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肅省定西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_第1頁
2023年甘肅省定西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_第2頁
2023年甘肅省定西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_第3頁
2023年甘肅省定西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_第4頁
2023年甘肅省定西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年甘肅省定西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整理中國的古書,如考證真?zhèn)?,作有系統(tǒng)的研究,加新式標點,作群書索隱,都是必要的事。但是此外我覺得古文今譯一事也不可忽略。這在不遠的將來是必然盛行的一種方法。整理國故的最大目標,是在使有用的古書普及,使多數(shù)的人得以接近。古書所用文字與文法與現(xiàn)代已相懸殊,將來通用字數(shù)限定或則漢字徹底革命時,則古書雖經(jīng)考證、研究、標點、索隱,仍只能用于少數(shù)博識的學者,而一般人終難接近。于此今譯一法實足以濟諸法之窮,而使有用古書永葆不朽。我們中國對于古代文書尊視如上天符箓,惟恐其不神秘,惟恐其被一般人接近了會泄漏天機。凡古人的一句一字都不敢更易,稍有更易便是離經(jīng)叛道,在從前下科場的時候定會名落孫山,或者犯打手心數(shù)十。我們中國人的古董癖,我怕是全世界人所難比肩的了。小時候讀四書五經(jīng),讀得一個倒背如流,但一句也不知道在說些什么。我們的腦筋,在古文字的暗誦里消費好幾年。白話文運動的成功,要算是我國文化史上很可以特書的一項事跡,最近小學教科書都采用白話,縱令尚不完備,我相信讀者的受益,總比我們讀四書五經(jīng)時多得萬倍。四書五經(jīng)我們讀它們時渾感困難,并不是它們的內容艱深,實在是它們的外觀古澀。如《國風》中許多的抒情詩,我覺得十二三歲的人并不是不能領會,假如我們給它們換上一套容易看懂的文字。只要我們把那針刺層剝掉了,無論什么人都是可以享用良鄉(xiāng)甘栗。《國風》中四十首詩我把它們今譯了出來,輯成了一本《卷耳集》。我相信青年朋友們讀我的譯詩必比讀《國風》原詩容易領略。最近北京《晨報副刊》上的梁繩煒君和南京《東南評論》上的周世創(chuàng)君各有一篇《評卷耳集》的文字,他們都以為我的翻譯是失敗了,因而斷定古書今譯是走不通的路,古詩是不能譯和不必譯的東西。古書今譯的必要,我在上面已經(jīng)略略說過了;我現(xiàn)在要來說古詩的能譯與否。詩的翻譯,假使只是如像對翻電報號碼一樣,定要一字一句的逐譯,這原是不可能的事。隨你如何說,詩的翻譯,絕不是那么一回事!詩的翻譯應得是譯者在原詩中所感得的情緒的復現(xiàn),也就是說翻譯詩要意譯。這個問題我不只說過一次了,然而一般人的先入見總不容易打破,最捷近的辦法是:請讀貨茲吉拉德英譯的《魯拜集》(Rubaiyat)吧!我們且看他的譯文究竟是否針對,而他的譯詩究竟是否成功。我們的譯家定要主張直譯,而又強人以必須直譯,所得的結論當然是詩不能譯了。詩不能譯的話,當?shù)檬窃姴荒苤弊g呀!由一國的文字譯成別國的文字可能,由本國的古文譯成今言,當然更見容易。因為同是由原詩情緒的第二次表現(xiàn),原詩如屬本國古文,于再感原作者的情緒上當?shù)帽容^外國言文親切。由古詩譯成今言、并不是我的創(chuàng)舉。先我而嘗試者已有人存。我們即向外國文學史探求,譬如英國最古的Anglo﹣Saxon文學便經(jīng)過多少人的翻譯,即最有名的敘事詩Beowulf,一首古詩在它本國中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十道的翻譯了!把古詩今譯了的辦法在外國文學史中實在舉不勝舉。并不是說外人如是,我們也可以照樣模仿。但是這明明是一條大眾所走的路,別人要想證明這條路走不通,只把我一個人的步法來斷定,那是不合邏輯的。我的步法可以有錯,或者是跋行,或者是瞎走,或者只在路上打回旋,那我就在一條通路上走也是把路走不通的。因一人的行事而斷定一事的是非,這不僅是武斷,而且是狂斷了!古代書籍的普及須待今譯一途,這是自然的趨勢,并不是一個人的成敗所能左右,也并不是一二人的狂斷所能左右。這條坦坦的大路,待一切善走路的人來走,我不過只是在路上跳了兩跳的蝦蟆。走通了路的人說我不曾走通,我只可以向著他哇哇的贊美。但是未曾上路的人,千切不要看見我這蝦蟆亂跳而畏途。已在路上走的人,也千切不要因別人畏途而中輟或返步。(摘編自郭沫若《古書今譯的問題》)(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為古籍考證真?zhèn)危有率綐它c等是必要的,但要讓古籍走近大眾,還要做更多工作。B.古今中國人都認為古書中的一字一句不能稍作更易,這種觀點不利于古書的普及。C.四書五經(jīng)等部分古書,其內容未必艱深難懂,只是古書所使用的文言文讓人難以理解。D.無論用另一種語言翻譯詩歌,還是將古詩今譯,都應該復現(xiàn)譯者在原詩中所感得的情緒。(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全面論證各種整理古書方法的不足,斷言古書今譯會盛行,為后文的論述張本。B.文章有立有駁,在論述古書今譯的必要性后,批駁了梁繩煒等人古詩不能今譯的觀點。C.文章將翻譯區(qū)分為意譯和直譯,意在辨正批謬,論證古詩是不能直譯,而不是不能翻譯。D.第七段舉外國文學史中的古詩今譯為例,證明了古詩今譯是一條已被成功實踐的道路。(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白話文運動促進了中國的教育發(fā)展,小學教科書采用白話文,讓小學生免于死背古書。B.作者用白話文翻譯《國風》中的四十首詩歌,輯成《卷耳集》,受到了當時學者廣泛反對。C.作者積極倡導古詩今譯,他認為雖然自己翻譯《國風》失敗,但是古詩今譯的道路是正確的。D.梁繩煒等通過批評《卷耳集》來徹底否定古詩今譯,這是因為他們缺乏外國文學史的知識。(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2.(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真菌是一個獨特的生命王國,一個龐大而活躍的生命圈。大多數(shù)人聽到“真菌”這個詞就會想到蘑菇,但蘑菇只是某些真菌的子實體(產生孢子的器官)。而且,以蘑菇的形式存在的真菌只是真菌眾多生存方式中的一種,絕大多數(shù)真菌不需要蘑菇的形式就能釋放孢子。真菌利用孢子自我傳播的方式繁衍后代。地球上的真菌每年產生的孢子多達4500萬噸,相當于50萬頭藍鯨的質量。真菌孢子是空氣中最大的活性粒子來源,科學家甚至在高空云層中也發(fā)現(xiàn)了真菌孢子??罩械恼婢咦涌梢酝ㄟ^形成水滴和冰晶影響天氣。真菌孢子的傳播能力非凡。一些種類的真菌釋放孢子時的爆發(fā)力極強,釋放速度高達每小時100千米,是所有生物能達到的運動速度極限。但釋放孢子并不是真菌擴大其影響范圍的唯一途徑。在大部分生命周期中,大多數(shù)真菌都以分枝和被稱為“融合狀細胞網(wǎng)絡”的菌絲體形式存在(菌絲體是絲狀真菌的營養(yǎng)體,大多為多細胞結構的絲狀體)。動物進食方式是找到并吞噬食物,然后消化吸收,而真菌的進食方式剛好相反——通過將菌絲體伸進食物源來進食。當菌絲體穿過土壤、植物和動物身體(包括活體動物的身體和動物尸骸)時,水和營養(yǎng)物質便流經(jīng)菌絲體網(wǎng)絡,真菌通常就是以這種方式輸送和吸收營養(yǎng)。菌絲體無處不在。在海洋深處的沉積物中,在垃圾堆中,甚至在博物館里懸掛的舊油畫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菌絲體的存在。如果將1克土壤中的菌絲體首尾相連,其長度可達100米~10千米。有些真菌的菌絲網(wǎng)絡小到可以粘貼在一粒灰塵上,有些菌絲網(wǎng)絡則是巨無霸。目前已知最大的真菌菌絲網(wǎng)絡在美國俄勒岡州,重達數(shù)百噸,延展距離達10千米。它還是世界上罕有的長壽物種,估計有2000~8000歲。可能還有許多更大、更古老的真菌菌絲網(wǎng)尚未被發(fā)現(xiàn)。一些真菌物種的菌絲體沿著菌絲(分枝絲)傳導電活動波,就像動物神經(jīng)細胞中的電脈沖一樣。多數(shù)真菌和細菌的個頭差不多大,兩者都是微生物,名字里都帶個“菌”字,但真菌和細菌是完全不同的生物?,F(xiàn)代分類學創(chuàng)始人——瑞典人林奈雖然對真菌的歸屬存在疑惑,但還是將真菌和細菌、藻類(原生生物)一起歸類為植物。然而,真菌和植物有很大不同:真菌是異養(yǎng)生物,而植物是自養(yǎng)生物;真菌的細胞壁主要由幾丁質(一種多糖,是構成螃蟹外殼的主要成分)構成,而植物細胞壁不含幾丁質。真菌和細菌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真菌屬于真核生物,不僅有細胞核,而且一般還有核糖體、內質網(wǎng)、溶酶體、液泡等細胞器或結構;細菌沒有細胞核,雖然有核糖體,但沒有像真核生物那樣完整的細胞器。