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文《屈原列傳》知識點+專項練習(xí)(原卷版+解析)_第1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文《屈原列傳》知識點+專項練習(xí)(原卷版+解析)_第2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文《屈原列傳》知識點+專項練習(xí)(原卷版+解析)_第3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文《屈原列傳》知識點+專項練習(xí)(原卷版+解析)_第4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文《屈原列傳》知識點+專項練習(xí)(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屈原列傳》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xí)

一'知識點匯總

1、課文詳解

屈原列傳〔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

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日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

《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

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

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

生也?!秶L(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誓,

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

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

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然

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細(xì),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

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xiàn)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

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

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向,

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lán)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

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

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

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

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

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

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

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

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

反復(fù)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

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

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

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兑住吩唬骸熬皇常瑸槲倚膼?,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蓖?/p>

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

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

不傲其糟而啜其醯?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日:“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

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蟆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

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馀年,漢有賈

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

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

容,而自令若是!讀《II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2、譯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

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nèi),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fā)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yīng)酬答對各國諸侯。

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職位相等,想爭得楚王對他的寵愛,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賢能。楚懷王派屈原制定國家的

法令,屈原編寫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把草稿強取為己有,屈原不贊同。上官大夫就讒

毀他說:“君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說:'除

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聽了很生氣,因而疏遠(yuǎn)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明見,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

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chuàng)作了《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

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

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內(nèi)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為

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

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是從怨憤引起的?!对娊?jīng)》中的國風(fēng),寫男女戀情而不過度,小

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切憤怒。屈原的《離騷》詩,則兩者之美兼而有之。(他)遠(yuǎn)古提到帝學(xué),近古提

到齊桓公,中古提到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dāng)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

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xiàn)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為正直。就其文字來看,不

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雖是肯前事物,但是表達(dá)意思很深遠(yuǎn)。他的志趣高潔,所

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動地遠(yuǎn)離污泥濁水,像蟬脫殼那

樣擺脫污穢環(huán)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

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屈原已被罷免。后來秦國準(zhǔn)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jié)成合縱聯(lián)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dān)憂。就派

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xiàn)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

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愿意獻(xiàn)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楚懷王起了貪心,信任了張儀,

就和齊國絕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

里?!背拐邞嵟仉x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fā)怒,大規(guī)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秦國發(fā)兵反擊,

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白,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

發(fā)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zhàn)于籃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

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于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

國講和。楚王說:“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后,就說:“用一個張儀來

抵當(dāng)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钡搅顺钟秘S厚的禮品賄賂當(dāng)權(quán)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

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yuǎn),不在朝中任職,出

使在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很后悔,派人追張儀,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后來,各國諸侯聯(lián)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lǐng)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

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

去,說:“怎么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guān)系!”懷王終于前往。一進(jìn)入武關(guān),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后

路,于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

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

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里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

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guān)懷君王,想振興國家改變楚國的形勢,一篇作品中,

都再三表現(xiàn)出來這種想法。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wù),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

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xiàn),這是因為所謂忠臣并不忠,所謂

賢臣并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nèi)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yuǎn)屈原而信任

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

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兑捉?jīng)》說:“井淘干凈了,還沒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難過,因為井水

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本醪毁t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

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

無生氣。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

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睗O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

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

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zhì),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

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

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

于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國(還)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愛好文學(xué),由于擅長寫賦受到人們稱贊;

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辭,始終沒有人敢于直諫。從這以后,楚國一天比一天縮小,幾十年后,終于被

秦國所滅亡.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后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dān)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

來憑吊屈原。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xiàn)而悲傷。到長沙,

經(jīng)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看到賈誼憑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責(zé)怪屈原如果憑

他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

待,認(rèn)為被貶和任用是不重要的,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3、課下注釋:

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羋(mi米),楚武王熊通的兒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為姓,瑕是屈原的

祖先。楚國王族的同姓。屈、景、昭氏都是楚國的王族同姓。

楚懷王:楚威王的兒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國官名,職位僅次于令尹。

博聞強志:見識廣博,記憶力強。志,同“記”

