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八(下)文言文知識梳理
一、桃花源記
【通假字】
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要”通“邀”,意思為:邀請。
2.具答之?!熬摺蓖ā熬恪蓖辏馑紴椋喝?。
【古今異義】
1.芳草鮮美。鮮美:古義:新鮮美好;今義:(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屋舍儼然。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
3.阡陌交通。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業(yè)的總稱。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①古義:妻子兒女;今義:已婚男子配偶的稱呼。絕境:
②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5.無論魏晉。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語。
6.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充足,不滿。
7.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緣:古義:順著;今義:緣故。
8.說如此。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9.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古義:請今義:延長。
10.夾岸數(shù)百步。夾:古義:古代量度單位今義:兩腳跨過的距離。
11.后遂無人問津。津:古義:渡口今義:口液。
12.停數(shù)日辭去。去:古義:離開今義:跟來相反。
13.欲窮其林。窮:古義:走近今義:貧窮。
14.此中人語云。云:古義:告訴今義:說話。
15.便得一山。得:古義:發(fā)現(xiàn)今義:得到。
16.仿佛若有光。仿佛:古義:隱隱約約今義:好像。
17.咸來問訊。咸:古義:全都今義:咸味。
18.村中聞有此人。聞義:古:發(fā)現(xiàn)今義:用鼻子嗅。
19.此中人語云。云:古義:說今義:白天。
20.便扶向路。向:古義:從前的今義:方向。
21.不足為外人道也。外人:古義:桃花源外的人今義:不同民族或國家的人。
【一詞多義】
1.中①晉太元中,年間;②中無雜樹,中間,其中。
2.舍①便舍船,動詞,舍棄;②屋舍儼然,名詞,房屋。
3.聞①雞犬相聞,聽見,②聞有此人,聽說。
4.出①不復出焉,出去;②皆出酒食,拿出。
5.志①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記;②尋向所志,名詞,標記。
6.遂①遂迷,(最終);②后遂無問津者(竟然)。③遂與外人間隔(于是,就)
7.尋①尋向所志,動詞,尋找;②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
8.為:①武陵人捕魚為(w6i)業(yè):動詞,作為;②不足為(wM)外人道也:介詞,
對,向;③此人--->為(wei)具言所聞:讀wCi,介詞,對、向。
9.得:①便得一山:得到,引申為看見;②得其船:得到,引申為找到。
10.屬: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②屬(zhU)引凄異(連接)③神情與蘇、黃不屬
(shu)(類似)
11.扶:①便扶向路(沿著)②出郭相扶將(攙扶)
12.絕:①來此絕境(與外界隔絕)②絕多生怪柏(極)③沿溯阻絕(斷)④哀轉(zhuǎn)久絕
(消失)
13.語:①此中人語云(告訴)②如有所語(說話)
14.之:①忘路之遠近(的)②具答之(指桃花源中人所提的問題。)
【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動詞
①漁人甚異之,原意為:詫異,在文中的意思為:對……感到詫異。
②欲窮其林,原意為:貧困,在文中的意思為:走到……的盡頭。
③林盡水源,原意為:盡頭,在文中的意思為:動詞,完,沒有了,消失。
2.方位名詞作狀語
復前行,欲窮其林,原意為:前面,在文中的意思為:向前。
3.名詞用作動詞
①處處志之,原意為:標記,符號,在文中的意思為:做標記。
②未果,尋病終,原意為:果實,結(jié)果,在文中的意思為:實現(xiàn)。
③此中人語云,原意為:言論,說話,在文中的意思為:告訴。
4.名詞做狀語。
復前行:前:向前,往前。
【重點實詞】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緣:沿著,順著。2.芳草鮮美,鮮美:新鮮美好。
3.落英繽紛,繽紛:繁多的樣子。4.仿佛若有光,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
5.初極狹,才通人。極:很,非常。才:僅僅、只。6.屋舍儼然,儼然:整齊的樣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類8.阡陌交通,阡陌:田間小路。
9.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黃發(fā):舊說是長壽的象征,用來指老人。垂髯:垂下來的
頭發(fā),用來指小孩。怡然:快樂的樣子。10.咸來問訊。咸:都。11.乃不知有漢,乃:
竟然
1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詳細地說出。13.余人各復延至
其家,延:邀請。
14.停數(shù)日,辭去。去:離開。15.此中人語云,語:告訴。16.便扶向路,扶:沿
著、順著。向:先前的。17.處處志之,志:做記號。18.詣太守,詣:拜訪。19.欣然規(guī)
往,規(guī):打算,計劃。20.未果,果:實現(xiàn)。21.問津,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
意思。津,渡口。
【重點虛詞】
1.之:①忘路之遠近。(結(jié)構助詞,的);②有離田美池桑竹之屬,(結(jié)構助詞,的);③
具答之(代詞,代他們的問題);④漁人甚異之(代詞,指代上文所述桃花林的美景);⑤
處處志之。(代詞,記號);⑥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桃花源之件事)⑦水陸草木之花(結(jié)
構助詞,的)
2.其:①欲窮其林(代詞,代桃花林);②既出,得其船(代詞,自己的)。
3.乃:①見漁人,乃大驚。(于是,就);②乃不知有漢(竟然,居然)③乃重修岳陽
樓(于是,就)④久而乃和(才)⑤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表判斷)
4.焉:①不復出焉(兼詞“于之”“在這里")②且焉置土石(哪里);時而獻焉(它);
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谀抢铮?;④雖雞狗不得寧焉(語氣助詞)
5.為:①武陵人捕魚為業(yè)(作為);②不足為外人道也(向;對);③此人一一為具言
所聞(替);④項為之強(因為);⑤為其來也(相當于“于”,當);⑥滿鐵范為一板(成為);
⑦中軒敞者為艙(是);⑧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做,雕刻);⑨二蟲盡為所吞(被);⑩孰
為汝多知乎(通"謂”,說);QD或異二者之為(指心理活動)。
【特殊句式】
劉子驥,高尚士也。(劉子驥是位清高的隱士。判斷句,用“……也”表判斷)
【省略句】
①便舍船,從口入。(省略主語,應為:迤人便舍船,從口入)
②林盡水源。(省略介詞,應為:林盡王水源)
③此中人語云。(省略賓語,應為:此中人語漁人云)
二、小石潭記
【古今異義】
1.小生:古義:年輕人。(崔氏二小生)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今義:前往,到某處。
3.聞:古義:聽到、聽聞。(聞水聲)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今義:住。
