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遼寧省本溪市縣級重點高中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遼寧省本溪市縣級重點高中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遼寧省本溪市縣級重點高中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遼寧省本溪市縣級重點高中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遼寧省本溪市縣級重點高中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遼寧省本溪市縣級重點高中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豌豆種子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性狀,圓粒(R)對皺粒(r)為顯性性狀。某興趣小組將黃色圓粒和綠色圓粒的豌豆進行雜交,F1性狀統(tǒng)計如圖所示。選取F1中的黃色圓粒豌豆自交得F2,下列對實驗分析正確的是()A.F1中現出皺粒豌豆是基因重組的結果B.F1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為YyRrC.F2中與親代黃色圓?;蛐拖嗤母怕适?/3D.F2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豌豆所占的比例為1/3〖答案〗D〖祥解〗依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黃色豌豆和綠色豌豆進行雜交,在F1中,黃色∶綠色=1∶1,說明雙親的基因組成分別為Yy和yy;圓粒豌豆和圓粒豌豆進行雜交,在F1中,圓?!冒櫫#?∶1,說明雙親的基因組成均為Rr。綜上分析,親本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別為YyRr和yyRr?!驹斘觥緼、圖中F1代黃色和綠色的比例是1∶1、圓粒和皺粒之比是3∶1,說明親本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別是YyRr與yyRr,F1中現出皺粒豌豆,是因為親本的相關基因組成均為Rr,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R與r分離,含r的雌雄配子結合形成rr的子代,表型為皺粒,并不是基因重組所致,A錯誤;B、親本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別是YyRr與yyRr,產生的F1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為YyRR、YyRr,B錯誤;C、F1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為1/3YyRR、2/3YyRr。F1中的黃色圓粒豌豆自交產生的F2中,與親代黃色圓粒豌豆(YyRr)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1/2Yy×1/2Rr=1/6,C錯誤;D、F1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為1/3YyRR、2/3YyRr。1/3YyRR自交產生的F2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3×(1/4YYRR+1/4yyRR)=1/6;2/3YyRr自交產生的F2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2/3×(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1/6??梢?,F2中能穩(wěn)定遺傳(純合子)的豌豆所占的比例為1/6+1/6=1/3,D正確。故選D。2.人的性別決定方式是XY型,X和Y染色體存在著同源區(qū)段Ⅱ和非同源區(qū)段Ⅰ、Ⅲ,下圖為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位于Ⅲ區(qū)段的基因必定與性別決定有關B.位于Ⅱ區(qū)段上的基因的遺傳與性別無關C.人類紅綠色盲基因位于Ⅰ區(qū)段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D.患有紅綠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可能來自外祖母或外祖父〖答案〗D〖祥解〗伴性遺傳是指在遺傳過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方式就稱為伴性遺傳。伴X隱性遺傳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X顯性遺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驹斘觥緼、控制人類外耳道多毛癥的基因位于Ⅲ區(qū)段,位于Ⅲ區(qū)段的基因不一定與性別決定有關,A錯誤;B、位于X、Y染色體上的基因的遺傳均與性別相關連,B錯誤;C、人類紅綠色盲基因位于Ⅰ區(qū)段,隱性基因致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C錯誤;D、患有紅綠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來自男孩的媽媽,可能來自外祖母或外祖父,D正確。故選D。3.格里菲思的小鼠體內轉化實驗中,將加熱殺死的S型菌與R型活細菌混合,使R型轉化為含有多糖莢膜的S型活菌。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多糖莢膜、DNA和蛋白質均失去活性B.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證明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含有轉化因子C.小鼠體內部分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D.上述實驗的檢測指標是小鼠是否死亡和小鼠體內是否分離出S型活菌〖答案〗A〖祥解〗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沒有證明轉化因子是什么物質,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將各種物質分開,單獨研究它們在遺傳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實驗中的減法原理,最終證明DNA是遺傳物質?!驹斘觥緼、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有轉化因子,轉化因子是有活性的DNA.另外,蛋白質在高溫條件下會變性,DNA熱穩(wěn)定性高,經90-95℃高溫處理冷卻后還會恢復活性,因此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蛋白質失活而DNA仍具有活性,A錯誤;B、格里菲思實驗結論是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含有轉化因子,能將R型活菌轉化為S型菌,B正確;C、外源DNA分子(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會釋放自身的DNA小片段)進入R型細菌體內,會與R型細菌同源區(qū)段的DNA分子發(fā)生互換,該過程的實質是基因重組,C正確;D、從死亡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菌,才能說明小鼠死亡是由于S型菌感染導致的,才可判斷出活的S型是由R型轉化來的,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菌存在的“轉化因子”能使R型活菌轉化為S型菌,D正確。故選A。4.圖①②分別表示果蠅細胞核內正在合成的兩種生物大分子,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果蠅所有體細胞均能發(fā)生①、②過程B.①②過程均需要解旋酶解旋C.①過程所需原料是四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D.②過程α鏈中嘌呤與嘧啶的占比相同〖答案〗C〖祥解〗分析題圖:①是以DNA的兩條鏈為模板,進行的是DNA復制過程,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進行的是轉錄過程,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中?!驹斘觥緼、圖中①是DNA復制過程,果蠅體內有分裂能力的細胞,才能進行核內的DNA復制。②是轉錄過程,正常細胞內均能發(fā)生,A錯誤;B、①DNA復制過程需要解旋酶解旋;②轉錄過程RNA聚合酶具有解旋作用,不用解旋酶,B錯誤;C、DNA是由四種脫氧核苷酸構成,①過程的原料是四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構成,C正確;D、由于α鏈是一條RNA鏈,其上嘌呤與嘧啶的占比不確定,D錯誤。故選C。5.圖1是真核細胞遺傳信息表達中某過程的示意圖。①②表示相關的分子和結構。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碼子是絲氨酸UCU;亮氨酸UUA、CUA;異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圖2是正在合成的多肽鏈。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圖1與①相連的是tRNA的磷酸端B.圖1中①代表的氨基酸是異亮氨酸C.圖1與圖2核糖體都是沿mRNA從左向右移動的D.圖2中多個核糖體同時結合到一條mRNA分子上〖答案〗B〖祥解〗基因的表達是指基因通過mRNA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包括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兩個階段。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細胞核內合成mRNA的過程。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按照密碼子和氨基酸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核糖體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驹斘觥緼、翻譯過程中,tRNA分子的3’-OH端可攜帶氨基酸,A錯誤;B、氨基酸的種類由mRNA分子上的密碼子決定,翻譯的方向是5’→3’,可推出圖1中①氨基酸對應的密碼子為AUU,編碼異亮氨酸,B正確;C、翻譯時核糖體沿著mRNA分子的5’端向3’端移動,圖1中核糖體的移動方向是從右向左;多個核糖體可結合在同一個mRNA上,翻譯同一條mRNA時,先閱讀mRNA的核糖體合成的肽鏈比后閱讀的核糖體合成的肽鏈長,根據圖2肽鏈的長短可知,核糖體移動方向是從左向右,C錯誤;D、在細胞質中,翻譯是一個快速高效的過程。