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復習資料_第1頁
高中語文復習資料_第2頁
高中語文復習資料_第3頁
高中語文復習資料_第4頁
高中語文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鬼》

屈原

一、作者簡介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戰(zhàn)國楚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

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作品,一般認為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

《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等25篇。屈原詩篇反映了他的

政治理想、高潔人格和愛國精神。作品采用大量神話傳說,構思奇特,想

象豐富,詞藻瑰麗,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它與《詩經(jīng)》并稱“詩騷”,被

視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

本篇選自《楚辭?九歌》《九歌》是屈原別具風格的一組詩,它是在楚地

民間祭神娛神樂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而成?!毒鸥琛返念}名是樂曲名,“九”

字并非代表篇數(shù),事實上《九歌》共11篇。

《九歌》的篇目:《東皇太一》一天神;《云中君》一云神;《湘君》;《湘

夫人》一湘水配偶神;《太司命》一主壽命之神;《少司命》一主子嗣之神

《東君》一太陽神;《河伯》一河神;《山鬼》一山神;《國修》一悼念陣

亡將士之魂,即人鬼;《禮魂》一祭祀結束后的送神曲。

二、教學內容

1.分析山鬼形象。

2、本詩在刻畫人物時有何特點?

3.體會山鬼赴約前后的微妙心理變化。

三、山鬼的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說的山神,因未獲天帝正式冊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稱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麗的女山鬼,是一個多情、癡情但

卻失戀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飽含凄婉,內心憂愁,是一個失意與哀怨

交織的形象。

四、本詩在刻畫人物時的特點

①在刻畫女神形象時采用人神雜糅的藝術手法,詩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

份和生活習慣,又有人的容貌體態(tài)和七情六欲,人神融為一體。既真實生

動,又浪漫可喜。

②詩人還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畫和環(huán)境氣氛描寫完滿和諧地統(tǒng)一

起來,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將描寫與女神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緊密

融合。

五、山鬼赴約前后的微妙心理變化

方位的變動(山阿-----山上----山間)

氣候的變化(晴朗----陰晦---雷雨)

情節(jié)的推進(赴約一一候人一一失戀)

心靈的波動(喜悅惆悵怨憤)

全詩分三個部分,非常細致地刻畫了女神赴約過程中細膩的心態(tài)。

①先寫女神收拾打扮,準備與心愛的人約會,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遺

所思”,表達對愛情的憧憬、癡情。

②接著寫女神等待心愛的人來約會的過程,在久久等待中悵然若失,在

悵然若失中仍為對方尋找失約的理由,著重表現(xiàn)其焦慮、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終于明白對方失約了,細致入微地刻畫了女神失戀后煩亂、

痛苦、失望、哀怨交織的復雜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悅一一惆悵一一哀怨的心靈波動,層層深入地表現(xiàn)了

女神的美麗、癡情和忠貞。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一、時代背景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的最高峰,人們一般將唐詩分為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四期來觀照。

初唐詩人的主要貢獻在于:開拓題材,貼近現(xiàn)實;逐步用剛健清新的文風

取代六朝文風;確立律體。

二、作者簡介

張若虛(約660-720年之間),是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詩人。唐開元初,

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洞航ㄔ乱埂?,被譽為“詩中

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三、教學內容

1.分析暗示手法的運用。

2.體會“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

3.分析本詩的藝術特色。

內容分析

《春江花月夜》本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的舊題,相傳為陳后主

叔寶)創(chuàng)制,原詞今已佚。張若虛的這首詩應為擬題作詩,已非原來曲調。

全詩以明月為中心,描寫了月亮從升起到落下的過程(生、照、斜、藏、

落),描寫了春、江、花、月、夜五種景象,對宇宙時空與人生離別進行

了思考。

四、分析暗示手法的運用

白云一一比喻游子。

扁舟子一一扁舟即小船,此指游子。

鴻雁、魚龍一一兩者均指信使,暗示相思。

閑潭一一幽靜的水潭,暗示思婦居住的地方。

碣石瀟湘一一碣石,山名,在河北省,此代表北方。瀟湘,水名,在湖南

省,此代表南方。碣石瀟湘,此象征男女天各一方。

五、體會“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

《論語?八僧》“《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币馑际钦f《關雎》

這首詩,快樂卻不是沒有節(jié)制,悲哀卻不至于過于傷痛。

①詩歌情調哀而不傷。雖帶有不少凄涼傷感的成分,但總的看來顯得清新

健康。

②其中雖有對青春苦短的傷感,但筆調輕盈,交織著對生命的留戀,對

青春的珍惜,對“人生代代無窮己”的宇宙人生哲理思索;

