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四十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四十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四十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四十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四十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四十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xùn)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題。(9分,每小題3分)

復(fù)齋先生,姓張氏,華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屬文。入學(xué)后,值吳逆之亂,崎嶇兵革,

與弟召修負(fù)母循環(huán)來巖谷間,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進士,知福建之晉江,多善政。上官將疏薦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終養(yǎng)。

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陽橋者數(shù)萬人。侍養(yǎng)既二十年,乃起為江西

之金溪。

值歲歉,先生請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賑貸,全活甚眾。會有上官倚朝貴為勢,其所屬

郡縣皆脅使出門下,而責(zé)以厚贄。先生不忍從,遂解組歸。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晉

江也。

當(dāng)在晉江時,有賈人怨其繼母之誅求,而不養(yǎng)其父。其父詣縣訴。賈人行賄于先生,

乞以貧為解。眾皆爭往視之,天方寒,賈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為凍饑可憐

之狀,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視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

邪?”呼吏持大杖來。先生睥視賈人,顏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見若父之將受

大杖也,而安忍視之,不孝何辭?”即以大杖撲賈人,而其父乃從旁泣。先生出賄付

其父曰:“以養(yǎng)爾余年?!北娊钥熘?。

民逋賦,久不能輸,及輸逋則賦甚多。先生詰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贖而歸之。有守

瓜圃而斃者,暮夜莫知其為誰。先生集鄉(xiāng)民于社廟,閉門使袒相觀之,一人膚體傷

敗,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盜若瓜,值若之警,相毆相持,以至于此?!逼淙思辞?/p>

服。先生之聽訟仁明多此類。

晉江人文比他邑為盛。先生至,則益勸勉其父兄,使訓(xùn)誨其子弟,其稍屬俊秀者,親

加賓禮焉。由此晉江之童子試至萬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歸,足不履戶外。而華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賦重。當(dāng)明之季世,百姓

多流亡。國初定賦準(zhǔn)原額每十畝損為六畝余,其后稍稍增墾,而清丈令下,縣官指為

欺隱,將以全額上。先生曰:“我無中人之產(chǎn),顧里人不勝病矣?!币蛟効h官白其

事,謂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請平。宜準(zhǔn)湖鄉(xiāng)下地

例,一畝糧止一升??h官信先生素長者,察知愚民情實無他,卒如先生言。華容人蒙

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華,字君實。

贊日:先生在官前后僅四年,然其為利于民者多矣。

(清

?劉大楣《張復(fù)齋傳》,有刪改)

1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賈人怨其繼母之誅求誅:索取

B.顏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猝:突然

C.民逋賦,久不能輸逋:拖

D.我無中人之產(chǎn),顧里人不勝病矣?。荷?/p>

15.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上官將疏薦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終養(yǎng)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B.侍養(yǎng)既二十年,乃起為江西之金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先生出賄付其父曰:“以養(yǎng)爾余年。”作《《師說》以貽之

D.先生之免金溪而歸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1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張復(fù)齋“為利于民”的一組是()①先生請谷得七千余

石,多方賑貸,全活甚眾②先生不忍從,遂解組歸

③先生詰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贖而歸之④先生出賄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歸,足不履戶外⑥宜準(zhǔn)湖鄉(xiāng)下地例,一畝糧止一升

A.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zhuǎn).①④⑥

1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賈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為凍饑可憐之狀。(4分)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4分)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4分)

第2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題。

張益州畫像記

蘇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方命

擇帥,天子曰:“毋養(yǎng)亂,毋助變。眾言朋興,朕志自定。外亂不作,變且中起,不

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孰為能處茲文武之間,其命往撫朕師?”

乃推曰:張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惫杂H辭,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歸屯軍,撤守備,使謂郡縣:“寇來在吾,無爾勞苦?!泵?/p>

年正月朔旦,蜀人相慶如他日,遂以無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凈眾寺,公不

能禁。

眉陽蘇洵言于眾曰:“未亂,易治也;既亂,易治也;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

亂,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墜于

地。惟爾張公,安坐于其旁,顏色不變,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無矜容。為

天子牧小民不倦,惟爾張公。爾繁以生,惟爾父母。且公嘗為我言'民無常性,惟上

所待。人皆曰蜀人多變,于是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重足、屏息

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賴之身,而棄之于盜賊,故每每

大亂。夫約之以禮,驅(qū)之以法,惟蜀人為易。至于急之而生變,雖齊、魯亦然。吾以

齊、魯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齊、魯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齊

