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檢測卷(含答案)_第1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檢測卷(含答案)_第2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檢測卷(含答案)_第3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檢測卷(含答案)_第4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檢測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檢測卷(含答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宋祁《玉樓春》有句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崩顫O《笠翁余集》卷八《窺詞

管見》第七則別抒己見,加以嘲笑:”此語殊難著解。爭斗有聲之謂‘鬧‘;桃李‘爭春'則

有之,紅杏'鬧春',余實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

矣!”蘇軾少作《夜行觀星》有一句“小星鬧若沸",紀的《評點蘇詩》卷在句旁抹一道墨杠

子,加批:“似流星。”這表示他不懂蘇軾那句,以為它像司空圖所寫:“亦猶小星將墜,則

芒焰驟作,且有聲曳其后?!彼稳嗽娢睦锍0选棒[”字用來形容無“聲”的景色,不必少見

多怪。宋祁的詞句和蘇軾的詩句都是“通感”或“感覺挪移”的例子。

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

鼻、身各個官能的領(lǐng)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

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諸如此類在普通語言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譬如我們說“光亮”,也說

“響亮”,把形容光輝的“亮”字轉(zhuǎn)移到聲響上去,正像拉丁語以及現(xiàn)代西語常說的“黑暗

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視覺和聽覺在這一點上有“通財之誼”。培根的想象力比較

豐富,他說:音樂的聲調(diào)搖曳和光芒在水面蕩漾完全相同,“那不僅是比方,而且是大自然

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腳跡”。這算得哲學(xué)家對通感的巧妙解釋。(摘編自錢鐘書《通

感》)

材料二閱讀《荷塘月色》,我們感受到詩情畫意。朱自清先生以詩人的心去感受荷塘

月色,不但游目騁懷地觀察,而且先辨淄淹地品味,從而細致地描繪了令人“驚異”的“無

邊的荷香月色”。

作者所寫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層次里復(fù)有層次,使整

個畫面有立體感、滲透感;其中動靜、虛實、濃淡、疏密,是畫意的設(shè)置,也是詩情的安排。

這樣的描寫,離不開作者嫻熟而有個性的藝術(shù)技巧。有鮮明的比喻,有明顯的對比,有強烈

的襯托,有生動的擬人。但更令人贊賞的是,由于作者對描寫對象有極其深刻的體會,因此

突破一般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一種奇特而新穎的手法,即古典詩歌中常有的“通感”,這種出神入化

的藝術(shù)處理手法,在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是不多見的。

描寫得細,來自作家對客觀物象觀察得細,體味得細。僅以對蟬聲這一細節(jié)的描寫就足

以說明問題。由于有些讀者提出異議,以為月夜不應(yīng)有蟬鳴,因此他請教了好些人,最后還

是親自體察,“又有兩回親聽到月夜的蟬聲”,才打消了本想修改的念頭,因此他深深地體會

到“觀察之難”,以為不能“由常有的經(jīng)驗作概括的推論”(《關(guān)于“月下蟬聲”》)。整篇《荷

塘月色》均體現(xiàn)了作者這種縝密審察的創(chuàng)作精神。他不但對荷塘作整體的揣摩,而且作局部

的審視,時而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時而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時而摹寫花葉,

時而描繪岸柳,時而淡勾云彩,時而輕描樹影,層層鋪陳,步步開拓,細膩地展現(xiàn)了荷塘月

色之令人“驚異”之美。朱自清還認為“花和光固然有詩,花和光以外還有詩”“山水田園

固然有詩……僅一些顏色,一些聲音,一些味覺,一些觸覺,也都可以有詩”(《詩與感覺》)。

藝術(shù)家的任務(wù)就是要以敏銳的感覺去發(fā)現(xiàn)這些“詩、從《荷塘月色》里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正

是這樣努力地去發(fā)掘蘊含在大自然里的這些“詩”,運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極力摹寫了月夜荷塘

的聲、光、色、味,從而創(chuàng)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

除了描寫技巧有獨到之處外,語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語言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新穎,

如他自己所主張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歐化的口語”來繪神狀態(tài)、表情

達意。優(yōu)美的藝術(shù)境界是要通過高質(zhì)量的語言來實現(xiàn)的,所以凡杰出作家無不重視語言的鍛

煉。《荷塘月色》的語言藝術(shù)確是達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順口”“順耳”“順眼”的境地(《誦

