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如何達成目標目錄\h第一部分準備就緒\h第1章你明白自己去往哪里嗎\h別說“做到最好”\h大局與細節(jié)\h現(xiàn)在與將來\h積極思考的利與弊\h第2章你知道目標來自哪里嗎\h信念如何塑造成功\h確實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h我們?nèi)绾螖[脫困境\h你,處在自動導航模式\h觸發(fā)因素的神奇之處\h讓潛意識思維為你所用\h第二部分預備開始\h第3章使人們不斷前進的目標\h當你以展示才華為目標時\h當你以謀求進步為目標時\h哪種目標對我最有益\h解決困難\h大學醫(yī)學預科班學生與毅力\h享受過程\h尋求幫助\h情緒低落也能催人奮起\h第4章樂觀者和悲觀者的目標\h被愛與保持安全\h積極思考(或者,也許不必)\h保持動力\h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是如何形成的\h進取、防御與優(yōu)先性\h你的焦點和你的感覺\h適合你目標焦點的策略\h運用合適的策略\h一個目標的優(yōu)勢是另一個目標的劣勢\h第5章讓你幸福的目標\h我們真的需要什么\h我們真的不需要的目標\h這到底是誰的目標\h如何營造自主選擇的感覺\h如何把別人規(guī)定的目標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目標\h第6章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h當你覺得不費吹灰之力時\h當你需要鞭策時\h當前路十分坎坷時\h當你無法抗拒誘惑時\h當你本該昨天做完時\h當你需要完美地完成任務(wù)時\h當你需要創(chuàng)意像流水般動起來時\h當你想欣賞沿路景色時\h當你想要真正的快樂時\h第7章幫助他人設(shè)立最佳目標\h直接方法\h運用提示信號\h圖畫在這里,請選框架\h目標感染\h第三部分行動起來\h第8章掃除障礙\h把握當前時機\h保護目標\h我做得怎么樣\h你需要的太少了,不需要的太多了\h第9章制訂計劃\h圣誕節(jié)的文章\h“如果……那就……”計劃的力量\h這還不是全部……\h為什么簡單的計劃卻能奏效\h第10章增強自制力\h啟動自制力\h恢復自制力\h面對消耗一空的自制力\h最后的警告:別去挑戰(zhàn)命運\h第11章切合實際的樂觀\h總看到生活的光明一面\h但要警惕黑暗的一面……\h增強樂觀精神\h第12章懂得堅持\h怎樣才能堅持不懈\h亞洲人不同的地方\h懂得何時放手\h第13章給予反饋\h當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時\h當表現(xiàn)令人滿意時第一部分準備就緒第1章你明白自己去往哪里嗎無論你去往哪里,第一步是決定你想去的方向。這聽起來似乎太過顯而易見了,以至于你想不通我為何要費這句口舌。其實,盡管它極其顯而易見,你還是會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許多人完全忘記了這一點。沒錯,你感覺給自己確定了許多目標,但真的如此嗎?你是不是想著自己怎樣更幸福、更健康或是更成功,卻沒有真正決定過具體做些什么?你有自己的渴望,想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你把多少個愿望轉(zhuǎn)化成了真正的目標?沒能將愿望轉(zhuǎn)化成目標,我們的愿望就僅僅停留在那個“希望能實現(xiàn)”的層面。想象一下,你盼著好好地出門度假,但假如你的計劃僅僅停留在“我想去個暖和點的地方”,可能最終哪兒也去不了,不是嗎?所以,設(shè)定目標很重要。在這一章,我會用一些研究成果來告訴大家其中的原因,但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這是因為,怎樣確定目標(也就是你如何構(gòu)建你的目標)與如何實現(xiàn)目標本身同樣重要。當你用正確的方式聚焦于正確的細節(jié)時,成功就離你更近一步了。別說“做到最好”告訴別人“做到最好”是一種激勵他們的好方法,對不對?我們大部分人無數(shù)次說過也聽過這句話。它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做到最好”本該是一句不會給人造成太大壓力的激勵口號,它也本該激發(fā)人們最好地表現(xiàn)。然而實際并非如此,這句話其實是一種蹩腳的激勵方式。主要是因為“做到最好”這話十分模糊。我到底要做得怎樣才算是“最好”?假設(shè)你是一名經(jīng)理,派員工去調(diào)查某個很可能帶來相當豐厚利潤的商機。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這件事本身也非常重要。你對員工說:“鮑勃,在這件事上,你要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钡U勃的最好是怎樣的?如果看到他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了,怎么才能知道這就是他做到的最好程度?鮑勃本身又怎么會知道他的“最好”能到什么程度?別人知道嗎?現(xiàn)實的情況是,沒有人聽到“做到最好”后會這樣想:“我要精益求精,把這件事做到?jīng)]有一丁點兒更好的余地為止?!边@樣很可笑,估計也會花很多時間,對你或鮑勃都沒有好處。聽到這句話,我們反而會想:“我要做到讓老板滿意并覺得我盡力了為止?!眹栏裾f來,這其實并不令人鼓舞。諷刺的是,如果沒有確定具體的目標,“做到最好”往往離“最好”相去甚遠,它恰恰是讓人們表現(xiàn)平庸的“秘訣”。那用什么來取代“做到最好”呢?答案是:明確而艱巨的目標。埃德溫·洛克(EdwinLocke)和加里·萊瑟姆(GaryLatham)這兩位著名的組織心理學家用幾十年時間研究了設(shè)定明確而艱巨的目標所帶來的卓越成效1在世界各地組織開展的上千例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明確而有難度的目標比模糊或過于簡單的目標更能激發(fā)優(yōu)異的表現(xiàn),而且兩者的差異明顯。