民,吾不忍為也?!畣韬簦凼袢酥?,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見也?!苯?/p>

再拜稽首日:“然?!?/p>

蘇洵又曰:“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yè)在史官,無以像為也。且公意不

欲,如何?"皆曰:“公則何事于斯?雖然,于我心有不釋焉。今夫平居聞一善,必

問其人之姓名與其鄉(xiāng)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長短大小美惡之狀,甚者或詰其平生所嗜

好,以想見其為人。而史官亦書之于其傳,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則存之于目;

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觀之,像亦不為無助。”蘇洵無以詰,遂為之

記。

公,南京人,為人慷慨有大節(jié),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屬。

(選自《四部叢刊》本《嘉祐集》,有刪減)

4.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眾言朋興,朕志自定朋:同,齊

B.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繩:管束

C.今夫平居聞一善平居:平時

D.天下有大事,公可屬屬:觀察

5.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現(xiàn)張方平寬政愛民的一組是(3分)()

①寇來在吾,無爾勞苦②不可以有

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

③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④約之以禮,驅(qū)之以

⑤吾以齊、魯待蜀人⑥思之于

心,則存之于目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蜀地謠言四起、社會秩序大亂之初,宋朝統(tǒng)治者在選派人前往治理的問題上有

著清醒的認(rèn)識,張方平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一致推薦,是因為他能忠實地執(zhí)行朝廷

的既定政策。

B.在張方平看來,未亂易治,既亂易治,只有將亂是難治的。張方平平亂的功績就

在于他果斷地把禍亂消滅在沒有爆發(fā)之前。

C.作者認(rèn)為,張方平是他見到的第一位愛惜蜀人如此深切、對待蜀人如此厚道的

人;即使不用畫像,張公的恩情也會世世代代記在蜀人的心中。

D.作者在文中先寫張方平平定益州之亂的政績和益州人民為其畫像的過程,然后采

用以真實身份與民眾對話的方式,就平亂、治蜀展開討論,進而闡明給其畫像的意

義。

7.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惟爾張公,安坐于其旁,顏色不變,徐起而正之。(5分)

譯文:

(2)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齊民,吾不忍為也。(5分)

譯文:

第3題:文言文閱讀(26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題。

司馬芝字子華,河內(nèi)溫人也。少為書生,避亂荊州,于魯陽山遇賊,同行者皆棄老弱

走,芝獨坐守老母。賊至,以刃臨芝,芝叩頭曰:“母老,唯在諸君!”賊日:“此

孝子也,殺之不義?!彼斓妹夂?,以鹿車推載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節(jié)。

太祖平荊州,以芝為菅長。時天下草創(chuàng),多不奉法。郡主簿劉節(jié),舊族豪俠,賓客干

余家,出為盜賊,入亂吏治。頃之,芝差節(jié)客王同等為兵,掾吏據(jù)白:“節(jié)家前后未

嘗給徭,若至?xí)r藏匿,必為留負(fù)?!敝ゲ宦?,與節(jié)書曰:“君為大宗,加股肱郡,而

賓客每不與役,既眾庶怨望,或流聲上聞。今調(diào)同等為兵,幸時發(fā)遣?!北鸭ぃ?/p>

而節(jié)藏同等。因令督郵以軍興詭責(zé)縣,縣掾吏窮困,乞代同行。芝乃馳檄濟南,具陳

節(jié)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節(jié)代同行,青州號芝“以郡主簿為兵”。遷廣平令。

征虜將軍劉勛,貴寵驕豪,又芝故郡將,賓客子弟在界數(shù)犯法。勛與芝書,不著姓

名,而多所屬托,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后勛以不軌誅,交關(guān)者皆獲罪,而芝以見

稱。...