因此,真菌不但和細菌關系不大,并且真菌和動物(而非植物)的關系更近。人類社會與真菌的交集也不少。真菌引起的農作物疾病會導致巨大經(jīng)濟損失。稻瘟病每年毀掉的稻谷可養(yǎng)活6000多萬人。真菌還會導致許多樹木生病。從荷蘭榆樹病到栗樹枯萎病,真菌一直在影響森林景觀和地面景觀。真菌病的影響在全世界范圍內日益增加:不可持續(xù)的農業(yè)耕作方式,降低了植物與自己依賴的有益真菌形成有益關系的能力;抗真菌化學藥品的廣泛使用,導致新的有害超級真菌不斷增多,威脅著人類和植物的健康。同時,真菌對人類也有所助益。人類已經(jīng)在研究如何利用真菌來解決一系列緊迫問題。2017年,研究人員重建了尼安德特人的飲食結構,發(fā)現(xiàn)竟然有患牙膿腫的尼安德特人會食用產生青霉素的一種霉菌——青霉菌。這意味著尼安德特人當時可能已對這種真菌的抗生素特性有所了解。1928年,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fā)現(xiàn)青霉菌可產生一種殺菌的物質,青霉素由此成為最早的現(xiàn)代抗生素。(摘編自方陵生、徐寧《真菌王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蘑菇是真菌,但真菌不只是蘑菇,絕大多數(shù)真菌的存在方式與蘑菇不同。B.真菌孢子產量大,傳播能力強,釋放在大氣層中,能對天氣產生一定影響。C.真菌通過菌絲體伸入食物源而非吞噬食物來進食,這與動物的進食方式不同。D.真菌的菌絲體廣泛分布在地球上,能夠傳導電活動波,其體積大,壽命長。(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林奈對物種分類缺乏科學的理解,因而將真菌和細菌、藻類一起歸類為植物。B.真菌細胞壁和螃蟹外殼都主要由幾丁質構成,這表明真菌與螃蟹關系較近。C.抗真菌化學藥品的使用催生了很多新的有害超級真菌,對人類和植物的健康不利。D.弗萊明在尼安德特人的飲食結構中發(fā)現(xiàn)了青霉菌,基于此發(fā)現(xiàn),他研制出了青霉素。(3)本文先后從哪些方面介紹真菌?請簡要概括。(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3.(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最后八小時童村他一定不會想到,在呂家菜園子,當那幾個身背長槍的日偽軍七手八腳地把他抬到爬犁上的時候,他的時間還剩下最后的8小時。8小時之后,他的生命將像停擺的時鐘,戛然而止。大雪覆蓋的山路上,那匹緊拉著爬犁的老馬,在馬鞭的催促下,一邊噴著濃重的霧氣,一邊吃力地向前奔跑著。他能夠猜得出來,接下來到了分駐所敵人要對他做些什么。對于審訊,他是不怕的,他早已做好了赴死的準備。頭年十月。他帶著仍然愿意跟隨他的最后5名戰(zhàn)士,越過波浪滾滾的黑龍江,再次踏上祖國的土地。當他看到被日軍鐵蹄肆意踐踏的這一片白山黑水,就已經(jīng)暗暗在心中發(fā)誓,從此之后寧肯死在東北抗日的戰(zhàn)場上,死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也堅決不再回頭。此前,不知究竟多少次,他曾反復告誡戰(zhàn)士們,在防奸反特這件事情上不得有半點馬虎大意。但是他怎么能想到,雖然倍加小心,卻還是跳進了他們的陷阱。盡管那個名叫劉德山的陌生人,曾經(jīng)一度讓他產生過懷疑。事到如今,也只能責怪自己求勝心切,沒有早些識破襲擊日軍分駐所的大騙局。午夜時分,當那一記槍聲從呂家菜園子猛然響起,一瞬間,他便一切都明白了。子彈從他的后腰穿進去,又從他的下腹躥出來,在轟然倒下的一剎那,雖說是側身拔槍,連連回擊,那漢奸即刻斃命于雪野之中,但一切還是都晚了。這是1942年2月12日午夜。當密探帶著那隊日偽軍飛速趕到現(xiàn)場,并將呂家菜園子團團圍住后,又經(jīng)過整整15分鐘的激烈交戰(zhàn),直到打光了槍里的子彈,他這才無力地坐在那里,面對著一擁而上的敵人,一邊捂著血流不止的傷口,一邊輕蔑地笑笑:“我是趙尚志,你們可以綁去請功了……”一句話沒說完,便倒頭昏迷過去。雪色無邊。那匹老馬,終于把雪爬犁拉到了目的地。緊接著,那幾個背著長槍的日偽軍,又七手八腳地把他抬到一間冰冷的囚室里。不知多久之后,昏迷之中的他醒了過來,強撐著身子從地上爬起來,倚著一面墻坐在那里,然后他長長地吁了一口氣。抬頭望去,透過那一扇小小的窗口,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又下雪了,好大的雪。審訊開始了。審訊官問他,你到底是不是抗聯(lián)的趙尚志?你們有多少人?在什么地方活動?一陣劇痛襲來,下意識中,他皺了下眉頭。審訊官說:“只要你老實交代,皇軍馬上就可以給你治療,保住你一條性命?!彼恍嫉匦π?,搖搖頭拒絕了,捂著槍傷罵道:“你們不同樣是中國人嗎?現(xiàn)在你們在賣國。我一個人死不要緊,現(xiàn)在我就要死了,還有什么可問的!”這個曾經(jīng)一度讓日軍頭疼的“大匪首”,說完這話,不論再問什么,一概冷眼斜視,閉口不語。原本,在一次游擊戰(zhàn)中,他的那只左眼就是被彈片擊傷導致失明的?,F(xiàn)在,從那只眼睛里,他所看到的,只有黑暗。窗外的雪,仍在瘋亂地飄著。陡然之間,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個春天。為了抗日,他只身從哈爾濱來到賓縣,投奔了孫朝陽的義勇軍。義勇軍的人見他個子矮小、身體單薄,不想收留他??伤⒉换倚?,他說:“別看我個子矮,可啥都能干,當兵打仗、挑水做飯,樣樣都行!”他想起就在那一年,26歲的他早過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難為父母抱孫心切,隔三岔五地催他抓緊時間結婚生子,可是他卻當成了耳旁風?!靶倥粶?,何以家為?”為此他發(fā)下誓言,不驅逐日寇決不成家!多少次的林海斡旋,多少次的雪原決戰(zhàn),無論日軍如何鐵壁合圍、重兵討伐,都以失敗而告終。為了拔掉他這根“眼中釘”“肉中刺”,日偽當局曾經(jīng)開價一萬元通緝他,并多次派遣日本特務混入抗聯(lián)內部,企圖暗殺他。可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手之后,他們對捉拿他的懸賞重磅加碼,“一兩肉一兩銀,一兩骨頭一兩金”。今天,他們機關算盡,終于得手了……審訊一直沒有停下來。于歇斯底里的叫囂聲中,他的耳畔還在一遍又一遍響起林海雪原上破碎的馬蹄、密集的槍聲,還有那一首含仇咬恨的《調寄滿江紅?黑水白山》:血染山河尸遍野,貧困流離怨載天。想故國莊園無復見,淚潸然。爭自由,誓抗戰(zhàn),效馬援,裹尸還……如果最初不是叛變的抗聯(lián)某軍師長陳紹濱從蘇聯(lián)帶回的那個口信,讓他越境共商抗日大計,也許作為北滿抗聯(lián)總司令的他就不會過江而去。一年多的時間,不明不白地被扣留在異國他鄉(xiāng)。他終于獲得了一次率隊返回東北的機會。緊接著,在黑龍江岸的佛山一帶,他們先是攻打了烏拉嘎金礦,后又襲擊了日本武裝測量隊,但是隨著戰(zhàn)斗形勢越來越殘酷,部隊的傷亡也越來越慘重,任務執(zhí)行到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返蘇。但畢竟他鄉(xiāng)非故鄉(xiāng)。當機會再次來臨,他終又回到了夢寐以求的東北戰(zhàn)場上??墒沁@遍地的陷阱與霧障,讓他最終沒能逃過那一雙雙沾著鮮血的魔掌……審訊最終失敗了。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就在這間冰冷的囚室里,那個長一張娃娃臉,眉毛粗重,眼睛不大卻灼灼逼人,噪音洪亮而能言善辯,性子直、脾氣暴,個子只有一米六的趙尚志,在最后的8個小時,自始至終怒視著眼前的敵人,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仍然是緊咬牙關、閉口不言。這一年他34歲。生命停止的那一刻,尊嚴依然聳立。文本二:趙尚志生命的最后八小時李占恒呂家菜園子在一塊開闊地上,下面是梧桐河。因為有金,民國年間,這里建有梧桐河金場。有一呂氏人家在這兒辟出一塊菜地,專供金場工人、把頭們吃菜,就有了“呂家菜園子”的名稱。偽滿洲國時期,日本人霸占了梧桐河金場,設警察分駐所,駐警備隊,嚴加防范抗日武裝。1941年冬,趙尚志帶著一支小分隊,從蘇聯(lián)過江來,實施對日軍戰(zhàn)略目標爆破。次年2月12日,農歷臘月二十七,還有兩天過大年。凌晨,他挨了奸細由背后打來的致命一槍——由這一刻算起,到他心臟停止跳動,趙尚志在這里度過了人生的最后8小時。在一段不到百里的行程,他吸納了那個發(fā)誓“抗日”,實是受命殺死他的奸細。當那致命一槍將他擊倒時,他拔出手槍連發(fā)兩槍,讓奸細早于他8小時斃命。他是那樣的大局至上,不允許他的部下對自己實施搶救,命令一個部下立刻把他身上的機密文件取走,迅速返回大本營。面對審訊官(偽滿警員),他說:“我是趙尚志。”“你們和我不同樣是中國人嗎?你們卻成為賣國賊,該殺!”“我死不足惜,今將逝去,還有何可問?”在當年日本關東軍憲兵司令部編寫的《滿洲共產抗日活動概況》里,這樣記載:“(趙尚志)一直睨視審訊官,置刀槍痛苦于不顧。