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xx-20xx年上學期物理組青年教
師比武課總結
教師是辦學的主體,而課堂教學是教學組織的基本形式,課堂教
學質(zhì)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學校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
從管理的視角看,抓住課堂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抓住了學校提升教學
質(zhì)量的“牛鼻子”,止匕外,抓課堂教學還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師資隊伍
建設和教學的各項基本建設。鑒于此,全校教師都要積極加入到課
堂教學質(zhì)量的評估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活動中來。
為了交流和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形式和經(jīng)驗,進一步推進
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師業(yè)務水平與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我
校教師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學習的平臺,經(jīng)研究決定,在全校開展
中高級觀摩課展示活動之后,又舉行了青年教師比武課。
本次活動既是我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水平、風采的一次展示,也
是學習和借鑒優(yōu)秀教師課堂教學方法和藝術的一次良機,學校寄希
望于通過活動的開展,達到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人才培養(yǎng)質(zhì)
量的目的。按照本學期我校教學工作計劃,11月14日-11月28日如期
舉行我校中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F(xiàn)總結如下:
一、各位教師的教學實施
★、宋艷萍老師的課:
?時間:n月16日第五節(jié)
?地點:高一16班
?課題:力的合成
?聽課教師:王愛杰姜友興劉玉琴朱新婉倪向
新吳敬偉王建峽代建山季春周軍吳東東李銀
珠陳虹
?《力的合成》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為大家說課的課題是《力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節(jié)內(nèi)容,前三節(jié)學
習了力的概念,這節(jié)內(nèi)容主要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及力
合成的基本法則一一平行四邊形定則,它是矢量運算的工
具,矢量運算貫穿了整個中學物理,善于并掌握好矢量運
算,是突破力學難點的一個關鍵問題。因此如果這節(jié)課力
的合成不過關,后續(xù)課就無從談起。同時這節(jié)課又會讓學
生體會到物理中一種重要的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一一等效
替代法。因此,這節(jié)課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
要。
二、教材處理
由于新課程更強調(diào)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性學習方式,將驗
證性實驗轉(zhuǎn)變?yōu)樘骄啃詫嶒灒诶斫饬撕狭?、分力、力?/p>
合成的概念之后,我就會給學生較多時間通過實驗探究出
“平行四邊形定則",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究。最后
把矢量合成定則上升到理論階段,進行鞏固提高。
三、教學目標、重點與難點
鑒于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主要完成的知識目標有:(1)
能從力的作用效果等效性來理解合力與分力的概念。(2)
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3)會用作圖法
求共點力的合力,并能用直角三角形的關系求解合力。通
過教學就是讓學生理解合力與分力,力的合成概念,并在
作用效果相同的基礎上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這是這節(jié)
課的重點;由于學生缺乏較多的感性認識,對此還是比較
生疏,所以這也是教材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我會用實例
引導學生理解。另外學生在初中已學習了同一直線上力的
合成,“代數(shù)和”的運算在頭腦中已成定勢,如何突破思
維定勢,是本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因此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
探究和應用是教材的重點也是教材的難點。所以無論是課
堂講解,還是實驗的設計操作、習題練習、課后作業(yè)等,
都應圍繞平行四邊形定則展開。
【教法與學法】,
為了讓學生能心悅誠服地接受平行四邊形定則,調(diào)動
學習興趣,采用實驗探究法,讓學生交流合作完成。
具體流程:
為了增加課堂教學密度,把一些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直觀化。會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在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做到動手操作,
知道用恰當?shù)姆椒ê鸵?guī)范的操作可減小誤差,培養(yǎng)學生的
實驗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下面就來談談我的教學過程如何安排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新課導入
首先讓學生通過圖片觀察一個大人提水和兩個小孩提
水現(xiàn)象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這件事件啟發(fā)學生思考一
個力可以代替幾個力達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并舉出生活中
類似的例子,引出合力、分力的概念,并引導學生理解求
力的合成是用合力等效替代分力,不是物體又多受一個
力。
從生活實例出發(fā)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不是遙不可
及,就在我們身邊,對物理學產(chǎn)生親和感。
第二環(huán)節(jié):新課教學
1、接著讓學生回顧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在這個基
礎上提出問題:如果兩個力不在一條直線,互成角
度,求它們的合力是否也可代數(shù)相加。學生就會初步
進行猜測與思考。
2、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引導猜想。
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小情景讓學生初步探究:叫同學上來
先用兩個彈簧秤拉著物體靜止,記下讀數(shù),再用一個彈簧
秤拉著物體靜止,讀出合力大小,學生會發(fā)現(xiàn)合力戶不等
于人與凡的代數(shù)和。那么它們到底是什么關系?這時我
會啟發(fā)學生:要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得要想辦法把
力的方向大小記錄下來并方便地表達出來,這時學生就會
產(chǎn)生很強的求知欲和急于探究的沖動。接下去的探究環(huán)節(jié)
就很自然的引出,而且學生一開始就清楚實驗目的,為實
驗探究鋪下第一個臺階。
3、實驗探究
①實驗設計
將學生分組,利用桌上的器材進行探究這個實驗難度
較大,為了降低難度,為實驗探究鋪下第二臺階,要求學
生先分小組討論以下問題有些學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我
會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本中的實驗描述從中得到一點提示,
然后回答問題,這樣既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又可提高
學生自主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之后我再通過播放視頻進
行補充完善,并用幻燈片把實驗步驟展示出來,在學生實
驗過程一直保留,使學生能朝正確的方向進行猜想和操
作,為實驗探究鋪下第三個臺階。
②實施探究
在學生分組進行探究過程,教師巡視解惑,隨時觀察
學生情況,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還可用自言自語方式提
示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如儀器的正確使用,操作的規(guī)范
等,幫助學生盡量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順利完成實驗。
③分析交流
完成了上述步驟后,我會有意識的引導:你們所畫出的
四邊形是一般的還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真的是平行四邊
形嗎?為了科學的嚴謹性,要求學生以兩個分力為鄰邊做
一個平行四邊形,并畫出對角線,來比較畫出來的合力和
實際合力之間的關系,最終得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④論證總結
最后和學生一起總結平行四邊形定則,結合多媒體動
畫,加深理解。此時還應該強調(diào)物理學上任何一個規(guī)律的
得出,并不是一兩節(jié)課的探究就可總結,它是前人經(jīng)過多
次精細實驗最后確認的。讓學生再次感知科學的嚴謹性和
科學家的艱辛付出。
第三環(huán)節(jié):定則應用
以課本例題分析,學生說解題思路,教師在黑板上進行
作圖的板書演示,并強調(diào)各力的標度必需一致,加強培養(yǎng)
學生規(guī)范的畫圖習慣。
再采用數(shù)學中關于直角三角形知識進行合力的求解,比
較兩種方法的優(yōu)劣。
第四環(huán)節(jié):
1、小結(幻燈片展出)
2、作業(yè)(幻燈片展出)
作業(yè)部分:布置兩道
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撐握,反饋學生情況。
3、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方面左側(cè)為知識點用來突出重點,中間進行
作圖演示,右邊進行一些必要的輔助書寫和演算步聚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全部內(nèi)容,敬請各位老師的指導。謝
謝!
