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浙江省名校協作體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9月份)?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人類的各種文明都不是孤立的體系。現代文明,如果沒有從歷史上各種文明以及現在還在不斷發(fā)展的周圍文明中大量吸取養(yǎng)分,是不可能發(fā)展出自己特有的思維模式,也不可能發(fā)明現代的技術設備的。事實上,歷史上每次文化大分化似乎都是文化融合過程的結果。當然,文化大融合的發(fā)生應該具備以下條件:提供滋養(yǎng)的各種文化本身正處于消融的狀態(tài),或者在時空上相距久遠,于是人們能夠從中吸取有用的元素,而不被其紛繁復雜的外在形式或制度所迷惑。在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外來的文化元素是不可能自動進入新的文明形式中來的。戰(zhàn)爭有時正是起到了這種促使其他文明解體的作用。新的文明形式不是原封不動地吸納另一種文化的全套形式和規(guī)章制度,而是吸納可以轉移、可以移植的某些片斷,就像英格蘭在修建哥特式建筑的時候偶爾也會利用羅馬式別墅的石材或瓷磚,但都是和本地的燧石材料一起使用,而且遵循的也是與羅馬式完全不同的哥特式建筑風格。如果古老的別墅還矗立在鄉(xiāng)間而且有人居住的話,人們就不可能隨意在其上采集建筑材料了。正因為原來的形式已經死亡,或者更確切地說因為其瓦礫堆中還存在著生命力,才使得其他文化能夠自由地對它進行加工和融合。關于文化融合還有一個事實必須提到,在這個過程的早期,一種文化越是沒有完全確立自己的形式,新的發(fā)明越是沒有成為人們的習慣而被廣泛接受的時候,它就越是能夠廣泛吸取其他文明的養(yǎng)分。文化融合的開端和結束,從最初的吸納到最后的擴張和征服,就是世界舞臺上不斷演出的一幕幕活報劇。正如施賓格勒指出,作為機器體系發(fā)展核心的重要發(fā)明和發(fā)現,都不是源于某種浮士德式的神秘的內在驅動力。它們就像由風播撒的種子一樣,是從其他文明吹散到這里的。正如我曾指出的那樣,10世紀的西歐就像一片已經耕耘得整整齊齊的土地,就等著這些種子飛過來了。它們落地生根發(fā)芽并開始成長的時候,藝術和科學又像園丁一樣為它們培土施肥。這些種子來到完全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中,扎根于中世紀的土壤里,于是發(fā)生了變化,產生了全新的形式?;蛟S正是因為它們并不源自西歐文明,在這里也就沒有天敵,就像不遠萬里來到南美潘帕斯草原的加拿大薊屬植物一樣,生長得格外迅速,也格外蓬勃。但有一點必須加以注意:絕不能把機器體系看成是某種全然的突變。在人類歷史上,現代機器文明絕對不是突然出現的;只有把它放置于長期、多元的歷史背景中才能讓人理解。那種認為只需要不多的幾個發(fā)明家就能夠讓18世紀的英國機器轟鳴的想法顯然是太拙劣了,連小孩子都騙不了。(選自劉易斯?芒福德《技術與文明》,有刪改)材料二:光是希臘文明與基督教文明的整合還不足以構成現代科學,那第二個維度就是,機械技術的風行,機器的大量使用。在歐洲人諸多的機械使用中,鐘表的出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曾經有人說,整個工業(yè)化時代的關鍵機器就是鐘表,而不是蒸汽機。第一,它揭示了時間無處不在,揭示了時間是可以量化的,所有的關于效率的概念必須奠定在鐘表之上,沒有鐘表你沒法計時,沒法計時你就談不上效率。第二,鐘表還提供了一個所謂的客觀的宇宙秩序。過去的時間都是和每人的日常生活有關系的,你有什么樣的日常生活,你就有什么樣的時間,農民種田,他的時間是根據莊稼成熟的節(jié)奏來制定的,一年兩熟、三熟或者一熟,來決定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什么春耕、夏種、秋收、冬藏,這種四季的節(jié)律是和莊稼生長的節(jié)奏有關系的。但是自從有了鐘表,時間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普遍的尺度,變成了時間決定生活。它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宇宙秩序,提供了一個外在于我們生活的獨立的時間秩序。但是鐘表的核心技術來自我們中國。宋代蘇頌的水運儀象臺,實際上就是當時最先進的一種機械鐘表,它不是水鐘,而是機械鐘。水在那里僅僅是作為動力出現的,擒縱機構、齒輪傳動,基本的裝置我們都已經有了,但是鐘表在中國沒有最后做出來,中國的鐘表始終是作為皇家的禮器放在皇宮里面,用來測一測天時。我們中國發(fā)達的手工技術,并不能自然地轉化為一種普遍社會化的技術裝備,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相應的文化背景。我們有很高的技術,但是這個技術我們主要是用來占星的,用來服務于倫理和禮儀的要求。所以我上一次也講到,中國文化是一種禮儀文化,中國的天文學在古代是一門倫理學問。今天我們把文、理分得那么清楚,其實古代不是這樣的。鐘表技術傳到西方之后,大概14世紀就在修道院里出現鐘表這個創(chuàng)造物了。這種鐘表由于完全符合基督教那一整套世界觀和宗教儀式的要求,所以很快就發(fā)展起來了。(摘編自吳國盛《近代科學的起源》)(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文化分化是文化融合過程的結果,現代文明就是在吸取了歷史上的各種文明及現代的周圍文明養(yǎng)分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B.作者援引英格蘭建造哥特式建筑的事例,是為了說明為文明提供滋養(yǎng)的外來文化處于消融的狀態(tài)是文化融合的根本前提。C.10世紀的西歐無法獨自發(fā)展出機器文明,等到其他文明成果與其原有的藝術與科學交融后,才產生了全新的文明形式。D.人類史上,現代機器文明絕不是突然出現的,作者否認發(fā)明家們對英國工業(yè)革命有巨大推動作用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2)根據材料對鐘表的相關論述,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A.鐘表使時間從生活中獨立出來,讓西方人有了“效率”的概念,但也割裂了時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打亂了四季的節(jié)律。B.傳到歐洲的鐘表,與傳到南美潘帕斯草原的加拿大薊屬植物有相似之處,它們都遇到了非常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發(fā)展迅速。C.西方鐘表核心技術來自中國,宋代水運儀象臺從制作原理上來說就是機械鐘表,這一技術可能在14世紀前后傳入歐洲。D.文化背景是影響技術發(fā)展的一大因素。鐘表之所以沒能在中國古代發(fā)展起來,與中國當時崇尚倫理禮儀的文化制度有關。(3)下列觀點,劉易斯?芒福德最不可能同意的一項是A.西方現代科學是在古希臘文明、基督教文明及其他技術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B.中國的火藥把西方的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意味著黑暗的中世紀將迎來黎明的曙光。C.中華民族很早就發(fā)展出了先進文明,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自身文明的發(fā)展。D.現代工業(y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具有漫長鋪墊的、多元漸進的過程。(4)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曾提出“工業(yè)革命為什么首先在歐洲而不是在中國發(fā)生”的疑問,請根據材料對這一問題作出回答。(5)近年來,西方某些國家大搞技術脫鉤斷鏈,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一局面?請根據材料觀點提出應對措施并作簡要分析。(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王阿嫂的死蕭紅1草葉和菜葉都蒙蓋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黃了葉子的樹,在等候太陽。太陽出來了,又走進朝霞去。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飄送著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氣。霧氣像云煙一樣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聲息,蒙蔽了遠近的山崗。滿山的霧氣退出,男人和女人,在田莊上忙碌著。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間,在山坡間尋食青秋天半憔悴的野花野草。田莊上只是沒有王阿嫂的影子。竹三爺每天到廣場上替張地主支配工人,現在竹三爺派一個正在拾土豆的小姑娘去找王阿嫂。微信公眾號文字游戲廳。楞三搶著說:“不如我去的好,我是男人走得快?!辈坏絻煞昼姷墓し?,楞三就跑到王阿嫂的窗前了?!巴醢⑸瑸槭裁床蝗プ龉つ??”里面接著就是回答聲:“你來得正好,求你到前村把五妹子叫來,我頭痛,今天不去做工?!毙…h(huán)坐在王阿嫂的身邊,哭著說:“不是呀!我媽媽扯謊,她的肚子太大了!