讀教學(xué)與“文學(xué)的國語”》)。

《荷塘月色》之所以無限動人,還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輕紗般掩映下的荷

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當時微妙的心思。作者緣情寫景,以景襯情,不僅使作品具有繪畫

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摘編自劉泰隆《荷香月色詩情畫意一一讀〈荷塘月色〉》)

材料三1927年7月,在清華大學(xué)任教的朱自清想回揚州,他的兩個孩子在揚州他的

父親那里。但他與父親的關(guān)系由于種種原因鬧得很僵,他怕回去之后難以和父親和解,猶豫

不決。這樣的心情表露在《荷塘月色》中,就是開頭的一句話:“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倍?/p>

這證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xí)r感到的自由,在性質(zhì)上是一種倫理的“自由”,是擺脫了作為丈

夫、父親、兒子潛意識里的倫理負擔,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沒有直接關(guān)系的。

這樣的解釋,如果不是更加貼近朱先生的本意,至少也是比較深刻地揭示了心理和藝術(shù)的奧

秘。朱自清自己曾說:“只有參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決自己的惶惶然”“只是在行為上

主張一種生活的中和主義”“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著我生活”“還是別提超然為好”“最終

的選擇還是‘暫時逃避’”“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是一團亂麻。

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边@些表明朱自

清因為考慮到對老婆孩子的責(zé)任問題,而不能絕對地作政治的抉擇。

(摘編自孫紹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漁與紀的兩位大家的認識有點少見多怪,說明古人對“通感”的認識還存有分歧。

B.“通財之誼”原指交情甚篤的朋友之間的錢財往來,文中指各個官能的領(lǐng)域不分界

限。

C.“通感”的手法在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較少運用,《荷塘月色》中則運用得巧妙、奇特、

新穎。

D.“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中的“這幾天”應(yīng)該有所指,孫紹振順著此思路得出新結(jié)

論。

2.下列語句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通感”觀點的一項是(3分)()

A.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B.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D.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

3.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讀者憑常有經(jīng)驗質(zhì)疑朱自清“月下蟬聲”,表明寫作時不能憑想象,要親自體察。

B.《荷塘月色》之所以富有詩意,是因為朱自清以敏銳的感覺發(fā)現(xiàn)了荷塘月色中的“詩”。

C.朱自清提倡文學(xué)語言要“順口”“順耳”“順眼”,他的《荷塘月色》確實做到了。

D.對《荷塘月色》情感中“自由”的理解,不能僅從政治的角度,也要從倫理的角度。

4.材料二是從哪幾個方面賞析《荷塘月色》的?請簡要概括。(4分)

答:..........................................................................

5.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引用了朱自清本人的觀點,這樣的引用有哪些好處?請簡要分

析。(4分)

答:..........................................................................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①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圍爐煮茗,或吃涮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爐、暖炕等設(shè)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fēng)大若雷,而躲在屋里的兩三

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

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這中間,有的是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

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jié)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fēng)一一西北風(fēng)

——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

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

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

愛得很么?

③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

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jié),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

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diào),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diào)。

④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里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歷的年邊,說不定還

不得不拿出紗衫來穿;走過野人的籬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

后,涼冷一點,至多也只換上一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一種極

南的氣候異狀,并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

⑤江南的地質(zhì)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

冬至而不敗,紅葉亦有時候會保持得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柏樹,紅葉落后,

還有雪白的柏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

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fēng)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fēng)和日暖的午后,

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歲時的肅殺,并且還可以飽覺著

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

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到。

⑥說起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

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絕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

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喜歡以散步一詞做他們的創(chuàng)作題目看來,大

約德國南部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

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瀕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

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

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梗的雜木

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nóng)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

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

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

人到了這一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

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

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

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diào)戲酒姑娘了;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

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

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支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⑨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

住。空言不如實踐,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

去湖上散散步罷!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選自《郁達夫文集》,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⑤段中寫蘆花冬至不敗、紅葉三月不落、烏柏子著在枝頭、草色仍帶綠意,表現(xiàn)

江南的地質(zhì)豐腴而潤澤,形成了江南獨特的冬景。

B.第⑦段中“人到了這一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是說自然迷人,使人曠達灑脫,

不計榮辱得失。

C.作者在描寫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時,借助想象,用色狀物寫景,濃淡適宜,為讀者

描繪了一幅悠閑情調(diào)的水墨畫。

D.本文與《故都的秋》在感情基調(diào)上都表現(xiàn)了濃重的悲涼,是用深沉的憂思和落寞的

悲涼來歌頌江南的冬景和故都的秋天。

7.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篇散文從不同角度描寫江南的冬天,作者覺得江南冬景抵得過北方夏夜,是很可

