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級高一10月調研歷史試卷總分:100分考試時間:50分鐘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7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新石器后期的澧陽平原城頭山遺址Ⅲ、Ⅳ期城墻的規(guī)模和用工量,需要勞動力約為47萬人次。夯土城墻、城垣大型中心建筑是復雜工程,既需要較為成熟的行政機構來組織大批人員,也需要有剩余糧食以供這些人員消費。這表明當時中華文明A、建立了森嚴等級秩序B.具備了國家初始形態(tài)C、鑄就了一體化的格局D.進入了早期國家階段2.下圖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銅器——格伯簋,其內底有銘文83字,記述格伯以三十畝土地交換傭生的四匹馬,雙方剖木為證,并在書記官吏的見證下確定了土地的界域,傭生遂作此簋以記錄田產。該銘文反映出西周A.分封制度推行受阻B.青銅鑄造水平較高C.井田制度受到沖擊D.文字向簡約化發(fā)展3.許倬云先生在《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復雜共同體》一書中談到:“人群的橫向流動,在地理空間上形塑了‘中國’,相對而言,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則來自人群或個人在垂直方向的流動。”下列可以支持該觀點的措施是A.重農抑商B.什伍連坐C.獎勵軍功D.推行縣制4.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期望恢復“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孟子謂天下當“定于一”。墨子主張“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則從哲理層面提出“道通為一”。這說明當時思想家們期望A.建立中央集權體制B.各家思想相互交融C.國家治理統(tǒng)一有序D.尊崇君主重建倫理5.秦在統(tǒng)一天下后,修筑了以馳道為主的全國交通干線。同時,為抗擊匈奴,修建“直〈道”;為將長城防區(qū)貫通一線,修建“北邊道”;為征服西南夷,修治“五尺道”;為控制嶺南,修建了穿越五嶺屏障的“新道”。這些道路的修建旨在A.加強對地方的控制B.促進區(qū)域文化交流C.推動邊疆經濟發(fā)展D.彰顯秦王朝正統(tǒng)性第1頁6.據學者研究,《史記》中司馬遷對秦不同時期的戰(zhàn)爭,使用了不同的表述:秦明王及秦始皇時期的戰(zhàn)爭,《史記》主要使用“攻”字進行記述,如“王貴攻魏”:而秦始皇稱帝后,戰(zhàn)爭中集中使用“定”的表述,如“晉陽反,元年,將軍蒙尊擊定之”。這一不同表述反映了《史記》A.通過描述戰(zhàn)爭對秦暴政的抨擊B.大一統(tǒng)視域下對秦戰(zhàn)爭的審視C.帶有濃厚主觀色彩史料價值低D.認為秦的統(tǒng)一依賴其軍事力量7.西漢時出現(xiàn)了高頭大馬、葡萄、苜蓿、胡桃、蠶豆、石榴等幾十種物產:這一時期絲和絲織品在西域各國受到廣泛歡迎,西域人學會了耕種、打井和煉鐵等技術并用于發(fā)展生產。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得益于A.西漢經濟發(fā)展市場需求擴大B.中國絲織品在歐洲備受推崇C.中外農業(yè)生產水平穩(wěn)步提升D.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8.下圖為東漢畫像石,畫面中描述的主要是豪強地主莊園生活,上面一格主要刻人物,下面一格刻莊園的一角。在這個莊園的院落里,正在進行雜技表演,主人及其家屬、侍從正在觀看;而另一個房間里的織女卻在繼續(xù)從事著紡織生產,有的紡紗、有的絡紗、有的搖緯、有的織布。據此可知,當時A.國家政治相對清明B.存在地方勢力膨脹隱患C.農民生活比較富裕D.與民休息政策成果顯著9.《管子》記載:“夫物多則賤,寡則貴,散則輕,聚則重?!荣v則以幣予食,布帛賤則以幣予衣.....故貴賤可調,而君得其利?!睗h武帝時期施行的政策,與上述經濟思想相符合的是A.改革幣制B.鹽鐵官營C.均輸平準D.抑制商業(yè)10.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權遣使頻繁,雙方挑選使節(jié),必求“容止可觀,文學優(yōu)贍者”。北朝使節(jié)皆為漢族高門人物,而非鮮卑子弟。這說明A.南北政權文化認同趨近B.南方政權整體實力占優(yōu)C.南北政權關系趨向和好D.漢族高門控制南北政權11.如圖為東漢至西晉時期,今浙江、福建兩省設縣數(shù)量變化情況(單位:個)。這一變化反映了第2頁A.南方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B.南方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C.北民南遷促進了南方開發(fā)D.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日趨嚴密12.天寶十三年,中亞古國拔汗那的首領阿悉爛達干迎娶唐朝和義公主,之后遣子弟入唐以習華禮: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后,松贊干布一改游牧裝束,“釋氈裘,襲紈綺,漸慕華風”。