?力的合成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從力的作用效果等效性來理解合力與分力的概
念。
(2)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會用作圖法求共點力的合力,并能用直角三角形
的關系求解合力。
2過程與方法
(1).了解物理學常用的方法一一等效替代法.
(2).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培養(yǎng)學生實
驗探究的能力,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在親自探究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知
道實驗結果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是準確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交流的能力、團結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的
學習興趣,體會在科學探究中即要大膽猜想,又要嚴謹求
證。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概念。
2、通過實驗探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平
行“四邊形定則”
教學難點
理解合力與分力關系、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教法與學法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實驗探究式教學方法。
學習方法:協(xié)作學習,分組探究。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實驗器材:方木板、白紙、圖釘(若干)、橡皮條、
細繩套(兩根)、彈簧測力計(兩只)、刻度尺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圖片展示:請兩個小孩學把一桶水抬起,然后再讓一個
大人把水提起.
對兩次情況進行受力分析,F(xiàn)AFIR-F2
不管是只有一個力F作用,還
是有兩個力Fl、F2共同作用,兩
G▼G
次對于水桶來說,效果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F(xiàn)與“F1
和F2”是等效的,我們可以用F替代F1和F2作用,也可
以用F1和F2來替代F作用,效果一樣,此時,我們就可
以稱F為F1和F2的合力,而Fl、F2就成為F的分力
一個力與幾個力產(chǎn)生了同樣的效果,可以用這一個力
代替那幾個力,這一個力與那幾個力是什么關系呢?這節(jié)課
我們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二、新課教學
(一)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的概念
當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力共同作用時,我們常??梢郧?/p>
出這樣一個力,這個力的作用效果跟原來幾個力的共同作
用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原來的那幾
個力叫做分力。
注意:力合成的思想:為了問題簡化,用一個力等效
代替幾個力,并不是物體多受了一個合力
2.力的合成
求幾個力合力的過程叫做力的合成。
(1)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
F,=3NFI=4NFX=4N
一弊>
F=
F=4N
F?=3N-----iF2=3NFJ=4N
.?一城?.
K=
(二)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如果兩個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但不共線,而是成一
定角度,那么求這樣兩個力的合力是否也可用算術加減
法?
2、演示實驗:用兩只彈簧測力計成一定角度提起一個鉤碼
保持靜止,分別讀出兩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然后用一只
彈簧測力計提起這個鉤碼也保持靜止,看這時彈簧秤的讀
數(shù)
要求學生需要仔細觀察讀數(shù),注意讀數(shù)方法,且計下
讀數(shù)。判斷兩只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之和是不是等于一只彈
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3、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由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一只彈簧測力計的
讀數(shù)不等于兩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之和,而是比兩只彈簧
測力計讀數(shù)之和稍微小一些。而且兩只彈簧測力計所成角
度改變,讀數(shù)也改變。
4、小結引出問題:在這里一只彈簧測力計的彈力為兩只
彈簧測力計的彈力的合力,可見力的合成并不是簡單地相
加減.那么它們之間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呢?
為了得到它們的關系,這節(jié)課要求同學們用實驗親自探
究。
(三)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演示實驗:
選擇的儀器:方木板、白紙、圖釘(若干)、橡皮條、細繩
套(兩根)、彈簧測力計(兩只)、刻度尺。
閱讀教材P頁,回答問題
(1)怎樣保證兩分力Fl、F2和合力F有用效果相同?
(2)如何確定力的大???
(3)如何確定力的方向?
播放視頻,幫助學生完成探究過程并回答問題(4)
(4)實驗應記錄些什么?
實驗步驟設計:(幫助學生完成實驗)
(1)把木板平放在桌子上,用圖釘把白紙定在木板
上。
(2)用圖釘把橡皮條一端固定在G點(G點的位置應該
靠近頂端中點),在橡皮筋的另外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
的另外一端是繩套,結點自然狀態(tài)在E點。
(3)用兩彈簧測力計分別勾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
皮條,使結點到達某一位置0點。并記下0的位置,用鉛
筆在白紙上從0點沿兩條細繩的方向畫直線,分別讀出記
下兩只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件、F2的大小。
(4)放開彈簧測力計,使結點重新回到E點,再用一只
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0點,讀出彈
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記下細繩的方向。
(5)按同一標度作出Fl、F2和F的力的圖示
(6)探究這三個力的大小及方向的關系.
