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專項復習: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專項復習: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專項復習: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專項復習: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專項復習: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29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綜合考查考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從各地區(qū)高考試卷來看,其考查特點有:

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兩種,一是選擇題,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二是主觀題,如2018年高考課

標全國卷等。其中,以主觀題為主。主觀題又分兩種考查形式,一是從文言文閱讀材料中選出幾個句子要

求翻譯,二是另給一則文言短文要求翻譯。其中,以前者為主。

2.在考查內(nèi)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通假字等,還涉及文言虛

詞的意義和用法。要想準確翻譯文言語句,考生必須做到:(1)以理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為基礎,對一詞多

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及偏義復詞有充分的理解,對常用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以

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語等都有準確把握。(2)首先,要嚴格遵循“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其

次,要善于聯(lián)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譯時應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風格,切

忌斷章取義。

預計2019年高考仍然會重點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而考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在翻譯的過

程中,遵循“一一對應,字字落實”的原則,切勿漏譯、錯譯。

考向一關鍵實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宋尚書司封郎中孫公墓志銘

【宋】王安石

公諱錫,字昌齡。公以天圣二年進士起家,改鎮(zhèn)江軍節(jié)度推官,知杭州仁和縣。籍取兇惡,戒以不改

必窮極案治,而治其馀一以仁恕,故縣人畏愛之。七年,為開封府推官。坐考鎖廳進士舉籍中有不中格者

兩人,降監(jiān)和州清酒務。當是時,龐宰相為樞密使,薦宜侍講禁中,方召,而公以謫去。久之,會明堂恩

召還,同判尚書刑部。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賈販,恃其眾,所過不輸物稅,州縣捕逐皆散走。成都鈴轄司奏

請不以南郊①赦除其罪,從之,逮捕親屬系獄,至更兩赦。有詣闕訴者,刑部詳覆官以為特敕遇赦不原者,

雖數(shù)赦猶論如法,公獨奏釋之,凡釋百二十三人。公于議法多如此。

復為開封府推官,當隨尹奏事,仁宗問大辟幾何,且以慎刑愛人為戒。公因奏開封敕有重于編敕②而當

改者數(shù)事,仁宗皆以為然。它日問尹以公姓名,稱之。于是貴戚女使有奏澈?,上簿其罪,付公監(jiān)決,目:

“此人平恕,可任也。

道士趙清貶出入龐宰相家,受膿?,御史以劾龐,府治實清貶自為,龐不知也。清貶坐杖,配沙門

島,行兩日死。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故杖清貶,殺之滅口,仁宗亦疑,乃悉罷知府、推判官,而以公

知太平州。

未幾,仁宗即寤,罷者皆復,而以公提點淮南路刑獄。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考課為天下第

一,所舉多善士。還,又知舒州,發(fā)常平、廣惠倉以活陳、許、潁、蔡流人。初提點刑獄恐聚流人為盜,

又惜常平、廣惠倉,數(shù)牒止公,不聽,申以手書,又不聽。佐屬皆爭曰“不可”,公行之自若。

今上即位,遷司封,賜金紫。以熙寧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原文有刪改)

【注】①南郊:帝王祭天的大禮。②編敕:法典。③奏澈(yan):將案件審理情況向朝廷上報。④賊(qiu):

賄賂。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賈販,恃其眾,所過不輸物稅,州縣捕逐皆散走。

(2)還,又知舒州,發(fā)常平、廣惠倉以活陳、許、潁、蔡流人。

【答案】(1)戎州向吉等人拿著兵器經(jīng)商販賣,倚仗他們?nèi)硕?,不向?jīng)過的地方繳納物稅,州縣(派人)

追捕,(他們)都四散逃跑了。

(2)(孫公)回來后,又任舒州知州,打開常平、廣惠的糧倉(賑濟流民),使陳、許、潁、蔡等地的流民

活了下來。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第(D題中,“操”是"拿”的意思,與其相搭品的

