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1頁
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2頁
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3頁
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4頁
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試卷與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復習試卷與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4分,共80分)1、中國古代史上的“貞觀之治”主要發(fā)生在以下哪個皇帝的統(tǒng)治時期?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唐玄宗李隆基D.唐肅宗李亨答案:A解析:貞觀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通過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的改革,使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力逐步強盛的時期。因此,正確答案是A.唐太宗李世民。2、以下哪位思想家被認為是“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A.孔子B.荀子C.孔子D.孟子答案:C解析:啟蒙運動是18世紀歐洲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旨在通過理性、科學的方法來解放人類的思想。其中,法國的伏爾泰、英國的洛克和德國的康德被認為是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選項中只有康德與啟蒙運動相關,因此正確答案是C.康德。3、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剩余價值”的概念是由以下哪位學者提出的?A.馬克思B.恩格斯C.列寧D.普朗特答案:A解析:剩余價值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價值超過了他們勞動所得到的工資的部分。這一概念是由卡爾·馬克思在其著作《資本論》中提出的。因此,正確答案是A.馬克思。4、以下哪位歷史學家被譽為“中國歷史學的奠基人”?A.司馬遷B.司馬光C.范仲淹D.王安石答案:A解析:司馬遷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著有《史記》,被譽為“中國歷史學的奠基人”。司馬光雖然也是著名的史學家,著有《資治通鑒》,但并非“奠基人”。范仲淹和王安石則以政治家和文學家聞名,而非歷史學家。因此,正確答案是A。5、以下哪個朝代被史學家稱為“五胡亂華”的時期?A.東晉B.南北朝C.唐朝D.宋朝答案:B解析:“五胡亂華”是指公元316年至439年之間,我國北方五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先后建立的時期,這一時期被稱為“五胡亂華”。東晉是五胡亂華時期的一個政權,但不是被稱為“五胡亂華”的時期。唐朝和宋朝分別位于五胡亂華之后,因此正確答案是B。6、以下哪部著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A.《春秋》B.《史記》C.《資治通鑒》D.《漢書》答案:B解析:《史記》是由司馬遷所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洞呵铩肥且徊烤幠牦w史書,由孔子整理。《資治通鑒》是司馬光所著的編年體通史,記載了戰(zhàn)國到五代的歷史?!稘h書》則是東漢班固所著的斷代史。因此,正確答案是B。7、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的最終決定因素是:A.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B.社會制度的變遷C.階級斗爭D.文化傳統(tǒng)答案:A解析: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是歷史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因素,因為它決定了生產關系和社會結構的發(fā)展。8、以下哪個學派主張“歷史循環(huán)論”?A.歷史唯物主義B.歷史相對主義C.歷史實證主義D.歷史循環(huán)論學派答案:D解析:歷史循環(huán)論學派是主張歷史會按照一定的周期性模式重復出現(xiàn)的學派,如古希臘的波里比阿和德國的斯賓格勒。9、以下哪位歷史學家被譽為“歷史學之父”?A.希羅多德B.塔西陀C.普魯塔克D.奧古斯丁答案:A解析:希羅多德被譽為“歷史學之父”,他撰寫了《歷史》一書,是西方歷史學的奠基人之一。塔西陀是羅馬的歷史學家,普魯塔克是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奧古斯丁是基督教神學家。10、關于中國古代史的研究,以下哪位學者提出了“五經”的概念?A.孔子B.董仲舒C.班固D.鄭玄答案:D解析:鄭玄是東漢末年的著名經學家,他對《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五部經典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五經”的概念。11、下列關于《史記》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史記》是司馬遷所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B.《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C.《史記》的編寫風格嚴謹,語言簡練,是后世史書的典范。D.《史記》中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答案:C解析:《史記》的編寫風格雖然嚴謹,但并非所有語言都簡練。實際上,《史記》中有些篇章的語言較為華麗,充滿了文學色彩。12、下列關于“宋明理學”的表述,正確的是:A.宋明理學是北宋時期的一種哲學思想,代表人物有程頤、程顥等。B.宋明理學主張“格物致知”,認為通過觀察事物可以認識天理。C.宋明理學強調“心即理”,主張內心的修養(yǎng)比外部行為更為重要。D.宋明理學的核心思想是“氣”,認為“氣”是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答案:A解析:宋明理學確實是北宋時期的一種哲學思想,代表人物有程頤、程顥等。B、C、D選項分別描述的是其他哲學流派或思想,與宋明理學不符。13、下列哪個人物不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著名歷史學家?A.陳寅恪B.蔣廷黻C.錢穆D.費正清答案:D解析:費正清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不是中國歷史學家。陳寅恪、蔣廷黻和錢穆都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以史學研究和學術思想著稱,蔣廷黻是近代中國外交史研究的開拓者,錢穆則以其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而聞名。14、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A.鴉片戰(zhàn)爭B.太平天國運動C.