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綦江區(qū)聯(lián)盟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重慶市綦江區(qū)聯(lián)盟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重慶市綦江區(qū)聯(lián)盟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重慶市綦江區(qū)聯(lián)盟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綦江區(qū)聯(lián)盟校2024-2025學年上期半期七年級歷史試題(閉卷。本卷共兩個大題,滿分50分,與道德與法治學科共90分鐘)溫馨提示:試卷各題的答案用鋼筆或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卷上,不得在試卷上直接作答。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按答題卡的要求作答1.如果要研究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最重要的證據是A.化石 B.調查問卷 C.神話傳說 D.文獻記載2.我國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不能證明這一結論的是A.元謀人 B.藍田人 C.鄖縣人 D.河姆渡人3.實物史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證據。如圖所示實物遺存可以證明當時已經出現A.原始農業(yè) B.青銅鑄造 C.紡織業(yè) D.冶鐵業(yè)4.中華文明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能夠證明這一結論的證據有①良渚古城②陶寺古城③炎黃傳說④山頂洞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據古文獻記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時候都把本族來源與黃帝族系聯(lián)系起來,自認為是黃帝的后裔。這表明A.夏、商、周均秉承“無為而治”理念B.夏、商、周的祭祀活動十分頻繁C.推崇“君權神授”是先秦政治特點D.中華民族同宗共主意識源遠流長6.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了黃帝、堯、舜等遠古傳說。有學者指出,司馬遷對五帝關系的記述不一定準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遠古時期我國部落集團逐漸融合的歷程。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遠古傳說純屬后人主觀臆造 B.司馬遷的記述完全符合事實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據 D.遠古傳說可為探究歷史提供參考7.夏朝筑有以城墻和護城河作為防護的城堡和大型宮殿,并且組建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jiān)獄。這表明A.夏朝已有比較成熟的國家形態(tài)B.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C.夏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D.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制作時間軸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閱讀下面的時間軸,回答8-10題。8.時間軸中③處應該是A.夏朝建立B.商朝建立C.西周建立D.東周建立9.關于時間軸中①處的表述,正確的是A.約公元前20世紀70年代B.約公元前21世紀70年代C.約公元前20世紀80年代D.約公元前21世紀80年代10.下列時間的計算,不正確的是A.①與②之間相距約470年B.②與③之間相距約554年C.③距今約2000多年D.④距今約2000多年11.下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有關戰(zhàn)國時期歷史發(fā)展的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A.周平王遷都洛邑B.社會生產力發(fā)展C.齊桓公稱霸中原D.百家爭鳴的出現12.秦孝公即位時,秦國“兵弱”,而商鞍變法后,秦國人“勇于公戰(zhàn)”。這是因為商鞅變法A.獎勵耕織 B.獎勵軍功C.推行縣制 D.嚴明法度13.一些杰出人物在歷史上創(chuàng)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確的是A.韓非子—道家學說 B.孔子—儒家學說C.黃帝—《黃帝內經》 D.墨子—《離騷》14.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下列對史事時間和空間表述完整的是裴文中發(fā)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西周時,實行分封制來鞏固統(tǒng)治