通常,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D錯誤。故選B。6.在人群中,有多種遺傳病是由苯丙氨酸的代謝缺陷所致。如苯丙酮尿癥患者不能把苯丙氨酸轉變?yōu)槔野彼?,導致血液中苯丙氨酸積累,影響智力發(fā)育。下圖為人體內苯丙氨酸與酪氨酸代謝的部分途徑,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由圖中可以看出基因與性狀是一一對應的關系B.圖中基因2發(fā)生突變,可導致酶2缺乏患白化病C.苯丙酮尿癥的患者一定會因不能合成黑色素同時患上白化病D.基因①②③的功能說明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答案〗B〖祥解〗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有:(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2)、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驹斘觥緼、基因與性狀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一對相對性狀可以受到多個基因影響,如圖中黑色素的形成是由基因①和基因②共同作用,A錯誤;B、人類白化癥狀是由于編碼酪氨酸酶的基因異常,缺少酪氨酸酶,酪氨酸不能轉變?yōu)楹谏?,表現白化癥狀,結合圖片分析基因②控制的酶②的作用是催化酪氨酸轉變?yōu)楹谏?,B正確;C、苯丙酮尿癥患者可以從環(huán)境中攝取酪氨酸,酪氨酸在酶②的催化作用下可轉變成黑色素,因此苯丙酮尿癥的患者不一定患上白化病,C錯誤;D、基因①②的功能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③的功能說明其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D錯誤。故選B。7.下圖為某種生物的部分基因分布圖,其中Ⅰ處、Ⅱ處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的基因都是由脫氧核糖核苷酸組成B.圖中任意區(qū)段發(fā)生堿基的缺失、替換和增添都屬于基因突變C.圖中R、S、N基因都可能發(fā)生突變體現基因突變的隨機性D.基因突變是由于DNA復制偶爾發(fā)生錯誤等原因自發(fā)產生〖答案〗C〖祥解〗(1)DNA分子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叫作基因突變。(2)易誘發(fā)生物發(fā)生基因突變并提高突變頻率的因素可分為三類: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線、X射線及其他輻射能損傷細胞內的DNA;亞硝酸鹽、堿基類似物等能改變核酸的堿基;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能影響宿主細胞的DNA,等等。但是,在沒有這些外來因素的影響時,基因突變也會由于DNA復制偶爾發(fā)生錯誤等原因自發(fā)產生。【詳析】A、生物的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或RNA片段,所以基因是由脫氧核糖核苷酸或者核糖核苷酸組成的,A錯誤;B、Ⅰ處、Ⅱ處是無遺傳效應的序列,不是基因,所以Ⅰ處、Ⅱ處若是發(fā)生堿基的增添、缺失、替換不屬于基因突變,B錯誤;C、基因突變的隨機性是指基因突變可發(fā)生在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或細胞內的不同DNA分子上或同一個DNA分子不同基因,基因R、S、N基因都有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體現了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的特點,C正確;D、基因突變可在DNA復制時發(fā)生錯誤等原因自發(fā)產生,也會受到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因素誘發(fā)基因突變,D錯誤。故選C。8.在一個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發(fā)育的,但是它們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行為等方面截然不同,這是由于表觀遺傳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茖W研究發(fā)現,少數幼蟲一直取食蜂王漿而發(fā)育成蜂王,而大多數幼蟲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fā)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達的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能使DNA某些區(qū)域添加甲基基團(如下圖所示),進而抑制基因的表達,這是表觀遺傳的原因之一。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這與取食蜂王漿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表觀遺傳能使蜜蜂基因的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這種改變可遺傳B.DNA甲基化后,DNA聚合酶可能難以與之結合影響基因的表達C.蜂王漿的作用可能會抑制DNMT3基因的表達D.甲基化的DNMT3基因產生的蛋白質也異?!即鸢浮紺〖祥解〗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fā)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叫作表觀遺傳;除了DNA甲基化,構成染色體的組蛋白發(fā)生甲基化、乙疏化等修飾也會影響基因的表達。由材料信息可知,蜂王漿可能會抑制DNMT3基因的表達,使特定基因不被甲基化,使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驹斘觥緼、從題目干中的圖示可以看出,DNA甲基化并沒有改變DNA內部的堿基排列順序,未改變DNA片段的遺傳信息,A錯誤;B、DNA甲基化后,RNA聚合酶可能難以與之結合影響基因的轉錄,不會產生mRNA,B錯誤;C、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這與取食蜂王漿有相同的效果,說明蜂王漿的作用可能會抑制DNMT3基因的表達,C正確;D、基因甲基化抑制基因的表達,不能產生蛋白質,D錯誤。故選C。9.在不同類型的細胞中,能夠表達的基因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所有細胞中都表達的,維持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基因,可稱為“管家基因”;另一類是只在某類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的基因稱為“奢侈基因”。下表所示的是一只母雞體內不同類型的正常體細胞中基因表達的情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1234567a—+——+——b+++++++c+————++d——+———+e—+—+—+—f+———+—+注:1、2、3等數字表示細胞類型,a、b、c等字母表示基因種類,“+”表示基因表達,“-”表示未表達A.胰島素基因是奢侈基因,ATP合成酶基因是管家基因B.表中有核糖體蛋白基因,則該基因最可能是bC.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奢侈基因的選擇性表達D.該母雞多種體細胞之間具有相同的管家基因和不同的奢侈基因〖答案〗D〖祥解〗“管家基因”表達的產物用以維持細胞自身正常的新陳代謝,即管家基因在所有細胞中都表達;“奢侈基因”表達形成細胞功能的多樣性,即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組織細胞才表達。由此可見,細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驹斘觥緼、胰島素是只在某類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的基因,是奢侈基因,所有活細胞均可進行細胞呼吸合成ATP,ATP合成酶基因是維持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基因,是管家基因,A正確;B、母雞體內所有活細胞均有核糖體,核糖體蛋白基因是在所有細胞中都表達的基因,B正確;C、細胞分化的實質是不同細胞奢侈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C正確;D、同一只母雞體細胞是由同一個受精卵發(fā)育而來,其中的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都相同,D錯誤。故選D。10.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c-myc、p16等基因的異常改變會導致結腸癌的發(fā)生。其中,c-myc基因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其過度表達可引起細胞癌變;p16基因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健康人的基因組中不存在c-myc基因和p16基因B.c-myc基因和p16基因分別屬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防治結腸癌的根本方法是剔除細胞內的c-myc基因和p16基因D.推測結腸癌患者體內的p16基因一定呈高表達狀態(tài)〖答案〗B〖祥解〗細胞癌變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類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內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其中原癌基因負責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驹斘觥緼、據題推測c-myc基因是原癌基因,p16基因是抑癌基因,正常人的體細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因此c-myc基因和p16基因在健康人的基因組中也存在,A錯誤;B、c-myc基因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其過度表達可引起細胞癌變,故c-myc基因是原癌基因,p16基因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p16基因是抑癌基因,B正確;C、c-myc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是控制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增殖所必需的,p16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剔除c-myc基因和p16基因會影響個體正常生活,C錯誤;D、c-myc基因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癌細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增強,結腸癌患者體內的c-myc基因呈過度表達狀態(tài),p16基因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可推測結腸癌患者體內的p16基因表達較低,D錯誤。