③雖有夫婦別離的哀愁,但悠悠相思中飽含著脈脈的溫情,充滿著對重

逢的企盼和對幸福的憧憬。

六、藝術特色

1.本詩最大的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詩中寫了許多色彩鮮明的形象,如花林、白沙、白云等,這些景物又都

在皎潔的月光下獲得了和諧統(tǒng)一的色調,造成了一個絢麗優(yōu)美而又寧謐

柔和的詩境。

3、詩的韻律節(jié)奏也富有特色,每四句一換韻,平仄相間,形成整齊有致

而又錯綜變化的韻律。

4.詩歌語言自然流暢,旋律圓潤悠揚,語言上采用了一些頂真連環(huán)句式,

如“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己”,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情味無

窮。

課文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

潮水一起涌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之遠,還有哪里

的春江沒有被明亮的月光所照耀呢?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

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光像白

霜一樣從空中流下,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它甚至把江畔的白沙都照得看

不見了江水、天空混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

中。是什么人最初在江邊看見月亮,而江上的明月又是在哪一年最初照耀

著人們?人生一代代地天窮無盡,卻變換著容顏,而只有江上的月亮一

年年地總是那個樣子。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

送著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

勝憂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

上相思?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美好的閨

房中的門簾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來了。這時互相望著

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你。送信的天鵝能

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你身邊,送信的魚龍潛游很遠但不能游到

你身邊,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悠閑的水潭上,

可憐春天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月

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

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

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圓圓曲》

吳偉業(yè)

一、作者介紹

吳偉業(yè)(1609—1671),字駿公,號梅村,江蘇太倉人。崇禎四年(1631)

中進士。明亡后,一度想自殺報國。后迫于清廷壓力,礙于老母敦促,

于順治十年北上應仕,感受到傳統(tǒng)“名節(jié)”觀念的沉重負擔,對于自己

的屈節(jié)極為痛悔。吳偉業(yè)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家,有“一代詩史”之譽,

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吳偉業(yè)的七言歌行自成一體,時

稱“婁東派”,世稱“梅村體”。內容以明清易代的史實為題材,反映社

會變故,感慨朝代興亡。藝術特色方面主要有:

1.結構搖曳多姿、騰挪跳躍。

2.多用典故。

3.講究聲律。

4、辭藻繽紛,色彩鮮艷。

二、教學內容

1.梳理全詩的敘事線索。

2.作者對陳圓圓、吳三桂的態(tài)度。

3.本詩的藝術特色。

三、全詩的敘事線索

帝死一降清一初識一入宮一遭棄一相戀/為妾一(分別)一再遇一隨軍一

(評論)

