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中冊)專題03 文言文閱讀(考點串講)_第1頁
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中冊)專題03 文言文閱讀(考點串講)_第2頁
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中冊)專題03 文言文閱讀(考點串講)_第3頁
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中冊)專題03 文言文閱讀(考點串講)_第4頁
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中冊)專題03 文言文閱讀(考點串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類文本閱讀專題03教考銜接

以本為本課程目錄壹核心考點貳銜接課本叁難點突破肆實戰(zhàn)演練第壹章節(jié)核

點關注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有探究文化問題的意識;對漢語、漢字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濃厚的興趣,有主動積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蘊的語言材料的習慣。有比較、分析古今中外各類作品所反映的文化現(xiàn)象、文化觀念的意識,能根據(jù)語文課程學到的內(nèi)容,對閱讀和表達交流中涉及的有關文化現(xiàn)象展開討論,有依據(jù)、有邏輯地闡明自己的觀點。課標要求第一部分文本和題型特點

近年高考文言類文本閱讀題具有以下特點:近年高考命題選擇題與教材中常見實詞合并混搭檢測,且以教材實詞為主,文化常識為輔,這樣就避免了單純的對死記硬背的考查,重點考查學生結合文本語境,正確推斷詞義的能力。所選實詞和常識詞,直接指向教材,而且明確的指向教材中的重點篇章,2024年檢測的篇目有《孔雀東南飛》《項脊軒志》《老子四章》《愛蓮說》《師說》《鴻門宴》《兼愛》《周亞夫細柳營》;2023檢測的的篇目有《兼愛》《桃花源記》《送東陽馬生序》《愚公移山》《詩經(jīng)》;2022檢測的篇目有《鄒忌諷齊王納諫》《曹劌論戰(zhàn)》《岳陽樓記》《鴻門宴》《赤壁賦》《短歌行》《屈原列傳》《孔雀東南飛》這些均屬于初

高中教材文言文精讀篇目,命題意圖十分明顯緊扣教材,考題在教材外,答案在教材內(nèi)! 第一部分文本和題型特點

近年高考文言類文本閱讀題具有以下特點:高考題型考查主要分為選擇題和簡答題,選擇題考查內(nèi)容有詞義(課內(nèi)外文言文實詞、文學常識)、課內(nèi)外文言文的內(nèi)容理解與斷句;簡答題主要考查句子翻譯和內(nèi)容概括。新高考文言文的命題主要呈現(xiàn)出以下趨勢:一、是重視考查學生課內(nèi)知識的積累,注重考題與教材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結,要求學生在作答中能夠充分調(diào)動課內(nèi)知識;二、是考查更加細致,2023年新課標卷斷句題的考查形式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從客觀選擇變成了主觀填涂,對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要求更高;三、是側重考查學生的概括及分析能力,需要學生在讀懂全文的基礎上正確理解文章內(nèi)涵,具備對古文的分析、鑒賞和評價能力。所以對于期末備考很有指導意義。第一部分文本和題型特點

卷別2024年新高考2023年新高考2022年新高考2021年新高考2023年新高考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文本個數(shù)雙三雙雙單單單單雙

選擇題斷句√√√√√√√√√實詞理解√√√√√√

√文化常識

√√√

內(nèi)容理解√√√√√√√√√

主觀題翻譯√√√√√√√√√概括觀點

√概括原因結果

概括方法

尋找論據(jù)√

第貳章節(jié)銜

本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選擇性必修上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

文言文

選擇性必修上第二單元

《論語》十二章(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通“智”,智慧)(二)詞類活用1.君子食無求飽(名作動,吃飯)2.就有道而正焉(使動,使……正)3.見賢思齊焉(形作名,賢人;形作動,看齊)4.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名作狀,把“仁”)5.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名作動,符合禮制)(四)古今異義1.文質(zhì)彬彬古義:文質(zhì)兼?zhèn)洹⑴浜线m當?shù)臉幼咏窳x:文雅貌2.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古義:一個字今義:一句話(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1)止,吾止也。(2)進,吾往也。2.賓語前置(1)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3.狀語后置敏于事而慎于言4.固定句式如樂何如……何,對……怎么樣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