5.布:古義:映,顯現(xiàn)。(影布石上)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許:古義: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數(shù)目不確定,等同于現(xiàn)今口語中常說的:“左右”“上
下”。(潭中魚可百許頭)今義:允許、準許。
7.伶(yl)然:古義:呆呆的樣子。(怡然不動)今義:靜止的樣子。
8.清:古義:凄清;冷清。(以其境過清今義)今義:清晰,清凈等。
9.以為:古義:作為(全石以為底)今義:認為等。
【一詞多義】
1.可
(1)大約。表示估計數(shù)目。(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明滅可見;不可久居)
2.從
(1)介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
3.清
(1)形容詞,清澈。(水尤清冽)
(2)形容詞,凄清。(以其境過清)
4.差
(1)形容詞,長短不一。參差不齊(參差披拂)
(2)動詞,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
(1)通“現(xiàn)”,出現(xiàn)。(才美不外見)
(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
(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
(2)逗樂。(似與游者相樂)
7.以
(1)介詞,因為。(以其境過清)
(2)連詞,而。(卷quan石底以出)
(3)介詞,用把。(全(qu仙石以為底)
8.而
(1)表承接關系。(乃記之而去)
(2)表并列關系。(隸而從者)
(3)表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
(2)游覽。(同游者)
10.環(huán)
(1)玉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
(2)環(huán)繞。(四面竹樹環(huán)合)
11.為
(1)動詞,作為。(卷(quan)石以為底)
(2)動詞,成為。(為巖)
【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下: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下。
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澈:形容詞作動詞,照到。
5、俶爾遠逝。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4: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
蛇一樣。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9.凄神寒骨。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形容詞作使動用法,使…
寒冷。
10.如鳴佩環(huán)。鳴:使動用法,使…發(fā)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感到快樂。
12.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作為隨從。從,跟從。
13.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逗樂。
14.近岸。近;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
15.潭中魚可百許頭??桑盒稳菰~作量詞,大約。
【特殊句式】
(1)倒裝句
①如鳴佩環(huán)(正確語序:如佩環(huán)鳴)好像人身上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
②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③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2)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我”)于是記下這番景致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彎曲。
3.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我因為它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
4.心樂之。(省略主語“我”)我心里感到很高興。
三、核舟記
【通假字】
(1)講右臂支船(訕一一通“屈”,彎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一一通“橫”,橫著的。)
(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一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4)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一一通“父”,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多附與字之后。)
(5)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一一通“揀”,挑揀。)
【古今異義】
1.約八分有奇
古義:零數(shù)。今義:單的:不成對的,跟“偶”相對。
2.高可二黍許
“可”的古義:大約;今義:表示同意。
“許”的古義:上下;今義:答應,允許。
3.其兩膝相比者
古義:靠近;今義:比較,較量。
4.神情與蘇、黃不屬
古義:類似;今義:歸屬。
5.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古義:竟然:今義:曾經(jīng)。
【一詞多義】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異、罕見);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數(shù),余數(shù))
2.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表存在的動詞,與“無”相對);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通“又”,加上,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3.為:為宮室、器皿、人物(做,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軒敞者為艙(是);
為人五:(刻有)
4.可:高可二黍許(大約):
珠可歷歷數(shù)也(可以)
5.端: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名詞,“畫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視端容寂(形容詞,“端正、正”)
6.木:能以徑寸之木(圓木);
以至鳥獸、木石(樹木)
7.者:中軒敞者為艙(……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8.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叫作);
文日:天啟壬戌秋日(是)
9.扇: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詞);
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扇子)
10.啟: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打開);