四、詩中的借代手法

鼎湖一一鼎湖即古代傳說黃帝乘龍升天的地方,這里借指崇禎皇帝之死

(自縊于煤山)。

玉關一一玉關即玉門關,這里借指山海關。“破敵收京下玉關”指吳三桂

降清,引清兵入關攻陷北京。

黃巾、黑山一一黃巾即東漢末年的黃巾軍,黑山即東漢末年河南黑山的農

民起義軍,這里均借指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

田竇、侯門、戚里、豪家一一田竇即西漢武安侯田蚣和魏其侯竇嬰,侯門、

豪家即宮侯貴族人家,戚里即漢代長安城中帝王外戚的聚居地,田竇、侯

門、戚里這里均借指崇禎帝外戚田宏遇。

浣花里一一浣花里即唐代蜀中名妓薛濤居住地,這里借指陳圓圓的出生

地。

通侯一一通侯是一種官職,地位較高,這里借指吳三桂。

長安一一長安即西安,漢代和唐代的首都,這里借指明朝首都北京。

鳳皇一一鳳皇即鳳凰,這里借指陳圓圓。

周郎一一周郎即周瑜,這里借指吳三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p>

越女一一越國的女子,這里借指西施,進一步借指陳圓圓,同時夫差借

指吳三桂。

四、人物形象分析

1.陳圓圓一一幼年喪母,為蘇州名妓f被強征入宮,遭冷遇一入田府為

歌伎f被吳三桂娶為妾一被劉宗敏擄獲一復為吳三桂所得f遭正妃悍妒,

獨居別院,后乞求削發(fā)為尼f自沉池水。從一個民間的采蓮女到富貴榮華

的平西王妃,命運跌宕起伏;引發(fā)明清易代的歷史劇變,陰差陽錯,都是

身不由己。關山漂泊,輾轉流落,完全無法自主,她的命運正像“狂風”

中被吹揚的“落花”。作者對陳圓圓寄與了深切的同情。

2、吳三桂一一作者對引狼入室導致明清易代的吳三桂,肯定有憎惡之情;

吳三桂作為清朝新貴,詩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轉隱約,閃爍其辭;而作

為一代文學家,對于吳三桂的悲劇性人生處境又不免同情,吳不能忍受

所愛之人被人強占的恥辱,沖冠一怒,而由此付出的代價,是包括父親

在內的全家的毀滅。所以吳偉業(yè)對于吳三桂的態(tài)度是很令人尋味的,不是

明確的,而是含混的,不是單一的,而是錯綜復雜的,似乎有嫌惡之情,

又有婉曲的嘲諷,卻又不時流露出同情。

五、

《圓圓曲》的主題

歌頌愛情,諷刺賣國

六、

《圓圓曲》的藝術特色

1.敘述靈動多變,搖曳多姿。

2.用典頻繁而貼切,引人聯(lián)想,耐人尋味。

3.頂真的多處使用。

4.轉韻自由,格律嚴整。四句一韻,平仄韻交替,嚴整的律句穿插其中,

變化錯落,而氣足神完。

5.色彩繽紛,辭藻華麗。多用絢麗的色彩詞。

《預言》

何其芳

教學重點

1.應怎樣理解詩歌所表現(xiàn)出的思緒與情懷?

2.具體闡述詩歌的藝術手法。

3.詩意朦朧往往能夠給接受者留下更大的再創(chuàng)造空間。請結合所讀,談談

體會。生平與著作

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萬縣人,現(xiàn)代詩人、文學評論家。收集有

《預言》《畫夢錄》《刻意集》等,是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詩人之一,并因與李廣

田、卞之琳合出《漢園集》而被稱為“漢園三詩人”。

一、詩歌所表達的思緒和情懷

1.《預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是一首愛情詩,全詩共分6節(jié),以“年

輕的神”的蹤跡為線索,傾訴了詩人每一刻的癡情。詩人心中的愛神形象

是光彩動人的,詩人深深地眷戀著她,充滿柔情地想象著她的到來,熱

情贊美她的美麗,同時也傾訴失去她的惆悵。相見時,“年輕的神”那“夜

的嘆息似的"足音,飄忽,而詩人卻憑著自己細膩的感觸,將她從“林葉

和夜風的私語”和“麋鹿馳過苔徑的細碎的蹄聲”中辨認出來,詩人盼望

“年輕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熱切,迎候是何等的專注。相見后,詩人熱

烈贊美“年輕的神”所生活過的光明、溫暖和多情的世界,表達了自己由

衷的傾慕之情。詩人祈求“年輕的神”不要離開自己,“前行”到那黑暗、

陰森和恐怖的地方去??墒恰澳贻p的神”似乎并不了解詩人的心情,她執(zhí)

意要走。盡管如此,詩人也愿意為她引路,要在陰森黑暗的路途中給她撫

慰、溫暖和力量。最后,“年輕的神”終于走了,那腳步聲竟“像靜穆的

微風飄過這黃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輕的神”從那美麗、溫郁的南方

而來,卻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從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滿。她的輕

