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橋梁掛籃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_第1頁
《公路橋梁掛籃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_第2頁
《公路橋梁掛籃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_第3頁
《公路橋梁掛籃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_第4頁
《公路橋梁掛籃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公路建設行業(yè)協(xié)會標準

T/CHCAxxx-xxxx

公路橋梁掛籃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

TechnicalGuide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

HighwayBridgeFormTraveller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中國公路建設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

前言

根據(jù)中國公路建設行業(yè)協(xié)會印發(fā)的《關于征集2021年(第一批)協(xié)會標準編制

的通知》(中路建協(xié)[2020]39號),由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為主編單位,

進行《公路橋梁掛籃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的編制。參編單位包括:中交三公局工

程設計研究院、中國公路車輛機械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六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

交三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

公司、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三公局第三工

程有限公司、中交三公局交通軌道分公司、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編寫組在總結公路橋梁掛籃設計與施工技術經(jīng)驗和科研成果的基礎上,經(jīng)分析梳理、

試驗論證,并廣泛征求有關意見,制定本規(guī)程。

本規(guī)程共分8章、1個附錄。主要內(nèi)容包括:1總則;2術語;3基本規(guī)定;4掛

籃設計;5掛籃制作、安裝;6掛籃使用;7掛籃工程數(shù)字化;8安全與環(huán)境保護。

請各有關單位在執(zhí)行過程中,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意見,函告本規(guī)程日常管理組,聯(lián)

系人:孔小勇(地址:北京市順義區(qū)國門商貿(mào)區(qū)鑫橋中路3號院3號樓,郵編:101300,

電話電子郵箱:425091120@),以便下次修訂時參考。

主編:王玨

主審:單志利

主要參編人員:張曉東、曾宇、史宏海、孔小勇、崔登云、王永利、劉利軍、朱秀

玲、楊貴佳、王長柱、尚雪仁、張君帥、馮玉璽、劉申、馮宇、顏長春、何訓林、唐雷、

李士林、柯善鑫、王書濤、唐建明、高著海、雷丹、錢坤、葛紀平、邵文澤。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基本規(guī)定...............................................3

4掛籃設計................................................4

4.1一般規(guī)定.......................................................................................................................................................4

4.2荷載組合.......................................................................................................................................................4

4.3材料要求.......................................................................................................................................................5

4.4承重系統(tǒng).......................................................................................................................................................6

4.5錨固懸吊系統(tǒng)...............................................................................................................................................6

4.6走行系統(tǒng).......................................................................................................................................................6

4.7模板系統(tǒng).......................................................................................................................................................7

4.8作業(yè)平臺及其他附屬系統(tǒng)...........................................................................................................................8

5掛籃制作、安裝.........................................8

5.1一般規(guī)定......................................................................................................................................................8

5.2掛籃制作....................................................................................................................................................10

5.3掛籃拼裝....................................................................................................................................................20

5.4掛籃安裝....................................................................................................................................................21

6掛籃使用..............................................24

6.1一般規(guī)定....................................................................................................................................................24

6.2掛籃檢驗....................................................................................................................................................25

6.3荷載試驗....................................................................................................................................................25

6.4掛籃前移....................................................................................................................................................27

6.5掛籃就位....................................................................................................................................................27

6.6掛籃維護....................................................................................................................................................28

6.7改制掛籃使用............................................................................................................................................28

6.8掛籃拆除.....................................................................................................................................................29

7掛籃工程數(shù)字化........................................30

7.1一般規(guī)定....................................................................................................................................................30

7.2掛籃數(shù)字化設計........................................................................................................................................30

7.3掛籃數(shù)字化制造加工................................................................................................................................30

7.4掛籃施工模擬............................................................................................................................................30

7.5掛籃自動化監(jiān)測和智能化控制................................................................................................................30

8安全與環(huán)境保護........................................31

附錄.....................................................32

1總則

1.0.1為規(guī)范公路橋梁掛籃設計和施工,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適用于公路預應力混凝土懸臂施工橋梁工程的后支點掛籃設計和施工。

