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教案_第1頁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教案_第2頁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教案_第3頁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教案_第4頁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案1.本學科所使用教材的編排體系(1)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2)音樂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也應當注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加強實踐與創(chuàng)造。(4)加強綜合與滲透。2.全套教材的特點本冊教材共有八個單元,后面還有選唱選聽的歌曲共四首。每一在本冊中,歌曲難度、篇幅相對加大,歌曲內容較廣,讓學生體會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國家、地區(qū)、民族的音樂風格。通過學習合唱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音樂常識有:節(jié)拍的學習,小節(jié)、小節(jié)線、終止線、反復記號的學習,以及了解音樂家賀綠汀的故事。教材中的音樂童話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展現(xiàn)的機會,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整冊教材展現(xiàn)了不同國家、地區(qū)、民族的音樂特色,使學生感受各種不同的魅力,更加熱愛民族文化。3.本冊教材的內容結構及特點(1)以審美為中心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離開了審美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將是無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須通過自身的體驗才能獲得。因此,音樂審美教育不僅要完整地體現(xiàn)在新編的音樂教科書中,體現(xiàn)在教師教育觀念中,體現(xiàn)在活動的全過程。2(2)以音樂文化為主線。我們通過學習,認識到普通小學的教育,應以普及藝術教育為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3)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從音樂的諸要素的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從最基本的時值“一4.教材的重點、難點教學重點:2、進一步引導學生勇于參與各項音樂實踐,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教學難點:(2)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3(3)能夠體會歌曲的風格特點,表現(xiàn)歌曲的音樂情緒。2演奏能夠用豎笛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xiàn)。3聽賞:音樂來擴大音樂視野。藝術處理等。知識與技能:1、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規(guī)定的樂理知識,視譜,視唱能力有較大的提高。2、通過學習能正確的完美的表現(xiàn)歌曲,理解、欣賞曲目的主要內容。過程與方法:1、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樂技巧,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2、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學習演奏方法。3、通過欣賞,了解幾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jié)奏、節(jié)拍、音色、音區(qū)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lián)想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操。4、通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學習表達不同音情感的樂曲。4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2、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guī)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通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guī)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能完整的演唱5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一節(jié)教學內容:1、聆聽《致春天》2、表演《小鳥小鳥》教學重點:通過聆聽體會身邊的春天教學難點:表演《小鳥、小鳥》教學過程:一、聆聽《致春天》1.介紹作曲家的國籍及作品的背景為導入。格熱情地譜寫了這首鋼琴抒情小品。2.視聽《致春天》。(2)教師可適時指導,如聽第一段的主題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現(xiàn)主題學生聽賞中的困難,幫助他們聽辨三段體的不同情緒的音樂表現(xiàn)。63.復聽《致春天》。要求學生在座位上用臉部的表情或微小動作,表達出三段音樂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情緒變化。4.完成教材中的書面作業(yè)。(1)畫出第三部分的圖形譜,說明第一與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緒不同。如用同樣的線條,可以用線條的粗細表達其熱烈的情景。還可以根據(jù)想像在圖形譜上添加其他的圖畫等。(2)完成方格框內的選擇-一曲調高、低與情緒的平靜、期待、熱烈。以上兩個書面作業(yè),因為是在學生通過二次欣賞作品的基礎上獨立完成或學生間的相互討論完成,切忌教師包辦代替,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與聯(lián)想。5.三度(欣賞)創(chuàng)作。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動作即興表演對春天來臨時人們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發(fā)展變化過程能表達出來。不求動作和舞姿的優(yōu)美,主要是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參與及他們對春天的向往的心情。二、表演《小鳥小鳥》1.生態(tài)環(huán)保導入。設問:(1)哪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加以保護。(2)你能說出描繪春天的成語嗎?(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2.聆聽范唱《小鳥小鳥》。7設問:(1)歌曲是幾拍子?說出該拍號的含義?(復習6/8拍號)(2)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描繪了怎樣的情景?3.學唱曲調。(1)教師范唱曲調。設問:曲調每一樂句有什么規(guī)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規(guī)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2)先學第一部分(第一樂段)。a.教師范唱。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相似的地方?b.在教師指導下用6/8拍指揮圖式,跟著教師的指揮放慢速度視唱第一樂句(2小節(jié))。c.學生自學第一樂段的其他三個樂句(每句2小節(jié))。d.按教材要求,畫出該三個樂句的圖形譜,找出相同與相似的部分。e.按曲調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調。(3)學唱合唱部分(第二樂段)曲調。a.教師分別范唱兩個聲部的曲調。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不同的地方?b.在教師指導下,二個聲部先學唱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2小節(jié))。注意第一聲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聲部的四度音準。有困難的班級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加唱一條輔助練習:ec.