飄而來使詩人激動得“心跳”,而她的無語而去卻給詩人留了凄清的哀怨,

給詩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悵。

(1)年輕的神:年輕美麗,光彩動人

來的世界__光明、溫暖和多情的世界

去的世界__黑暗、陰森和恐怖的地方

(2)詩人:對“年輕的神”到來前和到來時的傾慕、熱切、專注、癡情,

對“年輕的神”離去時的哀怨、惆悵

2.詩歌的主題

《預言》抒寫了個人的思緒與情懷,一方面流露著抒情主人公辨別不清前

行方向的悵惘,另一方面又暗示出企盼獲得某種超現(xiàn)實力量伴行、引導的

夙愿;但希望最終不愿駐足,與之擦肩而過,留下的只有無奈與空寂。作

品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上世紀30年代初一部分知識分子面對社會混亂、

國家貧弱的真實心境。

二、詩歌的藝術手法

1.運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

2.意境朦朧恍惚、撲朔迷離,但是抽象的情思卻具體可感。

3.遣詞用語細膩、纏綿。

4、語言上,形式整齊一致,富于音樂性,全詩六節(jié),每節(jié)六行。每行的

長短也落差不大。六行大體押韻(第一、四、五、六節(jié)基本押相同的韻腳,

二、三節(jié)又改用了其他),屬于半自由半格律詩體。讀起來使人產生平和、

愉快的感覺。

《手推車》

艾青

教學重點

1.這首寫于抗戰(zhàn)初期的詩歌在思想內容上有什么獨特之處?

2.詩歌的審美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哪里?

3、為什么說艾青標志著我們民族有了自己成熟的詩人?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F(xiàn)代杰出詩人。

一、思想內容

全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圍繞手推車的“尖音”進行藝術渲染,與北國

人民的“悲哀”相呼應。第二部分緊扣手推車留下的“轍痕”進行鋪陳,

與北國人民的“悲哀”相交織,從聽覺到視覺給人以強烈的觸動。思想內

容:詩中的手推車是一種象征的意象。作者通過它刻畫了中華民族歷史命

運的深重災難,表達了對民族對人民苦難的同情,也蘊涵著對保守呆板

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二、《手推車》的審美特征(藝術特征)

L顏色、聲響與線條的有機調配,是詩作最突出的藝術創(chuàng)造。詩人本有的

繪畫根底賦予作品以白、灰、黃相間的色彩浸染,使文本具備了鮮明的畫

面感,再輔之車輪尖音的描摹、交錯轍跡的刻畫,令人獲得了多種審美感

受。而貫穿其間的詩人獨有的憂郁,更令人感到韻味的沉厚、綿長。

2.語言方面,單片句子錯落有致,上下兩片之間則形成對應、對稱,別顯

出一種整齊、和諧與工穩(wěn)、凝練。

三、為什么說艾青標志著我們民族有了自己成熟的詩人?

當時已完全站在先進階級立場上的詩人,進一步深入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發(fā)

掘創(chuàng)作寶藏,用自己的詩歌思索著民族的命運,傳達著人民的心聲。在這

篇作品里,詩人以飛揚的神思在作鳥瞰,北國嚴冬下的肅殺與陰冷、干涸

與荒涼被盡收眼底;進而把生成的思緒匯聚在一架落后的卻又是北方人

民最常使用的運載工具手推車上,景象與物象隨即融為一體,營造出詩

歌厚重的思想內涵:這塊肅殺、陰冷、干涸、荒涼的土地,何不是我們古

老、貧窮祖國的縮影呢?手推車承載的則是存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民族

和人民的苦難與悲戚一一只有一個輪子的它所負太重了,以至于輪軸都

發(fā)出刺耳的尖音,過后留下深深的碾痕!

