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確定控制程序_第1頁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確定控制程序_第2頁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確定控制程序_第3頁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確定控制程序_第4頁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確定控制程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件編號KH/CX—06

版本號A/0

受控狀態(tài)受控

持有部門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

控制措施的確定控制程序

編制部門:安全部

審核人:/3

批準人:

2013年2月28日發(fā)布2013年3月1日實施

唐山市豐南區(qū)凱恒鋼鐵有限公司發(fā)布

修改履歷

版修改修改

修改內容批準人實施時間

號狀態(tài)條款

A0孫志新2013.3.1

1目的

辨識及評價公司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范圍內的危險源,并評價其風險程度,判

定出不可接受風險,從而進行有效的控制。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作業(yè)場所、作業(yè)場所內人員、活動及設備設施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

價。

3術語

3.1危險源: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tài)或行為,或其組合。

3.2危險源辨識:辨別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

3.3健康損害:可確認的、由工作活動和(或)工作兩關狀況引起或加重的身體或精神

的不良狀態(tài)。

3.4事件: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與工作相關的健康損害或人身傷害(無論嚴重程度),或者死

亡的情況。

3.5不符合:未滿足要求.

3.6風險:發(fā)生危險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與隨之引發(fā)的人身傷害或健康損害的嚴

重性的組合。

3.7風險評價:對危險源導致的風險進行評估、對現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慮以及

對風險是否可接受予以確定的過程。

3.8可接受風險:根據組織的法律義務和職業(yè)健康安全方針,已降至組織可容許程度的

風險。

3.9全員調查:全員參與查找各自崗位或工作范圍內的危險源,并將危險源向上級反映,

最后由安全管理人員審查識別危險源的全過程。

3.10現場巡查:安全管理人員到現場利用危險源辨識方法,核實有疑議的全員調查內

容或發(fā)現有遺漏的危險源的過程。

4主要職責

4.1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控制措施確定的領導工作和《不可

接受風險清單》、《不可接受風險控制計劃清單》的批準。

4.2安全部負責危險源辨識的確認、匯總,組織風險評價,對危險源風險控制措施、

不可接受風險清單進行審核,并編制《不可接受風險控制計劃清單》。

4.3各部室、分廠負責對本單位的危險源進行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工作,

填寫《危險源調查評價表》并報送安全部。

5管理程序

5.1工作步驟

劃分[業(yè)活動

辨識危險源

1

評價風險

控制措施的確定

實施內制措施

評審控制措施叫適宜性(必要時)

實施情況驗證

5.2劃分作業(yè)活動

5.2.1進行危險源辨識,首先要劃分作業(yè)活動,危險源辨識針對作業(yè)活動進行。

5.2.2作業(yè)活動劃分程度的把握:所劃分的作業(yè)活動既不能太復雜(如包含有幾十個

作業(yè)步驟或作業(yè)內容);也不能太簡單(如僅有一、兩個作業(yè)步驟或作業(yè)內容)。

5.2.3劃分作業(yè)活動的方法

5.2.3.1按生產(工作)流程的階段劃分;

5.2.3.2按地理區(qū)域劃分;

5.2.3.3按裝置劃分;

5.2.3.4按作業(yè)任務劃分;

5.2.3.5在實際工作中也可以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結合。

5.3危險源辨識

5.3.1危險源辨識的范圍

5.3.1.1所有常規(guī)和非常規(guī)的活動;

5.3.1.2所有進入作業(yè)場所人員(包括承包商和參觀者)的活動;

2

5.3.1.3人員行為、能力和其他人為因素;

5.3.1.3已識別的源于工作場所外、能夠對工作場所內組織控制下的人員的健康安全產

生不利影響的危險源;

5.3.1.4在工作場所附近,由組織控制下的工作相關活動所產生的危險源;

5.3.1.5由本組織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場所的基礎設施、設備和材料;

5.3.1.6組織及其活動的變更、材料的變更,或計劃的變更;

5.3.1.7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更改包括臨時性變更等,以及對運行、過程和活動的

影響;

5.3.1.8所有與風險評價和實施必要控制措施相關的適用法律義務;