愛的,對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賞的。

B.作者將自然景物和民俗相結(jié)合進行描寫,如冬郊散步的愉悅逍遙、曝背談天的悠閑

安寧。這種在對自然畫面的描寫中添加了人的活動的構(gòu)思,使得文章的人文氣息濃郁。

C.文章對江南冬景做了大量描述,并始終將景物與自身感受融為一體來寫,思路清晰,

首尾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圓合。

D.全文語調(diào)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淳樸,和江南的冬景相得益彰,生

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

8.作者寫江南雪景時,沒有直接描寫,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古詩文。作者是怎樣組合這

些詩文的?引用這些詩文有什么好處?(6分)

答:..........................................................................

9.《故都的秋》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秋天的特點,本文描寫江南的冬景,

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法,請點出并結(jié)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不裹二十六年,宋文帝欲經(jīng)略中原。彭城太守王玄謨獻策取寵。帝謂侍臣曰:“觀玄謨

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二十九年春,上聞魏世祖殂,更謀北伐。太子中庶子何偃以為:

“淮、泗數(shù)州瘡痍未復(fù),不宜輕動。”上不從。夏五月丙申,遣撫軍將軍徐州刺史蕭思話督

冀州刺史張永等向稿破。青州刺史劉興祖上言:“河南阻饑,野無所掠,非旬月可拔。愚謂

宜長驅(qū)中山,據(jù)其關(guān)要。冀州以北民人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

潰上意止存河南亦不叢上又使員外散騎侍郎瑯邪隨軍向碣磁,銜中旨授諸將方略,臨時宣示。

秋七月,張永等至稿做,引兵圍之。諸軍攻稿破,治三攻道,張永當東道,濟南太守申坦當

西道,揚武司馬崔訓(xùn)當南道。攻之累旬,不拔。八月辛亥夜,魏人自地道潛出,燒崔訓(xùn)營及

攻具。癸丑夜,又燒東圍及攻具。尋復(fù)毀崔訓(xùn)攻道。張永夜撤圍退軍,不告諸將,士卒驚擾。

魏人黍之,死傷涂地。蕭思話自往,增兵力攻,旬余不拔。是時,青、徐不稔,軍食乏。丁

卯,思話命諸軍皆退屯歷城,斬崔訓(xùn),系張永、申坦于獄。己丑,詔解蕭思話徐州,更領(lǐng)冀

州刺史,鎮(zhèn)歷城。上以諸將屢出無功,不可專責(zé)張永等,賜思話詔曰:“虜既乘利,方向盛

冬,若脫敢送死,兄弟父子自共當之耳。言及憎憤!可以示張永、申坦。”又與江夏王義恭

書曰:“早知諸將輩如此,恨不以白刃驅(qū)之。今者悔何所及!”義恭尋奏免思話官,從之。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宋文圖恢復(f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冀州以北/民人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上意止

存/河南亦不從/

B.冀州以北/民人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上意止

存河南/亦不從/

C.冀州以北/民人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上意止

存河南/亦不從/

D.冀州以北/民人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上意止

存/河南亦不從/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元嘉”與“壬戌之秋”(《赤壁賦》)中的“壬戌”,都是指皇帝的年號。

B.“上聞魏世祖殂”與“中道崩殂”(《出師表》)中的“殂”含義相同。

C.“魏人乘之”與“自京師乘風(fēng)雪”(《登泰山記》)中的“乘”含義不同。

D.“詔解蕭思話徐州”與“終不解矣”(《師說》)中的“解”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文帝一直謀求北伐,想要建立顯赫功績。元嘉二十九年,他認為時機已到,命令

蕭思話統(tǒng)領(lǐng)軍隊進攻駐守碣破的北魏軍。

B.何偃反對北伐,劉興祖雖不反對,卻不認同文帝的進攻路線;但二人都認為宋朝民

力還未恢復(fù),會影響到軍隊的糧食補給。

C.稿破之戰(zhàn),宋軍分三路進攻,反被魏軍打??;后來蕭思話親自出馬,增加兵力猛力

攻城十多天,最終因軍中缺糧而退守歷城。

D.面對北伐失敗,宋文帝認為主要原因是整個將領(lǐng)團隊都怯懦無能,不能為國用命。

他甚至后悔沒有抽刀在他們背后親自督戰(zhàn)。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河南阻饑,野無所掠,非旬月可拔。

譯文:........................................................................