1.0.3掛籃的設計應滿足橋梁設計技術文件要求,并考慮橋梁結構、使用功能、荷

載特征與環(huán)境條件。

1.0.4掛籃的設計和施工,除應符合本指南外,尚應符合國家和行業(yè)現(xiàn)行有關標準

的規(guī)定。

1

2術語

對指南中所涉及的專業(yè)術語,從指南的角度賦予其含義,同時給出相應的推薦性英

文術語,方便理解。擬對以下術語進行解釋說明:

2.0.1掛籃

一種自帶模板,用于懸臂澆筑混凝土梁的裝置。

2.0.2前支點掛籃

以斜拉索作為承載結構(主梁)前端支撐的掛籃,也稱牽索掛籃。

2.0.3承重系統(tǒng)

掛籃的主要受力構件,一般由主桁架、底籃、銷軸、豎向平聯(lián)桁架、前上橫梁等部

分組成。

2.0.4錨固系統(tǒng)

承重系統(tǒng)的自錨平衡裝置,一般由后錨壓梁、后錨調(diào)整梁、后錨壓桿、螺母、墊塊

等部分組成。

2.0.5懸吊系統(tǒng)

主要用于懸吊掛籃底籃、模板系統(tǒng)并調(diào)整其標高。一般由吊桿、吊桿墊梁、吊桿調(diào)

整梁、內(nèi)外滑梁和吊具等部分組成。

2.0.6走行系統(tǒng)

控制掛籃移動的裝置,一般由走行軌道、頂推裝置、前支座、反扣輪、軌道壓梁、

軌道墊梁等部分組成。

2

3基本規(guī)定

3.0.1掛籃應選擇有資質(zhì)的單位進行專項設計,構件應按承受最不利荷載的原則對

施工中各工況進行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驗算,設計方案經(jīng)橋梁設計單位、監(jiān)控單位確認

后方可實施。

3.0.2掛籃加工宜選擇有資質(zhì)的制造單位,派專業(yè)人員進行監(jiān)造。掛籃出廠前應進

行試拼裝和驗收,使用單位、制造單位、監(jiān)造方應參加,并出具出廠合格證。

3.0.3掛籃安裝后應進行驗收和荷載試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0.4掛籃施工應嚴格執(zhí)行逐級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制度。

3.0.5掛籃使用過程中應定期進行檢查、保養(yǎng)和維護,嚴禁帶故障作業(yè)。

3.0.6掛籃制作和使用過程中所采用的材料、設備、工藝、試驗、檢驗等均應符合

相關標準。

3

4掛籃設計

4.1一般規(guī)定

4.1.1掛籃設計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鋼結構工程施

工規(guī)范》GB50755、《鋼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鋼結構焊接規(guī)范》GB50661

和《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3560-2020)、《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62-2008)、《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鋼筋》

(GB/T20065-2016)的規(guī)定。

4.1.2掛籃的最大變形(包括吊帶變形的總和)不應大于20mm。

4.1.3掛籃設計計算時,各構件撓度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對結構表面外露的模板,撓度不應大于模板構架跨度的1/400;

2對結構表面隱蔽的模板,撓度不應大于模板構架跨度的1/250;

3對受載后撓曲的構件,其承載狀態(tài)彈性撓度不應大于相應結構跨度的1/400;

4對受載后撓曲的構件,其空載狀態(tài)彈性撓度不應大于相應結構跨度的1/250;

5鋼模板的面板變形為1.5mm,鋼棱和柱箍變形為L/500,和B/500(其中L為計算

跨徑,B為柱寬)。

6驗算模板在自重和風荷載等作用下的抗傾覆穩(wěn)定系數(shù)時,抗傾覆穩(wěn)定系數(shù)應不小

于1.3。

4.1.4掛籃在澆筑混凝土狀態(tài)和行走時的抗傾覆安全系數(shù)、自錨固系統(tǒng)的安全系數(shù)、

斜拉水平限位系統(tǒng)的安全系數(shù)及上水平限位的安全系數(shù)均不應小于2。

4.1.5掛籃自重與最重懸澆梁段混凝土的質(zhì)量比宜不大于0.5,且掛籃的總重量應控

制在橋梁設計規(guī)定的限重之內(nèi)。

4.1.6掛籃幾何尺寸應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的空間確定,并應滿足梁段現(xiàn)場作業(yè)的需要。

4.2荷載組合

4.2.1作用于掛籃的荷載可分為永久荷載和可變荷載,參考《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

范》(JTGD60-2015)要求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應取1.2,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應取1.4。