無論目標是自己樹立的,別人確定的,還是和父母、老師、老板或同事一起制訂的,無一例外。為什么明確而艱難的目標比“做到最好”更能激發(fā)人們的動力呢?“明確”這部分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讓人知道你明確的期望值(或者為自己確定到底想實現(xiàn)些什么),這就排除了設(shè)定的標準低于這個標準的可能性,免得讓你告訴自己,我做的事情“已經(jīng)足夠好了”。如果奮斗的目標不明確,人們很容易向疲憊、灰心或無聊妥協(xié)。但是,如果你設(shè)定了明確的目標,你便再也無法欺騙自己了。達成目標還是沒有達成目標之間,不存在中間地帶。若是還沒達成,若是還想成功,便只能繼續(xù)努力。那么“艱巨”這部分呢?設(shè)定艱巨的目標,難道不是很危險的嗎——標準太高,不會帶來很多問題嗎?難道這不是在“邀請”失望和失敗嗎?絕對不是?。憧催^《為人師表》(StandandDeliver)這部電影嗎?片中的埃斯卡蘭特先生都能教會那些頑劣的學生微積分,想象一下你能做到什么——只要你敢于嘗試?。┊斎唬悴荒茉O(shè)定不切實際或者不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艱巨但可能實現(xiàn)才是關(guān)鍵。因為艱巨的目標會在不知不覺間促使你付出更大努力,更加聚精會神,更加緊盯目標。你會堅持得更久,也能更好地運用最有效的策略。洛克和萊瑟姆的研究表明,明確而艱巨的目標適用于各類不同的人群,比如科學家、商人、卡車司機、工會工人、伐木工人等。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展的一項研究中,萊瑟姆發(fā)現(xiàn)木材搬運工的平均負重是法定上限的60%,這對公司來說既浪費時間又浪費資源,而工人對每一趟的負載量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所以洛克給他們定下了法定重量的94%這樣一個目標。過了9個月后,洛克返回伐木場,發(fā)現(xiàn)搬運工人的平均負重已在法定重量的90%以上,為公司省下了大把的錢,這些錢放到今天來看,相當于數(shù)百萬美元。因此,如果你給搬運工制訂搬運更多樹木的目標,事實證明,他們就能搬更多木材。人們通常會把事情做到被要求的程度,但很少大幅度超過這個程度。要求某人的績效優(yōu)異,只有把究竟多么“優(yōu)異”具體化,才能真正看到更優(yōu)異的績效。給你自己樹立高目標,你的表現(xiàn)就會更上一層樓。有人對近3000名美國聯(lián)邦職員進行過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些認為“我的工作具有挑戰(zhàn)性”和“我團隊中的同事被寄予較高標準,因而努力工作”的職員,是那些在年終績效評估中最優(yōu)異的職員。這些人是不是活得很悲慘?不是。設(shè)定并實現(xiàn)具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除了能帶來優(yōu)異的績效,還有其他好處?;叵胍幌履闳松型瓿蛇^的某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wù),把它和另一個比較容易的任務(wù)相比,哪個任務(wù)讓你的自我感覺更好呢?成功地完成艱難的任務(wù)使人更加愉悅,因為它能給人帶來更大的滿足感和愉悅感,提高人們整體的幸福感。而完成一項容易的任務(wù),根本不足掛齒。根據(jù)最近在德國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只有那些覺得自己工作富有挑戰(zhàn)性的員工,才會報告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幸福感以及成就感在長期范圍內(nèi)呈現(xiàn)上升趨勢。你可能想問,究竟是對工作的滿意度能激發(fā)更好的績效,還是優(yōu)異績效使人對工作更加滿意?答案是:兩者都對,對工作滿意使人們更加投入地為所在機構(gòu)工作,對自己更有信心,從而給自己設(shè)定更多的挑戰(zhàn),這又提升了績效和滿意度,周而復始……設(shè)定明確而艱巨的目標便創(chuàng)造了成功和幸福的無限循環(huán)。洛克和萊瑟姆稱之為高績效循環(huán)(highperformancecycle)2你也可以在你自己的生活中開啟這樣的循環(huán):第一步是設(shè)定一些非常明確且具有合理難度的目標;第二步是用最能激勵自己的方式來看待這些目標,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成功機會。大局與細節(jié)你采取的每次行動或者每個目標,我們都能用很多種不同的方式來描述和思考。如果你在使用吸塵器,我們可以將這個舉動稱為“打掃衛(wèi)生”或者“從地上吸走碎渣”;如果你想在數(shù)學考試中拿到A的成績,我們可以將其解釋為“把大部分題目做對”,也可以解釋為“熟練掌握代數(shù)”;倘若你經(jīng)常鍛煉身體,我們可以將其解釋為“減掉10磅(約4.5千克)體重”,或者“變得更苗條”。如何看待你做的事情在繼續(xù)閱讀之前,請先回答下面的問題,看一看你如何看待你做的事情。用本子或紙記下你的答案。這些答案并沒有對錯和好壞之分。請選擇那個更能形容你的行為且聽上去讓你的耳朵更舒服的答案。1.列舉清單是a.整理頭緒b.把事情寫下來2.打掃房間是a.愛干凈的體現(xiàn)b.用吸塵器清理地板3.支付房租是a.保證自己有住所b.寫支票4.鎖好房門是a.把鑰匙插進鎖眼b.保證房子安全5.跟人打招呼是a.問“你好”b.表示友好請把每題的選擇用如下分值換算并累加起來,計算出總分:1a=2;2a=2;3a=2;4a=1;5a=1;1b=1;2b=1;3b=1;4b=2;5b=23如果你的得分達到或超過6分,你也許是個習慣用更抽象的方式理解自己行為的人,也就是說,想到某件日常事務(wù)時,你更注重“為什么”要做。所以,在家里推著吸塵器打圈圈,是在“保持清潔”,可以看出,希望家里干凈是你打掃的原因,你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這個行為的。