不能做工,昨夜又是整夜的哭,不知是肚子痛還是想我的爸爸?”王阿嫂的傷心處被小環(huán)擊打著,她只是用手拍打著小環(huán),意思是不叫小環(huán)再說下去。小環(huán)爬上窗臺,用她不會梳頭的小手,在給自己梳著毛蓬蓬的小辮。鄰家的小貓?zhí)洗芭_,蹲踞在小環(huán)的腿上,貓像取暖似的遲緩地把眼睛睜開,又合攏來。遠處的山反映著種種樣的朝霞的彩色。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點似的,在云霞里爬走。小環(huán)不管這些,①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辮。2五妹子坐在王阿嫂的身邊,炕里蹲著小環(huán),三個人在寂寞著。后山上不知是什么蟲子,一到中午,就吵叫出一種不可忍耐的凄怨情緒來。小環(huán)雖是七歲,但是和一個少女般的會憂愁,會思量。她聽著秋蟲吵叫的聲音,只是用她的小嘴在學著大人嘆氣。小環(huán)的父親是一個雇工,在她還沒生下來的時候,她的父親就死了。在她五歲的時候母親也死了。五歲的小環(huán),開始做個小流浪者了。從她貧苦的姑家,又轉到更貧苦的姨家。最后她在張地主家過了一年煎熬的生活。當一天王阿嫂到張家去取米,小環(huán)正被張家的孩子們將鼻子打破,滿臉是血時,王阿嫂把米袋子丟落在院心,走近小環(huán),給她擦著眼淚和血。小環(huán)哭著,王阿嫂也哭了。由竹三爺作主,小環(huán)從那天起,就叫王阿嫂做媽媽了。后山的蟲子,不間斷的,不曾間斷地在叫。王阿嫂擰著鼻涕,兩腮抽動,若不是肚子突出,她簡直瘦得像一條龍。②她的悲哀像沉淀了的淀粉似的,她在說著她自己的話:“五妹子,你想我還能再活下去嗎?昨天在田莊上張地主是踢了我一腳。那個野獸,踢得我簡直發(fā)暈了,你猜他為什么踢我呢?正午時候,我坐在地梢的一端喘兩口氣,他就來踢了我一腳。”③擰一擰鼻涕又說下去:“眼看著他爸爸死了三個月了,現在這個孩子快生下來了??龋∈裁春⒆?,就是冤家,他爸爸的性命是喪在張地主的手里,我也非死在他們的手里不可,我想誰也逃不出地主們的手去!”她打開米桶,米桶是空著。五妹子打算到張地主家去取米,從桶蓋上拿下個小盆。王阿嫂嘆息著說:“不要去呀!我不愿看他家那種臉色,叫小環(huán)到后山竹三爺家去借點吧!”小環(huán)捧著瓦盆爬上坡,小辮在脖子上摔搭摔搭地走向山后去了。山上的蟲子在憔悴的野花間,叫著憔悴的聲音啊!3王大哥在三個月前給張地主趕著起糞的車,因為馬腿給石頭砸斷,張地主扣留他一年的工錢。王大哥氣憤之極,整天醉酒,夜里不回家,睡在人家的草堆上。張地主趁他睡在草堆的時候,遣人偷著把草堆點著了。王大哥在火焰里翻滾,在張地主的火焰里翻滾。當王阿嫂奔到火堆旁邊,王大哥的骨頭已經燒斷了!王阿嫂拾起王大哥的骨頭來,裹在衣襟里,緊緊地抱著,發(fā)出陶天的哭聲來。她和一匹吼叫的獅子一樣。4三天過了,五天過了,田莊上不見王阿嫂的影子,拾土豆和割草的婦人們嘴里念道這樣的話:“她太艱苦了!肚子那么大,真是不能做工了!”“那天張地主踢了她一腳,五天沒到田莊上來。大概是孩子生了,我晚上去看看。”“王大哥被燒死以后,我看王阿嫂就沒心思過日子了。一天東哭一場,西哭一場的,最近更厲害了!哪天不是一面拾土豆,一面流著眼淚!”張地主走來了,她們都低下頭去工作著。張地主走開,她們又都抬起頭來;就像被風刮倒的麥草一樣,風一過去,草梢又都伸立起來;她們說著方才的話:“她怎能不傷心呢?王大哥死時,什么也沒給她留下。眼看又來到冬天,我們雖是有男人,怕是棉衣也預備不齊。她又怎么辦呢?小孩子若生下來她可怎么養(yǎng)活呢?”“誰不說呢?聽說王阿嫂有過三個孩子都死了!”張地主來了,她們的頭就和向日葵似的在田莊上彎彎地垂下去。小環(huán)的叫喊聲在田莊上、在婦人們的頭上響起來:“快……快來呀!我媽媽不??不能,不會說話了!”小環(huán)是一個被大風吹著的蝴蝶,不知方向,她驚恐的翅膀痙攣的在振動;她的眼淚在眼眶里急得和水銀似的不定形地滾轉;手在捉住自己的小辮,跺著腳、破著聲音喊:“我媽……媽怎么了……她不說話……不會呀!”5等到村婦擠進王阿嫂屋門的時候,王阿嫂自己已經在炕上發(fā)出她最后沉重的嚎聲,她的身子早被自己的血浸染著,同時在血泊里也有一個小的、新的動物在掙扎。村婦們有的哭著,也有的躲到窗外去,屋子里散散亂亂,掃帚、水壺、破鞋,滿地亂擺。鄰家的小貓蹲縮在窗臺上。小環(huán)低垂著頭在墻角間站著,她哭,她是沒有聲音的在哭。王阿嫂就這樣的死了!新生下來的小孩,不到五分鐘也死了!6月亮穿透樹林的時節(jié),棺材帶著哭聲向西崗子移動。竹三爺手攜著小環(huán),走在前面。小環(huán)并不哭,只是隨了竹三爺踏著貼在地上的樹影走。小環(huán),這個小幽靈,坐在樹根下睡了。林間的月光細碎地飄落在小環(huán)的臉上。她兩手扣在膝蓋間,頭搭在手上,小辮在脖子上給風吹動著,她是個天然的小流浪者。棺材合著月光埋到土里了,④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人們擾攘著。竹三爺走到樹根下摸著小環(huán)的頭發(fā):“醒醒吧,孩子,回家了!”她醒過來了,小環(huán)才明白媽媽今天是不再摟著她睡了。她在樹林里,月光下,媽媽的墳前,打著滾哭啊……林中睡著王大哥和王阿嫂的墳墓。村狗在遠近的人家吠叫著斷續(xù)的聲音……(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從蕭瑟凋零的景物寫起,主人公的悲劇性命運也在狀物寫景中暗示出來。B.小說第三部分回顧王大哥的遭遇,使小說內容更為完整,也豐富了小說主題。C.小說多次寫到婦女們低頭的情形,表明地主對底層百姓殘酷壓榨具有普遍性。D.小環(huán)不僅是小說的線索人物,貫穿全文;同時還是故事的敘述者,視角獨特。(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只是”二字寫小環(huán)梳辮子時的專心致志,表明她懂事能干,懂得照顧自我。B.句子②用“沉淀了的”修飾“淀粉”,突出王阿嫂的悲苦濃重到了無法化解的境地。C.句子③插入對話中,使對話層次更清晰;單句成段,也使王阿嫂的敘述更富畫面感。D.句子④中“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表明人們對類似于王阿嫂的不幸遭遇已習以為常。(3)文中多次寫到的“牛群和羊群”“貓”及“蟲子”,它們分別有怎樣的表達效果?(4)小說往往是社會的鏡像,但同一時代的不同作品對社會現實的揭示也往往有選擇上的不同。請比較分析魯迅《祝福》和蕭紅《王阿嫂的死》兩篇小說反映出的當時社會現實的不同之處。?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書》曰:“臨下以簡,御眾以寬?!贝税偈啦灰字酪病N魸h高帝約法三章,蕭何定律九篇而已。至于文、景,刑措不用。歷魏至晉,條目滋章,民無所措手足。唐及五代止用律令,國初加以注疏,情文備矣。今《編敕》續(xù)降,動若牛毛,人之耳目所不能周,思慮所不能照,而法病矣。臣愚謂當熟議而少寬之。今御史六察,專務鉤考簿書,貴發(fā)細微,自三公九卿,救過不暇。夫詳于小,必略于大,其文密者,其實必疏。故近歲以來,水旱盜賊,四民流亡,邊鄙不寧,皆不以責宰相,而尚書諸曹文牘繁重窮日之力書紙尾不暇,此皆苛察之過也,不可以不變。《易》曰:“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毕韧踔碡斠玻乩^之以正辭,其辭正則其取之也義。三代之君,食租衣稅而已,是以辭正而民服。自漢以來,鹽鐵酒茗之禁,貸榷易之利,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故辭曲而民為盜。今欲嚴刑妄賞以去盜,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盜賊自止。夫興利以聚財者,人臣之利也,非社稷之福。省費以養(yǎng)財者,社稷之福也,非人臣之利。何以言之?民者國之本,而刑者民之賊。興利以聚財,必先煩刑以賊民,國本搖矣。而言利之臣,先受其賞,近歲宮室城池之投,南蠻、西夏之師,車服器械之資,略計其費,不下五千萬緡,求其所補,卒亦安在?若以此積糧,則沿邊皆有九年之蓄,西夷北邊,望而不敢近矣。趙充國有言:“湟中谷斛八錢。吾謂糴三百萬斛,羌人不敢動矣?!辈淮裏┬藤\民,而邊鄙以安。然為人臣之計,則無功可賞。人主不察,乃以社稷之深憂,而徇人臣之私計,豈不過甚矣哉?(選自蘇軾《刑政》,有刪改)材料二:荀子曰:“挈國以呼功利,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內則不憚詐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則不憚詐其與而求大利焉。內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則臣下百姓莫不以詐心待其上矣。上詐其下,下詐其上,則是上下析也。如是,則敵國輕之,與國疑之,權謀日行而國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齊湣、薛公是也。故用強齊,非以修禮義也,綿綿常以結引馳外為務。故強,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詘秦,北足以敗燕,中足以舉宋。及以燕、趙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戮。是無他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謀也。”(選自《資治通鑒?周紀四》,有刪改)(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而尚書A諸曹B文牘C繁重D窮E曰之力F書G紙H尾不暇(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簿書”,指官署的文書簿冊,由御史監(jiān)察、考核,然后由三公九卿來補救過失。