文言文

選擇性必修上第二單元

大學之道》(一)古今異義大學之道古義: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今義: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二)詞類活用1.在明明德(形作動,弘揚)2.先齊其家(使動,使……整齊)(三)一詞多義1.明

(1)在明明德(動詞,彰明)(2)在明明德(形容詞,美好的)2.道(1)則近道矣(名詞,規(guī)律、道理)(2)不足為外人道也(動詞,說)(3)道芷陽間行(動詞,取道)(4)會天大雨,道不通(名詞,道路)3.修(1)先修其身(動詞,修養(yǎng))(2)修守戰(zhàn)之具(動詞,修理、整治)(3)鄒忌修八尺有余(名詞,長,這里指身高)(四)狀語后置1.在止于至善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通假字1.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納”,接納,交納)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燒)(二)古今異義1.自賊者多古義:傷害今義:偷東西的人(三)一詞多義所以(1)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連詞,表示因果關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2)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連詞,表示因果關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3)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介詞,用來……的、……的憑借)(四)特殊句式1.判斷句(1)無惻隱之心,非人也;(2)無羞惡之心,非人也;(7)辭讓之心,禮之端也;(8)是非之心,智之端也。2.狀語后置(1)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2)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

《老子》四章(一)通假字1.曰余食贅行(通“形”,形體)2.其脆易泮(通“判”,分離)3.起于累土(通“蔂”,土筐)(二)一詞多義1.用(1)當其無,有車之用(用途,作用)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因為) 2.立(1)企者不立(站立) (2)三十而立(成就)

3.伐(1)自伐者無功(夸耀)(2)齊師伐我(攻打)4.處(1)故有道者不處(為,做)(2)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享有,具有)(3)嚴加查處(處理,制裁)(4)藏身之處(處所)(5)只因未到傷心處(時候)(6)設身處地(處在,處于)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

*《五石之瓠》(一)通假字1.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同“皸”,皮膚凍裂)2.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同“纊”,絲綿絮)3.客得之,以說吳王(同“悅”,取悅)(二)詞類活用1.我樹之成而實五石(名作動,種植;名動,結實)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作名,大的東西)3.吳王使之將(名動,領兵)4.其堅不能自舉也(形作名,堅固程度)5.能不龜手一也(一樣)(三)特殊句式1.省略句(1)以(之)盛水漿(2)請買其方(以)百金2.定語后置(1)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3.狀語后置(1)請買其方(以)百金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兼愛》(一)通假字1.當察亂何自起(通“嘗”,嘗試)2.故不孝不慈亡(通“無”,沒有)3.故盜賊有亡(通“又”)(二)古今異義1.起不相愛古義:互相親愛、友好今義:互相愛慕(三)詞類活用1.故虧父而自利(使動,使……虧損;使動,使……受益)2.雖父之不慈子(形作動,慈愛)3.故賊人以利其身(名作動,劫奪財物)(四)特殊句型1.判斷句(1)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2)此所謂亂也。(3)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2.賓語前置(1)父自愛也(2)兄自愛也(3)君自愛也(4)當察亂何自起(5)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6)視人身若其身,誰賊?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選擇性必修中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