觀察得到:虛線和原來的兩個分力構成了一個四邊
形,這個四邊形好像是平行四邊形。
學生活動:以兩個分力為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鄰邊.做
一個平行四邊形,畫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比較這
條對角線和實驗作出的合力Fo
展示學生實驗成果
發(fā)現(xiàn)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近似的可以看成兩個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同。
結論:在誤差范圍內(nèi),F(xiàn)幾乎是以件、F2為鄰邊的平行
四邊形的對角線。這就是今天我們用自己設計的實驗探究
出的結論。實際上在我們之前偉大的人們已經(jīng)做過很多次
的、精細的實驗,最后確認,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不是簡單的兩個力相加減,而是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
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
的大小和方向,這個法則叫做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題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
理解。
【幻燈片展示例題】學生讀題并嘗試解決例題
例題:力Fl=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豎
直向上.
通過作圖法求這兩個力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請一位同學說一下自己的思路)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演示
解:(作圖法:作出力的圖示)
取10cm長的線段表示15N的力
833.44求匕,4的自力
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如圖所示,
量出對角線長為50cm,
則合力大小F=15NX(50cm/10cm)=75N
用量角器量得合力方向:F與F1的夾角為53。
2、知識延伸:
(1)方法二:(計算法:作出力的示意圖)
用直角三角形知識計算求解上例O
三、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
形定則,得出合力的大小為以兩個分力為鄰邊的平行四邊
形的對角線,會用作圖法求兩共點力的合力。
四、板書設計
求解
遵循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李銀珠老師的課
?時間:11月17日第五節(jié)
?地點:高一15班
?課題:力的合成
?聽課教師:姜友興劉玉琴朱新婉倪向新吳敬偉王建峽吳東東宋艷
萍陳虹鄒慶
?力的合成(說課稿)
說課
人:李銀珠(物理組)
《力的合成》是新課標人教版必修I高中物理第一冊
第三章第四節(jié)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過了力學中的彈力,摩
擦力,以及初步學習了受力分析,熟練掌握力的圖示法后
的一節(jié)。掌握力的合成,會把物體所受的幾個力用一個力
進行等效代替,同時也為其他矢量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
礎。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合力、分力、及力的合成的基本概念,理解等效
替代法
2、能夠通過實驗的探究得出平行四邊形定則
3、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學生在自主找規(guī)律的
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
神,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課通過實驗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遵循的
規(guī)律和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及其應用是本節(jié)課的兩個重
點;實驗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本節(jié)課設計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研究合力與分力的大
小和方向的關系。通過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猜
想,然后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使學生發(fā)現(xiàn)力的合成不
是簡單的代數(shù)求和。從而突出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與方法,充
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教學設計
1、復習:(4分鐘)1、如何簡單直觀地描述力的大小和方
向?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引入新課(8分鐘)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能夠體會一個力與幾個力作用
效果。通過并聯(lián)電阻的等效以及位移的等效,讓學生能夠
體會到等效替換的概念,從而引出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
相同時,合力與分力的等效。
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合力、力的合成概念
3、實驗探究(大約20分鐘)
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研究合力與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的
關系,先將各組已制定好的探究方案進行交流,經(jīng)互相補
充和完善后形成。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巡視,隨時解答實
驗過程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以及及時指出學生在試驗中
出現(xiàn)的錯誤,盡量使學生在設定的時間內(nèi)順利完成實驗。
選擇一組學生到黑板上演示,并說出自己是如何得出結論
的,(演示課件)歸納總結平行四邊形定則內(nèi)容。
[說明:課堂上結合多媒體動畫,向?qū)W生形象展示,啟迪
學生思維。]
4、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應用(大約5分鐘)
例題: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豎直
向上。用作圖法求這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讓學生
說解題的思路,在黑板上展示,及時指出學生出現(xiàn)的錯
誤,再多媒體出示規(guī)范的解題步驟。[說明:示范作用是
非常必要的,這有助于學生規(guī)范地解題。]
5、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及布置作業(yè)(大約3分鐘)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上下來,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我主要分
成了兩大塊:一是關于合力、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
二是探究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在第二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
中,我又分成三個層次來展開教學:首先是討論同一直線
上的兩個力的合成,然后提問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分力
的合成是否依然遵循剛才的規(guī)律,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大家
發(fā)現(xiàn)合力應與兩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均有關系,從而進一
步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這樣處理使整個課堂教學的線
路非常清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比較緊。
在實驗方案的設計上,首先與學生一起探究實驗步
驟,在此過程中同時向?qū)W生點明操作中的一些注意點。在
探究過程中,對于部分學生新出現(xiàn)的問題,再拿出來共同
分析討論,改進后鼓勵他們再次進行實驗,最后得出結
論。這樣的一個過程對學生來講也許會有更深刻的體驗。
由于自己的習慣,在語言上不夠精煉,廢話有點多,對于
問題的設置也不是很好,由于實驗耽誤的時間要多,以至
于后面的練習沒有做完就下課了,實驗細節(jié)處理能力還要
進一步加強,多給學生鋪設臺階,另外,情景引入太過單
調(diào)、枯燥了,若能增加一些學生體驗活動的話效果會更好
些。今后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
?力的合成教案
教學目標授課人:
李銀珠
知識與技能:
(1)能從力的作用效果等效性來理解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2)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會用作圖法求共點力的合力。
(4)會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解合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
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交流的能力、團結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的
學習興趣,體會在科學探究中即要大膽猜想,又要嚴謹求
證。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概念。
2、通過實驗探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平
行“四邊形定則”
教學難點
理解合力與分力關系、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教法與學法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實驗探究式教學方法。
學習方法:協(xié)作學習,分組探究。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實驗器材:方木板、白紙、圖釘(若干)、橡皮條、
輕質(zhì)圓環(huán)、細繩套(兩根)、彈簧測力計(兩只)、刻度尺、
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力的概念是什么?力的圖示怎么畫?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圖示:按一定比例(標
度)作出的帶箭頭的線段,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箭
頭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
點。
(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運
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或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二、新課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力的概念,今天我們來學習力的合
成,以電阻,位移為例介紹等效的概念,日常生活的經(jīng)驗
告訴我們物體受到的力常常不止一個力,那么我們能不能
找到一個力等效的替代多個力的作用,以使我們對物體受
力的研究簡單化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實
驗:用一根繩子形成角度的穿過杯子,那么杯子就受到了
兩段繩子的兩個拉力的作用,我們給出力的示意圖,下面
我再用一根繩子作用下還有它自身重力作用在杯子上,同
樣給出力的示意圖,對兩種情況進行分析,它們的作用效
果相同么?我們可以用F來等效的替代Fl、F2呢,回答是
肯定的。
(一)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合力與分力的概念結合演示試驗我
們看什么是合力與分力呢?