天啟壬戌秋日(明熹宗朱由校年號)
11.而: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表并列,并且);
啟窗而觀(連詞,然后);啟窗而觀(表承接);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表轉(zhuǎn)折,但是)
12.以:能以徑寸之木(用)
以至鳥獸、木石(甚至)
13.語:如有所語(說話);
此中人語云(告訴)
14.蓋:蓋大蘇泛赤壁云(大概);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原來是);
蓋以誘敵(大概,原來是)
15.云:蓋大蘇泛赤壁云(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
此中人語云(說)
16.其:其兩膝相比者(他們的);
而豎其左膝(他的指佛印的);
其人視端容寂;其船背稍夷(那,那個);
則題名其上(指船底)
其色丹(它的,指字的);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代船)
【詞類活用】
1.臥右膝,訕右臂支船。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i出:動詞的使動用法,使
彎曲。
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名詞作動詞,帶著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詞作動詞,梳著椎形發(fā)髻。
4.石青松之。石青:名詞作狀語,用石青;樓:名詞用做動詞,涂染。
5.磐篷覆之。磐篷:名詞用代狀語,用磐篷。
6.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巧:形容詞作名詞,特殊技巧。
7.而豎其左膝。豎: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豎,豎起。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中軒敞者為艙。(“為”表示判斷)
②蓋大蘇泛赤壁云。(“蓋……云”表示判斷)
(2)倒裝句
①嘗貽余核舟一,原句應為:嘗貽余一核舟。
②又用篆章一,原句應為:又用一篆章。
③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原句應為:蓋簡修狹桃核為之。
(3)省略句
①則題名其上,省略于,原句應為:則題名于其上。
四、《莊子》二則
重點實詞
140(xiang):輔助君主的人,相當于后代的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2.恐:害怕。
3.國:國都。
4.三:虛指多次。
5.往:前往。
6.眄鵠(yuanchO):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習性高潔。
7.止:棲息。
8.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jié)的子。
9.曜(H)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10.咯(chi):貓頭鷹。
11.嚇(hD:模仿鵬發(fā)怒的聲音。文中第二個“嚇”用作動詞。
12.淳(hdo)梁:濠水的橋上。濠,水名,在現(xiàn)在安徽鳳陽。
13.修(tido)魚:一種淡水魚中的銀白色小魚,喜歡在水層下面游動,長約16厘米,
又名白鰥。
14.請:請允許我。
15.循:從.說起。
重點虛詞
1.或:有的人。(更謂惠子曰)
2.于是:在這時。(于號惠子恐)
3.耒(f。):可以不譯,也可以譯作那。(本鸚綃發(fā)于南海)
4.是:這。(星魚之樂也)
5.固:固然(口不知子矣);本來(子困非魚也)。
6.全:完全,確定是。(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7.安:怎么(哪里)。(汝家知魚樂)
8.云者:如此如此。(子曰“汝安知魚樂”名首)
9.既:已經(jīng)。(夠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古今異義
1.止
古義:棲息。(非梧桐不止)
今義:停止。
2.于是
古義:在這時。(于是鶴得腐鼠)
今義:因果關系。
3.國
古義:國都。(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今義:國家。
一詞多義
1.之
代詞,他,代惠子。(莊子往見之)
代詞,代“鸚綃”這種鳥。(子知之乎)
代詞,代鵬。(鵬鴉過之)
結(jié)構助詞“的(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今子欲以子書梁國而嚇我邪)
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2.于
介詞,引出動作處所,從。(夫鴨鴉發(fā)于南海)
介詞,引出動作處所,在。(而飛于北海)
介詞,在。(于是鳴得腐鼠)
3.嚇
語氣詞,h0,模仿發(fā)怒的聲音。(仰而視之曰:“吁!”)
動詞,嚇唬。(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吁我邪)
4.固
本來。(子困非魚也)
固然。(我非子,困不知子矣)
5.安
表疑問,怎么。(家知我不知魚之樂)
表疑問,哪里。(子曰“汝家知魚樂”云者)
6.于是
表承接,“于是”。(于是惠子恐)
在這時。(于星鳴得腐鼠)
7.子
古代著書立說,代表一個流派的人。(莊于日)
人物代詞,你。(于非魚,安知魚之樂)
8.見
看望,拜見。(莊子往加之)
引見。(胡不見我于王)
詞類活用
相:輔佐君主的人。這里是做宰相的意思。名詞作動詞。(惠子相梁)
重點句式
1.倒裝句
狀語后置
(1)搜于國中三日三夜。(“于國中三日三夜”是狀語后置,應為“于國中搜三日三
)
(2)夫鸚綃發(fā)于南海。(“于南?!笔菭钫Z后置,應為“夫鵝鴉于南海發(fā)”。)
(3)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于濠梁之上”是狀語后置,應為“于濠梁之上游二)
2.判斷句
(1)是魚之樂也。(“……也”,判斷句標志。)
(2)子非魚。(否定副詞“非”表判斷。)
3.省略句
(1)省略介詞
惠子相梁。(動詞“相”后省略介詞“于”,應為“相于梁”。)
(2)省略主語
仰面視之曰:“嚇!”(省略主語“鵬”。)
五、《禮記》二則
【重點探究】
通假字:
1.兌(通“說(yu6)”),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d)。)古代皇帝發(fā)布的政令。
2.學(通“敦”(xido)”),教導。
3.選賢與(jO)能與通“舉”,推舉,選舉。
4.矜(guG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
古今異義:
1.不知其旨也
古義:味美
今義:意義)
2.教然后知困
古義:困惑
今義:困難)
3.教學相長也
古義:促進
今義:增長)
4.大道之行也
古義: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義:寬闊的路
5.男有分,女有歸
古義:女子出嫁
今義:返回,回歸,回到本處
6.鰥寡孤獨
古義:為兩個字。“孤”指幼而無父的人;“獨”指老而無子的人。
今義:為一個詞,單一,只有一個,指獨自一個人。
7.盜竊亂賊而不作
古義:造反
今義:“雜亂”,“搗亂”等含義
8.盜竊亂賊而不作
古義:害人
今義:小偷,竊賊
9.盜竊亂賊而不作
古義:興起
今義:作為
10.是謂大同
古義:代詞“這”
今義:常用于判斷詞,或與“非”相對。
詞類活用:
1.故人不獨親其親(親)動詞作意動用法,以……為親。
2.不獨子其子(子)名詞作意動用法,以....為子。
3.使老有所終(老)形容詞作名詞,老年人。
4.壯有所用(壯)形容詞作名詞,壯年人。
5.幼有所長(幼)形容詞作名詞,幼童。
6.故外戶而不閉(外)名詞傳動詞,從外面。
7.選賢舉能(賢)形容詞作名詞,品德高尚的人。
8.選賢舉能(能)形容詞作名詞,才能出眾的人。
一詞多義:
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詞,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學,不知其善也(代詞,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謂乎(表示推測)
2.學
教學相長(學習)
學學半(同“教二教導)
1.之
其此之謂乎(代詞,復指前置的賓語“此”)
大道之行也(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
六、《馬說》
通假字
(1)才美不外加“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2)食之不能盡其?!安摹蓖ā安哦拍?/p>
(3)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養(yǎng)。
一詞多義
(1)之:
雖有千里之能(助詞,譯為的)
馬考千里者(不譯,定語后置的標志)
策?不以其道(代詞,它,代千里馬)
鳴石而不能通其意(不譯,補充音節(jié))
(2)食: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飼”,喂)
售不飽(動詞,吃)
一拿或盡粟一石(頓)
(3)策:
執(zhí)年而臨之(名詞,鞭子)
篥之不以其道(動詞,鞭打)
(4)以:
不以千里稱也(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5)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
雖有千里之用(能力)
(6)其:
策之不以不道(它的,代詞)
基真無馬耶(表反問語氣,難道)
基真不知馬也(其實)
詞類活用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形容詞作動詞,辱沒。
(2)一食或盡粟一石形容詞作動詞,吃盡。
(3)策之不以其道名詞作動詞,鞭打,驅(qū)使
(4)食馬者不知其能手里而食也千里,數(shù)量詞作動詞,行千里。
(5)食之不能盡其材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盡,竭盡。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1)倒裝句:
①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千里”是中心詞“馬”的后置定語。)
譯句:(能日行)千里的馬。
②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狀語后置,“于”相當于“在”,“于奴隸人之手”是介詞結(jié)構的
后置。)譯句:只好屈辱在低賤的(養(yǎng)馬)人的手里。
(2)翻譯: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譯句:鞭策它,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竭盡它的能力,千里馬嘶鳴,
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②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句:難道真的沒有馬嗎?大概真的不認識馬吧。
專題05課內(nèi)與課外文言文
一、課內(nèi)部分
(一)(2021?廣東揭陽?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
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
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
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不復出焉/世則無敵國外患者B.才通人/才美不外見
C.率妻丁邑人來此絕境/不獨于其于D.呼之,欣然規(guī)往/陶后鮮有厚
2.翻譯下列句子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地再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因此二者有許
多相似的地方。請閱讀鏈接材料、參照示例,從文中再找出一例,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
【鏈接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
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
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c是故謀閉而不興,盜
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節(jié)選自《禮記正義》)
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桃源”中社會環(huán)境和平安寧,這就是“大
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
【答案】1.D
2.(1)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必說魏晉了。
(2)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
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
3.示例:從“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
社會的關愛,生活及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
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或“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職,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
“男有分,女有歸”。(言之有理既可)
【解析】
1.考查一詞多義。
A.出去/名詞活用作狀語,在國外;
B.副詞,僅/才能;
C.兒女/以……為子;
D.聽說/聽說;
故選Do
2.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
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翻譯文言語句要抓
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
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1)今,現(xiàn)在;乃,竟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2)平,平坦;曠,開闊,寬闊;屋舍,房屋;儼然,整齊的樣子;之,這:屬,類。
3.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的能力。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文言文及鏈接材料大意的基礎上,結(jié)合題目的提示,抓住關鍵
語句來分析。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分析,從《桃花源記》中“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看,并怡然自樂”分析,描述桃源人物的往來種作、衣著裝束和怡然自樂的生活,勾
勒出了一幅理想的田園生活圖景。這與“大同”社會中“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相似,老人和孩子受到社會關愛,男