4.2.2掛籃的永久荷載包括下列內(nèi)容:

1新澆混凝土(含鋼筋)自重(G1);

2模板自重(G2);

4

3掛籃承重、錨固及懸吊系統(tǒng)自重(G3);

4欄桿、擋腳板、安全網(wǎng)等組成掛籃作業(yè)平臺的各部分自重(G4);

4.2.3掛籃的可變荷載包括下列內(nèi)容:

1施工人員及機械機具荷載(Q1);

2振搗混凝土產(chǎn)生的振動荷載(Q2);

3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側(cè)面的壓力(Q3);

4混凝土入模時產(chǎn)生的水平方向的沖擊荷載(Q4);

5風荷載(Q5);

6其他荷載(Q6);

4.2.4新澆筑混凝土、鋼筋的自重標準值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

規(guī)范》GB50666的規(guī)定進行選取,對特殊混凝土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

4.2.5掛籃、模板及平臺的自重標準值應根據(jù)所采用的材料類型按實際情況確定。

4.2.6施工人員及機具的荷載標準值應按實際情況確定,且不應小于2.5KN/㎡。

4.2.7澆筑和振搗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標準值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

施工規(guī)范》GB50666的規(guī)定取值。

4.2.8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的規(guī)定取值。

4.2.9掛籃設計應根據(jù)施工過程中在結構上可能同時出現(xiàn)的荷載,對強度、穩(wěn)定性按

承載能力的極限狀態(tài)進行驗算,應取基本組合進行設計;對剛度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

進行驗算,并應取標準組合進行設計,其計算荷載效應組合應符合表-4.2.9-1的規(guī)定。

表4.2.9-1掛籃設計計算荷載效應組合

計算項目強度、穩(wěn)定性剛度

掛籃承重、錨固及懸吊系統(tǒng)G1+G2+G3+G4+Q1+Q2+Q5+Q6G1+G2+G3+G4+Q5+Q6

模板及作業(yè)平作業(yè)平臺G4+Q1+Q5+Q6G4+Q1+Q5+Q6

臺系統(tǒng)側(cè)模板Q3+Q4Q3+Q4

底籃G1+G2+Q1+Q2G1+G2

行走系統(tǒng)1.3(G2+G3+G4)+Q5+Q6G2+G3+G4+Q5+Q6

注:表中“+”僅表示各項荷載參與組合,而不表示代數(shù)相加。

4.3材料要求

4.3.1掛籃各構件鋼材宜選用Q235、Q345、Q390和Q420鋼,其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

5

標準《優(yōu)質(zhì)碳素結構鋼》GB/T699、《碳素結構鋼》GB/T700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GB/T1591的規(guī)定。當采用其他牌號鋼材時,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

4.3.2鋼材選用應根據(jù)掛籃工作環(huán)境對鋼材性能的影響確定,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

《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規(guī)定。掛籃設計時,常用材料的強度設計值應符合現(xiàn)行

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規(guī)定;精軋螺紋鋼強度設計取值應符合表

4.3.2-1。

表4.3.2-1精軋螺紋鋼基本性能

鋼材牌號/級別抗拉強度(MPa)

PSB785670

PSB830705

PSB930790

4.4承重系統(tǒng)

4.4.1掛籃承重系統(tǒng)主桁架結構宜采用菱形、三角形、型鋼桁架、上導梁掛籃、下

導梁掛籃等形式,符合經(jīng)濟性、適用性、先進性。

4.4.2當采用聯(lián)體掛籃施工首節(jié)懸臂梁段時,應對掛籃聯(lián)體結構強度、剛度及穩(wěn)定

性進行設計計算。

4.4.3掛籃主桁架前支點與主桁架間、主桁架各桿件間宜采用銷軸連接,銷孔與銷

軸間隙不宜大于2mm,銷軸端部應有防脫鉤設置。

4.4.4在施工承載狀態(tài)下,掛籃主桁架前支點設計位置應位于梁體腹板上方,掛籃

主桁架前支點中心距離梁段端部不宜小于500mm。

4.4.5底籃橫梁上吊點位置宜設置為可調(diào)節(jié)形式。

4.5錨固懸吊系統(tǒng)

掛籃主要承重吊桿宜采用錳鋼吊帶,鋼吊帶間應采用夾板方式進行連接,且連接件

應具有防松脫措施。

4.6走行系統(tǒng)