黃初中,入為河南尹,抑強扶弱,私請不行。會內(nèi)官欲以事托芝,不敢發(fā)言,因芝妻

伯父董昭。昭猶憚芝,不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與賓客談?wù)?,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無異言。卒于官,家

無余財,自魏迄今為河南尹者莫及芝。選自《三國志?魏書》

注釋: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長:菅縣縣令。③主簿:官名,主管文書,辦理

政務(wù)。④掾史:縣令的屬官。⑤股肱:指大腿和胳膊的上部,在這里可指左右手。⑥

督郵: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員。廉隅:廉隅,喻人品行方正。

4.對下面句子中加點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芝差節(jié)客王同等為兵差:派遣

B.母老,唯在諸君唯:只有

C.因令督郵以軍興詭責(zé)縣責(zé):責(zé)問

D.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走:逃跑

5.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此孝子也,殺之不義子犯請擊之

B.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留待

C.因芝妻伯父董昭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D.昭猶憚芝,不為通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縣掾吏窮困,乞代同行B.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賓客子弟在界數(shù)犯法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與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此孝子也,殺之不義

A.父母宗族皆為戮沒B.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C.大王來何操D.以其無禮于晉

8.下列句子分別編寫四組,都能表現(xiàn)司馬芝正直的一組是(3分)

①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芝獨坐守老②芝乃馳檄濟南,具陳節(jié)罪

③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④交關(guān)者皆獲罪,而芝以見稱

⑤昭猶憚芝,不為通⑥卒于官,家無余財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9.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司馬芝年輕時,在去荊州避難的路上,就表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的品質(zhì);在南方居

住十幾年,能夠恪守禮義節(jié)操。

B.在任菅縣長官期間,司馬芝不畏豪強,征調(diào)主簿劉節(jié)的門客當(dāng)兵,同時寫信給

劉節(ji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一向豪俠的劉節(jié)代替門客去當(dāng)兵。

C.征虜將軍劉勛,恃寵驕橫,多次寫信囑托司馬芝幫忙,司馬芝一概依法處理。

后來劉勛犯法被殺,和他有關(guān)聯(lián)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馬芝卻受到稱贊。

D.司馬芝性情正直,嚴(yán)于執(zhí)法,不受請托,權(quán)貴至親都不敢私下求他辦事。他死

后家無余財,從魏建國以來,歷任河南尹沒有能比上他的。

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勛與芝書,不著姓名,而多所屬托,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

譯文:

(2)與賓客談?wù)摚胁豢梢?,便面折其短,退無異言。

譯文:

第4題:

第5題: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賀蘭祥字盛樂。其先與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鎮(zhèn)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

為鄉(xiāng)閭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長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喪合禮。長于舅氏,特為太

祖所愛。雖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書傳。太祖初入關(guān),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后

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請,加威烈將軍。祥少有膽氣,志在立功。尋擢

補都督,恒在帳下。從平侯莫陳悅,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撫夷縣伯。仍從擊潼

關(guān),獲東魏將薛長孺。又攻回洛城,拔之。還,拜左右直長,進爵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荊州刺史,進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嘗行荊州事,雖未期月,頗有

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漢南流民襁負(fù)而至者,日有千數(shù)。遠(yuǎn)近蠻夷,莫不

款附。祥隨機撫納,咸得其歡心。時盛夏亢陽,樣乃親巡境內(nèi),觀政得失。見有發(fā)掘

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之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溺

雨。是歲,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發(fā)掘,至是遂息。

祥雖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陽,西通岷、蜀,物產(chǎn)所出,多諸珍異。時既

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誓③欽其節(jié)儉,

乃以竹屏風(fēng)、^紹④之屬及經(jīng)史贈之。樣難違其意,取而付諸所司。太祖后聞之,并

以賜祥。

十六年,拜大將軍。太祖以涇、渭溉灌之處,渠堰廢毀,乃命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

水,東注于洛。功用既畢,民獲其利。

周孝閔帝踐祚,進位柱國,遷大司馬。時晉公護執(zhí)政,祥與護中表,少相親愛,軍國

主事,護皆與祥參謀。

武成初,吐谷渾侵涼州,詔祥與宇文貴總兵討之。祥乃遣其軍司檄吐谷渾,遂與吐谷

渾廣定王、鐘留王等戰(zhàn),破之。因拔其洗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魏州。撫安西土,

振旅而還。進封涼國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謚曰景。(選

自《周書?賀蘭祥傳》,有刪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為妻。②解褐:指脫去布衣?lián)喂俾?。③譽(chd):人

名。④^紹(chixi):葛布的統(tǒng)稱。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鎮(zhèn)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是歲,大有年年:收成

C.遠(yuǎn)近蠻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D.詔祥與宇文貴總兵討之總:統(tǒng)領(lǐng)

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賀蘭祥惠民業(yè)績的一組是(3分)

①隨機撫納,咸得其歡心②親巡境內(nèi),觀政得失

③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之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難違其意,取而付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

