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診療方案(2022年版)_第1頁
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診療方案(2022年版)_第2頁
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診療方案(2022年版)_第3頁
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診療方案(2022年版)_第4頁
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診療方案(2022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依據(jù)重點??茩z查要點修改,按照公文字體排版)

針灸推拿科

口僻(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診療方案

(2022年版)

一、病名

中醫(yī)病名:口僻(TCD編碼:A07.01.01.04)

西醫(yī)病名: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ICD-10編碼:G51.003)

二、診斷:

(一)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

準》(ZY/T001-94),具體如下:

1、發(fā)病突然,急性或亞急性起病。

2、病前常有面部受涼、受風史。

3、病初可以有一側耳后,耳內(nèi)或下頜角的疼痛,顏面不適

等前驅(qū)癥狀。

4、表情肌完全癱瘓,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變大,

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閉眼時眼球向上外方轉(zhuǎn)動,露出白色

鞏膜,稱Bell征?;颊弑谴綔献儨\,口角下垂,示齒時口角歪

向健側。鼓腮漏氣。咀嚼夾食。特發(fā)性面神經(jīng)炎多為單側的,偶

見雙側。

5、部分可出現(xiàn)同側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覺喪失,聽覺過敏,

還可以有患側乳突部的疼痛、耳廓和外耳道的感覺減退、外耳道

和鼓膜出現(xiàn)皰疹。

6、部分病損嚴重的患者或失治、誤治的患者可能出現(xiàn)倒錯、

鱷魚淚、面肌痙攣、面肌萎縮等后遺癥。

(二)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神經(jīng)病學》第五

版(王維治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年卜

1、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通常急性起病,癥狀可在數(shù)小時,

或1到3天內(nèi)達到高峰。

2、病初可以有一側耳后,耳內(nèi)或下頜角的疼痛,表現(xiàn)表情

肌完全癱瘓,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變大,眼瞼不能閉

合或閉合不全,閉眼時眼球向上外方轉(zhuǎn)動,露出白色鞏膜,稱

Bell征。患者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示齒時口角歪向健側。鼓

腮漏氣。咀嚼夾食。特發(fā)性面神經(jīng)炎多為單側的,偶見雙側。

3、Hunt性面癱: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覺喪失或障礙、聽覺過

敏,患側乳突部的疼痛、耳廓和外耳道的感覺減退、外耳道和鼓

膜出現(xiàn)皰疹。

4、后遺癥期部分病人出現(xiàn)鱷魚淚、倒錯、口眼聯(lián)動、面肌

痙攣。

5、頭顱CT或MRI檢查,排除腦血管意外及顱內(nèi)占位。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早期):發(fā)病1天一2周。

2、恢復期(中期):發(fā)病2周一6月。

3、后遺癥期(晚期):發(fā)病6月以上。

(四X證候診斷:

1、風寒阻絡證:口眼歪斜,面肌活動不利,咀嚼、聳鼻、

鼓腮漏氣,喝水滴漏、閉眼困難,眼睛閉合不全,迎風流淚,或

出現(xiàn)耳后耳內(nèi)疼痛,惡寒發(fā)冷、口淡不渴,面色發(fā)白,舌淡或淡

紅,苔薄白,脈浮弦或浮緊。

2、風熱阻絡證:口眼歪斜,面肌活動不利,咀嚼、聳鼻、

鼓腮漏氣,喝水滴漏、閉眼困難,眼睛閉合不全,伴目睛紅赤,

口苦咽干,或出現(xiàn)耳后耳內(nèi)疼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

苔薄黃或黃膩,脈數(shù)或浮數(shù)或滑數(shù)。

3、風痰阻絡證:口眼歪斜,面肌活動不利,咀嚼、聳鼻、

鼓腮漏氣,喝水滴漏、閉眼困難,眼睛閉合不全,或口粘膩,頭

胸煩悶,或出現(xiàn)耳后耳內(nèi)疼痛。舌淡,苔白膩,脈滑或濡緩。

4、氣虛血瘀證:口眼歪斜,面肌活動不利,咀嚼、聳鼻、

鼓腮漏氣,喝水滴漏、閉眼困難,眼睛閉合不全,面肌松弛,眼

瞼無力,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胃納不佳,自汗耳鳴。舌淡紅,

苔薄白,脈細澀。

(五)鑒別診斷

1、格林-巴利綜合征可有周圍性面癱,但多雙側性,有對稱

性肢體癱瘓及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現(xiàn)象。

2、各種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發(fā)的耳源性面神經(jīng)麻

痹,多有原發(fā)病的特殊癥狀及病史。

3、顱后窩的腫瘤或腦膜炎引起的周圍性面癱,大多起病較

慢,且有其他顱神經(jīng)受損或原發(fā)病的表現(xiàn)。

三、治療

(一)治療原則

1、風寒阻絡證:祛風散寒,通絡牽正

2、風熱阻絡證:祛風清熱,通絡牽正

3、風痰阻絡證:祛風化痰,通絡牽正

4、氣虛血瘀證:益氣活血,通絡牽正

(二)針灸治療

治療總法:以足太陽經(jīng)、手足陽明經(jīng)證為主,以手足少陽經(jīng)

為輔。

主穴:百會、雙側風池、下關、陽白、四白、迎香、人中、

地倉、頰車、承漿、合谷(健側\手三里、亥頁孔、下頜孔。

手法:百會直刺加灸,風池用直刺瀉法、地倉、承漿用透刺

手法平補平瀉,另外,可以陽白透魚腰,頰車透下關,均選用平

補平瀉手法,余各穴用直刺手法平補平瀉或加灸。

配穴:風寒阻絡證:風門、列缺

風熱阻絡證:曲池、大椎

風痰阻絡證:豐隆、足三里

氣虛血瘀證:關元、氣海、血海

(三)推拿治療

以手足陽明經(jīng)、手太陽經(jīng)循行區(qū)域予一指禪、點揉等手法按

摩。面部針刺穴位重點點揉同時健側及頭頸部督脈、足太陽經(jīng)、

足少陽經(jīng)、手少陽經(jīng)也應做適當?shù)氖址ò茨ΑM颇弥蝿t結合中醫(yī)

辨證原則,風寒阻絡重點揉風門、列缺,風熱阻絡重點揉曲池、

大椎,風痰阻絡重點揉豐隆、足三里,氣血兩虛重點揉關元、氣

海、血海。

(四)中藥及中成藥制劑治療

1、風寒阻絡證

治法:祛風散寒,通絡牽正。

處方: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

常用藥:炙麻黃、熟附子、細辛、荊芥、防風、白芷、桂枝、

甘草等。

2、風熱阻絡證

治法:祛風清熱,通絡牽正。

處方:大秦先湯加減。

常用藥:秦無、當歸、白芍、川苜、細辛、羌活、獨活、防

風、白芷、白術熟地、茯苓、生地、石膏、甘草等。

3、風痰阻絡證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牽正。

處方:牽正散加減。

常用藥:白附子、白芥子、僵蠶、全蝎、防風、白芷、天麻、

膽南星、陳皮等。

4、氣虛血瘀證

治法:益氣活血,通絡牽正。

處方:補陽還五湯加減。

常用藥:黃芭、黨參、雞血藤、當歸、川茸、赤芍、桃仁、

紅花、地龍、全蝎、僵蠶等

中成藥制劑:腫痛安膠囊、華佗再造丸、人參再造丸等。

(五)其他中醫(yī)治療:

1、電針:面癱初期不宜在面部做電針治療,但可選取四肢

穴穴位,如:合谷、足三里或條口等。恢復期電針治療可選取陽

白-太陽、下關-巨醪、頰車-地倉三對穴位。陰極在外周,陽極在

中心部。波形為連續(xù)波,頻率1-2HZ,輸出強度以面部肌肉輕微

收縮為度。電針時間約30分鐘。

2、穴位注射治療:常用維生素B1注射液、維生素B12注

射,或甲鉆胺注射液取穴于足三里、手三里、翳風、曲池、陽陵

泉、風池、豐隆、太沖等穴,每次選1-4穴,每穴1-2m藥液,

一天或隔天一次。

3、拔罐治療:急性期可拔罐于風池、大椎及背部膀胱經(jīng)諸

穴?;謴推谝院罂捎诨紓让娌孔鲩W罐治療,治療程度以面部發(fā)紅

為宜但不宜面部留下明顯罐印。后遺癥期時健側也可閃罐治療。

每次閃罐3-5分鐘。

4、中藥熱奄包治療:我科自制中藥熱敷毛巾敷于患側頸、

面部,每次約20—30分鐘,一天1—2次。

5、穴位貼敷治療:白芍、丹參、桂枝、全蝎等調(diào)制成中藥

粉末貼敷于翳風、下關、牽正、足三里、關元、氣海等穴位,每

天一次,每次視皮膚耐受程度而定。

6、放血療法:面癱多由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wèi)外不固,

風寒之邪趁虛而入中經(jīng)絡,致氣血痹阻、經(jīng)氣阻滯,經(jīng)絡失養(yǎng),

肌肉縱緩不收而致。患側面部放血可以致局部經(jīng)絡造成氣血虛虧

之象,從而促進新生氣血營養(yǎng)經(jīng)絡,達到驅(qū)邪扶正,祛瘀生新,

活血通絡之目的。用梅花針叩刺陽白、太陽、下關等穴,叩至局

部潮紅,輕微出血,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7、灸法及雷火灸法借助艾灸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

通過經(jīng)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針灸并用,

提高療效。采用溫和灸,每次灸20分鐘,灸至局部潮紅。

8、針刺運動療法:在針刺前及針刺后,給予穴位按摩導引,

輔助患者被動或主動的活動患側表情肌,配合針刺,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祻椭委煟褐笇婕」δ苠憻?,尤其進入恢復

期,自主的面肌功能鍛煉尤其重要。

(六)西醫(yī)治療

結合糖皮質(zhì)激素予抗炎,防治神經(jīng)損傷治療;注射用阿昔洛

韋、利巴韋林注射液抗病毒治療,甲鉆胺予營養(yǎng)神經(jīng)治療。

(七)調(diào)攝護理

1、急性期應適當休息,清淡飲食,保持情緒樂觀。

2、面部要持續(xù)保暖,勿受風寒,勿用冷水洗臉,外出時戴

口罩。

3、對于患側眼瞼閉合不全的患者,睡眠和外出時可戴眼罩

或眼鏡。

4、當神經(jīng)功能開始恢復時,即可對鏡練習癱瘓側各個面肌

的隨意運動。

四、療效評定

療效評價標準

1、西醫(yī)參照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確立的

House-Brakmann面神經(jīng)功能分級(H-B分級)結合臨床癥狀進

行評定。具體如下:

I級:正常,各區(qū)面肌運動正常。

II級:輕度功能異常,大體:仔細檢查時有輕度的面肌無力,

可有非常輕的聯(lián)帶運動。靜止狀態(tài):面部對稱,肌張力正常。運

動:額部正常,稍用力閉眼完全,口角輕度不對稱。

III級:中度功能異常,大體:明顯的面肌無力,但無面部變

形,聯(lián)帶運動明顯或半面痙攣。靜止狀態(tài):面部對稱,肌張力正

常。運動:額部減弱,用力后閉眼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輕度不

對稱。

IV級:中重度功能異常,大體:明顯的面肌無力和/或面部

變形。靜止狀態(tài):面部對稱,肌張力正常。運動:額部無,閉眼

不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不對稱。

V級:重度功能異常,大體:僅有幾乎不能察覺的面部運動。

靜止狀態(tài):面部不對稱。運動:額部無,閉眼不完全,口角輕微

運動。

VI級:完全麻痹無運動。

2、中醫(yī)癥狀療效標準:采用面癱自身健側對照評分法。

痊愈: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面部運動正常,檢查無異常表

現(xiàn)。

顯效: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面部外觀基本對稱,面部運動

功能僅有輕度不對稱。

好轉(zhuǎn):癥狀和體征有改善,面部不對稱,外觀輕度改善。

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改善。

五、難點分析

(一)難點分析:

面癱在中后期恢復緩慢,超過兩個月仍然眼瞼閉合不全,口

角仍然明顯歪斜,有可能留下后遺癥。

(-)應對思路:

1、到了中后期的針刺治療,可以采用雙穴電針治療,即將

相近或相鄰的兩穴位分別針刺后,使這兩個穴位的針柄基本形成

交叉或半交叉狀,將這兩相近穴位刺針的針柄夾在同一個電針線

夾上,如翳風與牽正為對穴,地倉與亥頁孔為對穴,兩個對穴成一

組電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