B.“榷易”,指專賣,朝廷當時實行鹽、鐵、酒、茶專賣制度,禁止民間私下買賣。C.“捐”,指舍棄、拋棄,和成語“秋扇見捐”“細大不捐”中的“捐”詞義相同。D.“與”,指結交、親附,和《燭之武退秦師》“失其所與”中的“與”詞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對前朝及宋初律法多有稱賞,只對當時多如牛毛的律法頗有微詞,并不認可。B.蘇軾引用趙充國的話來說明無須興利以聚財,積糧即可安邊境這一主張的正確性。C.荀子認為國君若以欺詐手段對待人民和他國,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手段來對付國君。D.齊以權謀治國,擁有強大國勢,足以稱霸諸侯;可諸侯聯兵就不堪一擊,身死國滅。(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興利以聚財,必先煩刑以賊民,國本搖矣。②是無他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謀也。(5)請比較文中蘇軾和荀子治國理政觀點的異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簪菊賈探春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①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短鬢冷沾三徑露②,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對菊史湘云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蕭疏籬畔科頭③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注釋】①長安公子:指唐代詩人杜牧,他曾寫“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②三徑露:帶露的菊花,“三徑”此處指菊。③科頭:不戴帽子,敞著頭。(1)對以上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簪菊”是頭上插菊花之意,首聯說自己插菊并非為了打扮,“鏡中妝”指對鏡妝扮。B.《簪菊》中間兩聯用典,緊扣“簪菊”,呼應詩題,情感上為最后一聯直抒胸臆作鋪墊。C.《對菊》頸聯中的“君”指代世人,表明世上沒有人能清高孤傲,以此反襯菊花之高潔。D.兩首詩都寫到了“秋”字,“九秋”指深秋,與“霜”相對應;“秋光”則泛指時光。(2)從以上兩首詩可以看出賈探春和史湘云兩人形象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用“六合”“八荒”來指代天下,如在賈誼《過秦論》中有“”,“”兩句。(2)歸有光《項脊軒志》中“,”寫自己在軒中讀書時臥時起,時而吟唱,時而靜坐的情景。(3)黃庭堅在太和縣令任上,有志難伸,孤獨寂寞,“,”兩句想象自己辭官歸隱后,坐在船上,吹著笛子,永訣機心。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7分)6.(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鳑鲏是一類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的小型淡水魚,全世界共有70余種,我國分布有30余種。不過,由于①_______,胃口又大,經常“鬧窩”或“鬧鉤”,因此在釣魚愛好者眼中,鳑鲏可能是他們最討厭的魚。對他們來說,往往體型較大的獵物才能給人以成就感。但近些年,隨著我國“飼養(yǎng)原生魚”熱潮的興起,鳑鲏卻逆襲成為魚類愛好者心目中的明星魚種。人們熟知的各種傳統觀賞魚類,例如“紅綠燈”“寶蓮燈”等各種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大多是舶來物種,而如今很多魚類愛好者開始發(fā)掘那些游弋在我國江河溪流中的②_______。鳑鲏無疑是最佳的飼養(yǎng)對象,它們分布廣闊、色彩斑斕,并且適應能力強、不挑食,上手難度低,這些特點使得它們的“魚生”發(fā)生了徹底改變。①而且隨著“魚生”的轉折,②籠罩在鳑鲏身上的明星光環(huán)也給它們帶來不少隱憂。③近年互聯網上的“火山鳑鲏事件”就是一個例子,④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我國西南地區(qū)溪流的細鱗華鳑鲏。⑤發(fā)現后,⑥這種漂亮的小魚迅速在網上走紅,⑦遭到了人們的大力捕撈。⑧從“小雜魚”到“明星魚種”,⑨鳑鲏的命運已經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變,⑩而它們未來的命運將會如何,仍然是需要我們深思的課題。(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文中第三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3分)7.(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九旬高齡的吳冠中,和我同住京南方莊小區(qū)。老人喜歡方莊,說這里有人氣。旁邊就是體育公園,我常在公園遇到他們老兩口,他攙扶著她,緩緩地,一步一步。鄰居都知道這個很不起眼的小老頭是個大畫家,卻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賣過成百上千次。萬貫家產吧?卻“窮”得布衣素食。老頭倔,價值幾百萬、幾千萬的傳世名畫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費卻極端平民化。當理發(fā)店的老板娘得知這個老頭的畫賣到十多億人民幣的時候,她驚呆了,知道老人來小店理發(fā)絕非省錢圖便宜。我問過吳老:“有消息稱,你的一幅畫又拍了四千多萬元,創(chuàng)下新的紀錄……”他不動聲色,然后說了句:“這都與我無關。”他和相濡以沫的她又從公園的林間小道緩緩走來,不認識的人都把他們當作退休多年的老職工。她三次患腦血栓,嚴重失憶。他伴著她,寸步不離,肩并肩攙扶著,平和而親昵。我遇上他,總是聊上幾句,她也總是和我的小孫兒說幾句話。(1)根據語境,解釋文中“人氣”一詞的含義。(2)第二段畫波浪線句子中“小”和“大”的對比很有意味,請簡要分析。(3)請比較第三段畫橫線句子與改句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改句:他平和而親昵、寸步不離地伴著她,肩并肩攙扶著。?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歷史的眼光,要“遠視”,不應只局限于當下,而應從一個縱向的時間維度去分析、判斷。新聞的眼光,要“近視”,需要與時代脈搏貼得更近一些、再近一些。作為青年人,你覺得該以怎樣的眼光看待身處其中的時代?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浙江省名校協作體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9月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人類的各種文明都不是孤立的體系。現代文明,如果沒有從歷史上各種文明以及現在還在不斷發(fā)展的周圍文明中大量吸取養(yǎng)分,是不可能發(fā)展出自己特有的思維模式,也不可能發(fā)明現代的技術設備的。事實上,歷史上每次文化大分化似乎都是文化融合過程的結果。當然,文化大融合的發(fā)生應該具備以下條件:提供滋養(yǎng)的各種文化本身正處于消融的狀態(tài),或者在時空上相距久遠,于是人們能夠從中吸取有用的元素,而不被其紛繁復雜的外在形式或制度所迷惑。在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外來的文化元素是不可能自動進入新的文明形式中來的。戰(zhàn)爭有時正是起到了這種促使其他文明解體的作用。新的文明形式不是原封不動地吸納另一種文化的全套形式和規(guī)章制度,而是吸納可以轉移、可以移植的某些片斷,就像英格蘭在修建哥特式建筑的時候偶爾也會利用羅馬式別墅的石材或瓷磚,但都是和本地的燧石材料一起使用,而且遵循的也是與羅馬式完全不同的哥特式建筑風格。如果古老的別墅還矗立在鄉(xiāng)間而且有人居住的話,人們就不可能隨意在其上采集建筑材料了。正因為原來的形式已經死亡,或者更確切地說因為其瓦礫堆中還存在著生命力,才使得其他文化能夠自由地對它進行加工和融合。關于文化融合還有一個事實必須提到,在這個過程的早期,一種文化越是沒有完全確立自己的形式,新的發(fā)明越是沒有成為人們的習慣而被廣泛接受的時候,它就越是能夠廣泛吸取其他文明的養(yǎng)分。文化融合的開端和結束,從最初的吸納到最后的擴張和征服,就是世界舞臺上不斷演出的一幕幕活報劇。正如施賓格勒指出,作為機器體系發(fā)展核心的重要發(fā)明和發(fā)現,都不是源于某種浮士德式的神秘的內在驅動力。它們就像由風播撒的種子一樣,是從其他文明吹散到這里的。正如我曾指出的那樣,10世紀的西歐就像一片已經耕耘得整整齊齊的土地,就等著這些種子飛過來了。它們落地生根發(fā)芽并開始成長的時候,藝術和科學又像園丁一樣為它們培土施肥。這些種子來到完全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中,扎根于中世紀的土壤里,于是發(fā)生了變化,產生了全新的形式?;蛟S正是因為它們并不源自西歐文明,在這里也就沒有天敵,就像不遠萬里來到南美潘帕斯草原的加拿大薊屬植物一樣,生長得格外迅速,也格外蓬勃。