賓語“兵”指的是“兵器、武善”:“恃”是“依賴、倚仗”的意思:"物”有”運榆、輸送”的意思,比如

“一旦不能有,輸來期間”,在此引由為“繳納”;“走”是“送跪”的意思.第(2)題中,“知”是動詞,

是“學詈、主持”的意思,“知舒州”可引申為“任舒州知州“:"發(fā)"是一個多義詞,結(jié)合與其塔品的賓語

“倉”,利用代入法便可硝定其是“打開”的意思:“活”塔宛的賓語■是“流人”,“流人”是“活”的施事,

所以這里的“活”是使動用法,“使……活下來,

名師點睛

文言語句的翻譯,譯出關鍵實詞是重中之重。關鍵實詞翻譯正確了,其他內(nèi)容的翻譯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如何在眾多的詞語中迅速判定哪個是關鍵實詞就顯得尤為重要。關鍵實詞的判定標準有如下3個:

1.帶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在古代漢語中,詞類的活用是比較常見的,也是考試中的得分點?;钣矛F(xiàn)象一

般包括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做狀語、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名詞等。如上題第(2)題中的“發(fā)

常平、廣惠倉以活陳、許、潁、蔡流人”一句,其中的“活”是使動用法。

2.包含修辭手法。有的實詞運用了比喻、借代或委婉等修辭手法,在翻譯時要對修辭手法進行還原,

才能準確翻譯。如《指南錄后序》“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一句中,“口舌”是借代手法,代指“言語”;

《觸龍說趙太后》“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一句中,“填溝壑”是“死”的委婉說法,是謙稱自己的死。

3.存在古今異義。古代漢語中的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很少有雙音節(jié)詞,有時兩個單音節(jié)詞連在一起,

在形式上與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相同,但意義不同,因此翻譯文言文時,切忌把兩個連用的單音節(jié)詞的意

義等同于現(xiàn)代漢語中一個雙音節(jié)詞的意義。如《鴻門宴》中“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一句,“非?!笔恰耙?/p>

外的變故”的意思,不能等同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非?!?,現(xiàn)代漢語中的“非?!笔莻€副詞。

考向二重要虛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太史公日: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奉職循理,

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

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虞丘相進之于楚莊王,以自代也。三月為楚相,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

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秋冬則勸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

子產(chǎn)者,鄭之列大夫也。鄭昭君之時,以所愛徐摯為相,國亂,上下不親,父子不和。大宮子期言之

君,以子產(chǎn)為相。為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

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①,喪期不令而治。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

日:“子產(chǎn)去我死乎!民將安歸?”

公儀休者,魯博士也。以高弟為魯相。奉法循理,無所變更,百官自正。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

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遺相魚者,相不受??腿眨骸奥劸若~,遺君魚,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魚,故不受也。今

為相,能自給魚;今受魚而免,誰復給我魚者?吾故不受也?!?/p>

食茹而美,拔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云“欲令農(nóng)士工女安所蹄其

貨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而還自

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王日:

“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目:“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

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彼觳皇芰?,自刎而死。

李離者,晉文公之理也。過聽殺人,自拘當死。文公日:“官有貴賤,罰有輕重。下吏有過,非子之罪

也。"李離日:“臣居官為長,不與吏讓位;受祿為多,不與下分利。今過聽殺人,傅其罪下吏,非所聞也?!?/p>

辭不受令。文公曰:“子則自以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離目:“理有法,失刑則刑,失死則死。公以

臣能聽微決疑,故使為理。今過聽殺人,罪當死?!彼觳皇芰?,伏劍而死。

太史公日:孫叔敖出一言,郢市復。子產(chǎn)病死,鄭民號哭。公儀子見好布而家婦逐。石奢縱父而死,

楚昭名立。李離過殺而伏劍,晉文以正國法。

(選自《史記?循吏列傳》,有刪改)

【注】①尺籍:書寫軍令、軍功等的簿籍。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2)子產(chǎn)去我死乎!民將安歸?

【答案】(1)法令是用來引導百姓向善的,刑罰是用來阻止壞人作惡的。

(2)子產(chǎn)離開我們死去了呀!老百姓將怎么辦???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題,句匕兩個判斷句的翻譯要體現(xiàn)出該句式的

特點,即一定要有判斷動詞:“所以”也是翻還本句的另一個關鍵點,不過考生要注意區(qū)分”……的原因”

“用來……的”兩個義項哪個更適合本句,“法令”與“導民”之間,“刑罰”與“禁奸”之間,不存在因

果關系,所以這里應取第二個義項.第(2)題,句中的“去”意思是“離開”,翻譯的關鍵點是“安歸”,

“民將安歸?”是一個疑問句,“安”是疑問代詞“哪里”,所以“安歸”是賓語前置,按照現(xiàn)代漢語語法

規(guī)危來表述,即“歸安”,可直譯成“回到哪里*意譯為“怎么辦,

名師點睛

虛詞,在句子中看似不如實詞重要,但如果對它巧妙地加以利用,同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借助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推斷相關詞的詞性。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不同,根據(jù)其