我們說當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力共同作用時,我們常常
可以求出這樣一個力,這個力的作用效果跟原來幾個力的
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原來
的那幾個力叫做分力。求幾個力合力的過程叫做力的合
成。
2、注意力的合成的思想:為了問題簡化,用一個力等效代
替幾個力,并不是物體多受了一個合力。
那么我們再用一個合力來等效替代它的分力的時候應該滿
足怎樣的規(guī)律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力的合
成,那么什么是力的合成呢?求幾個力合力的過程叫做力
的合成。
3、那么幾個力的合力怎樣來求呢?下面我們先來回顧初中
學的一條直線上的力的合成,我們從最簡單的二力合成來
研究,二力合成最簡單的就是在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哪
位同學幫我們回憶一下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它們的合力有
幾種情況
1、當兩個力在同一條直線上時:
二力同向:F=F1+F2方向與Fl、F2方向相同
二力反向:F=|F1-F2|方向與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二)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但現(xiàn)實生活
中物體受到兩個力的時候往往并非在一條直線上比如杯子
的兩個拉力他們就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它們的合力還是這
樣簡單的直接相加減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三)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學生閱讀實驗部分,在探究之前,我們應該要注意什么
呢:
1、彈簧秤的使用方法
2、研究力就應該注意力的三要素,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白紙上,
3、研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要注意定義中的等效性的問題
在此對等效性加以說明。
【展示幻燈片】
選擇的儀器:方木板、白紙、圖釘(若干)、橡皮條、輕質(zhì)
圓環(huán)、細繩套(兩根)、彈簧測力計(兩只)、刻度尺、量角
器。
實驗步驟設計:
(1)把木板平放在桌子上,用圖釘把白紙定在木板
上。
(2)用圖釘把橡皮條一端固定在G點(G點的位置應該
靠近頂端中點),在橡皮筋的另外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
的另外一端是繩套,結點自然狀態(tài)在E點。
(3)用兩彈簧測力計分別勾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
皮條,使結點到達某一位置。點。并記下。的位置,用鉛筆
在白紙上從0點沿兩條細繩的方向畫直線,分別讀出記下兩
只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3、F?的大小。
(4)放開彈簧測力計,使結點重新回到E點,再用一只
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0點,讀出彈簧
測力計的示數(shù)F,記下細繩的方向。
(5)按同一標度作出Fl、F2和F的力的圖示
(6)探究這三個力的大小及方向的關系.
4、學生開始分組探究
(教師巡視解惑,觀察學生實驗情況,數(shù)據(jù)處理,要求操
作的規(guī)范,遵從實驗結果,盡量把誤差減小到最小。)
提出注意事項:
1、注意拉力要適度即在滿足合力不超過彈簧測力計量程及
橡皮條形變不超過彈性限度的條件下,應使拉力盡量大一
些,以減小誤差.
2、在同一次實驗中,兩次要使橡皮條拉伸到相同的位置0
3、彈簧秤不能與紙板發(fā)生摩擦,否則拉力不準確。
4、尊重事實。
學生開始合力與分力關系的探究實驗
建議用虛線把合力的箭頭端分別與兩個分力的箭頭端連
接,也許能夠得到啟示。
學生說出自己得到的結論。他們得到了一個近似的平
行四邊形,
問:那么是不是一定是平行四邊形呢,現(xiàn)在大家以Fl、F2
為鄰邊做一個標準的平行四邊形看和剛才做的那個圖形一
樣不一樣呢,現(xiàn)在就開始。找一位同學來說他們之間的關
系是怎樣的呢?
6、總結
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所做出來的和標準的平行四邊形相
差很少,大家想想我們使用尺規(guī)作圖的而且是用刻度尺量
長度,必然在實驗中會產(chǎn)生誤差,那么如果能盡可能的減
少誤差那么這兩個圖形能重合么?實際上在我們之前偉大
的人們已經(jīng)做過很多次的、精細的實驗,是可以重合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得到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法則,兩個力合
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兩
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個法則
就叫做平行四邊形法則,在這里強調(diào)一下:平行四邊形定
則是一個通則,以后只要是處理矢量的問題都可以用平行
四邊形定則來處理。
趁熱打鐵,我們來看一道例題
(四)鞏固練習
【幻燈片展示例題】學生讀題并嘗試解決例題
例題:力Fl=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
豎直向上.通過作圖法求這兩個力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請一位同學說一下自己的思路)
教師用課件演示:
圖3.4Y求尸.的合力
解:(作圖法:作出力的圖示)
取10cm長的線段表示15N的力
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如圖所示,
量出對角線長為50cm,
則合力大小F=15NX(50cm/10cm)=75N
用量角器量得合力方向:F與F1的夾角為53。
(五)、多個共點力合成的方法
前面學習的都是兩個力的合成,如果是三個力或者三個以
上的力的合成,應該怎樣進行處理?