顯示無愧于匪中魁首之尊嚴。而終于往生?!睍r年34歲。(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標題中都有“八小時”這個短語,這“八小時”指趙尚志中槍被俘到犧牲之間的八小時。B.文本一中趙尚志在生命最后的時刻創(chuàng)作出了《調寄滿江紅?黑水白山》,表現(xiàn)了他文武兼?zhèn)涞母锩I導人形象。C.文本一多處描寫了“雪”,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季節(jié),這種苦寒的自然環(huán)境也反映了抗日斗爭的艱苦卓絕。D.文本二引用日軍的文件對趙尚志的評價,襯托出趙尚志在生命最后時刻表現(xiàn)出的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2)為了抗日,趙尚志做了哪些?請結合兩個文本簡要概括。(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記敘了趙尚志的生命的最后八小時,但文本一的文本容量更大,請簡要分析其原因。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4.(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凡人主必信?!吨軙吩唬骸霸试赵试??”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則天地之物畢為用矣。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郁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齊桓公伐魯,魯人不敢輕戰(zhàn),去魯國五十里而封之,魯請比關內侯以聽,桓公許之。曹翙謂魯莊公曰:“君寧死而又死乎?其寧生而又生乎?”莊公曰:“何謂也?”曹翙曰:“聽臣之言,國必廣大,身必安樂,是生而又生也。不聽臣之言,國必滅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鼻f公曰:“請從?!庇谑敲魅諏⒚耍f公與曹翙皆懷劍至于壇上。莊公左將桓公,右抽劍以自承,曰:“魯國去境數(shù)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無生矣。鈞其死也,戮于君前?!惫苤佟ⅤU叔進,曹翙按劍當兩陛之間曰:“且二君將改圖,毋或進者?!鼻f公曰:“封于汶則可,不則請死?!惫苤僭唬骸耙缘匦l(wèi)君,非以君衛(wèi)地,君其許之?!蹦酥鸱庥阢肽?,與之盟。歸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謂智;臨難而不能勿聽,不可謂勇;許之而不予,不可謂信。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雖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見信于天下,君猶得也?!鼻f公,仇也;曹翙,賊也。信于仇賊,又況于非仇賊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聽,從此生矣。管仲可謂能因物矣,以辱為榮,以窮為通,雖失乎前,可謂后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貴信》)(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B.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C.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D.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則天地之物畢為用矣”與“群賢畢至”(《蘭亭集序》)兩句中的“畢”字含義相同。B.“處官不信”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兩句中的“處”字含義相同。C.“去魯國五十里而封之”與“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游》)兩句中的“去”字含義不同。D.“人特劫君而不盟”與“公車特征拜郎中”(《張衡傳》)兩句中的“特”字含義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主一定要誠信,如果做到誠信,天地萬物都盡為自己所用,如果做不到誠信,國家就難以治理好。B.齊桓公攻打魯國,魯國自知不敵,請求比于附庸國來聽從齊國,齊桓公答應了,并準備與魯莊公盟誓。C.曹翙勸諫魯莊公行刺齊桓公,得到了魯莊公的贊同,在盟會之時,魯莊公劍指齊桓公,逼迫其屈服。D.齊桓公回國之后,想要毀約,管仲分析了不履行諾言的害處及履行諾言的好處,以勸齊桓公履行諾言。(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曹翙按劍當兩陛之間曰:“且二君將改圖,毋或進者?!雹谟柚m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見信于天下,君猶得也。(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5.(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滿江紅洪適春色匆匆,三分過、二分光景。吾老矣,坡輪西下,可堪弄影。曲水流觴時節(jié)好,茂林修竹池臺永。望前村、綠柳蔭茅檐,云封嶺。蜂蝶鬧,煙花整。百年夢,如俄頃。這回頭陳跡,漫勞深省。吹竹彈絲誰不愛,焚琴煮鶴人何肯?盡三觥、歌罷酒來時,風吹醒?!咀ⅰ竣俸檫m,字景伯,南宋高官,官至右丞相。洪適欲厲兵秣馬,早日收復中原,但目睹朝廷昏暗腐朽,便辭官歸隱。晚年閑居盤洲十六年,這首詞即是此間所作。②坡輪:夕陽。(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詞將散文的筆法融入詞作中,如“吾老矣”,這反映了宋代以文為詞的創(chuàng)作傾向。B.“曲水”兩句化用《蘭亭集序》的語句,兩者都寫了暮春的風光、及春日宴游之事。C.本詞將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致巧妙結合,既有動景,也有靜,描繪出美麗的田園風光。D.“吹竹”兩句對比了“吹竹彈絲”與“焚琴煮鶴”的行為,并用反問寫出當時的社會心態(tài)。(2)本詞畫線句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表達的情感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6.(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借“,”兩句描繪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百姓忘卻國恥、安于異族統(tǒng)治的沉痛之情。(2)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兩句,借“衡陽雁”的典故,抒發(fā)了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3)酒能喚醒內心、激發(fā)靈感、在古詩詞中常與“愁”相伴而生,詩人們借此創(chuàng)造出酒愁文化,如“,”就是體現(xiàn)這種審美意境的千古名句。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7.(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的祖輩在桂西北的大山里①,父親承祖承宗成為大山的漢子。他和母親在這里種地養(yǎng)牲畜。我們的山村是由幾座大山托起在掌心的一只平臺地,它地勢比周圍方圓數(shù)十里的山村還要高。那里日照充足,但十戶農家僅有五六十畝的山地,這些地只能種玉米、紅薯和豆類,收成少之又少。20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農歷四月,是糧食②的時節(jié),俗稱“四月荒”,能挨過荒月才不會餓死。每到“四月荒”,父母都會愁眉苦臉地借糧食,吃“青糧”。所謂“青糧”,就是用地里還沒成熟的糧食作物做抵押,到山外跟有糧戶借糧食,待自家糧食入庫時,再將糧食還給借主,當然要多還一些,相當于借貸的利息。如此形成一種③,第二年糧倉就會更少,又得繼續(xù)吃“青糧”。父母不能向生活低頭。地里不長糧食,那就在養(yǎng)殖上找收成。可往往④。一個深更的夏夜,我突然聽到父親在豬欄邊一陣號哭,我向豬欄望去,他辛辛苦苦飼養(yǎng)的一百多斤的兩頭肉豬四腳僵硬,病死了,差不多一年左右的辛苦就這樣白費了,怎能不悲傷?(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上文對“四月荒”“青糧”等熟語作了簡要說明,有何表達效果?