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20.99
CCSZ00
團體標準
T/ACEF0XX-2023
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指南行地
鐵出行
Guidelinesforquantifyinggreenhousegasemissionreductionofcitizens’greenand
low-carbonbehavior
Travelbehavior:travelbysubway
(征求意見稿)
2023-XX-XX發(fā)布2023-XX-XX實施
中華環(huán)保聯(lián)合會發(fā)布
T/ACEF0XX-2023
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指南行地鐵出行
1范圍
本文件提供了公民采取地鐵出行行為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原則、評估范圍與程序、評估內容和數(shù)據(jù)
質量管理的指導。
本文件適用于公民基于地鐵出行的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的評估,指導地鐵運營公司對地
鐵低碳行為碳減排量的計算。其他軌道交通可參考使用本文件。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32150-2015工業(yè)企業(yè)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
GB/T33760-2017基于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guī)范通用要求
T/ACEF031-2022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導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溫室氣體greenhousegas
大氣層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類活動產(chǎn)生的能夠吸收和散發(fā)由地球表面、大氣層和云層所產(chǎn)生的、
波長在紅外光譜內的輻射的氣態(tài)成分。
[來源:GB/T32150-2015,3.1]
3.2
基準線情景baselinescenario
用來提供參考的,在不實施綠色低碳行為的溫室氣體減排情境下可能發(fā)生的假定情景。
[來源:T/ACEF031-2022,3.5]
3.3
電力系統(tǒng)平均技術傳輸與分配損失系數(shù)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lossrate
電力企業(yè)在輸變電過程中損失的電量占供電量的百分比。
3.4
繞行系數(shù)detourcoefficient
指公民實際地鐵出行行駛里程與相同始發(fā)地、目的地的情況下駕車行駛最短行駛里程的比值。
3.5
溫室氣體減排量emissionfactor
經(jīng)計算得到的一定時期內所產(chǎn)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基準線情景的排放量相比較的減少量。
[來源:GB/T33760-2017,3.5]
1
T/ACEF0XX-2023
4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原則
4.1適用性
選擇適應目標用戶需求的溫室氣體排放源、數(shù)據(jù)和方法,能夠對有關溫室氣體信息進行有意義的比
較。
4.2準確性
盡可能減少偏差和不確定性。
4.3透明性
在滿足國家政策、商業(yè)秘密要求的前提下,發(fā)布充分適用的信息,使目標用戶能夠做出合理的決策。
4.4保守性
確保采用的假定、數(shù)據(jù)和評估方法不高估溫室氣體減排量。
5溫室氣體減排量化評估范圍與程序
5.1評估范圍
公民出行產(chǎn)生的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因化石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中甲烷、氧化亞氮占比極小,占總排放量不足2%,因此,本文件僅對CO2進行量化。
5.2評估程序
地鐵出行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評估程序主要包括:
a)地鐵出行行為和排放源識別;
b)基準線情景識別;
c)基準線情景排放量計算;
d)地鐵出行行為邊界;
e)地鐵出行排放量計算;
f)減排量化結果與評估。
評估程序見圖1。
地基減減
圖1溫室氣體減排量化評估程序
2
T/ACEF0XX-2023
6溫室氣體減排量化評估內容
6.1地鐵出行行為和排放源識別
6.1.1地鐵出行行為識別
本文件中的減排行為特指公民采用地鐵出行引發(fā)的減排行為。
6.1.2排放源識別
運行邊界應包括地鐵牽引車、車站輔助和/或附屬設施、用于日常維護的車輛、辦公樓等與減排行
為有關的,且受項目影響的設備、設施(系統(tǒng))。具體涵蓋的排放源包含牽引車輛、車站、主變電所、
控制中心、車輛基地等設施場所購入電力與熱力產(chǎn)生的排放,以及維護車輛的燃料燃燒排放。具體可參
考GB/T32150或其他相關方法對相關溫室氣體源進行識別。
6.2基準線情景識別
基準線情景為綜合所有陸上可能采用出行方式的平均碳排放水平。出行方式包含公交車、地鐵、出
租車、私家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普通自行車、步行、其他。
注:判斷出行方式是否屬于公民在基準線情形下被替代的出行方式,取決于所在區(qū)域陸上交通基礎,例如部分地區(qū)
禁摩或未建設城鐵、輕軌。對基準線情景的識別,應基于對所在區(qū)域的陸上交通模式分析判斷。若部分車輛種
類沒有被明確或者不符合已列明的任何一類,則將該部分車輛歸為“其他”。
6.3基準線情景排放量計算
6.3.1基準線情景排放因子
基準線情景下出行的平均碳排放因子根據(jù)不同類型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因子和交通出行方式占比加
權計算得出,計算方法見公式(1)。單種交通工具出行的人公里排放因子應考慮汽油、柴油、壓縮天
然氣(LNG)、液化石油氣(LPG)、電力等不同能源種類下產(chǎn)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方法見公式(2)。
交通工具使用不同燃料的年度總消耗量根據(jù)能耗法或行駛里程法獲得,行駛里程法計算方法見公式(3),
能耗法計算方法見公式(4)??瓦\周轉量通過不同交通工具的客運量與年度平均乘距乘積獲得,計算
方法見公式(5)。
....................................................................(1)
式中:
Ea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