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安裝字體-雙擊安61課件講解_第1頁
請先安裝字體-雙擊安61課件講解_第2頁
請先安裝字體-雙擊安61課件講解_第3頁
請先安裝字體-雙擊安61課件講解_第4頁
請先安裝字體-雙擊安61課件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雙擊安裝請先安裝字體單向板肋形樓蓋的受力特點及構造要求建筑結構基礎與識圖主講丨李珂主講丨秦鴻佩建筑結構基礎與識圖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及結構布置要求目錄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1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2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PATR

01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定義框架結構隨房屋層數(shù)增加,水平荷載迅速增大而抗側移剛度不足的缺點,可在框架結構中增設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形成框架和剪力墻結合在一起共同承受豎向和水平力的體系。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定義框架-剪力墻體系,簡稱框-剪體系。剪力墻可以是單片墻體,也可以是電梯井、樓梯井、管道井組成的封閉式井筒。圖1框架-剪力墻體系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二)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1)框架-剪力墻體系的側向剛度比框架結構大,大部分水平力由剪力墻承擔,而豎向荷載主要由框架承受,因而用于高層房屋比框架結構更為經(jīng)濟合理;框-剪體系的適用高度為15~25層,一般不宜超過30層。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二)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2)抗震性能方面:剪力墻的抗側剛度較大,承擔大部分地震作用,作為第一道防線,框架作為第二道防線,框-剪結構具備多道抗震設防線,抗震性能更優(yōu)越。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二)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由于它只在部份位置上有剪力墻,保持了框架結構易于分割空間、立面易于變化等優(yōu)點。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三)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受力變形特點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側移變形,自頂層向下,層間位移越來越大,呈上凹形,與懸臂梁的剪切變形曲線類似,以剪切型為主。1側移特征(a)剪切變形(b)彎曲變形(c)共同變形圖2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變形特點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三)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受力變形特點剪力墻的側移變形,自底層向上,位移增量越來越大,呈下凹形,與懸臂梁的彎曲變形曲線類似,以彎曲型為主。1側移特征(a)剪切變形(b)彎曲變形(c)共同變形圖2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變形特點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三)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受力變形特點圖3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變形曲線框-剪結構中,框架和剪力墻由樓蓋連接起來而共同變形,其協(xié)同變形曲線。1側移特征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三)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受力變形特點2受力特點框架承擔大部分豎向荷載。剪力墻的剛度比框架大,剪力墻負擔大部分水平力。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三)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受力變形特點2受力特點圖4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分配示意圖房屋下部,剪力墻的位移較小,它拉著框架按彎曲型曲線變形,下部剪力墻剪力較大,框架下部擔負的剪力較少。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三)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受力變形特點2受力特點圖4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分配示意圖房屋上部,剪力墻位移大,框架位移小,框架拉著剪力墻按剪切型曲線變形,框架除了負擔外荷載產(chǎn)生的水平剪力外,額外負擔了把剪力墻拉回來的附加剪力,上部樓層框架剪力較大,剪力墻剪力減小。剪力均勻化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PATR