《屈原列傳》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

《屈原列傳》一、通假字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指”同“旨”,含義)2.屈平既絀(“絀”同“黜”,指被罷免官職)3.齊與楚從親(“從”同“縱”,合縱,聯(lián)合抗秦)4.亡走趙,趙不內(nèi)(“內(nèi)”同“納”,接納)5.厚幣委質(zhì)事楚(“質(zhì)”同“贄”,見面禮)6.乃令張儀詳去秦(“詳”同“佯”,假裝)二、古今異義1.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2.顏色憔悴古義:臉色;今義:物體光波通過視覺所產(chǎn)生的印象。3.形容枯槁古義:外貌,模樣;今義:對人或事物的形狀或性質(zhì)加以描繪。4.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古義:委婉得體;今義:不慌不忙,不急迫,鎮(zhèn)定自若的樣子。5.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古義:假話;今義:無理狡辯。三、文言句式1.倒裝句(1)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狀語后置)(2)明于治亂,嫻于辭令(狀語后置)2.被動句(1)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3)是以見放詞類活用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屈原列傳》

1.名詞的活用(1)名詞作動詞①時秦昭王與楚婚(通婚)②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奉為祖,繼承)(2)名詞作狀語①蟬蛻于濁穢(像蟬那樣)②故內(nèi)惑于鄭袖(在內(nèi)政上)③外欺于張儀(在外交上)④身客死于秦(像客人那樣)⑤其后楚日以削(一天天地)2.動詞的活用(1)動詞作名詞①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聽聞,指聽到的活動或聽到的內(nèi)容)②讒諂之蔽明也(讒言和諂媚之辭)(2)動詞的使動用法①復釋去張儀(使……離開)②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使……保全)③亡其六郡(使……丟失)(3)動詞作狀語①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對內(nèi))②出則接遇賓客(對外)3.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作名詞①邪曲之害公也(品行不正的小人)②方正之不容也(端方正直的人)③讒諂之蔽明也((君主的)明智)(2)形容詞作動詞明道德之廣崇(闡明)(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使……竭,使……盡)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蘇武傳》線索時間順序緣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遭遇

虞常謀反,牽涉蘇武(2—3)衛(wèi)律逼降,蘇武不屈(4—5)流放北海,杖節(jié)牧羊(6)李陵勸降,完全失?。?—8)結局歷盡磨難,終歸漢朝(9—10)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蘇武傳》(一)通假字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同“叛”,背叛。)2.與旃毛并咽之 (“旃”同“氈”,毛織的氈毯。)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同“弆(jǔ)”,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無”,沒有。)5.信義安所見乎 (“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6.與武決去 (“決”同“訣”,辭別、告別。)7.前以降及物故 (“以”同“已”,已經(jīng)。)(二)詞類活用1.名詞的活用(1)名詞作動詞①空以身膏草野(滋潤)②天雨雪(下)③羝乳乃得歸(生子)④杖漢節(jié)牧羊(執(zhí)、拄)⑤孺卿從祠河東后土(祀)(2)名詞作狀語①其一人夜亡(在夜里)②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向上)2.動詞的活用(1)動詞作名詞因泣下沾衿(眼淚)(2)動詞的使動用法①盡歸漢使路充國等(使……回歸)②屈節(jié)辱命(使……喪失,使……受到玷污)③欲因此時降武(使……投降)④反欲斗兩主(使……相斗)《蘇武傳》(三)古今異義1.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古義:拿著;今義:料理、籌劃2.皆為陛下所成就古義:栽培,提拔;今義:業(yè)績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古義:對長輩的尊稱;今義:岳父4.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5.獨有女弟二人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四)文言句式1.倒裝句(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和介賓倒置)(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定語后置)(7)若知我不降明。(狀語后置)2.判斷句(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者……也)(2)非漢所望也。(……也)(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也)3.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見”表被動)(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夷滅者”即“被夷滅者”)

