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1、品析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記承天寺夜游》是語文版八年級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蘇軾在被貶于黃州
的困苦境遇中所寫的。這篇僅有84字的短文,寫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作者無法睡眠,到承天
寺去找好友張懷民兩個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
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意境,同時也流露出遭貶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
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明凈悠閑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
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
胸襟。
一、導入設計
文學常識復習導入,進而介紹《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
宋神宗時,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敵的彈劾。其政敵以東坡有諷刺新法的
詩句為由,以"誹謗朝政”的罪名將他捉捕入獄,讓他險些丟了性命。出獄后,東坡被貶為黃州
團練副史。
二、整體蝴
1、解題
"記"即游記。
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南,并非名剎,點明游的地點。
"夜"點明時間。
2、聽老師范讀,掌握重點字詞的發(fā)音和文章停頓。
3、掌握重點字詞,梳理文章大意。
(1)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2)念無與為采者:(思考、想到)
(3)月色入戶:(門)(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懷民亦未寢:(睡)(6)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蓋竹柏影也:(原來是)(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罷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看見月光照進門內,(于是我)高興
地起床走出門。(突然)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同游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張懷
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女睢水一樣澄澈透明,水
中藻芳交錯縱橫,原來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
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人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三、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
1、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郁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2、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蹤。
(1)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蹤:(用文中詞語)
起行一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一步(中庭)
(2)簡敘作者的寫作思路。
欲睡T起行一尋張懷民一相與步于中庭一繪景一抒懷。
3、夜游過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欣然"欣喜之情
"念無與為樂者”有點遺憾
"遂"、"尋"不假思索中有點激動
"懷民亦未寢"心'有靈犀的喜悅
"相與步于中庭”從容閑適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感慨
可以看出作者感受的復雜: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
4、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去一去關鍵詞,品修辭)
繪景:月色一積水空明,竹柏一藻薦交橫
把"如"、"蓋……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無改變?
變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潔、空靈、清麗、淡雅。給人以明凈幽閑,清麗淡雅的味道。
5、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6、如彳可理解"閑人"的含義。(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
一是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有著自豪之感。
二是包含了作者有哪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貶官的悲涼、落寞,賞月的欣喜啟我解嘲的達觀,
是作者自我安慰而已。
小結:《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
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四、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看圖寫景抒情。
《答謝中書書》與《記承天寺夜游》都是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試加以
說明。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
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五、課堂練習
(一):我國民間有"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說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
其弟其父
(二):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含義
(1)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2)念無與為采者:(思考、想到)
(3)月色入戶:(門)(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懷民亦未寢:(睡)(6)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蓋竹柏影也:(原來是)(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罷了)
(三):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2)庭下如積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積水一樣清澈透明。
(3)水中藻若交橫,蓋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芳菜縱橫交錯,原來是那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綠竹和翠柏?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缺少有像我們這樣清閑逸致的、人罷了。
(四):閱讀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描寫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芳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作者因景抒懷,表達復雜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五).說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一句篇涵著作者哪些復雜微
妙的感情。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師:月在古詩里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柔多情的。要么是謙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著
團圓,?要么暗示著分離,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淡淡的柔弱的清涼的味道?而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興
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學者們常借月抒抒懷。你能說出有關描寫月亮的詩句嗎?
教師預設答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一李白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張九齡
3、我寄愁心寸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畎?/p>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蘇軾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醢彩?/p>
6、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王維
7、舉杯望明月,對欽成三人?!畎?/p>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熟讀成誦。在讀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感情。
2、聯(lián)系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結合課文來理解一些詞和句的含義。
難點: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果
1、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與他的
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蘇軾有不少隨筆式的散文,大都
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種情調,或表現(xiàn)一片心境。本文就出自蘇軾的一部筆記《東
坡志林》,僅83字的寫景小品,看似單純寫景,實則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尋味。
2、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謫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
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
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丟了腦袋。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
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
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二、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如:
遂桂承天寺/尋張懷民,庭下/如積水空明,念/無與為樂者,水中腐苓交橫
三、積累文言詞匯,翻譯理解?給加點字注音。
解()衣藻為()遂()至未寢()
看課文注釋,了解大意。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翻譯全文,深入理解文意。
四、研讀賞析,合作探究思考
1、作者為什么會想著夜里去寺廟游玩?