如果你的得分為5分或5分以下,你可能更注重實際,從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的角度來理解行為。所以,在家里推著吸塵器打圈圈,是在“用吸塵器清理地板”,這是真正發(fā)生著的事,你便如此理解這個行為。兩種描述都正確,所以并不是其中一種描述正確,另一種錯誤。但它們肯定是不同的,而且這里的差異很重要。因為到最后,從抽象的“為什么”和具體的“是什么”的角度來看待你的行為,在激發(fā)動機方面各有利弊。在不同情況下,一種思維方式可能比另一種更能有效地幫助人們實現(xiàn)目標。這里的訣竅在于要懂得針對不同情況來調(diào)整思維方式,好消息是,這根本不難調(diào)整。你只要學會什么時候該想“為什么”,什么時候需要想“是什么”就行了。讓我們從抽象的開始說起,即“為什么”的思考方式。更加抽象的思考行為能讓人充滿激情,因為你把一件特定的事情(通常是小事)與一種更大的意義或某個更重要的目標聯(lián)系起來了。這便賦予了一件本不那么重要或不那么有價值的事情新的意義。例如,說到加班1個小時,我把它看成是“促進職業(yè)發(fā)展”而不是理解為“多打60分鐘的字”,從這種角度來思考,我更有可能踏實而勤奮地工作。你做事情的原因?qū)⒉豢伤甲h地激發(fā)你做事的熱情,所以不難理解我們大多數(shù)人為什么更喜歡用這種方式來看待自己的行為。如果你想激勵別人做某件事情,從“為什么”的角度來描述這件事,還有助于說服他們?nèi)L試。如果你想讓你兒子為準備化學考試努力復習,告訴他考出好成績更有利于將來考上好的大學,往往比告訴他打開課本硬背元素周期表更加有效。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解釋兒子的復習,他都要了解“H”代表氫元素,但如果你具體地描述他復習化學“是什么”,卻很難激發(fā)他的學習熱情,而給他講“為什么”,他也許就去做了。那么,用細節(jié)來思考我們所做的事情,從“我在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的角度來思考,有沒有幫助呢?當然有。首先,在做一件困難、生疏、復雜的事情或是需要花很長時間學習的事情時,這種思維方式格外有益。如果你從來沒有用過吸塵器,“用吸塵器清理地板”(“是什么”)的思考方式就比“打掃衛(wèi)生”(“為什么”)的思考方式更加有效。舉個例子,心理學家丹·韋格納(DanWegner)和羅賓·華勒切爾(RobinVallacher)讓一些經(jīng)常喝咖啡的人喝杯咖啡,然后請他們評價,在30種對喝咖啡這個行為的描述中,各種描述與他們自己喝咖啡的行為到底有多么相符(我敢打賭,你肯定想象不到對喝咖啡這個行為的描述竟然多達30種,反正我是想不到)。兩位心理學家提供的選項包括比較抽象的、基于“為什么”的描述,比如“滿足我的咖啡因嗜好”“讓自己精力充沛”;還有那些更為具體的、基于“是什么”的描述,比如“喝一杯飲料”和“吞咽”。一半的實驗參與者用普通的咖啡杯喝,另一半的實驗參與者拿著1磅重(約合0.45千克)的笨重杯子喝。(有些人可能覺得這不算重,所以我應(yīng)該說明一下,這個實驗是在1983年做的,那時還沒有人喝像氧氣瓶那么大的大杯星巴克咖啡呢。那時,半磅的杯子都算很重的了。)在選擇描述方式的時候,用普通杯子喝咖啡的參與者更傾向于那些抽象的、“為什么”類的描述。換句話說,在正常情況下,經(jīng)常喝咖啡的人傾向于用“為什么”來解釋喝咖啡的行為4不過,用笨重咖啡杯的參與者明顯傾向于具體的描述。他們想的是具體行動,比如“把杯子舉到嘴邊”。你看,要從重量重得多的咖啡杯里喝到咖啡,而且不讓它溢出來,這些參與者需要用具體的動作來理解喝咖啡的行為。他們得把重點放在這個行為“是什么”上(也就是說,握緊杯子的把手,把杯子舉到嘴邊,再吞咽),而不是“為什么”上。重點關(guān)注具體的“是什么”,他們便能順利地從奇怪而陌生的杯子中喝到咖啡。若他們采用諸如“給自己提神”的“為什么”式的思維方式來描述,那么,“提神”很容易變成“燙傷和弄濕衣服”。韋格納和華勒切爾在另一個實驗中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研究結(jié)果。在那個實驗中,他們讓學生分別用雙手和筷子吃切里奧斯麥圈(Cheerios)。結(jié)果,用筷子的學生傾向于用“把食物放到嘴里”和“移動我的雙手”(“是什么”)來描述吃麥圈這個動作,而不是用“減輕饑餓感”或“攝取營養(yǎng)”(“為什么”)來描述。我們一再發(fā)現(xiàn),人們在做有一定難度的事情時,用簡單具體的“是什么”方式來思考,比用深遠抽象的“為什么”方式思考更加簡潔有效。(這一刻,你可能在想,是不是社會心理學家看著別人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心里就特別有快感,比如用筷子吃麥圈,生吃蘿卜,或者觀看喜劇男星羅賓·威廉姆斯的視頻時忍住不笑?簡短的答案是:沒錯。在學習統(tǒng)計學的時候,所有這些怪誕的事情,占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隨著我們做某件事的經(jīng)驗日漸豐富,它變得容易了,我們便開始用更加抽象的“為什么”來看待,也就是說,把重點放在這件事的意義和目的上。例如,在一項實驗中,平時不怎么喝酒的未成年人往往用“吞咽”或“拿起杯子”來形容喝某種酒類飲料,而正在戒酒的患者更喜歡把喝酒想成“緩解緊張情緒”或者“讓自己不無聊”。一方面,不怎么喝酒的人大概不太了解人們“為什么”喝酒;另一方面,酗酒者恰恰知道太多喝酒的理由。當人們用“為什么”來思考行為時,總會想得更宏觀一些,把那些日常的微小舉動看成更重大目標的一部分。他們更容易聯(lián)系長遠的目標。因此,用“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想問題的人不太沖動,不太可能受到誘惑,并且更有可能為行動提早做好計劃。(好吧,也許當用“為什么”來思考行為的人群是酗酒者時,上面這種說法不太恰當,但是你知道我在說什么。)思考“為什么”會讓他們更確定自己是誰,想要什么。對于外界的因素,這些人認為外界因素(比如其他人、運氣或者命運)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小。