人和女人各司其職,和諧、安寧、美好。
【參考譯文】
東晉太元(公元376-396)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而行,
忘記了路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nèi),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
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xù)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
子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
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
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
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
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全都與桃花源以外的人一
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
這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這
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么一
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妻兒鄉(xiāng)鄰
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往來。
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
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
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辭。
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
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
作的記號,竟然迷路了,后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叫劉子雅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著
前往桃花源。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鏈接材料: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
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
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
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
反對把財物棄置于地的浪費行為,不是為了占為己有;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
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門從
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這叫做理想社會。
(二)(2021?廣東陽江?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貨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
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
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天下為公/武陵人捕魚為業(yè)B.敢人不獨親其親/敢曰:教學相長也。
C.男有分,女有歸/舟首尾長約八?有奇I).盜竊亂賊而不停/其中往來種作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⑵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6.結(jié)合選文,概括說說儒家的大同社會有怎樣的特點。
【答案】4.B
5.⑴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⑵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6.⑴選賢任能,誠信和睦,普遍仁愛;⑵全體社會成員各有所養(yǎng)、各有所用、各盡其
職;⑶行為皆出于公心,杜絕奸詐之心、害人之事:⑷人們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⑸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答到其中3點即可?!?/p>
或者:⑴選賢任能,誠信和睦。⑵人人都能受到了社會關愛(社會普遍仁愛),人人行
為都出于公心。⑶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⑷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解析】
4.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平時要歸納整理,作答時還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
理解分析。
A.為:動詞,是/動詞,作為;
B.故:連詞,因此,所以/連詞,因此所以;
C.分:名詞,職分,指職業(yè)、職守/長度單位;
D.作:動詞,興起/動詞,耕作;
故選Bo
5.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
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與(通'舉',選舉,推舉)、講(講求)、修(培養(yǎng))”幾個詞是重點
詞語。
(2)句中的“力(力氣)、惡(厭惡)、為己(為了自己的私利)”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6.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來分
析。從“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賽、孤、
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中可知,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從“男有分,女有歸”中可知,人
人都能安居樂業(yè);從“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中可
知,貨盡其用,人盡其力。從“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可知,
人們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據(jù)此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
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
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