故選B。11.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洋蔥需放入冰箱冷藏室(4℃)環(huán)境下處理一周,等長出約1cm的不定根待用B.制作裝片的過程和“觀察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的不相同C.將低溫誘導處理的根尖用卡諾氏液浸泡0.5-1h,以固定細胞形態(tài)D.顯微鏡下能觀察到大多數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答案〗C〖祥解〗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實驗方法步驟:(1)將蒜(或洋蔥)在冰箱冷藏室內(4℃)放置一周。取出后,將蒜放在裝滿清水的容器上方,讓蒜的底部接觸水面,于室溫(約25℃)進行培養(yǎng)。待蒜長出約1cm長的不定根時,將整個裝置放入冰箱冷藏室內,誘導培養(yǎng)48~72h。(2)剪取誘導處理的根尖0.5~1cm,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細胞的形態(tài),然后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沖洗2次。(3)制作裝片,包括:解離、漂洗、染色和制片4個步驟,具體操作方法與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相同。(4)先用低倍鏡尋找染色體形態(tài)較好的分裂象。視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目發(fā)生改變的細胞。確認某個細胞發(fā)生染色體數目變化后,再用高倍鏡觀察。【詳析】A、洋蔥需放入冰箱冷藏室(4℃)環(huán)境下處理一周,取出后室溫進行培養(yǎng),長出約1cm的不定根時,將整個裝置放入冰箱冷藏室內,誘導培養(yǎng)48-72h,A錯誤;B、“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的實驗和“觀察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的制作裝片的過程相同,即解離→漂洗→染色一制片,B錯誤;C、剪取誘導處理的根尖0.5~1cm,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細胞的形態(tài),C正確;D、低溫抑制紡錘體形成作用于分裂前期,絕大多數細胞處于分裂間期,因此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少數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發(fā)生了加倍,D錯誤。故選C。12.某精原細胞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發(fā)生倒位,如圖甲。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倒位,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會形成倒位環(huán),此時經常伴隨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如圖乙。完成分裂后,若配子中出現染色體片段缺失,染色體上增加某個相同片段,則不能存活,而出現倒位的配子能存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甲發(fā)生了①至④區(qū)段的倒位B.該精原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有片段缺失C.圖乙細胞中Ⅱ和Ⅳ發(fā)生交叉互換D.該精原細胞共產生了3種類型的可育雄配子〖答案〗D〖祥解〗染色體數目異常包括:個別染色體數目的增加或減少;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減少。染色體結構異常包括:重復、缺失、倒位和易位?!驹斘觥緼、由圖甲倒位后的基因分布位置可知是bcd發(fā)生了倒位,因此是①到④區(qū)段發(fā)生倒位,A正確;B、圖乙中經過倒位后交叉互換,可能會形成四個配子為:ABCDE(正常)、adcbe(倒位但能存活)、ABcda(缺失了e,不能存活)、ebCDE(缺失了A,不能存活),因此該精原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有片段缺失,B正確;C、圖乙中染色單體Ⅱ和Ⅳ發(fā)生了交叉互換,C正確;D、圖乙中經過倒位后交叉互換,可能會形成四個配子為:ABCDE(正常)、adcbe(倒位但能存活)、ABcda(缺失了e,不能存活)、ebCDE(缺失了A,不能存活),因此該精原細胞共產生了2種類型的可育雄配子,D錯誤。故選D。13.我國科學家利用二倍體葡萄“喜樂”與四倍體葡萄“巨峰”雜交,選育出三倍體葡萄新品種“滬培1號”。下列關于該品種的敘述,正確的是()A.滬培1號中同源染色體不能聯(lián)會B.滬培1號果實無子且該變異不可遺傳C.滬培1號是一個新物種D.滬培1號屬于多倍體〖答案〗D〖祥解〗(1)四倍體可以通過減數分裂形成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配子。三倍體因為原始生殖細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時出現聯(lián)會紊亂,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2)把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驹斘觥緼、由于滬培1號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紊亂,不是不能聯(lián)會,A錯誤;B、果實表現無子,但該變異是由于染色體數目變異導致的,是可遺傳的變異,B錯誤;C、滬培1號是三倍體,不可育,不是一個新物種,C錯誤;D、滬培1號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統(tǒng)稱為多倍體,D正確。故選D。14.痕跡器官是生物體在發(fā)育中退化,無明顯功能的器官。生活在海中的鯨的后肢已經完全退化,但在體內還有陸生脊椎動物具有的腰帶骨、股骨和脛骨等后肢骨的遺跡;食草動物的盲腸發(fā)達,人類的盲腸已經極度退化,完全失去了消化功能。據此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鯨體內保留的肢骨痕跡說明陸地動物起源于鯨等海洋動物B.痕跡器官是長期適應新環(huán)境的結果,環(huán)境改變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C.人類的盲腸退化可能與人類生活習性改變有關,本質上是發(fā)生進化D.痕跡器官的功能已經退化了,不利于了解該種動物的進化歷程〖答案〗C〖祥解〗生物的進化不僅在地層中留下了證據(化石),也在當今生物體上留下了許多印跡(如痕跡器官),這些印跡可以作為進化的佐證?!驹斘觥緼、具有痕跡器官的生物是從具有這些器官的生物進化而來的,陸地動物具有靈活的后肢,鯨和海牛后肢退化痕跡的保留,說明了其可能起源于陸生動物,A錯誤;B、生物體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生存和繁殖,痕跡器官是長期適應新環(huán)境的結果,但可遺傳變異才是痕跡器官出現的根本原因,B錯誤;C、人類的盲腸退化可能是由于生活習性的改變,如吃精細食物,不需要盲腸的消化而使其退化,C正確;D、“痕跡器官”的存在,支持了生物進化論的觀點,有助于了解各種器官的演變過程和該種動物的進化歷程,D錯誤。故選C。15.結合下面概念圖分析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都能改變種群基因頻率B.圖中①處應填入自然選擇,自然選擇可直接對個體的表型進行選擇C.長時間的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必然會導致生殖隔離D.圖中④應填入新物種的形成,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答案〗B【詳析】A、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但若沒有自然選擇,沒有致死現象發(fā)生,則基因重組不一定改變基因頻率,A錯誤;B、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因此圖中①處應填入自然選擇,自然選擇直接對個體的表型進行選擇,B正確;C、長時間的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不一定會導致生殖隔離形成,C錯誤;D、圖中④應填入新物種的形成,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錯誤。故選B。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16.圖為哺乳動物細胞某時期分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細胞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B.該細胞為精原細胞C.該細胞分裂后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為體細胞的一半D.該細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答案〗AC〖祥解〗題圖分析:據圖可知,細胞中含4條染色體,細胞質均等分裂,可推斷該細胞為雄性動物細胞。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發(fā)生分離,可推斷細胞處于減數分裂Ⅰ后期。