《過秦論》

《五代史伶官傳序》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過秦論》《五代史伶官傳序》(一)通假字1.贏糧而景從 (“景”同“影”,像影子一樣)2.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 (“鄉(xiāng)”同“向”,先)(二)詞類活用1.名詞活用做狀語(1)席卷、包舉、囊括(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像布袋一樣)(2)贏糧而景從 (像影子一樣)(3)天下云集響應 (像云彩一樣、像回聲一樣)(4)負而前驅(qū) (向前)(5)倉皇東出 (向東)(6)一夫夜呼 (在夜里)(7)亂者四應 (在四面)2.動詞作名詞追亡逐北 (敗逃的軍隊)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3.動詞的使動用法(1)外連衡而斗諸侯 (使……爭斗)(2)卻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卻)(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見)(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使……興盛;使……滅亡)4.形容詞的使動用法(1)會盟而謀弱秦 (使……削弱)(2)以愚黔首 (使……愚蠢)(3)數(shù)十伶人困之 (使……陷入困境)(三)古今異義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義:戰(zhàn)國時魏地;今義:河的西面。2.山東豪俊遂并起古義:崤山以東;今義:指山東省。《過秦論》《五代史伶官傳序》3.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古義:官職名;今義:干某事。4.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古義:人的作為;今義:人情事理,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等工作。(四)文言句式1.倒裝句(1)定語后置鑄以為金人十二(“十二”做定語,后置)金城千里(“千里”做定語,后置)(2)賓語前置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仁義”做賓語,前置)第二部分課本知識回顧·知識梳理2.被動句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為”即“被”,表被動)3.判斷句(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者)(2)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也)(3)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也)(4)梁,吾仇也(……也)(5)燕王吾所立(無標志)(6)此三者,吾遺恨也(……者)(7)自然之理也(……也)第叁章節(jié)難

破第三部分難點突破·主觀題文言文閱讀:1.斷句:口訣記憶法名代前后多聯(lián)系;借助虛詞定首尾;固定句式要明確;排偶句式要明辨;聯(lián)系語境,疏通文意。2.實詞和文常選擇題平時多記憶,善于歸納整理。3.分析文意選擇題,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能夠?qū)ξ谋拘畔⑦M行分析和概括,這些“信息”在文中具體表現(xiàn)為具有某些特定含義的文言詞語和句子,所以采用最常用的是比對法,找出在原文中的位置,仔細比對。第三部分難點突破·客觀題文言文閱讀:4.翻譯文言文句子時,根據(jù)分值猜知識點,然后推測被列為得分點的詞、句式,注意一定要翻譯準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考試中不失分。為此,翻譯時應首先根據(jù)這句話的分值圈出你認為是得分點的詞、句式,力圖首先把這些詞翻譯準確。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即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的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古漢語中多是單音節(jié)詞語,翻譯的時候必須變成雙音節(jié)詞語。要求原文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據(jù)。當然,有一些發(fā)語詞、助詞無法直接譯出,則不必譯出。注意:“對譯”“保留”,落實直譯(1)通過“對譯法”逐字落實,將大量文言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白話雙音節(jié)詞。(2)通過“保留法”,使文言內(nèi)容保持原汁原味。

翻譯“六字法”

留、刪、換、調(diào)、補、變。第三部分難點突破·主觀題古漢原句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無復言現(xiàn)漢譯文皇帝說官吏奉行法典律令不可違犯