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反對把財
物棄置于地的浪費行為,不是為了占為己有;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
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門從外面帶上,
而不從里面閂上,這叫做理想社會。
(三)(2021?廣東清遠?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加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
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更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年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第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馬說》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一食逐盡粟一石/尊重于泰山,B.然后有千里馬/不以為然
C.第之不以其道/執(zhí)簞而臨之D.晅伯樂不常有/取之于藍池青于藍。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棚之間。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9.通讀全文,文章主要突出一種什么語氣?有什么作用?
【答案】7.D
8.(1)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槽之間,不能以千里馬著稱。
(2)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9.從“不”字可以感知,全文主要表現(xiàn)一種否定語氣(答“否定語氣”即可);表現(xiàn)出
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埋沒人才的悲憤之情。
【解析】
7.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平時要歸納整理,作答時還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
理解分析。
A.或:有時/或許;
B.然:這樣/對;
C.策:動詞,鞭打,駕馭/名詞,馬鞭子;
D.而:都是“表轉(zhuǎn)折,但是”;
故選Do
8.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
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
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祗(同‘只',只是)、辱(受到屈辱)、于(在)、奴隸(仆役)、駢(并
列)、槽楊(馬槽)”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且(猶,尚旦)、欲(想)、等(一樣)、不可得(做不到)、安(怎么)”
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9.本題考查對文章寫法和主旨的理解。
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一句,作者采用
否定語氣的方式,認為不是沒有千里馬,而是不能識別千里馬,因而千里馬被埋沒。作者借
千里馬被埋沒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視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
慨之情。據(jù)此理解分析作答。
【參考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
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楊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
而像普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
品德就顯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qū)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
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
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四)(2021?廣東汕頭?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鯨。解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
其兒千里也;怒而3其翼若垂大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十南冥。南冥者,大池也?!洱R
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技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
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怪者也()
(2)我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亦若星則已()
1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2)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當酶的一項是()
A.鰥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里,莊子的想像力極其豐富。
B.本文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四個方面極寫鯨鵬形象,磅礴壯觀。
C.作者引用《齊諧》一書中的話對鯉鵬之事作了補充說明,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D.文中的“解鵬”可高飛九萬里,能從北海飛到南海,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逍遙游”。
【答案】10.記載盤旋飛翔這,這樣
11.(1)當它用力鼓動翅膀飛起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
(2)山野中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jié)果。
12.D
【解析】
10.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志怪者也”的意思是:記載怪異事物的書。志:記載。
(2)“技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意思是: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技:盤旋
飛翔(而上)。
(3)“亦若是則己”的意思是: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是:這,這樣。
指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
1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