【詳析】A、據圖可知,圖示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發(fā)生了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A正確;B、圖示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在紡錘絲牽引之下移向細胞兩極,細胞質均分,所以圖示細胞為減數分裂Ⅰ后期的初級精母細胞,B錯誤;C、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fā)生在減數分裂Ⅰ,該細胞分裂后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為體細胞的一半,C正確;D、圖示細胞中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但仍然存在同源染色體,D錯誤。故選AC。17.各類遺傳病在人體不同發(fā)育階段的發(fā)病風險如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發(fā)病情況在出生后明顯低于胎兒期B.各類遺傳病在青春期發(fā)病風險都很低C.早期胎兒不含多基因遺傳病的致病基因D.圖中的遺傳病均可通過基因檢測來確定胎兒是否患病〖答案〗CD〖祥解〗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各類遺傳病在青春期發(fā)病風險都較低;多基因遺傳病在成年人中發(fā)病風險最高;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在出生前發(fā)病風險最高;單基因遺傳病在兒童時發(fā)病風險最高?!驹斘觥緼、結合圖示可知,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在出生后明顯低于胎兒期,染色體異常的胎兒一般會造成流產,A正確;B、由題圖曲線可知,各類遺傳病在青春期發(fā)病風險都很低,B正確;C、早期胎兒多基因遺傳病的發(fā)病率較低,從胎兒到出生后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因此部分早期胎兒應含多基因遺傳病的致病基因,C錯誤;D、基因檢測無法檢測染色體異常遺傳病,D錯誤。故選CD。18.遺傳印記是因親本來源不同而導致等位基因表達差異的一種遺傳現象,DNA甲基化是遺傳印記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記是在配子發(fā)生過程中獲得的,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得以維持,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時印記重建。下圖為遺傳印記對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無功能型a兩種基因)表達和傳遞影響的示意圖,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親代雌、雄鼠的表型不同,但基因型均為AaB.親代雄鼠未甲基化的a基因來自它的母方C.配子形成時的印記重建為基因甲基化D.親代雌鼠與雄鼠雜交,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為生長正常鼠:生長缺陷鼠=1:1〖答案〗BC〖祥解〗據圖分析可知:雄配子中印記重建為基因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記重建為基因甲基化。設甲基化分別用A'、a'表示。功能型A和無功能型a,即顯性有功能(生長正常),隱性無功能(生長缺陷)?!驹斘觥緼、親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為Aa,但表型不同,原因是體細胞里發(fā)生甲基化的等位基因不同,且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達,A正確;B、依據題干信息:印記是在配子發(fā)生和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獲得的,親代雄鼠體內的未甲基化a基因,來自于它的父方,B錯誤;C、據圖分析可知:配子形成時的印記重建為雄配子中基因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基因甲基化,C錯誤;D、親代雌鼠基因型為Aa,產生配子為甲基化A':甲基化a'=1:1,雄鼠基因型為Aa,產生的配子為未甲基化A:未甲基化a=1:1,由于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達,所以子代小鼠基因型及比例為AA’(生長正常鼠):Aa’(生長正常鼠):A’a(生長缺陷鼠):aa’(生長缺陷鼠)=1:1:1:1,即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為生長正常鼠:生長缺陷鼠=1:1,D正確。故選BC。19.蝙蝠是現存攜帶病毒較多的夜行性哺乳動物,這與其具有發(fā)達的回聲定位系統(tǒng),高體溫(40℃)和強大的基因修復功能有關。蝙蝠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泛,現生種共有約1400種,我國約有104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蝙蝠與其攜帶的病毒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相互選擇、協(xié)同進化B.發(fā)達的回聲定位系統(tǒng)可體現蝙蝠對夜行環(huán)境的適應C.變異病毒仍然可導致蝙蝠死亡,說明適應是相對的D.1400種蝙蝠的全部基因構成種群的基因庫〖答案〗ABC〖祥解〗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協(xié)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驹斘觥緼、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huán)境都可發(fā)生協(xié)同進化的,蝙蝠與其攜帶的病毒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相互選擇、協(xié)同進化,A正確;B、適應性的含義之一,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生存和繁殖,發(fā)達的回聲定位系統(tǒng)體現出蝙蝠對夜行環(huán)境的適應,B正確;C、穩(wěn)定的遺傳與環(huán)境變化之間的矛盾是適應相對性的根本原因,蝙蝠適應的特征來自遺傳,是對原來病毒適應的結果,由于病毒在不斷變異,可導致蝙蝠死亡,體現適應的相對性,C正確;D、種群的基因庫是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1400種蝙蝠有很多個種群,D錯誤。故選ABC。20.如圖為某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遺傳病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B.若Ⅰ-2為純合子,則Ⅲ-3是雜合子C.若Ⅲ-2為純合子,可推測Ⅱ-5為雜合子D.若Ⅱ-2和Ⅱ-3再生一個孩子,其患病的概率為1/3〖答案〗ACD〖祥解〗分析該遺傳病的家系圖:Ⅱ-3為男性患者,其女兒Ⅲ-1正常,其父親Ⅰ-1為患者,其母親Ⅰ-2正常,正常男性Ⅲ-5的母親Ⅱ-4為患者,說明該遺傳病不可能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也不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但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詳析】A、Ⅱ-4為女性患者,其兒子Ⅲ-5正常,說明該遺傳病不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A錯誤;B、若Ⅰ-2為純合子,則該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Ⅲ-3是雜合子,B正確;C、若Ⅲ-2為純合子,則該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無法推測Ⅱ-5為雜合子,C錯誤;D、分析該遺傳病的家系圖推斷,該病可能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或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假設該病由A/a基因控制,若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Ⅱ-2基因型為aa,Ⅱ-3基因型為Aa,再生一個孩子,其患病的概率為1/2;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2基因型為Aa和基因型為aa的Ⅱ-3再生一個孩子,其患病的概率為1/2,D錯誤。故選ACD。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21.已知果蠅的灰身(B)對黑身(b)為顯性性狀;直毛(F)對分叉毛(f)為顯性性狀。兩只親代果蠅雜交得到以下子代類型和比例如下表,請回答: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蠅3/401/40雄蠅3/83/81/81/8(1)子代果蠅灰身與黑身出現3:1的分離比,需要滿足的條件有()A.子代果蠅數目足夠多B.雌雄配子數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C.雌、雄配子隨機結合D.子代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存活率相等E.F1體細胞中各基因表達的機會相等。(2)控制直毛與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體,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3)若XFY,XfY均屬于純合子,F1灰身直毛果蠅中,雜合子占______________。(4)F1中灰身直毛果蠅隨機交配,得到F2,F2中表型為黑身分叉毛的果蠅占______?!即鸢浮剑?)ACD(2)①.X②.子代果蠅中雌性全為直毛,雄性既有直毛又有分叉毛(3)7/9(4)1/72〖祥解〗表格分析:子代雌雄果蠅中灰身:黑身=3:1,說明控制灰身與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灰身相對于黑身是顯性性狀,親本的基因型均為Bb;子代雌蠅全為直毛,雄蠅中直毛:分叉毛=1:1,說明控制直毛與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直毛相對于分叉毛是顯性性狀,親本的基因型為XFY×XFXf,所以親本的基因型為BbXFXf×BbXFY。(1)根據題意,子一代果蠅數目足夠多,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子代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存活率相等,才能產生相應的后代數目,雌雄配子總數無需相等,體細胞由于存在分化,各基因表達的機會也不相等,ACD正確,BE錯誤。故選ACD。