(2)上以諸將屢出無功,不可專責(zé)張永等。

譯文:........................................................................

14.史家認為宋文帝多次北伐失敗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上每命將出師,常授以成律,

是以將帥莫敢自決”;二是“領(lǐng)軍之將,臨危自退,不念大局”。請結(jié)合本文,簡要陳述能

體現(xiàn)上述觀點的史實。(3分)

答:..........................................................................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送范山人歸泰山

李白

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間。

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首聯(lián)詩人運用鋪敘描繪范山人抱白鶴回泰山,不僅贊嘆人鶴的形象之美,還寓有詩

人求仙學(xué)道之意。

B.頷聯(lián)寫詩人看著范山人抱白鶴離去,與自己的距離由近在咫尺到漸行漸遠,直至遠遠

看到他行至崖間。

C.頸聯(lián)寫范山人雖越行越遠,但詩人登上高處的天門攀上近處的日觀峰,對范山人的身

影依然目有所及。

D.尾聯(lián)寫人鶴皆去,佇立送行的詩人面對眼前云朵遮白鶴、人影望不及的遠景,不禁產(chǎn)

生惆悵迷惘之情。

16.整首詩以范山人的行蹤為主線,涉及景致色彩鮮明,詩人以此刻畫出范山人怎樣的

形象?請結(jié)合全詩加以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天地宇宙間,生命渺小,微不足道,蘇軾《赤壁賦》中“,

”兩句即表達此意。

(2)《赤壁賦》中,以“,”兩句,寫出霧氣、江

水、夜空渾然一體的景象。

⑶《登泰山記》中描寫日出時情景的句子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地壇去,

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

“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

驅(qū)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么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薄胺鋬喝缫欢湫§F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

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

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個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

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边@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

并不衰敗。

我在這園子里待著,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

我為什么要出生。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

題,而只是上天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天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

結(jié)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

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18.文中畫橫線句子中“一個世界”和“另一個世界”各指什么?(4分)

答:..........................................................................

19.文中使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請任選其中兩種修辭,簡要分析其

表達效果。(4分)

答:..........................................................................

20.下列各句中的冒號和文中冒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

如水。

B.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生出珍寶似的圓圓的

白點

C.桃花開了,紅得像火;梨花開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開了,黃色、紫色交相輝映:

好一派萬紫千紅的燦爛春光。

D.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林語堂曾說:“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論散文,他與歐

陽修并稱“歐蘇”;論詩歌,他與黃庭堅并稱“蘇黃”;―①…,他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論書法,他被尊為“宋四家”之首;論繪畫,他是中國文人畫鼻祖。

這樣一位具有家國情懷才華橫溢的人,“奮厲有當世志”,官居禮部尚書,但剛正不阿

秉言直書的性格,使他仕途多舛幾次被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一②…。讓人欽佩的是蘇東坡

在精神上擺脫了得失的痛苦,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世事滄桑變化,在坎坷中獨享清趣,在清淡

中品嘗滋味,在絕境中活出精彩。

他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襟懷,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的睿智思辨;他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豪邁氣象,也有“寧可食無肉,

不可居無竹”的高雅脫俗,也有“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浩蕩氣節(jié)。.…③…,

北宋乃至中國文化將會失去多少光彩!縱然人生如須臾一瞬,蘇東坡的精神卻獲得了永生。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0個字。(3分)

答:..........................................................................

22.請以“蘇東坡”為開頭,分別用一個陳述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

15個字。(6分)

答:..........................................................................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勸學(xué)》

材料二姚鼐在《惜抱軒集》中記述了自己年輕時的一段經(jīng)歷:

姚鼐早年愛好廣泛,古文、詩詞、經(jīng)學(xué)、醫(yī)藥養(yǎng)生等均有涉獵。嘉定人王鳳喈說自己先

前很害怕姚鼐,現(xiàn)在卻不怕了。有人問他原因。王鳳喈答道:“他總想做一個‘多能’的人,

專力則精,雜學(xué)則粗,所以我不再怕他了?!币ω韭犝f此事后,果斷放棄了其它愛好,專心

致志學(xué)寫文章,最終成為文章大家。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說明古人對‘通感’的認識還存有分歧”的說法于文無據(jù),在文中并沒有這樣

的認知。

2.答案:C

解析:A項,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B項,運用了比喻修辭。C項,運用了通感手

法,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通感”觀點。D項,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