當人們從“是什么”的角度來思考行為時,會把關(guān)注點放在細節(jié)上,也就是說,緊盯從A點到B點的機械過程。雖然他們有時斗志不那么高昂,也更容易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危險,但他們特別擅長在崎嶇的山路上駕車前行。當你需要做的事情格外復雜時,先撇開全局,把關(guān)注點聚焦在手上的事兒,是值得做的。所以說,大局和細節(jié)的思考模式各有優(yōu)劣,最佳策略是根據(jù)目標的不同在兩種模式中切換。這種切換有時候會自動發(fā)生,有時候不會。重要的是確定自己啟用了最佳思考模式。如果沒有,要趕快切換。要想變得激情滿滿、讓自制力大為提升(或者幫助別人達到這個目的),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想一想行為背后更大的意義和目的。當一盤甜點擺在你的面前時,你想堅持自己的節(jié)食計劃,請記得自己“為什么”減肥;當你下屬的員工業(yè)績乏善可陳時,提醒他們“為什么”業(yè)績十分重要——不光為了公司,也為了他們自己。另一方面,若是追求某個格外復雜、難辦或陌生的目標,最好從“是什么”的角度來思考。學習一套新的日常程序時,需要把它分解成幾個具體步驟。你第一次滑雪?那么,請注意將膝蓋彎曲,并將滑雪板的前端對齊。此刻別想著讓誰對你的速度和優(yōu)雅的姿態(tài)刮目相看——這樣想,往往最終導致滑雪新手圍著大樹打圈圈。完成下面這個練習,有助于你理解如何在自己已經(jīng)確立的目標上運用這個方法。(注意:在本書中,我將為你提供一些書面練習,幫助你學習如何運用新策略實現(xiàn)目標。你在學習新知識時,將其一步步地記下來,是促使新策略變成習慣的好方法??紤]專門為這本書準備一個筆記本。通過練習,你的大腦終將逐漸學會自動啟用新知識,到那時,你就不用費事做筆記了。但現(xiàn)在,做筆記肯定是值得的。)怎樣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1.寫下一件你最近由于缺乏動力或者誘惑太多而無法完成的事。不管是什么事都可以,從忍不住訂購甜點,到不能按時回復重要的電子郵件,等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現(xiàn)在,寫下你“為什么”想做這件事。你個人的目的是什么?這樣做能幫助你實現(xiàn)什么?你怎樣從中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你下次再試著做這件事時,停下來想一想你剛剛總結(jié)的“為什么”。反反復復地這樣做,直到它成為習慣為止。(它會成為習慣的。只要反復去做,任何簡單的行為,都能變成習慣,做起來易如反掌,只要你肯堅持。)怎樣從“是什么”的角度思考1.寫出一件你想做卻特別復雜、困難或者陌生的事。也許你想創(chuàng)建自己的網(wǎng)站但你不熟悉計算機操作,又或許你想開創(chuàng)一番新的事業(y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現(xiàn)在,寫下你第一步應(yīng)當做什么。為了開始追求那個目標,你需要采取的具體行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你下次再嘗試做這件事時,停下來想一想你剛剛總結(jié)的需要采取的下一個具體行動,并且聚精會神地做。這很快也會成為一個習慣。現(xiàn)在與將來如果你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打算在“為什么”和“是什么”的思維模式之間尋找合適的平衡,了解你自己什么時候可能偏向于哪一種思維方式,是有益之舉。這樣一來,你便清楚自己什么時候會更喜歡某種方式,并做出相應(yīng)的補償。就在前幾頁我說過,當你熟練掌握了某件事情或者覺得它變得容易了以后,許多人更喜歡采用“為什么”式的思維。對于某個行動或目標,你是從抽象的“為什么”的角度來思考,還是從具體的“是什么”的角度來思考,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時間,尤其是指從你開始計劃到著手行動的時間。你從明天就開始減肥還是下個月才開始?你打算下周休假還是明年去?最近的研究顯示:一方面,我們偏向于用大而抽象的概念(強調(diào)“為什么”)來考慮較長時間以后才會執(zhí)行的計劃;另一方面,在考慮近期的計劃時,我們往往更加具體,也就是更加專注于做好這件事需要做的“是什么”。心理學家雅各夫·特羅普(YaacovTrope)和尼拉·利伯曼(NiraLiberman)曾讓一群本科生描述一系列的日?;顒?,在這次實驗中,他們有了上述發(fā)現(xiàn)。他們要求其中一組大學生想象近期(比如“明天”)要做的每一件事,要求另一組大學生想象較為遙遠的未來(“下個月”)要做的每一件事。兩位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想象著明天要“搬家”的學生更傾向于用“是什么”的思維方式,把這件事描述為“裝箱、搬箱”(從“是什么”的角度來描述),而想象著下個月“搬家”的學生則更喜歡用基于“為什么”的邏輯,將搬家描述為“開始新的生活”5這些區(qū)別對我們怎樣做出選擇和決定有著重要的含義。它們還會將我們引向不同的麻煩局面?!盀槭裁础笔降乃季S會使你更看重心理學家所謂的合意度(desirability)信息。換句話講,不管怎樣,去做這件事或者去追求這個目標,都將導致一些好事情發(fā)生。這些好事到底多有趣、多愉悅、多有益呢?當我們考慮在更加遙遠的將來做某件事情時,這些都是我們要努力思考的一些基本的問題。幾年以后到醫(yī)學院上學,我還能不能實現(xiàn)成功的職業(yè)生涯,賺得可觀的財富?半年以后在那場大會上發(fā)表演講,會不會有益于我的事業(yè),讓我和一些老友久別重逢?下個圣誕節(jié)邀請公公、婆婆來家里住,對我孩子是不是美好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可能追求這個目標(例如“考上醫(yī)學院”)或者著手行動(例如“邀請公婆一起過節(jié)”)?!