(2)子代果蠅中雌性全為直毛,雄性既有直毛又有分叉毛,說明這對性狀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lián),所以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3)子代雌雄果蠅中灰身:黑身=3:1,說明控制灰身與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灰身相對于黑身是顯性性狀,親本的基因型均為Bb;子代雌蠅全為直毛,雄蠅中直毛:分叉毛=1:1,說明控制直毛與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直毛相對于分叉毛是顯性性狀,親本的基因型為XFY×XFXf,所以親本的基因型為BbXFXf×BbXFY,子代表型為灰身的比例為3/4B-,直毛的比例XFXF、XFXf、XFY占3/4,故灰身直毛的比例為9/16。純合子為1/16BBXFXF+1/16BBXFY,故灰身直毛中純合子占比為2/9,則雜合子為7/9。(4)F1中灰身直毛雌蠅的基因型為B-XFX-,灰身直毛雄蠅的基因型為B-XFY,二者自由交配相當于是1/3BB、2/3Bb自由交配,1/2XFXF、1/2XFXf與XFY自由交配,則子代黑身的比例為2/3×2/3×1/4=1/9,分叉毛的比例為1/4×1/2=1/8,所以子代黑身分叉毛的果蠅占1/9×1/8=1/72。22.斑馬魚體長4厘米左右,可用于水質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科研工作也應用斑馬魚進行多種實驗研究,是生物學實驗中重要的模式動物,被稱為“水中小白鼠”。EdU是一種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可與熒光染料特異性結合進行熒光標記,在DNA分子復制時能夠摻入正在復制的DNA分子中,未摻入的EdU短時間內即被降解。(1)圖中酶E和酶F分別代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據圖判斷DNA復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2)研究人員利用結合有熒光染料的EdU培養(yǎng)斑馬魚(2N=50)的干細胞,摻入DNA分子的EdU能與___________互補配對,圖中能被標記的鏈是_______鏈,第一次分裂中期被標記的核DNA分子數為_______個。(3)研究者發(fā)現,利用結合有染料的EdU培養(yǎng)斑馬魚淺表上皮細胞,子代細胞均沒有呈EdU陽性,并且子一代和子二代細胞的基因組分別減少34%和60%。請根據以上現象提出一個合理的假設_____________?!即鸢浮剑?)①.解旋酶②.DNA聚合酶③.邊解旋邊復制④.半保留復制(2)①.腺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②.b、c③.100(3)斑馬魚淺表上皮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沒有進行DNA復制〖祥解〗(1)(1)DNA復制時,解旋酶將DNA雙螺旋的兩條鏈解開,DNA聚合酶以解開的每一條母鏈為模板合成子鏈,隨著模板鏈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也在不斷延伸,結合題圖判斷酶E是解旋酶,酶F是DNA聚合酶;DNA復制的特點有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2)EdU是一種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能代替T與腺嘌呤脫氧核苷酸(A)配對。新形成的子鏈DNA才會被標記,母鏈模板鏈不能被標記,由圖可知,新合成的子鏈為b、c鏈。因為斑馬魚細胞中2N=50,經過分裂間期DNA復制,DNA分子都會被標記,第一次分裂中期被標記的核DNA分子數為100。(3)利用結合有染料的EdU培養(yǎng)斑馬魚淺表上皮細胞,子代細胞均沒有呈EdU陽性,說明子代細胞中DNA沒有被標記,并且子一代和子二代細胞的基因組分別減少34%和60%,說明淺表皮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沒有進行DNA的復制,所以子代細胞中基因組數量減少。斑馬魚幼魚的部分上皮細胞進行“無DNA復制的分裂”是其對快速生長的適應。23.BDNF是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是由兩條肽鏈構成的蛋白質,能夠促進和維持中樞神經系統(tǒng)正常的生長發(fā)育。若BDNF基因表達受阻則會導致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生。下圖為BDNF基因表達及調控過程。根據圖中信息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甲過程需要__________酶的催化。堿基互補配對方式______種,它們是______。(2)結合圖分析可知,miRNA-195基因調控BDNF基因表達的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該病患者與正常人相比,丙過程___________(填“減弱”或“不變”或“增強”)。(3)基于上述分析,請?zhí)岢鲆环N治療該疾病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RNA聚合②.三種③.A-U、T-A、G-C(2)①.通過miRNA-195與BDNF基因表達的mRNA形成局部雙鏈結構,使mRNA無法與核糖體結合②.增強(3)抑制miRNA-195基因的轉錄〖祥解〗基因表達是指將來自基因的遺傳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產物的過程?;虮磉_產物通常是蛋白質,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達來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轉錄過程由RNA聚合酶(RNAP)進行,以DNA為模板,產物為RNA。RNA聚合酶沿著一段DNA移動,留下新合成的RNA鏈。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場所在核糖體。(1)圖中甲過程是轉錄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DNA的模板鏈堿基ATGC分別與mRNA的UACG配對。(2)由圖可知,miRNA-195基因調控BDNF基因表達的機理是通過miRNA-195與BDNF基因表達的mRNA形成局部雙鏈結構,使BDNF基因的mRNA無法與核糖體結合。結合以上信息,該病患者與正常人相比,丙過程增強。(3)基于上述分析,抑制miRNA-195基因的轉錄可以促進神經營養(yǎng)因子基因表達,故可以采取如下治療該疾病的思路:抑制miRNA-195基因的轉錄。24.現在種植的普通小麥是由一粒小麥、擬斯卑爾脫山羊草、粗山羊草三種野生植物經過遠緣雜交,歷經9000多年的自然選擇和人工種植而形成的。下圖為小麥形成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數的變化,其中①-④表示育種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誘發(fā)②和④過程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若用二粒小麥與一粒小麥回交得到的子代在減數分裂Ⅰ中可形成_________個四分體。(2)小麥單體比正常個體少一條染色體,在培育過程中出現單體屬于____________變異,若不考慮同源染色體之間的差異,普通小麥共有____________種單體。(3)育種專家在小麥培育過程中偶然發(fā)現一株隱性純合突變體,為判斷此隱性突變基因的位置(在幾號染色體上),請利用各種單體小麥植株為材料,提出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預期結果: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填“出現”或“不出現”)隱性突變類型,則此基因在相應的染色體上?!即鸢浮剑?)①.低溫②.7##七(2)①.染色體數目②.21(3)①.實驗方案:以各種單體小麥植株作為母本分別與該突變體個體雜交②.出現〖祥解〗圖示為普通小麥形成過程,圖中①為減數分裂形成配子,②為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③為雜交,④為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1)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誘發(fā)②和④過程(染色體數目加倍)的因素是低溫,紡錘體的形成被抑制,導致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一粒小麥和二粒小麥雜交后代,二粒小麥的7條染色體可以和一粒小麥的7條染色體配對,形成7個四分體。(2)小麥單體比正常個體少一條染色體,在培育過程中出現單體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由于普通小麥是異源六倍體(可以當成2倍體來判斷此題),有21對同源染色體,所以其單體有21種。(3)小麥培育過程中偶然發(fā)現一株隱性純合突變體,因為只有一株隱性純合突變體,需要讓其作父本,才能收獲更多的子代。為判斷此隱性突變基因的位置可利用各種單體小麥作為母本分別與該隱性突變個體雜交,若某種單體的子代中出現隱性突變類型,則此基因在相應的染色體上。25.某地區(qū)的農田發(fā)生稻化螟蟲害,承包土地的農民先后使用兩種殺蟲劑,如圖為在此時期內稻化螟種群密度(單位面積內的個體數量)變化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在兩次施用農藥的初期,害蟲種群密度都急劇下降,但一段時間后曲線中BC段和DE段回升,從進化的實質角度分析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請根據曲線說明農藥防治害蟲的缺點是_______________。(3)該地區(qū)從1964年開始使用殺蟲劑B殺滅稻化螟幼蟲,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圖是調查使用殺蟲劑B期間和停藥后的相關表型頻率,檢測并計算相關基因頻率,據圖回答問題:①R基因表示________________基因,(“殺蟲劑抗性基因”或“野生敏感型基因”);R基因產生于使用殺蟲劑_____(“前”或“后”),在使用殺蟲劑B期間雜合子(Rr)的基因型頻率___________。②該地區(qū)從此不再使用殺蟲劑B,停藥后R基因頻率降低,表明在_____________的環(huán)境條件下,RR基因型幼蟲比rr基因型幼蟲的生存適應能力__________。③“□”代表的表型在有藥物存在的環(huán)境下是______變異(“有利”或“有害”),你怎么理解變異是有利還是有害的______________?〖答案〗(1)在農藥的選擇作用下,害蟲種群中的抗藥性基因頻率增加(2)會使害蟲種群的抗藥性增強,不能有效地控制害蟲數量(3)①.殺蟲劑抗性基因②.前③.0.4④.沒有殺蟲劑⑤.低⑥.有利⑦.在特定環(huán)境中有利于生物生存和繁殖的變異,在此環(huán)境中就是有利變異,變異的有利與有害取決于環(huán)境條件〖祥解〗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1)從進化的實質是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結合本題情境在農藥的選擇作用下,具有殺蟲劑抗性基因的害蟲有更多機會產生后代,害蟲種群中的抗藥性基因頻率增加,害蟲種群發(fā)生進化。