再說其他

要求趙王沒有再說方法組詞換詞組詞組詞組詞組詞保留保留換詞刪除換詞換詞換詞刪除換詞保留換詞換詞換詞第三部分難點突破·主觀題留、刪、換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2022年全國甲卷)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睆垉x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币陨蟽删渲械膶S忻~,如“楚王”“張儀”“楚”“齊”翻譯時直接保留即可。2.“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主要有①句首:“夫”、“蓋”等發(fā)語詞。②句中:起結構作用的助詞,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頓作用的助詞,如“者”“也”等,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中的“也”。例:(2022年全國乙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以上兩句中的文言虛詞,如第一句、第二句中“而”,在句中都表順承,不用譯出,可直接省去;第二句中的“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用翻譯,可直接刪去。第三部分難點突破·主觀題“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①把現(xiàn)在已不用的古漢語詞句用現(xiàn)代漢語進行替換,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②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詞為主,所以在翻譯時,要把古漢語中的單音詞變?yōu)殡p音詞。例:(2022年新高考I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以上兩句中的現(xiàn)在已不用的古漢語詞“吾”,替換成“我國”;單音詞“熟”,變?yōu)殡p音詞“豐收”,“行”變?yōu)殡p音詞“行走”,單音詞“助”,變?yōu)殡p音詞“幫助”,單音詞“與”,變?yōu)殡p音詞“給予”,單音詞“去”,變?yōu)殡p音詞“離開”。第三部分難點突破·主觀題“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句式。需要調(diào)整的句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調(diào)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裝句(特殊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翻譯時,要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古漢語中還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無乃……乎”“……孰與……”等,翻譯時,要把這些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語序表達出來。例:(2023年全國乙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第二個句子中的“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是介詞結構后置句,需要高速語序,翻譯成“在壺里裝上黃金”,“用餐食裝滿”。第三部分難點突破·主觀題“補”,就是增補。①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這就要求我們對古漢語中的省略句有所了解,并能判斷一個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補出;②補出被省略的語句,古漢語用語簡約,前文的內(nèi)容后文一般就不再重復,而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就要給出。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例:(2022年新高考Ⅱ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睗h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禹”“漢”,作為人名,在文言文中只第一次出現(xiàn)是全稱,有名有姓,以后出現(xiàn)一般只寫名,不再出現(xiàn)姓氏,這就要求在翻譯的時候把人名補全,需要翻譯成“鄧禹”“吳漢”。“與語”是省略句,省略了“與”的賓語,翻譯時需要補上,譯為“和他交談”。第三部分難點突破·主觀題“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靈活翻譯為表意相同的語句。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義及夸張的說法、委婉地說法、互文地說法等,直譯時會不明確。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鴻門宴)),直譯為“連秋天里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顯得不合道理,而應意譯為“連最細小的東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確文意。例:2021年新高考Ⅱ卷“石虎敢?guī)浫?,渡河縱毒”一句中,“犬羊”喻指烏合之眾,并非實指“狗和羊”,此處應意譯,句子譯為“石虎膽敢率領烏合之眾,渡過黃河荼毒民眾”?!板岩砸阳迩G棘收河南地”一句中,“荊棘”喻指障礙,句子應譯為“祖逖已經(jīng)掃除了障礙,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土地”。第三部分難點突破·主觀題文言文閱讀:5.文言文內(nèi)容概括類題(一)概括主要內(nèi)容,提煉作者觀點。1.在概括主要內(nèi)容時,必須要有對“事件”的表述,包括“何人、何時,何地、起因、經(jīng)過,結果”等重點要素。2.在概括作者觀點時,必須要用完整的一話;同時要注意關鍵詞轉(zhuǎn)述的準確性。3.如題干中有引用的句子,必須對其加以翻譯。(二)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1.必須要逐段梳理,根據(jù)題干對人物形象進行全面的概括,從多個角度進行概括。需要注意文中直接點明的描述性、評價性詞匯,根據(jù)典型、核心事件概括人物形象,或從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評價中概括人物形象。2.要學會積累描述人物形象的相關詞匯,以免詞匯匱乏,不能精準概括(三)概括事件原因/結果1.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概括,例如原因分為主觀原因、客觀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等。分清原因及結果的層次,分條作答。2.每點都應該是完整的一句話。第三部分難點突破·主觀題(四)梳理論證思路作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分辨文章的中心論點及分論點的過程,瀝青分論點與中心論點的關系,準確概括段落內(nèi)容及文章大意,理順段落或文章內(nèi)容與論點的關系。明確論點:中心論點是每篇文言文的總領,是立足點;分論點是每個段落的核心。所有的論證過程都不能脫離論點而進行。概括文章內(nèi)容:概括文章內(nèi)容其實就是解釋文章寫了什么,可以從論據(jù)入手。概括事實論據(jù),即明晰何人做了什么,結果是什么;概括道理論據(jù),即明晰誰說了什么,表達了怎樣的道理。明確論證方法:作者是通過什么論證方法,利用什么論據(jù)來論證分論點的。分析概括總結:作者通過論據(jù)和論證方法,想要說明的內(nèi)容是什么。清晰組織語言:利用“首先......,(接著.........),然后.....,最后.........”的句式組織語言,注意邏輯,語言簡明清晰。第肆章節(jié)實