明于治亂:通曉國家治亂的道理

嫻于辭令:擅長講話。嫻,熟悉。辭令,指外交方面應(yīng)酬交際的語言。

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復(fù)姓。

憲令:國家的重要法令。

屬(zhti):寫作。

《離騷》:屈原的代表作,自敘生平的長篇抒情詩。關(guān)于詩題,后人有二說。一釋“離”為“罹”的

通假字,離騷就是遭受憂患。二是釋“離”為離別,離騷就是離別的憂愁。

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

慘怛(dd):憂傷。

蓋:表推測性判斷,大概。

帝善(kii):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名。相傳是黃帝的曾孫,號高辛氏。

齊桓:即齊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湯:商朝的開國君主。武:

指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王朝。

條貫:條理,道理。“見”同“現(xiàn)”。

指:同“旨”。邇(配):近?!耙姟蓖艾F(xiàn)”。

稱物芳:指《離騷》中多用蘭、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疏:離開。濯淖(zhu(5nao):污濁。

蟬蛻(tui):這里是擺脫的意思。獲:玷污。滋:通“茲”,黑。

皤(jiao)然:潔白的樣子。

泥:動詞,染黑。滓(zi子):污黑。

細(xì)(chil):通“黜”,廢,罷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職位。

從(z6ng):同“縱”。從親,合縱相親。當(dāng)時楚、齊等六國聯(lián)合抗秦,稱為合縱,楚懷王曾為縱長。

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至311年在位。

張儀:魏人,主張“連橫”,游說六國事奉秦國,為秦惠王所重。詳:通“佯”。委:呈獻(xiàn)。質(zhì):通

“贄”,信物。

商、於(wii):秦地名。商,在今陜西商州市東南。於,在今河南內(nèi)鄉(xiāng)東。

丹、淅(xi):二水名。丹水發(fā)源于陜西商州市西北,東南流入河南。淅水,發(fā)源于南盧氏縣,南流

而入丹水。

屈旬:(gai):楚大將軍。漢中:今湖北西北部、陜西東南部一帶。

藍(lán)田:秦縣名,在今陜西藍(lán)田西。

鄧:春秋時蔡地,后屬楚,在今河南鄧州市一帶。

明年:指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

靳尚:楚大夫。一說即上文的上官大夫。

顧反:回來。反,通“返”。

唐昧:楚將。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齊、韓、魏攻楚,殺唐昧。

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武關(guān):秦國的南關(guān),在今陜西省商州市東。

內(nèi):同“納”。

頃襄王:名熊橫,公元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令尹:楚國的最高行政長官。

雖放流:以下關(guān)于屈原流放的記敘,時間上有矛盾,文意也不連貫,可能有脫誤。

世:三十年為一世。

《易》:即《周易》,又稱《易經(jīng)》。這里引用的是《易經(jīng)?井卦》的爻辭。諜(xi◎謝):淘去泥污。

這里以淘干凈的水比喻賢人。

被:通“披”。披發(fā),指頭發(fā)散亂,不梳不束。

三閭大夫:楚國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wù)的官。

哺(bU埠):吃,食。糟:酒渣。啜(chub輟):喝。醴離):薄酒。

瑾、瑜:都是美玉。為: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察察:潔白的樣子。汶(menO)汶:渾濁的樣子。

皓(hdo)皓:瑩潔的樣子。溫蟾(hub獲):塵滓重積的樣子。

《懷沙》:在今本《楚辭》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為系屈原懷念長沙的詩。

汨(mi密)羅:江名,在湖南東北部,流經(jīng)汨羅縣入洞庭湖。

宋玉:相傳為楚頃襄王時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辯》等作品傳世。唐勒、景差:約與宋玉同時,都

是當(dāng)時的詞賦家。

“數(shù)十年”句:公元前223年秦滅楚。

賈生:即賈誼(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政論家、文學(xué)家。長沙王:

指吳差,漢朝開國功臣吳芮的玄孫。太傅:君王的輔助官員。

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內(nèi),流入洞庭湖。書:指賈誼所寫的《吊屈原賦》。

太史公:司馬遷自稱。

《天問》、《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墩谢辍芬徽f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

中的一篇。

《Jft鳥賦》:賈誼所作。去:指貶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職。

如:去、至!L

稚子:小兒子。

4、文言知識

通假字

人窮則反本。(反,通“返”,返回。)

猶離憂也。(離,通“罹”,遭遇。)

靡不畢見。(見,用“現(xiàn)”,出現(xiàn)。)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指,通“旨”,意旨,旨趣。)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濁”,污濁。)

皤然泥而不滓者也。(泥,通“涅”,染黑。)

屈平既細(xì)。(細(xì),通''黜",被罷黜。)

齊與楚從親。(從,通“縱”,合縱。)

厚幣委質(zhì)事楚(質(zhì),通“贄”,見面禮。)

顧反。(反,通“返”,返回。)

趙不內(nèi)。(內(nèi),通“納”,接納,收納。)

被發(fā)行吟澤畔。(被,通“披”,披散。)

文言實詞

屈平屬草稿未定動詞,Zhu,連綴,引申為寫作。

亡國破家相隨屬動詞,Zhu,連接。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動詞。

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動詞,隸屬,屬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動詞,掌管。

有寧越……之屬為之謀名詞,類,這些人。

吾屬今為之虜也名詞,用在人稱后面,表復(fù)數(shù)。吾屬,我們。

神情與蘇、黃不屬動詞,類似。

若屬皆且為所虜若屬,你們這些人。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動詞,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齊動詞,討伐,進(jìn)攻。

口誅筆伐動詞,聲討。

伐薪燒炭南山中動詞,砍伐。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動詞,戰(zhàn)勝,打敗。

此五霸之伐也名詞,功業(yè)。

王怒而疏屈平動詞,疏遠(yuǎn)。

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形容詞,稀疏。

以金籠進(jìn)上,細(xì)疏其能動詞,陳述,舊讀shllo

論積貯疏名詞,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書言事的文體,舊讀shu?

十三經(jīng)注疏名詞,注解的一種,為“注”作注的文字,舊讀shUo

“離騷”者,猶離憂也后“離”為動詞,通“罹”,遭受。又如《叔向賀貧》:“而離桓之罪。

約從離衡動詞,離散,分離。

如有離違,宜別圖之動詞,背離。

多情自古傷離別動詞,分離,離別。

父母者,人之本也名詞,根本。

本末倒置名詞,本義: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趨末名詞,根本的、基礎(chǔ)的東西或方面,此指農(nóng)業(yè)。

此之謂失其本心形容詞,本來的。

本在冀州之南副詞,本來。

己后典籍皆為板本名詞,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名詞,稿本、底本。

用芽者自從本說代詞,這、止匕。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量詞,冊。

臣本布衣副詞,本來(是),原來(是)。一說,動詞,出身于。

抑本其成敗之跡動詞,推究,考察。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名詞,志向,心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詞,意愿。

博聞強志動詞,通“記”。一說,名詞,記憶力。

其志潔,其行廉名詞,志趣。

聊齋志異動詞,記述。

項脊軒志名詞,表一種記事的文體。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名詞,通“旨”,意旨,旨趣。

指如削蔥根名詞,手指。

璧有瑕,請指示王動詞,指出。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動詞,指向。

噲遂入……頭發(fā)上指動詞,直立,豎起。

指通豫南副詞,一直,直接。

博聞強志名詞,學(xué)識,見聞。

忽聞門外蟲鳴動詞,聽見。

初聞涕淚滿衣裳(chdng)動詞,聽說。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取。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動詞,懂得,明白。

