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太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太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太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太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太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太和中學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卷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一只套鞋(前蘇聯(lián))左琴科電車實在太擁擠了,而且你不能亂動,如果你不聽勸告,非要在那狹小的空間里展示你的活潑,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當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會放在心上。但如果你的套鞋在兩分鐘內就沒了,你一定不會裝作若無其事的。我再清楚不過了,上電車的時候兩只套鞋都在腳上,但等到下車的時候,結果卻是:兩只套鞋已經(jīng)分居了。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實實地呆在它應在的地方,惟獨我右腳上的那只套鞋不見了。車已經(jīng)載著那只套鞋飛馳而去了……我脫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報紙包上,就這么上班去了。等著吧:下班后我一定把它找回來。下班了,這成了我的頭號大事。我先找了一個認識的電車司機,希望從他那里得到些有用的信息。他的話讓我心里踏實多了。他說:“嗯!是在電車上啊!應該沒有什么問題。要是丟在別的公共場所,那就不保險啦。丟在電車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我們局里有個失物招領處,到那兒就能領回失物,他們專負責這種事?!薄班?,謝天謝地,”我說,“現(xiàn)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領處。“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電車上弄丟了,我希望能在這里找回來?!薄翱梢?,”招領處的人回答說,“請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薄疤仔?,好像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我說,“鞋號是十二號。”“十二號的鞋,我們這里可能有一萬二千多只,你再細細地說一下吧。“特點嘛,也很普通,那是綠顏色的,鞋的兩旁有白色條紋?!薄斑@樣的鞋我們這兒也有上千只,說得再詳細點好嗎?”“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連鞋油都沒來得及上?!薄罢埬缘取!鼻?,她手里的確拿著我的套鞋。我當時真是激動極了。我想,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員竟在一只套鞋上花這么大的功夫?!爸x謝,”我說,“朋友,真不知如何感謝您的幫助,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旖o我吧,我好穿上。謝謝你啦!”“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不能確定這套鞋的真正主人?!薄拔液伪厝ヲ_一只套鞋呢?”“我們絲毫不懷疑這一點。很可能這就是您丟的那只套鞋,但現(xiàn)在不能給您。請您開個證明來,證明您確實是丟了套鞋。讓居委會再開個證明確保一下吧!這樣才符合我們的工作程序?!薄芭笥眩蔽艺f,“好同志,可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這檔子事,他們可能不給開這樣的證明?!薄八麄円欢〞湍愕模摇彼麍猿衷瓌t,我只好無奈地離開了。第二天,我找到了居委會主任,對他說:“請給我開個證明,我丟了一只套鞋?!薄斑@是事實嗎?我可是上過不少次當了!是不是想撈個非分之財?”居委會主任說?!罢娴?,”我說,“我是丟了套鞋?!彼f:“那就拿一張電車公司的證明,單憑你一句話,我可不敢胡亂開證明,我必須為居委會的聲譽負責?!蔽艺f:“就是他們讓我來這兒開證明的?!彼f:“那你打個報告吧?!蔽艺f:“怎么寫呢?”他說:“你就寫:某年某月某日丟失套鞋一只等等,再加上點保證,就說你以什么樣的名義起誓……”我寫了報告,隨后便拿到了居委會的證明。我拿著證明又到了失物招領處。好在一切都很順利,套鞋被我拿了回來。現(xiàn)在我終于拿回了我的那只套鞋,并把它重新穿到我的腳上。“瞧,他們的服務態(tài)度多好!要是別的單位,為一只套鞋肯定不會花那么多時間!從車上扔出去完事了。雖然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但畢竟不是一無所獲。”但事情總不是那么盡如人意,又有一回,我丟了另一只套鞋——一星期以來,我把它包在報紙里一直隨身夾帶著。這次可記不得丟在哪里了。但我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一定不是在電車上。雖然有所損失,但總算沒全白忙活,現(xiàn)在我把它放在五斗柜上。每當心里煩悶時,只要朝這只套鞋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氣和了。那時我心里總會想:總會有像這樣優(yōu)秀的機構給我?guī)椭摹_@只套鞋對我來說已遠遠地超出了它應有的價值,我一定會永遠地保留著。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