戰(zhàn)

練第四部分實戰(zhàn)演練材料一:

李廣有孫(孫子)陵(人名,李陵),為(擔任)侍中,善(擅長)騎射。帝以為(認為)有廣(李廣)之風(風度),使教射(教習射箭)酒泉、張掖(狀語后置句)以備胡。及貳師(貳師將軍李廣利)擊匈奴,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帶領)屯邊者,皆(都是)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希望)得(能夠)自(親自)當(率領)一隊,到蘭干山(山名,在今蒙古國)南以(來)分(分散)單于兵(軍隊),毋令專鄉(xiāng)(鄉(xiāng):通“向”,此處可理解為攻擊)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涉:原指徒步渡水,這里指行進到)單于庭(院子,庭院)。”上壯(意動用法,以.....為壯)而許(答應)之。

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遭遇),騎(騎兵)可(大約)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拼搏戰(zhàn)斗)攻之,虜(敵人)還(退還)走(逃跑)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召集)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步行作戰(zhàn))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射箭),矢(箭頭)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前進)。陵曰:“無面目報(回復)陛下!”遂降(投降)。上怒甚(非常),群臣皆罪(怪罪)陵。上以(省略“之”,拿這件事)問(詢問)太史令司第四部分實戰(zhàn)演練馬遷,遷盛言(極力申說):“陵事(對待,侍奉)親(雙親)孝,與(對待)士信(講信用),常奮不顧身以徇(順從,遵從)國家之急,其素(向來)所畜積(所蘊藏的品德)也,有國士之風(風尚)。