所處的位置就能夠推斷出與其相關聯(lián)的其他詞的詞性,從而為正確翻譯打下基礎。

2.借助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推斷句間關系。從一個虛詞出發(fā),考生可以推及其所在的句子與其他句子

之間的復雜關系,了解了句與句之間的關系,翻譯也才能更準確。如《屈原列傳》中的“懷王以不知忠臣

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一句,“故”意為“所以”,由此可知這一句與前面一句之間是因果關系,這樣一來,

前一句中的“以”便不難理解了,應解釋為“因為”。弄清了句子之間的關系,正確翻譯全句便不再是問

題了。

3.借助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推斷句式。如上題中的“法令所以導民也”一句,當考生確定“所以”是“用

來……的”的意思后,再來審視該句,“法令用來引導民眾的”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中間少了動詞,

由此斷定這是一個判斷句,應譯為“法令是用來引導民眾的“。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公孫丑問日:“夫子當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

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日:'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日:'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

賢?'曾西㈱然不悅,目:'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

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目:“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日:“管仲以其君霸,晏子

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目:“以齊王,由反手也?!痹唬骸叭羰?,則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

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猶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

日:“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于武丁,賢圣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

猶運之掌也。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

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

起,是以難也。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鎰基,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夏后、殷、

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

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時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

此時者也。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鬃釉唬?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

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公孫丑問日:“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動心。”目:“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蹦浚骸笆遣浑y。告子先我不動心?!蹦浚骸安粍有挠械篮??”

日:“有。北宮黝之養(yǎng)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撻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寬博,亦不受于

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養(yǎng)勇也,目:'視不勝猶勝

也。量敵而后進,慮勝而后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

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昔者曾子謂子襄日:'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

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

守約也?!?/p>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有刪改)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

(2)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3)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劉殷宇長盛,新興人也。殷七歲喪父,哀毀過禮,服喪三年,未曾見齒。曾祖母王氏,食不飽者一旬

矣。殷時年九歲,乃于澤中慟哭。于是忽若有人云:“止,止聲?!币笫諟I視地,便有堇生焉。又嘗夜夢

人謂之日:“西籬下有粟?!卞欢蛑盟谑彗?。銘目:“七年粟百石,以賜孝子劉殷?!弊允鞘持?,

七載方盡。時人嘉其至性通感,競以谷帛遺之。殷受而不謝,直云待后貴當相酬耳。

弱冠,博通經(jīng)史,性倜儻,有濟世之志,儉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頹然而不可侵也。鄉(xiāng)黨親族莫不

稱之??っ鞑?,州辟從事,皆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司空、齊王攸辟為掾,征南將軍羊祜召參軍事,

皆以疾辭。同郡張宣子,識達之士也,勸殷就征。殷日:“當今二公,有晉之棟楹也。吾方希達如橇椽耳,

不憑之豈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應他命,無容不竭盡臣禮,便不得就養(yǎng)?!毙釉唬骸叭缱铀裕M

庸人所識哉!而今而后,吾子當為吾師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其妻怒目:“我女年始

十四。姿識如此,何慮不得為公侯妃,而遽以妻劉殷乎!"宣子曰:“非爾所及也。”誡其女曰:“劉殷

至孝冥感,兼才識超世,此人終當遠達,為世名公,汝其謹事之?!睆埵闲砸嗤耥?,事王母以孝聞,奉殷

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婦毀瘠,幾至滅性。

太傅楊駿輔政,備禮聘殷,殷以母老固辭。駿于是表之,優(yōu)詔遂其高志,聽終色養(yǎng),敕所在供其衣食,

蠲其徭賦,賜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趙王倫篡位,孫秀夙重殷名,以散騎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門。及齊王

冏輔政,辟為大司馬軍珞祭酒。既至,謂殷曰:"先王虛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

日:“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殘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轉(zhuǎn)拜新興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屬永嘉之亂,沒于劉聰。聰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錄尚書事。

(《晉書?劉殷傳》,有刪改)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及王氏卒,殷夫婦毀瘠,幾至滅性。

(2)先王虛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

一、【2018年高考課標全國H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渙生龔子廣漢郢人也久順安定太守渙之野佳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教篩堂刁《尚節(jié)》讀律今

略舉太義為太守陳寵功曹,當職割斷,不避率有。寵風聲大行,入為大司農(nóng)。和帝問日:“在郡何以為理?”