因為月色很美,去寺廟尋張懷民一起賞月。
2、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
發(fā)揮奇特的想象,用了兩個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積水空明,竹柏如藻若交橫。
3、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
月色皎潔,空靈。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相符,因為并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
竹柏。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
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
處”句點明了這一真諦。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樂觀進取精神的緣由。
6、文章的結尾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作者最后這一句慨嘆,看似平淡,意在點睛。這句話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
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鉆營,陷入那茫?;潞6y以自拔,何曾得0段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
是表現(xiàn)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五、小結
這篇短文,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
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板書
繪景:月色一積水空明空靈皎潔
竹柏——藻芳交橫竹影搖曳
抒情: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瀟灑達觀、自我排遣的樂觀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篇3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2、感受文中描寫月色語句的精妙。
3、品味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反復誦讀讀出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體驗式閱讀,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悟蘇軾樂觀曠達的處世態(tài)度,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品析文中描寫月色語句的精妙,并體味意境。
體會作者曠達樂觀的心境。
《記承天寺夜游混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0余字,卻運用
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
境。
本文也是一篇頌月佳作,文中表達了作者賞月時的閑適心情,也從字里行間透出他當時貶官
黃州的失意和幽怨,同時也透出一種參禪向佛的寧靜心懷。
1、八年級學生學過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積累。我就充分相信學生,調動
學生以前文言詞語的積累,結合本課的語句,采取搶答的方法,讓孩子學會積累,學會學習。
2、學生與蘇軾時隔千載,年齡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不同,人生經歷更不相同。體悟蘇軾
樂觀曠達的處世態(tài)度,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對于情感體悟和美學經驗不足的八年級學生來說是教
學中的一大難點。因此,我在教學中努力我在教學中努力以資料擴充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引
導學生由表及里,由實到虛,深入文本語言內部,貼近作者的心靈,體悟作者的情感。
鋼琴曲(Kisstherain》;兩軸精品畫卷圖像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和明末清初張岱的
《湖心亭看雪》;音樂《重返心靈花園》以及PPT課件。
一課時
(課件播放鋼琴曲《Kisstherain>,營造一種寧靜、恬淡的氛圍,同時,以此作為背景音
樂引入新課。)
引入新課
導語:有一種畫卷,且細且長,靜靜垂于廳堂之側。她不與那些巨幅大作比氣勢,爭地位,
卻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潔,使人喜愛。在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就垂著這樣兩軸精品,這就是蘇
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和明末清初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隨著教師的深情導入,伴隨舒緩的背景音樂,兩幅畫軸在屏幕上徐徐展開。)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T由精品——《記承天寺夜游》。
走進蘇軾,感悟蘇軾
整體閱讀,把握全篇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指名讀,注意正音。
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知識,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然后進行搶答。
(屏顯。)
⑴欣然()起行。
《春》: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詠雪》:俄而雪驟,公欣然日:"白雪紛紛何所似?”
⑵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孫權勸學》: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⑶蓋()竹柏影也
《童趣》:蓋一癩蛤蟆。
⑷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孫權勸學》: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口技》: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⑸水中藻、藥交橫()。
(提示:用加字的辦法解釋。)
教師組織學生搶答。
提問:蘇軾、張懷民夜游承天寺,見到了哪些景物?
指名回答。
尋友賞月
(屏顯。)
尋友賞月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
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學生齊讀后,研討下列問題:
①初冬之夜,蘇軾本來是脫了衣服打算睡覺的,是什么原因讓他有了夜游的興致呢?