(2)從曲線看,不斷的使用殺蟲劑,會保留耐藥性個體,使害蟲種群的抗藥性增強,最終農藥失去效力,不能有效地控制害蟲數量。(3)①在使用殺蟲劑時R基因的頻率較高,說明R基因是殺蟲劑抗性基因;該變異產生于使用農藥前,殺蟲劑起到了選擇作用;因為有農藥的選擇作用,所以此題不能用遺傳平衡定律來計算,可利用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關系來計算R=RR+1/2Rr,0.7=(0.9-Rr)+1/2Rr,Rr=0.4。②結合圖片數據可以發(fā)現,在不使用殺蟲劑后R基因頻率,及其控制的表型占比下降,說明在沒有殺蟲劑時,具有R基因的幼蟲的適應能力較低。③在有殺蟲劑的環(huán)境中,R是有利;在沒殺蟲劑是不利于生存的變異,說明有利還是有害需結合環(huán)境條件判斷??偨Y得出,在特定環(huán)境中有利于生物生存和繁殖的變異,在此環(huán)境中就是有利變異,變異的有利與有害取決于環(huán)境條件。遼寧省本溪市縣級重點高中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豌豆種子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性狀,圓粒(R)對皺粒(r)為顯性性狀。某興趣小組將黃色圓粒和綠色圓粒的豌豆進行雜交,F1性狀統(tǒng)計如圖所示。選取F1中的黃色圓粒豌豆自交得F2,下列對實驗分析正確的是()A.F1中現出皺粒豌豆是基因重組的結果B.F1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為YyRrC.F2中與親代黃色圓?;蛐拖嗤母怕适?/3D.F2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豌豆所占的比例為1/3〖答案〗D〖祥解〗依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黃色豌豆和綠色豌豆進行雜交,在F1中,黃色∶綠色=1∶1,說明雙親的基因組成分別為Yy和yy;圓粒豌豆和圓粒豌豆進行雜交,在F1中,圓粒∶皺粒=3∶1,說明雙親的基因組成均為Rr。綜上分析,親本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別為YyRr和yyRr。【詳析】A、圖中F1代黃色和綠色的比例是1∶1、圓粒和皺粒之比是3∶1,說明親本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別是YyRr與yyRr,F1中現出皺粒豌豆,是因為親本的相關基因組成均為Rr,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R與r分離,含r的雌雄配子結合形成rr的子代,表型為皺粒,并不是基因重組所致,A錯誤;B、親本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別是YyRr與yyRr,產生的F1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為YyRR、YyRr,B錯誤;C、F1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為1/3YyRR、2/3YyRr。F1中的黃色圓粒豌豆自交產生的F2中,與親代黃色圓粒豌豆(YyRr)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1/2Yy×1/2Rr=1/6,C錯誤;D、F1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為1/3YyRR、2/3YyRr。1/3YyRR自交產生的F2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3×(1/4YYRR+1/4yyRR)=1/6;2/3YyRr自交產生的F2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2/3×(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1/6??梢?,F2中能穩(wěn)定遺傳(純合子)的豌豆所占的比例為1/6+1/6=1/3,D正確。故選D。2.人的性別決定方式是XY型,X和Y染色體存在著同源區(qū)段Ⅱ和非同源區(qū)段Ⅰ、Ⅲ,下圖為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位于Ⅲ區(qū)段的基因必定與性別決定有關B.位于Ⅱ區(qū)段上的基因的遺傳與性別無關C.人類紅綠色盲基因位于Ⅰ區(qū)段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D.患有紅綠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可能來自外祖母或外祖父〖答案〗D〖祥解〗伴性遺傳是指在遺傳過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方式就稱為伴性遺傳。伴X隱性遺傳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X顯性遺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驹斘觥緼、控制人類外耳道多毛癥的基因位于Ⅲ區(qū)段,位于Ⅲ區(qū)段的基因不一定與性別決定有關,A錯誤;B、位于X、Y染色體上的基因的遺傳均與性別相關連,B錯誤;C、人類紅綠色盲基因位于Ⅰ區(qū)段,隱性基因致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C錯誤;D、患有紅綠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來自男孩的媽媽,可能來自外祖母或外祖父,D正確。故選D。3.格里菲思的小鼠體內轉化實驗中,將加熱殺死的S型菌與R型活細菌混合,使R型轉化為含有多糖莢膜的S型活菌。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多糖莢膜、DNA和蛋白質均失去活性B.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證明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含有轉化因子C.小鼠體內部分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D.上述實驗的檢測指標是小鼠是否死亡和小鼠體內是否分離出S型活菌〖答案〗A〖祥解〗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沒有證明轉化因子是什么物質,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將各種物質分開,單獨研究它們在遺傳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實驗中的減法原理,最終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詳析】A、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有轉化因子,轉化因子是有活性的DNA.另外,蛋白質在高溫條件下會變性,DNA熱穩(wěn)定性高,經90-95℃高溫處理冷卻后還會恢復活性,因此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蛋白質失活而DNA仍具有活性,A錯誤;B、格里菲思實驗結論是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含有轉化因子,能將R型活菌轉化為S型菌,B正確;C、外源DNA分子(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會釋放自身的DNA小片段)進入R型細菌體內,會與R型細菌同源區(qū)段的DNA分子發(fā)生互換,該過程的實質是基因重組,C正確;D、從死亡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菌,才能說明小鼠死亡是由于S型菌感染導致的,才可判斷出活的S型是由R型轉化來的,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菌存在的“轉化因子”能使R型活菌轉化為S型菌,D正確。故選A。4.圖①②分別表示果蠅細胞核內正在合成的兩種生物大分子,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果蠅所有體細胞均能發(fā)生①、②過程B.①②過程均需要解旋酶解旋C.①過程所需原料是四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D.②過程α鏈中嘌呤與嘧啶的占比相同〖答案〗C〖祥解〗分析題圖:①是以DNA的兩條鏈為模板,進行的是DNA復制過程,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進行的是轉錄過程,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中。【詳析】A、圖中①是DNA復制過程,果蠅體內有分裂能力的細胞,才能進行核內的DNA復制。②是轉錄過程,正常細胞內均能發(fā)生,A錯誤;B、①DNA復制過程需要解旋酶解旋;②轉錄過程RNA聚合酶具有解旋作用,不用解旋酶,B錯誤;C、DNA是由四種脫氧核苷酸構成,①過程的原料是四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構成,C正確;D、由于α鏈是一條RNA鏈,其上嘌呤與嘧啶的占比不確定,D錯誤。故選C。5.圖1是真核細胞遺傳信息表達中某過程的示意圖。①②表示相關的分子和結構。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碼子是絲氨酸UCU;亮氨酸UUA、CUA;異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圖2是正在合成的多肽鏈。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圖1與①相連的是tRNA的磷酸端B.圖1中①代表的氨基酸是異亮氨酸C.圖1與圖2核糖體都是沿mRNA從左向右移動的D.圖2中多個核糖體同時結合到一條mRNA分子上〖答案〗B〖祥解〗基因的表達是指基因通過mRNA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包括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兩個階段。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細胞核內合成mRNA的過程。