學生閱讀課本回答:我們可以先求出任意兩個力的合力,
再求出這個合力跟第三個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
成進去,最后得到的結果就是這些力的合力。
三、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掌握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用作圖法求兩
共點力的合力,并且用作圖法得出兩力夾角在不定的情況
下,F(xiàn)合的大小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64頁課后習題”問題與練習”
板書設計
1、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幾個力作用效果相同一個力
分力合力
2、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力
二力同向:F=F1+F2方向與Fl、F2方向相同
二力反向:F=|F1-F2|方向與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3、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平行四邊形定則
★、陳虹老師的課
?時間:11月17日第六節(jié)
?地點:高一17班
?課題:力的合成
?聽課教師:姜友興劉玉琴朱新婉倪向新吳敬偉王建峽吳東東
宋艷萍李銀珠
?力的合成說課(說課)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力的合成
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nèi)容簡析
本節(jié)內(nèi)容在全書及章節(jié)的地位:《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新
教材第一冊(必修)第三章第四節(jié).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圖示和重力,彈力,摩擦力這三種基本性
質(zhì)力,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nèi)容是力
的合成部分,在今后的力學和運動學甚至其他章節(jié)的一些學
習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
物理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物理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
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物理思想,物理意識,因此
本節(jié)課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歸納總結出
物理知識,并且知道怎樣恰當?shù)倪\用誤差的觀點來處理數(shù)據(jù).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nèi)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
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能從力的
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合力大小與分力大
小之間的關系;知道合力的大小與兩分力間夾角的關系;知
道矢量,標量的概念,知道它們有不同的運算規(guī)則;掌握力的
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作圖法求共點力的合力,進一步了解
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之------等效法.2能力訓練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物理思維能力.3德育目標:在實驗的
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方法,結果要符合實驗數(shù)據(jù),培養(yǎng)學生實
事求是的求實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
點,難點:
重點:(1)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2)力的平行四邊形定
則.通過加強圖解法和計算法的練習突出重點.
難點: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系.通過實驗突破難
點.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設定的教學目
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物理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
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
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
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于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比較抽象,但是
用實驗的方法進行歸納,很容易得出結論的這一特點,我著
重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多媒體幻燈片視圖教學和實驗歸納法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程序及設想
引入新課
如圖甲,一個力用力F可以把一筒水慢慢地提起,圖乙是兩
個人分別用F1,F2兩個力把同樣的一筒水慢慢地提起.那么
力F的作用效果與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
學生:效果是一樣的.
老師:那么力F就叫做F1與F2的合力,如果我們要求F1和
F2的合力,就叫力的合成.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力的合成符
合什么規(guī)律.
由此引入新課.把教學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
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
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
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同化和索
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
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新課教學
再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都是關于幾個力同時作用在一個
物體上,與一個力作用在這個物體上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相
同。師生共同得出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實驗探究
復習同一直線上的力的合成,探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讓學生先看書上的實驗介紹,教師講解實驗原理,最后,
把主要的實驗步驟通過幻燈片放在大屏幕上,學生邊看邊
做,老師指導,最后把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得出平
行四邊形定則。
總結本節(jié)知識并布置作業(yè)
?“力的合成”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
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質(zhì)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
力的相互替代.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學常用的方
法一一等效替代法.
2.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初步認識科學探
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并進行初步的探究.
3.學生在自主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實
驗結果在誤差范圍內(nèi)是準確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發(fā)展
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2.通過力的等效替代,使學生領略跨學科知識結合的
奇妙,同時領會科學探究中嚴謹、務實的精神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2.平行四邊形定則及應用.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新課教學
[新課導入]
[復習提問]
師:力的概念是什么?
生: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師: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生: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或使物
體發(fā)生形變.
大家最近都參加了拔河比賽,咱們班光靠一個兩個同學
力量太小,只有大家都使勁產(chǎn)生的力合起來才有可能贏
得比賽.如果知道每個人的拉力,怎樣求合起來的力呢?
學習了這一節(jié)課后我們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板書力的合成
讓學生把一桶水或一個重物從地面上想辦法放在桌面
上.
一位力氣大的同學只用一只手一個力就可以把水桶從
地面提到桌面上,兩個女同學用兩只手給水桶兩個力,同
樣也把水桶從地面移動到桌面上,不同的同學用不同的方
法達到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在提水桶這個事件上,這一個
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生活中
還有哪些例子可以說明同樣的問題?
(舉身邊的例子)狗拉雪橇在雪地上運動,打夯,抬重
物和起重機相比較等等.
在這些例子中,一個力與幾個力產(chǎn)生了同樣的效果,
可以用這一個力代替那幾個力,這一個力與那幾個力是什
么關系?
這一個力是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是這一個力的
分力.這一個力是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是這一個力
的分力.
當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力共同作用時,我們常??梢郧?/p>
出這樣一個力,這個力的作用效果跟原來幾個力的作用效
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原來的那幾個力
叫做分力。你能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什么是力的合成嗎?
求幾個力合力的過程叫做力的合成
那么幾個力的合力怎樣來求呢?下面我們設計一個實驗
來探究一下求合力的方法.
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怎樣求合力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演示實驗.(用兩只彈
簧秤成一定角度提起一個重物,分別讀一下兩只彈簧秤的
讀數(shù).然后用一只彈簧秤提起這個物體,看這時彈簧秤的
讀數(shù))
學生需要仔細觀察讀數(shù)
師:看一下兩只彈簧秤的示數(shù)之和是不是等于一只彈
簧秤的讀數(shù).
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讀取實驗數(shù)據(jù)并進行簡單處理)
一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不等于兩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之和,而是比
兩只彈簧秤讀數(shù)之和稍微小一些.
師:(微笑鼓勵)這位同學觀察得很仔細,按照算術法
則,兩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之和應該等于一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
可見力的合成并不是簡單地相加減.那么它們之間的關系
到底是怎樣的呢?
首先明確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生: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師: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是什么?(啟發(fā)合力的定義)
生:(學生齊聲回答)合力的作用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
用的效果相同.
怎樣設計實驗呢?
學生說大概的實驗步驟
教師邊說邊演示求合力實驗
結論: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
邊,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了合力的大小和方
向.