但有一點必須加以注意:絕不能把機器體系看成是某種全然的突變。在人類歷史上,現代機器文明絕對不是突然出現的;只有把它放置于長期、多元的歷史背景中才能讓人理解。那種認為只需要不多的幾個發(fā)明家就能夠讓18世紀的英國機器轟鳴的想法顯然是太拙劣了,連小孩子都騙不了。(選自劉易斯?芒福德《技術與文明》,有刪改)材料二:光是希臘文明與基督教文明的整合還不足以構成現代科學,那第二個維度就是,機械技術的風行,機器的大量使用。在歐洲人諸多的機械使用中,鐘表的出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曾經有人說,整個工業(yè)化時代的關鍵機器就是鐘表,而不是蒸汽機。第一,它揭示了時間無處不在,揭示了時間是可以量化的,所有的關于效率的概念必須奠定在鐘表之上,沒有鐘表你沒法計時,沒法計時你就談不上效率。第二,鐘表還提供了一個所謂的客觀的宇宙秩序。過去的時間都是和每人的日常生活有關系的,你有什么樣的日常生活,你就有什么樣的時間,農民種田,他的時間是根據莊稼成熟的節(jié)奏來制定的,一年兩熟、三熟或者一熟,來決定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什么春耕、夏種、秋收、冬藏,這種四季的節(jié)律是和莊稼生長的節(jié)奏有關系的。但是自從有了鐘表,時間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普遍的尺度,變成了時間決定生活。它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宇宙秩序,提供了一個外在于我們生活的獨立的時間秩序。但是鐘表的核心技術來自我們中國。宋代蘇頌的水運儀象臺,實際上就是當時最先進的一種機械鐘表,它不是水鐘,而是機械鐘。水在那里僅僅是作為動力出現的,擒縱機構、齒輪傳動,基本的裝置我們都已經有了,但是鐘表在中國沒有最后做出來,中國的鐘表始終是作為皇家的禮器放在皇宮里面,用來測一測天時。我們中國發(fā)達的手工技術,并不能自然地轉化為一種普遍社會化的技術裝備,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相應的文化背景。我們有很高的技術,但是這個技術我們主要是用來占星的,用來服務于倫理和禮儀的要求。所以我上一次也講到,中國文化是一種禮儀文化,中國的天文學在古代是一門倫理學問。今天我們把文、理分得那么清楚,其實古代不是這樣的。鐘表技術傳到西方之后,大概14世紀就在修道院里出現鐘表這個創(chuàng)造物了。這種鐘表由于完全符合基督教那一整套世界觀和宗教儀式的要求,所以很快就發(fā)展起來了。(摘編自吳國盛《近代科學的起源》)(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A.文化分化是文化融合過程的結果,現代文明就是在吸取了歷史上的各種文明及現代的周圍文明養(yǎng)分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B.作者援引英格蘭建造哥特式建筑的事例,是為了說明為文明提供滋養(yǎng)的外來文化處于消融的狀態(tài)是文化融合的根本前提。C.10世紀的西歐無法獨自發(fā)展出機器文明,等到其他文明成果與其原有的藝術與科學交融后,才產生了全新的文明形式。D.人類史上,現代機器文明絕不是突然出現的,作者否認發(fā)明家們對英國工業(yè)革命有巨大推動作用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2)根據材料對鐘表的相關論述,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AA.鐘表使時間從生活中獨立出來,讓西方人有了“效率”的概念,但也割裂了時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打亂了四季的節(jié)律。B.傳到歐洲的鐘表,與傳到南美潘帕斯草原的加拿大薊屬植物有相似之處,它們都遇到了非常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發(fā)展迅速。C.西方鐘表核心技術來自中國,宋代水運儀象臺從制作原理上來說就是機械鐘表,這一技術可能在14世紀前后傳入歐洲。D.文化背景是影響技術發(fā)展的一大因素。鐘表之所以沒能在中國古代發(fā)展起來,與中國當時崇尚倫理禮儀的文化制度有關。(3)下列觀點,劉易斯?芒福德最不可能同意的一項是BA.西方現代科學是在古希臘文明、基督教文明及其他技術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B.中國的火藥把西方的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意味著黑暗的中世紀將迎來黎明的曙光。C.中華民族很早就發(fā)展出了先進文明,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自身文明的發(fā)展。D.現代工業(y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具有漫長鋪墊的、多元漸進的過程。(4)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曾提出“工業(yè)革命為什么首先在歐洲而不是在中國發(fā)生”的疑問,請根據材料對這一問題作出回答。(5)近年來,西方某些國家大搞技術脫鉤斷鏈,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一局面?請根據材料觀點提出應對措施并作簡要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相關內容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相關論述的分析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原文,整體理解把握文本的內容,明確文章的觀點是什么,文章從哪些角度和層面進行分析論證的,使用了哪些論據,然后結合選項所給的材料進行分析,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相關觀點的分析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原文,整體理解把握文本的內容,明確文章的觀點是什么,文章從哪些角度和層面進行分析論證的,使用了哪些論據,然后結合選項所給的材料進行分析,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4)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答題時應首先通讀全文明確論述話題,然后篩選出每一段的關鍵句。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窘獯稹浚?)A.“文化分化是文化融合過程的結果”錯誤。結合“事實上,歷史上每次文化大分化似乎都是文化融合過程的結果”可知,原文說的是“似乎都是”。B.“是為了說明為文明提供滋養(yǎng)的外來文化處于消融的狀態(tài)是文化融合的根本前提”錯誤。是為了說明“新的文明形式不是原封不動地吸納另一種文化的全套形式和規(guī)章制度,而是吸納可以轉移、可以移植的某些片斷”。D.“作者否認發(fā)明家們對英國工業(yè)革命有巨大推動作用的觀點”錯誤。作者并未否認發(fā)明家的作用,只是在強調“在人類歷史上,現代機器文明絕對不是突然出現的”。故選C。(2)A.“打亂了四季的節(jié)律”錯誤。結合“自從有了鐘表,時間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普遍的尺度,變成了時間決定生活。它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宇宙秩序,提供了一個外在于我們生活的獨立的時間秩序”可知,強調了鐘表還提供了一個所謂的客觀的宇宙秩序,并不是打亂了四季的節(jié)律。故選A。(3)B.劉易斯?芒福德認為“在人類歷史上,現代機器文明絕對不是突然出現的;只有把它放置于長期、多元的歷史背景中才能讓人理解”,故一項單獨的技術不可能改變一個時代。故選B。(4)①結合“一種文化越是沒有完全確立自己的形式,新的發(fā)明越是沒有成為人們的習慣而被廣泛接受的時候,它就越是能夠廣泛吸取其他文明的養(yǎng)分”可知,歐洲當時還沒有確立自身的文明形式,更有利于接納新的文明形式。②結合“這種鐘表由于完全符合基督教那一整套世界觀和宗教儀式的要求,所以很快就發(fā)展起來了”可知,歐洲自身古希臘文明、基督教等文明更有利于機械文明的發(fā)展。③結合“我們有很高的技術,但是這個技術我們主要是用來占星的,用來服務于倫理和禮儀的要求”可知,中國傳統文明更強調倫理和禮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技術的發(fā)展。(5)①結合材料一“人類的各種文明都不是孤立的體系?,F代文明,如果沒有從歷史上各種文明以及現在還在不斷發(fā)展的周圍文明中大量吸取養(yǎng)分,是不可能發(fā)展出自己特有的思維模式,也不可能發(fā)明現代的技術設備的”可知,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絕不關閉國門,因為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孤立存在。②結合材料一“新的文明形式不是原封不動地吸納另一種文化的全套形式和規(guī)章制度,而是吸納可以轉移、可以移植的某些片斷”“關于文化融合還有一個事實必須提到,在這個過程的早期,一種文化越是沒有完全確立自己的形式,新的發(fā)明越是沒有成為人們的習慣而被廣泛接受的時候,它就越是能夠廣泛吸取其他文明的養(yǎng)分”可知,我們應立足國情,消化吸收西方文明成果,這樣可以促進技術變革和文化創(chuàng)新。