分聲部自學各自的聲部。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8d.合唱合成。要求學生能相互傾聽對方的聲部,做到和諧。4.學唱歌曲(1)完整地唱全曲曲調,要表達出歡悅、活潑的情緒。(2)用“l(fā)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諧;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達喜悅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斷絲連”狀,以表達歡樂的情緒。(3)填入歌詞要唱得更有感情。在完成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讓學生發(fā)表表演歌曲的處理意見,如:演唱形式;編配打擊樂;伴舞;小品表演……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表演。表達對春天的贊美。(1)歌曲是幾拍子?說出該拍號的含義?(復習6/8拍號)復聽樂曲,隨著樂曲用手指畫圖形譜?;蛴貌噬P畫在白紙上,聽后,展示給大家看。五、課堂板書《小鳥、小鳥》1.唱一唱2.想一想3.議一議9六、課后反思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二節(jié)教學內容:《春雨蒙蒙地下》教學重點:表演歌曲教學難點:音樂知識:切分音教學過程:1氣象知識導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種天氣的現(xiàn)象,天氣不可能是永遠“春光明媚”的日子!(1)還有哪一種天氣現(xiàn)象?(2)人們是怎樣來形容春雨的?(3)春雨給大地帶來了什么生機?2.欣賞歌曲范唱。(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擬聲?你能模仿唱一下嗎?3.在教師指導下,練習模擬的下雨聲“刷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8小節(jié)(包括間奏)要求二聲部。(2)結尾處的5小節(jié)(注意力度的變化)要求。4.師生接唱。教師唱歌曲的歌詞部分,學生接唱雨聲“刷刷刷刷”部分。5.學唱曲調,學習切分音。(1)教師范唱曲調。(2)講解切分節(jié)奏及切分音唱法。(3)在教師指導下學唱開始的9小節(jié)曲調(學生用2/4拍指揮圖式劃拍,弄清強弱拍及后半拍節(jié)奏)。(4)學生自學第17小節(jié)以后的曲調:先弄清節(jié)奏,再學唱曲調,教師有重點地指導有讀譜困難的學生。(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發(fā)對春天的贊美,唱好全曲。6.學唱歌曲,表演歌曲。(1)在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后,填入歌詞歌唱。(2)歌詞詞義討論。設問:第一段歌詞的含義是什么?第二段歌詞:“這是生命在歌唱,這是種子在發(fā)芽”,談談你是怎樣理解的?(借景抒情)(3)在理解詞、曲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配上打擊樂,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較合適?使歌曲的表現(xiàn)更有聲、有景、有情。二、音樂知識:切分音2.改變了強弱關系,產生了切分音:改寫成Xxx節(jié)奏,并唱一唱:三、課堂小結1.完整地聆聽范唱歌曲,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感受。2.再聽范唱。分小組編創(chuàng)動作,邊唱邊表演。五、課堂板書《春雨蒙蒙地下》1.唱一唱3.議一議4.情感表達:愛護大自然六、課后反思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三節(jié)教學內容:聆聽《春水》教學重點:領會音樂作品中的“春水”教學難點:按節(jié)奏譜給音樂伴奏教學過程:1、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導入。設問:春水從何處來?冬去春來,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樣活動,他們去向哪里?請聽音樂。2.欣賞童聲合唱《春水》。(1)歌曲創(chuàng)設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合唱有幾個聲部?表現(xiàn)出怎樣的情緒?(3)春水像不像活潑、頑皮的孩子?3.再聽《春水》,邊聽邊跟著歌聲朗讀歌詞,并在教材的歌詞上劃上小節(jié)線(如一次不成,可多聽幾遍)。二、兒歌與打擊樂。1、按教材上標出的節(jié)奏,練習徒手拍擊。2、可以兩人一組練習,即一人朗讀一人拍擊。也可以小組與小組練習,最佳方案是個人邊朗讀邊拍擊。3、注意速度能與歌曲一樣。4、徒手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錄音,準確地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標出的節(jié)奏譜)。5、分組討論,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樂器按徒手打擊的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6、各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組與音樂配合得最默契。1、設問:能否設計其他形式表演,并說說意圖。如配樂作畫;小品2、重新設計節(jié)奏譜,并說說設計的思路與意圖。3、研究成果表演。4、教師要積極表揚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表演,表揚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四、課堂小結按教材上標出的節(jié)奏,練習徒手拍擊。五、布置作業(yè)分組討論,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樂器按徒手打擊的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1.唱一唱3.議一議4.情感表達:愛護大自然七、課后反思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課題歡樂的村寨第一節(jié)教學內容:1、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2、表演《巴塘連北京》教學重點:體會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氣氛教學難點:掌握音樂的強弱韻律,唱好歌曲教學過程:一、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1.猜謎導入:(播放樂曲第一主題音樂)謎語:考考你的小耳朵:這段音樂的風格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描繪的場面是熱烈的舞蹈場景還是恐怖的戰(zhàn)爭場面?演奏的樂隊是中國民族樂隊,還是西洋管弦樂隊?演奏的形式是合奏還是獨奏?2.揭示課題《北京喜訊到邊寨》并解題。(1)為什么喜訊是從北京傳出?(2)“邊寨”是什么地方?3.熟悉各主題音調。播放各主題音調(在課前要制作好各主題的音帶片段。放某一主題,讓學生在課本的譜例上找出是第幾主題,并跟錄音哼唱曲調,同時聽辨是什么樂器演奏,完成課本上右下角的練習。4.視聽樂曲,了解作品的結構。仔細聆聽樂曲,同時根據(jù)剛熟悉的各主題音調,隨音樂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題的序號。教師可從學生的舉手示意中獲得反饋,了解學生的聽賞水平,及時地加以指導。5.師生討論。設問:各主題都描繪了各種民族舞蹈。你能用動作、顏色或語言來表達各主題的舞蹈場景嗎?完成課本右上角的練習。(從引子開始一段一段地議論,可根據(jù)課時的安排有的可詳,有的可略,邊議邊再聽各段音樂的片段)。6.復聽全曲,各組選擇某一主題邊聽邊表演。(1)分組討論選擇五個主題中的某一主題設計簡練的舞蹈動作。教師巡視,分別作指導(根據(jù)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獨舞、男青年舞、(2)聆聽全面,當進入某一主題時,相應的該小組同學到教室的空間中表演這一主題舞蹈的場景。7.小結:我國西南邊疆的各少數(shù)民族,載歌載舞熱情奔放。當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訊傳入邊寨時,他們就用歌舞歡慶喜訊,表達他們的歡樂情景。二、表演《巴塘連北京》1.地理地貌知識導入:青藏高原海撥幾千米,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時間很長。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難的。每當一地的工路修筑起來當?shù)氐娜嗣竦男那槭欠浅<?。歌曲《巴塘連北京》正是這樣背景的反映。視聽結合,效果更佳。3.學唱曲調。(1)教師范唱曲調,并邊唱邊用2/4拍指揮圖式劃拍,做好示范。(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用指揮圖式劃拍,慢速度視唱前6小節(jié)。注意唱好連線(連音線、圓滑線)及樂句的完整性。