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按照密碼子和氨基酸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核糖體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驹斘觥緼、翻譯過程中,tRNA分子的3’-OH端可攜帶氨基酸,A錯誤;B、氨基酸的種類由mRNA分子上的密碼子決定,翻譯的方向是5’→3’,可推出圖1中①氨基酸對應的密碼子為AUU,編碼異亮氨酸,B正確;C、翻譯時核糖體沿著mRNA分子的5’端向3’端移動,圖1中核糖體的移動方向是從右向左;多個核糖體可結合在同一個mRNA上,翻譯同一條mRNA時,先閱讀mRNA的核糖體合成的肽鏈比后閱讀的核糖體合成的肽鏈長,根據圖2肽鏈的長短可知,核糖體移動方向是從左向右,C錯誤;D、在細胞質中,翻譯是一個快速高效的過程。通常,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D錯誤。故選B。6.在人群中,有多種遺傳病是由苯丙氨酸的代謝缺陷所致。如苯丙酮尿癥患者不能把苯丙氨酸轉變?yōu)槔野彼?,導致血液中苯丙氨酸積累,影響智力發(fā)育。下圖為人體內苯丙氨酸與酪氨酸代謝的部分途徑,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由圖中可以看出基因與性狀是一一對應的關系B.圖中基因2發(fā)生突變,可導致酶2缺乏患白化病C.苯丙酮尿癥的患者一定會因不能合成黑色素同時患上白化病D.基因①②③的功能說明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答案〗B〖祥解〗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有:(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2)、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詳析】A、基因與性狀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一對相對性狀可以受到多個基因影響,如圖中黑色素的形成是由基因①和基因②共同作用,A錯誤;B、人類白化癥狀是由于編碼酪氨酸酶的基因異常,缺少酪氨酸酶,酪氨酸不能轉變?yōu)楹谏兀憩F白化癥狀,結合圖片分析基因②控制的酶②的作用是催化酪氨酸轉變?yōu)楹谏兀珺正確;C、苯丙酮尿癥患者可以從環(huán)境中攝取酪氨酸,酪氨酸在酶②的催化作用下可轉變成黑色素,因此苯丙酮尿癥的患者不一定患上白化病,C錯誤;D、基因①②的功能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③的功能說明其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D錯誤。故選B。7.下圖為某種生物的部分基因分布圖,其中Ⅰ處、Ⅱ處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的基因都是由脫氧核糖核苷酸組成B.圖中任意區(qū)段發(fā)生堿基的缺失、替換和增添都屬于基因突變C.圖中R、S、N基因都可能發(fā)生突變體現基因突變的隨機性D.基因突變是由于DNA復制偶爾發(fā)生錯誤等原因自發(fā)產生〖答案〗C〖祥解〗(1)DNA分子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叫作基因突變。(2)易誘發(fā)生物發(fā)生基因突變并提高突變頻率的因素可分為三類: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線、X射線及其他輻射能損傷細胞內的DNA;亞硝酸鹽、堿基類似物等能改變核酸的堿基;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能影響宿主細胞的DNA,等等。但是,在沒有這些外來因素的影響時,基因突變也會由于DNA復制偶爾發(fā)生錯誤等原因自發(fā)產生?!驹斘觥緼、生物的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或RNA片段,所以基因是由脫氧核糖核苷酸或者核糖核苷酸組成的,A錯誤;B、Ⅰ處、Ⅱ處是無遺傳效應的序列,不是基因,所以Ⅰ處、Ⅱ處若是發(fā)生堿基的增添、缺失、替換不屬于基因突變,B錯誤;C、基因突變的隨機性是指基因突變可發(fā)生在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或細胞內的不同DNA分子上或同一個DNA分子不同基因,基因R、S、N基因都有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體現了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的特點,C正確;D、基因突變可在DNA復制時發(fā)生錯誤等原因自發(fā)產生,也會受到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因素誘發(fā)基因突變,D錯誤。故選C。8.在一個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發(fā)育的,但是它們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行為等方面截然不同,這是由于表觀遺傳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茖W研究發(fā)現,少數幼蟲一直取食蜂王漿而發(fā)育成蜂王,而大多數幼蟲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fā)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達的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能使DNA某些區(qū)域添加甲基基團(如下圖所示),進而抑制基因的表達,這是表觀遺傳的原因之一。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這與取食蜂王漿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表觀遺傳能使蜜蜂基因的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這種改變可遺傳B.DNA甲基化后,DNA聚合酶可能難以與之結合影響基因的表達C.蜂王漿的作用可能會抑制DNMT3基因的表達D.甲基化的DNMT3基因產生的蛋白質也異?!即鸢浮紺〖祥解〗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fā)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叫作表觀遺傳;除了DNA甲基化,構成染色體的組蛋白發(fā)生甲基化、乙疏化等修飾也會影響基因的表達。由材料信息可知,蜂王漿可能會抑制DNMT3基因的表達,使特定基因不被甲基化,使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驹斘觥緼、從題目干中的圖示可以看出,DNA甲基化并沒有改變DNA內部的堿基排列順序,未改變DNA片段的遺傳信息,A錯誤;B、DNA甲基化后,RNA聚合酶可能難以與之結合影響基因的轉錄,不會產生mRNA,B錯誤;C、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這與取食蜂王漿有相同的效果,說明蜂王漿的作用可能會抑制DNMT3基因的表達,C正確;D、基因甲基化抑制基因的表達,不能產生蛋白質,D錯誤。故選C。9.在不同類型的細胞中,能夠表達的基因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所有細胞中都表達的,維持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基因,可稱為“管家基因”;另一類是只在某類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的基因稱為“奢侈基因”。下表所示的是一只母雞體內不同類型的正常體細胞中基因表達的情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1234567a—+——+——b+++++++c+————++d——+———+e—+—+—+—f+———+—+注:1、2、3等數字表示細胞類型,a、b、c等字母表示基因種類,“+”表示基因表達,“-”表示未表達A.胰島素基因是奢侈基因,ATP合成酶基因是管家基因B.表中有核糖體蛋白基因,則該基因最可能是bC.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奢侈基因的選擇性表達D.該母雞多種體細胞之間具有相同的管家基因和不同的奢侈基因〖答案〗D〖祥解〗“管家基因”表達的產物用以維持細胞自身正常的新陳代謝,即管家基因在所有細胞中都表達;“奢侈基因”表達形成細胞功能的多樣性,即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組織細胞才表達。由此可見,細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驹斘觥緼、胰島素是只在某類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的基因,是奢侈基因,所有活細胞均可進行細胞呼吸合成ATP,ATP合成酶基因是維持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基因,是管家基因,A正確;B、母雞體內所有活細胞均有核糖體,核糖體蛋白基因是在所有細胞中都表達的基因,B正確;C、細胞分化的實質是不同細胞奢侈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C正確;D、同一只母雞體細胞是由同一個受精卵發(fā)育而來,其中的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都相同,D錯誤。故選D。10.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c-myc、p16等基因的異常改變會導致結腸癌的發(fā)生。其中,c-myc基因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其過度表達可引起細胞癌變;p16基因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健康人的基因組中不存在c-myc基因和p16基因B.c-myc基因和p16基因分別屬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防治結腸癌的根本方法是剔除細胞內的c-myc基因和p16基因D.