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 課件 高二上學期 地理 魯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1頁
4.3 海-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 課件 高二上學期 地理 魯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2頁
4.3 海-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 課件 高二上學期 地理 魯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3頁
4.3 海-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 課件 高二上學期 地理 魯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4頁
4.3 海-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 課件 高二上學期 地理 魯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水體運動的影響Unit4:EffectsofWaterBodyMovement魯教版選擇性必修一?!獨庀嗷プ饔枚驙柲嶂Z與拉尼娜現(xiàn)象課堂檢測CONTENTS目錄010203課堂導入據研究,每隔2~7年就會發(fā)生一次厄爾尼諾現(xiàn)象,每次厄爾尼諾現(xiàn)象都會給世界帶來氣候異常。從厄爾尼諾神像的猙獰面目就可以看出人們對此現(xiàn)象的恐懼。問題實際上,厄爾尼諾是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的結果。你知道海—氣是怎樣相互作用的嗎?厄爾尼諾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xiàn)象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的表層海水溫度較低,大氣較穩(wěn)定,氣流下沉;西部海水溫度較高,氣流上升。沃克環(huán)流下沉氣流加強,氣候變的更加干燥。上升氣流加劇,氣候變的更加濕潤。拉尼娜現(xiàn)象赤道附近中、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偏低的情況。形成原因:東南信風加強,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東部底層海水上泛(秘魯寒流勢力增強),致海水變冷,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拉尼娜現(xiàn)象:影響對世界:赤道附近大洋東側較正常年份氣溫下降、降水變少,更加干旱西側氣溫上升、降水變多,甚至發(fā)生洪澇災害赤道附近大洋東側離岸風增強,上升流變強,海洋表層營養(yǎng)物質增多,漁場增產影響對中國:使冬季風變強,冬季較正常年份更冷(冷冬),常發(fā)生雪災、牲畜凍死,破壞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使我國夏季風變強,東部季風區(qū)雨季來得早去得遲、雨季變長,可能出現(xiàn)南旱北澇的現(xiàn)象。我國夏季臺風數(shù)量偏多,且臺風路徑偏西。赤道東、中太平洋海水溫度持續(xù)異常增溫的情況厄爾尼諾現(xiàn)象下沉氣流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xiàn)上升氣流,氣候由干燥少雨變成了多雨,引發(fā)洪澇災害。上升氣流減弱或消失,氣候由溫潤多雨轉變?yōu)楦稍锷儆辏瑤砗禐幕蛏执蠡?。形成原因:每隔幾年,東南信風突然減弱,甚至會轉為西風,赤道附近太平洋東岸的冷海水上涌現(xiàn)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強,溫暖的海水被輸送到東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從而形成厄爾尼諾現(xiàn)象。厄爾尼諾現(xiàn)象:影響對世界: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東部,下沉氣流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xiàn)上升氣流,氣候由原來的干燥少雨變?yōu)槎嘤?,引發(fā)洪澇災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氣流減弱或消失,氣候由溫潤多雨轉變?yōu)楦稍锷儆辏瑤砗禐幕蛏执蠡鸪嗟栏浇某嗟栏浇笱髺|側離岸風變弱,上升流變弱,海洋表層營養(yǎng)物質變少,漁場大量死亡減產

影響對中國:使冬季風變弱,出現(xiàn)暖冬現(xiàn)象夏季使我國夏季風變弱,東部季風區(qū)雨季來得遲去得早、雨季變短,可能出現(xiàn)南澇北旱的現(xiàn)象我國夏季臺風數(shù)量變少【能力提升】厄爾尼諾現(xiàn)象和拉尼娜現(xiàn)象的成因厄爾尼諾現(xiàn)象是太平洋上東南信風異常造成的。若東南信風減弱,赤道附近表層暖水向東回流。這樣,不僅東太平洋冷水上泛現(xiàn)象消失,還有暖水回流加劇,會導致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水溫升高,進而氣流上升帶來較多的降水,常導致暴雨、洪水泛濫。同時,下層海水中的無機鹽類等營養(yǎng)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導致當?shù)氐母∮紊锖汪~類大量死亡,漁業(yè)大幅度減產,大批鳥類也因饑餓而死亡。拉尼娜現(xiàn)象與厄爾尼諾現(xiàn)象相反。它產生的一個原因是:太平洋上的東南信風異常增強,強大的偏東風把表層暖水向西太平洋輸送,表面海水產生強大的離岸漂流,造成這里持續(xù)的海水輻散;下層冷海水上泛增多,同時秘魯寒流也北上補充,導致這里的海面溫度大幅降低。由于海水溫度低于氣溫,空氣層結穩(wěn)定,對流不易發(fā)展,赤道東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區(qū)降雨偏少,氣候偏干旱,相反,西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區(qū)降水可能異常增多,常形成洪澇災害。海氣相互作用海氣相互作用TEACH定義:海洋與大氣之間時刻進行著物質和能量交換。兩者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稱作海一氣相互作用。海氣相互作用TEACH海洋對大氣的作用:海洋向大氣提供熱量太陽輻射70%海水吸收太陽輻射增溫,其中85%左右的熱能被儲存在海洋表層長波輻射潛熱輸送大氣吸收海洋輻射增溫潛熱輸送是指海水蒸發(fā)時失去的熱量,隨水汽進入大氣中,當水汽凝結時又將它釋放給大氣。水溫高的海區(qū),向大氣輸送的熱量也多海氣相互作用TEACH海洋對大氣的作用:海洋通過蒸發(fā)作用向大氣提供水汽太陽輻射海洋水占地球水量的96%水汽輸送86%大氣中水汽主要來自海洋