這個結論叫做平行四邊形定則.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
題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
最后總結一下
a.當?=0°時,F(xiàn)=F1+F2,合力F與分力Fl、F2同
向.
b.當?=180°時,F(xiàn)=IFl-F2|,合力F與分力
Fl、F2中較大的力同向.
C.合力F的取值范圍,IFl-F2IWFWF1+F2.
d.夾角?越大,合力就越小.
e.合力可能大于某一分力,也可能小于某一分力.
課后總結
課后作業(yè)三維設計
★、吳冬冬老師的課
?時間:11月16日第六節(jié)
?地點:高一18班
?課題:牛頓第一定律
?聽課教師:姜友興劉玉琴朱新婉倪向新吳敬偉
王建峽陳虹宋艷萍李銀珠
?第一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說稿人:吳冬冬(物理
組)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
主要研究動力學的基本問題:力和運動的關系。只有懂得
的動力學的知識才能根據(jù)物體所受的力確定物體的位置,
速度變化的規(guī)律,才能夠創(chuàng)造條件來控制物體的運動。
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包括:
1、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認識: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2、伽利略的正確認識: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
3、牛頓第一定律;
4、慣性。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知道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不同認
識,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推論過程和結論,知道理
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和意義。
3、知道什么是慣性,會正確解釋有關慣性的現(xiàn)象。知道慣
性大小的量度是由物體本身的質(zhì)量決定。
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是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
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是對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的理解。
本節(jié)采用教學方法是閱讀教學法和歸納法,
對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在教學
過程中要注意強調(diào)“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之
上”這一根本,同時說明理想實驗是研究問題的一種科學
方法,進而使學生認識到牛頓第一定律描述的雖然是一種
理想化狀態(tài),但它卻能正確地反映出自然規(guī)律的本質(zhì)所
在。
對慣性的教學,要注重聯(lián)系實例加以分析,澄清學生
的模糊認識,使學生認識到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
物體不論處于何種狀態(tài)都具有慣性。
本節(jié)課的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1實例分析,導入新課一-
2電教法和閱讀法想結合介紹關于力和運動關系的幾
種看法--
3CAI課件模擬,介紹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法及研究方法
4自然過度,介紹并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并結合實例
分析慣性的概念---
5鞏固訓練,拓展本節(jié)知識點的應用,最后進行小
結。
?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第一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正確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物體的運
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邏輯推理的
結果,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3、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zhì)量是慣性大小的
量度。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要能透過現(xiàn)象了解事
物的本質(zhì),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憑經(jīng)
驗,對物理問題決不能主觀臆斷,正確的認
識力和運動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科學研究問題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教學難點:對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的理解
教學方法:實驗法、閱讀法、歸納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前面一到二章我們學習了怎么樣描述物體的運動,
但沒有進一步討論物體為什么會做這樣或那樣的運
動。那么,要知道這個問題就必須知道運動和力的關
在物理學中,
只研究物體怎樣運動而不涉及運動和力的關系的分
科,叫做運動學。
只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分科,叫做動力學。
教師:動力學知識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是很重要的,例如
設計各種機器、控制交通工具的速度、研究天體的
運動、計算人造衛(wèi)星的軌道等等都離不開動力學知
識。動力學的奠基人是英國的科學家牛頓,牛頓提
出的牛頓運動定律是整個動力學的基礎,第四章我
們將要學的就是牛頓運動定律。
教師:同學們在騎車上學過程中,是怎樣是自行車加速
的?又是怎樣使自行車減速的?
學生:用力踩腳踏板時可使自行車加速,剎車可使自行車
減速。
教師:用力踩腳踏板時,實質(zhì)是通過鏈條傳動給車輪施加
了動力的作用,那么剎車是車子減速的實質(zhì)又是什
么呢?
學生:剎車時的實質(zhì)是通過橡皮對輪子施加了阻力的作
用。
教師:通過這一生活常識可知:要使物體加速則必須對它
施加力的作用,同樣要使物體減速也要對其施加力
的作用,那么力和物體的運動究竟有什么關系呢?
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章第一節(jié):牛頓第一定
律。
(二)新課教學
教師:首先我們來回顧下動力學的發(fā)展史
教師: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開始了對物體的受力及其
運動關系的研究,但由于受生活中錯誤經(jīng)驗的影
響,一直到伽利略時代才對其有了一個正確的認
識,下面請同學閱讀課文的前7段內(nèi)容,閱讀過程
中注意下列問題。
教師:投影問題:1、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上有哪些代表
人物?
2、他們各自的觀點如何?
學生活動:閱讀課文
教師活動:檢查閱讀情況
教師:好,下面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
學生:代表人物有: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兒。
教師:那我們先來看第一位代表人物:亞里士多德,
那他的觀點是什么呢?
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
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下來
教師:古人亞里士多德是一位很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但在
力和運動的關系上卻提出了一個錯誤的說法,且持
續(xù)兩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動力學一直沒有多大進
展。
教師:直到17世紀,在力和運動的關系上出現(xiàn)了第二位代
表人物,他就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投
放課件)那么他的觀點又是什么呢?
學生:伽利略的觀點是:在水平地面上運動的物體所以會
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摩擦阻力的緣故……
教師:(投放課件)那伽利略如何證明其觀點的?
學生:用理想實驗和其推論來證明的。
伽利略理想實驗思路
客觀事實:小球從一個斜面的高處滾下,會滾上另
一個對接的斜面,摩擦力越小,越接近
原來的高度
假想:摩擦力大小為零,觀察小球在另一個斜面
的運動情況
推理:小球?qū)_到同一高度
對接斜面傾角越小,運動距離越遠
對接斜面傾角為零,小球永遠運動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伽利略理想實驗的具體內(nèi)容。(投放
課件)
內(nèi)容:兩斜面對接,讓靜止的小球沿一個斜面滾下來,
小球?qū)L上另一個斜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qū)⑸仙?/p>
到原來靜止時的高度(課件模擬這一過程)
教師:我們在來看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論
推論1:如果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
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但要通過更長的距離.