推測結腸癌患者體內的p16基因一定呈高表達狀態(tài)〖答案〗B〖祥解〗細胞癌變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類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內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其中原癌基因負責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驹斘觥緼、據題推測c-myc基因是原癌基因,p16基因是抑癌基因,正常人的體細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因此c-myc基因和p16基因在健康人的基因組中也存在,A錯誤;B、c-myc基因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其過度表達可引起細胞癌變,故c-myc基因是原癌基因,p16基因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p16基因是抑癌基因,B正確;C、c-myc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是控制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增殖所必需的,p16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剔除c-myc基因和p16基因會影響個體正常生活,C錯誤;D、c-myc基因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癌細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增強,結腸癌患者體內的c-myc基因呈過度表達狀態(tài),p16基因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可推測結腸癌患者體內的p16基因表達較低,D錯誤。故選B。11.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洋蔥需放入冰箱冷藏室(4℃)環(huán)境下處理一周,等長出約1cm的不定根待用B.制作裝片的過程和“觀察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的不相同C.將低溫誘導處理的根尖用卡諾氏液浸泡0.5-1h,以固定細胞形態(tài)D.顯微鏡下能觀察到大多數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答案〗C〖祥解〗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實驗方法步驟:(1)將蒜(或洋蔥)在冰箱冷藏室內(4℃)放置一周。取出后,將蒜放在裝滿清水的容器上方,讓蒜的底部接觸水面,于室溫(約25℃)進行培養(yǎng)。待蒜長出約1cm長的不定根時,將整個裝置放入冰箱冷藏室內,誘導培養(yǎng)48~72h。(2)剪取誘導處理的根尖0.5~1cm,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細胞的形態(tài),然后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沖洗2次。(3)制作裝片,包括:解離、漂洗、染色和制片4個步驟,具體操作方法與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相同。(4)先用低倍鏡尋找染色體形態(tài)較好的分裂象。視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目發(fā)生改變的細胞。確認某個細胞發(fā)生染色體數目變化后,再用高倍鏡觀察?!驹斘觥緼、洋蔥需放入冰箱冷藏室(4℃)環(huán)境下處理一周,取出后室溫進行培養(yǎng),長出約1cm的不定根時,將整個裝置放入冰箱冷藏室內,誘導培養(yǎng)48-72h,A錯誤;B、“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的實驗和“觀察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的制作裝片的過程相同,即解離→漂洗→染色一制片,B錯誤;C、剪取誘導處理的根尖0.5~1cm,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細胞的形態(tài),C正確;D、低溫抑制紡錘體形成作用于分裂前期,絕大多數細胞處于分裂間期,因此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少數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發(fā)生了加倍,D錯誤。故選C。12.某精原細胞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發(fā)生倒位,如圖甲。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倒位,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會形成倒位環(huán),此時經常伴隨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如圖乙。完成分裂后,若配子中出現染色體片段缺失,染色體上增加某個相同片段,則不能存活,而出現倒位的配子能存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甲發(fā)生了①至④區(qū)段的倒位B.該精原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有片段缺失C.圖乙細胞中Ⅱ和Ⅳ發(fā)生交叉互換D.該精原細胞共產生了3種類型的可育雄配子〖答案〗D〖祥解〗染色體數目異常包括:個別染色體數目的增加或減少;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減少。染色體結構異常包括:重復、缺失、倒位和易位。【詳析】A、由圖甲倒位后的基因分布位置可知是bcd發(fā)生了倒位,因此是①到④區(qū)段發(fā)生倒位,A正確;B、圖乙中經過倒位后交叉互換,可能會形成四個配子為:ABCDE(正常)、adcbe(倒位但能存活)、ABcda(缺失了e,不能存活)、ebCDE(缺失了A,不能存活),因此該精原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有片段缺失,B正確;C、圖乙中染色單體Ⅱ和Ⅳ發(fā)生了交叉互換,C正確;D、圖乙中經過倒位后交叉互換,可能會形成四個配子為:ABCDE(正常)、adcbe(倒位但能存活)、ABcda(缺失了e,不能存活)、ebCDE(缺失了A,不能存活),因此該精原細胞共產生了2種類型的可育雄配子,D錯誤。故選D。13.我國科學家利用二倍體葡萄“喜樂”與四倍體葡萄“巨峰”雜交,選育出三倍體葡萄新品種“滬培1號”。下列關于該品種的敘述,正確的是()A.滬培1號中同源染色體不能聯(lián)會B.滬培1號果實無子且該變異不可遺傳C.滬培1號是一個新物種D.滬培1號屬于多倍體〖答案〗D〖祥解〗(1)四倍體可以通過減數分裂形成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配子。三倍體因為原始生殖細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時出現聯(lián)會紊亂,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2)把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驹斘觥緼、由于滬培1號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紊亂,不是不能聯(lián)會,A錯誤;B、果實表現無子,但該變異是由于染色體數目變異導致的,是可遺傳的變異,B錯誤;C、滬培1號是三倍體,不可育,不是一個新物種,C錯誤;D、滬培1號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統(tǒng)稱為多倍體,D正確。故選D。14.痕跡器官是生物體在發(fā)育中退化,無明顯功能的器官。生活在海中的鯨的后肢已經完全退化,但在體內還有陸生脊椎動物具有的腰帶骨、股骨和脛骨等后肢骨的遺跡;食草動物的盲腸發(fā)達,人類的盲腸已經極度退化,完全失去了消化功能。據此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鯨體內保留的肢骨痕跡說明陸地動物起源于鯨等海洋動物B.痕跡器官是長期適應新環(huán)境的結果,環(huán)境改變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C.人類的盲腸退化可能與人類生活習性改變有關,本質上是發(fā)生進化D.痕跡器官的功能已經退化了,不利于了解該種動物的進化歷程〖答案〗C〖祥解〗生物的進化不僅在地層中留下了證據(化石),也在當今生物體上留下了許多印跡(如痕跡器官),這些印跡可以作為進化的佐證?!驹斘觥緼、具有痕跡器官的生物是從具有這些器官的生物進化而來的,陸地動物具有靈活的后肢,鯨和海牛后肢退化痕跡的保留,說明了其可能起源于陸生動物,A錯誤;B、生物體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生存和繁殖,痕跡器官是長期適應新環(huán)境的結果,但可遺傳變異才是痕跡器官出現的根本原因,B錯誤;C、人類的盲腸退化可能是由于生活習性的改變,如吃精細食物,不需要盲腸的消化而使其退化,C正確;D、“痕跡器官”的存在,支持了生物進化論的觀點,有助于了解各種器官的演變過程和該種動物的進化歷程,D錯誤。故選C。15.結合下面概念圖分析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都能改變種群基因頻率B.圖中①處應填入自然選擇,自然選擇可直接對個體的表型進行選擇C.長時間的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必然會導致生殖隔離D.圖中④應填入新物種的形成,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答案〗B【詳析】A、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但若沒有自然選擇,沒有致死現象發(fā)生,則基因重組不一定改變基因頻率,A錯誤;B、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因此圖中①處應填入自然選擇,自然選擇直接對個體的表型進行選擇,B正確;C、長時間的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不一定會導致生殖隔離形成,C錯誤;D、圖中④應填入新物種的形成,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錯誤。故選B。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16.圖為哺乳動物細胞某時期分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細胞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B.該細胞為精原細胞C.該細胞分裂后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為體細胞的一半D.該細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答案〗A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