02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結構布置原則1框架—剪力墻結構布置的關鍵是剪力墻的數(shù)量和位置。剪力墻的數(shù)量較少的情況下建筑平面布置靈活節(jié)約造價由于剪力墻數(shù)量不足,剛度過小,在地震作用下結構會出現(xiàn)過大的側向變形,導致嚴重的震害,所以剪力墻的數(shù)量不能過少;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結構布置原則1框架—剪力墻結構布置的關鍵是剪力墻的數(shù)量和位置。剪力墻數(shù)量也不宜過多否則地震作用相應增加,還會使絕大部分水平地震力被剪力墻吸收,框架的作用不能充分發(fā)揮,既不合理也不經(jīng)濟。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2剪力墻是框架-剪力墻結構中重要的抗側力構件,應沿縱橫兩個方向同時布置,并使兩個方向的自振周期比較接近。3梁與柱或柱與剪力墻的中線盡量重合。(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結構布置原則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4剪力墻的布置應遵循“均勻、對稱、分散、周邊”的原則。均勻、分散:要求剪力墻的片數(shù)多,且每片的剛度不要太大,在樓層平面內(nèi)均勻布開;對稱、周邊:布置是高層建筑抵抗扭轉(zhuǎn)的要求。(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結構布置原則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結構布置原則在平面內(nèi)對稱布置剪力墻有困難,可以調(diào)整有關部位剪力墻的長度和厚度,使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抗側剛度中心與質(zhì)量中心盡量接近,以減輕地震作用下對結構產(chǎn)生扭轉(zhuǎn)作用的不利影響。4剪力墻的布置應遵循“均勻、對稱、分散、周邊”的原則。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1剪力墻布置位置(1)豎向荷載較大處:在豎向荷載較大處布置剪力墻,可以避免設置截面尺寸過大的柱子,滿足建筑布置的要求。(2)建筑平面復雜部位或平面形狀變化處:由于這些部位受力狀態(tài)復雜,設置剪力墻予以加強非常必要。(3)樓梯間和電梯間處:樓梯間和電梯間處樓板開大洞,對樓板剛度削弱嚴重,采用剪力墻來加強是有效的措施。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1剪力墻布置位置(4)橫向剪力墻宜布置在接近房屋端部,不在建筑物盡端的部位。剪力墻布置在房屋盡端時,不利于剪力墻底部的嵌固,需要較大剛度的基礎,而布置在中部不能有效地發(fā)揮抵抗扭轉(zhuǎn)的作用。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1剪力墻布置位置(5)縱向剪力墻宜布置在中部附近縱向剪力墻布置在端部產(chǎn)生約束作用,會使結構受到較大的溫度和收縮應力。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1剪力墻布置位置(6)一般不在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兩側同時布置剪力墻。當一側設置墻后,另一側的剪力墻可內(nèi)推一個柱間。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2剪力墻布置要求(1)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縱、橫向剪力墻宜互相交聯(lián)布置成L形、T形、□形等形狀,以使縱、橫墻可以互相作為對方的翼緣,從而提高剪力墻的強度和剛度。圖5縱橫剪力墻的合理布置方式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2剪力墻布置要求

(2)剪力墻宜貫通建筑物的全高,避免沿高度方向突然中斷而出現(xiàn)剛度突變,且剪力墻的厚度宜沿高度逐漸減小。圖5縱橫剪力墻的合理布置方式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2剪力墻布置要求圖5縱橫剪力墻的合理布置方式

(3)剪力墻中心線應與框架柱中心線相重合,任何情況下,剪力墻中心線偏離框架柱中心線的距離不宜大于柱子寬度的1/4。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2剪力墻布置要求(4)剪力墻在各樓層開設的較大洞口宜上下對齊,洞口面積與墻面面積的比值不宜大于1/6,洞口梁高不宜小于層高的1/5。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2剪力墻布置要求(5)為保證剪力墻具有足夠的延性,不發(fā)生脆性的剪切破壞,每一道剪力墻不應過長,總高度與總長度之比H/L宜大于2,連成一片的單個墻肢長度不宜大于8m,應按剪力墻開洞的基本要求開洞。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2剪力墻布置要求(6)每道剪力墻承擔的水平剪力不宜超過總水平剪力的40%,以免結構的剛度中心與房屋的質(zhì)量中心偏離過大、墻截面配筋過多以及不合理的基礎設計。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2剪力墻布置要求(7)防止樓板在自身平面內(nèi)變形過大,使樓層水平剪力可靠地傳遞給剪力墻,剪力墻的間距不宜過大,最大間距值應滿足表1的規(guī)定。當剪力墻之間的樓面有較大開洞時,剪力墻的間距還應當減小一點。二、框架-剪力墻體系結構布置(二)剪力墻布置及要求2剪力墻布置要求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