寵多聲謝曰:“臣任功曹王渙以簡賢選能,主薄鋒顯拾遺補闕,臣奉宣詔書而已。”帝大悅,渙由此顯名。

州舉序才,除溫令??h多奸滑,積為人患。渙以方略討擊,悉誅之。境內(nèi)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

者,輒云以屬稚子,終無侵犯。在溫三年,遷兗州刺史,繩正部郡,風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實論。歲余,

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從駕南巡,還為洛陽令。以平正居身,得寬猛之宜。其冤嫌久訟,歷政所不斷,

法理所難平者,莫不曲盡情詐,壓塞群疑。又能以謫數(shù)發(fā)摘奸伏。事呼稱嘆,以為渙有神算。元興元年,

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壯皆相與賦致,致奠釀以千數(shù)。渙喪西歸,道經(jīng)弘農(nóng),民庶皆設盤案于

路。吏問其故,成言平常持米到洛,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來報恩。其政化

懷物如此。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延熹中,桓帝事黃老道,悉毀諸房祀,唯特

詔密縣存故太傅卓茂廟,洛陽留王渙祠焉。自渙卒后,連詔三公特選洛陽令,皆不稱職。永和中,以劇令

勃海任峻補之。峻擢用文武吏,皆盡其能,糾剔奸盜,不得旋踵。一歲斷獄,不過數(shù)十,威風猛于渙,而

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終于太山太守。

(節(jié)選自《后漢書?王渙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王渙字稚子/廣漢部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

/讀律令/略舉大義/

B.王渙字稚子/廣漢郭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

/讀律令/略舉大義/

C.王渙字稚子/廣漢部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

/讀律令/略舉大義/

D.王渙字稚子/廣漢郭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

/讀律令/略舉大義/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慣上稱為“豪右”。

B.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于書信、表奏中作為敬辭。

C.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為茂才,后世有時也沿用此名。

D.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現(xiàn)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渙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賞識。他在太守陳寵手下?lián)喂Σ?,遇事敢于決斷;陳入朝為大司農(nóng),回

答皇上詢問時褒獎他善于簡賢選能,王由此得以顯名。

B.王渙掃除積弊,境內(nèi)風清氣正。他擔任溫縣縣令,以謀略鏟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

升任兗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肅下屬部門,極有聲威。

C.王渙辦案嚴謹,治事寬猛相濟。他對于疑難案件以及法理南平者,探尋本來面目,盡力還以公正;

又能夠揭發(fā)奸隱之事,深受外界稱嘆,被譽為有神算。

D.王渙政績卓著,后任難以比肩。他死于洛陽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選其繼任者,均不稱職;后來選用

任俊,任充分發(fā)揮文武屬吏才干,仍然忙得無法分身。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

(2)一歲斷獄,不過數(shù)十,威風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

二、【2018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白頻洲五亭記

【唐】白居易

湖州城東南二百步,抵警溪,溪連汀洲,洲一名白蕨。梁吳興守柳輝于此賦詩云“汀洲采白蕨”,0

以為名也。前不知幾十萬年,后又數(shù)百載,有名無亭,鞠①為荒澤。至大歷十一年,顏魯公真卿為刺史,

始剪榛導流,作八角亭小游息焉。旋屬災潦薦②至,沼埋臺圮。后又數(shù)十載,委無隙地。至開成三年,弘

農(nóng)楊君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樹三園,構(gòu)五亭,卉木荷竹,舟橋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備焉。

觀其架大漠,跨長汀者,謂之白頻亭。介二園、閱百卉者,謂之集芳亭。面廣池、目列岫者,謂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謂之朝霞亭。密清漣者,謂之碧波亭。五亭間開,萬象舉入,向背俯仰,勝無遁形。逆至迎風

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縣蓬開水查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之期飄然恍然。游者相顧,成目:此不知

方外也?人間也?又不知蓬瀛昆閭,復何如哉?

