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 九下 化學 第十單元《常見的堿》復習課件_第1頁
人教 九下 化學 第十單元《常見的堿》復習課件_第2頁
人教 九下 化學 第十單元《常見的堿》復習課件_第3頁
人教 九下 化學 第十單元《常見的堿》復習課件_第4頁
人教 九下 化學 第十單元《常見的堿》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單元常見的酸、堿、鹽課題2常見的酸和堿第3課時常見的堿1答案呈現(xiàn)溫馨提示:點擊進入講評2345DC67891011121314CCAABBACC151.“火堿、燒堿、熟石灰、苛性鈉、生石灰、消石灰、石灰石”所代表的物質(zhì)(或主要成分)共有(

)A.一種

B.二種C.三種

D.四種D返回2.有關(guān)NaOH說法錯誤的是(

)A.NaOH固體溶于水時放出熱量B.NaOH包裝箱上張貼的標識如圖所示C.NaOH可干燥所有氣體D.NaOH應密封保存C【重點】氫氧化鈉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可干燥某些氣體,但氫氧化鈉顯堿性,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C錯誤。返回3.下列有關(guān)氫氧化鈣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在樹上涂含硫黃粉的石灰漿可以防止樹木凍傷B.氫氧化鈣可由生石灰與水反應而制得C.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D.氫氧化鈣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C【重點】Ca(OH)2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返回4.[2024?眉山]下列物質(zhì)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的是(

)A.KOHB.O2

C.NaClD.CO2A【重點】KOH溶液顯堿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返回5.下列溶液在空氣中敞口久置,因發(fā)生化學變化導致溶液質(zhì)量減小的是(

)A.濃鹽酸 B.濃硫酸C.石灰水 D.燒堿溶液C【點易錯】解答此類題目應明確常見堿溶液暴露在空氣中發(fā)生的變化:(1)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鈉,溶液質(zhì)量增大。(2)氫氧化鈣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溶液質(zhì)量減小。返回6.氫氧化鈉、氫氧化鈣都是常見的堿,下列關(guān)于它們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具有腐蝕性B.都能用來檢驗二氧化碳C.可用石蕊溶液來鑒別它們D.都不能用作建筑材料A【重點】氫氧化鈉、氫氧化鈣都是強堿,都有腐蝕性,A正確;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氫氧化鈣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有白色渾濁出現(xiàn),實驗室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用氫氧化鈣溶液,B錯誤;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都顯堿性,都能使石蕊溶液變藍,C錯誤;氫氧化鈣常用作建筑材料,而氫氧化鈉不能,D錯誤。返回7.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點火發(fā)射。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員的生命活動和工作能力的必需裝備。航天服內(nèi)含有與氫氧化鈉性質(zhì)相似的氫氧化鋰(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zhì)是(

)A.與二氧化碳反應 B.與酸堿指示劑反應C.與氧化鐵反應 D.與三氧化硫反應C【重點】LiOH屬于堿,具有堿的通性:可與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非金屬氧化物、酸堿指示劑發(fā)生反應。堿一般不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故選C。返回8.化學變化多姿多彩,美麗如花。圖中甲、乙、丙、X分別是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一種物質(zhì),甲、乙、丙均能與X發(fā)生反應。若X是氫氧化鈉溶液,則甲、乙、丙不可能是下列物質(zhì)中的(

)A.CO2 B.無色酚酞溶液C.Fe D.CuSO4C返回9.(1)固體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濕并逐漸溶解,這種現(xiàn)象叫作________,因此,氫氧化鈉可用作某些氣體的__________;同時氫氧化鈉還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變質(zh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三氧化硫也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解干燥劑CO2+2NaOH===Na2CO3+H2OSO3+2NaOH===Na2SO4+H2O(2)熟石灰是常見的堿,在生產(chǎn)中有很多用途。①由生石灰制取熟石灰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石灰砂漿抹墻,墻面逐漸變得堅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除上述用途外,再舉出一個熟石灰的應用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返回10.現(xiàn)有未貼標簽的室溫下的飽和氫氧化鈉溶液和飽和澄清石灰水,下列方法中不能將它們鑒別出來的是(

)A.滴入無色酚酞溶液

B.通入二氧化碳C.升高溫度D.降低溫度A【重點】氫氧化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不能用酚酞溶液來鑒別兩種溶液,A錯誤;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可以鑒別;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氫氧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溫度時,有晶體析出,溶液變渾濁的是飽和的澄清石灰水,無明顯變化的是飽和的氫氧化鈉溶液,C可以鑒別,同理D也可鑒別。返回11.學科融合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手段。如圖所示,一木塊漂浮于液體X中,向液體X中緩緩加入(或通入)一定量的物質(zhì)Y,一段時間后木塊明顯下沉;則X與Y可能是(