戊戌變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它標志著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中國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但它們發(fā)生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15、下列哪個學派的歷史觀認為歷史是不斷前進、發(fā)展的過程?A.歷史唯物主義B.歷史唯心主義C.歷史循環(huán)論D.歷史悲觀主義答案:A解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是不斷前進、發(fā)展的過程,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發(fā)展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歷史唯心主義則認為歷史是由英雄人物和偉大思想決定的,歷史循環(huán)論則認為歷史會重復相同的模式,而歷史悲觀主義則認為歷史是悲觀無望的。16、以下哪位學者被公認為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最早的歷史學家?A.顧炎武B.黃宗羲C.王夫之D.康有為答案:A解析:顧炎武是中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被公認為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最早的歷史學家。他主張經世致用,強調實證研究,對后世影響深遠。17、以下哪部著作標志著中國史學從古典走向近代?A.《史記》B.《資治通鑒》C.《明史》D.《中國通史》答案:D解析:《中國通史》是胡適所著,于1920年出版,這部著作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學的開山之作,標志著中國史學從古典走向近代。18、以下哪個學派主張“疑古”和“考古”,對中國現(xiàn)代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A.經學學派B.歷史學派C.文學派D.疑古學派答案:D解析:疑古學派是20世紀初在中國興起的一個史學流派,主張對傳統(tǒng)史書進行懷疑和批判,重視考古學的研究,對中國現(xiàn)代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19、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下列哪項是不正確的?A.歷史的發(fā)展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B.生產力的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D.歷史的發(fā)展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統(tǒng)一答案:C解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是其基本觀點之一。因此,選項C是正確的,而題目要求選擇不正確的選項,所以答案是C。其他選項A、B、D都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20、下列哪位歷史學家被譽為“歷史之父”?A.希羅多德B.荀子C.柏拉圖D.埃斯庫羅斯答案:A解析:希羅多德是古希臘的歷史學家,以其著作《歷史》聞名于世,被認為是西方歷史學的奠基人,因此被譽為“歷史之父”。選項B的荀子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選項C的柏拉圖是古希臘的哲學家,選項D的埃斯庫羅斯是古希臘的悲劇詩人,與歷史學家的稱號不符。所以答案是A。二、史料分析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第一題:史料分析題:閱讀以下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睹魇贰さ乩碇尽罚骸昂槲涑酰ㄌ煜驴たh,凡二千六百三十二,州一百八十三,縣一千一百八十三。洪武二十六年,因天下既有定局,始命各省布政使各造圖經志書,以備檢閱?!备鶕妨?,簡述明朝初年對地方行政區(qū)劃的調整情況。分析明朝建立省制的歷史意義。結合所學,指出這一制度調整在地方治理上的作用。答案:明朝初年對地方行政區(qū)劃的調整情況:將全國劃分為府、州、縣,總數(shù)達到2632個府,183個州,1183個縣。在洪武二十六年(1383年),各省布政使開始編制圖經志書,用于地方行政管理。明朝建立省制的歷史意義:省制的建立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統(tǒng)一國家行政管理;有利于加強地方經濟文化發(fā)展,推動各地區(qū)之間的交流與融合。這一制度調整在地方治理上的作用:省制下的地方行政體系更加規(guī)范,便于中央政府對地方進行有效監(jiān)督和管理;有利于地方政府的職能發(fā)揮,提高地方治理效率;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第二題:史料分析題:閱讀以下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白蕴扑我越?,歷史學成為獨立之學,尤其是明清時期,私家著述增多,私家史學成為主流。這一時期,歷史學的特點表現(xiàn)為注重考據、實證,強調客觀性,反對空談義理?!薄?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方史學理論的傳入,中國歷史學開始受到西方影響,注重歷史分期、社會史研究等。這一時期,中國歷史學呈現(xiàn)出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备鶕妨弦?,簡述明清時期中國歷史學的主要特點。根據史料二,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歷史學受到西方影響的表現(xiàn)。結合所學,談談中國歷史學從明清時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原因。答案:明清時期中國歷史學的主要特點:注重考據、實證,強調客觀性,反對空談義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歷史學受到西方影響的表現(xiàn):注重歷史分期、社會史研究,呈現(xiàn)出多元化發(fā)展趨勢。中國歷史學從明清時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原因:發(fā)展趨勢:從注重私家著述到受到西方影響,注重實證研究,歷史分期和社會史研究成為主流。原因: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文化的繁榮為歷史學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和研究的條件;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史學的傳入為中國歷史學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方法,推動了中國歷史學的發(fā)展。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明清時期和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歷史學發(fā)展狀況的掌握。通過分析史料,學生需要準確概括明清時期歷史學的主要特點,并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歷史學受到西方影響的表現(xiàn)。最后,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中國歷史學這一時期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原因。