請簡要說明。(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8.(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如果天氣晴朗,我們只憑肉眼就可以看到夜空中的3000多顆星星。這些星星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恒星,因為在太陽系之外,天體與我們的距離十分遙遠,如果其本身不會發(fā)光,是根本無法直接觀測到的。①,如果距離太遠也是無法直接用肉眼看到的,所以夜空中的這3000多顆星星全部都是距離地球較近的銀河系之內的恒星。乍一看,②,可實際上它們與地球的相對位置幾乎是恒定不變的,于是我們將一些星星看成是一個整體,③。夜空中的星星紛繁復雜,彼此之間又沒有連線,如果你不是經(jīng)常觀星,恐怕很難看出這些星座,但是大熊星座就是一個能被大多數(shù)人找到且其尾部有標志性的七顆被人們稱為“北斗七星”的亮星的星座。(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四、寫作(60分)9.(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報中,財經(jīng)類的專業(yè)都是最熱門的。從廣大考生的專業(yè)選擇來看、追求財富是社會的普遍心理。誠然,追求財富是人們正當?shù)淖非?,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比欢鬃右舱f:“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比欢鴮τ谪敻?,也有很多人持以淡泊的態(tài)度,我們古代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陶淵明,寧可清貧,也不愿意逢迎高官。現(xiàn)當代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2021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澤山院士,將所得1050萬的獎金一次性捐贈給南京理工大學。對于“如何看待、追求財富”的問題,上述材料給了你怎樣的啟發(fā)?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甘肅省定西市高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整理中國的古書,如考證真?zhèn)?,作有系統(tǒng)的研究,加新式標點,作群書索隱,都是必要的事。但是此外我覺得古文今譯一事也不可忽略。這在不遠的將來是必然盛行的一種方法。整理國故的最大目標,是在使有用的古書普及,使多數(shù)的人得以接近。古書所用文字與文法與現(xiàn)代已相懸殊,將來通用字數(shù)限定或則漢字徹底革命時,則古書雖經(jīng)考證、研究、標點、索隱,仍只能用于少數(shù)博識的學者,而一般人終難接近。于此今譯一法實足以濟諸法之窮,而使有用古書永葆不朽。我們中國對于古代文書尊視如上天符箓,惟恐其不神秘,惟恐其被一般人接近了會泄漏天機。凡古人的一句一字都不敢更易,稍有更易便是離經(jīng)叛道,在從前下科場的時候定會名落孫山,或者犯打手心數(shù)十。我們中國人的古董癖,我怕是全世界人所難比肩的了。小時候讀四書五經(jīng),讀得一個倒背如流,但一句也不知道在說些什么。我們的腦筋,在古文字的暗誦里消費好幾年。白話文運動的成功,要算是我國文化史上很可以特書的一項事跡,最近小學教科書都采用白話,縱令尚不完備,我相信讀者的受益,總比我們讀四書五經(jīng)時多得萬倍。四書五經(jīng)我們讀它們時渾感困難,并不是它們的內容艱深,實在是它們的外觀古澀。如《國風》中許多的抒情詩,我覺得十二三歲的人并不是不能領會,假如我們給它們換上一套容易看懂的文字。只要我們把那針刺層剝掉了,無論什么人都是可以享用良鄉(xiāng)甘栗?!秶L》中四十首詩我把它們今譯了出來,輯成了一本《卷耳集》。我相信青年朋友們讀我的譯詩必比讀《國風》原詩容易領略。最近北京《晨報副刊》上的梁繩煒君和南京《東南評論》上的周世創(chuàng)君各有一篇《評卷耳集》的文字,他們都以為我的翻譯是失敗了,因而斷定古書今譯是走不通的路,古詩是不能譯和不必譯的東西。古書今譯的必要,我在上面已經(jīng)略略說過了;我現(xiàn)在要來說古詩的能譯與否。詩的翻譯,假使只是如像對翻電報號碼一樣,定要一字一句的逐譯,這原是不可能的事。隨你如何說,詩的翻譯,絕不是那么一回事!詩的翻譯應得是譯者在原詩中所感得的情緒的復現(xiàn),也就是說翻譯詩要意譯。這個問題我不只說過一次了,然而一般人的先入見總不容易打破,最捷近的辦法是:請讀貨茲吉拉德英譯的《魯拜集》(Rubaiyat)吧!我們且看他的譯文究竟是否針對,而他的譯詩究竟是否成功。我們的譯家定要主張直譯,而又強人以必須直譯,所得的結論當然是詩不能譯了。詩不能譯的話,當?shù)檬窃姴荒苤弊g呀!由一國的文字譯成別國的文字可能,由本國的古文譯成今言,當然更見容易。因為同是由原詩情緒的第二次表現(xiàn),原詩如屬本國古文,于再感原作者的情緒上當?shù)帽容^外國言文親切。由古詩譯成今言、并不是我的創(chuàng)舉。先我而嘗試者已有人存。我們即向外國文學史探求,譬如英國最古的Anglo﹣Saxon文學便經(jīng)過多少人的翻譯,即最有名的敘事詩Beowulf,一首古詩在它本國中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十道的翻譯了!把古詩今譯了的辦法在外國文學史中實在舉不勝舉。并不是說外人如是,我們也可以照樣模仿。但是這明明是一條大眾所走的路,別人要想證明這條路走不通,只把我一個人的步法來斷定,那是不合邏輯的。我的步法可以有錯,或者是跋行,或者是瞎走,或者只在路上打回旋,那我就在一條通路上走也是把路走不通的。因一人的行事而斷定一事的是非,這不僅是武斷,而且是狂斷了!古代書籍的普及須待今譯一途,這是自然的趨勢,并不是一個人的成敗所能左右,也并不是一二人的狂斷所能左右。這條坦坦的大路,待一切善走路的人來走,我不過只是在路上跳了兩跳的蝦蟆。走通了路的人說我不曾走通,我只可以向著他哇哇的贊美。但是未曾上路的人,千切不要看見我這蝦蟆亂跳而畏途。已在路上走的人,也千切不要因別人畏途而中輟或返步。(摘編自郭沫若《古書今譯的問題》)(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為古籍考證真?zhèn)?,加新式標點等是必要的,但要讓古籍走近大眾,還要做更多工作。B.古今中國人都認為古書中的一字一句不能稍作更易,這種觀點不利于古書的普及。C.四書五經(jīng)等部分古書,其內容未必艱深難懂,只是古書所使用的文言文讓人難以理解。D.無論用另一種語言翻譯詩歌,還是將古詩今譯,都應該復現(xiàn)譯者在原詩中所感得的情緒。(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第一段全面論證各種整理古書方法的不足,斷言古書今譯會盛行,為后文的論述張本。B.文章有立有駁,在論述古書今譯的必要性后,批駁了梁繩煒等人古詩不能今譯的觀點。C.文章將翻譯區(qū)分為意譯和直譯,意在辨正批謬,論證古詩是不能直譯,而不是不能翻譯。D.第七段舉外國文學史中的古詩今譯為例,證明了古詩今譯是一條已被成功實踐的道路。(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A.白話文運動促進了中國的教育發(fā)展,小學教科書采用白話文,讓小學生免于死背古書。B.作者用白話文翻譯《國風》中的四十首詩歌,輯成《卷耳集》,受到了當時學者廣泛反對。C.作者積極倡導古詩今譯,他認為雖然自己翻譯《國風》失敗,但是古詩今譯的道路是正確的。D.梁繩煒等通過批評《卷耳集》來徹底否定古詩今譯,這是因為他們缺乏外國文學史的知識?!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論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窘獯稹浚?)B.“古今中國人都認為古書中的一字一句不能稍作更易”擴大范圍,原文說的是“我們中國對于古代文書尊視如上天符箓,惟恐其不神秘,惟恐其被一般人接近了會泄漏天機。凡古人的一句一字都不敢更易,稍有更易便是離經(jīng)叛道,在從前下科場的時候定會名落孫山,或者犯打手心數(shù)十”,強調是我們中國整體上對待古代文書的態(tài)度,并不是古今中國人都這樣認為。故選B。(2)A.“第一段全面論證各種整理古書方法的不足”說法錯誤,第一段只提到考證等方法仍不能推動古書普及,沒有“全面論證各種整理古書方法的不足”。故選A。(3)A.正確。B.“受到了當時學者廣泛反對”曲解原意,由“最近北京《晨報副刊》上的梁繩煒君和南京《東南評論》上的周世創(chuàng)君各有一篇《評卷耳集》的文字,他們都以為我的翻譯是失敗了”可知,文章只提到兩個人的反對意見,不能據(jù)此說“受到了當時學者廣泛反對”。C.“他認為雖然自己翻譯《國風》失敗”張冠李戴,文章中梁繩煒等人認為作者翻譯失敗,但作者并不認為自己失敗。D.“這是因為他們缺乏外國文學史的知識”說法錯誤,根據(jù)文中相關內容分析可知,該論斷于文無據(jù)。