5.3.1.9對工作區(qū)域、過程、裝置、機器和(或)設備、操作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

包括其對人的能力的適應性。

5.3.2在辨識過程中,要考慮三種狀態(tài)(正常、異常和緊急)和三種時態(tài)(過去、現

在和將來)。

5.3.3危險源辨識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5.3.3.1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5.3.3.2人的不安全行動;

5.3.3.3作業(yè)環(huán)境的缺陷;

5.3.3.4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5.3.4危險源辨識的方法采用基本分析法和工作安全分析法。

5.3.4.1基本分析法:對『某項作業(yè)活動,依據作業(yè)活動信息,對照危險源分類和事故

類型,確定本項作業(yè)活動中具體的危險源。

5.3.4.2工作安全分析法:把一項作業(yè)活動分解成幾個相連接的作業(yè)步驟,識別整個作

業(yè)活動及每一步驟中的危險源并將其匯總。

a)如果某個作業(yè)活動可以分解為若干個相連接的作業(yè)步驟;

1)對每個作業(yè)步驟,參考危險源類別(附錄一)中前兩大類的分類內容,辨識出與

此步驟有關的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的不安全行動,然后將各步驟中的危險源匯總。

2)將整個作業(yè)活動作為一個整體,參考危險源類別(附錄一)中前兩大類的分類內

容,辨識出與此作業(yè)活動有關的作業(yè)環(huán)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上的缺陷。

3)將上述辨識出的危險源匯總,匯總中合并同類項。

b)如果某作業(yè)活動不能分解成若干個相連接的作業(yè)步驟:

3

參考危險源類別(附錄一)中內容,辨識出與此作業(yè)活動有關的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人的不安全行動、作業(yè)環(huán)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上的缺陷。

5.3.5危險源辨識充分性的確定:

a)覆蓋已發(fā)生事故的原因,包括本公司近期內所有事故的原因。

b)覆蓋法規(guī)的要求,辨識出的危險源與所有使用的法律、法規(guī)和其他要求相對照,

除辨識出的危險源之外,不應存在其它違法現象。

5.4風險評價

5.4.1風險評價的方法采用定性法和半定量法(LEC法

5.4.2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用定性評價法直接判定為不可接受風險:

a)嚴重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要求的;

b)涉及發(fā)生過死亡事故、重傷事故、三次及以上輕傷事故的風險,且未采取有效

的控制措施的;

c)相關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5.4.3除上述情況外,無法直接判斷時可采用半定量法(LEC法)。(見附錄二)

5.5控制措施的確定

5.5.1風險的控制方式:

a)主動控制

b)制定目標、管理方案:

c)制定運行控制程序;

d)培訓與教育;

e)制定應急與相應預案;

f)對于一般風險,可以保持現有措施,加強現場監(jiān)督檢查。

5.5.2風險控制措施的確定順序:

a)消除;

b)替代;

c)工程控制措施;

d)標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e)個體防護設備。

5.5.3依據風險級別按下述要求策確定制措施

a)一級風險:立即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否則停止工作,并制定目標一管理方

4

案優(yōu)先實施降低或消除風險;屬于經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且不需投資解決的,采用運

行控制,制定或完善程序文件或作業(yè)指導書。

b)二級風險:需上硬件設施或加強培訓的,立即制定目標一管理方案;若以前無

規(guī)定或規(guī)定不充分要采用運行控制,制定或完善程序文件或作業(yè)指導書;工作正在進

行時應制定應急措施。

C)三級風險:采用運行控制,制定或完善程序文件或作業(yè)指導書;需上硬件設施,

制定目標一管理方案;若現條件不具備應制定臨時措施并考慮長遠措施;若是規(guī)定很

充分,需加強培訓,嚴格遵守規(guī)定,并監(jiān)測執(zhí)行情況。

d)四級風險:屬個別人不安全行為需遵守規(guī)定,但需監(jiān)測遵守的有效性;屬于物

的不安全狀態(tài)、環(huán)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需進行整改。

e)五級風險:按原控制措施進行控制即可,需整改的現場安排整改即可。

5.6工作程序

5.6.1安全部于每年第三季度組織一次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工作,并制定計劃。