(5分)A.“我”在電車上丟失了一只套鞋,本不應該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因為套鞋在很短的時間丟失,才使得“我”心里很難受。B.下班后,“我”在電車公司找了一個認識的人,希望通過他找到丟失的套鞋。事實上,我也由此順利地找到了丟失的套鞋。C.在失物招領處,工作人員一再要求“我”提供詳細的信息。此時“我”也表現(xiàn)得很有耐心,對找回套鞋抱有希望。D.“我”到了居委會開證明,結果受到了刁難。向電車公司打了報告后,才拿到居委會的證明,最終拿到了丟失的套鞋。E.另一只套鞋丟失后,“我”沒有上次那么幸運能找到套鞋。前后對比,更加突出了之前的工作人員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2)小說中的“我”為了找到丟失的一只套鞋,都做了哪些事?請簡要概括。(6分)(3)小說結尾提到“我”對于丟失的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這樣寫有什么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4)小說以“一只套鞋”為題,有主題思想和情節(jié)結構方面的考慮,請任選一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8分)參考答案:(1)答A給2分,答C給3分,答B(yǎng)給1分。(B項雖說此時還沒有拿到,但也算由電車的人提供的線索“順利”找到了鞋;而此時招領處的工作人員又很繁瑣,所以找到也不是太順利。D項不是向電車公司打的報告,是向居委會。E項這是諷刺小說,批判工作作風。)(2)①經(jīng)認識的電車司機指點,到電車公司招領處提供了丟失套鞋的信息。②到居委會開證明,在打報告后拿到證明。③在招領處,拿到丟失的套鞋。(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3)①與前文形成呼應,強化了諷刺的效果:前文寫找套鞋的波折,表現(xiàn)工作人員的死板教條,諷刺意味明顯。(2分)②給讀者留下回味的空間,更能引發(fā)人們的思考。(2分)③結尾處寫對丟失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更加突出了諷刺的意味。(2分)(從文章結構內容及對讀者的作用方面考慮,意思對即可。)(4)主題思想方面:通過“我”找套鞋的過程揭示主題。(2分)以小見大諷刺某些部門工作作風僵化,辦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現(xiàn)象。(3分)表現(xiàn)作者對社會工作質量效率等方面的思考。(3分)情節(jié)結構方面:有交代線索的作用。(2分)小說情節(jié)以“丟——找——又丟”套鞋為線索,構成情節(jié)結構。(3分)以“套鞋”的故事為紐帶,聚攏各種人物關系,使結構層次有序展開。(3分)略2.現(xiàn)代文閱讀《周易》的前生今世

周山《易傳》是對《周易》一書的第一次系統(tǒng)解釋的著作,因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稱《十翼》?!兑捉?jīng)》與《周易》,不是兩名一實的重同關系,而是種屬關系。自從陰、陽爻由數(shù)字中歸類抽象出來之后,很自然地固定為六十四個六爻卦體,對這些卦體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給予一個卦名,便誕生了第一部《易經(jīng)》。據(jù)史傳,這第一部《易經(jīng)》誕生于夏代初期,其名為《連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濫,人或為魚鱉;大禹治水,洪災頓息,舜將帝位禪讓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長期的洪災,人們對賴以避難的高山心懷感激;洪災之后的漁獵生活,山上盛產(chǎn)的野果和飛禽走獸,為人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對山的崇拜,也就成為一種必然。因此,在對六十四卦排序之時,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順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兩個經(jīng)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連著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為首卦的《易經(jīng)》,便取名為《連山》。我國最早圖騰對象“山”,也因此可以確認。由漁獵社會轉向農(nóng)業(yè)社會,也是在以“山”為崇拜對象的夏代。個中原因,顯然是洪水消減之后,人們紛紛從山上下來,在平原上安營扎寨的緣故。長期的農(nóng)事活動,使人們對“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糧”的土地產(chǎn)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觀念隨著農(nóng)事活動的深入展開而得以確立。商湯取夏政而代之,作為治國之策的《易經(jīng)》,也必須作出相應的改編。由于古籍資料的殘缺,我們已無法知道改編的全部內容,但是從商朝初期誕生的第二部《易經(jīng)》稱名《歸藏》,可以確定這部《易經(jīng)》的首卦已由“艮”改換為“坤”。坤為地,以“坤”為首卦的《歸藏》,表達了商代先人對大地的崇拜,我們祖先由此進入第二個圖騰崇拜時代。商代八百年,是農(nóng)業(yè)社會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成熟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先人們意識到農(nóng)作物的收成好壞并不取決于土地,而是取決于天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洪澇旱災,欠收甚至稞粒無收。于是,先人的觀念又開始發(fā)生第三次轉變,即由對“地”的崇拜轉向對“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領袖姬昌被商紂王囚禁于羑里,在獄中對第二部《易經(jīng)》即《歸藏》作了全新的編纂,即史稱“演易”。經(jīng)姬昌重新編纂之后的這第三部《易經(jīng)》,在周朝取代商政權之后正式命名為《周易》,即“周朝的《易經(jīng)》”。由于觀念的變化,更由于《周易》的誕生,《歸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還有可能被完整保留著。據(jù)《禮記》記載,孔子為了解殷商社會,曾專門跑到殷商貴族集居地宋國,尋找并研究《歸藏》;從孔子的“吾欲觀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們也獲得了《歸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漢代時,《歸藏》可能還有較多內容存世,所以有易學家焦竑的“商時講學者首重在靜”之議論,經(jīng)學家鄭玄在《禮記》注疏中稱:“殷陰陽之書存者有《歸藏》,是亦以《歸藏》為殷易矣”?,F(xiàn)在所見的《歸藏》佚文,一為收錄在《道藏》中,二為前些年從湖北荊門王家臺楚墓中發(fā)掘的竹書殘簡。這些佚文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從西周到東周,《周易》不僅是周王朝的治國大綱,也是朝廷及貴族決疑解難的工具。《左傳》、《國語》中的二十多條占筮或援引《周易》決疑記載,便是《周易》權威性和實用性的直接表達。春秋末期,“善為《易》者不占”成為風氣;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韋編三絕”;為學生講《易》,留下解讀《周易》的數(shù)篇文字,與前人留下的幾篇資料性文字一起,合編成《易傳》,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進入每一位讀書人的書房,并進而成為后世科舉取士的“統(tǒng)編教材”。