故選A。答案:(1)B(2)A(3)A(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2.(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真菌是一個獨特的生命王國,一個龐大而活躍的生命圈。大多數(shù)人聽到“真菌”這個詞就會想到蘑菇,但蘑菇只是某些真菌的子實體(產生孢子的器官)。而且,以蘑菇的形式存在的真菌只是真菌眾多生存方式中的一種,絕大多數(shù)真菌不需要蘑菇的形式就能釋放孢子。真菌利用孢子自我傳播的方式繁衍后代。地球上的真菌每年產生的孢子多達4500萬噸,相當于50萬頭藍鯨的質量。真菌孢子是空氣中最大的活性粒子來源,科學家甚至在高空云層中也發(fā)現(xiàn)了真菌孢子??罩械恼婢咦涌梢酝ㄟ^形成水滴和冰晶影響天氣。真菌孢子的傳播能力非凡。一些種類的真菌釋放孢子時的爆發(fā)力極強,釋放速度高達每小時100千米,是所有生物能達到的運動速度極限。但釋放孢子并不是真菌擴大其影響范圍的唯一途徑。在大部分生命周期中,大多數(shù)真菌都以分枝和被稱為“融合狀細胞網(wǎng)絡”的菌絲體形式存在(菌絲體是絲狀真菌的營養(yǎng)體,大多為多細胞結構的絲狀體)。動物進食方式是找到并吞噬食物,然后消化吸收,而真菌的進食方式剛好相反——通過將菌絲體伸進食物源來進食。當菌絲體穿過土壤、植物和動物身體(包括活體動物的身體和動物尸?。r,水和營養(yǎng)物質便流經(jīng)菌絲體網(wǎng)絡,真菌通常就是以這種方式輸送和吸收營養(yǎng)。菌絲體無處不在。在海洋深處的沉積物中,在垃圾堆中,甚至在博物館里懸掛的舊油畫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菌絲體的存在。如果將1克土壤中的菌絲體首尾相連,其長度可達100米~10千米。有些真菌的菌絲網(wǎng)絡小到可以粘貼在一?;覊m上,有些菌絲網(wǎng)絡則是巨無霸。目前已知最大的真菌菌絲網(wǎng)絡在美國俄勒岡州,重達數(shù)百噸,延展距離達10千米。它還是世界上罕有的長壽物種,估計有2000~8000歲??赡苓€有許多更大、更古老的真菌菌絲網(wǎng)尚未被發(fā)現(xiàn)。一些真菌物種的菌絲體沿著菌絲(分枝絲)傳導電活動波,就像動物神經(jīng)細胞中的電脈沖一樣。多數(shù)真菌和細菌的個頭差不多大,兩者都是微生物,名字里都帶個“菌”字,但真菌和細菌是完全不同的生物。現(xiàn)代分類學創(chuàng)始人——瑞典人林奈雖然對真菌的歸屬存在疑惑,但還是將真菌和細菌、藻類(原生生物)一起歸類為植物。然而,真菌和植物有很大不同:真菌是異養(yǎng)生物,而植物是自養(yǎng)生物;真菌的細胞壁主要由幾丁質(一種多糖,是構成螃蟹外殼的主要成分)構成,而植物細胞壁不含幾丁質。真菌和細菌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真菌屬于真核生物,不僅有細胞核,而且一般還有核糖體、內質網(wǎng)、溶酶體、液泡等細胞器或結構;細菌沒有細胞核,雖然有核糖體,但沒有像真核生物那樣完整的細胞器。因此,真菌不但和細菌關系不大,并且真菌和動物(而非植物)的關系更近。人類社會與真菌的交集也不少。真菌引起的農作物疾病會導致巨大經(jīng)濟損失。稻瘟病每年毀掉的稻谷可養(yǎng)活6000多萬人。真菌還會導致許多樹木生病。從荷蘭榆樹病到栗樹枯萎病,真菌一直在影響森林景觀和地面景觀。真菌病的影響在全世界范圍內日益增加:不可持續(xù)的農業(yè)耕作方式,降低了植物與自己依賴的有益真菌形成有益關系的能力;抗真菌化學藥品的廣泛使用,導致新的有害超級真菌不斷增多,威脅著人類和植物的健康。同時,真菌對人類也有所助益。人類已經(jīng)在研究如何利用真菌來解決一系列緊迫問題。2017年,研究人員重建了尼安德特人的飲食結構,發(fā)現(xiàn)竟然有患牙膿腫的尼安德特人會食用產生青霉素的一種霉菌——青霉菌。這意味著尼安德特人當時可能已對這種真菌的抗生素特性有所了解。1928年,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fā)現(xiàn)青霉菌可產生一種殺菌的物質,青霉素由此成為最早的現(xiàn)代抗生素。(摘編自方陵生、徐寧《真菌王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蘑菇是真菌,但真菌不只是蘑菇,絕大多數(shù)真菌的存在方式與蘑菇不同。B.真菌孢子產量大,傳播能力強,釋放在大氣層中,能對天氣產生一定影響。C.真菌通過菌絲體伸入食物源而非吞噬食物來進食,這與動物的進食方式不同。D.真菌的菌絲體廣泛分布在地球上,能夠傳導電活動波,其體積大,壽命長。(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A.林奈對物種分類缺乏科學的理解,因而將真菌和細菌、藻類一起歸類為植物。B.真菌細胞壁和螃蟹外殼都主要由幾丁質構成,這表明真菌與螃蟹關系較近。C.抗真菌化學藥品的使用催生了很多新的有害超級真菌,對人類和植物的健康不利。D.弗萊明在尼安德特人的飲食結構中發(fā)現(xiàn)了青霉菌,基于此發(fā)現(xiàn),他研制出了青霉素。(3)本文先后從哪些方面介紹真菌?請簡要概括?!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篩選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找出與題干相關的內容,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解答】(1)D.“能夠傳導電活動波,其體積大,壽命長”以偏概全。依據(jù)原文“一些真菌物種的菌絲體沿著菌絲(分枝絲)傳導電活動波,就像動物神經(jīng)細胞中的電脈沖一樣”可知,只有部分真菌的菌絲體能夠傳導電活動波,體積大,壽命長。故選D。(2)A.“林奈對物種分類缺乏科學的理解”說法錯誤,林奈錯誤地將真菌和細菌、藻類(原生生物)一起歸類為植物,是因為他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還不充分,并不是對物種分類缺乏科學的理解。B.“這表明真菌與螃蟹關系較近”說法錯誤,“真菌的細胞壁”和“螃蟹外殼”有相同的構成物質,并不能推導出兩者關系較近。C.正確。D.“弗萊明……”張冠李戴,原文說的是“2017年,研究人員重建了尼安德特人的飲食結構,發(fā)現(xiàn)竟然有患牙膿腫的尼安德特人會食用產生青霉素的一種霉菌——青霉菌”;“基于此發(fā)現(xiàn)”也錯誤,無中生有。故選C。(3)首先,文章一至五段介紹了真菌這個“龐大而活躍的生命圈”的諸多特點,如“真菌利用孢子自我傳播的方式繁衍后代”“真菌孢子的傳播能力非凡”“通過將菌絲體伸進食物源來進食”等。接著,文章的六、七段介紹了真菌和細菌的區(qū)別,如“真菌是異養(yǎng)生物,而植物是自養(yǎng)生物;真菌的細胞壁主要由幾丁質……而植物細胞壁不含幾丁質”“真菌屬于真核生物……細菌沒有細胞核,雖然有核糖體,但沒有像真核生物那樣完整的細胞器”。最后,文章的八、九段介紹了真菌給人類帶來的災害和貢獻,如“真菌引起的農作物疾病會導致巨大經(jīng)濟損失”“威脅著人類和植物的健康”“真菌對人類也有所助益。人類已經(jīng)在研究如何利用真菌來解決一系列緊迫問題”。答案:(1)D(2)C(3)①文章首先介紹了真菌這個“龐大而活躍的生命圈”的諸多特點;②接著介紹了真菌和細菌的區(qū)別;③最后介紹了真菌給人類帶來的災害和貢獻。(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3.(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最后八小時童村他一定不會想到,在呂家菜園子,當那幾個身背長槍的日偽軍七手八腳地把他抬到爬犁上的時候,他的時間還剩下最后的8小時。8小時之后,他的生命將像停擺的時鐘,戛然而止。大雪覆蓋的山路上,那匹緊拉著爬犁的老馬,在馬鞭的催促下,一邊噴著濃重的霧氣,一邊吃力地向前奔跑著。他能夠猜得出來,接下來到了分駐所敵人要對他做些什么。對于審訊,他是不怕的,他早已做好了赴死的準備。頭年十月。他帶著仍然愿意跟隨他的最后5名戰(zhàn)士,越過波浪滾滾的黑龍江,再次踏上祖國的土地。當他看到被日軍鐵蹄肆意踐踏的這一片白山黑水,就已經(jīng)暗暗在心中發(fā)誓,從此之后寧肯死在東北抗日的戰(zhàn)場上,死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也堅決不再回頭。此前,不知究竟多少次,他曾反復告誡戰(zhàn)士們,在防奸反特這件事情上不得有半點馬虎大意。但是他怎么能想到,雖然倍加小心,卻還是跳進了他們的陷阱。盡管那個名叫劉德山的陌生人,曾經(jīng)一度讓他產生過懷疑。事到如今,也只能責怪自己求勝心切,沒有早些識破襲擊日軍分駐所的大騙局。午夜時分,當那一記槍聲從呂家菜園子猛然響起,一瞬間,他便一切都明白了。子彈從他的后腰穿進去,又從他的下腹躥出來,在轟然倒下的一剎那,雖說是側身拔槍,連連回擊,那漢奸即刻斃命于雪野之中,但一切還是都晚了。這是1942年2月12日午夜。