4.6.1掛籃行走軌道宜采用整體式軌道;當橋梁位于小半徑曲線,無法采用整體式

軌道,可采用分節(jié)式軌道。

4.6.2當位于彎道上的連續(xù)梁采用掛籃施工時,其掛籃行走系統(tǒng)設計應滿足橋面縱

橫坡調(diào)整的要求。

6

4.6.3行走軌道的錨固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掛籃行走軌道可采用梁體豎向預應力筋連接的方式進行臨時錨固;當不能利用豎

向預應力筋進行錨固時,宜采用預埋件進行軌道臨時錨固;

2掛籃行走時,反扣裝置的前后均應設置軌道錨固點,相鄰兩錨點間距不得大于1m。

4.6.4掛籃行走軌道前進方向的前端應設置限位保險裝置。

4.6.5前滑座與軌道接觸部位宜采用滾輪結構,并應設置滾輪制動裝置。

4.6.6反扣裝置與軌道接觸部位宜采用滾輪結構,各個滾輪應均衡承載。

4.6.7掛籃行走時,應設置防傾覆保險、防墜落保險及防滑移保險。

4.7模板系統(tǒng)

4.7.1模板系統(tǒng)設計應構造簡單、合理、結構傳力明確、制造及安拆便利,宜進行標

準化、系列化的設計,掛籃模板系統(tǒng)宜采用鋼模板,外側(cè)模板和底模板應減少分塊。

4.7.2掛籃模板應進行設計計算,需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同時應便于

制作、運輸、安裝及維護。

4.7.3模板的永久荷載包括下列內(nèi)容:

1新澆筑混凝土(含鋼筋及預應力鋼筋)或其他圬工結構物的自重(Gm1);

2模板、支架自重(Gm2);

4.7.4模板的可變荷載包括下列內(nèi)容:

1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施工材料等荷載(Qm1);

2振搗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振動荷載(Qm2);

3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側(cè)面的壓力(Qm3);

4混凝土入模時產(chǎn)生的水平方向的沖擊荷載(Qm4);

5其他可能產(chǎn)生的荷載,如風荷載、雪荷載、冬季保溫設施荷載等(Qm5)。

4.7.5新澆筑混凝土、鋼筋的自重標準值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

規(guī)范》GB50666的規(guī)定進行選取,對特殊混凝土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

4.7.6施工人員及機具的荷載標準值應按實際情況確定,且不應小于2.5KN/㎡。

4.7.7澆筑和振搗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標準值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

工規(guī)范》GB50666的規(guī)定取值。

4.7.8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的規(guī)定取值。

4.2.9模板設計應根據(jù)施工過程中在模板結構上可能同時出現(xiàn)的荷載,對強度、穩(wěn)定

7

性按承載能力的極限狀態(tài)進行驗算,應取基本組合進行設計;對剛度應按正常使用極限

狀態(tài)進行驗算,并應取標準組合進行設計,其計算荷載效應組合應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

計算項目強度、穩(wěn)定性剛度

底模板Gm1+Gm2+Qm1+Qm2+Qm5Gm1+Gm2+Qm5

側(cè)模Qm3+Qm4+Qm5Qm3+Qm5

注:表中“+”僅表示各項荷載參與組合,而不表示代數(shù)相加。

4.7.3模板結構形式和幾何尺寸應能滿足各梁段長度及梁體截面形狀變化需要。

4.7.4模板與已澆筑梁段混凝土間應搭接緊密,搭接長度應以100mm為宜。

4.7.5模板與側(cè)模間宜采用側(cè)模夾端模的連接形式。

4.7.6外側(cè)模加強背架宜采用桁架結構模式,其分節(jié)位置與模板分節(jié)位置不宜設置

在同一斷面上。

4.8作業(yè)平臺及其他附屬系統(tǒng)