(節(jié)選自2013年3月11日《文匯報》,有刪改)1.關于《易經(jīng)》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易經(jīng)》與《周易》,不是兩名一實的重同關系,而是種屬關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經(jīng)》,二者是種屬關系。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讀《周易》的數(shù)篇文字,與前人文字一起合編,形成對《周易》進行系統(tǒng)解釋的著作《易經(jīng)》。C.全文談到了與《易經(jīng)》相關的三部著作,即《連山》《歸藏》《周易》,而這三部著作體現(xiàn)了《易經(jīng)》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D.《易經(jīng)》在不斷的更新與發(fā)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變化,從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現(xiàn)在,其首卦還在不停改變。2.下列各項對于《易經(jīng)》首卦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夏代之前,洪水泛濫,山上盛產(chǎn)的野果和飛禽走獸,為人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對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連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B.夏代以后,長期的農(nóng)事活動,使人們對土地產(chǎn)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歸藏》首卦由“艮”卦變化為“坤”卦。C.商代八百年,農(nóng)業(yè)社會逐漸走向成熟,使先人們意識到農(nóng)作物的收成好壞更多取決于天氣,于是,先人的觀念又由對“地”的崇拜轉向對“天”的崇拜。D.《易經(jīng)》首卦在不同階段的每一次變化之中,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食物來源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信仰的轉變都對變化起著舉足輕重地決定性。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夏代初期誕生的《連山》,以“艮”為首卦,這為我們現(xiàn)在將我國最早的圖騰對象確認為“山”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jù)。B.商湯取夏政而代之,作為治國之策的《易經(jīng)》,也作出了相應的改編,通過對改編全部內容的分析,獲知大地已被崇拜。C.周族領袖姬昌在獄中對《歸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為《周易》。直至此時第三部《易經(jīng)》方才塵埃落定。D.漢代時,第二部《易經(jīng)》——《歸藏》還有較多內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學家焦竑的“商時講學者首重在靜”之議論。參考答案:1.C

2.D

3.A【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久麕燑c睛】考核概念的題目的命題點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內涵、外延,注意的錯誤主要是范圍不當、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強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問等類型。命題的方式經(jīng)常是對文中相關概念的要點進行組合,或對文中的句子進行轉換,或是改變文中句子之間的關系。此題A項“首次提出”文中沒有依據(jù),無中生有。2.試題分析:《連山》定首卦為“艮”和《歸藏》定首卦為“坤”,三個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為“乾”時,生活環(huán)境和食物來源基本未變,主要是因為人們的思想觀念和信仰發(fā)生了轉變。【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篩選并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xiàn)象、材料的運用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等。【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久麕燑c睛】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范圍、強拉因果等??己说姆绞绞歉淖兙渥雍x從而出現(xiàn)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此題B項,“挫折感低的人需要提高挫折感才能應對逆境”曲解文意;C項“這三者,少了誰都很難幸?!盌項“只要/就一定”太絕對,混淆邏輯范圍。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中國茶史鄭培凱上古時代,茶在中國的植物圖譜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是最早時,茶屬于藥品,或者屬于菜蔬,隨著茶葉的廣泛種植和行銷到游牧民族地區(qū),到唐代,茶才正式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用之物。這時候,陸羽創(chuàng)立了完整的茶葉科學體系,規(guī)范了飲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觀念。根據(jù)一些古籍記載,戰(zhàn)國時候,四川一帶已經(jīng)有飲用茶的習慣,秦滅蜀后,將之帶出來。這里也是古茶樹的發(fā)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說法。到了三國魏晉時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種茶,飲茶人也增加,不再屬于貴族專利,擴展到士大夫階層,用以待客。當時也做成餅,葉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湯去黏合,喝的時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沖泡,還沒有形成唐時那種復雜精美的飲用法。不過當時長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經(jīng)很普及飲用茶了,包括對器物和水都有講究,但是飲用方式還比較古樸,茶處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種香料與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湯。屬于實用階段。唐之后,茶飲不再是實用主義,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領域,這就成就了“飲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會原因,也包括禪教大興,在參禪過程中,為了提神不寐,也為了打坐,很多寺廟推廣喝茶。當時禪宗影響很大,又影響到了民間,滲透特別廣泛。宋代茶書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宮廷,當時宮廷的飲茶習慣非常發(fā)達,制作茶的技術比唐代還要復雜。先是龍鳳團,后來發(fā)展到石乳、白乳,再后來又有小龍團,以及各種密云龍、瑞云祥龍,越來越精細,層出不窮。當時的點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當,比例均勻,否則就會使表面的沫餑不勻。還有斗茶法,沒有水痕的最佳。為了達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統(tǒng),包括茶葉制作、茶葉擊拂、茶葉品飲、器物優(yōu)略,都形成了儀式和系統(tǒng)。明代的士大夫階層講究品茶,與品茗環(huán)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聯(lián)系,構成了一種發(fā)達的品茗體系,所以明朝成為中國茶的復興時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復了唐宋賞茗器的樂趣,對茶飲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潔再三致意,不因為明使用紫砂壺為主的相對簡單的品茗體系,就不欣賞器物、不對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著重性靈世界,追求品茶所帶來的心靈修養(yǎng)的提升,期待有和諧之境界。清代基本上延續(xù)了明朝的飲茶方式,有兩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來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壺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現(xiàn),導致小紫砂壺的流行,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點。但是隨著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個的品茗雅趣開始走向沒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沒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這之后,戰(zhàn)亂頻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長期無人提及,結果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覺得茶道是日本的國粹,與中國文化無關,這也是歷史失落太久的緣故。大多數(shù)中國百姓用大杯沖泡茶,倒是也符合質樸之道。(節(jié)選自《醒獅國學》)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茶在上古時代的中國植物圖譜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古籍記載的戰(zhàn)國時期四川一帶已經(jīng)有了飲用茶的習慣等可以說明蜀地是古茶樹的發(fā)源地之一。B.三國魏晉時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已經(jīng)普遍飲茶,隨著茶葉的廣泛種植以及行銷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時期真正成為國人日常飲用之物。C.宋代宮廷的點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著一定的系統(tǒng)和儀式而成為精神領域的享受,這說明整個宋代的茶書和茶人的世界在宮廷。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個品茗雅趣走向沒落,基本沒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認為茶道是日本的國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在茶飲上升到精神領域方面陸羽有著重要的貢獻。他創(chuàng)立了完整茶葉科學體系,規(guī)范了飲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觀念。B.飲茶開始時是屬于貴族專利,后來飲茶擴展到士大夫階層,但飲用方式比較古樸,茶處理如同蔬菜,沒有唐代復雜精美的飲用法。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會原因和交通外,還與禪教的興盛有關。很多寺院推廣喝茶來提神不寐,因禪宗的影響很大,最終就影響到民間。D.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中國百姓都是用大杯沖泡茶葉,這很符合古代的質樸之道,但因歷史原因,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茶道已與中國文化無關了。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茶最初被認為是菜蔬等,所以飲茶的方式與后來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氣息,在三國魏晉時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B.唐代的制茶技術沒有宋代復雜,到明代制茶技術有了更高的發(fā)展,構成了一種發(fā)達的品茗體系,使明代成為中國茶的復興時期。C.明朝品茶的情趣不僅是品味茶葉香味,更重要的還有通過品茶帶來的心靈修養(yǎng)的提升,當然在飲茶時還會像唐代一樣賞茶具。D.清代在品茶上有著自己的特點,如茶碗變得更加少,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壺成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現(xiàn)等。參考答案:1.C