6.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賀蘭祥少時就有膽略勇氣,志在建立功業(yè),從十七歲開始擔(dān)任官職,后來在對東魏

和吐谷渾的戰(zhàn)斗中,都獲得勝利,官爵得到晉升。

B.賀蘭祥出身貴族,年少喪父,守孝符合禮儀;在舅舅家長大,很受太祖鐘愛,雖然

在軍旅中,卻不斷多方聘請儒生教自己學(xué)習(xí)典籍。

C.賀蘭祥的母親是周太祖的姐姐,他雖然是太祖的近親,但是品性清正儉素;他的節(jié)

儉作風(fēng)也受到鄰國雍州刺史、岳陽王蕭督的欽敬。

D.賀蘭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賴,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閔帝即位之后,執(zhí)掌朝政的晉

公護對他也非常倚重,軍國大事都與他商議謀劃。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太祖初入關(guān),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后乃遣使迎致之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第6題:

第7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18分)

高柔字文惠,陳留圉人也。太祖平袁氏,以柔為菅長?縣中素聞其名,奸吏數(shù)人,皆

自引去。柔教日:“昔那吉臨政,吏嘗有非,猶尚容之。況此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復(fù)之。"咸還,皆自勵,咸為佳吏。

魏國初建,為尚書郎。轉(zhuǎn)拜丞相理曹掾,令曰:“夫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

政,以刑為先。”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舊法,軍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猶

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給官,主者奏盡殺之。柔啟曰:“士卒亡軍,誠

在可疾,然竊聞其中時有悔者。愚謂乃宜貸其妻子,一可使賊中不信,二可使誘其還

心。正如前科,固已絕其意望,而猥復(fù)重之,柔恐自今在軍之士,見一人亡逃,誅將

及己,亦且相隨而走,不可復(fù)得殺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碧?/p>

S:“善?!奔粗共粴⒔鹉?、弟,蒙活者甚眾。

遷為潁川太守,復(fù)還為法曹掾。時置校事盧洪、趙達(dá)等,使察群下,柔諫曰:“設(shè)官

分職,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達(dá)等數(shù)以憎愛擅作威福,宜檢治

之。"太祖曰:“卿知達(dá)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舉而辨眾事,使賢人君子為之,則

不能也。昔叔孫通用群盜,良有以也?!边_(dá)等后奸利發(fā),太祖殺之以謝于柔。

文帝踐昨①,民間數(shù)有誹謗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輒殺,而賞告者。柔上疏曰;“今

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輒賞。既使過誤無反善之路,又將開兇狡之群相誣罔之漸,誠非

所以息奸省訟,緝熙②治道也。昔周公作誥,稱殷之祖宗,咸不顧小人之怨。在漢太

宗,亦除妖言誹謗之令。臣愚以為宜除妖謗賞告之法,以隆天父養(yǎng)物之仁?!钡鄄患?/p>

從,而相誣告者滋甚。帝乃下詔:“敢以誹謗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庇谑撬?/p>

絕。

注①踐昨:登上帝位。②緝熙:奮發(fā)前進。

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咸還,皆自勵,咸為佳吏勵:磨礪。

B、愚謂乃宜貸其妻子貸:寬恕。

C、誅將及己,亦且相隨而走走:逃跑。

D、誠非所以息奸省訟誠:確實。

10、以下句子編成四組,全都表現(xiàn)高柔為人寬容大度,處事溫婉仁讓的一組是()

(3分)

①況此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復(fù)之。②愚謂乃宜貸其妻子,一可使賊中不信,二

可使誘其還心。③即止不殺金母、弟,蒙活者甚眾。④亦且相隨而走,不可復(fù)得殺

也。⑤臣愚以為宜除妖謗賞告之法,以隆天父養(yǎng)物之仁。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發(f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柔的名聲極大,縣里的一些奸邪官吏聽說他要來,就全都離去。但在高柔的感召

之下,不久又回來,并轉(zhuǎn)變成好官吏。

B、在宋金逃亡一事上,高柔力諫太祖減其刑罰,應(yīng)時變法,終于讓宋金悔悟,其他一

些逃亡的士卒也因此得以活命。

C、在對待盧洪、趙達(dá)的事情上,高柔認(rèn)為應(yīng)該認(rèn)真檢查處理,但最終卻沒有能說服太

祖。后來的結(jié)果證明高柔的意見是正確的。

D、本文按時間順序先后記敘了高柔的四件事,從中可以看出他反對嚴(yán)刑重典,又不姑

息養(yǎng)奸,主張公正執(zhí)法的法治思想。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夫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譯文