4.8.1掛籃應設置安全通道及安裝、張拉、壓漿等工作平臺,工作平臺宜采用全封閉

形式,平臺四周必須設置防護欄桿、四周及底部掛設安全網(wǎng),掛籃及已澆筑橋體上放置

的設備、機具應有臨時固定措施

4.8.2進出施工區(qū)域必須有安全通道,冬季施工應對進入掛籃施工作業(yè)區(qū)的各種通道

及掛籃上的積雪進行及時清除,避免掛籃由于冰雪堆積造成超載。

4.8.3需跨路段作業(yè)的掛籃,應在掛籃設計時提前考慮全封閉兜底平臺的設計及重

量增加對掛籃主體的影響。

5掛籃制作、安裝

5.1一般規(guī)定

5.1.1制造單位應對設計圖進行工藝性審查。當需要修改設計時,必須取得原設計

單位同意并簽署設計變更文件。

5.1.2制造單位根據(jù)設計圖繪制施工圖并編制制造工藝,制造必須根據(jù)施工圖和制

造工藝進行。

5.1.3制造及驗收應使用經(jīng)計量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并應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操作。

5.1.4焊工須持有相應有效的資格證書,且只能從事資格證書中認定范圍內(nèi)的工作。

5.1.5無損檢測人員必須持有相應有效的檢測資格證書,且只能從事資格證書認定

8

范圍內(nèi)的工作。

5.1.6制造前對相關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技術交底和質(zhì)量意識教育,實行持證上

崗制度。

5.1.7采用射線探傷檢測作業(yè)時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5.1.8掛籃宜在廠內(nèi)進行加工制作。預拼裝前應對單個構件進行檢查,合格后岀廠。

5.1.9鋼結構的制造和驗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

5.1.10掛籃安裝作業(yè)過程中應遵守相關操作規(guī)范,并應安排專人指揮調(diào)度。

5.1.11掛籃安裝作業(yè)應對稱進行。當遇雷雨、大霧或6級以上大風等惡劣天氣時,

嚴禁進行掛籃安裝作業(yè)。

5.1.12掛籃安裝過程中鋼絲繩、倒鏈葫蘆等吊裝器具的使用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相關標

準的規(guī)定。

上橫梁

主桁后錨固

菱形主桁

外滑梁前吊掛

走道梁錨固鋼墊梁走道梁

外模

外滑梁后吊掛

外滑梁

底模平臺前吊掛

底平臺前護欄

后下橫梁輔助吊掛

底平臺前鋪板

底模平臺后吊掛

底模前下橫梁

后下橫梁底??v梁

圖5.1.12-1掛籃側(cè)視圖

9

上橫梁

滑梁前吊掛

前下橫梁輔助吊掛

底模平臺前吊掛

滑梁前吊掛

內(nèi)滑梁

外滑梁

內(nèi)外模拉桿

底平臺側(cè)面護欄

后下橫梁輔助吊掛

前下橫梁

底平臺側(cè)面護欄

1/2近側(cè)

底模后吊掛

后下橫梁1/2遠側(cè)

圖5.1.12-2掛籃斷面圖

5.2掛籃制作

5.2.1零件加工

零件加工包括:鋼板預處理、下料、機加工、鉆孔等工序,主要設備包括:預處理設

備、門式切割機、數(shù)控切割機、鋸床、銑邊機、刨邊機、斜面銑、壓力機、搖臂鉆床、

數(shù)控鉆床等。

1、一般規(guī)定

(1)圖紙、工藝文件、工裝、設備、人員、工藝試驗等滿足要求后,可進行制造

作業(yè)。

(2)零件加工設備應滿足加工制造能力。

(3)鋼板進廠復驗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chǎn)。

10

(4)鋼板在下料前宜進行滾平、拋丸除銹、除塵及涂防銹底漆等處理。

(5)下料前應移植鋼板的牌號、規(guī)格等信息。

(6)下料尺寸應按要求預留加工余量。

(7)下料前應檢查鋼材的爐批號、材質(zhì)、規(guī)格和外觀質(zhì)量。

(8)承重構件下料時,應使鋼材的軋制方向與其主要應力方向一致。

(9)掛籃承重系統(tǒng)各構件原材料不宜進行拼接,下列構件嚴禁進行對焊拼接:主

桁架斜拉桿或斜拉鋼帶;懸吊系統(tǒng)鋼吊帶;其他承受拉伸荷載的重要構件。

2、下料

(1)零件下料時除考慮焊接、修整收縮量的影響。

(2)切割下料前需確認圖紙、文件及所用下料程序正確無誤后,方可進行下料。

(3)鋼板下料后,應在零件上標明產(chǎn)品名稱、零件號,對有材料追溯要求的主要

零件還應標明鋼材爐批號并做好記錄。

(4)零件下料宜采用數(shù)控精密切割。

(5)切割質(zh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切割邊緣表面質(zhì)量應符合表5.2.1-1的規(guī)定;尺寸

