后法,一宜書。不茍一時之譽,思為利于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岳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乃為之書。④慶歷六年某月某日記。
(取材于《歐陽文忠公集》)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予發(fā)書按圖
查看B.問其大小之制
規(guī)模C.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
禍患D.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
輕易
7、下列各組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而又常有風波之恐B.蓋慮于民也深/則滕侯之惠利于人物C.而功未及就/其遺跡往往而在D.而告來者不以廢/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8、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在第③段中歐陽修寫這篇記的三點理由(3分)9、翻譯句子(10分)①轉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凡三反復,而又上于朝廷。(3分)②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于殆廢。(4分)③無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3分)參考答案:6、C
虞,禍患,災禍或D易,改變7、B8、滕子京行事之道可以被后人效法;警示后人要好好維護惠民工程;受益的百姓希望能為滕太守寫這篇記。(翻譯句子,沒有概括要適當扣分)9、(1)轉運使選擇有能力的官吏視察是否可行(定語后置句),反復(視察)了多次,最后上報朝廷.(2)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壞。建造人開始并非不想讓它長久完好,可是繼承者倒常常把它廢棄.(3)并沒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發(fā)揮,憑修(這個)堤來惠及百姓。參考譯文:
有一個從岳陽來的客人,拿著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圖來告訴我說:“希望您寫篇記敘的文字吧?!蔽掖蜷_信看著地圖,看到從岳陽門往西到金雞的右邊,其外面有一個又高又長的建筑,叫做偃虹堤。問來人謀劃建造此堤的人和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說:“這都是我們滕太守做的?!庇謫査@樣做有什么好處,“回答說,洞庭湖是天下最險要的,岳陽又是荊州、湘潭、貴州和四川四個地方的要沖。過去往來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沒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津停泊,遇到需要到州中辦事的又遠又累,而且常常有恐懼風波,船翻人被淹死的憂患?,F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擔心?!蔽覇栠@個堤有多大規(guī)模,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說:“全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越往上就減二尺),減到最上邊能得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萬五千五百個工,如果不超過時間可以完成。”我問他開始是如何謀劃的,回答說:“州里把這個事上報給轉運使,轉運使選擇有能力的官吏視察是否可行(定語后置句),反復(視察)了多次,最后上報朝廷,由三司來決定,三司決定說可行,他們都不能改變我們太守的主意?!比缓蟠叽傥艺f:“這是有德行的人的舉動,可以為此寫篇文字?!贝蟾派钌羁紤]老百姓的人,在謀劃一些事情時是精到的,所以能夠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看那百步遠的湖堤,可以抵擋天下的險阻和不可預測的禍患,恩惠當地百姓并且遍及于荊州、湘潭、貴州、四川,凡是往來于湖中的人,不論是遠是近都得到這個堤的利益。而且岳陽又是四個地方的要沖,往來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堤的土石有幸長久不壞,那么滕子京太守對人或物的恩惠,難道是可以用數計算的嗎?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壞。建造人開始并非不想讓它長久完好,可是繼承者倒常常把它廢棄。自古以來的有才德的人,為了百姓興利除弊,它們的遺跡到處都有。如果繼承者都像建造者用心,那么百姓到現在仍然受惠,天下還有把有利的事物丟掉的嗎?這也是滕太守擔心的原因,所以讓我寫篇紀念文字給后人。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強,在當世很有名。目前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時候,他曾經被朝廷任用過。但還沒有功成名就,就退下來當一州的太守,并沒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發(fā)揮,憑修(這個)堤來惠及百姓。他深思熟慮,事半功倍,這種作事的行為可以讓后世的人效法,這是我第一個應該寫此記的理由。不只是想著為當時的人贊譽,而是想為千秋萬代獲利,并且告訴后代不要廢棄,這是我第二個寫此記的理由。岳陽的百姓與洞庭湖中往來的人們,都想為滕太守寫這個記,這是我第三個寫此記的理由。有三個寫記的理由而不能不寫,于是就寫下了此篇文字。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列交際用語使用不得體的一項是(