(2)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譯文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5—9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

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

幸從;駿馬名雁,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忱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

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觯Y走。平明,漢軍乃

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

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fù)引兵

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

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

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

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蹦朔制潋T以為四隊,四向。

漢軍圍之?dāng)?shù)重。項王謂其騎臼:“吾為公取彼一將?!绷钏拿骝T馳下,期山東為三

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

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

在,乃分軍為三,復(fù)圍之。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其

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p>

5.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莫:沒有

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終

C.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辟:同“避”

D.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亡:損失

6.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B.

c.

D.

7.下列語句全部表現(xiàn)項羽英勇無畏的一組是()

①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②直夜?jié)铣?,馳走

③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

④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⑤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

⑥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①②③D.③④⑤

8.下列有關(guān)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在漢軍兵臨城下之時的飲酒夜歌,既表現(xiàn)了他的窮途末路,也從另一個方面反

映了這位昔日馳騁疆場的英雄的悲壯人生。

B.在兵圍垓下之時,項羽對虞姬的“悲歌情?慨”,表現(xiàn)了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

英雄的兒女情懷,司馬遷的這段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

C.八百多人的突圍隊伍到渡過了淮河后僅有一百余人,從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了這次戰(zhàn)斗的

慘烈,正是這慘烈的戰(zhàn)爭場面使項羽認(rèn)識到自己大勢己去。

D.文段結(jié)尾處寫“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這位末路英雄的威

勢,此時的項羽仍然威風(fēng)凜凜、不可侵犯。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17題。(7分)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

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p>

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具告沛公。沛公大

驚,日:“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S:“鯽生說我日:'距

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

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日:“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

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

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

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

“諾?!庇谑琼棽畯?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

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選自司馬遷《鴻門宴》)

15.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感謝)B.敏生說我曰(淺

陋的小人)

C.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下來)D.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通

“拒”,拒守)

16.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予之生也

B.欲呼張良與俱

去舟與哨相后

C.今人有大功而擊之因

人之力而敝

D.君為我呼

入其為時止

十有一月爾

17.翻譯下列句子。(3分)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第10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題

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既仕,累遷江浙行省照磨,尋升檢校。調(diào)奉議大夫、知順

州,以內(nèi)外艱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監(jiān)倭人互市。先

是,往監(jiān)者懼外夷情叵測,必嚴(yán)兵自衛(wèi),如待大敵??司粗粒とブ?,撫以恩意,皆

帖然無敢嘩。有吳人從軍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從至中國,訴于克敬,愿還本鄉(xiāng)?;?/p>

恐為禍階,克敬日:“豈有軍士懷恩德來歸而不之納邪!脫有釁,吾當(dāng)坐?!笔侣?,

朝廷嘉之。番陽大饑,總管王都中出縻粟賑之,行省欲罪其擅發(fā),克敬日:“番陽距

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為仁,而吾屬顧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監(jiān)察御

史,尋遷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為紹興路總管,郡中計口征鹽,民困于誅求②,乃上言乞減鹽五千引。行

省檄克敬抽分舶貨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貨,商人以風(fēng)水為解,有司不聽。克敬曰:

“某貨出某國,地有遠(yuǎn)近,貨有輕重,冒重險,出萬死,舍近而趨遠(yuǎn),棄重而取輕,

豈人情邪!”具以上聞,眾不能奪,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訪司副使,轉(zhuǎn)兩浙鹽運司

使,首減紹興民食鹽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訪使,調(diào)海道都漕運萬戶。是歲,當(dāng)

天歷之變,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輸,復(fù)漕而南還,行省欲坐罪督運者,勒其還

趨直沽??司匆灾^:“脫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萬死,完所漕而還,豈得

已哉!”乃請令其計石數(shù),附次年所漕舟達(dá)京師,省臣從之。入為吏部尚書,乘傳至

淮安,墜馬,居吳中養(yǎng)疾。

元統(tǒng)初,起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請罷富民承佃江淮田,從之。松江大姓,有歲漕米

萬石獻(xiàn)京師者,其人既死,子孫貧且行乞,有司仍歲征,弗足則雜置松江田賦中,令

民包納??司丛唬骸捌シ蛲I(xiàn)米,徼名爵以榮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奪其爵,不可