解答此題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和分析能力。三、論述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40分,共160分)第一題:論述明清時期歷史學的發(fā)展及其特點。答案:一、明清時期歷史學的發(fā)展明代(1)編撰了《明史》,成為后世正史編纂的典范。(2)地方志編纂興盛,如《永樂大典》、《天工開物》等。(3)私人著述增多,如《史通》、《文獻通考》等。清代(1)繼續(xù)編纂《明史》,完善正史體系。(2)地方志編纂更加繁榮,如《大清一統(tǒng)志》、《古今圖書集成》等。(3)學術研究注重實證,如《廿二史考異》、《廿二史紀事本末》等。二、明清時期歷史學特點注重實證,強調歷史事實的準確性。學科體系逐漸完善,形成較為完整的史學體系。私人著述增多,學術自由度提高。地方志編纂興盛,反映地方特色,豐富歷史資料。解析:明清時期歷史學的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編撰正史、地方志和私人著述等方面。這一時期的歷史學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注重實證、學科體系完善、學術自由度提高以及地方志編纂興盛等方面。這些特點為后世歷史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第二題:論述題:請結合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分析歷史人物評價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舉例說明如何運用唯物史觀對歷史人物進行客觀評價。答案:歷史人物評價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性:歷史人物評價有助于揭示歷史事件的深層原因和影響,從而更好地理解歷史進程。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可以展現(xiàn)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和思想文化,有助于全面把握歷史。歷史人物評價是歷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運用唯物史觀對歷史人物進行客觀評價的方法:從歷史人物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出發(fā),分析其行為和思想產生的客觀條件。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考察歷史人物所屬階級的利益和立場,以及其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分析歷史人物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矛盾運動,把握其歷史局限性。評價歷史人物時,要注重其實際貢獻,而非僅僅著眼于其個人品質。舉例說明:以毛澤東為例,運用唯物史觀對其進行客觀評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分析毛澤東所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和階級矛盾,以及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的作用??疾烀珴蓶|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實際貢獻,如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社會主義改造等。分析毛澤東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決策失誤,如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以及其背后的歷史原因??偨Y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樹立正確的評價。解析:本論述題要求考生結合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分析歷史人物評價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舉例說明如何運用唯物史觀對歷史人物進行客觀評價。在回答時,考生應首先闡述歷史人物評價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性,然后詳細說明運用唯物史觀進行客觀評價的方法,并舉例說明。在舉例時,考生應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如毛澤東,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以體現(xiàn)對唯物史觀的理解和應用。第三題:論述題:分析中國古代歷史學著作《史記》的史學價值及其對后世史學研究的影響。答案:《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以下是對其史學價值及其對后世史學研究影響的論述:史學價值:紀傳體的開創(chuàng):司馬遷在《史記》中創(chuàng)立了紀傳體,將帝王將相的生平事跡與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歷史現(xiàn)象結合起來,使歷史敘述更加生動、立體??陀^公正的史學態(tài)度:《史記》在記載歷史事件時,力求客觀公正,不偏不倚,為后世史學研究樹立了典范。豐富的史料:司馬遷廣泛收集史料,包括文獻、傳說、民歌等,使《史記》成為一部史料豐富的歷史著作。獨特的敘事風格:《史記》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后世史學研究的影響:紀傳體成為后世史書的編纂模式:《史記》的紀傳體為后世史書編纂提供了范例,許多史書如《漢書》、《后漢書》等均采用紀傳體。史學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史記》在史料選擇、史料整理、歷史評價等方面,為后世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歷史觀念的深化:《史記》不僅記錄了歷史事實,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觀念,對后世歷史觀念的深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歷史學地位的提升:《史記》的問世,使史學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日益重要,為后世史學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解析:本題要求考生對《史記》的史學價值及其對后世史學研究的影響進行論述??忌诨卮饡r,應首先闡述《史記》的史學價值,包括紀傳體的開創(chuàng)、客觀公正的史學態(tài)度、豐富的史料、獨特的敘事風格等方面。其次,考生應分析《史記》對后世史學研究的影響,如紀傳體成為編纂模式、史學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歷史觀念的深化、歷史學地位的提升等。在論述過程中,考生應結合具體實例進行分析,以增強論述的說服力。第四題論述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對社會結構的影響。請詳細分析科舉制度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并評價它對中國古代社會流動性、文化教育及官僚體系的正面和負面影響。答案與解析:答案要點:科舉制度的起源與發(fā)展科舉制度起源于隋朝,正式形成于唐朝,歷經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