C.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D.商朝時期,人們把記錄占卜情況的文字刻在甲骨上15.揭示歷史的原因與結果的關系,以做出合理的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習的目標之一。下表中因果關系對應不正確的是選項原因結果A鐵器、牛耕出現春秋時期農業(yè)發(fā)展B孔子興辦私學教育在民間的發(fā)展C私學勃興出現“百家爭鳴”的思想文化繁榮局面D諸侯爭霸王室衰微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18分,第17題7分,第18題10分,共35分。請按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16.(1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浙江浦江橋頭遺址(距今11000-8500年),出土極為豐富的水稻遺存……以更明確的證據宣示,距今1萬年前后,世界最早的稻作農業(yè)已經開始萌生。距今11000—9000年,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發(fā)現世界最早的碳化人工栽培粟和黍?!阋孕?,北方先民也成功開始粟和黍的馴化。——摘編自中國歷史研究院主編《中華文明史簡明讀本.上》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國是世界上農業(yè)起源地之一的重要證據。(4分)材料二圖一:干欄式房屋圖二:半地穴式圓形房屋(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的圖一、圖二分別屬于我國哪一原始農耕居民的房屋,并分析造成這兩種房屋樣式不同的原因?(3分)材料三打制石器骨耜青銅鏟鐵制農具(3)根據材料三,梳理從原始社會到春秋時期生產工具材質的變化。(3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它們的出現有何作用?(2分)材料四李冰任蜀郡郡守期間,為了灌溉農田,變水害為水利,與兒子一起總結前人治水經驗,因勢利導,在都安縣率領當地民眾在泯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位置興修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李冰結合地理條件與實際水情,因地制宜制定工程的規(guī)劃方案及施工方法,符合科學原理,具有極大的創(chuàng)造性。這一工程建成后,對成都平原農田灌溉所起的作用無以倫比,其使用時間之久、灌溉面積之大,是絕無僅有的?!督處熃虒W用書》(4)根據材料,指出李冰修建這一工程的目的,概括這一工程的修建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哪些寶貴精神品質?(3分)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大型水利工程”的名稱及其作用。(2分)(5)綜上,談談你的認識。(1分)17.(7分)文物是凝固的歷史。觀察以下文物的圖片,回答問題。圖一圖二圖三(1)上述文物從類型上屬于(A.實物史料;B.文獻史料;C.口述史料。1分,在答題卡上只填字母番號)。(2)從上述文物中任選一件,列出你從中獲取的歷史信息(提示:關注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6分。)18.(10分)歷史地圖反映了特定時期的歷史地理狀況,包含著豐富的時空信息。閱讀《戰(zhàn)國形勢圖》,回答問題(1)據圖指出,戰(zhàn)國時期的都城。(1分)(2)據圖指出,諸侯國的分布特點。(2分)(3)根據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戰(zhàn)役。(3分)(4)據圖分析,長城的作用。(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AADDACBCBBBC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18分,第17題7分,第18題10分,共35分。16.(1)證據:①考古發(fā)現了距今約1萬年的水稻遺存,表明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yè)在我國南方萌生;(2分)②考古發(fā)現了距今約1萬年的碳化人工栽培粟和黍,表明世界最早栽培粟和黍在我國北方。(2分)(2)圖一:河姆渡人,圖二:半坡人。(2分)原因:適應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1分)(3)變化:從石、骨到青銅再到鐵(3分)作用: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生產的發(fā)展。(2分,答到1點即可,其他符合題意的亦可)(4)目的:為了灌溉農田,變水害為水利(1分)精神品質:善于總結前人經驗,善于因勢利導,充滿智慧,具有創(chuàng)造力,勤勞等。(2分,答到2點即可,其他符合題意的亦可)名稱:都江堰(1分)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保證了成都平原農田的灌溉(1分,答到1點即可,答到其他作用亦可)(5)認識:①生產工具的改進、水利的興修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充滿了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1分,答到1點即可,其他符合題意的亦可)17.(1)A(1分)(2)圖一:歷史價值:有利于展現我國商朝時期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為研究我國商朝時期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提供了實物/一手史料。(2分)藝術價值:有利于了解我國商朝時期的審美、藝術創(chuàng)造力。(2分)科學價值:有利于了解我國商朝時期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2分)圖二:歷史價值:有利于展現我國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古蜀文明;/為研究我國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古蜀文明提供了實物/一手史料。(2分)藝術價值:有利于了解我國古蜀地區(qū)/四川廣漢夏商時期的審美、藝術創(chuàng)造力。(2分)科學價值:有利于了解我國古蜀地區(qū)/四川廣漢夏商時期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2分)圖三:歷史價值:①有利于展現我國戰(zhàn)國時期發(fā)達的青銅文明/有利于了解我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情況和社會面貌。/為研究我國戰(zhàn)國時期發(fā)達的青銅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