允許偏差應符合工藝要求,如工藝無具體要求,允許偏差±2.0mm。

表5.2.1-1精密切割邊緣表面質(zhì)量要求

序號項目主要零件次要零件附注

1表面粗糙度25μm50μm按GB/T1031-2009用樣板檢測

2崩坑不允許1m長度內(nèi)允許有一處1mm超限修補,要按焊接修補規(guī)定處理

3塌角圓角半徑不大于1mm—

4切割面垂直度≤0.05t(t為板厚),且不大于2mmt為鋼板厚度

(6)對邊緣需進行機加工的板件,應按照工藝要求預留加工量。

(7)剪切、鋸切下料,根據(jù)車間設備能力,規(guī)定下料規(guī)格。①剪切、鋸切的質(zhì)量

標準:剪切、鋸切斷面的粗糙度Ra≤100μm;②剪切、鋸切斷面的傾斜度≤1/10厚度;

③剪切、鋸切的允許偏差:±2mm。

(8)切割注意事項:①精密切割所用氧氣純度須在99.5%以上;②精密切割需在

專用工作臺上進行,臺面要保持水平;③下料時應預留切口寬度,數(shù)控件由操作者在下

料前在設備上進行補償,精切下料時由操作者在調(diào)整割距間距時預留,半自動切割件在

號料時預留;④使用數(shù)控切割機切割的首件應先進行自檢,合格后再進行批量切割。

11

3、零件矯正與彎曲

(1)零件矯正宜采用冷矯,冷矯時的環(huán)境溫度不宜低于-12℃。矯正后的鋼材表面

不應有明顯的凹痕或損傷。

(2)采用熱矯時,加熱溫度應控制在600~800℃,然后緩慢冷卻,不得用水急冷;

溫度降至室溫前,不得錘擊鋼材。

(3)主要零件冷作彎曲時,環(huán)境溫度不宜低于-5℃,內(nèi)側(cè)彎曲半徑不宜小于板厚

的15倍。

(4)沖壓成型僅適用于次要零件,并應根據(jù)工藝試驗結果用冷加工法矯正,矯正

后應檢查,不應出現(xiàn)裂紋。

(5)零件矯正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2.1-2的規(guī)定。

表5.2.1-2零件矯正允許偏差

零件名稱簡圖說明允許偏差(mm)

平面度f每米范圍f≤1

1000

鋼板

L≤8mf≤3

全長

直線度f

L范圍L>8mf≤4

直線度f每米范圍f≤0.5

1000

兩肢有連接時△≤0.5

角鋼肢垂直度

其余部位△≤1

角鋼肢、槽鋼肢連接部位Δ≤0.5

型鋼

平面度其余部位Δ≤1

工字鋼、槽鋼腹連接部位Δ≤0.5

板平面度其余部位Δ≤1

工字鋼、槽鋼翼連接部位Δ≤0.5

緣垂直度其余部位Δ≤1

4、制孔

(1)所有孔眼均應采用機加工方式成孔,不得氣割成孔,孔壁及銷軸表面粗糙度

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孔壁及銷軸表面粗糙度不應大于Ra12.5。

12

(2)螺栓孔應成正圓柱形,孔緣無損傷不平,無刺屑。

(3)孔的同軸度和位置、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各桿件、節(jié)點宜對裝后整體鉆孔

或鏜孔成型。

(4)當加工螺栓群連接孔時,宜制作標準樣板進行配鉆或采用數(shù)控機床加工。

(5)螺栓孔的孔徑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2.1-3的規(guī)定。

(6)螺栓孔孔距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2.1-4的規(guī)定;當有特殊要求時,其孔距偏

差應符合工藝文件的規(guī)定。

表5.2.1-3螺栓孔徑允許偏差

允許偏差(mm)

序號螺栓直徑螺栓孔徑(mm)

孔徑孔壁垂直度

+2.0

1M10φ120

+2.0

2M16φ180

+2.0板厚t≤30時,不大于0.3;