教師歸納:是優(yōu)美的月色激起了蘇軾夜游的興致。
②哪一個詞語能夠表現(xiàn)蘇軾當時夜游的興致很高?
還有哪些字詞也能體現(xiàn)蘇軾的心理活動?
教師歸納:欣然;念、樂、遂、尋、亦。
從蘇軾的“解衣欲睡",你能讀出一點什么呢?
教師先讓學生感知一下自己是不是一到晚上就準備脫衣睡覺然后結合屏示資料來理解蘇軾
的“解衣欲睡"。
(屏顯。)
公元1079年,蘇軾因為被人指出用詩歌來誹謗新法,其政敵以"訕謗朝政"的罪名把蘇軾
投進監(jiān)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后蘇軾被貶黃州,成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
"簽書共事",近乎于流放。
教師小結:在這樣的人生境遇中,此時此地的蘇軾或郁悶,或悲涼,或寂寞,或驚喜,但是,
是月光入戶的那一瞬間,屋里頓時明亮了,正是這一現(xiàn)象激起了蘇軾的情趣:欣然起行,夜游承
天寺!只有對生活,對生命充滿熱藏人,才能不辜負生活賜予的美景而由此雅興呀!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誦讀:熟讀成誦,讀出文章韻味。
2、積累: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誦讀、積累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過程:
-
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擔任過30個官職,遭貶17次,坐過130天監(jiān)牢。然而,他一生豁達
樂觀,晚年貶謫海南,這已是十足的流放。而此時,他年事已高,疾病纏身,且不適應那里的氣
候。于是他平靜地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墳墓。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詞作代表蘇軾。他的一生
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面對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邁奔放的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
風流人物”面對青春的T不復返,他積極樂觀的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
將白發(fā)唱黃雞"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這位
大文豪作一次心靈的交流吧。讓我們共同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古文味道。
1.自由讀課文,學生結合課文下注釋,(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學生讀,不正確的指出。
3.老師范讀
4.學生齊讀
5.托音朗讀:請同學們把"念""蓋""但"三個字在讀的時候采序托音的方法來讀,讀出
古文的味道來。
指名學生讀
(設計意圖:文言文的第一步首先是讀準字音,所以設計了幾種形式的朗讀,以便同學們解
決朗讀中的問題。第二步,采用托音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古文的味道。)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要求學生結合課文下注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可以劃出來,小組交流,小組不懂的可以放到全
班提問,共同解決。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交流能力,同時讓同學們疏通文意,
為后文理解作者的心境做鋪墊。)
四、精讀課文,感受作者復雜的感情。
設計問題:
(1)"記承天寺夜游”這是文章的題目,請同學們加上人物,事件把它說成一句完整的話。
明確:蘇軾和張懷民在晚上在承天寺欣賞月景
⑵蘇軾和張懷民是什么關系?
明確:朋友
(3).朋友分一般朋友和好友及志同道合的朋友。你認為他們屬于哪一類,并從文中找出根據。
明確:志同道合的朋友,根據"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J"但少閑人如吾兩人
者?!?/p>
(4)出示張懷民簡介,張懷民:1083年被貶謫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簿之類
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絕不掛懷貶謫之事,公務之余,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
是位品格超逸的人
(5)寫作背景鏈接:元豐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有關于對王安石新法的詩句,說他
以詩謗新法,并將他逮捕入獄,這就是“烏臺詩案"。長時間的審問、折磨,蘇軾差點丟了腦袋。
后由于范鎮(zhèn)、張方平等的營救,案件驚動兩宮,十二月蘇軾獲救出獄,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
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
(6)過渡語:懷民和蘇軾同為貶謫之人,有著共同的感慨,面對澄明的月光,他們發(fā)出了怎
樣的感慨?