據此可知,唐朝的和親政策A.促進了雙方的貿易往來B.形成了對邊疆地區(qū)的有效管轄C.擴大了唐文化的影響力D.成為了朝廷最重要的外交手段13.表1為唐代兵部尚書來源數(shù)量統(tǒng)計表(單位:人)。據表可知當時表1家庭出身入仕途徑(詳細可考)皇族郡姓(古代操縱郡邑地方權力的世家大族)非郡姓科舉門蔭(因祖、父輩地位而在入仕方面享受特殊待遇)其他571206959A.世家大族文化素養(yǎng)高B.世襲成為選官主流C.門閥士族控制人事權D.中央集權遭到削弱14.唐朝載初元年,武則天親策貢士,殿試自此開始,以后歷代沿襲。殿試以一種制度形態(tài)昭顯“君師合一”,由帝王親任主考官,將錄取最高一級知識官僚的命題權、評判權收歸皇帝。殿試的設置A.擴大了科舉選官用人的范圍B.避免了取士的主觀隨意性C.使科舉成為選官的主要途徑D.有助于防范官僚結黨營私15.據《貞觀政要》記載: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以上,簡點入軍。敕三四出,(魏)徵執(zhí)奏以為不可,德彝重奏太宗怒,乃出敕:“中男以上,歲十八,身形壯大,亦取。’徵又不從,不肯署敕乃停中男。由此可見A.門下省把持中樞決策權B.當時皇權受程序的約束C.尚書省負責政令的草擬D.太宗干預了政令的執(zhí)行第3頁16、如圖為某同學在歷史學習時的筆記,推測該同學學習的主題應是A、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較少B.中外文化溝通交流互鑒C、中華文化影響周邊國家D.異域文化影響中華文化17、鄧嗣禹在《中國考試制度史》寫道:“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是皆科舉鼓勵之功,有甚于今日十萬督學之力也。”這說明科舉制的意義在于A、促進社會階層流動B.形成社會向學風氣C.打擊門閥世族集團D.提高官員文化素養(yǎng)18.研究表明,北宋九朝共有72位、97任宰相,任期在1——2年的共有45任,占總數(shù)的46%,1——3年的共有63任,占總數(shù)的65%,也就是說,北宋宰相的任期大多是在3年之內。這一現(xiàn)象A.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支出B.意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折射出君主專制的強化D.有利于國家政策的有效實施19.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于汴京設都市易司,在邊境和重要城市設市易司或市易務,平價收購市上滯銷的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并允許商賈貸款或賒貨,按規(guī)定收取息金。據此可知,市易法A.大大縮小宋代社會貧富差距B.體現(xiàn)出政府運用政治手段干預市場C.提高了農民的家庭收入水平D.客觀上加重了中央政府的財政負擔20.元世祖忽必烈將國號從“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以年號“中統(tǒng)”紀年,并“內立都省,以總宏綱,外設總司,以平庶政”,還表示要“施仁發(fā)政,期與物以更新”。這表明元朝A.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B.實行各民族平等的政策C.延續(xù)了中原王朝統(tǒng)治方式D.放棄了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21.中國歷代統(tǒng)治者都非常重視地方管理。以下材料反映的地方管理措施,按出現(xiàn)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②“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③“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軍謂兵,州謂民政焉”④“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22.《元史·地理志》總結道:“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這表明元朝A.行政效率不斷提升B.賦役制度發(fā)生重大變革C民族平等意識增強D.邊疆管理與內地一體化第4頁23.朱惠認為,通過移物的手段,為善心已有之勉增加知識。從而認識能心己有之知,所以對外物窮一分理。就為矜心增加一分知,于物之理窮得愈多,而我心之知就愈廣。由此可知,采賽A.創(chuàng)立了心學流濺B.強調實踐的體悟C.挖掘了儒經內涵D.重視銀行的積累24.魏晉時期,依附于豪強的農民被稱為“佃客”,她們不僅要為地主耕種土地,繳納地租,還有勞役雜務,戰(zhàn)時則武裝為私兵。到了宋代,租佃關系普遍,無地農民常與地主簽訂契約,租種土地,較少承擔契約關系以外的雜役。這一變化A.體現(xiàn)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B.導致士地兼并不斷加劇C.推動了社會關系的平等化D.減輕了百姓的賦役負擔25.宋代士大夫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很多俗曲“其言至俚”“街巷鄙人多歌”,備受士大夫的青睞。