當密探帶著那隊日偽軍飛速趕到現(xiàn)場,并將呂家菜園子團團圍住后,又經(jīng)過整整15分鐘的激烈交戰(zhàn),直到打光了槍里的子彈,他這才無力地坐在那里,面對著一擁而上的敵人,一邊捂著血流不止的傷口,一邊輕蔑地笑笑:“我是趙尚志,你們可以綁去請功了……”一句話沒說完,便倒頭昏迷過去。雪色無邊。那匹老馬,終于把雪爬犁拉到了目的地。緊接著,那幾個背著長槍的日偽軍,又七手八腳地把他抬到一間冰冷的囚室里。不知多久之后,昏迷之中的他醒了過來,強撐著身子從地上爬起來,倚著一面墻坐在那里,然后他長長地吁了一口氣。抬頭望去,透過那一扇小小的窗口,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又下雪了,好大的雪。審訊開始了。審訊官問他,你到底是不是抗聯(lián)的趙尚志?你們有多少人?在什么地方活動?一陣劇痛襲來,下意識中,他皺了下眉頭。審訊官說:“只要你老實交代,皇軍馬上就可以給你治療,保住你一條性命?!彼恍嫉匦π?,搖搖頭拒絕了,捂著槍傷罵道:“你們不同樣是中國人嗎?現(xiàn)在你們在賣國。我一個人死不要緊,現(xiàn)在我就要死了,還有什么可問的!”這個曾經(jīng)一度讓日軍頭疼的“大匪首”,說完這話,不論再問什么,一概冷眼斜視,閉口不語。原本,在一次游擊戰(zhàn)中,他的那只左眼就是被彈片擊傷導致失明的?,F(xiàn)在,從那只眼睛里,他所看到的,只有黑暗。窗外的雪,仍在瘋亂地飄著。陡然之間,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個春天。為了抗日,他只身從哈爾濱來到賓縣,投奔了孫朝陽的義勇軍。義勇軍的人見他個子矮小、身體單薄,不想收留他。可他并不灰心,他說:“別看我個子矮,可啥都能干,當兵打仗、挑水做飯,樣樣都行!”他想起就在那一年,26歲的他早過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難為父母抱孫心切,隔三岔五地催他抓緊時間結婚生子,可是他卻當成了耳旁風?!靶倥粶?,何以家為?”為此他發(fā)下誓言,不驅逐日寇決不成家!多少次的林海斡旋,多少次的雪原決戰(zhàn),無論日軍如何鐵壁合圍、重兵討伐,都以失敗而告終。為了拔掉他這根“眼中釘”“肉中刺”,日偽當局曾經(jīng)開價一萬元通緝他,并多次派遣日本特務混入抗聯(lián)內部,企圖暗殺他。可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手之后,他們對捉拿他的懸賞重磅加碼,“一兩肉一兩銀,一兩骨頭一兩金”。今天,他們機關算盡,終于得手了……審訊一直沒有停下來。于歇斯底里的叫囂聲中,他的耳畔還在一遍又一遍響起林海雪原上破碎的馬蹄、密集的槍聲,還有那一首含仇咬恨的《調寄滿江紅?黑水白山》:血染山河尸遍野,貧困流離怨載天。想故國莊園無復見,淚潸然。爭自由,誓抗戰(zhàn),效馬援,裹尸還……如果最初不是叛變的抗聯(lián)某軍師長陳紹濱從蘇聯(lián)帶回的那個口信,讓他越境共商抗日大計,也許作為北滿抗聯(lián)總司令的他就不會過江而去。一年多的時間,不明不白地被扣留在異國他鄉(xiāng)。他終于獲得了一次率隊返回東北的機會。緊接著,在黑龍江岸的佛山一帶,他們先是攻打了烏拉嘎金礦,后又襲擊了日本武裝測量隊,但是隨著戰(zhàn)斗形勢越來越殘酷,部隊的傷亡也越來越慘重,任務執(zhí)行到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返蘇。但畢竟他鄉(xiāng)非故鄉(xiāng)。當機會再次來臨,他終又回到了夢寐以求的東北戰(zhàn)場上??墒沁@遍地的陷阱與霧障,讓他最終沒能逃過那一雙雙沾著鮮血的魔掌……審訊最終失敗了。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就在這間冰冷的囚室里,那個長一張娃娃臉,眉毛粗重,眼睛不大卻灼灼逼人,噪音洪亮而能言善辯,性子直、脾氣暴,個子只有一米六的趙尚志,在最后的8個小時,自始至終怒視著眼前的敵人,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仍然是緊咬牙關、閉口不言。這一年他34歲。生命停止的那一刻,尊嚴依然聳立。文本二:趙尚志生命的最后八小時李占恒呂家菜園子在一塊開闊地上,下面是梧桐河。因為有金,民國年間,這里建有梧桐河金場。有一呂氏人家在這兒辟出一塊菜地,專供金場工人、把頭們吃菜,就有了“呂家菜園子”的名稱。偽滿洲國時期,日本人霸占了梧桐河金場,設警察分駐所,駐警備隊,嚴加防范抗日武裝。1941年冬,趙尚志帶著一支小分隊,從蘇聯(lián)過江來,實施對日軍戰(zhàn)略目標爆破。次年2月12日,農歷臘月二十七,還有兩天過大年。凌晨,他挨了奸細由背后打來的致命一槍——由這一刻算起,到他心臟停止跳動,趙尚志在這里度過了人生的最后8小時。在一段不到百里的行程,他吸納了那個發(fā)誓“抗日”,實是受命殺死他的奸細。當那致命一槍將他擊倒時,他拔出手槍連發(fā)兩槍,讓奸細早于他8小時斃命。他是那樣的大局至上,不允許他的部下對自己實施搶救,命令一個部下立刻把他身上的機密文件取走,迅速返回大本營。面對審訊官(偽滿警員),他說:“我是趙尚志?!薄澳銈兒臀也煌瑯邮侵袊藛??你們卻成為賣國賊,該殺!”“我死不足惜,今將逝去,還有何可問?”在當年日本關東軍憲兵司令部編寫的《滿洲共產抗日活動概況》里,這樣記載:“(趙尚志)一直睨視審訊官,置刀槍痛苦于不顧。顯示無愧于匪中魁首之尊嚴。而終于往生?!睍r年34歲。(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A.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標題中都有“八小時”這個短語,這“八小時”指趙尚志中槍被俘到犧牲之間的八小時。B.文本一中趙尚志在生命最后的時刻創(chuàng)作出了《調寄滿江紅?黑水白山》,表現(xiàn)了他文武兼?zhèn)涞母锩I導人形象。C.文本一多處描寫了“雪”,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季節(jié),這種苦寒的自然環(huán)境也反映了抗日斗爭的艱苦卓絕。D.文本二引用日軍的文件對趙尚志的評價,襯托出趙尚志在生命最后時刻表現(xiàn)出的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2)為了抗日,趙尚志做了哪些?請結合兩個文本簡要概括。(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記敘了趙尚志的生命的最后八小時,但文本一的文本容量更大,請簡要分析其原因?!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篩選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文本,篩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內容,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指定的某種寫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根據(jù)題干中相關寫作特色的提示,準確理解藝術特色含義,結合文本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B.“文本一中趙尚志在生命最后的時刻創(chuàng)作出了《調寄滿江紅?黑水白山》”錯,文本一中“他的耳畔還在一遍又一遍響起林海雪原上破碎的馬蹄、密集的槍聲,還有那一首合仇咬恨的《調寄滿江紅?黑水白山》”,據(jù)此可知這首詞創(chuàng)作在此之前。故選B。(2)由文本一“陡然之間,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個春天。為了抗日,他只身從哈爾濱來到賓縣,投奔了孫朝陽的義勇軍”可得出:1933年春,趙尚志只身離家參加義勇軍。由“他想起就在那一年,26歲的他早過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難為父母抱孫心切,隔三岔五地催他抓緊時間結婚生子,可是他卻當成了耳旁風?!倥粶?,何以家為?’為此他發(fā)下誓言,不驅逐日寇決不成家!”可得出:父母催促趙尚志結婚,他以抗日為重,毅然拒絕。由“多少次的林海斡旋,多少次的雪原決戰(zhàn),無論日軍如何鐵壁合圍、重兵討伐,都以失敗而告終。為了拔掉他這根‘眼中釘’‘肉中刺’”可得出:趙尚志在東北與日軍戰(zhàn)斗,多次挫敗日軍,成為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由文本二“偽滿洲國時期,日本人霸占了梧桐河金場,設警察分駐所,駐警備隊,嚴加防范抗日武裝。1941年冬,趙尚志帶著一支小分隊,從蘇聯(lián)過江來,實施對日軍戰(zhàn)略目標爆破”“在一段不到百里的行程,他吸納了那個發(fā)誓‘抗日’,實是受命殺死他的奸細。當那致命一槍將他擊倒時,他拔出手槍連發(fā)兩槍,讓奸細早于他8小時斃命”“他是那樣的大局至上,不允許他的部下對自己實施搶救,命令一個部下立刻把他身上的機密文件取走,迅速返回大本營”“趙尚志)一直睨視審訊官,置刀槍痛苦于不顧。