笆鞘裁础笔降乃季S更加具體,將使你更加重視可行度(feasibility)信息,也就是說,你是不是真的能做好你需要做的事情?你有多大的把握取得成功?有些什么障礙會成為你成功路上的“攔路虎”?當我們在考慮近期要做的事時,這些問題是我們花最多時間考慮的。從我現(xiàn)在的成績來看,我考上醫(yī)學院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我下星期參加那個大會,誰來幫我照看孩子?明天我的親戚要來我家,到底把他們安排睡在哪兒呢?你是否想過,不知道為什么,關(guān)于將來的計劃,總是剛開始時聽上去不錯,但越是臨近那個日子,就越發(fā)現(xiàn)不對勁?我們哀嘆:“我為什么竟會同意做這件事情?”“我生物成績只有C,我怎么會想去學醫(yī)呢?”“我怎么會以為我家的房子能住得下十幾個人?”緊接著,一陣陣恐慌席卷而來,因為當你下定決心當一名醫(yī)生或者邀請丈夫一家人來家里住時,并沒有花時間考慮這件事情是否可行。你只想了“為什么”,沒有想過“是什么”。如果說有什么能讓你稍感安慰的話,那就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曾一次又一次地掉進這樣的陷阱。由于我們習慣于用“為什么”來考慮將來的事,而沒怎么考慮究竟如何實現(xiàn)這些目標,所以選擇了有潛在豐厚報酬的目標,但這個目標,對我們的后勤保障來說,無異于一場噩夢。對于近期要做的事,我們犯著相反的錯誤。你有多少次拒絕了“一時沖動”地去做一些有意義、有趣味或者有回報的事情的機會,因為它們只是看起來顯得太過麻煩?我曾經(jīng)謝絕了一次免費的印度之旅,因為我覺得,要在幾周內(nèi)做好出國旅行的充分準備,壓力太大了。(我需要接種疫苗嗎?我能及時拿到更新的護照嗎?去印度需不需要辦簽證?出國這么久,誰來照看我的小狗?)但其實,如果我努力想點辦法,這些事估計都能辦好。盡管我知道這點,但我到最后還是沒去。這個決定一直讓我非常后悔,以至于我最終還是去了趟印度,只不過不是免費去的,而且花了我好幾千美金(這是我太過于糾結(jié)“是什么”的思維方式而帶來的損失)。我們很多人難以真正地隨心所欲或者抓住眼下無法預測的、不久的將來會出現(xiàn)的機會。我們把關(guān)注焦點過于集中在“是什么”,卻沒有足夠集中在“為什么”,也就是說,太糾結(jié)于細節(jié),卻放棄了可能很有價值的機會(或者,拿我的例子來說,錯過了免費去印度旅行的機會)。利伯曼和特羅普在一系列設(shè)計精巧的研究實驗中例證了“為什么”和“是什么”間的權(quán)衡。在一個實驗中,兩位心理學家要求特拉維夫大學的學生在兩門課堂作業(yè)中二選一。其中一門作業(yè)無聊但容易(閱讀用學生們的母語希伯來文撰寫的講述心理學歷史的書籍);另一門作業(yè)有趣而困難(閱讀用英文撰寫的浪漫愛情故事,學生們雖然可以讀懂,但很難)。研究者還對學生們交作業(yè)的時間做出了規(guī)定:兩組學生都只有一周時間進行閱讀,可以選擇在接下來的一星期內(nèi)讀完(近期內(nèi));也可以選擇從第八個星期再開始讀,第九個星期讀完(較長期)。決定自己近期完成閱讀作業(yè)的學生幾乎全都傾向于簡單但無聊的作業(yè),他們愿意犧牲樂趣,以避免麻煩;而決定將閱讀作業(yè)拖延九個星期的學生,則不假思索地選擇了更難卻也更有趣的閱讀。盡管第二個選擇在某種程度上顯得更高尚,也一定更合意,但毫無疑問,兩個月后,當這些學生不得不經(jīng)常翻開乏味的英語-希伯來語字典時,他們會對自己當初的選擇后悔不迭。由此看來,當我們考慮比較長遠的目標時,會看重潛在的回報,看輕實際的問題;當我們思考近段時間的目標時,往往只想著實際的問題,不考慮做這件事的潛在回報(是不是讓我們感到愉快)。換句話講,說到未來,我們像渴望探索新世界的探險家那樣來考慮;說到當下,我們更像是凡事都精打細算的會計師。說到精打細算,類似的偏見也在人們做出涉及金錢的決定時有所體現(xiàn)。不論參與什么樣的賭博,你都要考慮兩件事:回報和勝算?;貓笫恰昂弦舛取毙畔ⅲ忉尅盀槭裁础辟€博以及你將獲得的潛在報酬。勝算是“可行度”信息,解釋實際會發(fā)生的“是什么”以及贏錢的概率有多大。在一個實驗中,當研究者要求學生在中獎率高但回報低(贏得4美元)和中獎率低但回報高(贏得10美元)的彩票中做選擇時,被安排當天買彩票的學生強烈偏向于前一種選擇,而被安排在兩個月后買彩票的同學則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偏向于后一種。類似的結(jié)果也出現(xiàn)在一個對抽獎偏好的實驗中。在當天開獎的抽獎活動中,人們偏愛有機會抽中過濾水壺的獎票(這一獎品不受歡迎,因此有很大的概率中獎),但在兩個月后開獎的活動里,大多數(shù)人偏愛有機會贏得一臺新音響的獎票(這一獎勵價值高,但中獎率低很多)。在任何涉及風險和回報的情形里(真的,只要認真想想,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能夠包含到這些情形中),尤為重要的是盡可能仔細而客觀地衡量兩種信息。知道你自己的思維方式怎樣受到時間的影響,也就是說,受到你是現(xiàn)在做決定還是留到將來做決定的影響,你便能知道怎樣來彌補這種天生的偏見,從而做出可能的最佳決定。由“為什么”和“是什么”的思維方式導致的差異,并非僅限于我們做出的選擇。在另一個實驗中,利伯曼和特羅普讓參與者提前為一系列與工作相關(guān)的活動和休閑活動安排時間,這些活動開始的時間,要么設(shè)定為一星期后,要么設(shè)定為一年零一星期后。結(jié)果,當參與者為近期的活動(一星期后)安排時間時,平均安排了68個小時;為時間較遠的活動(一年零一星期后)安排時間時,平均安排了82個小時。因此,人們往往認為,和現(xiàn)在相比,一年以后的今天,他們可用的時間總體上多出了14個小時。不用說,這可能并不符合現(xiàn)實,但它解釋了我們大多數(shù)人為什么總覺得為各種目標和計劃留出了充足的時間,等到真正實施起來,卻發(fā)現(xiàn)時間不夠用。此外,當實驗參與者為下周的活動做計劃時,分配給工作的時間與分配給休閑的時間成反比,換句話講,人們十分理智地認識到,花時間做這件事,便意味著不能把時間花在那件事上。有趣的是,在為未來(一年零一星期后)安排時間的時候,就不是這回事了。實驗參與者似乎分開考慮兩種活動以及它們所需的時間,而不是意識到自己必須在兩者之間進行取舍。