(3)學生分組視唱后5小節(jié),教師巡視,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4)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強弱節(jié)拍感。4.復習切分音節(jié)奏,找出歌曲中跨小節(jié)的切分音。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6.在流暢完整地唱好曲調的基礎上,學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注意連線一定要唱好,這是表現(xiàn)藏族歌曲風格的重要手段。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飾、哈達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動作邊唱邊演,表達藏族同胞歡樂的情緒。用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演唱《巴塘連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達藏族、侗族少年兒童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在學唱過程中繼續(xù)學習,切分音的另一種形式“xxx:x×、”,以更好地表現(xiàn)該地區(qū)的民族音樂風格。四、布置作業(yè)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栋吞吝B北京》1.唱一唱2.想一想3.議一議4.情感表達:民族團結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二節(jié)教學內容:1、聆聽《阿佤人民唱新歌》2、表演《迷人的火塘》教學重點:切分節(jié)奏的掌握教學難點:切分節(jié)奏的掌握教學過程:一、聆聽《阿佤人民唱新歌》1.從地理知識上導入:我國的云南省地處西南,居住著許多少數(shù)民族同胞,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西盟,淪源等地居住著另一個少數(shù)民族——佤族,他們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獵、耕耘,他們的音樂與他們的風格一樣古樸、粗獷,請聽《阿佤人民唱新歌》。2.欣賞《阿佤人民唱新歌》。設問:歌曲表達的情緒給你什么感受?(熱情、歡快)3.板書前奏6小節(jié)曲調:“2235216”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唱這6小節(jié)曲調。設問:在曲調出現(xiàn)最多的音,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幾個音?(216)板書最后一小節(jié)的襯詞及曲調:6666并在教師指導下學唱。這是佤族的語言,表示歡樂、友好。4.再次復聽《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時全體一起唱“江三木啰”。5.反復聆聽,學生可以即興舞蹈,可以選擇打擊樂,可以拍手、跺腳隨音樂拍擊,如果能隨音樂哼唱更好??傊纬梢粋€載歌載舞的場面,猶如身臨其境,投入地以歡樂的情緒表達少數(shù)民族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二、學唱《迷人的火塘》1.以民族的風情風俗導入:侗族同胞在喜慶節(jié)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圍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發(fā)他們對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著歡樂時光。這是侗家的風格。設問:你還能舉出幾個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嗎?2欣賞《迷人的火塘》范唱:先聽音帶的范唱,讓學生對合唱有一個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師在伴奏音帶的伴奏下,分別范唱第一段歌詞的兩個聲部,讓學生對每一個聲部有一個初步的感受。(1)教師范唱第四樂句(即第7、8小節(jié))。板書這兩小節(jié),教師分別范唱歌詞與曲調。這兩種節(jié)奏是什么節(jié)奏?與學過的“xxx”切分節(jié)奏有什么聯(lián)系?——師生討論,復習“xxx”節(jié)奏。是與“xxx”屬特殊的節(jié)奏型,也稱切分節(jié)奏,該音稱切分音。是“xxX”的變化,所以是同出于“xxx”的切分音的形式。反復聆聽,學生可以即興舞蹈,可以選擇打擊樂,可以拍手、跺腳隨音樂拍擊,如果能隨音樂哼唱更好。總之形成一個載歌載舞的場面,猶如身臨其境,投入地以歡樂的情緒表達少數(shù)民族在社會主義大家庭掌握切分節(jié)奏《阿佤人民唱新歌》1.唱一唱2.想一想3.議一議4.情感表達:團結友愛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三節(jié)教學內容: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2、編創(chuàng)與活動3、聽辨訓練教學難點:編創(chuàng)與活動教學過程: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1、齊唱歌曲復習旋律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第一、二樂句(即第1—4小節(jié)),并能流暢地唱好。3、全班分為兩個大組,分別承擔兩個聲部的演唱,由這兩個組分別自學各自的聲部。教師分別巡視指導。4、兩個聲部分別演唱,在教師的指揮下合成,由于是復調聲部,如果兩個聲部對自己的聲部都能流暢地唱好,合成時,只要能相互傾聽,一般來說是能唱好的。5、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驗歌詞的意境。6、以中速、抒情優(yōu)美地演唱歌曲。7、表演歌曲。(1)選擇打擊樂器伴奏。由學生自由選擇,然后試做伴奏并作出評價。確定合適的打擊樂器后為營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按教材圖示圍成兩圈,內圈學生揮動紅綢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學生手拉手邊唱邊轉動歌舞。8、小結:歡樂的侗家村寨。二、各族兒童聯(lián)唱表演實踐活動1.在本活動的前一課,教師要求學生回家收集本地區(qū)及本民族的歌與舞。收集的途徑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長學習,可以向鄰居、朋友學習,還可以到圖書館及網(wǎng)上收集,這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旨在拓展性學習。2.做組織工作,了解學生中有多少學生已收集到有關的內容及表演形式,這樣活動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亂。3.以學生的收集內容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這樣風格各異,五彩繽紛,就能形成一個各族兒童聯(lián)唱表演,以體現(xiàn)本單元的學習成果,是一次藝術實踐活動的體驗。1.這兩條曲調的音高組合是一樣的,僅僅是在奇數(shù)小節(jié)的強拍節(jié)奏不這兩種節(jié)奏型,這是本課切分音知識點的復習鞏固與實踐的環(huán)節(jié)。2.聽辨后再跟琴唱一唱,這樣不僅是聽,通過唱的實踐更能體驗兩種節(jié)奏的對比。如果班級學生的識譜能力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齊唱歌曲復習旋律《迷人的火塘》1.唱一唱3.議一議4.情感表達:團結友愛七、課后反思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一節(jié)教學內容:聆聽《寶蓮燈》二首作品。教學重點:通過聆聽《寶蓮燈》二首作品簡單介紹電聲音樂、電子合成器。教學難點:通過聆聽《寶蓮燈》二首作品體會電聲音樂帶來的不同音樂感受。教學過程:1.由電影故事導入。設問:誰能介紹一下動畫片《寶蓮燈》的故事?教師歸納(故事概況見本教材分析)2.欣賞《天地在我心》童聲獨唱。(1)這首插曲是哪個角色在演唱?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歸屬哪個聲部?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3)敘述在演唱這首插曲時的影片畫面及描述的故事內容。3.聆聽《天地在我心》。(1)邊聽邊展開聯(lián)想與想像,說說聽后感。(2)熟悉的學生可以隨錄音輕聲哼唱(但不能妨礙別人的聆聽),也可以用動作來表達自己聆聽的感受。二、聆聽《望月節(jié)》1.以對比導入。播放錄音《望月節(jié)》。設問:這段音樂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緒上與《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同?它敘述了一個怎樣的內容?在影片中的畫面是怎樣的?(在討論中還可播放部分片段。答案見“教材分析”)2.聆聽《望月節(jié)》。在聆聽前,教師先提示:要仔細聽伴奏,神奇的氣氛是靠什么音響產生的?聆聽后師生討論:音樂神奇色彩產生的因素?(首先是女聲演唱的音調,其次是伴奏配器的手法及電子合成器的效果。)3.