時予守宮在洛,楊君緘書費圖,請予為記。予按圖握筆,心存目想,猊縷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

凡地有勝境,得人而后發(fā);人有心匠,得物而后開:境心相遇,固有時耶?蓋是境也,實柳守濫觴之,顏

公椎輪之,楊君繪素之:三賢始終,能事畢矣。楊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刀?革弊興

利,著改茶法、變稅書之類是也。利興,故府有羨財;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濟高情,成勝物,三

者旋相為用,豈偶然哉?昔謝、柳為郡,樂山水,多高情,不聞善政;龔、黃為郡,憂黎庶,有善政,不

聞勝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楊君乎?君名漢公,字用乂。恐年祀久遠,來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時開成四

年,十月十五日,記。

(選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盡。②薦:連續(xù)。③猊縷:逐條陳述。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硬的一項是()

A.羿清漣者,謂之碧波亭狎:親近

B.萬象厚入迭:重疊

C.楊君緘書教圖赍:送

D.成勝僻概:景象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用以為名也君國我降,與君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興利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D.薦改茶法、變稅書之類是也若屬皆且為所虜

3.下列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記,是我國古代常用文章體裁,以敘事為主,兼及議論、抒情和描寫?!坝洝钡姆N類很多,本文是一

篇游記。

B.步,古人稱跨出一腳為“脖”,再跨一腳為“步”,后即以“步”作為長度單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職,如《陳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

秀才”。

D.蓬瀛,指蓬萊和瀛洲,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山,為仙人所居之處,后常指仙境。

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且/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詠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

B.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詠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

C.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詠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

D.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詠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文章記敘白頻洲五亭的由來,描寫白演洲勝景,贊美楊漢公“樂山水”“有善政”,敘議結(jié)合,言簡

意賅。

B.文章通過豐富的想象,展現(xiàn)了白頻洲五亭的優(yōu)美風光,從中不難看出作者對江南山水的熱愛。

C.作者將謝、柳、龔、黃四人與楊漢公加以對比,對他們四人沒有良好的政績有批評之意。

D.文章對楊漢公大加褒美,這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白居易“革弊興利”、關心民生的政治情懷。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面廣池、目列岫者,謂之山光亭。

(2)楊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3)兼而有者,其吾友楊君乎?

闖關檢測

1.(1)管仲(那樣的人),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而你以為我會愿意跟他相比嗎?

(2)土地不必再開辟了,百姓不必再招聚了,施行仁政稱王天下,沒有人能阻擋得了。

(3)所以事情(只要做)古人的一半,功效一定(是)古人的一倍,(這)只有現(xiàn)在(才能)辦到啊。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靜答第(D題時,注意“...也”是判斷句;還

要注意反問句,解答部(2)題時,注意“王”是名詞用作動詢,套為“稱王”: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

賓語前置,“莫之能腳也“走賓語前置句.解答第(3)題時,注意“故事”是古今異義詞,在這里是兩

個詞,意為“所以事情,

2.(1)等到王氏去世時,劉殷夫婦因悲哀損傷身體,幾乎喪命。

(2)先王虛心征召你,你不來?,F(xiàn)在我征召你,你何故能屈就呢?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翻譯時要注意關鍵字,如(1)中的“及”“毀瘠”“滅性”、(2)

中的“召”“孤”“辟”“屈”。

高考鏈接

1.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時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詞和虛詞,根據(jù)其在句子中充當?shù)某煞?/p>

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斷出斷句的正確劃分。前四個斷句相同,四個選項的第一個區(qū)別在“渙

少好俠”,翻譯為“王渙年少時喜好游俠”更為通順,排除C、Do根據(jù)對仗的原則,“敦儒學/習《尚書》

/讀律令”形成動賓結(jié)構(gòu),故選B。

2.D

【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對于文化常識,應該熟記,注意容易設錯點。

“師”單用,不可指國都,一般指老師、軍隊。

3.D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概括。D項,原文說“元興元年,病卒”,未點明是“死于洛陽

令任上”。

4.(1)百姓思念王渙恩德,在安陽亭西為他建造祠堂,每到進食時就奏樂歌詠而祭祀他。

(2)一年間的斷案,不過幾十件,聲威超過王渙,而在條理方面比不上他。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重點關注文中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句式,逐一譯出重點詞語,

然后調(diào)整句式和結(jié)枸.一定要有語境意識,根據(jù)上下文瓏定詞句意義.采分點:(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