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怒(奮起的樣子,這里指鼓起翅膝)、若(好像)、垂(同‘陲',邊際)”
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野馬(游動的霧氣)、生物(指各種有生命的東西)、以息(指有生命的
東西呼吸所產(chǎn)生的氣息)、相吹(相互吹拂)”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12.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本文極寫鯉、鵬之大,與之相呼應的,作者又舉出
了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憑借的道理。依據(jù)“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可知,鰥、鵬是有所憑依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逍遙游'"。故選D。
【參考譯文】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鰥。鰥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鯉變化成為鳥,它的
名字叫做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好像懸掛
在天空中的云。這只鵬鳥啊,在海水運動的時候?qū)⒁w到南海去。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水池。
《齊諧》是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洱R諧》記載說:“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翅膀
擊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而
離開”。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jié)果。天色湛藍,是它真
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中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
上看天一樣罷了。
(五)(2021?廣東肇慶?八年級期末)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自: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雖有佳肴》
13.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解釋小止確的一項是()
A.不知其旨也旨:昧美
B.教然后知用困:困惑
C.然后能自反也反:同“返”,返回
I).教學相長也長:促進
14.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15.原文和下面鏈接材料論述的觀點有何相同之處?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鏈接材料]
學者之問也,不獨欲聞其說,又必欲知其方;不獨欲知其方,又必欲為其事。
而以,既問于師,又辯諸友,為當時學者之實務。蓋學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既
為人則不得不學,既學之則不容不問。
《健余劄記》
【答案】13.C
14.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15.兩者都談到“教學(學問)相長”的道理,啟示:“教與學”“學與問”是相輔相
成的,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習,“教”與“問”是很好的學習的途徑與方法。平時要樂于教
別人,也要善于向別人請教。
【解析】
13.C.句意為: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反:反省。
故選Co
14.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
重點詞:至,最好。弗,不。善,好處。句意: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學習,就
不會知道它的好處。
15.本題考查材料的比較閱讀?!峨m有佳肴》談的是“教”與“學”的關系問題,得出
“教學相長”的結(jié)論。[鏈接材料:中“學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談到“學”與“問”
的關系問題,認為“學”與“問”是想到促進的??梢妰晌牡挠^點是相同的,即都認為“教
學,,,,學問,,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由此可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不能單純地“獨學”,要
在與老師、學生、朋友的相互教與學中取長補短,既要“學”又要“問”,既要“學”又要
“教”,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答題時扣住“教與學”“學與問”的關系即可。
【參考譯文】
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
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
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
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輕工職業(yè)學院《藥學綜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冶金高等??茖W?!陡叩蛪弘娖骷霸O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刑法學總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化工學院《UI交互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先進材料進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藝術職業(yè)學院《金屬塑性變形》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黑龍江農(nóng)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水文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高考物理總復習《動量和動量守恒》專項測試卷含答案
-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大學《商務禮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2023-2024學年一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題
- 插圖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 前列腺增生藥物治療
- 人工智能知識圖譜(歸納導圖)
- 滴滴補貼方案
- 民宿建筑設計方案
- 干部基本信息審核認定表
- 2023年11月外交學院(中國外交培訓學院)2024年度公開招聘24名工作人員筆試歷年高頻考點-難、易錯點薈萃附答案帶詳解
- 春節(jié)行車安全常識普及
- 電機維護保養(yǎng)專題培訓課件
- 汽車租賃行業(yè)利潤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