5.6.2各部門/單位由分管領導依據安全部下發(fā)的工作計劃組織制定計戈%成立辨識評

價工作組(由安全、技術、設備、消防等人員參加;并以部門/單位管理人員、班組安

全員、操作骨干和安全事務代表等人員為主組成)。針對本部門/單位區(qū)域內所有作業(yè)

活動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確定工作(重點針對發(fā)生變化的活動和

原來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填寫“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表”,并形成本單位的“危險源

辨識與風險評價表”,不可接受風險的填寫“不可接受風險清單”,報安全部。

5.6.3安全部組織相關部門/單位對各部門/單位上報的不可接受風險及控制計劃進行

再次評價、確定,經管理者代表審批后反饋到相關部門/單位,由各部門/單位依據各

自職責,制定管理方案或實施運行控制降低或消除風險,需報公司的按職責權限分工

和對口管理的原則上報有關部門辦理。

5.6.4二級以上(含二級)不可接受風險控制計劃中采用“口標一管理方案”的,并

上報公司安全部備案,各部門、單位要將制定、實施方案中產生的資料附在一起予以

保存。

5.6.5公司各部門/單位要保持本層次最新的“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表”,并將風

險及其控制計劃和職責傳達到有關崗位和職工,明確責任,層層落實。

5.6.6安全部將各部門、單位上報的“不可接受風險清單”(二級以上,含二級)進

行匯總,并對二級以上(含二級)風險進行跟蹤監(jiān)督,做好記錄。

5

5.7當出現重大變化,如工藝、技術、作業(yè)環(huán)境、設備、設施、適用的法律法規(guī)及其

他要求發(fā)生變化時,各部門、單位要隨時進行辨識評價和修訂控制措施,并按本程序

“5?6條款執(zhí)行”開展。

5.8各部門在隱患排查的過程中不斷更新部門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表。

5.9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的結果應作為體系方針、目標的制定依據,并為體系其它要

素的運行和管理評審提供依據。

5.10各部門/單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的結果要經分管領導審批,并在提出的培訓需

求、技術改造、設備大中修等計劃和運行控制中充分利用。

5.11各部門/單位保存“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表”和“不可接受風險控制計劃清

單”,并保持最新的辨識結果。

5.12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策劃中的所有有關記錄按《記錄控制程序》的

有關要求保存管理。

6相關文件

《記錄控制程序》

7相關記錄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表

不可接受風險清單

7附錄

附錄一:危險源類別

附錄二:風險評價方法(LEC法)

附錄一

6

危險源類別

一、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1裝置、設備、工具、廠房等

1)設計不良

一一強度不夠;一一穩(wěn)定性不好;一一密封不良;一一應力集中;一一外型缺陷、外

露運動件;一一缺乏必要的連接裝置;一一構成的材料不合適;一一其他。

2)防護不良

——沒有安全防護或不完善;一一沒有接地、絕緣或接地、絕緣不充分;一一缺乏個

體防護裝置或個體防護裝置不良;一一沒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一一

其他。

3)維修不良

——廢舊、疲勞、過期而不更新;一一出故障未處理;一一平時維護不善;一一其他。

2物料

1)物理性

一一高溫物(固體、氣體、液體);一一低溫物(固體、氣體、液體);一一粉塵與氣

溶膠;一一運動物。

2)化學性

一一易燃易爆性物質(易燃易爆性氣體、易燃易爆性液體、易燃易爆性固體、易燃易

爆性粉塵與溶膠、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質);一一自然性物質;一一有毒物質(有毒氣

體、有毒液體、有毒固體、有毒粉塵與溶膠、其他有毒物質);一一腐蝕性物質(腐

蝕性氣體、腐蝕性液體、腐蝕性固體、其他腐蝕性物質)一一其他化學性危險源因素。

3)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一一傳染病媒介物;一一致害動

物;一一致害植物;一一其他生物性危險源因素。

一一有害噪聲的產生(機械性、液體流動性、電磁性)。

——有害振動的產生(機械性、液體流動性、電磁性)。

——有害電磁輻射的產生

——電離輻射(X射線、Y離子、B離子、高能電子束等);

