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山東省濟南市實驗中學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山東省濟南市實驗中學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山東省濟南市實驗中學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山東省濟南市實驗中學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山東省濟南市實驗中學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山東省濟南市實驗中學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關于細胞的說法,不合理的是()A.細胞中的溶酶體能分解衰老的細胞器B.細菌的細胞壁有支持和保護作用C.植物細胞的液泡可以調節(jié)細胞內的環(huán)境D.藍藻通過細胞內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2.下列關于變異和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共同進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B.與正常情況下相比,在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殘翅昆蟲很難生存C.染色體發(fā)生易位可以改變基因的位置,但不能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D.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都能導致DNA中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3.在一個較大的果蠅種群中,雌雄果蠅數量相等,且雌雄個體之間可以自由交配。若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為80%,b的基因頻率為20%,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雄果蠅中出現(xiàn)基因型為bb的概率為4%B.若B、b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顯性個體中出現(xiàn)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約為17%C.若B、b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XbXb、XbY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4%、20%D.若B、b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則說明該果蠅種群一定發(fā)生了進化4.錐栗是我國南方特有經濟林樹種之一,冬季修剪枝條對其增產有效??茖W家開展了修剪強度對錐栗葉片生理特性的研究,結果如下:單葉面積/cm2葉片厚度/mm相對葉綠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μmol﹒m-2﹒S-1處理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對照61.6069.6575.680.420.400.3945.350.651.99.40輕修剪66.7372.0873.620.430.410.3945.349.952.210.34中修剪72.9276.8478.580.430.430.4149.253.256.212.03重修剪70.5575.2381.540.450.430.4248.152.153.911.05注:“上”指距地面3米以上;“中”指距地面1.5~3米;“下”指距地面1.5米以內。敘述錯誤的是()A.上層葉片通過降低厚度和葉綠素含量以保護細胞結構免受強光破壞B.下層葉片通過增大單葉面積和葉綠素含量提高弱光條件下的光合速率C.應選取多株生長旺盛且長勢基本相同的植株,修剪時需注意枝條的合理分布D.推測中修剪對錐栗增產最為有效5.研究小組探究萘乙酸(NAA)對某果樹扦插枝條生根的影響,得到圖所示結果。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清水處理大部分扦插枝條不能正常生根B.NAA對扦插枝條生根率的影響具有兩重性C.生產上應選用200mg/LNAA處理插條D.400mg/LNAA會減少扦插枝條的生根數6.抗維生素D佝僂病、多指、紅綠色盲以及白化病是人類的四種單基因遺傳病,下列關于這四種遺傳病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人群中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發(fā)病率女性高于男性B.可在多指患者的家系中調查該病的遺傳方式C.紅綠色盲女性的一個致病基因來自母親,所以母親一定是該病患者D.白化病的患病機理可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間接控制生物性狀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小鼠是研究哺乳動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常用材料。請回答:(1)正常小鼠對環(huán)境溫度變化敏感,將其從常溫(25℃左右)轉移至低溫(15℃左右)環(huán)境飼養(yǎng),相同活動程度時,個體的單位時間耗氧量會__________,體溫會__________。(2)機體缺乏甲狀腺激素的原因有:下丘腦病變、垂體病變、甲狀腺病變、缺碘。為探究某些患病小鼠的病因,科學家抽血檢測3種小鼠的激素濃度,結果如下表: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正常小鼠正常正常正?;疾小鼠偏高偏高偏低患病B小鼠?