答案:(1)C(2)A(3)B(4)①歐洲當時還沒有確立自身的文明形式,更有利于接納新的文明形式;②歐洲自身古希臘文明、基督教等文明更有利于機械文明的發(fā)展;③中國傳統文明更強調倫理和禮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技術的發(fā)展。(5)①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絕不關閉國門,因為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孤立存在;②立足國情,消化吸收西方文明成果,這樣可以促進技術變革和文化創(chuàng)新。(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王阿嫂的死蕭紅1草葉和菜葉都蒙蓋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黃了葉子的樹,在等候太陽。太陽出來了,又走進朝霞去。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飄送著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氣。霧氣像云煙一樣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聲息,蒙蔽了遠近的山崗。滿山的霧氣退出,男人和女人,在田莊上忙碌著。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間,在山坡間尋食青秋天半憔悴的野花野草。田莊上只是沒有王阿嫂的影子。竹三爺每天到廣場上替張地主支配工人,現在竹三爺派一個正在拾土豆的小姑娘去找王阿嫂。微信公眾號文字游戲廳。楞三搶著說:“不如我去的好,我是男人走得快?!辈坏絻煞昼姷墓し颍闳团艿酵醢⑸┑拇扒傲?。“王阿嫂,為什么不去做工呢?”里面接著就是回答聲:“你來得正好,求你到前村把五妹子叫來,我頭痛,今天不去做工。”小環(huán)坐在王阿嫂的身邊,哭著說:“不是呀!我媽媽扯謊,她的肚子太大了!不能做工,昨夜又是整夜的哭,不知是肚子痛還是想我的爸爸?”王阿嫂的傷心處被小環(huán)擊打著,她只是用手拍打著小環(huán),意思是不叫小環(huán)再說下去。小環(huán)爬上窗臺,用她不會梳頭的小手,在給自己梳著毛蓬蓬的小辮。鄰家的小貓?zhí)洗芭_,蹲踞在小環(huán)的腿上,貓像取暖似的遲緩地把眼睛睜開,又合攏來。遠處的山反映著種種樣的朝霞的彩色。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點似的,在云霞里爬走。小環(huán)不管這些,①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辮。2五妹子坐在王阿嫂的身邊,炕里蹲著小環(huán),三個人在寂寞著。后山上不知是什么蟲子,一到中午,就吵叫出一種不可忍耐的凄怨情緒來。小環(huán)雖是七歲,但是和一個少女般的會憂愁,會思量。她聽著秋蟲吵叫的聲音,只是用她的小嘴在學著大人嘆氣。小環(huán)的父親是一個雇工,在她還沒生下來的時候,她的父親就死了。在她五歲的時候母親也死了。五歲的小環(huán),開始做個小流浪者了。從她貧苦的姑家,又轉到更貧苦的姨家。最后她在張地主家過了一年煎熬的生活。當一天王阿嫂到張家去取米,小環(huán)正被張家的孩子們將鼻子打破,滿臉是血時,王阿嫂把米袋子丟落在院心,走近小環(huán),給她擦著眼淚和血。小環(huán)哭著,王阿嫂也哭了。由竹三爺作主,小環(huán)從那天起,就叫王阿嫂做媽媽了。后山的蟲子,不間斷的,不曾間斷地在叫。王阿嫂擰著鼻涕,兩腮抽動,若不是肚子突出,她簡直瘦得像一條龍。②她的悲哀像沉淀了的淀粉似的,她在說著她自己的話:“五妹子,你想我還能再活下去嗎?昨天在田莊上張地主是踢了我一腳。那個野獸,踢得我簡直發(fā)暈了,你猜他為什么踢我呢?正午時候,我坐在地梢的一端喘兩口氣,他就來踢了我一腳。”③擰一擰鼻涕又說下去:“眼看著他爸爸死了三個月了,現在這個孩子快生下來了。咳!什么孩子,就是冤家,他爸爸的性命是喪在張地主的手里,我也非死在他們的手里不可,我想誰也逃不出地主們的手去!”她打開米桶,米桶是空著。五妹子打算到張地主家去取米,從桶蓋上拿下個小盆。王阿嫂嘆息著說:“不要去呀!我不愿看他家那種臉色,叫小環(huán)到后山竹三爺家去借點吧!”小環(huán)捧著瓦盆爬上坡,小辮在脖子上摔搭摔搭地走向山后去了。山上的蟲子在憔悴的野花間,叫著憔悴的聲音啊!3王大哥在三個月前給張地主趕著起糞的車,因為馬腿給石頭砸斷,張地主扣留他一年的工錢。王大哥氣憤之極,整天醉酒,夜里不回家,睡在人家的草堆上。張地主趁他睡在草堆的時候,遣人偷著把草堆點著了。王大哥在火焰里翻滾,在張地主的火焰里翻滾。當王阿嫂奔到火堆旁邊,王大哥的骨頭已經燒斷了!王阿嫂拾起王大哥的骨頭來,裹在衣襟里,緊緊地抱著,發(fā)出陶天的哭聲來。她和一匹吼叫的獅子一樣。4三天過了,五天過了,田莊上不見王阿嫂的影子,拾土豆和割草的婦人們嘴里念道這樣的話:“她太艱苦了!肚子那么大,真是不能做工了!”“那天張地主踢了她一腳,五天沒到田莊上來。大概是孩子生了,我晚上去看看?!薄巴醮蟾绫粺酪院?,我看王阿嫂就沒心思過日子了。一天東哭一場,西哭一場的,最近更厲害了!哪天不是一面拾土豆,一面流著眼淚!”張地主走來了,她們都低下頭去工作著。張地主走開,她們又都抬起頭來;就像被風刮倒的麥草一樣,風一過去,草梢又都伸立起來;她們說著方才的話:“她怎能不傷心呢?王大哥死時,什么也沒給她留下。眼看又來到冬天,我們雖是有男人,怕是棉衣也預備不齊。她又怎么辦呢?小孩子若生下來她可怎么養(yǎng)活呢?”“誰不說呢?聽說王阿嫂有過三個孩子都死了!”張地主來了,她們的頭就和向日葵似的在田莊上彎彎地垂下去。小環(huán)的叫喊聲在田莊上、在婦人們的頭上響起來:“快……快來呀!我媽媽不??不能,不會說話了!”小環(huán)是一個被大風吹著的蝴蝶,不知方向,她驚恐的翅膀痙攣的在振動;她的眼淚在眼眶里急得和水銀似的不定形地滾轉;手在捉住自己的小辮,跺著腳、破著聲音喊:“我媽……媽怎么了……她不說話……不會呀!”5等到村婦擠進王阿嫂屋門的時候,王阿嫂自己已經在炕上發(fā)出她最后沉重的嚎聲,她的身子早被自己的血浸染著,同時在血泊里也有一個小的、新的動物在掙扎。村婦們有的哭著,也有的躲到窗外去,屋子里散散亂亂,掃帚、水壺、破鞋,滿地亂擺。鄰家的小貓蹲縮在窗臺上。小環(huán)低垂著頭在墻角間站著,她哭,她是沒有聲音的在哭。王阿嫂就這樣的死了!新生下來的小孩,不到五分鐘也死了!6月亮穿透樹林的時節(jié),棺材帶著哭聲向西崗子移動。竹三爺手攜著小環(huán),走在前面。小環(huán)并不哭,只是隨了竹三爺踏著貼在地上的樹影走。小環(huán),這個小幽靈,坐在樹根下睡了。林間的月光細碎地飄落在小環(huán)的臉上。她兩手扣在膝蓋間,頭搭在手上,小辮在脖子上給風吹動著,她是個天然的小流浪者。棺材合著月光埋到土里了,④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人們擾攘著。竹三爺走到樹根下摸著小環(huán)的頭發(fā):“醒醒吧,孩子,回家了!”她醒過來了,小環(huán)才明白媽媽今天是不再摟著她睡了。她在樹林里,月光下,媽媽的墳前,打著滾哭啊……林中睡著王大哥和王阿嫂的墳墓。村狗在遠近的人家吠叫著斷續(xù)的聲音……(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A.小說從蕭瑟凋零的景物寫起,主人公的悲劇性命運也在狀物寫景中暗示出來。B.小說第三部分回顧王大哥的遭遇,使小說內容更為完整,也豐富了小說主題。C.小說多次寫到婦女們低頭的情形,表明地主對底層百姓殘酷壓榨具有普遍性。D.小環(huán)不僅是小說的線索人物,貫穿全文;同時還是故事的敘述者,視角獨特。(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A.句子①“只是”二字寫小環(huán)梳辮子時的專心致志,表明她懂事能干,懂得照顧自我。B.句子②用“沉淀了的”修飾“淀粉”,突出王阿嫂的悲苦濃重到了無法化解的境地。C.句子③插入對話中,使對話層次更清晰;單句成段,也使王阿嫂的敘述更富畫面感。D.句子④中“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表明人們對類似于王阿嫂的不幸遭遇已習以為常。(3)文中多次寫到的“牛群和羊群”“貓”及“蟲子”,它們分別有怎樣的表達效果?(4)小說往往是社會的鏡像,但同一時代的不同作品對社會現實的揭示也往往有選擇上的不同。請比較分析魯迅《祝福》和蕭紅《王阿嫂的死》兩篇小說反映出的當時社會現實的不同之處。【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2)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寫的,達到什么效果,選擇正確選項。(3)本題考查探究小說物象作用的能力??梢詮某洚斁€索、寄托感情、刻畫人物、推動情節(jié)、揭示主題等方面分析。(4)本題考查比較分析文本反映的當時社會現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分析概括。遷移訓練注意結合文本,切忌脫離文本?!窘獯稹浚?)D.“小環(huán)不僅是小說的線索人物”“同時還是故事的敘述者”錯誤。小環(huán)不是線索人物,也不是小說的敘述者。小說的線索人物是王阿嫂。故事的敘述者是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故選D。(2)A.“‘只是’二字寫小環(huán)梳辮子時的專心致志”錯誤。