《鑄劍》

魯迅

教學重點

1.了解《鑄劍》相關背景知識

2.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

3.理解小說的復式主題結構以與魯迅的復仇精神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xiàn)代小說之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字豫山。1898年更名為周樹人,字豫才。1918

年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主要有小說集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等等。

一、關于《故事新編》

魯迅先生從1922年至1935年間創(chuàng)作了8篇歷史小說,在1936年集

成《故事新編》,并附上序言1篇。《故事新編》的內容:序言、《補天》

《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

--、

《鑄劍》的主要情節(jié)和人物(一個復仇的故事)

1.主要情節(jié):

開端:戲鼠明仇

發(fā)展:尋仇受阻,為報仇而獻頭

高潮:智取王命,三頭血戰(zhàn)

尾聲:三首俱葬

2、主要人物:

眉間尺、黑色人

3.眉間尺的形象

一個正在成長的復仇者,有一個由弱變強,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

與水缸里老鼠的戲斗:一面怕它逃脫,一面有不忍心踏死,不僅寫出了

眉間尺復仇前的優(yōu)柔、懦弱的性格,而且表現(xiàn)了他復雜的思想感情,孝

順、純真、敏銳、細膩。

當他聽到“母親的埋怨”和“父親被殺”事實后,他“毛骨悚然”,“全

身燒著猛火”、“毛發(fā)閃火星,拳捏得格格響”:這是他性格的第一次重大

轉變一一決定復仇,也說明他有強烈的復仇思想

殺王行為莽撞;對干癟臉糾纏手足無措:說明他涉世不深、經(jīng)驗不足、能

有限、盲目莽撞

他正確地選擇黑色人幫他復仇,毅然交出自己的頭和劍:說明他成長迅

速,

抉擇果敢

4.黑色人(宴之敖者)的形象分析

(1)貌如其人:黑(夜的顏色、冷峻、莊重、死亡的顏色、復仇者的顏

色)

瘦得如鐵,表現(xiàn)出堅定有力。

(2)善于復仇:設計了“誘敵深入”的復仇方式,不僅有復仇的勇氣和

我犧牲的精神,而且十分懂得復仇的策略和方法。

(3)俠義精神:

思考:幫眉間尺復仇的目的是什么?

一不為博得“義士”的美名

二不愿接受“同情于寡婦孤兒”的賞語

——舍己為人、為民請愿、行俠仗義的俠士形象

5.大王、王后、眾多王妃、太監(jiān)、老臣、干癟臉少年的形象分析

(1)王——暴君

(2)王后、眾多王妃、太監(jiān)、老臣、干癟臉少年、若干百姓一一消解崇

高的復仇的庸眾、看客

6.復式主題結構(復仇、批判國民性)

(1)藝術地再現(xiàn)折射了20世紀初期中國現(xiàn)實的世界,主要人物宴之敖

者不僅具有現(xiàn)實人生的依據(jù),更具有魯迅的人格烙印和精神風范,表現(xiàn)

了魯迅的向害人者、害人社會的堅決復仇的思想。

(2)狀寫出悲壯、崇高的復仇卻終究被“庸眾”、“看客”消解為無。體

現(xiàn)了魯迅一以貫之的對國民性的批判的現(xiàn)代思想。

7、對魯迅復仇精神的理解

從現(xiàn)實背景來看,《鑄劍》為何寫得這樣酣暢淋漓、大快人心?這就不

僅有賴于魯迅非凡的文學才華,而更得力于他的半生血火交織的斗爭經(jīng)

歷了。在回顧自己的半生經(jīng)歷時,

他曾說:“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

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睉岩墒裁??懷疑的就是那些假革命的反革

命者,他們假借革命的名義,殺害了多少無辜的革命者。辛亥革命實際上

的失敗、秋瑾的被殺、袁世凱的大殺“革命黨人”、“五卅慘案”、“女師大

事件”直至1926年“三一八慘案”,以段祺瑞為首的北洋軍閥血腥屠殺

手無寸鐵的請愿學生,魯迅的學生劉和珍等倒在血泊中……這些"血的游

戲”把魯迅壓抑得喘不過氣來,也激發(fā)了他的反抗的、復仇的怒火。《鑄

劍》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的,它是魯迅革命的復仇主義的藝術結晶。

8、《鑄劍》的藝術特色

(1)超凡的想象力,薈萃了多種多樣的創(chuàng)作方法、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段。