偏低偏低①A小鼠體溫比正常小鼠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其患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②若B小鼠的病因是垂體病變,則表中“?”應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8.(10分)調查某自然保護區(qū)的環(huán)頸雉時發(fā)現(xiàn),在非繁殖季節(jié),環(huán)頸雉的雌雄個體往往分群活動,具有明顯的性別隔離現(xiàn)象。有學者提出如下假說來解釋這種性別隔離現(xiàn)象,即一群形態(tài)相同的動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風險?;卮鹣铝袉栴}:(1)上述環(huán)頸雉的性別隔離現(xiàn)象屬于種群的__________特征。調查該種環(huán)頸雉的種群密度時,常使用標志重捕法進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繁殖季節(jié),雄性個體會發(fā)出鳴叫,并且會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說明__________。(3)為驗證學者提出的上述假說是否成立,研究人員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組別實驗處理統(tǒng)計并記錄實驗組1同時向池塘中拋出4個相同橡膠圈分別記錄每次拋出后,狗叼回第一個漂浮物所用的時間2同時向池塘中拋出4個相同橡膠棒對照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分析可知,實驗中橡膠圈或橡膠棒代表自然保護區(qū)內的__________。②對照組中的實驗處理應為__________。若__________,則假說成立。9.(10分)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過程中,科學家們做了下列實驗。請回答問題:(1)科學家將一小塊胰腺組織放入含放射性標記____________的培養(yǎng)液中短暫培養(yǎng),在此期間放射性標記物被活細胞攝取,并摻入正在合成的蛋白質中。然后,科學家立即洗去放射性標記物,轉入不含放射性標記物的培養(yǎng)液中繼續(xù)培養(yǎng)。實驗結果如圖所示。隨著____________的變化,放射性顆粒數的百分比在不同細胞結構上有規(guī)律的變化,據此推測,分泌蛋白轉移的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細胞內部產生的蛋白質被包裹于膜泡之中,這些膜泡能夠精準的運輸。為了確定參與膜泡運輸的基因(sec基因),科學家篩選了兩種酵母突變體,這兩種突變體與野生型酵母電鏡照片差異如下:酵母突變體與野生型酵母電鏡照片的差異sec12基因突變體突變體細胞內內質網特別大sec17基因突變體突變體細胞內,尤其是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間積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據此推測,sec12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功能是與____________的形成有關。sec17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卡爾文給小球藻懸浮液中通入14CO2,光照不同的時間(從1秒到數分鐘)后殺死小球藻,提取產物并分析。實驗發(fā)現(xiàn),在RuBP羧化酶的作用下,一分子的14CO2首先結合一分子的C5(核酮糖二磷酸RuBP),生成一分子不穩(wěn)定的C6,隨后這一分子的C6分解生成兩分子C3(3–磷酸甘油酸),之后3–磷酸甘油酸在NADPH、ATP以及酶的作用下,形成三碳糖,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一個碳原子將會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離開循環(huán),剩下的五個碳原子經一系列變化,再生成一個C5,循環(huán)重新開始。循環(huán)運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這一過程被稱為卡爾文循環(huán),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卡爾文實驗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因變量是_____。(2)在光合作用開始后,二氧化碳可快速轉化為許多種類的化合物。若要探究14CO2轉化成的第一個產物是否為C6,可對植物進行極短時間的光照,并檢測葉綠體中__________。(3)暗反應階段發(fā)生的能量轉化過程是__________。夏季晴天中午時分,由于氣孔關閉,___________供應不足,某些植物葉片的光合速率會明顯降低。11.(15分)為更加詳細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某科研小組對小麥農田的不同階段甲、乙進行了碳元素相關測定:甲階段,碳元素吸收量等于釋放量;乙階段,碳元素吸收量小于釋放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碳元素以________(二氧化碳、有機物)的形式沿食物網________(單向、循環(huán)往復)流動的。(2)小麥的主要害蟲之一蚜蟲以葉和莖桿汁液為食,二者的種間關系為_________。若對蚜蟲進什生物防治你的建議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3)乙階段最可能的原因是小麥等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小于_________(消費者、分解者、生物)的呼吸作用,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_____(增加,降低)。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D【解析】