蘇東坡對“街談市語”,“全不揀擇,入手便用。如街談巷說,鄙俚之言,一經坡手,似神仙點瓦礫為黃金,自有妙處”。這可用來說明宋代A.市民文化成為社會主流文化B.士大夫與平民審美旨趣趨同C.商品經濟發(fā)展影響文學風格D.理學世俗化推動文化的創(chuàng)新二、非選擇題(本題包含2大題,共25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典主與各諸侯國都是作為相對獨立的國際政治行為體并列存在,使得該時期的大一統(tǒng)主要體現(xiàn)在土地、民心層面,而秦統(tǒng)一六國則最終實現(xiàn)了制度層面的天下大一統(tǒng)。在此過程中,盡管歷次朝代更迭都會出現(xiàn)土地及民心層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隨著民族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圍從中原地區(qū)不斷向四方擴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對共主的認同上,并在最終經歷過春秋戰(zhàn)國的重重洗禮之后實現(xiàn)了制度層面上從統(tǒng)一禮儀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權體制的飛躍。——王宣華《先秦中原文化區(qū)域“大一統(tǒng)”秩序觀及當代價值探析》材料二武帝時,令各地諸侯王在封地之內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給予名號。劃分全國為十三州,每州設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監(jiān)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諸侯王。采用逐步將外廷權力轉移至內廷的方法,文書、奏章、政令一概由內廷官吏執(zhí)掌。在全國各地設鹽官38處,鐵官48處,均統(tǒng)歸大司農管轄,直屬中央政府?!幾粤钟拦狻对囌摑h武帝的治國為政之道〗(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先秦至秦朝時期“大一統(tǒng)”內涵的變化,并結合所學識說明導致此變化的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漢武帝治理國家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措施意義。(5分)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西漢時,江南地區(qū)地廣人稀、農業(yè)落后。但到東漢時期,江南地區(qū)水稻畝產量從西漢時期的四石升至東漢時期的約六石。據考古資料顯示,江南地區(qū)出土了火量東漢時期的陶耀、陶倉等物品,還有鐵錳、鐵鋤、鐵犁鏵、鐵鐮等大量鐵農具。東漢時期諸多循吏在任期間救化治理,推廣農耕技術,興修水利,極大促進了江南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江南人口迅速增長,墾田多辟,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農業(yè)勞動力資源增加,越族等少數(shù)民族人民與漢族人民一樣成為政府的編戶齊民,增加了相互交往和學習的機會和條件,有利于共同從事勞動生產。東漢時期江南地區(qū)農業(yè)較快發(fā)展,是多種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幾韵臅r華《東漢時期江南農業(yè)發(fā)展若干原因探述》材料二北宋立國后,太祖、太宗及其繼承者通過強化地方官員勸農督導職責,推廣優(yōu)良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深度學習的音樂流派分類模型研究
- 初中地理日本說課課件
- 交通設備制造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中的智能生產設備維護報告
- 四腦室膽脂瘤護理查房
- PROTAC-MTP3-degrade-1-生命科學試劑-MCE
- 保護大腦健康教育課件
- 新政策教育解讀
- 初中信息技術課件軟件
- 神經阻滯治療護理常規(guī)
- 初中作文自我介紹課件
- 教師安全培訓內容課件
- 2025年廣州市事業(yè)單位教師招聘考試生物學科專業(yè)知識試題
- 2025年養(yǎng)老護理員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電梯檢驗員資格考試試卷-電梯轎廂與導軌維護試題
- 2025年宜賓市中考語文試題卷(含答案詳解)
- 幼兒小小運動會活動方案
- C語言程序設計說課課件
- 2023年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知識點
- 對立違抗障礙行為矯正
- 福建省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費用參考指標
- 抗生素降階梯療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