說到你的目標時,從它“是什么”的角度來思考,不僅能讓你更好地安排時間,還能防止拖延。在一項實驗里,利伯曼、特羅普、肖恩·麥克雷(SeanMcCrea)和史蒂文·謝爾曼(StevenSherman)邀請一些本科生完成一份簡短的調(diào)查問卷,并在三個星期內(nèi)用電子郵件寄給實驗人員,以便贏得獎金6在收到調(diào)查問卷前,每位參與者都要完成一項任務(wù),該任務(wù)的目的是將他們劃分到“為什么”思維模式小組中,或劃分到“是什么”思維模式小組中。為了構(gòu)建“為什么”式的思維,研究者要求學生列舉10件事情,比如“開立賬戶”或“寫日記”,并且為自己可能做這些事情提出自己的理由;為了構(gòu)建“是什么”式的思維,研究者要求學生寫下如何去做這同樣的10件事情。接著,研究者記錄了學生們用了多長時間來達成他們的目標(也就是完成并寄回調(diào)查問卷)。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是什么”思考方式的學生,比采用“為什么”思考方式的學生平均早了近10天寄回調(diào)查問卷。(在這個實驗的另一個版本中,這個差距接近14天。)所以,用“是什么”的方式思考目標,能讓你更加專注于你需要采取的具體行動,使你能更快地達成目標。而過于注重“為什么”做某件事情,可能導致人們的行動比較拖拉。人們經(jīng)常問心理學家類似這樣的問題:“假設(shè)有A和B兩件事情同時擺在我面前,我是做A更好,還是做B更好?”例如,是發(fā)泄出自己的情緒更好,還是做點別的事情,把注意力從煩心事上轉(zhuǎn)移出去更好?是把注意力放在犯下的錯誤上更好,還是讓過去的事情隨風而去更好?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常常被迫回答:“嗯,這得看情況?!彼裕绻銌栁?,是著眼大局更好,還是著眼細節(jié)更好,你便在逼我毫無選擇地說出“看情況”這個回答。具體來講,就是取決于你努力要實現(xiàn)的目標。對目標采用“為什么”式的著眼大局的思維,有助于你增強動力使你備受鼓舞、專注于你能得到的回報,并提升自制力與毅力。而“是什么”的著眼細節(jié)的思維,在你著手做困難或陌生的事情時最有幫助,使你專注于操作性細節(jié),從而完成任務(wù),并且?guī)椭惴乐雇涎印8卮蟮某删?,并不只是采用某種固定的思維方式就能實現(xiàn)的,而是需要你確定自己怎樣為排除特定的困難而選擇相應(yīng)的思考方式(或者知道如何為幫助別人戰(zhàn)勝困難而探討某個目標)。積極思考的利與弊當你為自己設(shè)立目標或者正在致力于實現(xiàn)目標時,你也許已經(jīng)非常清楚“積極思考”的重要性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實現(xiàn)這個目標,你就能成功。市面上專門闡述這個簡單觀點的勵志類書籍,已經(jīng)多到汗牛充棟的地步,我們能輕而易舉地用這些書把一個普通大小的書架塞滿。而這也是科研心理學家頗感興趣的課題??磥磉@個世界喜歡樂觀的人,好消息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生性樂觀。在對樂觀信念的研究中,心理學家常常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覺得,和與自己同等地位的人相比,一些好事情更有可能在我們身上發(fā)生,比如事業(yè)成功、擁有房產(chǎn)、賺很多錢、活過90歲。我們覺得自己婚姻破裂、犯心臟病、酗酒成性、買到有質(zhì)量問題的新車等的可能性較小。一般來講,這是好事。但是,之所以只是“一般來講”,是因為還存在一些重要的局限性。你得在積極思考的時候做到小心謹慎,并且確保這種思考指向的是正確的方向。其實,我們會以多種方式來積極地思考未來。假設(shè)你確定了減肥的目標。對于這個目標,至少有兩種“積極思考”的方式。1.你可以對自己說:“我有能力減肥,并且有信心能達到目標!”換句話說,你可以積極地思考成功的概率。2.你可以對自己說:“我會輕松地抵抗甜甜圈和薯片的誘惑,并且會嚴格地遵守新的運動計劃!”換句話講,你可以積極地思考我能輕松克服困難,以追求成功。大部分的勵志書籍探討了積極思考對于實現(xiàn)目標的重要性,但都把這兩種積極思考的方式混為一談了。它們讓你相信自己終將勝利,并相信你能輕松地取得勝利。不幸的是,這種混淆大錯特錯。其原因在于,前一種積極思考的方式使人受益,而后一種則要完全禁止,并且是失敗的根源。讓我們先從第一種積極思考的方式開始探討,即積極地思考你成功的概率。在研究動機時提出的理論之中,人們最為廣泛了解并接受的理論也許當屬期望值理論(expectancyvaluetheory)。這種理論總的來說講述了人們會因為下列兩個因素的激勵而做任何事:(1)是他們有多大的可能成功(這是期望的部分);(2)是他們認為自己從中能收獲多大利益(這是價值的部分)。當然,你獲得的激勵越強,就越可能達到目標。所以,這并不是“流行心理學”那套自我感覺良好的無稽之談。相信你能成功,真的會使你更有可能成功。(這條法則有一個重要的例外情況,我將在第4章描述那一類特定的目標。但對于大多數(shù)的目標,都是這種情況,所以,我目前先從簡單的說起。)盡管關(guān)于這一主題的心理學研究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但我最喜歡的例子,出現(xiàn)在《紐約時報》的《健康與保健》專欄記者塔拉·帕克-波普(TaraParker-Pope)對運動習慣的最新研究之中。這份研究報告發(fā)表在《行為醫(yī)學年報》(AnnalsofBehavioralMedicine)上,研究了家庭運動器械的使用習慣7太多的成年人在他們一生中的某個階段都曾自欺欺人地認為,如果家里有一臺跑步機或健身腳踏車,那鍛煉起來就很方便,因而自己會時時刻刻堅持鍛煉。有過這種想法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多到我們很難找出沒有產(chǎn)生過這種想法的人。(我買的是踏步機。我丈夫直到如今還在為這事怪我。不過,他買回家的那套杠鈴也經(jīng)常將我絆倒。我覺得,他若不把杠鈴扔出家門,我就真的不用理會他的嘮叨。)那么,究竟是些什么樣的人會真正使用家庭健身器械,而不是把它們當成擺設(shè),在家里沾滿灰塵呢?