(課件模擬這一過程)
推論2:繼續(xù)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使它成為水平
面,小球不可能達到原來的高度,就要沿水平面以不
變的速度持續(xù)運動下去.(課件模擬這一過程)
教師:伽利略理想實驗雖然是想象中的實驗,但它是建立
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上的,它把可靠的事實和理論思
維結合起來,更深刻的揭示了自然規(guī)律。
教師: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理想實驗法。理想實驗法科學
研究中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教師:那么第三位代表人物是法國科學家笛卡兒,他的觀
點為何?
學生:笛卡兒的觀點:如果沒有其他原因,運動的物體將繼
續(xù)以同一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
會偏離原來的方向.即:運動狀態(tài)不會改變。
教師: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
判斷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即判斷物體運動的速度是否變
化,可能是速度的大小發(fā)生了變化,也可能是速度的
方向發(fā)生了變化,或者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發(fā)生了變
化,個別同學往往只從速度的大小這一方面去考慮,
忽視了速度的矢量性.
教師:(投放課件)笛卡兒的觀點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了伽
利略的觀點,為動力學的發(fā)展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教師:伽利略和笛卡兒對物體不受外力時的運動做了準確
的描述,但他們并沒有明確指出運動和力之間的關系
是什么,牛頓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根據(jù)他自己
的研究,系統(tǒng)地總結了力和運動的關系,提出了三條
運動定律,其中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為:一切物體總保持
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
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教師:對定律的理解:
(1)物體不受外力時的狀態(tài)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
靜止狀態(tài),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體改變其運動狀態(tài),說明力是使
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
(3)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的性質(zhì),這種性質(zhì)叫慣性。
-----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教師:好!同學現(xiàn)在注意觀察桌面上的這個靜止的粉筆盒
是否受到外力的作用?
學生:受外力的作用
教師:受那些力的作用呢?
學生:受重力、支持力的作用。
教師: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外力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為什么粉筆盒仍處于靜止狀態(tài)呢?
學生:因為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為零。
教師:能否找到不受外力的物體?
學生:不能
教師;我們知道,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受外力作
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教師: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體不受外力的狀態(tài)只是一
種理想化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雖不能實現(xiàn),但在現(xiàn)實中卻
可以用合力為零的狀態(tài)來代替它也就是:不受外力作
用二二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為零。這時仍可以反映出
力和運動的關系: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
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這樣就使牛頓第一定律
在實際應用中有了實際的意義。
思考練習:(投放課件)
1、汽車突然開動的時候,乘客會向后傾倒,為什么?
學生:這是由于當汽車開始運動后,人的下半身和車接觸
較緊密,故隨車前進,而上半身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
來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所造成的。
2、那么,在剎車時乘客會有何變化呢?為什么呢?
學生:會出現(xiàn)前傾。因為剎車時,乘客的下半身已經(jīng)隨車
停止了運動,而上半身仍保持原來的速度向前運動。
教師:那么同學們舉出一些生活中利用慣性的例子?
學生:潑水、鏟土、拍灰塵等
教師對上述例子進行講解并總結出慣性的特點:(投放課
件)
1、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不論
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是否運動或運動狀態(tài)如何都具
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只與質(zhì)量有關,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質(zhì)
量越小,慣性越小。
3、慣性的表現(xiàn)
三、鞏固訓練:(投放課件)
四、小結:
1、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理想實驗法)
這是一種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把實驗與邏輯推理和諧地
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科學探究方法。
2、牛頓第一定律內(nèi)容:意義:
3、慣性定義:決定因素:
五、作業(yè)布置:
課本70頁練習:1、2、3題。
三維目標:本節(jié)練習
六、板書設計:
(一)歷史的回顧
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理想實驗法
(二)牛頓第一定律
內(nèi)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
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意義:正確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三)慣性:
1、物體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
質(zhì)
2、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
3、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
★、李軍偉老師的課
?時間:n月22日第五節(jié)
?地點:高二14班
?課題:電阻定律
?聽課教師:王愛杰姜友興劉玉琴朱新婉倪
向新吳敬偉代建山季春周軍周豫東王文英
?電阻定律說課稿
李軍偉
一、教材分析
電阻定律是《恒定電流》的內(nèi)容。它是這一章的基本規(guī)律
之一,反映了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及電阻
率的定量關系,由于在初中時學生只知道定性結論,故電
阻定律內(nèi)容屬于發(fā)展和提高的范疇。
新課標提倡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經(jīng)歷過程、體驗方
法,而電阻定律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很好的實施平臺。所
以本節(jié)內(nèi)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與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相吻
合的典型課例。
在本節(jié)課中,怎樣研究一個物理量與多個物理量之間的
關系呢?研究的方法是采用控制變量法,這一點應該讓學
生深刻體會。在通過實驗得到定律之后,還要強調(diào),電阻
率是表征導體本身材料性質(zhì)的物理量,但并不是不變的,
它和溫度有關。總之,本節(jié)教學要突出實驗,強調(diào)方法,
采用實驗探究和理論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
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逐步培養(yǎng)學
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深化對電阻的認識。
(2)理解和掌握電阻定律及電阻率的物理意義,并了解電
阻率與溫度有關。
(3)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通過理論探究,
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4)通過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的能
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從猜想、研究方法、實驗操作等一系列探究過程,使
學生經(jīng)歷探究過程,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體驗”通
過控制變量和對比分析解決三個變量之間關系和數(shù)據(jù)處理
等的科研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實驗領悟?qū)嵤虑笫堑睦砟睿⒃谔骄炕顒又信囵B(yǎng)合作
精神,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意識,激
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體會研究的樂趣。
三、難點分析
1、電阻定律的重點在于電阻定律的得出。
2、學生理解的難點是電阻率。
對于重點,主要是通過課堂上師生一起教師引領,學生動
手實驗觀察和分析探究,最后用科學的處理方法導出定
律,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滲透。
對于難點,主要是通過與電阻的比較,從而明確電阻是導
體本身屬性,電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屬性,通過演示實驗,
使學生知道電阻率和溫度有關。
四、學法分析
以往的教學顯示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歸納整理能力、邏
輯思維能力普遍較弱,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更是有待提高,學生往往不能全面考察問題、綜合利用所
學知識得到結論,本節(jié)課應注意培養(yǎng)他們這方面的能力。
五、教法與教程
學生自主學習、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學習成果,教師
積極引導和評價,過程中體現(xiàn)
師生互動、控制變量分析、邏輯推理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2.教程:
理論推導電阻R與長度
電阻R與長度L、橫
L成正比、于
截面積S、材料及溫度
橫截面積S成
控制變量法
應用仁電阻定律
教學過程的設計
通過學習歐姆定律,由RU得電阻R與電壓U和電流I無
關。
問題:影響電阻的因素有哪些?