浪漫、寫實、象征被間或運用,奇謫、怪異、魔幻被融為一體,使得作品

具有怪誕的意象和神秘的氣氛。

(2)令人品味到刻意的調侃,辛辣的嘲弄、譏諷,乃至冷酷的“黑色”

幽默。

《夜航船》

余秋雨

一、作者介紹

余秋雨(1946年一),浙江余姚人。當代著名戲劇理論家、文化史學者、

散文家。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動文壇,從此打出“學者散文"(或日

“文化散文”)的旗幟,其作品沉靜而具有文化底蘊,有人稱他“左手寫

散文,不落其淺薄,右手著理論,也不失其艱澀難明”。本文選自《文化

苦旅》。

二、教學重點

1.夜航船在作者筆下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化意象,試分析當中折射出的中

國文人形態(tài)特征。

2、夜航船的篤篤篤聲在文中不斷出現(xiàn),談談其象征意義。

3、試分析《夜航船》的藝術特點。引言:張岱和他創(chuàng)作的《夜航船》,張

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學家。著有《夜航船》,是一部琳瑯滿目

的小型百科全書,眾采經(jīng)史子集資料,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

諸子百家、人倫政事、禮樂科舉、草木花卉、鬼神怪異……共計二十大類,

四千多條目。

三、夜航船所折射出的中國文人形態(tài)特征

“夜航船,歷來是中國南方水鄉(xiāng)苦途長旅的象征。”

第一重象征__象征一種交通工具

“山民們夜夜聽到這個聲音,習以為常,但終于,也許是身邊的日子實

在混不下去了,也許是憨拙的頭腦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瀾,這篤篤篤

的聲音產生了莫大的誘惑。不知是哪一天,他們吃過一頓稍稍豐盛的晚餐,

早早地收拾好簡薄的行囊,與妻兒們一起坐在閃爍的油燈下等候這篤篤

聲。”

第二重象征一一象征一種擺脫閉塞,走向開放;掙脫苦難,走向富裕的希

“外出的山民很少有回來的。有的妻子,實在無以為生,就在丈夫上船的

河灘上,抱著兒子投了水。這種事一般發(fā)生在黑夜,慘淡的月光照了一下

河中的漣漪,很快什么也沒有了。過不了多久,夜航船又來了,依然是篤

篤篤、篤篤篤,慢慢駛過「

第三重象征__象征一種殘酷的、無奈的、苦難的生活

“偶爾也有些叫人羨慕的信息傳來。鄉(xiāng)間出現(xiàn)了遠途而來的老郵差,手中

拿著一封夾著匯票的信。于是,這家人家的木門檻在幾天內就會跨進無數(shù)

雙泥腳。夜間,夜航船的敲擊聲更其響亮了,許多山民開始失眠?!?/p>

第四重象征一一象征著財富與榮耀,象征著命運的終于扭轉

“幾張匯票使得鄉(xiāng)間有了私塾。一些幸運的孩子開始跟著一位外鄉(xiāng)來的冬

烘先生大聲念書。進私塾的孩子有時也會被篤篤聲驚醒,翻一個身,側耳

靜聽?!?/p>

第五重象征一一象征一種文明

“緝查人員攔住夜航船,見到的常常是神態(tài)高傲的殷富文士,只好點頭

哈腰連忙放行。船老大也就以利言相譏,出一口積壓多年的鳥氣?!?/p>

第六重象征一一象征中國古代文人的理想國:入世,進而入仕

“船頭的浪,潑不進來;船外的風,吹不進來;航行的路程,早已預定。

談知識,無關眼下;談歷史,拒絕反思。十年寒窗,竟在談笑爭勝間消耗。

把船櫓托付給老大,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艙。一番譏刺,一番炫耀,一番假

惺惺的欽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頭來,爭得稍大一點的一個鋪位,

倒頭便睡,換得個夢中的微笑?!薄爸袊幕倪M程,正像這艘夜航船?!?/p>

第七重象征一一象征中國古代文化、文人,甚至中國整個的封建社會

夜航船文化的特征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國古代文人的特征:

(1)對外的封閉性

(2)進程的緩慢性

(3)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因循守舊

(4)脫離實際和民眾

而余秋雨對夜航船的質疑,事實上是對中國文化、文人的反思。

四、夜航船篤篤篤聲的象征意義

夜航船上篤篤的擊打聲,又像篤篤的木魚聲,祖母分不清,我也分不清。

也許出世(出世指超脫人世,擺脫世事的束縛。篤篤的木魚聲象征出世),

入世(入世指投身到社會里,夜航船上篤篤的擊打聲象征入世)原本就是

一個循環(huán)。出世的功夫,要往入世做;入世的目的,要向出世尋。篤篤聲

永不停息,響在有心人的夢里,像是長遠的召喚和引誘。夜航船里也仍不

過是一個小小的空間一一也對,旅人的故事,本就在于旅途。

五、《夜航船》的主題思想

文章以南方水鄉(xiāng)夜航船這一傳統(tǒng)的交通工具為話題,從明代文人張岱的

同名著作引起聯(lián)想,描述了作者對夜航船的童年記憶和想象,展示了“夜

航船文化”產生的社會環(huán)境,對具有因循守舊、脫離民眾和實際等諸多特

點的中國古代文化、文人進行了批判,同時對“夜航船文化”在現(xiàn)代終于

開始被具有新的色澤和氣氛的文化逐漸替代進行了展望。體現(xiàn)了作者作為

一個當代知識分子對文化、學術進行的思索。

六、《夜航船》的藝術特色

1.意蘊深邃

2.語言簡樸流暢,娓娓道來

3、結合對比、象征等手法,又將描寫、抒情和議論穿插運用

《公園里》

【法】普列維爾

普列維爾(JacquesPrevert,1900-1977),是法國詩人。主要作品有《歌

詞集》《故事集》《戲劇集》《雨天和晴天》。他的抒情詩,從普通人的日常

生活出發(fā),洋溢著對生活和對勞動人民的摯愛。他用現(xiàn)代口語寫詩,語言

樸素流暢,同時又把現(xiàn)代藝術諸如電影和繪畫的許多新的藝術手法引入

詩歌,對法國現(xiàn)代詩歌語言進行了成功的革新,找到了一條克服現(xiàn)代詩

與歌分家的途徑。他的詩大都譜成了歌曲,深受人民群眾歡迎。

例如:《夜晚的巴黎》

三根火柴一根接一根在黑夜中擦亮

第一根為了看看你整個臉

第二根為了看看你的眼

第三根為了看看你的嘴

一片漆黑為了回想這一切

一面把你摟在我懷里。

教學重點

1.掌握《公園里》的主題

2.體會《公園里》巧妙的構思

一、主題:永恒的愛

詩歌通過瞬間的一個吻,表達了永恒的(超越時空的)愛。在時間的維度

里,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吻只是一瞬間的,但是人因為有了愛情,

瞬間便變?yōu)橛篮?。所以詩人將兩個時間進行對比:一千年一萬年?瞬間的

永恒.在空間的維度里,公園是微小的,人只是處在公園的一個角落。但

是公園因為有了人類的愛情,微小也就變得偉大。所以詩人將兩個空間進

行對比:天上?公園的偉大。

二、巧妙的構思

一千年一萬年一一瞬間

蒙蘇利公園一一巴黎一一地上一一天上

問題:為何采取這樣的層次?

全詩只有一個特寫的瞬間一一情人間的親吻,

這一事件在時間和空間上都不朽。小詩先用時間來對比,再用空間來襯托,

時間上由遠與近,空間上又由近與遠,以至于無窮。親吻這一場景定格后

被迅速推遠,這一戲劇化的視角變化,使得這個永恒的瞬間的重要性得

到足夠的表現(xiàn),這一手法還給予這首雋永的小詩某種裝飾性。

《窗前晨景》

【美】T.S.艾略特

作者介紹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StearnsEliot,1888-1965),出生在

美國,后期象征主義的杰出代表。作品有《荒原》(1922)《四個四重奏》

(1935—1941)等,強調通過“客觀

對應物”,即用象征和暗示的方法來表達內心世界的真實,《荒原》揭示

了西方社會中人們的精神世界已干涸如“荒原”,被西方評論家稱為現(xiàn)代

詩歌的里程碑。

教學重點

1.請體會分析詩歌意象(“潮濕的靈魂”“沮喪地發(fā)芽”“撕下一個空洞的

微笑”等)的表達效果。

2、艾略特《窗前晨景》描寫現(xiàn)代城市怎樣的病態(tài)征象?