)A.欣聞賢伉儷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賀。B.今日遷居,承蒙各位撥冗光臨,蓬蓽生輝。C.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是醍醐灌頂啊。D.閣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門拜訪。參考答案:D【詳解】試題分析:本題是考查學生語言表達得體性。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選擇要求,是選擇“得體”或“不得體”的,然后結合語言使用的場合、使用的對象以及對象之間的關系進行辨析。本題中,A項,“欣聞賢伉儷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賀”是用來祝賀對方喜得千金,“伉儷”是對別的夫妻的稱呼。把對方及其配偶尊稱為“賢伉儷”。用在此語境中并無問題。B項,“今日遷居,承蒙各位撥冗光臨,蓬蓽生輝”,這是用于歡迎別人參加自家的搬遷宴時說的話,“撥冗光臨”是指推開繁雜事務,抽出時間前來參加的意思。特用于下級對上級光臨的一種褒義詞,屬于客套的書面用語。用在此語境也無問題。C項,“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是醍醐灌頂啊”,這是表示對對方話語的肯定,“醍醐灌頂”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fā),是敬辭,使用正確。D項,“閣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門拜訪”中“惠存”屬敬辭,意為請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的客套語言,不能用于自己對別人。故選D項?!军c睛】所謂“得體”,就是根據內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語言交際的各種情境條件,如:時間、地點、場合、對象、目的、話題、使用語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選用恰當的語句來表情達意表達方式適合特定的語境,包括文體色彩、語體色彩(口語與書面語)、感情色彩(褒義與貶義)、交際目的、交際場合、交際對象、交際手段的差異,還要注意敬詞、謙詞的使用(用語要注意禮貌的要求)、轉述語言得體等等。語言表達得體:一要思索在某種特定的語境中能說什么,不能說什么;說什么好,說什么不好;怎樣說有分寸,怎樣說沒有分寸;怎樣說效果好,怎樣說效果不好。二要考慮說話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養(yǎng)、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更要考慮聽話人的諸多情況三要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準確得體、恰到好處。8.下面是某中學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110字(含標點符號)。(6分)
參考答案:活動分為前期教育和成人宣誓儀式兩部分。前期是對16-18歲中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并完成48小時預備期志愿者服務活動。完成前期教育后舉行宣誓儀式,儀式依次安排三項活動:升國旗、唱國歌,師生代表發(fā)言,集體宣誓。(內容完整、表述準確,4分;表達連貫,2分)【考點定位】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技巧點撥】本題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畫面的能力。描述類,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內容,做這種題目時要求全面、完整、重點突出,一般有字數要求;要注意不能遺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圖表中內容都要說出來,實際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圖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來,要達到百分之百。概括內容類,做這類的題目要抓住主要的內容,一般應涵蓋90%的內容,當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多數,可以舍棄一小部分忽略不計。要做好這類題目注意兩個方面,首先要分清類型。如果是單個對象,那么考慮的是選取一部分,從問題入手,比如信息中如果有40%是好的方面,60%是不好的,我們在得出結論時取后者就可以了;如果是多個對象,就需要我們在分析表格的內容時要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采用相加(并列關系),相并(主次關系),相異(相似關系),如信息中15%損壞,20%損壞嚴重,20%損壞非常嚴重,我們可以概括為:55%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或者說,高達40%損壞嚴重,只有15%受到較輕的損壞。其次在概括時要注意抓住這些詞,如絕大多數、極少數、一半以上、高達、竟達、不到、不盡如人意、有差異、有區(qū)別等。9.下面是某機構調查得出的“春節(jié)不同年齡段網購人數比例對照表”。用簡明的語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橫線上,表述中不得出現具體數字。(4分)春節(jié)不同年齡段網購人數比例20-30歲85%31-40歲76%41-50歲58%總計73%從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
A
。但即便是41-50歲的被訪者,考慮網購的比例也達到了近六成。這表明:
B