在初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影響電阻的因素有導體的材料、長
度、橫截面積、溫度,還知道導體越長、越細,電阻就越
大。
問題:電阻和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及材料之間可能有什
么樣的定量關系呢?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一步研究電阻和導體的材料、長度L、
橫截面積S之間的定量關系。
推進新課
首先我們來考慮,我們要研究的是電阻跟導體的長度、橫
截面積、材料三個因素的關系,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
法來研究呢?
問題:如果我要研究電阻與長度的關系,要保持哪些因素
不變?
問題: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實驗方案來研究?
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設計實驗電路圖。
經(jīng)教師指導,學生按現(xiàn)有的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學生根據(jù)
實驗電路原理圖連接實物圖連接好實物圖后,進行分工合
作,第一小組做探究1:電阻與長度的關系,第二小組做探
究2: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第三小組做探究3:電阻與
材料的關系。把數(shù)據(jù)采集后填入表格,并完成表格后面的
實驗結論,然后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探究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系
2、探究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
3、探究電阻與導體材料的關系
師生共同活動:小結實驗結論,得出電阻定律。
電阻定律:
1.內(nèi)容:同種材料的導體,其電阻R與它的長度L成
正比,與它的橫截面積S成反比;導體的電阻與構成它的
材料有關。
2.公式:R=(決定式)
J
適用條件:粗細均勻的導體,濃度均勻的電解液。
教師指出:公式中P是一個比例常數(shù),它與導體的材
料有關,是一個反映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稱為電阻率。
3.電阻率P:反映導體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單
位:Q?m
投影幾種導體材料在2(rc的電阻率
討論與交流:表中電阻率除了與材料有關,還可能與
哪個因素有關?
學生討論,總結電阻率可能與溫度有關,因為標題注
有20℃o
演示實驗:電阻率與溫度有關。
師生活動:
實驗演示:加熱燈絲觀察電流表示數(shù),進而驗證電阻
率與溫度有關。
利用導體電阻率與溫度有關,我們可以制成工業(yè)上的
溫度計;另外有些電阻幾乎不受溫度的影響,我們可以制
成標準電阻。
思考題:有沒有哪一種導體在某種溫度下,電阻突變
為零???
課堂鞏固與反饋
教學任務:形成性測試:學生獨立完成。時間:2分
鐘。
課堂小結
同學自我小結本堂課學到知識和方法,由學生發(fā)
言。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情感三個側(cè)面小結本節(jié)課
的學習活動。
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教材。
2.完成課本課后問題與練習。
?第二章恒定電流第六節(jié)電阻定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導體的電阻與影響電阻的因素之間的定量關系;
2、理解電阻定律的內(nèi)容;
3、理解電阻率的意義;并了解電阻率與材料、溫度等因素
有關。
4、能根據(jù)實驗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器材,設計電路及實驗
方案,能夠連接電路,進行必要的測量,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
的設計和實驗操作能力。
5、會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問題-猜想-探究-結
論”;
2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電阻R與導體長度L、橫截面積S、
以及材料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和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和合作交
流的能力,激發(fā)求知欲望,增強學習興趣,體會物理學研
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以及科學實踐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設計電阻R和長度L、橫截面積S關系的探究方案,并根據(jù)
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教學難點
探究方案的設計,電路的連接,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結論的得出。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活動教學合作學習
教學器材
電池組、滑動變阻器、開關、電阻定律演示板6套、電
壓表、電流表、熱敏電阻、導線若干、多媒體課件及投影
儀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學習歐姆定律,由R=3導電阻R與電壓U和電流I無
關。
問題:影響電阻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回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促進產(chǎn)業(yè)技術工人職業(yè)發(fā)展的策略與實施路徑
- 2024年度原材料卸車作業(yè)信息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合同3篇
- 2024年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污染治理合同
- 2024年度冷庫節(jié)能改造財政補貼申請合同2篇
- 內(nèi)蒙古化工職業(yè)學院《證券投資學含證券交易實務模擬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nèi)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中學政治課教師口語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權益讓渡與融資擔保合同
- 2024版二手房買賣合同范本(含特殊戶型改造約定)3篇
- 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化學教材教法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版二手房買賣按揭合同附帶房屋交易配套設施保障范本3篇
- GB/T 18367-2001公路收費方式
- 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2022-2023學年數(shù)學七上期末質(zhì)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2022年中山市房地產(chǎn)市場年度報告-世聯(lián)研究
- FZ/T 62039-2019機織嬰幼兒睡袋
- 【人類命運共同體論文】淺談“人類命運共同體”
- ARCGIS10基礎培訓課件
- 課件:第一章 導論(《現(xiàn)代社會福利思想》課程)
- 第七章-期權的組合策略-《金融工程》課件
- 見證取樣和送檢見證人員備案表
- 明星志愿3及資料設定集總攻略打印版
- 鐵路專用線管理模式比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