事實證明,那些相信自己確實能做到的人比懷疑自己做不到的人,更有可能在一年后依然堅持使用健身器械。(但我真的得承認,即使在我買下那臺踏步機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深處就沒覺得自己將來能堅持用它。我真心覺得自己并沒有很大的成功概率。實際上,我討厭踏步機。)既然相信自己能成功是件好事,那么,想象自己能輕而易舉地成功,并且抗拒誘惑和克服障礙,也一定是件好事(這是第二種積極思考的方式)。根據(jù)我們的直覺,這仿佛有些道理,但實際上卻大錯特錯。心理學家加布里埃爾·厄廷根(GabrieleOettingen)廣泛研究了“相信自己能成功”與“相信自己能輕而易舉成功”這兩種不同信念對動機產(chǎn)生的不同影響,并屢屢發(fā)現(xiàn),這兩種信念對成功有著迥然不同的影響8例如,在一項研究中,一些肥胖的女性參加了一個綜合減肥計劃。計劃剛開始執(zhí)行,厄廷根讓這些女性告訴她,她們對成功減肥抱有怎樣的期望。鑒于你剛剛讀過我前面闡述的關(guān)于積極思考的內(nèi)容,聽到下面這個結(jié)果,你一定不會感到驚訝:相信自己終將成功減肥的女性比相信自己定會減肥失敗的女性平均多減掉26磅(約合11.8千克)體重。厄廷根還調(diào)查了參與實驗的女性對減肥過程的想象,也就是說,看看在她們的想象中,減肥計劃會是怎樣執(zhí)行的。比如,厄廷根問大家,若是看到公司餐廳里擺放著剩下的半盒甜甜圈,是不是能夠輕松地抗拒這一誘惑。結(jié)果,那些認為減肥是件很輕松的事情的人,比認為減肥道路十分艱難的人,平均少減掉24磅體重(約合10.9千克)。厄廷根和她的同事們在各種情形中都找到這一相同規(guī)律,包括謀求高薪工作的應(yīng)屆畢業(yè)生,尋找終身伴侶的單身男女,還有剛剛接受髖關(guān)節(jié)置換手術(shù)、正在康復的老人們。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論是誰、試圖做什么,成功人士不但有信心獲得成功,而且同樣相信成功之路不會一帆風順。為什么相信成功道路充滿艱險對實現(xiàn)目標那么重要呢?首先,盡管焦慮和擔心這樣的負面情緒讓人不愉快,但它們也有其用途,主要是能帶給人們很強的動力,激勵我們在問題出現(xiàn)之前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避免它。心理學家丹·吉爾伯特(DanGilbert)在他的《撞上快樂》(StumblingonHappiness,亦有《撞上幸?!贰豆鹦腋Un》等多種譯法)一書中評價道:“我們有時候想象黑暗的未來,只為了把我們自己嚇得要命。”9我們這樣做,是因為它值得。厄廷根的研究顯示,相信追求目標是一個艱巨過程的人會做更多的準備、付出更大的努力,并且為實現(xiàn)目標采取更多的行動。他們預料到要努力奮斗,也真正地奮力一搏。相反,那些相信找工作很容易的畢業(yè)生,寄出去的求職申請也少一些;那些想象自己會閃電般地、無可救藥地和暗戀對象墜入情網(wǎng)的人,在現(xiàn)實中不大可能和自己的暗戀對象談?wù)摳星?;認為即將到來的考試好比小菜一碟的學生,明顯不怎么復習;設(shè)想自己能輕松適應(yīng)新?lián)Q的髖關(guān)節(jié)的患者,不會很認真地做康復鍛煉。到最后,那些覺得輕而易舉便能實現(xiàn)目標的人,根本就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去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而當他們心中的美好夢想最終破滅時,他們可能感到悲痛欲絕。那么,樹立并實現(xiàn)目標,而不是陷入白日夢中不能自拔,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最好的方法是在設(shè)定目標時積極地思考你已經(jīng)實現(xiàn)目標時的情景,同時切合實際地思考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做些什么。厄廷根把它叫作心理對照(mentalcontrasting),意思是說,你首先設(shè)想你已經(jīng)達到了自己的目標,然后再周全地思考妨礙目標實現(xiàn)的障礙。如果你大學畢業(yè)后想找份報酬豐厚的工作,首先設(shè)想自己被一家頂級公司錄用的情景,然后再考慮你在實現(xiàn)此目標時會存在什么障礙,比如,和你一樣申請了該職位的其他優(yōu)秀的應(yīng)聘者,他們是你的競爭對手。這種思維將使你不得不寄出很多份求職申請,不是嗎?心理學家將其稱為“必須行動”的感覺,這是實現(xiàn)目標所需的至關(guān)重要的心理狀態(tài)。盡管幻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與心儀已久的某個人墜入愛河也許是一件有趣的事,但幻想無法讓你取得任何實質(zhì)進展。心理對照可以引導我們把關(guān)注點放在必要的行動上,從而將愿望和白日夢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值得指出的是,只有當你全心全意去實現(xiàn)某個你確實相信自己能夠?qū)崿F(xiàn)的目標時,心理對照才能對你有所幫助。(在這里,我們再一次看到相信自己能成功有多么重要。)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心理對照會讓你脫離那個目標。從本質(zhì)上講,它能使你拋開無法實現(xiàn)的幻想,而這實際上也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另一個好處。考慮你想要什么以及什么在妨礙你,可以使你思路清晰地做出好的決策,也就是說,當成功的概率較高時,你會增強實現(xiàn)目標的決心,使你更有可能實現(xiàn)它。當成功的概率不怎么高時,有助于你認清局勢、放下包袱繼續(xù)前行。拋卻幻想可能令人痛苦和失望,但為了你的身心著想,這也是至關(guān)重要和十分必要的。只有意識到某些目標無法實現(xiàn),我們才能為可實現(xiàn)的理想騰出空間。