教師簡單介紹電子合成器。三、音樂小知識——電聲音樂、電子合成器電聲音樂是電子高科技的產物,是電子科學運用在樂器上并轉化為音響,通過演奏進行音樂表現(xiàn)的。電子合成器是先用電子采集各種音源,把幾百種音源的分析,通過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時通過操作鍵盤、鍵紐發(fā)出各種模擬的音響。通過對動畫片《寶蓮燈》的兩首插曲的欣賞,了解神話故事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幻想寄托。在聆聽由電聲音樂演奏的這兩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氣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能準確地讀出兩聲部帶詞的節(jié)奏?!短斓卦谖倚摹?.想一想3.議一議4.情感表達:團結友愛七、課后反思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二節(jié)教學內容:1、表演《小白船》2、聆聽《水星》教學重點:表演歌曲教學難點:聽辨練習教學過程:一、聆聽《水星》1、以天文知識導入:看誰的天文地理知識知道得最多!設問:太陽系有幾顆行星?(太陽系是太陽和以太陽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環(huán)繞它運動的天體所構成的系統(tǒng)。太陽系的成員包括太陽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顆大行星、2000多顆軌道已確定的小行星、34顆衛(wèi)星以及許多慧星和流星體。)2.欣賞《水星——飛行使者》第一主題(片段)。設問:這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能描繪一下,你想到的情景?自由議論:按樂曲的標題,請大家自由議論,說說你的想像。給學生,這樣不利于學生的自由想像。)設問:按樂曲的標題從第一部分的發(fā)展到第二部分聽后,說說你想到的故事?要放開你的想像。6.跟琴看著教材上的譜例,哼唱樂曲的第一、第二主題,以加深對這二主題的印象。(1)樂曲分幾個部分?(2)你能編個故事講一講嗎?8.小組討論:每人說說自己的故事(以樂曲作背景音樂)。9.每小組推選一位故事大王,講“水星”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時,樂曲作為背景音樂討論。如果有的小組能伴舞表演更佳。10.教師學生共同點評選出班級“故事大王”。11.再次完整地欣賞。由班級“故事大王”演講并請班級“舞蹈家”伴舞,表演樂曲。12.教師小結:表揚學生們豐富的想像,發(fā)展形象思維,開發(fā)右腦,希望大家多聽音樂多想像。二、表演《小白船》設問:有誰知道地球、月球、太陽的關系?(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地球是太陽的行星)2.揭題:朝鮮童謠《小白船》就是敘述了一個關于月亮的傳說與想像。4.板書節(jié)奏譜|0l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擊樂器(其中學生大部分仍是徒手)。(1)教師范唱曲調(前16小節(jié))。學生分兩組,一組三角鐵及拍手,另一組串鈴及拍腿,為教師范唱伴奏。(2)學生學唱第一樂段曲調,教師用打擊樂為學生伴奏。6.學唱第二樂段曲調。(1)教師分別范唱高聲部與低聲部曲調。(2)高、低聲部的學生各自學自己聲部的曲調,教師巡視,重點指導低聲部。(3)高、低聲部分別匯報自學成果。(4)請兩位高聲部的學生與教師重唱(教師唱低聲部)。(5)在教師指導下二聲部合成(注意二聲部的諧和)??梢韵染氁幌缕叫腥鹊囊綦A:(6)配上打擊樂伴奏。7.完整地、優(yōu)美地、流暢地唱好全曲。8.練習吹奏曲調(可以是豎笛,也可以口風琴、口琴。這取決于班級的實際情況)。9.朗誦歌詞并討論歌詞的意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想像。10.學唱歌詞。(1)二個聲部的學生分別學唱自己的聲部的歌。(第一個聲部在練習時,另一聲部默唱或輕唱自己的聲部與之配合。)(2)二聲部合成,并配上打擊樂。(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11.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種形式表演《小白船》,盡情地抒發(fā)師生的想像。主要讓學生參與表演,形式由他們討論。例如:全體歌唱→吹奏與打擊樂→二重唱與伴舞→舞三、聽辨練習:聽辨哪一首曲調帶有切分節(jié)奏?1.目的是鞏固前兩課的切分音知識,加強切分節(jié)奏的練習。2.教師分別彈奏兩條曲調。六、課堂板書《小白船》1.唱一唱2.想一想3.議一議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一節(jié)教學內容:1、表演《童心是小鳥》2、聆聽《四季》教學重點:學唱歌曲教學難點:學唱歌曲教學過程:1、歌曲范唱導入。(1)這首歌表達了什么內容?情緒是怎樣的?(2)你怎樣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鳥》?2.教師范唱第一句曲調:|eso+ass-l并指導學生視唱這一句。3.設問:請你找出與這一樂句相同或相似的樂句,說一說它們相同與相似之處并試唱。(提示:從節(jié)奏、旋律走向去研究。)4.教師表揚學生們進行的研究,并進行歸納。5.學唱第1——16小節(jié)的歌譜與歌詞。注意要表示出來喜悅、自豪的6.學唱第二樂段。(1)教師范唱(包括跳越反復記號部分)。(2)學生自學曲調并相互交流。(3)學唱第二樂段歌詞,注意歡快的情緒。7.表演歌曲。(1)完整地唱全歌。(2)設問:你能否在歌譜上標上力度記號,表達你對歡樂“童心”的處理想像?(學生自由結合議論——師生討論。)(3)教師歸納學生的處理方案。選出2—3個方案進行試唱。(4)設問:能否再用其他方法進行處理創(chuàng)作,使歌曲表演更豐滿、活潑。(5)師生討論、歸納。(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二、聆聽《四季歌》1、介紹傳統(tǒng)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開什么花為開頭,所以稱為“四季歌”2.初聽由小提琴獨奏的第一段音樂,感受青海民歌歡快熱烈的情緒。再次聽這一段,請同學生看譜跟唱(或跟教師的琴聲唱),體驗青?!盎▋骸钡娘L3.欣賞全曲。設問:《四季歌》的曲調共出現(xiàn)幾次?它們在力度上有什么變化?請用力度記號把它記錄下來。?4.再次聆聽全曲。(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變化?能說出每段主奏樂器的名稱及形式嗎?(2)從力度與音色的變化上,你能否體驗出每段的情緒變化,從而與“四季”聯(lián)系起來,說說你的想像。5.比比誰的記憶力好?誰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調哼唱出來,表演歌曲,完整地唱全歌。五、課堂板書《童心是小鳥》1.唱一唱3.議一議4.情感表達:團結友愛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二節(jié)教學內容:《一把雨傘圓溜溜》教學難點:唱準8度大調和跨小節(jié)切分教學過程:一、《一把雨傘圓溜溜》一陣大雨,其中一位同生有傘,其情景是怎樣的呢?2.聆聽范唱設問:三位學生在大雨中怎樣辦?他們的情緒怎樣?3.教師范唱第1—15小節(jié)曲調。(1)設問:這段曲調有什么特點?它由兩大樂句組成,每大樂句又由兩個小樂句組成。你們聽每句的開始音有什么規(guī)律?在節(jié)奏上又有什么規(guī)律?能找出跨小節(jié)的切分節(jié)奏嗎?(2)在教師指導下,用2/4拍指揮圖式(分清強拍與弱拍)放慢速度視唱第1—15小節(jié)。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節(jié)切分節(jié)奏。(3)用稍快的速度、歡快的情緒唱好第1—15小節(jié)曲調。(1)先由學生以歡快的情緒唱第1—15小節(jié),然后,教師接唱后半部分曲調(到反復記號為止)。(2)設問:后半部分的曲調,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規(guī)律?(3)聽教師將后半部分曲調彈奏三遍,比一比誰的聽辨模仿能力最強,能把它看譜唱出來。(4)教師表揚能自薦唱譜的學生,并指出不足之處。(5)用歡快的情緒唱好后半部分曲調。5.學唱歌曲。(1)完整地、歡快地唱好曲調。(2)朗讀歌詞后,把歌詞填上,試唱歌曲。(3)完整地唱好歌曲。6.表演歌曲。(1)設問:怎樣把歌曲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請各小組討論表演的方法、形式。(2)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3)各組展示各自的表演。二、課堂小結2、唱準8度大調和跨小節(jié)切分用稍快的速度、歡快的情緒唱好第1—15小節(jié)曲調。《一把雨傘圓溜溜》1.唱一唱2.聽一聽3.議一議五、課后反思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課題:您好,大自然!第一節(jié)教學內容:1、表演《田野在召喚》2、聆聽《我們的田野》教學重點:二聲部合唱時的聲部間平衡教學難點:弱起位置的附點節(jié)奏教學過程: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動,因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賞自然美。