3.答案:A

解析:“表明寫作時不能憑想象,要親自體察”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說“因此他深深地

體會到‘觀察之難’,以為不能'由常有的經(jīng)驗作概括的推論'”,表明寫作時不能憑常有

的經(jīng)驗作概括的推論。

4.答案:①從藝術(shù)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描寫技巧)方面,賞析《荷塘月色》的詩意意境;

②從作者朱自清縝密審察的創(chuàng)作精神來賞析《荷塘月色》;③從語言方面,賞析《荷塘月色》

的語言自然新穎;④從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來賞析《荷塘月色》不僅具有繪畫美,而

且富有情趣美。

5.答案:①引用朱自清本人的觀點有力地論證了文章的觀點;②引用朱自清本人的觀

點也是為了增強文章論證的說服力和權(quán)威性;③引用朱自清的一些觀點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化

底韁。

6.答案:D

解析: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不是“悲涼”“憂思”“落寞”,而是“喜愛”。

7.答案:C

解析:“首尾呼應(yīng)”錯,文章開頭從北方寫起,在江南結(jié)束。

8.答案:(1)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安排詩句,既寫出了江南雪景不同時段的美麗,又表現(xiàn)

了從日暮到清晨的江南雪景的整體意境之美。(2)通過引用,作者以虛寫實,觸發(fā)了人們對

江南雪景的聯(lián)想,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增強了文章語言的詩意。

9.答案:本文以北國之冬的寒冷有勁,反襯江南之冬的溫和可愛;以閩粵之冬的極和

暖來反襯江南冬景的恰到好處;以德國散步正襯江南散步,進而側(cè)面描寫江南冬景宜人;以

擱筆去散步,側(cè)面描寫冬景誘人。通過襯托,鮮明地表達了對江南冬景的喜愛之情。

10.答案:B

解析:“因資為易”承接前文“麥已向熟”,意思表達完整,應(yīng)在其后斷開?!叭簟弊g

為“如果”,表假設(shè),不能譯為“好像”,故“若”前應(yīng)斷開;“黃河以南……”是一個完

整的句意,排除A、Co"上意止存河南”中“止”意為“只”,“存”意為動詞“保存、

保有”,后面需要有賓語,故與“河南”之間不能斷開,排除D。選B。

11.答案:A

解析:A項“壬戌”不是皇帝年號,是“干支”紀年法。B項含義相同?!伴恪?,死亡。

C項含義不同?!俺恕保脵C/冒著。D項含義不同。“解”,解除/解決。最終確定答案為

A?

12.答案:B

解析:劉興祖并未提及“宋朝”的民力不足。他的建議是改變進攻路線“宜長驅(qū)中山,

據(jù)其關(guān)要”來保證能從沿途獲得糧食補給。

13.答案:(1)黃河以南的老百姓饑餓受苦,千里荒野搶不到任何可以充饑的東西,不

是十天半月(短時間)能夠攻克的。

(2)文帝認為將領(lǐng)們多次出擊都沒有建立功績,不能只責(zé)怪張永等人。

解析:(1)“無所掠”,搶不到任何可以充饑的東西;“旬月”,十天至一個月,指較

短的時日;“拔”,攻克。(2)“以”,認為;“屢出”,多次出擊;“專”,專一、只。

14.答案:①體現(xiàn)第一個原因的史實是:宋文帝又派遣員外散騎侍郎瑯邪跟隨軍隊到稿

磁,遵奉文帝的命令,臨開戰(zhàn)前,才給諸位將領(lǐng)傳達皇帝打仗的方法策略。

②體現(xiàn)第二個原因的史實是:張永沒有通知其他將領(lǐng),率領(lǐng)本隊人馬乘夜后撤,士卒大

為驚慌,造成兵敗。

【參考譯文】

元嘉二十六年,宋文帝想要攻占中原地區(qū)。彭城太守王玄謨貢獻計策來取悅君王。宋文

帝對身邊的侍從說:“看了玄謨所陳的奏章,讓人不禁有了封狼居胥的想法啊?!倍拍?/p>

春,宋文帝聽說魏世祖去世,又想著謀劃北伐的戰(zhàn)爭。太子中庶子何偃認為:“淮、泗等州

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重創(chuàng),民力還沒有恢復(fù),不應(yīng)該輕易發(fā)動戰(zhàn)事。”宋文帝不聽。夏五月丙申日,

文帝派遣撫軍將軍徐州刺史蕭思話統(tǒng)領(lǐng)冀州刺史張永等奔赴碣碳。青州刺史劉興祖上疏說:

“黃河以南的老百姓饑餓受苦,千里荒野搶不到任何可以充饑的東西,不是十天半月(短時

間)能夠攻克的。我認為應(yīng)該直入中山,先占領(lǐng)這一險要關(guān)卡。冀州以北,老百姓的生活尚

且比較富裕,加上這時正是麥子已經(jīng)成熟的季節(jié),借敵人的物資供應(yīng)我們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倘若中原震動起來,黃河以南的魏國勢力自然而然就會土崩瓦解?!彼挝牡鄣囊鈭D只是想保

有黃河以南地區(qū)(無意深入北方),也沒有聽從。宋文帝又派遣員外散騎侍郎瑯邪跟隨軍隊到

稿做,遵奉文帝的命令,臨開戰(zhàn)前,才給諸位將領(lǐng)傳達皇帝打仗的方法策略。秋七月,張永

等到達稿做,領(lǐng)兵圍城。各路大軍進攻磕做,兵分三路:張永等從城東進攻,濟南太守申坦

從城西進攻,揚武司馬崔訓(xùn)則從城南進攻。攻打幾十天也沒能攻下。八月辛亥這天夜里,北

魏軍從地道里偷偷出來,燒毀了崔訓(xùn)的軍營及他們進攻所使用的武器。癸丑夜晚,北魏軍又

燒毀了圍攻東城的宋兵營和攻城器械。不久,又摧毀了崔訓(xùn)攻城的地道。張永率領(lǐng)軍隊乘夜

后撤,沒有通知其他將領(lǐng),士卒大為驚慌。北魏軍乘機(進攻),劉宋軍死傷者遍地都是。蕭

思話親自前往,增兵猛攻城池十幾天,仍未攻克。這時,又趕上青州、徐州莊稼收成不好,

軍內(nèi)缺少糧食。丁卯口,蕭思話下令各路大軍全都撤退到歷城駐扎,斬了崔訓(xùn)I,逮捕了張永、

申坦,(將他們)送進監(jiān)獄。己丑日,宋文帝下令解除蕭思話徐州刺史的職務(wù),改任冀州刺史,

鎮(zhèn)守歷城。文帝認為將領(lǐng)們多次出擊都沒有建立功績,不能只責(zé)怪張永等人,就下詔給蕭思

話說:“胡虜已經(jīng)乘機取得了優(yōu)勢,而此時正值隆冬季節(jié),如果他們膽敢前來送死,那么我

們父子兄弟自會共同抵擋他們。說到這里,更增加我的憤怒之情!可以把此詔讓張永和申坦

聽聽?!比缓螅ㄋ挝牡郏┯纸o江夏王劉義恭寫信說:“早知道各位將領(lǐng)們?nèi)绱耍ㄇ优碂o能),我

真恨自己沒有抽刀在他們背后督戰(zhàn)。現(xiàn)在后悔都來不及了?!辈痪茫瑒⒘x恭奏請免除蕭思話

的官職,文帝批準了。

1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C項,“頸聯(lián)……但詩人登上高處的

天門攀上近處的日觀峰”說法錯誤。登上日觀峰的不是詩人,而是范山人。

16.答案:詩人刻畫了一位懷抱白鶴、浮云相伴、現(xiàn)身青崖、云深身沒、仙風(fēng)道骨的高

士隱者形象。詩人突出白色,目光隨著這片白色移動,先是“初行若片云”,白色飄逸輕盈;

再是“杳在青崖間”,青色映襯,清晰可見;飄過天門,行至日觀,最后隱身層云。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xué)作品形象的能力。先概括范山人形象的總體特征,然后結(jié)合具

體詩句分析其具體特征。首先,詩人刻畫了一位懷抱白鶴、浮云相伴、現(xiàn)身青崖、云深身沒、

仙風(fēng)道骨的高士隱者形象。“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鮮明,但

詩人讓他“抱”上一只“白鶴”,這樣就引人注目了,“白鶴”在詩歌中常用來比作羽化成

仙,有歸隱之意,“魯客抱白鶴”,寓有求仙學(xué)道之意;“初行若片云”,了然在目;“杳在青

崖間”,距離遠了,看上去更小,但因為出現(xiàn)了青色(“青崖”)作為襯托,仍很清晰;“高高

至天門,日觀近可攀”,更高了,更遠了,更小了,這時,詩人又巧妙地使用紅色(“日”暗

藏著紅色)作底,所以還依稀可見;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