2.D

3.B點睛:這是一道篩選并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xiàn)象、材料的運用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等。此題選項C“整個宋代的茶書和茶人的世界中宮廷”錯誤,文中有“宋代茶書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宮廷”,可以判斷出隨后的茶書、茶人的世界應該擴大到整個社會。3.試題分析:延伸過度。“明代制茶技術有了更高的發(fā)展”錯誤,原文的意思是明代成為中國茶的復興時代,主要因為士大夫階層講究品茶,構成了一種發(fā)達的品茗體系,而不是因為制茶技術的發(fā)展。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李琪,字臺秀。父縠,廣明中,為晉公王鐸都統(tǒng)判官。年十三,詞賦詩頌,大為王鐸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鐸召縠?于公署,密遣人以《漢祖得三杰賦》題就其第試之,琪援筆立成。賦尾云:“得士則昌,非賢罔共。宜哉項氏之敗亡,一范增而不能用?!辫I覽而駭之,曰:“此兒大器也,將擅文價?!闭炎跁r,李谿父子以文學知名。琪年十八,袖賦一軸謁谿。谿覽賦驚異,倒屣迎門,謂琪曰:“余嘗患近年文士辭賦,皆數(shù)句之后,未見賦題,吾子入句見題,偶屬典麗,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舉進.士.第。天復初,授武功縣尉,辟轉運巡官,遷左拾遺、殿中侍御史。自琪為諫官憲職,凡時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論列,文章秀麗,覽之者忘倦。梁祖受.禪.,征入,拜翰林學士。梁祖經(jīng)略四方,而琪以學士居帳中,專掌文翰,下筆稱旨,寵遇逾倫。是時,琪之名播于海內。琪重然諾,憐才獎善,家門雍睦。貞明、龍德中,時琪與蕭頃同為宰相,頃性畏慎深密,琪倜儻負氣,不拘小節(jié),中書奏覆,多行其志,而頃專掎摭其咎。會琪除吏是試攝名銜,改“攝”為“守”,為頃所奏,梁帝大怒,將投諸荒裔,而為趙巖輩所援,罷相,為太子少保。莊宗入汴,素聞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歷太常卿、吏部尚書。三年秋天下大水國計不充莊宗詔百僚許上封事琪上書數(shù)千言莊宗深重之尋命為國計使垂為輔相,俄遇蕭.墻.之.難.而止。及明宗即位,豆盧革、韋說得罪,任圜陳奏,請命琪為相,為孔循、鄭玨排沮,乃相崔協(xié)。琪時為御史大夫,安重誨于臺門前專殺殿直馬延。雖曾彈奏,而依違詞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請老,朝旨不允,除授尚書左仆射。自是之后,尤為宰執(zhí)所忌,凡有奏陳,靡不望風橫沮。長興中,卒于福善里第,時年六十。(選自《舊五代史·李琪傳》,有刪改)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三年秋/天下大水/國計不充/莊宗詔百僚/許上封事/琪上書數(shù)千言/莊宗深重之尋命為國計/使垂為輔相B.三年秋/天下大水/國計不充/莊宗詔百僚許上封事/琪上書數(shù)千言/莊宗深重之/尋命為國計使/垂為輔相C.三年秋/天下大水/國計不充/莊宗詔百僚許/上封事/琪上書數(shù)千言/莊宗深重之尋命/為國計使/垂為輔相D.三年秋/天下大水/國計不充/莊宗詔百僚許上封事/琪上書數(shù)千言/莊宗深重之尋命為國計/使垂為輔相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殿試及第者,唐代始置進士科目。B.“封章”,言機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進,故名封章。C.“受禪”,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繼承舊帝讓給的帝位,泛指繼位。D.“蕭薔之難”,指由內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災禍,泛指內亂。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李琪博學多才,才思敏捷。晉公王鐸懷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測試,李琪援筆立成,出語不凡。B.李琪為文獨樹一幟,不同于時俗。他寫作時不拐彎抹角,善于開宗明義,他的文賦深為文壇名宿李谿所推崇。C.李琪恪盡職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諫官后,積極上書,評論時政中的不當之處,卻沒能直言安重誨的罪責,因此自責請辭。D.李琪為同僚所忌恨。他為同任宰相的蕭頃所敵視,后因蕭頃的誣告,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責并被罷相。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賦尾云:“得士則昌,非賢罔共。宜哉項氏之敗亡,一范增而不能用?!保?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任圜陳奏,請命琪為相,為孔循、鄭玨排沮,乃相崔協(xié)。(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4.B三年秋,天下大水。國計不充,莊宗詔百僚許上封事。琪上書數(shù)千言。莊宗深重之,尋命為國計使,垂為輔相。5.A“進士”科在隋朝時開始設立。6.D“誣告”錯,李琪擅改試攝名銜是事實,因此蕭頃對此事的告發(fā)不是“誣告”。7.(1)賦的結尾說:“得到賢士則國家昌盛,不是賢士就不要與之共事。項氏的敗亡是必然的,有一個范增卻沒能任用?!保ㄗg出大意給2分,“昌”“罔”“宜”各1分。)(2)任圜上奏,請求任命李琪為宰相,被孔循、鄭玨排斥打壓,朝廷便任命崔協(xié)為宰相。(譯出大意給2分,“請”“排沮”“相崔協(xié)”各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李琪,字臺秀。父親李縠在廣明年間任晉公王鐸的都統(tǒng)判官。十三歲時,李琪所做詞賦詩頌,被王鐸大加贊賞,但王鐸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寫的。一天,王鐸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帶著《漢祖得三杰賦》的題目到李家測試他,李琪執(zhí)筆立刻寫成。賦的結尾說:“得到賢士則國家昌盛,不是賢士就不要與之共事。項氏的敗亡是必然的,有一個范增卻沒能任用?!蓖蹊I看后覺得很驚異,說:“這孩子是會成大器的,將來一定在文壇稱雄?!?/p>