你們知道意大利的少年們是以怎樣的心情去旅游?我們從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喚》中去感受一下。2.聆聽歌曲范唱。(1)你感受到歌曲怎樣的情緒?(2)歌曲的低聲部有什么特點?3.視譜,聽教師范唱(奏)曲調(二個聲部分別范唱或奏)。(1)前8小節(jié)由兩個樂句組成。設問:這兩個樂句在曲調上、在節(jié)奏上有什么特點?(包括高、低兩個聲部的進調。)在高聲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們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緒?(2)學生分成兩個聲部,自學第1—8小節(jié)曲調,教師巡視指導。(3)在教師指揮下,前8小節(jié)用二聲部合成。(4)后8小節(jié)也是由二個樂句組成。設問:這兩個樂句在曲調上、節(jié)奏上有什么特點?(5)在教師指導下,二個聲部的學生分別學唱各自的曲調。注意弱起拍的附點節(jié)奏。(6)在教師指揮下,后8小節(jié)用二聲部合成。注意二聲部的和諧。(7)在教師指揮下,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潑的情緒唱好。4.學唱歌曲。(1)用la來哼唱二聲部合唱。注意聲音和諧。(2)低聲部仍然用la來哼唱,高聲部朗誦歌詞(按節(jié)奏進入)。設問:想像一下,低聲部表達了怎樣的情緒與情景?(3)二聲部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輕聲唱歌詞,但速度與情緒依舊。5.表演歌曲(創(chuàng)造與實踐)。(1)分組討論研究:用什么手段與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教師如:低聲部不用la,用其他虛詞;再如配上樂器伴奏(口風琴、豎笛等),及打擊樂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領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誦加歌唱;歌唱與伴舞等。(2)分組展示各組的創(chuàng)造成果。(3)評價與表揚。6.小結:大自然給我們帶來了生機,田野活動給了我們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內容。您好!大自然。二、聆聽《我們的田野》1.談話導入:描繪祖國大自然美景的兒童合唱曲精品要數(shù)《我們的田野》這首作品了,歌曲優(yōu)美抒情,半個多世紀以來經久不衰。2.朗誦歌詞,感受這首詩歌描述的美景。(1)課前先準備歌詞的板書(或小黑板或幻燈投影片)。(2)課前先請班上朗誦好的學生朗讀,熟悉歌詞,教師給予指導,要表達出充滿對祖國大自然的贊美之情。3.初聽《我們的田野》。(1)設問:歌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緒?領唱與合唱聲部是以怎樣的心情去表達的,尤其是合唱聲部用輕聲的“唔”來襯托,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4.復聽《我們的田野》,要求用手勢隨曲調起伏而起伏。(1)設問:歌曲的旋律線有什么特征?它怎樣去描繪“碧綠的河水"、“無邊的稻田”、"淺藍色的群山"、“雄鷹在飛翔”?(2)師生討論,并引導學生看教材線條圖形譜。(3)完成教材中的作業(yè):畫出[2]、[3]曲調的線條圖形譜。5.再次聆聽,跟錄音輕聲唱好歌曲,熟悉并進一步體驗這首少兒的合唱精品曲目,喚起欣賞者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贊美。大自然給我們帶來了生機,田野活動給了我們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內容。您好!大自然。分組展示各組的創(chuàng)造成果?!短镆霸谡賳尽?.唱一唱2.聽一聽3.議一議4.情感表達:愛護大自然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二節(jié)教學內容:聆聽《鈴兒響叮當》教學重點:聆聽歌曲并結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現(xiàn)自己的情緒教學難點:聆聽歌曲并結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現(xiàn)自己的情緒教學過程:一、聆聽《鈴兒響叮當》1.作品簡介:這首童聲合唱是經過變奏和發(fā)展改編而成的。共有十個段落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們盡情歡樂的情景。2.初聽《鈴兒響叮當》。(1)設問:你能聽出改編成多少種不同節(jié)奏、不同風格的歌聲?(2)討論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細,能聽到幾種就幾種,大家集思廣益。3.再聽合唱曲。要求: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應能力,看看誰最快,聽到分段請舉手并用手指數(shù),表示第幾段。4.全班分成二個組(可以是上一內容表演《鈴兒響叮當》的兩個聲部為兩個組),甲組為奇數(shù)組,乙組為偶數(shù)組,分別排練教材中的10個節(jié)奏譜(即甲組排練1、3、5、7、9節(jié)奏譜,乙組排練2、4、6、8、10節(jié)奏譜)。5.試為歌曲配伴奏(在教師指導下,教師適時提醒各組準備進入,適時指揮一下)。因為是試配,以拍手為宜。6.聆聽合唱曲,為歌聲配伴奏并即興舞蹈表演。(1)各組可以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根據(jù)規(guī)定的節(jié)奏譜,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2)愿意即興舞蹈的學生,可以選擇在不同的段落,跳與該段落情緒相吻合的舞蹈動作,抒發(fā)自己對音樂的體驗。7.各組討論對音樂的體驗(甲組主要討論奇數(shù)段落,乙組討論偶數(shù)段落),用豐富的想象編成每一段的不同情節(jié),并推選出五位同學敘述各段的“情節(jié)故事”。8.配樂講故事。把童聲合唱《鈴兒響叮當》作為背景音樂(音量少一些,不影響“講故事”),10位同學輪流隨音樂的發(fā)展講各自的故事,連成一個“連續(xù)劇”。9.小結: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試為歌曲配伴奏(在教師指導下,教師適時提醒各組準備進入,適時指揮一下)。因為是試配,以拍手為宜。三、布置作業(yè)學會并能背唱歌曲四、課堂板書《鈴兒響叮當》1.唱一唱3.議一議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一節(jié)教學內容:1、聆聽《我們是工農子弟兵》2、表演《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教學重點:了解京劇教學過程:(1)戲曲是一種綜合藝術。集文學、音樂、美術、表演、武術等為一體,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我國戲曲劇種有三百幾十種。其中京劇是影響較大的大劇種之一。京劇產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歷史。早在1919年京劇大師梅蘭芳赴出重大貢獻。2.介紹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見教材分析),初聽唱段《我們是工農子弟兵》并作簡介。3.復聽《我們是工農子弟兵》,感受其韻味。(1)地方語言:戲曲唱腔的產生是以地方語言為基礎。(2)唱腔風格:唱腔是區(qū)別劇種的主要標志,京劇是以西皮腔和二黃腔為主的音樂風格。本唱段是二黃腔。(3)伴奏特色:京劇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鑼鼓點等。5.試奏京劇鑼鼓經《慢長錘》進行實踐與體驗,一組學生演奏鑼鼓經(曲譜見課本。打擊樂器不夠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組學生隨鑼鼓點節(jié)奏走圓場。然后雙方交換。6.聆聽《我們是工農子弟兵》,學生可以輕聲跟唱,以體驗京劇的音樂風格及劇情中的人物的品格。二、表演《都有一顆紅亮的心》1.介紹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劇情(見教材分析)。聆聽《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并作唱段內容簡介。2.解釋:“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3.將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隨音帶反復學唱,跟唱時教師指導學生用手指打著“板”(強拍)“眼”(弱拍)跟唱。唱會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學唱。第一句:從開始到“不登門”。第二句:從“雖說是”至“還要親”第三句:從“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幾分”。第四句:從“他們和”到“紅亮的心”。演唱時指導學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時,教師適當點撥每句的情緒的起伏。拖腔處要提醒學生仔細聽,認真模仿,這是唱出京味的關鍵。4.