)【提示】實驗過程中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木塊也不與X、Y發(fā)生反應。B選項XYA稀硫酸鎂粉B飽和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C飽和食鹽水食鹽D濃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重點】稀硫酸和鎂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溶液的質(zhì)量變大,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則溶液的密度變大,木塊上浮,A錯誤;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溶液密度變小,B正確;飽和食鹽水中加入食鹽,食鹽不再溶解,溶液的密度不變,C錯誤;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溶液的質(zhì)量變大,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則溶液的密度變大,木塊上浮,D錯誤。返回12.在三頸燒瓶中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將三頸燒瓶與盛有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注射器和壓強傳感器密封連接(如圖1所示)。在t1時快速注入一種溶液,t3時快速注入第二種溶液,測得瓶內(nèi)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A.t1時注入的溶液是氫氧化鈉溶液B.t2前壓強減小對應的反應示意圖如圖3所示C.t2~t3期間壓強不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已經(jīng)反應完全D.t3后壓強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鈉與鹽酸發(fā)生反應【重點】注入第一種溶液后裝置內(nèi)壓強減小,注入第二種溶液后裝置內(nèi)壓強增大,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使瓶內(nèi)壓強減小,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內(nèi)壓強增大,則t1時注入的溶液是氫氧化鈉溶液,A正確;t2前壓強減小,對應的反應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后還有水分子生成,B錯誤;t2~t3期間壓強不變,是因為二氧化碳已經(jīng)反應完全,C正確;t3后壓強增大,原因是碳酸鈉溶液與鹽酸發(fā)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D正確。返回13.[2024?寶雞模擬]如圖所示是“堿的化學性質(zhì)”示意圖,祝愿同學們破“堿”成蝶:(1)若指示劑為無色酚酞,可溶性堿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填離子符號),以下物質(zhì)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是________(填字母)。A.Ba(OH)2

B.NaClC.Cu(OH)2

D.KOHOH-A、D(2)若非金屬氧化物為三氧化硫,寫出三氧化硫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鈉反應,一氧化碳卻不能,造成此性質(zhì)差異的微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NaOH+SO3===Na2SO4

+H2O分子構(gòu)成不同【重點】(1)可溶性堿都含有OH-,呈堿性,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Ba(OH)2溶液和KOH溶液都是堿性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Cu(OH)2難溶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2)三氧化硫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據(jù)此書寫化學方程式。(3)分子構(gòu)成不同,化學性質(zhì)不同?!军c技巧】堿具有的相似化學性質(zhì)(通性)可結(jié)合下圖記憶:返回14.超細碳酸鈣可用于生產(chǎn)鈣片、牙膏等產(chǎn)品。利用石灰礦(含CaCO3、SiO2)等原料,采用碳化法生產(chǎn)超細碳酸鈣的主要流程如下:請按要求回答問題:(1)煅燒塔中通入空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為碳化塔提供二氧化碳氣體,同時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可以為碳酸鈣分解提供熱量(2)乳化池進行“篩濾”操作是為了除去________(填字母)。A.CaCO3

B.SiO2

C.CaO(3)乳化池中發(fā)生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________。(4)“窯氣”進入碳化塔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化合反應CO2+Ca(OH)2===CaCO3↓+H2O【重點】(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煅燒塔中通入空氣,可以使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為碳化塔提供二氧化碳氣體,同時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可以為碳酸鈣分解提供熱量。(2)煅燒塔中碳酸鈣高溫下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氧化鈣進入乳化池中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乳化池進行“篩濾”操作是為了除去二氧化硅。(3)乳化池中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是兩種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4)“窯氣”(二氧化碳)進入碳化塔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據(jù)此書寫化學方程式。返回15.碳中和是指碳的排放與吸收達到平衡,基本實現(xiàn)碳的零排放,碳“捕集”是助力碳中和的重要途徑。為此,興趣小組同學圍繞著CO2的吸收進行了實驗探究?;顒右唬簩ふ椅誄O2的試劑【設計與實驗】甲、乙、丙三組分別利用所提供的實驗用品設計了如下方案并進行實驗: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組別實驗方案現(xiàn)象結(jié)論甲組向一個集滿CO2的軟塑料瓶中加入適量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軟塑料瓶變癟CO2能被水吸收乙組向盛有飽和的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通入適量的CO2

________________CO2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丙組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通入適量的CO2無明顯現(xiàn)象CO2不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解釋與分析】(1)甲組實驗中軟塑料瓶變癟,是因為瓶內(nèi)氣壓________。(2)小禮同學對丙組的實驗結(jié)論提出疑問,為了證明CO2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他向丙組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從而證明CO2能與氫氧化鈉反應?!镜贸鼋Y(jié)論】水、飽和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均能吸收CO2。減小稀鹽酸(或稀硫酸)活動二:比較吸收CO2的效果【提出問題】水、飽和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濃溶液,哪個吸收CO2的效果更好?【討論交流】飽和石灰水和水吸收CO2的效果差不多,從物質(zhì)的溶解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一致認為,只需要比較氫氧化鈉濃溶液、水吸收CO2的效果。常溫下,氫氧化鈣微溶于水【設計方案】請你利用下列提供的實驗用品,幫助他們設計實驗并寫出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用品:氫氧化鈉濃溶液、水、裝滿CO2的軟塑料瓶若干個,其他儀器自選)【實驗與結(jié)論】通過實驗,同學們得出結(jié)論:氫氧化鈉濃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將相同體積的水和NaOH濃溶液,分別加入兩個充滿二氧化碳且容積相同的軟塑料瓶中,充分振蕩,比較軟塑料瓶變癟的程度【遷移應用】SO2氣體排放到空氣中也會造成環(huán)境問題。同學們查閱資料,并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和用品進行實驗,來比較氫氧化鈉濃溶液、水吸收SO2的效果。請你分析,該實驗能否達到實驗目的,并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