水溫越高,蒸發(fā)旺盛,空氣濕度也越大。

海水吸收太陽輻射增溫,并使得海水不斷蒸發(fā)海氣相互作用-海洋對大氣的作用:海洋對氣候的調節(jié)作用:海水熱容量大,增溫、冷卻都比陸地慢,對大氣溫度有著調節(jié)作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夏季陸地增溫快,海洋氣溫滯后于陸地大概1個月左右,因此陸地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7月份,海洋出現(xiàn)在8月份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冬季陸地降溫快,海洋氣溫滯后于陸地大概1個月左右,因此陸地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1月份,海洋出現(xiàn)在2月份沿海城市內陸城市溫差小溫差大海氣相互作用海洋對大氣的作用:海洋可以緩解溫室效應:大氣中的CO2生物固碳作用,調節(jié)CO2的含量提供氧氣40%調節(jié)溫度浮游植物海洋與森林并稱為地球的兩葉“肺”

海洋通過生物固碳等作用調節(ji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影響著全球氣溫和大氣環(huán)流過程。海洋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還向大氣提供了40%的再生氧氣。問題探究:探究長春與倫敦氣溫差異的成因。-看學案1.長春的緯度是44°N,倫敦的緯度是519N。根據圖4-3-2說明兩地氣溫的差異,從海-氣相互作用角度分析產生氣溫差異的原因,并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長春夏季氣溫比倫敦高,冬季氣溫比倫敦低,氣溫年較差大。

長春地處內陸,倫敦沿海,倫敦受海洋及北大西洋暖流影響較大,冬季海洋降溫慢,暖流增溫,所以倫敦氣溫比長春高;夏季海洋升溫慢,陸地升溫快,倫敦氣溫比長春低。受海洋的影響,倫敦溫差比長春小。

另外大氣環(huán)流、海陸位置等也是影響氣溫的重要因素,倫敦終年受來自海洋的盛行西風的影響,溫度變化小,而長春冬季受來自陸地的冬季風影響氣溫低,由于距海較遠,受陸地比熱容小增溫快的影響,夏季氣溫高。海氣相互作用大氣對海洋的作用:推動海水運動,影響海水性質:推動海水運動風是推動海水運動的主要動力,洋流的形成主要受盛行風的影響。例如在盛行西風的影響下形成了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和南半球的西風漂流。風海流是最常見的洋流類型海氣相互作用大氣對海洋的作用:推動海水運動,影響海水性質:影響海水性質大約在南北緯10°~30°的大洋東部,受信風影響,海洋表面形成了離岸流,進而產生了上升補償流,導致該海區(qū)的水溫比同緯度海區(qū)低。例如秘魯寒流比同緯度的海水溫度偏低水平補償流垂直補償流東南信風海氣相互作用大氣對海洋的作用:參與全球水循環(huán),影響海水性質:影響海水性質大氣通過水汽輸送、蒸發(fā)、降水等環(huán)節(jié)參與水循環(huán),其中降水的強度直接影響海水鹽度分布。例如全球海水鹽度最高的地區(qū)不在赤道而在副熱帶海域。赤道地區(qū)多雨,起稀釋作用。大氣通過降塵向海洋提供營養(yǎng)元素:大氣中直徑大于10微米的固體顆粒物,能夠通過風力等作用進入海洋,使得浮游生物繁盛,從而能固定更多的碳,釋放更多的氧。課堂活動-看學案問題探究:讀圖4-3-4,根據熱力環(huán)流原理,繪制赤道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說出太平洋海水與上空大氣的相互關系?