一、奇特的意象

《窗前的清晨》奇特的意象之中寓含著頗為深刻的內涵。作者選取了清晨

時刻似乎毫無關聯(lián)的兩幅畫面,一是女仆在地下窒的廚房里準備早餐,

一是街頭一個過路人被掠入作者視線時那一剎那的印象。全詩基調十分陰

郁,即使那有著一絲亮色的“微笑”都是“茫然的”,況且還是“扯來的”,

勉強至極。艾略特主張用客觀對應物間接地暗示作者的情感,以引發(fā)讀者

的情感。第一節(jié)那在倫敦地下室廚房里勞作的女仆終年不見陽光,她們接

觸到的外界惟有地下室透進的光線與空氣。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活,甚至連靈

魂都被滲透成陰濕狀態(tài)!她們內心殘存的某些希冀與切盼,如種子般還

在想方設法地抽出幼苗,但卻是如此憂郁、沮喪甚至絕望!刻畫出物質

世界里現(xiàn)代人心靈的貧瘠?!办`魂發(fā)芽”這一表述就是一個典型的客觀

對應物,也是艾略特創(chuàng)造的奇跡而形象的意象之一,第二節(jié)描寫了一個

在倫敦大霧中走過的身著泥污的裙子過路人。她茫然地、麻木地向別人擠

出笑意。這微笑輕飄飄的,沒有重量,它只在空中浮了一會兒便消失于視

線之外。詩人把個人情感系在這場霧之中,霧如棕色的浮波,不是人們想

象中那種純潔的白色,它顯得很不潔凈,不僅阻礙了視線,而且隔絕了

人與人的相互溝通,給人心靈抹上一層陰影。

二、主題:現(xiàn)代城市的病態(tài)

刻畫了現(xiàn)代城市生活的無意義與沮喪。

艾略特悲觀地看到,歐洲文明在物質生活的欲望中日益崩潰,人們精神

世界

庸俗、空虛如同一片荒原,價值觀念的破滅造成了心靈的異化。

《禽獸為鄰》

【美】梭羅

一、作者簡介:梭羅(HenryDavidThoreau),在同鄉(xiāng)作家愛默生的支

持下,開始了他的超驗主義實踐。1845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天,28

歲的梭羅獨自一人來到距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建了一個小木屋

住了下來。

二、超驗主義

美國超驗主義(AmericanTranscendentalism)是美國的一個重要思潮,一

般認為,愛默生是超驗主義的倡導者。超驗主義的核心觀點是主張人能超

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認為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個縮

影,它強調萬物本質上的統(tǒng)一,萬物皆受“超靈”制約,而人類靈魂與“超

靈”一致。這種對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驗主義者蔑視外部的權威與傳統(tǒng),

依賴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锻郀柕呛烦霭嬗?854年,是19世紀美國文

學非小說著作中最受讀者歡迎的書籍。梭羅一生都為貫徹愛默生(超驗主

義)的主張而不懈地進行探索,針

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金錢拜物教,他主張人應當擺脫奢華的物質生活的

羈絆,回到大自然中去過簡樸的生活,探索生活的真諦。這種理論,對批

判和否定資本主義社會的腐化墮落的生活方式,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

具有積極意義。

教學重點

1.描寫潛水鳥一段,作者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2.梭羅筆下的鳥類與鳥類科學報告有怎樣的區(qū)別?作者敘述人與動物和

諧共處的情景,字里行間是怎樣的一種態(tài)度和情感?

一、描寫潛水鳥一段,作者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潛水鳥的表演,被描寫得精彩絕倫。演出以瓦爾登廣闊的湖面為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