昭宗時,李谿父子憑借文學才華而知名。李琪十八歲時,帶著一篇賦去拜訪李谿。李谿看后很驚異,匆忙中倒穿著鞋子就出門迎接,對李琪說:“我曾經(jīng)憂慮近來文人的辭賦,都是在幾句之后還不見主題。您入句就見主題,對偶典雅華麗,啊,真是后生可畏?。 崩铉饕虼烁又?,考上了進士。天復初年,李琪被授予武功縣尉的職位,又任轉運巡官,升任左拾遺、殿中侍御史。自從李琪當了諫官憲職,凡是時政有不當之處,必定會寫奏章評論,文章秀麗,看的人都會忘卻疲倦。

梁太祖接受禪讓登基,征召李琪進入朝廷,任命他為翰林學士。梁太祖謀劃天下,李琪以學士身份隨軍住在軍營中,專門掌管文書,寫的文書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寵愛優(yōu)待超出同輩。這時,李琪的名聲傳播于天下。李琪看重承諾,憐惜人才獎賞好人,家庭很和睦。貞明、龍德年間,當時李琪和蕭頃同為宰相,蕭頃性格戒惕謹慎深沉縝密,李琪倜儻自負,不拘小節(jié),中書省回答皇帝的問話,多按李琪的意志行事,蕭頃便專門尋找他的毛病。恰逢李琪委任官吏,本應是試攝的官職名稱,李琪改“攝”為“守”,被蕭頃上奏告發(fā),梁帝大怒,準備把他流放到荒遠之地,李琪被趙巖等人所救,免去宰相職務,任太子少保。

莊宗進入汴京,早就聽說李琪的名聲,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李琪歷任太常卿、吏部尚書。同光三年秋天,各地發(fā)大水,國家財富不夠充足,莊宗下詔要官員們上奏章陳述治國的策略。李琪所呈奏有數(shù)千言。莊宗很重視他的建議,不久任命李琪為國計使,又將要任命他為宰相,不久因內亂而作罷。

等到明宗即位,豆盧革、韋說獲罪,任圜上奏,請求任命李琪為宰相,被孔循、鄭玨排斥打壓,朝廷便任命崔協(xié)為宰相。李琪當時是御史大夫,安重誨在御史臺門前擅自殺了殿直馬延,李琪雖然曾經(jīng)彈劾過他,但言辭意旨模棱兩可,不敢直言安重誨的罪行,因為這件事李琪推托有病,三次上奏章請求退休,朝廷不允許,任命他為尚書左仆射。從這以后,李琪更受掌權的重臣的猜忌,凡是李琪上奏章說的事,無不聽到風聲就橫加阻止。

