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課當代中國的外交

課標要求:了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分析外交政策制定的國內外環(huán)境;認識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為世界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第四單元

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二、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三、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外交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倒在地上辦外交呢?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我們不要被動、怯懦,而要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要有獨立的精神,要爭取主動,沒有畏懼,要有信心。——周恩來(一)建國初期的外交(1949-50年代中期)1.背景:

材料: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對新中國實行政治上孤立、經(jīng)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和外交上不承認的政策,企圖把新中國扼殺于搖籃之中。另一方面,剛剛取得民族獨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孤立無援?!阑ⅲ瑥垪睢渡鐣髁x外交觀》國際:兩大陣營對立,美蘇冷戰(zhàn),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孤立、封鎖政策。國內:國內經(jīng)濟凋敝、百廢待興,繼續(xù)恢復經(jīng)濟并鞏固新生政權。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條方針解決的問題含義意義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就是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外交關系國民政府的外交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治上建立獨立自主的外交關系有步驟地徹底地摧毀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控制權……取消……肅清……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鞏固了新生政權中國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中不致于孤立由國家管制對外貿易,收回海關管理權、駐軍權和內河航運權強調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問題:當時為何實行“一邊倒”(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材料:美蘇兩國都不可能允許新中國在它們之間采取某種較為平衡的政策,新中國要保持中立的辦法顯然是行不通的,必須在兩大陣營中作出抉擇。——鄧小玲《從“一邊倒”到“新型伙伴關系”》

當時美蘇冷戰(zhàn),兩大陣營對立;美國孤立封鎖新中國;蘇聯(lián)和新中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相同,愿意同中國建交并援助中國。思考點:怎樣理解新中國制定的三條外交方針?①新中國的三條外交方針,是隨著人民革命姐姐誒勝利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②“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構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條外交方針,也奠定了新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則與格局。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成就:(1)建國后第一年,同蘇聯(lián)等十多個國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保加利亞等10國新興獨立國家:印度、緬甸、印尼、巴基斯坦資本主義國家:瑞典、瑞士、丹麥、芬蘭

大多數(shù)國家為社會主義國家,充分體現(xiàn)“一邊倒”外交原則發(fā)揮的作用。(2)毛澤東訪問蘇聯(lián),雙方于1950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結成盟友?!耙坏┮环绞艿饺毡净蛉毡就藝致远幱趹?zhàn)爭狀態(tài)時,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蘇聯(lián)政府同時給中國三億美元貸款,利息是1%,為期5年。中國可以在貸款正式生效后10年內償還?!吨刑K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1954年6月,中國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準則。②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利、和平共處③特點:包容性、開放性、平等性、創(chuàng)新性。④意義:①是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注重意識形態(tài)和國家制度→更強調國家利益);②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③減少周邊國家和西方國家的擔心與疑慮,為開創(chuàng)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④為國內經(jīng)濟建設贏得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周恩來會見印度團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4)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①內容:解決印度支那和朝鮮半島停戰(zhàn)的問題印度支那:表示位于印度與中國之間并受兩國文化影響的區(qū)域。東南亞、臺灣、歐美等地的華人普遍使用“中南半島”一詞,主要是因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支那”發(fā)展成為侮辱中國的詞語,在于右任的倡議下,改用“中南半島”。②結果:由于中國的努力,印度支那問題得以政治解決,因美國的阻撓,會議并未解決朝鮮問題。③意義: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與的國際會議;顯示了新中國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印度支那朝鮮半島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亞非會議)①特點:戰(zhàn)后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②結果:中國提出并堅持“求同存異”的方針,推動會議朝著達成協(xié)議的方向前進。③影響:為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創(chuàng)造了條件;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進展?!巴保涸庥鱿嗤荚鴾S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都面臨著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和維護民族獨立的任務;“異”: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與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爾、埃及、敘利亞、也門等國建交,同英國、荷蘭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6)1956年: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二)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的外交

1958年后,隨著蘇共奉行大國沙文主義,雙方矛盾逐漸激化。1960年7月,蘇聯(lián)單方面撤回在華專家,撕毀合同。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爆發(fā)后,蘇聯(lián)在中蘇邊界陳兵百萬,并揚言要摧毀中國核基地,對中國形成戰(zhàn)爭威脅。①美國依舊推行遏制中國政策,雙方關系尚未改善;②蘇聯(lián)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中蘇關系惡化;③國內“左”傾錯誤泛濫,經(jīng)濟發(fā)展受到影響;④第三世界的崛起,民族解放運動高漲;⑤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反對美帝,反對蘇修結好第三世界和其他發(fā)達國家1.背景: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外交策略兩個拳頭打人兩個中間地帶一拳打美帝,一拳打蘇修(反蘇反美)亞非拉廣大經(jīng)濟落后的國家以西歐、日本為代表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3、取得成就①出現(xiàn)了以與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建交為基本特點的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

②1964年中法建交,實現(xiàn)了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60年代初,美國對中國繼續(xù)遏制,中蘇關系惡化,而大批亞非拉國家獨立。由此,毛澤東提出聯(lián)合亞非拉國家進行反帝、反霸斗爭,加強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這也是這一時期外交的突破口。

——王仕英

在“兩個中間地帶”理論指導下,新中國堅持“依靠第一中間地帶,爭取第二中間地帶,反對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p>

——門洪華《中國外交大布局》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三)20世紀70年代初期①國際:美蘇爭霸,美國處于劣勢;美國深陷越戰(zhàn)泥潭;歐洲走向聯(lián)合,日本崛起,美國霸主地位被動搖;多極化趨勢繼續(xù)發(fā)展;中蘇關系繼續(xù)惡化。②國內: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的提高。1.背景:2.外交策略:“一條線、一大片”一條線:

按照大致的緯度(50°N)劃出一條連接從美國到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歐洲的戰(zhàn)線。一大片:團結“一條線”及其周圍的國家和地區(qū),結成廣泛的“聯(lián)美遏蘇”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3.外交成就:①1970年起,中國先后同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希臘、聯(lián)邦德國等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中英、中荷關系也升格為大使級。②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③中美關系正常化: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④中日建交: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⑤建交高潮:到197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11個。標志著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簽《中美聯(lián)合公報》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開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雙方簽署聯(lián)合聲明,建立外交關系。(新中國第三次建交高潮)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問題探究:

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美關系正?;脑蚣坝绊憽?/p>

材料一:美國意識到自己的霸權地位已嚴重衰落,面對蘇聯(lián)的爭霸,美國領導人更產(chǎn)生了緊迫感。……為了改善在美蘇爭霸中美國的戰(zhàn)略處境,美國開始接觸中國?!吨袊饨皇贰?/p>

材料二:盡管中國人說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準許的,但是中國自己的動機卻是掩蓋不住的。

——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材料三:《美臺共同防御條約》是美國與臺灣當局在1954年間簽訂的正式國際條約,該條約是以軍事為基礎、包含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合作的多目標條約,本條約的基本精神是反共的,不僅在武力軍事上協(xié)防臺灣,亦反對共產(chǎn)主義滲透臺灣。(1)原因:美國:①長期敵視、孤立新中國的政策失敗;②自身經(jīng)濟實力下降,受日本、西歐的挑戰(zhàn),霸權地位相對衰落;③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深陷越戰(zhàn)泥潭。中國:①中蘇關系惡化;②有利于改善國際關系;③有利于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④中國國際地位提高。(2)影響:①中美關系緩和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形勢轉變的關鍵。②中美關系的緩和,直接推動了中日關系的發(fā)展,接著在國際上出現(xiàn)了同新中國建交的熱潮,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③緩和了世界的緊張局勢,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④提供了解決臺灣問題的契機,加速了統(tǒng)一大業(yè)進程。1972年中美外交正?;瑸楹蔚?979年雙方才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影響雙方建交的因素是什么?中國的立場是什么?近些年美國頻頻對臺軍售的危害?臺灣問題中美建交三原則:美國必須與臺灣斷交、廢除共同防御條約、撤出駐臺美軍。美國向臺灣地區(qū)出售武器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規(guī)定,干涉中國內政,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嚴重損害中美關系和臺海和平穩(wěn)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二、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三、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外交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年——2012年)1.背景:

國內: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國際:①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的主題;②經(jīng)濟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2.外交政策:全方位、無敵國、不結盟全方位?意味著中國外交政策的全面性和廣泛性,涵蓋了與世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各個方面,不受限于特定的國家或集團。無敵國?則強調中國外交政策的不針對性和非排他性,即不與任何國家或集團建立敵對關系,保持外交政策的開放和中立。不結盟?是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指的是中國不參與任何形式的軍事或政治聯(lián)盟,保持獨立自主的外交立場,不依附于任何大國或集團,以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二、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3.外交成就:(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①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②1989年,中蘇兩國實現(xiàn)關系正常化③致力于與世界各大國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2)世紀之交,鞏固周邊國家關系:①解決與哈、吉、塔三國的邊界問題。②1997年12月,東盟首腦建立“10+1”會晤機制。③與印、巴、朝、韓、越、蒙等國的關系取得新進展。(3)步入21世紀,致力于與各大國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①把與發(fā)展中國家合作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zhàn)略的一部分: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論壇;2003年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②積極推動區(qū)域和國際合作:發(fā)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推動二十國集團成為國際經(jīng)濟治理主要平臺;建立“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為新興市場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對話與合作提供重要平臺。③積極參加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在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二、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一、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二、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三、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外交1.指導思想:2.外交成就:妥善處理分歧,與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等世界主要國家的關系穩(wěn)步發(fā)展。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推出多種新機制和新舉措,深化同日本、韓國、東盟各國等周邊國家的關系。提出“真實親誠”理念,加強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團結合作。習近平外交思想

中共十八大以來,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一)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格局。世界主要國家周邊國家非洲國家總體穩(wěn)定、均衡發(fā)展的大國關系框架三、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外交(二)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來(面臨外部環(huán)境的嚴峻挑戰(zhàn))1、理論創(chuàng)新:一堅持三推動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經(jīng)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fā)展。2、實踐創(chuàng)新:(2)就世界和平發(fā)展的諸多議題提出中國方案。(1)構建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進行密集的外交活動;出席重大的國際多邊會議。支持踐行多邊主義,支持聯(lián)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核心作用;在重大國際和地區(qū)問題上,探索解決辦法;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完善;倡議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三、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外交(三)中共二十大以來1.背景: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2.內容:(1)四個反對:①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②反對冷戰(zhàn)思維;③反對干涉別國內政;④反對搞雙重標準。(2)一個宗旨: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外交政策宗旨。(3)一個價值: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思考點:為什么說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日益緊密?其動因是什么?①中國堅持獨立自主,中國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②中國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③秉持正確義利觀,中國始終支持發(fā)展中國家,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fā)展能力,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三、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外交當代中國的外交開創(chuàng)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世紀50年代20世紀60年代20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1、外交政策及目標2、外交方向及成就十八大以來外交二十大以來外交【課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