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國用寧乏此耶!”具論免之。

(選自《元史?王克敬傳》,有刪改)

【注】①內(nèi)外艱:父母喪事。②誅求:強制征收。③抽分舶貨:向從海外運貨來貿(mào)易的

人抽稅。④拗蕃:違背貨運規(guī)定。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必嚴(yán)兵自衛(wèi),如待大敵待:抵御

B.脫有釁,吾當(dāng)坐釁:事端

C.拗蕃者例籍其貨籍:戶籍

D.眾不能奪,商人德之奪:改變

5.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現(xiàn)王克敬“為官尚寬”的一組是(3分)

①悉去之,撫以恩意②訴于克敬,愿還本鄉(xiāng)

③脫有釁,吾當(dāng)坐④首減紹興民食鹽五千引

⑤乃請令其計石數(shù),附次年所漕舟達(dá)京師⑥入為吏部尚書,乘傳至淮安

A.②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③④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一個從軍征討而身陷日本的吳人隨日本商人來到中國,希望回到家鄉(xiāng),王克敬極

力主張接納他。

B.番陽出現(xiàn)嚴(yán)重饑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倉糧食救濟饑民,王克敬為他辯護,都中因

此得以免罪。

C.王克敬外任紹興路總管時,郡中按人口征鹽,百姓被強制征收弄得貧苦不堪,王克

敬請求減少上交鹽額。

D.元統(tǒng)初年,擔(dān)任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時,王克敬請求富民租種江淮農(nóng)田,朝廷聽從了

他的建議。

7.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克敬日:“番陽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為仁,而吾屬顧為不仁乎!”(5

分)

(2)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輸,復(fù)漕而南還,行省欲坐罪督運者,勒其還趨直

沽。(5分)

第11題: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13題。

韓憑妻

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怒,王囚之,論為城旦久妻密遺憑

書,繆其辭曰②:“其雨淫淫,河大而深,日出當(dāng)心③?!奔榷醯闷鋾?,以示左右;

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日:“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當(dāng)心心有

死志也”俄而憑乃自殺。

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左右攬之,衣不中手④而死。遺書于帶

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

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吾

弗阻也?!彼尬糁g,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相交于

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桓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聲音感人。

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

精魂。

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

存。(選自干寶《搜神記》)

[注釋]①城旦:一種苦刑,受刑者白天防備敵寇,晚上筑城。②繆其辭:故意把話

說得曲折隱晦,繆(miii),通“謬”。③日出當(dāng)心:太陽照著我的心,意思是向太陽

立誓,表示自殺決心。④衣不中手:意思是衣服已經(jīng)腐朽,經(jīng)不住手拉。

8、對下列句子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王囚之,論為城旦論:定罪。

B、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繆:故意使含義曲折隱晦

C、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宿昔:旦夕,形容時間短。

D、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旬日:半個月,即十五天。

9、對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宋人哀之②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

③河大而深④學(xué)而不思則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0、選出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句()(3分)

例句: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

A、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B、肇錫余以嘉名

C、何以解憂?唯有杜康D、為仲卿母所遣

11、對本文思想內(nèi)容概括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本文運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韓憑妻不慕富貴,忠于愛情,投臺自殺,終與韓憑

合葬一處的故事,故事曲折動人,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B、本文熱情地歌頌了韓憑夫婦堅貞不渝的愛情以及韓憑妻機智勇敢,不畏強暴,

不慕富貴的高貴品質(zhì)。

C、本文通過寫韓憑夫婦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也從側(cè)面揭露了宋康王之類封建統(tǒng)

治者的殘暴無恥。

D、本文的結(jié)局寫韓憑夫婦的墓上長出兩棵大樹,根交枝錯,且有鴛鴦棲鳴于上,

極富浪漫主義色彩,體現(xiàn)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12、下列斷句正確一項的是()(3分)

A、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當(dāng)心/心有死志也

B、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當(dāng)心/心有死志也

C、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當(dāng)心/心有死志也

D、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當(dāng)心/心有死志也

13、翻譯下面的句子。(7分)

⑴其妻乃陰腐其衣。(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4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6題。

黃州快哉亭記(節(jié)選)

蘇轍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

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

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涌,風(fēng)云開闔。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

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

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shù),

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

瑜、陸遜之所騁鷲,其風(fēng)流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有風(fēng)颯然至者,王披襟當(dāng)之,曰:“快哉此風(fēng)!