長興年中,李琪死于福善里家中,享年六十歲。5.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郭瓊,平州盧龍人。祖海,本州兩冶使。父令奇,盧臺軍使。瓊少以勇力聞,事契丹,為蕃漢都指揮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來歸,明宗以為亳州團練使,改刺商州,遷原州。清泰初,移階州,城壘未葺,蜀人屢寇,瓊患之,因徙城保險,民乃無患。受詔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數(shù)百人。晉天福中,移刺警州,屬羌、渾騷動,朔方節(jié)度張希崇表瓊為部署,將兵共討平之。連領滑、坊、虢、衛(wèi)四州。開運初,為北面騎軍排陣使。陽城之役,戰(zhàn)功居多。改沂州刺史,充荊口砦主兼東面行營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趙思以獻,改刺懷州。俄為北面先鋒都監(jiān)。契丹陷中原,盜賊蜂起,山東為甚,契丹主命瓊復刺沂州以御盜,瓊即日單騎赴郡。盜聞瓊威名,相率遁去。漢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為行營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會平盧節(jié)度劉銖恃佐命之舊,稱疾不朝,將相大臣,懼其難制,先遣瓊與衛(wèi)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銖不自安,置酒召瓊,伏壯士幕下,欲害瓊。瓊知其謀,屏去從者,從容就席,略無懼色,銖不敢發(fā)。瓊因為陳禍福,銖感其言,遂治裝。俄詔至,即日上道。瓊改潁州團練使,又加防御使。時朗州結荊、淮、廣南合兵攻湖南,詔瓊以州兵合王令溫大軍攻光州,尋以內難不果。罷歸朝,遣詣河北計度兵甲芻糧。周祖祀南郊,召權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劉崇,為北面行營都監(jiān),歷絳、蔡、齊三州防御使。在齊州,民饑,瓊以己俸賑之。人懷其惠,相率詣闕頌其德政,詔許立碑。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領軍衛(wèi)上將軍致仕,歸洛陽。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瓊雖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禮儒士,孜孜樂善,蓋武臣之賢者也。

(選自《宋史列傳第二十》)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瓊少以勇力聞

聞:著稱,聞名B、挈其族來歸

挈:帶領,攜帶C、蜀人屢寇

寇:賊人,盜匪D、契丹陷中原

陷:攻破,占領5、下列各句編為四組,能直接表現(xiàn)郭瓊有勇力,為官有能耐的一組是(

)(3分)

①拔二十余砦,生擒數(shù)百人

②陽城之役,戰(zhàn)功居多

③擒莫州刺史趙思以獻

④盜聞瓊威名,相率遁去

⑤銖不敢發(fā)

⑥尊禮儒士,孜孜樂善,蓋武臣之賢者也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③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

)(3分)A、郭瓊曾在契丹任職,后來和自己的族人一起歸附宋朝,屢受皇帝重用,有過攻克二十余座營寨,生擒數(shù)百人的顯赫戰(zhàn)功。B、郭瓊擔任北面騎軍排陣使時,在陽城之戰(zhàn)上立下大功,俘獲莫州刺史趙思獻給朝廷。C、平盧節(jié)度使劉銖擺設酒宴召請郭瓊,想暗地里殺害郭瓊,結果反而被郭瓊說服。D、郭瓊雖然出自行伍,但他為官以來一直施行仁政,尊敬禮待儒士,樂于堅持行善,是武臣中的賢人。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瓊因為陳禍福,銖感其言,遂治裝。(5分)(2)人懷其惠,相率詣闕頌其德政,詔許立碑。(5分)

(4)參考答案:C(“寇”在這里作動詞,解釋為“騷擾,侵犯”。)(5)D(①②③都是直接表現(xiàn)郭瓊有勇力和能耐,④⑤是側面表現(xiàn),⑥是表現(xiàn)郭瓊能禮遇儒士,樂善好施,為人賢德,不算是勇力和能耐。)(6)B(俘獲莫州刺史趙思的事情不是在擔任北面騎軍排陣使時做的,是在改任沂州刺史,充任荊口寨主兼東面行營都虞侯之后。)(7)(1)郭瓊趁機給他陳述禍福,劉銖被他的話感動(有感于他的話),于是準備行裝。(因為:趁機給(向),1分;陳:陳述,1分;感其言:被他的話感動(有感于他的話),1分;治:整治,準備,1分;大意1分)(2)人們感念(記念)他的恩德,一同來到朝廷頌揚他的德政,(皇帝)下詔書允許(為他)立碑。(惠:恩德,1分;相率:一起,1分;闕:朝廷,1分;許:允許,1分;大意1分)參考譯文:郭瓊,平州盧龍人。祖父郭海,本州兩冶使。父親郭令奇,盧臺軍使。郭瓊少年時以勇武有力著稱,在契丹任職,任蕃漢都指揮使。后唐天成年間,攜帶他的家族前來歸附,明宗任命他為亳州團練使,改任商州刺史,遷任原州刺史。清泰初年,調任階州刺史,城壘尚未修補,蜀軍多次侵犯,郭瓊為此憂慮,因而遷移州城以保平安,百姓才不再有禍患。接受詔命進攻文州,攻克二十余座營寨,生擒數(shù)百人。