1、溶酶體: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2、葉綠體:雙層膜結構,類囊體薄膜上有色素,基質和類囊體薄膜上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場所。3、液泡是單層膜形成的泡狀結構;內含細胞液(有機酸、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可調節(jié)植物細胞內的環(huán)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驹斀狻緼、細胞中的溶酶體是細胞的“消化車間”,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A正確;B、細菌的細胞壁成分是肽聚糖,有支持和保護作用,C正確;C、液泡內的細胞液含有糖類、無機鹽、蛋白質和色素等,可以調節(jié)植物細胞內的環(huán)境,充盈的液泡還可以使植物堅挺,C正確;D、藍藻是原核生物,沒有葉綠體,D錯誤。故選D。2、D【解析】

1、共同進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2、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3、染色體結構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的改變,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而導致性狀的改變。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包括:缺失、重復、易位、倒位?!驹斀狻緼、共同進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A錯誤;B、與正常情況下相比,在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殘翅昆蟲不容易被大風刮到海里,更容易生存,B錯誤;C、易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可導致性狀的改變,C錯誤;D、由分析中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概念可知,兩者都能導致DNA中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D正確。故選D?!军c睛】本題考查基因突變、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3、C【解析】

分析題干可推出:運用遺傳平衡定律計算,雌性果蠅XbXb的基因型頻率為Xb的平方,雄性果蠅只有一條X性染色體,雄果蠅的Xb基因頻率就是XbY的基因型頻率。同時,注意雌雄比例為1:1,因此理論上XbXb、XbY的基因型頻率占總的一半,據此答題?!驹斀狻緼、若該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bb的基因型頻率為20%×20%×100%=4%,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性狀與性別無關,因此雄果蠅中出現(xiàn)基因型為bb的概率也為4%,A正確;B、根據B的基因頻率為80%,b的基因頻率為20%,可得BB的基因型頻率為64%,Bb的基因型頻率為32%,顯性個體中出現(xiàn)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為[32%÷(64%+32%)]×1/2×100%≈17%,B正確;C、若該對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雌果蠅中XBXB的基因型頻率為64%、XBXb的基因型頻率為32%、XbXb的基因型頻率為4%,雄果蠅中XBY的基因型頻率為80%,XbY的基因型頻率為20%,雌雄果蠅數量相等,因此XbXb、XbY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2%、10%,C錯誤;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以B、b基因頻率改變一定會引起該果蠅種群的進化,D正確。故選C?!军c睛】本題主要考查了遺傳平衡定律計算,考查了學生對所學生物學知識的運用情況,對所給信息的思維和判斷能力,難度不是很大,但容易做錯。4、A【解析】

分析題中表格:與對照組相比,隨著修剪程度的加重,葉面積逐漸增加,葉片厚度逐漸增加;在三種修剪中,中修剪的葉綠素相對含量最多,最大光合速率最大;單獨分析每組,下部分葉片面積最大,相對葉綠素含量最多,上部葉片厚度最厚?!驹斀狻緼、上層葉片受到陽光的直接照射,光照強,實驗結果顯示上層葉片厚度較大,厚度沒有降低,A錯誤;B、下層葉片由于被上層遮擋處于陽光相對較弱的條件下,下層葉片單葉面積較大,受光面積較大,相對葉綠素含量較高,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光照,B正確;C、本實驗中,實驗材料為無關變量,為保證單一變量,需選擇多株生長旺盛且長勢基本相同的植株,修剪時需注意枝條的合理分布,C正確;D、中修剪的最大光合速率較其它修剪強度大,推測中修剪對錐栗增產最為有效,D正確。故選A。5、D【解析】

根據題圖可知,實驗的自變量是不同濃度的NAA,因變量是平均生根數和生根率,無關變量有側芽的數目、溶液處理的時間等。據圖可知,200mg/LNAA時生根率最高,300mg/LNAA時生根數最多?!驹斀狻緼.清水處理組中生根率約30%,大部分扦插枝條不能正常生根,A正確;B.據圖中曲線可知,不同濃度的NAA,有的提高了插條生根率,有的降低了插條生根率,故NAA對扦插枝條生根率的影響具有兩重性,B正確;C.200mg/LNAA時生根率最高,生產上應選用200mg/LNAA處理插條,C正確;D.據圖中曲線可知,400mg/LNAA的生根數比對照組高,具有增加生根數的效應,D錯誤。6、C【解析】【分析】傳:如人類外耳道多毛癥,其特點是:傳男不傳女。

二、調查人類遺傳病時,最好選取群體中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調查的是遺傳病的發(fā)病率,則應在群體中抽樣調查,選取的樣本要足夠的多,且要隨機取樣;若調查的是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則應以患者家庭為單位進行調查,然后畫出系譜圖,再判斷遺傳方式?!驹斀狻緼、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遺傳方式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人群中女性的發(fā)病率高于男性,A正確;B、調查遺傳病的遺傳方式需分析致病基因在家系中的傳遞規(guī)律,故需在患者家系中進行調查,B正確;C、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一個致病基因來自母親,但母親的基因型可能是雜合子,所以母親不一定是患者,C錯誤;D、正常人體內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酪氨酸轉化為黑色素,白化病患者體內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突變,導致黑色素不能合成,可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D正確。故選C?!军c睛】本題考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及調查人類遺傳病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幾種常見人類遺傳病的類型、特點及意義;識記調查人類遺傳病的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及范圍,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增多無顯著變化偏低A小鼠甲狀腺激素含最低,對細胞代謝的促進作用弱,機體的產熱最少甲狀腺病變或缺碘導致TH分泌不足偏高甲狀腺激素含量偏低,對下丘腦的負反饋抑制作用弱,下丘腦分泌更多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解析】