在分句唱好的基礎上,隨錄音完整地跟唱。5.請基本模唱像樣的1—2位學生試唱。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選段,實踐體驗京劇的韻味及劇中人物的品戲曲是一種綜合藝術。集文學、音樂、美術、表演、武術等為一體,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感受京劇的韻味五、課堂板書《都有一顆紅亮的心》1.唱一唱2.聽一聽3.議一議4.情感表達:團結友愛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題友誼第一節(jié)教學內容:1、表演《手拉手》教學過程:一、表演《手拉手》1.從文明禮貌習慣導入。2.聆聽范唱:(1)說說這首歌講些什么內容?3.學唱歌曲。握住節(jié)奏。(2)學生自學第一樂段的第二、第三樂句。在自學前,教師先范唱這兩樂句曲調,并要求學生聽辨這兩個樂句的曲調與第一樂句的關系(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以提高學生分析、聽辨的能力。(3)在能流暢地唱好第一樂段的曲調的基礎上學唱第二樂段。(4)第二樂段的二聲部并不難學。因8小節(jié)的合唱實質上是兩個4小節(jié)的重復??梢宰寣W生自學,在合成時教師注意調整兩個聲部的音準與和諧。接著的單聲部比較簡單,學生能視唱。(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氣地唱好全曲調。(6)填上歌詞以熱烈的情緒演唱歌曲。(2)讓學生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為“xxx”,在歌譜上有色塊處用“xXXXXx×”節(jié)奏,以烘托熱烈的氣氛。(3)有條件的班級,可用豎笛、口風琴為歌曲伴奏。(4)編創(chuàng)設計一組舞蹈動作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二、創(chuàng)作動作:為兒歌譜曲2.創(chuàng)作好第一句歌詞的曲調,反復詠唱體驗,在自己滿意的前提下,唱給周3.在第一句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第二、三、四句,運用以前學到的模仿、重復等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五、課堂板書《手拉手》1.唱一唱3.議一議4.情感表達:團結有愛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第二節(jié)教學內容:1、聆聽《我的朋友在哪里》2、表演《可愛的蘋果》教學重點:通過聆聽感受音樂中的友誼教學難點:歌曲的弱起節(jié)奏教學過程:一、聆聽《我的朋友在哪里》1.回憶兒時的情景導入。設問:在小時侯是否玩過“找朋友”的游戲活動?還能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嗎?2.設問:你聽!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1)欣賞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2)討論:歌曲的內容、情緒及演唱形式。3.板書歌詞(有條件的學校,將歌篇掃描到計算機內,在大展幕上展示,效果更好)。看著歌篇再次聆聽。4.以歌曲為背景音樂,研究討論集體舞的設計方案,并請幾位有舞蹈特長的學生設計舞步,示范集體舞舞步,全體跟學。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聲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體舞。部分學生可戴上頭飾及披肩扮演不同膚色的世界各國兒童。6.小結:友誼長在,友愛永存。1.以水果的形狀導入。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蘋果的形狀并涂上紅設問:這個圖案的形狀是什么?它代表什么?2.聆聽范唱并介紹歌曲。歌曲背景: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20世紀50年代,詞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班的學生們。她們懷著對老師的崇敬心情,集體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蘋果比喻學生火熱的心去慰問老師。3.分組學唱。(1)教師范唱曲調(齊唱部分),學生仔細聆聽并用手劃3/4拍指揮圖式,感受三拍子的節(jié)拍及曲調的情緒。(2)分成兩組學唱——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甲組學唱第1——14小節(jié)。乙組學唱第15小節(jié)到齊唱結束。(乙組較難唱,教師在分組時要適當顧及學生水平。)(3)兩組曲調接唱。教師表揚學生自學的能力,并糾正其中的不足之處。(弱起拍的樂句節(jié)奏可能學生唱不整齊,需要教師加以指導。)(4)學唱最后的二聲部合唱。(甲組唱高聲部,乙組唱低聲部,教師重點指導乙組。)(5)全曲合成。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調。4.表演歌曲。(3)分組討論演唱形式。(4)各組展示,師生點評。通過聆聽感受音樂中的友誼四、布置作業(yè)學會并能背唱歌曲五、課堂板書六、課后反思《可愛的蘋果》1.唱一唱2.聽一聽3.議一議4.情感表達:熱愛大自然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課題百花園教學重點:完成曲調創(chuàng)作(填空)活動教學過程:設問:誰見過牡丹花?能介紹一下它的形態(tài)嗎?(花大而美麗,有深片《紅牡丹》插曲,借物喻人。詳見教材分析。)3.欣賞《牡丹之歌》。(邊聽、邊閱讀教材上的歌詞,邊從歌聲中體二、完成曲調創(chuàng)作(填空)活動1.從所給的開始4小節(jié)曲調及最后的結束小節(jié),可以斷定是小調或羽調式(不給學生講調式)。2.要求創(chuàng)作第二樂句、第三樂句2小節(jié)及第四樂句。啟發(fā)學生用已學創(chuàng)作?!赌档ぶ琛?.唱一唱2.聽一聽3.議一議第一單元:北國之聲美麗的家鄉(xiāng)授課時間:2021年月日教學目標:學生能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演唱二聲部時能做到音準注意旋律的進行以及二聲部的和諧。2、過程與方法: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歌曲的演唱。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這首歌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且有為家鄉(xiāng)做貢獻的精神。教學重點:學習歌曲,處理歌曲的二聲部。教學難點:演唱二聲部時能做到音準到位,聲音和諧課型:新授課教學方法:示范法,引導法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獨立練習法。課程資源:電子琴、課件教學過程:一、前提測評:誰能唱歌,給同學們唱一首歌二、導入新課:利用班班通播放歌曲《美麗的家鄉(xiāng)》,讓學生欣賞來導入新課。三、教學內容:1、播放歌曲錄音,導入新課。提問:你能談談自己聽完后對這首作品的感受嗎?生:2、教師介紹歌曲的出處。簡要介紹歌劇《傲蕾一蘭》的主要內容,并播放歌劇片段,讓學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作品介紹,歌曲為兩段體,C大調,四二拍。3、播放范唱錄音或教師范唱。提問:聽完歌曲后你又有什么感覺?說說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什么特色和叫你喜愛的地方?生:描述自己的家鄉(xiāng)。4、讓學生跟著錄音或在鋼琴伴奏下輕聲哼唱第一段歌譜,要注意唱準附點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師:指導旋律較難的地方。5、唱熟第一段曲譜后,填詞演唱。師:指導學生不熟悉的地方。6、教師教唱第二段曲譜,依次學習兩個聲部,唱熟后,可用鋼琴彈一個聲部唱一個聲部。師:教師指導演唱不準確的地方。7、教師可將全班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演唱兩個聲部并互換聲部練習。練習時要注意音準以及聲音的和諧。8、教師伴奏,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讓學生按小組唱一唱本首歌曲。五、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表現(xiàn)的真不錯,希望大家的每一節(jié)課都能完成學習目標,并且鼓勵學生鞏固成績,做到課堂上多思考、多創(chuàng)新,課后認真練習歌曲。七、板書設計:美麗的家鄉(xiāng)歡樂,喜悅的唱王云之,劉易民曲課后反思:第二周欣賞“馴鹿”,“冬獵”授課時間:2021年月日課時說明: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這兩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點、表現(xiàn)手法以及樂曲所描繪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多姿多彩的2、過程與方法:通過老師師范唱,學生跟老師唱的等方法學習本歌曲。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重點:欣賞歌曲,學會獨立唱本歌曲。