受信風帶影響,赤道太平洋海水形成由東往西的赤道暖流,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溫比東部高,使西部海域大氣上升,近海面形成低氣壓,高空形成高氣壓,

另外為大氣提供更多的水汽、熱量。東部海域大氣溫度低,氣體下沉,近海面形成高氣壓,高空形成低氣壓。東西部海域的氣溫差異,加劇其上空大氣環(huán)流,從而又影響海水運動。海氣相互作用海氣相互作用對全球水熱平衡的影響:促進水平衡:水量平衡定義:指任意選擇的區(qū)域(水體),在任意時段內,其收入的水量與支出的水量之間差額必等于該時段區(qū)域(水體)內蓄水的變化量,即水在循環(huán)過程中,總體上收支平衡。水量平衡公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徑流量+多年平均蒸發(fā)量;

多年平均徑流量=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多年平均地下徑流量問題探究:探究海—氣相互作用與全球水平衡1.讀左圖,填寫下表。2.比較收入量和支出量,說明收支數(shù)據特點及其原因。3.計算海洋蒸發(fā)量占全球降水量的百分比,說明其意義。2.收入與支出平衡。主要是因為存在海-氣相互作用,存在水循環(huán)調節(jié)。3.87.5%。為陸地降水以及各種水體提供豐沛的水源?!竞献魈骄?】-看學案海氣相互作用海氣相互作用對全球水熱平衡的影響:促進熱量:高低緯地區(qū)間的熱量輸送主要是通過大氣環(huán)流和洋流共同實現(xiàn)0°20°40°60°80°40080012001600輻射熱量/[J/(m2·d)]90°N收入支出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熱量收入:吸收太陽輻射

熱量收入>熱量支出

熱量盈余熱量支出:蒸發(fā)消耗熱量

熱量收入<熱量支出

熱量虧損熱量收支:收入-支出分布規(guī)律:低緯度海區(qū)收入大于支出;高緯度海區(qū)支出大于收入;中緯度海區(qū)收支大致相等課堂活動-看學案讀圖4-3-6,完成下列任務。1.分別描述北半球海洋熱量收入和熱量支出隨緯度變化的特點。海洋熱量的收入,主要是來自太陽輻射;海洋熱量的支出,主要是消耗于海水的蒸發(fā)。一年中,世界海洋熱量的總收入和總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各個海區(qū)的熱量收支并不平衡。在0°—30°N地區(qū),海洋熱量收入大于熱量支出;在30°N地區(qū),海洋熱量收入等于熱量支出,熱量收支平衡;在30°—90°N地區(qū),海洋熱量收入小于熱量支出。0°20°40°60°80°40080012001600輻射熱量/[J/(m2·d)]90°N收入支出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課堂活動讀圖4-3-6,完成下列任務。2.討論低緯海區(qū)水溫不因熱量持續(xù)盈余而持續(xù)增溫,高緯海區(qū)水溫不因熱量持續(xù)虧損而持續(xù)降溫的原因。在地球表面,低緯度地區(qū)獲得的凈輻射能多于高緯度地區(qū),要保持熱量平衡,必須有熱量從低緯度地區(qū)向高緯度地區(qū)輸送。地球上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主要是通過大氣運動和洋流共同實現(xiàn)的。0°—30°N地區(qū),海洋輸送的熱量超過大氣輸送的熱量;在30°N以北地區(qū),大氣輸送的熱量超過海洋輸送的熱量;在50°N附近,海洋把相當多的熱量輸送給大氣,再由大氣環(huán)流向更高緯度輸送。通過海—氣的相互作用和對熱量的全球輸送,地球上的熱量得以維持平衡。0°20°40°60°80°40080012001600輻射熱量/[J/(m2·d)]90°N收入支出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海氣相互作用海氣相互作用對全球水熱平衡的影響:維持全球水熱平衡:大氣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洋流運動全球范圍內的大氣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以及大規(guī)模的洋流運動,可以促進高低緯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于水汽的傳輸。從而實現(xiàn)高低緯之間的全球水熱平衡知識窗—風暴潮TEACH風暴與高潮疊加形成異常高潮位的現(xiàn)象,叫風暴潮。風暴潮是大氣與海洋相互作用的結果。風暴,主要有熱帶風暴(在太平洋地區(qū)叫臺風)和溫帶氣旋兩種。當風暴在大洋上形成并且不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