顯示無愧于匪中魁首之尊嚴。而終于往生”可得出:率軍襲擊梧桐河金場警察分駐所,擊斃奸細,在失敗之際,讓部下取走機密文件返回大本營;在審訊中寧死不屈。(3)文本二寫了趙尚志在1942年2月12日被奸細偷襲后,在生命最后的8小時的抗日斗爭:打死那個奸細,讓部下取走機密文件,責罵審訊官,寧死不屈,英勇就義。這些內容寫得都很簡單,語言簡練,使用藝術手法較少;而文本一則采用了兩種視角,使用全知視角的同時,兼用內視角,以較多的筆墨描繪了趙尚志的心理活動,通過他的回憶巧妙地敘述了趙尚志的革命生涯。如“他能夠猜得出來,接下來到了分駐所敵人要對他做些什么。對于審訊,他是不怕的,他早已做好了赴死的準備”“此前,不知究竟多少次,他曾反復告誡戰(zhàn)士們,在防奸反特這件事情上不得有半點馬虎大意。但是他怎么能想到,雖然倍加小心,卻還是跳進了他們的陷阱”,這是心理活動;“陡然之間,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個春天。為了抗日,他只身從哈爾濱來到賓縣,投奔了孫朝陽的義勇軍”“他想起就在那一年,26歲的他早過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難為父母抱孫心切,隔三岔五地催他抓緊時間結婚生子,可是他卻當成了耳旁風”“多少次的林海斡旋,多少次的雪原決戰(zhàn),無論日軍如何鐵壁合圍、重兵討伐,都以失敗而告終”,這是通過回憶巧妙介紹他的革命生涯。文本一多次運用插敘,交代了他在蘇聯(lián)和黑龍江的抗日事跡等內容。如“頭年十月,他帶著仍然愿意跟隨他的最后5名戰(zhàn)士,越過波浪滾滾的黑龍江,再次踏上祖國的土地。當他看到被日軍鐵蹄肆意踐踏的這一片白山黑水,就已經(jīng)暗暗在心中發(fā)誓,從此之后寧肯死在東北抗日的戰(zhàn)場上,死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也堅決不再回頭”“……一年多的時間,不明不白地被扣留在異國他鄉(xiāng)。他終于獲得了一次率隊返回東北的機會。緊接著,在黑龍江岸的佛山一帶,他們先是攻打了烏拉嘎金礦,后又襲擊了日本武裝測量隊,但是隨著戰(zhàn)斗形勢越來越殘酷,部隊的傷亡也越來越慘重,任務執(zhí)行到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返蘇”。文本一進行了大最的細節(jié)描寫,如他在呂家菜園子與敵人戰(zhàn)斗的動作描寫,“在轟然倒下的一剎那,雖說是側身拔槍,連連回擊,那漢奸即刻斃命于雪野之中”;審訊官在審訊他時的語言描寫,“他不屑地笑笑,搖搖頭拒絕了,捂著槍傷罵道:‘你們不同樣是中國人嗎?現(xiàn)在你們在賣國。我一個人死不要緊,現(xiàn)在我就要死了,還有什么可問的!’”,生動地展現(xiàn)了當時的場景。答案:(1)B(2)①1933年春,趙尚志只身離家參加義勇軍。②父母催促趙尚志結婚,他以抗日為重,毅然拒絕。③趙尚志在東北與日軍戰(zhàn)斗,多次挫敗日軍,成為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④率軍襲擊梧桐河金場警察分駐所,擊斃奸細,在失敗之際,讓部下取走機密文件返回大本營;在審訊中寧死不屈。(3)①文本二簡述了趙尚志人生最后八小時的抗日斗爭,內容單一,語言簡練,使用藝術手法較少。②文本一使用全知視角的同時,兼用內視角。以較多的筆墨描繪了趙尚志的心理活動,通過他的回憶巧妙地敘述了趙尚志的革命生涯。③文本一多次運用插敘,交代了他在蘇聯(lián)和黑龍江的抗日事跡等內容。④文本一進行了大最的細節(jié)描寫,如他在呂家菜園子與敵人戰(zhàn)斗的動作描寫,審訊官在審訊他時的語言描寫,生動地展現(xiàn)了當時的場景。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4.(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凡人主必信?!吨軙吩唬骸霸试赵试??”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則天地之物畢為用矣。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郁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齊桓公伐魯,魯人不敢輕戰(zhàn),去魯國五十里而封之,魯請比關內侯以聽,桓公許之。曹翙謂魯莊公曰:“君寧死而又死乎?其寧生而又生乎?”莊公曰:“何謂也?”曹翙曰:“聽臣之言,國必廣大,身必安樂,是生而又生也。不聽臣之言,國必滅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鼻f公曰:“請從?!庇谑敲魅諏⒚?,莊公與曹翙皆懷劍至于壇上。莊公左將桓公,右抽劍以自承,曰:“魯國去境數(shù)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無生矣。鈞其死也,戮于君前?!惫苤?、鮑叔進,曹翙按劍當兩陛之間曰:“且二君將改圖,毋或進者。”莊公曰:“封于汶則可,不則請死?!惫苤僭唬骸耙缘匦l(wèi)君,非以君衛(wèi)地,君其許之?!蹦酥鸱庥阢肽?,與之盟。歸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謂智;臨難而不能勿聽,不可謂勇;許之而不予,不可謂信。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雖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見信于天下,君猶得也?!鼻f公,仇也;曹翙,賊也。信于仇賊,又況于非仇賊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聽,從此生矣。管仲可謂能因物矣,以辱為榮,以窮為通,雖失乎前,可謂后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貴信》)(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A.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B.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C.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D.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則天地之物畢為用矣”與“群賢畢至”(《蘭亭集序》)兩句中的“畢”字含義相同。B.“處官不信”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兩句中的“處”字含義相同。C.“去魯國五十里而封之”與“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游》)兩句中的“去”字含義不同。D.“人特劫君而不盟”與“公車特征拜郎中”(《張衡傳》)兩句中的“特”字含義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君主一定要誠信,如果做到誠信,天地萬物都盡為自己所用,如果做不到誠信,國家就難以治理好。B.齊桓公攻打魯國,魯國自知不敵,請求比于附庸國來聽從齊國,齊桓公答應了,并準備與魯莊公盟誓。C.曹翙勸諫魯莊公行刺齊桓公,得到了魯莊公的贊同,在盟會之時,魯莊公劍指齊桓公,逼迫其屈服。D.齊桓公回國之后,想要毀約,管仲分析了不履行諾言的害處及履行諾言的好處,以勸齊桓公履行諾言。(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曹翙按劍當兩陛之間曰:“且二君將改圖,毋或進者?!雹谟柚m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見信于天下,君猶得也。【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解答】(1)句意:說的就是言而無信,什么事也做不成,所以誠信的功效大得很,誠信樹立了,那么虛假的話就可以鑒別了,天地宇宙之內都成為自己的府庫。誠信所達到的地方,就都控制住了?!靶胖疄楣Υ笠印笔侵髦^句,“信之為功”是主語,“大”是謂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D;“盡制之矣”中“盡”是“制”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B。(2)A.正確。畢:全、都。句意:那么,天地萬物都盡為自己所用。/各種賢人都聚集在一起。B.錯誤,兩句中的“處”字含義不同。處:擔任/處在,處于。句意:當官不誠信。/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C.正確。去:距離/離開。句意:離魯國國都五十里而封土為界。/乘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D.正確。特:只/特地。