后晉天福年間,調任警州刺史,羌、渾騷亂,朔方節(jié)度使張希崇表奏郭瓊為部署,率軍共同討伐平定此地。連續(xù)領滑、坊、虢、衛(wèi)四州。開運初年,為北面騎軍排陣使。陽城之戰(zhàn),戰(zhàn)功最大。改任沂州刺史,充任荊口寨主兼東面行營都虞候。俘獲莫州刺史趙思獻上,改任懷州刺史。不久為北面先鋒都監(jiān)。契丹占領中原,盜賊蜂起,山東最為嚴重,契丹主命郭瓊重新?lián)我手荽淌穪淼钟I賊,郭瓊當天單人匹馬前往。盜賊聽到郭瓊的威名,相繼逃走。

后漢乾佑年間,淮軍進攻密州,他被任命為行營都部署,尚未到達,淮軍解圍退去。平盧節(jié)度使劉銖依仗輔立皇帝的舊情,聲稱患疾不去朝見,將相大臣,害怕他會難以控制,預先派遣郭瓊與衛(wèi)州刺史郭超率所轄軍隊駐於青州。劉銖心中不安,擺設酒宴召請郭瓊,在帳幕下面埋伏雄壯武士,想要殺害郭瓊。郭瓊知道他的陰謀,屏退隨行人員,從容坐下,毫無懼色,劉銖不敢動手。郭瓊趁機為他陳述禍福,劉銖有感於他的話,於是準備行裝。不久詔書到達,當天上路。郭瓊改任穎州團練使,又加官防御使,當時朗州勾結荊、淮、廣南合兵進攻湖南,詔令郭瓊率本州軍隊會合王令溫的大軍進攻光州,不久因內部叛亂沒有成行。罷任回朝,派遣到河北謀劃兵器鐘甲糧草。

周祖在南郊祭祀,召他權知宗正卿事。世宗征伐劉崇,為北面行營都監(jiān),歷任絳、蔡、齊三州防御使。在齊州,百姓饑荒,郭瓊用自己的俸祿賑濟他們。人們感念他的恩德,一同來到朝廷頌揚他的德政,下詔允許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官右領軍衛(wèi)上將軍退休,返回洛陽。乾德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歲。郭瓊雖然出自行伍,而所到之處有仁政,尊敬禮待儒士,樂於堅持行善,是武臣中的賢人。

略6.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雋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為郡文學,進退必以禮,名聞州郡。

武帝末,郡國盜賊群起,暴勝之為直指使者,衣繡衣,持斧,逐捕盜賊,督課郡國,東至海,以軍興誅不從命者,威振州郡。勝之素聞不疑賢,至勃海,遣吏請與相見。不疑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huán)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門下欲使解劍,不疑曰:“劍者,君子武備,所以衛(wèi)身,不可解。請退。”吏白勝之。勝之開閣延請,望見不疑容貌尊嚴,衣冠甚偉,勝之徒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據(jù)地曰:“竊伏海瀕,聞暴公子威名舊矣,今乃承顏接辭。凡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樹功揚名,永終天祿?!眲僦灰煞怯谷耍醇{其戒,深接以禮意,問當世所施行。門下諸從事皆州郡選吏,側聽不疑,莫不驚駭。至昏夜,罷去。勝之遂表薦不疑,征詣公車,拜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齊孝王孫劉澤交結郡國豪杰謀反,欲先殺青州刺史。不疑發(fā)覺,收捕,皆伏其辜。擢為京兆尹,賜錢百萬。京師吏民敬其威信。每行縣錄囚徒還,其母輒問不疑;“有所平反,活幾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為飲食語言異于他時;或亡所出,母怒,為之不食。故不疑為吏,嚴而不殘。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黃犢車,建黃旐?,衣黃襜褕?,著黃冒,詣北闕,自謂衛(wèi)太子。公車以聞,詔使公卿、將軍中二千石雜識視。長安中吏民聚觀者數(shù)萬人。右將軍勒兵闕下,以備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并莫敢發(fā)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從吏收縛?;蛟唬骸笆欠俏纯芍野仓?。”不疑曰:“諸君何患于衛(wèi)太子!昔蒯聵違命出奔,輒距而不納,《春秋》是之。衛(wèi)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令來自詣,此罪人也?!边B送詔獄。天子與大將軍霍光聞而嘉之,曰:“公卿大臣當用經(jīng)術明于大誼?!庇墒敲曋赜诔ⅲ谖徽呓宰砸圆患耙?。大將軍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辭,不肯當。久之,以病免.終于家。(選自《漢書·卷七十一》)【注】?旐(zhào):上面畫著龜蛇的旗子。②襜褕(chānyú):古代一種較長的單衣。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逐捕盜賊,督課郡國

課:考核

B.收捕,皆伏其辜

辜:罪過

C.昔蒯聵違命出奔,輒距而不納

納;采納

D.公卿大臣當用經(jīng)術明于大誼

明:通曉5.以下各組句子中能表現(xiàn)雋不疑諳于“剛柔之道”的一組是(3分)

①劍者,君子武備,所以衛(wèi)身,不可解

②以軍興誅不從命者,威振州郡

③不疑為吏,嚴而不殘

④州郡選吏,側聽不疑,莫不驚駭

⑤京兆尹不疑后到,叱從史收縛

⑥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④

D.②⑤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雋不疑拜見暴勝之時,舉止高雅從容,談吐不凡,使暴勝之深感敬佩,恭敬地采納了他的告誡。