結合“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點似的,在云霞里爬走。小環(huán)不管這些,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辮”可知,“只是”表現了小環(huán)內心的無助。故選A。(3)結合“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間,在山坡間尋食青秋天半憔悴的野花野草”,而“男人和女人,在田莊上忙碌著”,以牛群和羊群的無憂無慮反襯底層勞苦大眾的艱辛忙碌;結合“小環(huán)爬上窗臺,……鄰家的小貓?zhí)洗芭_,蹲踞在小環(huán)的腿上,貓像取暖似的遲緩地把眼睛睜開,又合攏來”,這時的小貓如同小環(huán)一般有所依靠;“鄰家的小貓蹲縮在窗臺上。小環(huán)低垂著頭在墻角間站著,她哭,她是沒有聲音的在哭”,這時的小貓如同小環(huán)一般無所依靠了。以貓來暗示小環(huán)的命運變遷,從有所依傍到孤苦無依;結合“后山上不知是什么蟲子,一到中午,就吵叫出一種不可忍耐的凄怨情緒來”,蟲子的鳴叫是凄怨情緒,如同此時王阿嫂的心情;“她聽著秋蟲吵叫的聲音,只是用她的小嘴在學著大人嘆氣”,蟲子的鳴叫是吵叫的,如同此時小環(huán)的內心感受;“后山的蟲子,不間斷的,不曾間斷地在叫”“小環(huán)捧著瓦盆爬上坡,……山上的蟲子在憔悴的野花間,叫著憔悴的聲音?。 ?,蟲子的叫聲是王阿嫂和小環(huán)內心悲痛的體現,以蟲子的鳴叫襯托了人間的悲苦。(4)①《祝福》主要通過祥林嫂悲慘的一生控訴了封建禮教和迷信吃人的本質,呈現了封建禮教和迷信束縛摧殘人的社會現象;《王阿嫂的死》主要通過王阿嫂及其丈夫死在了張地主的剝削之下——“他爸爸的性命是喪在張地主的手里,我也非死在他們的手里不可”,主要體現地主階級對農民無情剝削、壓迫的社會現實;②《祝?!分饕ㄟ^祥林嫂問“我”人死后靈魂的有無,以及在捐門檻之后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而凄慘死去的故事,重在表現民眾精神層面的病態(tài);《王阿嫂的死》主要通過王阿嫂一家物質生活的艱難“她打開米桶,米桶是空著”,和“昨天在田莊上張地主是踢了我一腳”——張地主對即將臨盆的王阿嫂的肉體上的欺凌,來體現百姓生活的艱辛;③《祝?!分械拿癖娙鐒裣榱稚┚栝T檻的柳媽、為了兒子的彩禮賣祥林嫂的婆婆都是一群自私、冷漠的人;結合“張地主走來了,她們都低下頭去工作著”“張地主來了,她們的頭就和向日葵似的在田莊上彎彎地垂下去”可知,《王阿嫂的死》中的民眾如村婦們、拾土豆和割草的婦人們等,他們都是一群無心、無力反抗的人。答案:(1)D(2)A(3)牛群和羊群:以牛群和羊群的無憂無慮反襯底層勞苦大眾的艱辛忙碌;貓:以貓來暗示小環(huán)的命運變遷,從有所依傍到孤苦無依;蟲子:以蟲子的鳴叫襯托人間的悲苦,蟲子的叫聲是王阿嫂母女內心悲痛的外化。(4)①《祝福》主要呈現封建禮教和迷信,束縛摧殘人的社會現象,《王阿嫂的死》則重在體現地主階級對農民無情剝削、壓迫的社會現實;②《祝?!分卦诒憩F民眾精神層面的病態(tài),《王阿嫂的死》則突出百姓物質生活的艱難、肉體上的被欺凌;③《祝?!分械拿癖娛且蝗鹤运健⒗淠娜?,《王阿嫂的死》中的民眾是一群無心、無力反抗的人。?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書》曰:“臨下以簡,御眾以寬?!贝税偈啦灰字酪病N魸h高帝約法三章,蕭何定律九篇而已。至于文、景,刑措不用。歷魏至晉,條目滋章,民無所措手足。唐及五代止用律令,國初加以注疏,情文備矣。今《編敕》續(xù)降,動若牛毛,人之耳目所不能周,思慮所不能照,而法病矣。臣愚謂當熟議而少寬之。今御史六察,專務鉤考簿書,貴發(fā)細微,自三公九卿,救過不暇。夫詳于小,必略于大,其文密者,其實必疏。故近歲以來,水旱盜賊,四民流亡,邊鄙不寧,皆不以責宰相,而尚書諸曹文牘繁重窮日之力書紙尾不暇,此皆苛察之過也,不可以不變。《易》曰:“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毕韧踔碡斠玻乩^之以正辭,其辭正則其取之也義。三代之君,食租衣稅而已,是以辭正而民服。自漢以來,鹽鐵酒茗之禁,貸榷易之利,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故辭曲而民為盜。今欲嚴刑妄賞以去盜,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盜賊自止。夫興利以聚財者,人臣之利也,非社稷之福。省費以養(yǎng)財者,社稷之福也,非人臣之利。何以言之?民者國之本,而刑者民之賊。興利以聚財,必先煩刑以賊民,國本搖矣。而言利之臣,先受其賞,近歲宮室城池之投,南蠻、西夏之師,車服器械之資,略計其費,不下五千萬緡,求其所補,卒亦安在?若以此積糧,則沿邊皆有九年之蓄,西夷北邊,望而不敢近矣。趙充國有言:“湟中谷斛八錢。吾謂糴三百萬斛,羌人不敢動矣?!辈淮裏┬藤\民,而邊鄙以安。然為人臣之計,則無功可賞。人主不察,乃以社稷之深憂,而徇人臣之私計,豈不過甚矣哉?(選自蘇軾《刑政》,有刪改)材料二:荀子曰:“挈國以呼功利,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內則不憚詐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則不憚詐其與而求大利焉。內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則臣下百姓莫不以詐心待其上矣。上詐其下,下詐其上,則是上下析也。如是,則敵國輕之,與國疑之,權謀日行而國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齊湣、薛公是也。故用強齊,非以修禮義也,綿綿常以結引馳外為務。故強,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詘秦,北足以敗燕,中足以舉宋。及以燕、趙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戮。是無他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謀也?!保ㄟx自《資治通鑒?周紀四》,有刪改)(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而尚書A諸曹B文牘C繁重D窮E曰之力F書G紙H尾不暇(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A.“簿書”,指官署的文書簿冊,由御史監(jiān)察、考核,然后由三公九卿來補救過失。B.“榷易”,指專賣,朝廷當時實行鹽、鐵、酒、茶專賣制度,禁止民間私下買賣。C.“捐”,指舍棄、拋棄,和成語“秋扇見捐”“細大不捐”中的“捐”詞義相同。D.“與”,指結交、親附,和《燭之武退秦師》“失其所與”中的“與”詞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A.蘇軾對前朝及宋初律法多有稱賞,只對當時多如牛毛的律法頗有微詞,并不認可。B.蘇軾引用趙充國的話來說明無須興利以聚財,積糧即可安邊境這一主張的正確性。C.荀子認為國君若以欺詐手段對待人民和他國,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手段來對付國君。D.齊以權謀治國,擁有強大國勢,足以稱霸諸侯;可諸侯聯兵就不堪一擊,身死國滅。(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興利以聚財,必先煩刑以賊民,國本搖矣。②是無他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謀也。(5)請比較文中蘇軾和荀子治國理政觀點的異同?!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對稱結構等等,還可以利用詞語在句中充當的成分來判斷。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語,梳理出事件的來龍去脈。(2)本題考查了積累古代文化常識、理解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解答文言詞語意義的題主要就是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推斷詞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把詞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據上下已知條件加以仔細研釋?!霸~不離句,句不離篇”是古已有之的閱讀準則,對于一眼不能識別的文言實詞,我們就必須結合具體語境,瞻前顧后,披文入理,推斷出其意義。(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其次,要回歸文本,吃透文本表達的觀點,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推敲琢磨。(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原題所問找到答題區(qū)間并對答題區(qū)間進行分析與歸納,最終概括出答案?!窘獯稹浚?)畫線句的意思是:而尚書各部中,文書表格如山之重,一天到晚地批閱,在文件末尾簽署意見都忙不過來?!拔臓┓敝亍睘橥暾闹髦^結構,“尚書諸曹”作狀語,故“尚書諸曹”的后面B處應斷開;“繁重”的后面D處應斷開;“書紙尾不暇”為完整的主謂結構,“不暇”作“書紙尾”的謂語,“書紙尾”為省略句兼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于紙尾書”,故“書”的前面F處應斷開。