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fēng)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

蓋有諷焉。夫風(fēng)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

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fēng)何與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渴蛊渲?/p>

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收會計少之余,而自放山水之

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

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fēng),照之以明

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注】①會計:指征收錢谷之事。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覽觀江流之勝勝:勝景,美景

B.將何適而非快適:安適

C.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簯n愁,怨恨

D.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窮:竭盡,窮盡

5.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亭子被命名為“快哉”的原因的一組是

①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②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

③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④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

⑤其風(fēng)流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B.②③⑥C.④⑤⑥D(zhuǎn).①③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快哉亭”由來。

B.第二自然段寫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見到的讓人感到愉快歡樂的長江美景、山川草木

及故城遺跡。

C.第三自然段寫楚襄王的故事是為了說明君王富貴者的那種快樂,不是普通百姓所能

共享的。

D.文章最后寫張夢得不以貶謫為患,表達(dá)了作者對他遭“不遇之變”而自放山水之間

的曠達(dá)行為的贊許之情。

第13題:閱讀《過秦論》部分段落,完成7~10題。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

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

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

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乏君也;鋤穗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謫戍之

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

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繁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靖

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熬,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

也。

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贏糧而景從贏:擔(dān)負(fù)

B.鋤椎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鉆:鋒利

C.余威震于殊俗殊: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8.下列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鋤穆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于是余有嘆焉

B.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她/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吾屬皆且為所虜

D.非及向時之士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9.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勸說當(dāng)代及后世統(tǒng)治者

施行仁義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比論證,非常鮮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鋪敘基礎(chǔ)上的集中議論,大量的史實使作者的論點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收束全篇,點

明主旨。

10.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分)(《過秦論》)

⑵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2分)(《寡人之于國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2分)(《勸學(xué)》)

⑷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2分)(《師說》)

第14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8—10題。

放鶴亭記

蘇軾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

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

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dāng)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

千里一色。風(fēng)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

云表,暮則俅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日:“子知

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兑住稥I:'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

日:'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蓋其為物清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故《易》、《詩》

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wèi)懿公好鶴則亡其

國。周公作《酒誥》,衛(wèi)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

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yuǎn)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

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土,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于鶴乎?由此觀

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山人而笑日:“有是哉?”郡守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日:“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

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fù)擊。獨終日于澗谷之

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

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p>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升高而望,得異境焉升:登上

B.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隱德之士,狎而玩之狎:親近

D.鶴歸來兮,東山之陰陰:北邊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挾飛仙以遨游

B.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其孰能譏之乎?

C.面山林遁世之土盈虛者如彼,面卒莫消

長也

D.鶴鳴于九皋,聲聞王天會王會稽山陰之蘭亭

10、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記敘了建亭的時間、地點和緣由,描寫了放鶴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過對山人放鶴、收鶴的敘述,說明了放鶴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過與山人的對話,明確表達(dá)了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鶴、招鶴之歌作結(jié),意境悠遠(yuǎn),余韻綿長。

第15題:

第16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日:“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

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謶植桓易躁悾?jǐn)斬樊於期

頭,及獻(xiàn)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p>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shè)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

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

日:“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秦王

謂軻日:“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

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日:

“王負(fù)劍!王負(fù)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復(fù)擊軻,被八創(chuàng)。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

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群臣怪之怪:奇怪

B.卒起不意卒:突然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擲擊

D.被八創(chuàng)被:遭受

2、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圖窮而匕首見B.而乃以手共搏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C.箕踞以罵日D.卒惶急不知所為

闕秦以利晉君亦無所害

3、下列對所選文段內(nèi)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文生動地描繪了荊軻與秦王正面交鋒,可謂波瀾迭起。這一部分依次可

概括為:“厚遺蒙嘉一一顧笑舞陽一一廷刺秦王一一倚柱笑罵”等四個情節(jié)。

B.獻(xiàn)圖時,年十二就殺人的秦武陽竟然“色變振恐”,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

荊軻臨危不懼,語意圓轉(zhuǎn),既化解了危機,又頌揚了秦王的威風(fēng),使秦君臣

上下疑竇冰釋。

C.朝廷上,荊軻“取、奉、發(fā)、把、報、逐”,連續(xù)進擊;秦王則“驚、

起、絕、拔、操、急”,手足無措,正面表現(xiàn)出荊軻的勇武,同時刻畫出秦

王無能的形象。

D.廷刺部分多用急促短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