教學難點:了解歌曲的特點和意境。課型:新授課教學方法:示范法,引導法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學習練習法。課程資源:電子琴、課件。教學過程:二、導入新課:利用班班通播放歌曲《馴鹿》,讓學生欣賞來導入新課。一、師生問好三、復習歌曲和樂理知識。1、播放北方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錄像片段。介紹這兩首作品的出處、作者。3、欣賞《馴鹿》(1)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教師總結。(2)展示月琴的樂器圖片或實物,向學生介紹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現(xiàn)手法。(3)再次播放錄音,并播放鄂溫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4、欣賞《冬獵》(1)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教師總結。(2)展示柳琴的樂器圖片或實物,向學生介紹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現(xiàn)手法。(3)再次播放錄音,并播放鄂倫春人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4)讓學生談談書上所列兩段主題分別是以什么樣的速度、情緒演奏的,分別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5、將這兩首作品連起來欣賞,請學生談談這兩首作品有何異同,并比較月琴與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師請學生自選一首作品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進行表演,并作評價。五、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表現(xiàn)的真不錯,希望大家的每一節(jié)課都能完成學習目標,并且鼓勵學生鞏固成績,做到課堂上多思考、多創(chuàng)新,課后認真練習歌曲。六、布置作業(yè):復習歌曲七、板書設計:欣賞“馴鹿”,“冬獵”劉錫津曲課后反思:第三周長城放鴿授課時間:2021年月日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能夠依據(jù)《長城放鴿》的節(jié)奏、旋律特點,理解歌曲的情緒,并用熱情、歡快、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2、充分運用多聽多唱的方法強化學生的音準概念。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示范唱,學生合作練習,獨立練習等方法學習本首歌曲。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祖國的良好品質。教學重點:能夠依據(jù)《長城放鴿》的節(jié)奏、旋律特點,理解歌曲的情緒,并用熱情、歡快、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歌曲中的切分節(jié)奏課型:新授課教學方法:示范法,引導法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獨立練習法。課程資源:電子琴,課件教學過程:一、前提測評:唱一唱歌曲“馴鹿”和“冬獵”二、導入新課:以聆聽前奏導入,學生聆聽歌曲前奏。三、教學內容:同學們,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的名字叫《長城長》,由閻肅作詞,孟慶云作曲,董文華演唱的歌頌新時期人民解放軍風貌的歌曲。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關于長城兒童歌曲《長城放鴿》。請同學們翻開書第6頁,看著歌詞聆聽整首歌曲。再次聆聽歌曲說出歌曲的情緒?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常有指揮,可有伴奏或無伴奏。再次聆聽歌曲,邊聽邊揮拍,同時笑聲哼唱,拍節(jié)奏,這首歌分為幾個部分?兩部分A+B單二部曲式講解由兩個樂段構成的樂曲形式稱單二部曲式,也叫二段體,用A+B圖示表示,在歌曲創(chuàng)作中廣泛應用。單二部曲式的第一個樂段具有鮮明的陳述性,材料單一結構方整情緒穩(wěn)定,具有進一步展開的要求和發(fā)展的可能性。第二樂段可以是再現(xiàn),也可以是對比,分為有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和沒有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四、鞏固練習:唱一唱歌曲“長城放鴿”五、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七、板書設計:長城放鴿長城放鴿是一首頗具時代特點和青春朝氣的歌曲。課后反思:第四周授課時間:2021年月日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能夠用明亮的聲音、歡快的情緒學唱歌歌曲<<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用多種藝術形式體驗冬天在雪地里鍛煉的歡樂情景.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示范唱,學生合作練習,獨立練習等方法學習本首歌曲。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聽賞與跟唱歌曲<<踏雪尋梅>時.體驗歌曲所表現(xiàn)的冬天的情景,培養(yǎng)自己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學重點:學會快樂演唱歌曲“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教學難點:感受與理解音樂,大膽地進行演唱與表現(xiàn)。課型:新授課教學方法:示范法,引導法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獨立練習法。課程資源:電子琴,班班通教學過程:一、前提測評:唱一唱歌曲“長城放鴿”二、導入新課:通過復習上節(jié)課的歌曲來導入新課。三、教學內容:1、師生律動《鈴兒響叮當》師:歡快的音樂中,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樂的四十分鐘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源泉。 洗星海3、生猜謎語:小小白花天上栽,千變萬化六個瓣。一夜北風花盛開,飄呀飄呀落下來。師:大家猜猜,這是哪個小天使?生:小雪花4、欣賞視頻《雪花的快樂》的精華。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詩人徐志摩的音樂詩歌《雪花的快樂》吧!5、板書《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師:片片雪花從天而降,它像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二)冬之禮——學唱歌曲<<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1、聽賞歌曲<<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師:想一想冬爺爺給大家?guī)硎裁炊Y物?歌曲的情緒怎樣?2、朗誦歌詞師:你們喜歡冬爺爺送的禮物嗎?冬爺爺為什么要送禮物給你們呢?他有什么愿望?請大家一起朗誦歌詞吧。3、師熱情范唱4、掌握節(jié)奏師:你們發(fā)現(xiàn)旋律中,那種節(jié)奏用得最多?(學生討論)師:節(jié)奏模仿了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生:模仿了馬車上的鈴鐺聲,表現(xiàn)力小朋友收到冬爺爺5、學生聽唱歌曲兩遍,自己試著學唱歌曲第一段師:讓我們音樂聲中感受一下收到禮物后的快樂心情6、師生分析旋律的特點師;第一段旋律共有兩樂句,它們有什么特別之處嗎?師:大家發(fā)現(xiàn)第二段旋律的音區(qū)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旋律有這樣變化?要表現(xiàn)什么?請同學們再唱一遍,然后回生:音區(qū)變高,表現(xiàn)了小朋友勇敢、堅定、不畏嚴寒的意志,旋律的舒展表現(xiàn)了小朋友潔白無瑕的情懷。師:太棒了,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和純潔的情懷去迎接小雪花吧!7、學生隨琴齊唱歌曲8、學生以多種方式表演唱歌曲師生接唱小組唱男女比賽領唱學生個人上臺展示并演唱…....教師激情鼓勵,并評價,讓學生之間評價。上來啦”五、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七、板書設計: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紛紛揚揚小雪花姿態(tài)萬千好瀟灑。不辭辛苦為大家,勇敢鍛煉意志發(fā)。