況草野之無聞?wù)邭e名詞,聲望,聲名。

無何,宰以卓異聞動詞,聞名。

因留懷王以求割地動詞,扣留。

留二日,維揚帥下逐客之令動詞,停留。

先生可留意矣動詞,留心,關(guān)心。

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動詞,保存,遺存。

頃襄王怒而遷之動詞,放逐,流放。

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動詞,調(diào)動官職,此指升遷。

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動詞,調(diào)動官職。左遷:貶官。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動詞,變遷,變更。

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動詞,遷移,遷都。

漁父見而問之曰名詞,魚,古代對老年男子尊稱。

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名詞,通“甫”,音玲,古代男子的美稱,多附綴于名字后面。

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名詞,(叔)父,父輩人。

新沐者必彈冠動詞,用手指輕輕彈擊。

莫辭更坐彈一曲動詞,彈奏。

而設(shè)法備貯彈藥,則可也名詞,弓彈、炮彈、炸彈的總稱。

爭寵而心害其能動詞,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動詞使動用法,損害。

但欲求死,不復(fù)顧利害名詞,禍害。

詞類活用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動詞活用作名詞,聽覺,聽力,亦指人的聰明智慧和判斷力。

讒諂之蔽明也:動詞活用作名詞,中傷別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邪惡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廣崇:形容詞活用作動詞,闡明。

蟬蛻于濁穢:蟬:名詞作狀語,像蟬那樣……。濁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污濁環(huán)境。

厚幣委質(zhì)事楚:名詞作狀語,用厚幣.....

泥而不滓:名詞活用作動詞,nie,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以削: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亡國破家相隨屬:動詞使動用法,使……滅亡,使……破敗。

時秦昭王與楚婚:名詞活用作動詞,結(jié)為婚姻。

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名詞作狀語,在朝內(nèi),在國外。

身客死于秦:名詞作狀語,象客那樣。一說,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說短處,詆毀。

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動詞使動用法,使……興。

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忠誠之士,賢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名詞活用作動詞,效法,模仿。一說為意動用法,以……為祖先。

古今異義

以為“非我莫能為”也:古今同義:認(rèn)為。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古義:第二年。今義:來年。

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古義:欺詐的言論。今義:無理狡辯,動詞。

奈何絕秦歡:古義:怎么,為什么。今義:對付,處置,如“你奈何不了他”“無可奈何”。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古義:返回(楚國)恢復(fù)(國家)。一說,反,覆轉(zhuǎn)。今義:一遍又一遍;

顛來倒去;重復(fù)的情況。

顏色憔悴:古義:臉色。顏,顏面。色,氣色。又如:暮去朝來顏色故。今義:物體光波通過視覺時

所產(chǎn)生的印象。

形容枯槁:古義:形,形體。容,容貌。又如《林黛玉進(jìn)賈府》:“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p>

今義:對人或事物的形狀或性質(zhì)加以描繪。

而能與世推移:古義:變化。今義:移動。

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古義:此處指言語舉動適度得體。又如“常從容淡靜”。一說,“從容”為舉

止行動之意。今義:不慌不忙,不急迫,鎮(zhèn)定自若的樣子。如成語“從容不迫”。

5、賞析:

本文是《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guān)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刪去了屈原《懷沙》賦全文。這是現(xiàn)存關(guān)

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據(jù)。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生

活在戰(zhàn)國中后期的楚國,當(dāng)時七國爭雄,其中最強盛的是秦、楚二國。屈原曾在楚國內(nèi)政、外交方面發(fā)揮

了重要作用,以后,雖然遭讒去職,流放江湖,但仍然關(guān)心朝政,熱愛祖國。最后,毅然自沉汨羅,以殉

自己的理想。本文以強烈的感情歌頌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華和他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雖然事跡簡略,

但文筆沉郁頓挫,詠嘆反復(fù),夾敘夾議,是一篇有特色的評傳式散文。

本文是一篇極為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xué)。文章以記敘屈原生平事跡為主,用記敘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方式熱烈歌

頌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嚴(yán)厲地譴責(zé)了楚懷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的陰險。

本文所記敘的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xiàn)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息息相關(guān),