。參考答案:示例:A.隨著年齡段的增高,選擇網購的人的比例不斷降低(或呈下降趨勢)。(2分?;蛘叽馂椤半S著年齡段的降低,選擇網購的人的比例不斷增加”等也可)B.網購也成為了中年人重要(或主要)購物方式。(2分。關鍵點:網購、中年人、重要方式等)10.“一帶一路”是一種經濟整合大戰(zhàn)略,下圖為“一帶一路”的簡易說明圖,請根據該圖給“一帶一路”下一個定義,不超過80個字。參考答案:“一帶一路”是(一種)由中國提出的,貫穿亞歐非大陸,秉著共商、共享、共建原則,旨在(以)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再平衡、開創(chuàng)地區(qū)新型合作(為目的)的經濟整合大戰(zhàn)略?!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一是看圖的類型,二是看題目的要求。如本題所給的圖是有關“一帶一路”的簡易說明圖,這就要求考生分析組成的部分以及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然后題干要求“根據該圖給‘一帶一路’下一個定義”,這就要注意下定義的模式,即被定義概念(種概念)=種差+鄰近屬概念。從圖上來看,圖由三個部分組成,中間部分“一帶一路”是被定義的概念,兩邊部分是對“一帶一路”的闡述,左邊“中國”“亞歐非大陸”是“一帶一路”涉及的區(qū)域,“共商、共享、共建”是秉持的原則,右邊是“一帶一路”的目的,即“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再平衡”“開創(chuàng)地區(qū)新型合作”;最后還要確定被定義概念的鄰近屬概念,題干已經提供了屬概念,即“經濟整合大戰(zhàn)略”。明確了這些內容,按照下定義的模式進行填寫,填寫種差的時候要注意順序,一般是涉及區(qū)域、秉持原則、達到的目的。六、寫作(60分,共1題)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正式領取了諾貝爾文學獎并在晚宴中致辭說:“文學和科學比確實沒有什么用處。但是它的沒有用處正是它的偉大用處?!眴滩妓拐f:“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蓖醢矐浽趶偷┭芯可寒厴I(yè)典禮上說:“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棄無用,會讓生活質地單一而堅硬?!鼻f子也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痹谔幪幹v究實用的生活中,有許多看似“無用”之事、之物,卻有其自身的“大用”。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你對“無用”有怎樣的理解?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故事,抒發(fā)情感,也可以發(fā)表見解。要求:①題目自擬;②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大用無用“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有的極限是無,大用的極限是無用。根據有用與無用之辨,事物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此朴杏?,實則無用。這方面空心蘿卜是個極佳的例子,它最大的用處或許就是留與文人發(fā)發(fā)感慨——中看不中用啊。此其一。其二,看似有用,確實有用。此類無需贅言,多數事物皆有此屬性。第三類亦是最高境界之看似無用,實有大用,這起碼上升到藝術境界。談及藝術,最大作用往往是陶冶情操,殊不知這只是其副產品。其最根本作用是提供一種詩意的途徑,使人類能找到并叩開世界本質的大門。在本質上,藝術與其胞弟——科學不過是繼承父親哲學未竟的事業(yè)罷了。在細談“看似無用,實有大用”之前,我想先澄清一個邏輯問題:不是因為其看似無用的對比,才使其有大用;而是其用之大,就像籠天的雨,覆蓋了萬物,卻用潤物無聲而令我們感覺不到其大用,所以才看似無用。莫言在諾獎典禮上說的關于文學沒什么用但其沒用卻正是其用處的一番話,通俗而含蓄地點出了作為唯一被納入諾獎的文學這一藝術形式的無用之用。文學無法直接增加GDP,官員鮮有愛者;文學不能當飯吃,勞動者無暇也無心去接觸。文學無實用,那么在“虛用”上呢?你說它能慰藉心靈,可這已被公認為音樂的專利;你說它能增識廣聞,一套大百科就完美勝出;你說它能放松身心,還有比席夢思更合適的嗎?談到這里,“文學無用論”已經在你腦海中躍然升起了吧。但倘無文學,浩繁文明何以傳承?“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數據治理法規(guī)的現狀與挑戰(zhàn)-全面剖析
- 微服務架構下的開發(fā)與運維質量保障-全面剖析
- 事件檢測與HTML標簽生成關聯研究-全面剖析
- CLO2在天然氣凈化中的經濟性分析-全面剖析
- 珠寶生產加工培訓課件
- 熱盛傷津與糖尿病并發(fā)癥-全面剖析
- 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者行為預測-第1篇-全面剖析
- 分布式系統(tǒng)容錯基準-全面剖析
- 木板瓦施工方案
- 交易信任度構建與用戶忠誠培養(yǎng)-全面剖析
- 校長在高考動員大會上講話:高考不是獨木橋人生處處有航道
- 觀賞魚國際貿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
- 2025年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新版
- 《園林微景觀設計與制作》課件-項目四 微景觀展示
- 2025年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九年級中考一模數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貴州省交通廳及公路局事業(yè)單位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物理試題含答案
- 大班爬山安全
- 生態(tài)農業(yè)面源污染治理-深度研究
- 新版《醫(y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2024)培訓試題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工業(yè)電機維修、安裝、調試全方位服務合同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