明確:何夜無月,何夜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7)作者稱兩人為"閑人",由此表達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入夜及睡,閑,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閑,與張懷民步于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那
么仔細,那么認真,兩人都很閑。何夜無月,何夜無竹柏,冬夜出游賞月的更是只有“吾兩人"
因為別人都是忙人。結尾更是直接點出兩人是閑人。自嘲的意味。貶謫的悲涼心境。
同學們,加上嘆詞"唉"字在"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鼻懊妫x出詩人的悲涼心境
學生試讀,齊讀
(設計意圖:加上嘆詞"唉"更讓同學們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不得志的心情,同時激發(fā)了同
學們的學習興趣)
設置問題:聯(lián)系作者和懷民的處境,我們體會到了他們貶謫的悲涼和無奈。但是,蘇軾還是
一位豁達樂觀之人,難道這"閑人"二字僅僅是反映了他悲涼的心境,還有沒有其他感情。
比如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出示幻燈片)
何夜無月,何夜無竹柏,(何處沒有美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明確:閑人:閑情雅致
加上"唉"字再來讀讀這個句子,要求讀出作者的對世人追逐名利的蔑視和自己獨有的閑情
雅致。
學生試讀。
老師總結:只有具有閑情雅致的人,才能欣賞出景色的美妙,而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忙著
追求,忙著工作,迷失在富貴中,送失在物欲橫流中,而忽略了自己身邊美麗的風景。丟掉了那
一份閑情雅致。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唉"字的不同語氣的朗讀,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作者當時復雜的
心境)
齊讀課文,
五、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是蘇軾和懷民在承天寺夜晚賞月,那么,他們賞到了什么樣的美景呢?
明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橫,蓋竹柏影也。
同學們從修辭或者語氣上來分析此句。
試讀此句:請同學們在“蓋竹杓影也。"前邊加上"噢"這個嘆詞,表達出一種恍然大悟的
感情,試著讀一下。
學生加上嘆詞試讀,師生共讀。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同樣是加上嘆詞的方法,讓同學們在恍然大悟中體會詩人的喜悅心情))
老師總結:(出示幻燈片)2000年法國《世界報》這樣評論蘇軾:居廟堂之高,心憂黎民,
勤于政務;處江湖之遠,盡職盡責,為善一方。在朝期間,他直言進諫,不懼權貴,在貶期間,
賑貧救孤,頗多政績,他俯仰無愧三天地,心無名利雜念,遂有閑心領略江山風月,寫下了無數(shù)
傳世杰作。
師生配樂共讀
六、精讀課文,探究文人心境。
古往今來,有這種豁達樂觀心態(tài)的文人很多。(出示幻燈片)
材料1:柳宗元被貶到柳州,仍然在乎山水,題詞寫詩,最終被后人稱贊為“唐宋八大家"
之一。
材料2:歐陽修,即使被貶到滁州,但仍與百姓同樂,寫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間也”的名句。
材料3:范仲淹,馳騁沙場的時候就很樂觀,在變法中被貶后,居于偏僻之地,但仍然保持
著他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揮筆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句子。
總結語:
同學們,明月不老,經典永遠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遠年輕,面對生活的風雨坎坷,請經
常讀一讀蘇軾,愿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凈,愿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在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記承天寺夜游〉〉就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給人帶來心靈
的寧靜與明澈,淡定與安詳。《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
全文僅84個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
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啊?只有"閑”著的蘇軾才能讀懂它,只有
達觀灑脫的人才能讀懂它,只有閑情逸致的人才能讀懂它。月因人而格外美麗淡雅,人因月又倍
增瀟灑而達觀,二者交相輝映。因此,我覺得這篇精美短文主要扣住兩個詞:一個是"月",另
一個就是"閑”。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明
凈悠閑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
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胸襟。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掌握重點實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
2、能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體味其意境,并能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重點:
1、熟讀成誦,掌握重點實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
2、能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體味其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蘇軾的兩首詞,還記得嗎?(《浣溪沙》、《水調歌頭》)。我
們一起來背誦里邊的名句并復習它們的表達作用。(《浣溪沙》中"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