——非電離輻射(超高壓電場、紫外線等)。

二、人的不安全行為

7

1不按規(guī)定的方法

一一沒有規(guī)定的方法使用機械、裝置等;一一使用有毛病的機械、工具、用具等;

一一選擇機械、裝置、工具、用具等有誤;一一離開運轉著的機械、裝置等;一一機

械運轉超速;

一一送料或加料過快;一一機動車超速;一一機動車違章駕駛;一一其他。

2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風險;一一不防止機械裝置突然開動;一一沒有信號就開車;一一

沒有信號就移動或放開物體;一一其他。

3對運轉著的設備、裝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調節(jié)

——對運轉中的機械裝置;一一對帶電設備;一一對加壓容器;一一對加熱物;一

一對裝有危險物;一一其他。

4使安全防護裝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裝置;一一使安全裝置不起作用;一一安全裝置調整錯誤;一

一去掉其他防護物。

5制造危險狀態(tài)

——貨物過載;一一組裝中混有危險物;一一把規(guī)定的東西換成不安全物;一一臨

時使用不安全設施;一一其他。

6使用保護用具的缺陷

一一不使用保護用具;一一不穿安全服裝;一一保護用具、服裝的選擇、使用方法

有誤。

7不安全放置

——使機械裝置在不安全狀態(tài)下放置;一一車輛、物料運輸設備的不安全放置;一

一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一一其他。

8接近危險場所

——接近或接觸運轉中的機械、裝置;一一接觸吊貨,接近或貨物下面;一一進入

危險有害場所;一一上或接觸易倒塌的物體;一一攀、坐不安全場所;一一其他。

9某些不安全行為

——用手代替工具;一一沒有確定安全就進行下一個動作;一一從中間、底下抽取

貨物;

扔代替手遞:飛降、飛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惡作劇:—

8

一其他。

10誤動作

一一貨物拿得過多;一一拿物體的方法有誤;一一推、拉物體的方法不對;------

其他。

11其他不安全行動

三、作業(yè)環(huán)境的缺陷

1作業(yè)場所

——沒有確保通路;一一工作場所間隔不足;一一機械、裝置、用具、日常用品配

置的缺陷;一一物體放置的位置不當;一一物體堆積方式不當;一一對意外的擺動防

范不夠;一一信號缺陷(沒有或不當);一一標志缺陷(沒有或不當)。

2環(huán)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一一通風不良或缺氧;一一溫度過高或過低;一一壓力過

高或過低;一一濕度不當;一一給排水不良;一一外部噪聲;一一自然危險源(風、

雨、雷、電、野獸、地形等)。

四、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1對物(含作業(yè)環(huán)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設計、監(jiān)測和不符合處置方面的缺陷;

2對人失誤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訓、指示、雇傭選擇、行為監(jiān)測方面的缺陷;

3工藝過程、作業(yè)程序的缺陷,如工藝、技術錯誤或不當,無作業(yè)程序或作業(yè)程序

有錯誤;

4作業(yè)組織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負荷超限、無必要的監(jiān)督和聯絡、禁忌作

業(yè)等;

5對來自相關方(供應商、承包商等)的風險管理方面的缺陷,如合同鑒定、采購

等活動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

6違反功效學原理,如使用機器不適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點。

附錄二

9

風險評價方法(LEC法)

計算公式為:D=LXEXC

L: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大??;

E:人體暴露在這種風險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fā)生事故會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

D:風險性分值。

一、LEC法的分級數值

1.L一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數值

完全可以預料10

相當可能6

可能,但不經常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0.5

極不可能0.2

實際不可能0.1

2.E—暴露頻率(暴露于危險環(huán)境的頻繁程度)

頻繁程度分值

連續(xù)處在危險環(huán)境中10

每天在有危害環(huán)境中工作6

每周幾次3

每月幾次2

每年幾次1

幾年一次出現在危害環(huán)境中0.5

注:8小時不離崗為“連續(xù)暴露”;8小時內暴露1—N次為“每天在有危害環(huán)境中工作二

3.C一發(fā)生事故可能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