3M20φ220

+2.0板厚t>30時,不大于0.5,

4M22φ240

+2.0

5M24φ260

+2.0

6M30φ330

表5.2.1-4螺栓孔距允許偏差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備注

1兩相鄰孔中心線距離±0.5—

2極邊孔距±1—

3孔群中心線與構件中心線的橫向偏移≤2—

4兩端孔群中心距±3—

5.2.2組裝

1、組裝前必須熟悉施工圖和工藝文件,按圖紙核對零件編號、外形尺寸、坡口方

向及尺寸,確認無誤后方可組裝。

13

2、組裝前必須徹底清除待焊區(qū)域的鐵銹、氧化皮、油污、水分等有害物。清除范

1

3

4

2

5

1--蓋板;2--腹板;3--水平肋或縱肋;

4--豎肋或橫肋;5--蓋板對接焊縫。

圍應符合圖5.2.2-1的規(guī)定。

圖5.2.2-1清除范圍(單位:mm)

當零件需車間接料時,應將相鄰焊縫錯開,錯開的最小距離應符合圖5.2.2-2的規(guī)

定。頂板、底板、腹板的接料縱向焊縫與板肋焊縫間距不得小于100mm。

(a)對接接頭(b)T形接頭

圖5.2.2-2焊縫錯開的最小距離(單位:mm)

3、條件允許時,要在對接焊縫、主要角焊縫的端部組裝引熄弧板,其材質(zhì)、厚度

及坡口形式必須與所在部位的板件相同。

4、各類型構件首制件必須經(jīng)檢查合格及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批量生產(chǎn)。

5、桿件組裝偏差符合表5.2.2-1的規(guī)定。

表5.2.2-1桿件組裝允許偏差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簡圖

1

t<25≤0.5△

對接高低差△1t

t≥25≤1.0

11△2

Δ

對接間隙△2≤1.0

2鋼襯墊或陶質(zhì)襯墊對接焊α±5°

14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簡圖

接頭組裝

△0.5(鋼襯墊)

+6.0

S

-2.0

蓋板中心和腹板中心線的

3≤1.0

偏移△Δ

連接部位1.0

4腹板的局部平面度△

其余部位3.0△

5蓋板傾斜△≤0.5△

6組裝間隙△≤1.0△

7長度L±10

拼接+1.5

部位0

高度h

其余

±2.0

部位

8

±1.0(腹板有拼接時)

寬度b

±2.0(腹板無拼接時)

箱形桿件對角線差|l1-l2|≤5.0

主桁箱體腹板垂直度⊿≤1.5Δ

S

9

+2.5

主桁箱體腹板間距S

+0.5

5.2.3焊接

1、一般規(guī)定

(1)焊工或焊接操作工必須取得權威機構簽發(fā)的資格證書。焊工應按焊接種類(埋

弧自動焊、CO2氣體保護焊和手工焊)和不同的焊接位置(平焊、立焊和仰焊)分別

進行必要的培訓和考試。考試合格發(fā)給資格證書。焊工須持證上崗,且只能從事資格

證規(guī)定范圍的焊接作業(yè)。焊工如果停焊時間超過6個月,應重新培訓考核。

(2)所有類型的焊縫在焊接前應編制完善的焊接工藝指導書。施焊應嚴格執(zhí)行焊

15

接工藝的規(guī)定。焊接參數(shù)只能在工藝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調(diào)整,不得隨意變更。