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勸告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可見其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端?/p>
調歌頭》中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否定離愁別緒,以曠達的胸懷和樂
觀的情致發(fā)出對人生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元豐六年,是蘇軾被貶謫到
黃州的第四年,他寫了《記承天寺夜游》,他還會有這種曠達樂觀嗎?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記
承天寺夜游》。
二、誦讀課文
1、自由誦讀。要求:找出生字,利用頁下注釋解決,并利用老師教過的方法來斷句。
2、聽范讀。要求:注意生字的讀音,注意范讀的語調、節(jié)奏和重音,用筆劃出朗讀節(jié)奏。
3、齊讀。要求:讀準生字讀音,讀出課文的節(jié)奏、語調和重音。
三、自主探究
學生借助頁下注釋和資料,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要求:翻譯時必須字字句句落實,為即將到來的比賽作好準備。
四、"我和月亮有個約會”小組競賽
競賽規(guī)則:全班分為甲、乙、丙、丁四個小組,競答各關的題目。題目分為搶答題和必答題。
搶答競賽時,搶先展示本組答案的小組視為搶到了答題的權利。注意:每次闖關都必須是不同的
人。
(一)第一關相約蘇軾
1、出示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二)第二關尋賞月人
1、出示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三)第三關攜手懷民
1、每組選擇一個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四)第四關庭中步月
1、每組選擇一個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比賽結束,老師總結,表揚優(yōu)勝小組)
五、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并體會其意境
1、找出描寫月色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想象畫面:
(1)你的圖中出現(xiàn)了哪些景物?
(2)把自己的大腦當做電視機,讓畫面更細致、逼真,使畫面動起來,在大腦中放映特寫
鏡頭。
(3)讓畫面連貫起來,同桌之間把大腦電視機中的畫面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給對方聽。
3、出示一張圖畫,要求學生結合剛才的想象,品析句子的妙處,并體會畫面的意境。
明確:“積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一池春水的爵謐感;"藻薦交橫"比
喻月光下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創(chuàng)造出一個冰清
玉潔的透明世界。
4、這段景物描寫突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疏影搖曳,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來朗讀呢?(欣賞、
欣悅)請大家用自己的聲音把月光之美表現(xiàn)出來。
過渡語: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段景物描寫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冰清玉潔、寧靜淡
雅的世界,它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呢?
六、體會作者的心境
在最后一段,作者因景抒懷,惋惜無人賞月,在結尾連發(fā)兩問:"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意思很明確月色常有,竹柏常有,只不過像我們這樣賞月的“閑人"卻不多啊!我們眼中的"閑
人"指的是哪種人?
教師引導:
1、聯(lián)系寫作背景理解。
寫作背景: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摘出蘇軾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徘謗。八月,將他
逮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十二月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但不得
“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
2、聯(lián)系最后三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感謝老師的發(fā)言稿15篇
- 心理健康觀后感
- 易錯題31 語言文字運用之詞語效果題-不結合文意分析詞語效果高考語文備戰(zhàn)2025年高考易錯題(新高考專用)含解析
- 愚人節(jié)日記資料
- 怦然心動觀后感(集合15篇)
- 投資管理公司介紹
- 怦然心動觀后感6篇
-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點睛試卷13
- 中國發(fā)光二極管(LED)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研究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
- 智研咨詢發(fā)布:2024年中國異丙醇行業(yè)競爭格局及發(fā)展前景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廚師職業(yè)培訓學院合作辦學合同4篇
- 《組織行為學》第1章-組織行為學概述
- 市場營銷試題(含參考答案)
- 2024年山東省泰安市高考物理一模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
- 護理指南手術器械臺擺放
- 腫瘤患者管理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2024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國航空部附件維修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行業(yè)政策及需求規(guī)模預測報告
- 國土空間生態(tài)修復規(guī)劃
- 1-1《送瘟神》課件-高教版中職語文職業(yè)模塊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礦山資源儲量管理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