故選:B、D、F。(2)A.“‘簿書’,指官署的文書簿冊,由御史監(jiān)察、考核,然后由三公九卿來補救過失”表述錯誤。由原文相關語句“今御史六察,專務鉤考簿書,貴發(fā)細微,自三公九卿,救過不暇”可知,是所有朝臣。故選:A。(3)A.“蘇軾對前朝及宋初律法多有稱賞,只對當時多如牛毛的律法頗有微詞,并不認可”表述錯誤。結合原文相關語句“歷魏至晉,條目滋章,民無所措手足”可知,蘇軾對魏晉時期的律法也是并不認可。故選:A。(4)①“煩”,繁瑣;“刑”,刑罰;“賊”,殘害。譯文:謀求利益聚斂資財,必然要先制定種種繁瑣的刑罰來殘害人民,國家的根本就動搖了。②“是”,代詞,這;“唯”,僅僅、只是;“由”,用。譯文:這沒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為他不用禮義卻用權謀。(5)同:由“今《編敕》續(xù)降,動若牛毛,人之耳目所不能周,思慮所不能照,而法病矣。臣愚謂當熟議而少寬之”“今欲嚴刑妄賞以去盜,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盜賊自止”“夫興利以聚財者,人臣之利也,非社稷之福。省費以養(yǎng)財者,社稷之福也,非人臣之利”可知,蘇軾批駁統治者見利忘義,損害民眾利益實現個人野心的做法;由“絜國以呼功利,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內則不憚詐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則不憚詐其與而求大利焉。內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則臣下百姓莫不以詐心待其上矣。上詐其下,下詐其上,則是上下析也”可知,荀子批駁統治者見利忘義,損害民眾利益實現個人野心的做法。異:由“臣愚謂當熟議而少寬之”“今欲嚴刑妄賞以去盜,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盜賊自止”可知,蘇軾側重寬簡刑罰以施行仁政;由“是無他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謀也”可知,荀子側重依照仁義行事,不要濫用權謀欺詐之術。答案:(1)B、D、F(2)A(3)A(4)①謀求利益聚斂資財,必然要先制定種種繁瑣的刑罰來殘害人民,國家的根本就動搖了。②這沒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為他不用禮義卻用權謀。(5)同:都批駁統治者見利忘義,損害民眾利益實現個人野心的做法。異:蘇軾側重寬簡刑罰以施行仁政。荀子側重依照仁義行事,不要濫用權謀欺詐之術。參考譯文:《尚書》說:“帝王管束下面臣子要簡約,在管理普通老百姓的時候要寬松?!边@是百代以來至今都是不可改變的大道理。想當初漢高祖劉邦進入函谷關以后,首先做的就是與秦朝的老百姓約法三章;蕭何制定律令,也不過僅僅九篇而已。到了漢文帝、漢景帝之時,刑法幾乎沒怎么施用。經過曹魏到了晉代,法律條文越來越多,平民百姓對待這些繁多的律法幾乎無所措其手足。唐朝和五代只使用律令,宋朝初年,對律令加以注解疏理,終于使律令情理兼?zhèn)?。如今各種《編敕》接連頒降,條文動輒多如牛毛,以至人的耳目無法周覽,腦子想記也記不過來,于是乎法令出現了大問題。臣下雖然愚昧,但是認為此事應當仔細議論,稍微放寬一些。如今御史臺的監(jiān)察官員,一味地在細細考核文書材料,發(fā)現指出其中細微的不足,上自三公九卿,補救小過錯都來不及。任何事情如果在小處過于苛細,勢必因此而忽略大的方面,條文過于慎密的,其實際成效必然會被忽視。所以近年來,水災旱災、大小盜賊,各業(yè)之民四散流亡,邊疆沒有安寧之象,都不去問責宰相,而尚書各部中,文書表格如山之重,一天到晚地批閱,在文件末尾簽署意見都忙不過來,這完全是沒完沒了苛察小事而造成的,不能再繼續(xù)這樣下去了。《周易》中說:“圣人治理財貨,須端正言辭,禁止他的百姓做有罪的事,這就叫義?!鼻按弁跆幹秘斬浿拢欢〞邢鄳睦碛山o人們作出說明,這些理由合情合理,所以獲取財貨就不會偏離義。三代時期的君主,不過靠收取賦稅來謀衣食而已,所以說話剛正而百姓悅服。從漢朝以后,鹽、鐵、酒、茶這些利潤高的貨物,嚴禁私下交易賺錢,還要征收專賣的利益,那些帝王心里明明知道這樣做是不合理的,卻還要一意孤行,他們的說辭不在理,因而百姓起而為盜。如今想要用嚴酷的刑罰和不合理的獎賞來消除盜賊,不如讓利給百姓,讓百姓衣食豐足,那么盜賊便會不剿就可以自止了。謀求利益聚斂錢財,從中得到利益的是那些大臣,而不是國家社稷之福。節(jié)省耗費來蓄養(yǎng)資財,是國家社稷之福,但卻不能讓臣子們獲利。為什么這么說呢?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而刑罰則是百姓最痛恨的罪惡工具。謀求利益聚斂資財,必然要先制定種種刑罰來殘害人民,這樣以來國家的根本就被動搖了。而那些贊成取利于民的臣子,會最先受到朝廷的獎賞。近年來因為修造宮室城池而產生的巨大投入,平息南方異族和抵御西夏進犯所用的軍隊,兵車服用器械所費的資財,粗略地計算一下,也不下五千萬緡之多,要求得相應的補足,最終能在什么地方獲得?如果用這些費用囤積糧草,那么沿邊州郡都能有九年的儲備,西北和契丹,也就只敢遠望而不敢靠近了。漢朝大將趙充國曾經說過:“涅中的谷米每斛才八錢。我購買上三百萬斛,西羌人就不敢亂動了。”不需要靠苛酷的刑法來殘害百姓,而邊境一派安寧。當然,如果站在臣子的角度考慮,他們就沒有什么功勞可以邀賞了。國君不能細察,竟然用(對)江山社稷的深深憂慮之心,去順從臣子們的私心,這樣做難道不是錯得太厲害了嗎?(選自蘇軾《刑政》,有刪改)荀子曾經說:“帶領全國上下的人追求功名利祿,不追求申明德義,不修整信義,只追求利益;對內不害怕以欺詐人民來謀取蠅頭小利,對外不害怕以欺詐盟國來尋求大利;在內不治理已有的國土,卻常常想著去侵奪他人的東西,長此以往,臣下與百姓就沒有不心懷欺瞞狡詐而對待自己的君王的。身居上位的欺詐身居下位的,身居下位的欺詐君上,這樣時間久了上下之間關系也就會因此而分崩離析。像這樣,敵國對他輕蔑,友邦對他猜疑顧忌,權術詐謀日益泛濫,于是國家免不了被削弱而變得危險,齊湣王、薛公就是這樣。所以齊王擁有國勢強盛的齊國,不修禮義,只是不斷地勾結別國,向外擴張。因此治理強大的齊國,向南足以擊破楚國,向西能夠使秦國屈服,向北可以戰(zhàn)勝燕國,在中原能一舉而消滅宋國。如果等到燕、趙這兩個國家聯合起兵來一起去討伐齊國,那么就這兩個國家就如同摧折枯朽的草木,而齊王身死國滅并最終成為全天下的奇恥大辱。這沒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為他不遵循禮義卻沉溺于權謀之中?!保ㄟx自《資治通鑒?周紀四》,有刪改)(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簪菊賈探春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①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短鬢冷沾三徑露②,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對菊史湘云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蕭疏籬畔科頭③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咀⑨尅竣匍L安公子:指唐代詩人杜牧,他曾寫“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②三徑露:帶露的菊花,“三徑”此處指菊。③科頭:不戴帽子,敞著頭。(1)對以上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簪菊”是頭上插菊花之意,首聯說自己插菊并非為了打扮,“鏡中妝”指對鏡妝扮。B.《簪菊》中間兩聯用典,緊扣“簪菊”,呼應詩題,情感上為最后一聯直抒胸臆作鋪墊。C.《對菊》頸聯中的“君”指代世人,表明世上沒有人能清高孤傲,以此反襯菊花之高潔。D.兩首詩都寫到了“秋”字,“九秋”指深秋,與“霜”相對應;“秋光”則泛指時光。(2)從以上兩首詩可以看出賈探春和史湘云兩人形象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解答】(1)C.“‘君’指代世人”錯?!熬睉侵复栈ā9蔬xC。(2)相同點:豪爽豁達、脫俗傲世?!遏⒕铡芬粋€少女,以男子的聲口、情懷和語言,不吟詠女子對鏡簪菊的日常生活,吟詠的是高人隱士不懼俗世的雅致情懷,生動地透露了探春不作女兒之態(tài)和蔑視流俗的性格特征,全詩洋溢著一種令人神往的新的生活志趣和人生理想。探春貴為賈府小姐卻又并非嫡出,因而才高氣傲、藐視世俗,追求樸而不俗。《對菊》頸聯寫菊花不在春暖時與百花爭艷,又不怕寒冷而在秋天開放,像某些“君子”鄙視爭名逐利的世俗,傲然獨立,故史湘云將菊擬人化,尊稱為“君”。這兩句表明,史湘云對菊的愛慕欣賞不完全在于有深有淺的綠葉,和鮮明奪目的花朵,更著眼于菊的傲世氣質和品格。在“知音”之前冠于“惟有”一詞,更顯示出史湘云的與眾不同,表明史湘云本身就具有“傲世”的思想,故能成為“菊”的知音。不同點:《簪菊》首聯寫詩人平素對菊花便喜愛有加。頷聯寫詩人的聯想。借杜牧、陶淵明等為數不多的高士,表達自己愛菊之情的真摯與濃烈。頸聯承接前面兩聯,點明了簪菊的用意,不是因為女孩子的愛美之心,而是像杜牧、陶淵明等須眉男子一樣,愛慕菊花高潔的情懷。尾聯表達了詩人不顧譏議、自拔于流俗、我行我素的氣概。這首詩反映了古代人重陽登高插花的風俗,也流露出探春企圖如男子一樣要立出“一番事業(yè)”的心情。探春突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獨立自主)的品性與高遠的追求(颯爽英姿、男子氣概等);《對菊》后面四句,則更直白地道出人與菊花“知音”。