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jié):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運輸到垂體,促使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隨血液運輸到甲狀腺,促使甲狀腺增加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又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進而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驹斀狻浚?)同一個體在相同活動程度時,低溫下產熱量多,細胞代謝速度快,有氧呼吸速率快,消耗的O2增多,而小鼠作為哺乳動物,屬于恒溫動物,因而正常小鼠的體溫無顯著變化。(2)①A小鼠甲狀腺激素含最低,對細胞代謝的促進作用弱,機體的產熱最少,因而體溫比正常小鼠偏低。題干中已提示甲狀腺激素缺乏的原因是下丘腦病變、垂體病變、甲狀腺病變、缺碘。而小鼠分泌的TRH和TSH都偏高,表明下丘腦和垂體都正常。因此只可能是甲狀腺病變或缺碘導致TH分泌不足。②垂體病變的小鼠釋放的促甲狀腺激素少,進而導致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少,對下丘腦的負反饋作用弱,正常的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就偏高?!军c睛】本題考查了體溫調節(jié)和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考生需要結合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jié)和反饋調節(jié)進行解答。8、空間環(huán)頸雉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信息傳遞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雄性或雌性環(huán)頸雉同時向池塘中分別拋出2個相同橡膠棒和2個相同橡膠圈對照組所用的時間均小于實驗組的1組和2組【解析】

1、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常用的是樣方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常用標志重捕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捕獲并標志個體→重捕并計數→計算種群密度。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信息傳遞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動的進行,如萵苣在適宜的波長下才能萌發(fā)生長、蝙蝠依賴超聲波進行定位、取食和飛行;(2)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如雄鳥求偶時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3)調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如狼能夠根據兔子留下的氣味去追捕兔子?!驹斀狻浚?)環(huán)頸雉的性別隔離現(xiàn)象屬于種群的集群分布,是種群的空間特征。許多動物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常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2)雄鳥求偶時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體現(xiàn)了信息傳遞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3)①分析題干和實驗方案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一群形態(tài)相同的動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風險”的假說是否成立,故實驗中橡膠圈或橡膠棒可代表一群形態(tài)相同的動物,即自然保護區(qū)內的雄性或雌性環(huán)頸雉。②實驗組中用4個相同橡膠圈(或橡膠棒)代表一群形態(tài)相同的動物,對照組應設置2個相同橡膠棒和2個相同橡膠圈,代表兩種形態(tài)不同的動物,若對照組所用的時間均小于實驗組的1組和2組,則說明假說成立。【點睛】本題屬于信息題,結合題干信息“性別隔離現(xiàn)象”考查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傳遞等知識,要求考生能根據題干信息準確判斷信息的作用,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的考查。9、氨基酸(3H亮氨酸)追蹤時間(時間)附有核糖體的內質網→高爾基體→分泌小泡內質網小泡參與膜泡(或“小泡”)與高爾基體的融合【解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運輸過程:最初是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鏈,肽鏈進入內質網進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再運輸到高爾基體,高爾基體對其進行進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細胞外。該過程消耗的能量由線粒體提供。

2、放射性示蹤技術:用放射性元素取代化合物分子的一種或幾種原子而使它能被識別并可用作示蹤劑的化合物。它與未標記的相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學及生物學性質,不同的只是它帶有放射性,因而可利用放射性示蹤技術來追蹤。【詳解】(1)由于合成蛋白質所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所以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氨基酸來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實驗結果表明,隨著追蹤時間的變化,放射性顆粒數的百分比在不同細胞結構上有規(guī)律的變化。根據曲線圖中放射性出現(xiàn)的時間早晚可知,分泌蛋白轉移的途徑是:附有核糖體的內質網→高爾基體→分泌小泡。

(2)sec12基因突變后,細胞內內質網特別大,推測sec12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能參與內質網小泡的形成;sec17基因突變后,突變體細胞內,尤其是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間積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說明內質網脫落的小泡與高爾基體沒有融合,推測sec17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參與小泡與高爾基體的融合。【點睛】本題結合圖表,考查細胞結構和功能,重點考查細胞器的功能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中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分布和功能,能正確分析題圖和表格,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10、探究光合作用中CO2中的碳轉化成有機物中的碳的轉移途徑在光照條件下通入CO2后的時間葉綠體中含有14C的化合物出現(xiàn)的順序是否除CO2外只有C6具有放射性ATP中活躍的化學能→有機物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CO2【解析】

CO2是光合作用暗反應的原料,用于合成暗反應過程中的有機物??栁慕o小球藻懸浮液中通入14CO2,光照不同的時間(從1秒到數分鐘)后殺死小球藻,提取產物并分析。說明本實驗研究的是CO2中的碳轉化成有機物中的碳的轉移途徑。【詳解】(1)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卡爾文實驗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中CO2中的碳轉化成有機物中的碳的轉移途徑。由于暗反應過程中有機物的形成是按照一定順序逐步轉化形成的,所以控制光照條件下通入CO2后的時間,可檢測出暗反應形成有機物的先后順序。即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在光照條件下通入CO2后的時間,因變量是葉綠體中含有14C的化合物出現(xiàn)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