他確實是竭忠盡智了。屈原留給后人的財富甚豐,他的高尚品德、愛國精神乃至文學(xué)成就,至今具有深遠(yuǎn)

的影響。

二、專項練習(xí)

《屈原列傳》復(fù)習(xí)訓(xùn)練

題號―二總分

評分

閱卷人

得分

1.,;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馬遷《屈原列傳》

2.屈平正道直行,,,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屈原列傳》)

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屈原列傳》)

(2)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o(《屈原列傳》)

4.,,其志潔,其行廉。,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司馬遷《屈原列傳》)

閱卷人

得分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改也。其存君興國,

而欲反復(fù)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習(xí),舉賢以自佐。然甘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

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f■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

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兑住啡眨骸熬?/p>

溪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蓖踔幻鳎M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

大夫琴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

至此?"屈原日:“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滯

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醵?何故懷瑾握瑜,

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作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與察察,受物之汶汶

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蟆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

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科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

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

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日:”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

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W區(qū)怪屈虛以被其材游諸侯何國丕容而一自令若是讀《服身鳥賦》同死生輕去

就&史然國.朱美W”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冀幸君之一悟,俗之7改也一:一旦

B.新林者必彈冠沐:洗頭

C.而蒙世之遢蝮乎溫?。簤m垢,玷污

D.然皆艱屈原之從容辭令祖:效法

(2)下列各組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組是()

A.(1)被發(fā)行吟澤畔(2)而宋榮子猶然笑之(3)雖趣舍萬殊

B.(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此小大之辯也(3)其次訕體受辱

C.(1)卻告了相思回避(2)臣以險釁,夙遭閔兇(3)悟言一室之內(nèi)

D.(1)翼若垂天之云(2)漁父莞爾而笑(3)見獄吏則頭槍地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莫不欲求忠以自為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B.故內(nèi)惑于鄭袖其制稍異于前

C.人又誰能以身考察察仰觀宇宙之大

D.乃作《懷沙》之賦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jìn)士為務(wù)

(4)下列各組中,與例句中加點字詞類活用對應(yīng)完全一致的一組是()

例句:(1)然亡國破家相隨屬(2)卒使上官大夫建屈原于頃襄王(3)其后楚目以削

A.(1)臣具以表厚(2)賓主盡東南之蓑(3)嫗,先大母婢也,毀二世

B.(1)太上不辱先(2)《齊諧》者,志隹者也(3)雄州季列

C.(1)齊彭殛為妄作(2)流俗之所等也(3)臣不勝太巧怖懼之情

D.(1)所以湃目騁懷(2)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匹(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5)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既嫉之,雖放流”,但仍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返,表現(xiàn)了他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

B.通過與漁父的對話描寫,揭示屈原“見放”是時代的悲劇,表現(xiàn)屈原寧赴湘流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

貴品質(zhì)O

C.作者用“好辭而以賦見稱”的宋玉、唐勒、景差、賈誼等人對比,來襯托屈原“可與日月爭光”的高尚

人格。

D.文章有敘有議,文中太史公的一些議論,也是發(fā)自其內(nèi)心的感慨,給人以“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

(6)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p>

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II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7)把下面各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③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天闋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6.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

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

屈平不與國讒之日壬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目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

騷”者,猶離憂也。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

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目:“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

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

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醵?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目:“吾聞之,新沐者

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

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蟆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節(jié)選自《屈原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

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

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

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為/非我

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硬的一項是()

A.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嫻:擅長。

B.平伐其功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疏:疏遠(yuǎn)。

D.明道德之廣崇明:光明。

(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項是()

A.①治亂之條貫②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

B.①故憂愁幽思畫作《離騷》②信畫見疑,忠而被謗

C.①竭忠盡智以事其君②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D.①為楚懷王左徒②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理的一項是()

A.上官大夫與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爭得楚王的寵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與楚王商議國事,應(yīng)酬諸侯,起初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痛心楚懷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寫下了《離騷》。