因為二者都有“傲世的風格,所以用的典故是春秋時期鐘子期聽俞伯牙奏琴而心曲相通。鐘子期不久去世,俞伯牙終生不再鼓琴,也就是知音難遇,因此尾聯說能與知情解意的菊花相伴,實屬人生難得,要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寸光陰。湘云流露出知音難覓、對知音的追求珍惜之感。答案:(1)C(2)相同點:豪爽豁達、脫俗傲世;不同點:探春突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獨立自主)的品性與高遠的追求(颯爽英姿、男子氣概等);湘云還流露出知音難覓、對知音的追求珍惜之感。譯文:(一)天天為了在瓶中插菊和在籬下栽菊而奔忙,折來插在頭上不是平時的模樣。長安公子杜牧因為愛花而成癖,彭澤先生陶淵明因為嗜酒而癲狂。鬢旁的短發(fā)沾著菊花上的露水,葛布頭巾也染上了菊花的清香。時俗之人不能理解我高尚的情操,任憑他們在路旁拍手取笑。(二)從遠處花圃移來的菊花貴重過黃金,一叢顏色淺淡,一叢顯得濃深。我光著頭在疏籬旁與菊花相對而坐,在沁人心肺的菊花香中抱膝長吟。算來算去沒有誰象你那樣傲視世俗,看來只有我才是你的知己好友。請不要辜負這稍縱即逝的秋光啊,我們都要珍惜這相對欣賞的每一寸光陰。賞析:(一)賈探春這首詩在李紈的評論中被認為僅次于林黛玉的三首,是菊花詩會的亞軍。曹雪芹這樣安排煞費苦心。因為薛寶釵是海棠詩和螃蟹詠的冠軍,黛玉是菊花詩的冠軍,湘云是暗示的海棠詩和菊花詩之真正冠軍,這種楚晉輪流作霸主的寫法表明曹雪芹對筆下的這幾個女兒都極為珍重。但探春也是作者所欣賞的,她的詩才也很杰出,但已經無法安排寫探春當冠軍,就讓她在菊花詩中當一次亞軍。于重陽日簪帶菊花也是古代的風俗,元代周密《武林舊事》卷三“重九”記載:“都人是月飲新酒,泛萸簪菊?!辈苎┣墼诿鑼懱酱簳r多次表現她性格闊朗、富于書卷氣和具有不俗的審美趣味,這首菊花詩也有這個特點,體現了魏晉風度,,也就是第二回賈雨村所謂“正邪二氣所賦之人”的本質。首聯說探春對菊花瓶供籬栽,鐘愛有加,還要折一枝插在頭上,并說不要把插花誤認為是釵、簪一類飾品,這進一步突出了菊花的珍貴。用“鏡中妝”,類似于“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溫庭筠《菩薩蠻》)的意境。頷聯用了兩個歷史典故,即杜牧“長安公子”及陶淵明“酒狂”的典故。杜牧、陶淵明是為數不多的高士,是菊花真正的知己。探春將他們引為同調,借以表達自已愛菊之情的真摯與濃烈。而陶淵明又有“采菊東籬下”的名句,所以能和“簪菊”的題目相合。頸聯是渲染簪戴菊花的情態(tài)風神?!岸挑W冷沾三徑露”一句,“短鬢(發(fā))”“葛巾”都是仿男子的口氣說的。前句或暗用杜甫《春望》詩中“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句意來點詩題的“簪”字,“冷沾三徑露”把剛采摘的菊花之鮮活渲染出來,有濃郁的田野氣息。后句暗暗照應陶淵明的故事。《陶靖節(jié)傳》中有:“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本草綱目.頭巾》:“古以尺布裹頭為巾,后世以紗羅布葛縫合,方者為巾,圓者為帽?!鼻锛疽还踩齻€月九十天,可說“三秋”或“九秋”,這里選用后者是為了和前句的“三徑”對仗。菊花插在頭上,所以說“葛巾香染九秋霜”。無論杜牧還是陶潛,他們愛菊如狂的行徑都超越常情,不為世俗人所理解,所以尾聯就以“高情”自許,藐視世俗偏見,是一種張揚個性的意思??傊?,這首詩句句都關合“簪菊”這個題目,寫得風雅而風流,把探春個性中放達倜儻的那個層面表現了出來。無論作為小說中的情節(jié)看還是作為詩本身看,都有滋有味。(二)《對菊》是史湘云寫的第一首詠菊詩,但在十二首詠菊組詩中編排為第四首,放在賈寶玉所寫的《種菊》之后。所謂“對菊”,即“賞菊”之意?!都t樓夢》第三十七回史湘云與寶釵商議編排菊譜時,寶釵說:第三是《種菊》;種既盛開,故相對而賞,第四是《對菊》。故《對菊》重點落筆于對菊花的欣賞上。在這首詩中,史湘云以一個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現,正表現了她豪爽不羈的瀟灑風度。史湘云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頗具男性氣度。但這是作詩,是遣興取樂,詩人盡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從小就喜愛男裝,甚至有一次賈母竟把她誤認成寶玉。第六十三回書中寫道:“湘云素習憨戲異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蠻帶,穿折袖。”這首詩實際上也是詩人發(fā)出的知音難覓、人生苦短的感慨。史湘云所寫《對菊》雖然重點在于“欣賞”上,但首聯第一句還是與第三首的《種菊》相聯接,用“別圃移來”開句,點明菊的來處,然后以“貴比金”,說明為何把它從“別圃”——遠處移來的原因;緊接著“以一叢淺淡一叢深”寫其移來后的神態(tài)。首聯對菊的來源及神態(tài)作了簡明必要的交代,為以下的賞菊提供了基礎。頷聯筆鋒一轉,從寫菊轉為寫人,寫賞菊者?!笆捠杌h畔”“清冷香中”表明賞菊的地點和具體氛圍,表明賞菊者不是在雅室,而是在疏籬旁,在菊花吐出清香的氛圍中?!笆挕薄袄洹倍贮c明賞菊的節(jié)令是深秋。“科頭”,在這里是一種疏狂不羈的態(tài)度。由靜坐而觀到對菊“長吟”,則顯示了觀菊者對菊的愛慕之深情。頸聯寫賞菊者愛菊之所由,承接“抱膝吟”點明歌吟的具體內容,亦顯示了賞菊者的思想和品格。菊花不在春暖時與百花爭艷,又不怕寒冷而在秋天開放,像某些“君子”鄙視爭名逐利的世俗,傲然獨立,故史湘云將菊擬人化,尊稱為“君”?!爸簟保谶@里引申則指知己好友。這兩句表明,史湘云對菊的愛慕欣賞不完全在于有深有淺的綠葉,和鮮明奪目的花朵,更著眼于菊的傲世氣質和品格。在“知音”之前冠于“惟有”一詞,更顯示出史湘云的與眾不同,表明史湘云本身就具有“傲世”的思想,故能成為菊的知音。尾聯用與好友交談的口氣,諄囑對方要珍惜相互間的友誼,進一步表達自已愛菊的感情。菊花只在秋天開放,而秋日很快就會過去,由于愛菊心切,故直語相告,要互相珍惜這短暫的日子,珍惜這可貴的友誼。(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用“六合”“八荒”來指代天下,如在賈誼《過秦論》中有“履至尊而制六合”,“并吞八荒之心”兩句。(2)歸有光《項脊軒志》中“偃仰嘯歌,冥然兀坐”寫自己在軒中讀書時臥時起,時而吟唱,時而靜坐的情景。(3)黃庭堅在太和縣令任上,有志難伸,孤獨寂寞,“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兩句想象自己辭官歸隱后,坐在船上,吹著笛子,永訣機心?!痉治觥勘绢}考查了默寫常見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點包括兩個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謂“名言”,是指那些廣泛流傳的詩文、格言警句之類;所謂“名篇”,是指在人們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為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篇目。平時要加以識記?!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培訓學校奧數班家長會
- 2024年經銷商合作協議標準格式
- 2024版項目中介服務費合同范本
- 2024版住宅小區(qū)門禁施工協議樣本版B版
- 2024年鉆石勘探項目施工協議范本下載版B版
- 滬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 第四章第2節(jié)2.1 信息資源管理的方式 說課稿
- 長方形的面積(說課稿)-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
- 中國雙筒回油管路過濾器行業(yè)市場發(fā)展態(tài)勢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
- 2024版認證咨詢合同范本
- 2024年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2物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監(jiān)理人員安全生產培訓
- 2024-2030年中國電力檢修行業(yè)運行狀況及投資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河北省百師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大聯考歷史試題(解析版)
- 核電工程排水隧道專項施工方案
- 2021年四川省涼山州九年級中考適應性考試理科綜合(試卷)
- 骨科疼痛的評估及護理
- 【MOOC】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南京郵電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2024年度軟件開發(fā)分包合同技術要求與交底2篇
- 居家養(yǎng)老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 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培訓
- 初三數學老師家長會發(fā)言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