課后反思:第五周第二單元:五十六朵花吹起羌笛跳鍋莊授課時間:2021年月日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會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在唱歌、伴奏、跳鍋莊舞諸項音樂活動中能大膽投入、熱情表現(xiàn)。2、過程與方法: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歌曲的演唱。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少數(shù)民族歌曲,使學生了解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特點。教學重點:學習歌曲。教學難點:處理歌曲的演唱。課型:新授課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獨立練習法。課程資源:電子琴,班班通教學過程:一、前提測評:唱一唱歌曲“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二、導入新課:復習歌曲和樂理知識來導入新課。三、教學內容: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鍋莊》,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羌族。學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1)欣賞歌曲范唱錄音(兩遍),請同學們說說聽后的感受。(2)集體朗讀歌詞。(3)隨錄音輕聲哼唱歌詞。(4)學唱前16小節(jié)歌譜,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后面8小節(jié)與前面8小節(jié)基本相同。(5)背唱第一段歌詞,并隨伴奏帶放聲歌唱。(1)由學生討論選用四種課堂打擊樂器作伴奏,聲音(2)由部分學生(約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學生隨伴(1)根據(jù)錄像或圖片,隨教師學會一兩個鍋莊舞的動(最好將教室里的課桌撤掉,學生可以在原位學習舞蹈動(2)隨錄音做動作。(3)邊唱邊跳。(4)男女同學各站一排,隨歌聲起舞,男女同學動作可以不同。(5)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其余學生圍成一個大圓圈,隨歌聲歡快地跳起鍋莊舞。四、鞏固練習:唱一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五、課堂小結: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跳鍋莊舞帶給我們的歡樂,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這僅僅是開始,請同學們在課外收集羌族和鍋莊舞的有關資料并互相交流。六、布置作業(yè):復習唱歌七、板書設計:吹起羌笛跳鍋莊中速稍快歡快課后反思:第六周欣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授課時間:2021年月日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專心欣賞、聽出《瑤族舞曲》三個部分速度和音樂情緒的不同,并能順利完成課本上的填寫練習。能背出《瑤族舞曲》的主要主題,并能用課堂樂器演奏。能隨《瑤族舞曲》的主題音樂做聲勢練習。2、過程與方法: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教師激發(fā)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的愛戴之情,從而欣賞歌曲。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這首歌曲,教師激發(fā)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的愛戴之情,從而欣賞歌曲,并且有為家鄉(xiāng)做貢獻的精神。教學重點:學會唱本歌曲。教學難點:了解歌曲的特點和意境。課型:新授課教學方法:示范法,引導法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練習法。課程資源:電子琴、音響、課件。教學過程:唱一唱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歌曲“羌笛跳鍋莊”二、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去了羌寨,這節(jié)課我們要去瑤寨訪問?,幾宓姆椃浅F?,也是一個善于歌舞的民族,我們今天要欣賞的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就是由瑤族民歌《瑤族長鼓舞歌》改編而成的。介紹瑤族讓我們來看看瑤族人民的服飾(出示圖片)和他們載歌載舞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出示圖片)。三、教學內容:1、欣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1)《瑤族舞曲》描寫在節(jié)日之夜,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盡情狂歡的情景。樂曲分為三個部分,課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兩個主題,主題A非常優(yōu)美動聽,主題B矯健活躍?,F(xiàn)在我們先來學唱主題A。學生隨教師琴聲輕聲歌唱,反復多次,要求邊學唱邊(2)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這一部分先有一個簡短的引子,隨即主題A多次出現(xiàn),描寫身著盛裝的瑤族姑娘們翩翩起舞,氣氛逐漸熱烈。主題B進入后,速度加快,剛強矯健,描寫小伙子們也加入到歌請學生靜靜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提示兩個不同主題的進(3)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這一部分樂曲調性發(fā)生了轉變,拍子也變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寧,深情委婉,與瑤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結合起來,很有詩情畫意,仿佛是人們在親切地交談。學生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教師可用微小的指揮動作提示這是三拍子的輕柔舞曲。(4)欣賞樂曲的第三部分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現(xiàn),但氣氛越來越熱鬧,并加了一個結尾,結尾的音樂速度更快,力度更強,表現(xiàn)歌舞達到高潮,全曲在熱烈歡暢的情緒中結束。學生欣賞樂曲的第三部分。(5)完整地聽賞一遍《瑤族舞曲》教師可用指揮提示音樂情緒的轉換,也允許學生在欣賞2、用主題A作聲勢練習×拍手、~~搖手。(2)先隨音樂練前8小節(jié),只用跺腳(左腳)和拍手兩個動作。(3)再練后8小節(jié)。前4小節(jié),學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鈴套(需在課前準備好)搖手,使手鈴發(fā)出清脆的響聲。最后一小節(jié)是最難的,搖手、捻指與跺腳三個動作同時出現(xiàn),其中搖手要持續(xù)兩拍的時間,但只要稍加練習,也就不難做到了。將整個練習連起來做幾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組或個人做。教師指導。五、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欣賞了優(yōu)美動聽的《瑤族舞曲》,還親自演奏了樂曲的主題,相信這一優(yōu)美的主題將永遠留在同學們的腦海之中。同學們本節(jié)課我們學過了什么?哪位同學總結一下?六、布置作業(yè):復習唱跳舞曲。七、板書設計:欣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瑤族舞曲全曲分為三部分。課后反思:第七周學唱歌曲“阿嘍嘍”授課時間:2021年月日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嘍嘍》。初步學會這首歌曲的歌譜。能為歌曲設計多種演唱形式。2、過程與方法:采用思想教育的方式,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少數(shù)民族歌曲,使學生了解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特點,加深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善良、樸實、豪放、能歌善舞的特教學重點:學會唱本歌曲。教學方法:示范法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練習法。課程資源:電子琴、音響、課件教學過程:一、前提測評:唱一唱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歌曲。二、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要到貴州的彝鄉(xiāng)去走一走介紹貴州,今天我們要學唱的歌曲《阿嘍嘍》就是從兒童們的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