且陵提(率領)步卒不滿五千,深蹂(踏入)戎馬之地,抑(阻止,抵抗)數(shù)萬之師(軍隊)。身(他本人)雖(雖然)陷敗,然(然而)其所摧?。ù驍。鞌〉能婈牐┮嘧悖ㄗ阋允顾拿暎┍@露,展示)于天下。彼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死(以死殉國),宜(應該)欲(想要)得(得到)當(恰當時機)以報(報答)漢也?!鄙希ɑ噬希┮裕ㄕJ為)遷(司馬遷)為誣罔(欺騙),下遷(降職,貶職)腐刑(宮刑)。久之(襯字,無實義),上(皇上)悔(后悔)陵無救(沒有派救兵)。上遣(派遣)敖(人名,公孫敖)深入匈奴迎(迎接)李陵,敖軍無功(沒有成效)還(回來),因(趁機)曰:“捕得生口(活口,活著的人),言李陵教(教導)單于為兵(訓練士兵)以備(防備)漢軍?!鄙嫌谑亲澹缱澹┝昙摇<榷ú痪茫┞勚?,乃(是)漢將降匈奴者(定語后置句,降匈奴者之漢將)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漢時匈奴單于之正妻的稱號)欲殺陵,單于匿(藏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才)還。單于以(把)女妻(名詞作動詞,嫁給)陵,立(賜封)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身份尊貴)用事(掌權)。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身邊的近臣);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商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帶領)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帶領)三萬余騎追漢軍,轉(zhuǎn)戰(zhàn)(輾轉(zhuǎn)作戰(zhàn))九日。(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第四部分實戰(zhàn)演練材料二:李陵之降(投降)也,罪(罪行)較(通“皎”,明顯)著(顯著)而不可掩(掩蓋)。如(如果)謂(說)其孤軍支(抵擋)虜(敵人)而無援(援助),則以(帶領)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炫耀)其(自己)勇(勇敢),而非(不是)武帝命(命令)之(他)不獲辭(能推辭)也。陵之族(被滅族)也,則嫁(轉(zhuǎn)嫁)其禍于(給)李緒;迨(等到)其(這件事)后李廣利征(征討)匈奴,陵將(帶領)三萬余騎追(追擊)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日,亦將(要)委罪(嫁禍)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控制),不得(能夠)不追奔轉(zhuǎn)戰(zhàn)者,匈奴豈伊(豈,難道。伊,語中助詞)無可信(相信)之人?令(假使)陵有兩袒之心(指有兩面討好的心思),單于亦何(怎么)能信(相信)陵而委(委任)以重兵(狀語后置句,以重兵委。),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對抗)乎!遷(司馬遷)之為(替)陵文(掩飾)過(過錯)若不及(好像都來不及),而(卻,表轉(zhuǎn)折)抑(又)稱道(稱贊)李廣于不絕,以獎(褒獎)其世業(yè)(世代的業(yè)績。)。為(作為)將(將帥)而降(投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即使)欲浣滌(洗刷掉)其污(污點)而已(已經(jīng))緇(緇:帛黑色。這里指染黑。)之素(白絹)不可復白(變白)。大節(jié)(氣節(jié))喪(喪失),則余(其余方面)無可(沒有辦法)浣(洗刷)也。李陵曰“思一(一旦)得(得到)當(恰當時機)以報漢”,愧(愧對)蘇武而為之辭(托辭,找借口)也。其(他的)背逆(背叛)也,固(本來)非遷(司馬遷)之所得(能夠)而文(掩飾)焉者也。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第四部分實戰(zhàn)演練兩則材料的關聯(lián)材料一選自《資治通鑒

漢紀》,主要記述了李陵投降匈奴的前因后果,其中包括司馬遷對李陵的辯護。側重記事,記錄歷史事實。材料二選自《讀通鑒論》,作者王夫之(明清時期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側重議論,對《資治通鑒》中關于李陵的記述表示質(zhì)疑。認為就李陵的行為來看其叛賊的實質(zhì)是確定無疑的,任何人包括司馬遷都無法為其辯白,語段批判了李陵的背信棄義行為,體現(xiàn)出鮮明的民族大義。這一認識,非常符合當下的時代需要和輿情需要。第四部分實戰(zhàn)演練材料二的議論思路首先,明確觀點——“李陵之降,罪不可掩”。其次,列舉事實——其投降事實無可辯駁。①孤軍支虜,乃炫其勇,非皇命不可辭。(非為效忠)②李陵但帶兵追擊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日的行動無可辯駁,(實為叛賊)再次,反面假設——堵住狡辯之口①如果說李陵不得已,那么匈奴沒有更信任的人嗎?②如果說他心懷向漢之意,那么匈奴會委以重任嗎?再次,駁斥司馬遷的辯護

①司馬遷之詞實為文過飾非,甚至還稱贊其家世,目的是為其洗白。②但李陵投降甚至為敵效死之行,其污不可洗白。

③剖析“思一得當以報漢”的說法,只是李陵見到蘇武之后面對其堅貞不屈而羞愧難當?shù)耐性~而已,并非真心思念大漢。其叛賊行為彰明卓著,不可掩飾。第四部分實戰(zhàn)演練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答案:ADF解析: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jīng)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解題說明]A處斷開沒有難度,頂針修辭。BC都不能斷。D處借助關聯(lián)詞斷句也是常用方法,F(xiàn)G兩處在哪里斷開難度非常大。在這里“而已”不是“罷了”之意,而是需要分開解釋的兩個詞語——“可是”“已經(jīng)”,“已緇之素”就是“已經(jīng)被染黑的白絹”。

第四部分實戰(zhàn)演練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