B.雋不疑做京兆尹時,審理屬縣案件多有平反,這也與他的母親有關。囚犯中如果沒有能夠被釋放的,他的母親就會很生氣,并因此不吃飯。

C.因為衛(wèi)太子獲罪于先帝,逃跑在外而不接受死刑,而如今才來到皇城自首,所以雋不疑認為他有罪,命人當場拘捕。

D.雋不疑處理大事的才能在朝廷中很受官員們的欽佩,官員們都覺得趕不上他,大將軍霍光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雋不疑,他堅決推辭,不肯接受。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凡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樹功揚名,永終天祿。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長安中吏民聚觀者數(shù)萬人。右將軍勒兵明下,以備非常。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4.C(納,應為“接納”、“容納”之意。)5.B(②陳述對象為暴勝之。④側面表現(xiàn)雋不疑言談驚人。⑥雋不疑在朝中名高位重。)6.B(C項所說的“衛(wèi)太子”只是“自謂衛(wèi)太子”,其人未必是衛(wèi)太子;且衛(wèi)太子并非是“到皇城自首”。)7.(1)大凡做官的,如果太剛強就會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會被罷免,應該用恩惠來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績,遠揚自己的威名,這樣,就可以永遠享受皇上的俸祿了。(“折”1分,“廢”1分,“施之以恩”1分,句意通順2分)(2)在長安城聚集觀看的官吏百姓有幾萬人。右將軍王莽在皇宮周圍部署軍隊,來防備意外的情況。(“吏民聚觀者”1分,“闕下”1分,“非?!?分,句意通順2分。)【文言文參考譯文】雋不疑,字曼倩,是渤海郡人。研究學習《春秋》,做渤??さ奈膶W官,一舉一動一定依禮行事,在整個渤??ぢ劽?。漢武帝末年,渤??けI賊蜂擁而起,暴勝之做直指使者(朝廷特派官員),身穿繡衣,手持斧仗儀節(jié),追捕反叛的盜賊,并督促渤海郡賦稅,向東一直到渤海邊,如果有不服從命令的人,都根據(jù)軍興法論處,威勢震動渤??ぁ1﹦僦幌蚵犝f雋不疑賢能,到了渤海郡,就派遣差役邀請雋不疑和他相見。雋不疑頭戴進賢帽,身帶櫑具長劍,佩著玉環(huán),穿著寬衣,繞著長帶,盛服到暴勝之門上拜見。守門的差役想讓他解下腰上配劍,雋不疑說:“劍是有品德的人的武裝兵器,是用來保衛(wèi)自身的,不能解下。請你們退下。”差役稟報暴勝之。暴勝之開門迎接雋不疑,遠遠看到雋不疑相貌非常尊貴莊嚴,穿戴看上去十分偉岸,暴勝之快步起身,鞋沒穿好,快步迎接。到廳堂坐定,雋不疑以手按地恭敬地說:“我居住在海邊,聽說您暴公子的威名已經(jīng)很久了,現(xiàn)在才有幸見到。大凡做官的,如果太剛強就會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會被罷免,應該用恩惠來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績,遠揚自己的威名,這樣,就可以永遠享受皇上的俸祿了?!北﹦僦离h不疑并不是平庸的人,恭敬地采納了他的告誡,深深地用禮儀接待他,詢問當世實行的政策。暴勝之手下各個從事都是從州郡中選拔的優(yōu)秀官吏,在旁邊聽了雋不疑的說法,沒有不吃驚的。到了深夜,談話才結束,雋不疑才離開。于是,暴勝之上書推薦雋不疑,皇上用公車征召他,官拜青州刺史。過了很長時間,漢武帝駕崩,漢昭帝登基。齊孝王的孫子劉澤勾結渤??び忻娜嗽旆矗胂葰⒘饲嘀荽淌?。剛開始雋不疑就知道了,逮捕了他們,他們都低頭供認自己的罪行?;噬咸岚坞h不疑做京兆尹,賞賜百萬錢。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的威信。雋不疑每次到縣里審查記錄犯人的罪狀回來,他的母親總是問:“有可以平反的人嗎?能讓多少人活下來?”如果雋不疑說多數(shù)有平反的人,他的母親就高興,吃飯說話也與其他時候不一樣;有時沒有能釋放的,他的母親就生氣,因為這不吃飯。所以,雋不疑做官嚴厲卻不殘忍。始元五年,有一個男子乘坐黃牛車,打著畫有龍蛇的黃旗,穿黃袍短衣,頭帶黃帽,到北門,自稱衛(wèi)太子。公車差役把這件事告訴了皇帝,皇上下詔讓公卿、將軍、中二千石官職的人一起去辨認。長安官吏百姓幾萬人聚集觀看。右將軍王莽在皇宮周圍部署軍隊,來防備意外的情況。丞相御史中二千石到的人都沒有敢說話的。京兆尹雋不疑后到,大聲叱令跟隨的差役拘捕那人。有人說:“是與不是不能確定,應該慢慢處理這件事。”雋不疑說:“各位怎么害怕衛(wèi)太子呢!以前蒯聵逃命出奔,蒯輒拒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