(3)焊接作業(yè)宜在室內(nèi)進行。施焊環(huán)境濕度應小于80%,焊接低合金鋼的環(huán)境溫

度不應低于5℃,焊接普通碳素鋼不應低于0℃,當不符合上述條件時,應在采取必要

的防風、防雨、預熱、保溫等工藝措施后進行焊接。

(4)主要部件應在組裝后24小時內(nèi)焊接,超過的可根據(jù)不同情況在焊接部位進

行清理或去濕處理后再施焊。

(5)焊前預熱溫度通過焊接試驗確定,預熱范圍一般為焊縫兩側(cè)100mm以上,

距焊縫30~50mm范圍內(nèi)測溫。為防止T型接頭出現(xiàn)層狀撕裂,在焊前預熱中,必須

特別注意厚板一側(cè)的預熱效果。

(6)焊前必須徹底清除待焊區(qū)域內(nèi)有害物及定位焊的飛濺、熔渣,認真檢查并確

認所使用的設備工作狀態(tài)正常,儀表良好。施焊時應按工藝規(guī)定的焊接位置、焊接順序

及焊接方向施焊,不得在母材的非焊接部位起、熄弧,埋弧自動焊應在距構件端部80mm

以外的引板上起、熄弧;施焊完的部件,應及時清除熔渣及飛濺物。

(7)CO2氣體保護焊焊接時,要及時清除噴嘴上的飛濺物,且干燥器始終處于良

好的工作狀態(tài)。CO2氣體保護焊施工風力不宜大于5級,當風力影響到焊接質(zhì)量時,

應采取相應措施。

(8)焊接材料經(jīng)檢驗合格,方可投入使用。焊絲表面的油、銹必須清除干凈,焊

劑中不允許混入熔渣和臟物。焊劑、焊條必須按表5.2.3-1或產(chǎn)品說明書烘干使用。烘

干后的焊接材料應隨用隨取。當從烘干箱取出的焊接材料超過4小時時,應重新烘干

后使用。

表5.2.3-1焊條、焊劑烘干溫度

焊接材料烘干溫度(℃)保溫時間(h)保存溫度(℃)備注

SJ101q

SJ105q

350±102150±10

SJ101NQ由烘干箱取出后

SJ105NQ超過4小時應

E5015重新烘干。

E5015-G

350~4002150±10

E5515

E5515-G

(9)Ⅰ、Ⅱ級焊縫焊后應記錄桿件的名稱、件號、焊縫位置、焊接日期,焊接參

數(shù)、質(zhì)量狀況、操作者等信息。

(10)焊接后須割切掉兩端的引板或產(chǎn)品試板,并磨平切口,且不得損傷母

16

材。

2、定位焊

(1)定位焊前應按圖紙及工藝文件檢查焊件的幾何尺寸、坡口尺寸、根部間隙、

焊接部位的清理情況等,如不符合要求不得定位焊。

(2)焊接工藝要求焊前預熱時,則定位焊焊前也需要按同樣的預熱溫度預熱。

(3)定位焊不得有裂紋、夾渣、焊瘤、焊偏,弧坑未填滿等缺陷。如遇定位焊縫

開裂,必須查明原因,清除開裂焊縫,并在保證構件尺寸的情況下作補充定

位焊。

(4)定位焊應距設計焊縫端部30mm以上,焊縫長為50~100mm,間距400~

600mm;板厚大于50mm的構件,定位焊縫的間距為300~500mm。定位焊的焊腳尺

寸不得大于設計尺寸的一半,且不小于4mm;因吊運需加強的部位,可按工藝規(guī)定加

長、加密。

3、焊接檢驗

所有焊縫必須進行外觀檢查,不得有裂紋、未熔合、焊瘤、夾渣、未填滿弧坑及漏

焊等缺陷,并應符合表5.2.3-2的規(guī)定。外觀檢查不合格的焊縫,必須進行修補并打磨勻

順。

表5.2.3-2焊縫外觀質(zhì)量標準

序號項目簡圖質(zhì)量標準(mm)

Δ橫、縱向受拉對接焊縫

不允許

U形肋角焊縫翼板側(cè)受拉區(qū)

1咬邊橫向受壓對接焊縫Δ≤0.3

主要角焊縫Δ≤0.5

Δ

其它焊縫Δ≤1

對接焊縫不允許

2氣孔主要角焊縫直徑小于1每m不多于3個,

其它焊縫直徑小于1.5其間距不小于20㎜

主要角焊縫K2,一般角焊縫K2,

焊腳01

3

尺寸

手弧焊全長10%范圍內(nèi)允許K3

1

17

序號項目簡圖質(zhì)量標準(mm)

h

hh

hh≤2

4焊波

(任意25mm范圍內(nèi))

bb≤15時,h≤3;

余高h15<b≤25時,h≤4;

5

(對接)b>25時,h≤4b/25

單面焊接的橫向?qū)雍缚p背面余高h≤2

對接焊1

ΔΔ1≤0.5

6縫余高

Δ2≤0.3

鏟磨

2

Δ

4、無損檢測

(1)基本要求

無損檢測人員必須通過考試并取得資格證書,且只能從事資格證書中認定范圍內(nèi)的

工作。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