句意:人家只是要劫持您并非要與您訂立盟約。/命公車特地征召他,任命他為郎中。故選B。(3)C.“曹翙勸諫魯莊公行刺齊桓公”錯,根據(jù)原文“人特劫君而不盟”可知,應是“劫持齊桓公”;“魯莊公劍指齊桓公”也理解錯誤,根據(jù)原文“莊公左將桓公,右抽劍以自承”可知,魯莊公把劍指向的是自己。故選C。(4)①“當”,阻擋;“陛”,臺階;“圖”,計謀,計劃;“毋或”,不可。譯文:曹握著寶劍擋在兩邊臺階之間說:“在兩位君主將另作商量,(誰都)不可上去?!雹凇坝琛保o予;“亡”,丟失,失去;“見”,同“現(xiàn)”,顯示,顯露;“見信于天下”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于天下見信”。譯文:給予他(土地),(齊國)雖然失去了土地,卻也取得了信譽。用四百里的土地在天下人面前顯示誠信,您還是有所得的。答案:(1)B(2)B(3)C(4)①曹握著寶劍擋在兩邊臺階之間說:“在兩位君主將另作商量,(誰都)不可上去?!雹诮o予他(土地),(齊國)雖然失去了土地,卻也取得了信譽。用四百里的土地在天下人面前顯示誠信,您還是有所得的。參考譯文:大凡君主一定要講誠信?!吨軙氛f:“誠信啊誠信?。俊闭f的就是言而無信,什么事也做不成,所以誠信的功效大得很,誠信樹立了,那么虛假的話就可以鑒別了,天地宇宙之內都成為自己的府庫。誠信所達到的地方,就都控制住了,控制住了卻不加以利用,仍然為他人所有;控制住了又能加以利用,那才為自己所有。為自己所有,那么,天地萬物都盡為自己所用。君臣之間互不誠信,那么百姓就會扯評指責,國家就不得安寧;當官不誠信,那么年輕的就不敬畏年長的,富貴的與貧賤的相互看不起;賞罰不誠信,那么人民就會輕易地觸犯法律,不可以役使;交朋友不誠信,那么相互間就會離數(shù)怨恨,不能相互親近;各種工匠不誠信,那么制造的器械就粗劣虛假,紅色黑色等顏料就不純正??梢愿粔K開始,可以想它一塊終結,可以跟它一塊尊貴顯達,可以跟它一塊卑微窮困的,大概只有誠信吧!齊桓公攻打魯國,魯人不敢輕率作戰(zhàn),離魯國國都五十里而封土為界,魯國請求比關附庸國來聽從齊國。齊桓公答應了,曹翙對魯莊公議:“您是愿意死得更慘呢,還是活得更好呢?”莊公說:“你說的是什么意思?”曹翙說:“聽從我的意見,國土一定擴大,自身一定安樂,這就是活得更好。不聽從我的意見,國家一定滅亡,自身一定危險并受到恥辱,這就是死得更慘?!鼻f公說:“愿意聽從你的意見。”于是在第二天將會盟時,莊公和曾翙都身懷利劍來到盟壇上,莊公左手抓住桓公,右手抽出寶劍指向自己,說:“魯國國都本來距離邊境有幾百里,如今被齊國侵削,只距離五十里了,也無法生存了。(國土被侵削不能生存與跟你拼命)同樣是死,讓我死在你面前?!惫苤?,鮑叔牙要上去,曹翙握著寶劍擋在兩邊臺階之間說:“兩位君主將另作商量,(誰都)不可上去?!鼻f公說:“如果在汶水封土為界就可以,否則,就請求一死?!惫苤賹O公說:“用土地來保衛(wèi)君主,不是用君主來保衛(wèi)土地,答應他吧?!庇谑蔷驮阢胨戏馔翞榻纾c魯國訂立了盟約。齊桓公歸國后不想給魯國這么多土地,管仲說:“不可,人家只是要劫持您并非要與您訂立盟約,可是您不知道,這不能叫做有智慧;面對危難卻不能不聽任人家脅迫,這不能叫做勇敢;答應別人的東而卻不給予,這不能叫做誠信。不智不勇又不誠信,有了這三種行為的人,不可以建立功名。給予他(土地),(齊國)雖然失去了土地,卻也取得了信譽,用四百里的土地在天下人面前顯示誠信,您還是有所得的?!鼻f公,是仇人;曾翙,是敵人,能取信于仇人和敵人,又何況于不是仇人和敵人呢?齊桓公多次盟會諸侯而能成功,匡正天下而天下能聽從,正是取信天下而獲得。管仲可以說是能因勢利導了,他能把恥辱變成光榮,把窮因變成通達,雖在前邊有所失,可在后邊又有所得了。事物本來也不可十全十美啊。(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5.(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滿江紅洪適春色匆匆,三分過、二分光景。吾老矣,坡輪西下,可堪弄影。曲水流觴時節(jié)好,茂林修竹池臺永。望前村、綠柳蔭茅檐,云封嶺。蜂蝶鬧,煙花整。百年夢,如俄頃。這回頭陳跡,漫勞深省。吹竹彈絲誰不愛,焚琴煮鶴人何肯?盡三觥、歌罷酒來時,風吹醒?!咀ⅰ竣俸檫m,字景伯,南宋高官,官至右丞相。洪適欲厲兵秣馬,早日收復中原,但目睹朝廷昏暗腐朽,便辭官歸隱。晚年閑居盤洲十六年,這首詞即是此間所作。②坡輪:夕陽。(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本詞將散文的筆法融入詞作中,如“吾老矣”,這反映了宋代以文為詞的創(chuàng)作傾向。B.“曲水”兩句化用《蘭亭集序》的語句,兩者都寫了暮春的風光、及春日宴游之事。C.本詞將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致巧妙結合,既有動景,也有靜,描繪出美麗的田園風光。D.“吹竹”兩句對比了“吹竹彈絲”與“焚琴煮鶴”的行為,并用反問寫出當時的社會心態(tài)。(2)本詞畫線句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表達的情感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比較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詩句,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比較和分析?!窘獯稹浚?)D.“‘吹竹’兩句對比了‘吹竹彈絲’與‘焚琴煮鶴’的行為”錯誤?!胺偾僦篾Q”原是李商隱之語,后為宋人常用,作者貌似在表示對音樂、仙鶴等高雅之物的自覺認同,但是“誰不愛”“人何肯”便將作者的語氣展現(xiàn)殆盡,言外之意就是宋朝統(tǒng)治者過于沉溺于此,暗含諷刺,流露出作者對當局的斥責,詞作沒有對比“吹竹彈絲”與“焚琴煮鶴”兩種行為。故選D。(2)本詩作者洪適欲厲兵秣馬,早日收復中原,但目睹朝廷昏暗腐朽,便辭官歸隱。晚年閑居盤洲十六年;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無人會、登臨意”表現(xiàn)欲恢復中原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之情。兩首詞都表達了作者恢復中原國土,統(tǒng)一祖國的抱負和愿望無法實現(xiàn)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難酬、報國無門、抑郁悲憤的苦悶心情,極大地表現(xiàn)了詞人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本詞“百年夢,如俄頃”二句作者筆鋒陡轉,將思緒拉回了現(xiàn)實中。作者經(jīng)歷了宦海沉浮,洞察了官場險惡,最后選擇了歸隱盤洲,一“夢”字便將人生的虛幻、縹緲全然透露,這一夢太過匆匆,瞬間就煙消云滅,所有的抱負好似一枕黃粱終成空,這一切都令作者黯自神傷。而大宋王朝呢,不也似楊花春夢?所有的繁華艷麗,所有的富饒?zhí)剑荚诰缚抵兊嫩`踏中消逝無蹤,輝煌的帝王大廈瞬間崩塌,帶給世人太多的傷痛。撫今追昔,作者惋惜不已,“這回頭陳跡,漫勞深省”便是作者的無奈感喟,流露出詞人內心的悲痛。“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就是直抒胸臆了。“吳鉤”,本是戰(zhàn)場上殺敵的銳利武器,但現(xiàn)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空有沙場殺敵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以物比人,這怎能不引起辛棄疾的無限感慨呀!“欄桿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的意思,用在這里,就把作者徒有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而又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tài)宛然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答案:(1)D(2)①兩首詞都表達了中原未復、壯志難酬的憂愁郁憤,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情懷。②本詞“百年夢,如俄頃。這回頭陳跡,漫勞深省”,詞人回顧往昔,曾欲收復故土,但是“百年夢”成空,流露出詞人內心的悲痛。③《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通過具有典型意義的具體動作,直接抒發(fā)詞人想要收復故土、報效國家卻報國無路的悲憤。(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6.(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棄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