D.面對漁夫的勸說,屈原寧可投入大江,也不愿讓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去蒙受世俗的塵垢。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p>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

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

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

令出,平伐其功,日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

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

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

至此?"屈原目:“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

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懷瑾握瑜,

而自令見放為?"屈原目:“妾用之新淤者必理兔就洛度必提衣人誰又熊必身之察察(清自)一堂物之這這

c過染)煮至?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蟆乎?”乃作《懷沙》之賦。

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列傳》

(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E9的一項是()

A.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比較下列兩組句中加點的字的用法和意義,正確的一項是()

①府吏如丁寧,結(jié)誓不別離。②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③秦王擊軻,謖八創(chuàng)。④屈原至于江濱,破發(fā)行吟澤畔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作者引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的用意是()

A.屈原過于清高、正直,不僅遭人嫉妒,而且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權(quán)達(dá)變適應(yīng)社會,順應(yīng)時

代。

B.說明屈原堅守節(jié)操,德才兼?zhèn)?,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zé)楚王無知人之明,同時也含蓄批評屈原孤芳自

賞的態(tài)度。

C.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潔美好的節(jié)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認(rèn)為整個世界都混濁的見解,作者比屈原要客

觀辯證些。

D.贊揚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節(jié)操和志向,作者借漁父之口,表達(dá)了對迫害屈原的那個昏耳貴邪惡的統(tǒng)治集

團(tuán)的憤慨。

(4)把下列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②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8.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

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零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

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生之,屈平不與,因讒之:“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

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

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

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

至此?"屈原目:“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見放?!睗O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滯

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何其糟而啜其醵①?何故懷瑾握瑜,

而自令見放為?"屈原目:“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诤??”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

石,遂自投汩羅以死。

(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注)①醵(H):淡酒。②溫蟾(hud):昏耳貴。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心宵其能()②趙不內(nèi)()

(2)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①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

A.改變B.強取C.耽誤D.爭先取得

②平信其功____________

A.征伐B.敗壞C.除去D.夸耀

(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王怒項疏屈平惜其用武財不終也

B.因留懷王用擊沛公于坐

C.是以見放戒奢以儉

D.而自令里放冀君實或用恕也

(4)下列各句中,句式與“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相同的一項是()。

A.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

B.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C.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D.村中少年好事者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于)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6)結(jié)合文意,分析作者在屈原死前記敘其與漁父對話的意圖。

9.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屈原者,名平。為楚懷王左徒①。博聞強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②,屈平

屬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

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羯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注釋】①左徒:楚國官名,職位僅次于令尹。②憲令:國家的重要法令。

(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嫻:熟悉。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

C.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疾:疾病。

D.人窮則反本。反:同“返”,追溯。

(2)下列各組劃線的詞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項是()

A.王怒而疏屈平/夫孰異道面相安/他規(guī)矩而改錯。

B.父母者,人之本也/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C.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背繩墨以追曲兮/謠逐謂余以善淫

D.博聞強記,明王治亂/步余馬士蘭皋兮/王嗟女兮,無與士耽

(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上官大夫與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爭得楚王的寵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與楚王商議國事,應(yīng)酬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擬憲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奪取過來(邀功),但屈原不給。于是上官大夫就發(fā)怒并從此疏遠(yuǎn)

了屈原。

D.屈原作《離騷》,是因為自己的誠信被懷疑、忠實被誹謗的怨恨引起的。

(4)翻譯下面句子

①至陛下,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③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屈原列傳》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xí)

二、知識點匯總

4,課文詳解

屈原列傳〔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

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

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

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

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

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秶L(fēng)》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警,下道齊桓,中

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

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其志潔,故其

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

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帽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納,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

幣委質(zhì)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xiàn)商、於之地

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

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

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句,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

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lán)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

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

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臣請往如楚?!?/p>

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

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

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

懷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

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

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

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

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

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

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

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日:“井

蝶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蓖踔幻鳎M足福哉!令尹

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

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

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日:“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

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

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虢其糟而啜其醯?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

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

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