例如,我們只有在承認一段出了問題和令人痛苦的關(guān)系無法補救后,才能最終結(jié)束這段關(guān)系,釋放自己,使自己有可能與另一個人建立起更加健康和幸福的關(guān)系。當你發(fā)現(xiàn)攻讀醫(yī)學院學位確實是個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后,你才能放下這個夢想,退一步思考自己最適合從事什么行當。現(xiàn)在,回到你認為可以實現(xiàn)的目標。厄廷根和她的同事們(這次我也是其中之一)在無數(shù)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那些認為自己能成功的人在運用心理對照策略時,通常比那些同樣自信卻一心幻想美好結(jié)局的人表現(xiàn)得更好。在一些研究對象各不相同的研究中,比如12歲的孩子學習外語,15歲的學生在暑假備考,成年人努力尋找伴侶,護士設(shè)法與患者加強交流等,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心理對照讓他們付出更大的努力、迸發(fā)更多的能量、更好地做好事前計劃,并且實現(xiàn)目標的比例總體上更高10在一個研究心理對照效果的實驗中,醫(yī)院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經(jīng)過兩周的培訓與實踐后反映說,他們在工作中的時間管理得到了改善,做決定也更容易。他們甚至說自己完成了更多的項目任務(wù)。有趣的是,和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小組成員相比,這一組的成員重新分配了更多項目給其他管理人員。換句話講,他們更加清楚地理解哪些項目自己能夠成功管理,哪些項目則更合適讓別的人管理。他們的行為更趨理性、更有效率,因而工作起來快樂得多。那么,效率和快樂從何而來呢?你得花點時間學習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它對你正在致力追求的或是僅僅是想要追求的任何目標都有幫助。運用“心理對照”確定目標1.拿起筆記本或者一張紙,寫下你最近產(chǎn)生的愿望或想法。這可以是一件你想要做或是已經(jīng)開始做的事情(例如去加勒比海度假、搬到洛杉磯去當一名編劇,或者減掉四五千克體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現(xiàn)在,想象一下愿望實現(xiàn)時的美好結(jié)局。寫下這個美好結(jié)局一個方面的好處(比如你可以不去查收電子郵件,愜意地躺在沙灘上放松身心,該是多么的美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接下來,想一想你現(xiàn)在的狀況與這個美好結(jié)局之間還存在些什么障礙(比如,我現(xiàn)在有些胖,而我的美好結(jié)局是減掉四五千克體重,這兩者之間的障礙是我格外喜歡吃奶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現(xiàn)在再列出另一個方面的好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接著列出另一個障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然后再列出一個方面的好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再列舉一個障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在,你覺得你取得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你應(yīng)該追求這個目標嗎?通過將你一定會獲得的好處與妨礙你實現(xiàn)目標的障礙進行一番對比,你就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成功的把握有多大,也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決心去實現(xiàn)這個目標。本章,我們探討了設(shè)定明確而艱巨的目標對提升動機的重要性。我們觀察了我們?nèi)绾螌ψ约汉蛣e人描述這些目標,以及不同的描述方式會怎樣對成功概率產(chǎn)生不同影響。我們了解了引導并充分利用對目標的積極思考(以及切合實際的思考)能夠怎樣使我們受益。對你們中的有些人來講,即便現(xiàn)在立馬放下手頭這本書,也比你們剛開始的時候離目標更近了。但現(xiàn)在不要停下來,而是翻到下一章,我們將在那里探討你在自己的生活中正追求的目標。這些目標從何而來?為什么你選擇了它們,而不是選擇其他同樣具有吸引力的目標?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讓你大感吃驚。如果你想更明智地選擇目標,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更有成就感,那么,你得了解自己一直以來把什么事情做好了,而什么事情需要有所改變。要點回顧在本書中,我會在每章的結(jié)尾處簡要回顧這一章中我希望你掌握的要點。這樣一來,你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你在自己的生活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來提高實現(xiàn)目標的能力。我會在這些小結(jié)中列舉許多步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ぴO(shè)定明確的目標。在確定目標時,盡可能做到明確。“減肥兩千克”這個目標比“減肥”這個目標更好,因為它讓你清楚知道成功實現(xiàn)目標后是什么樣子。知道你究竟要做到什么,能使你自始至終保持動力、受到激勵。別把“做到最好”當成你的目標,這太模糊了,起不到真正的激勵作用。·設(shè)定困難的目標。在切實可行的基礎(chǔ)上把目標設(shè)立得難一點,同樣也很重要。挑戰(zhàn)自己,把標準定高一點,因為挑戰(zhàn)能夠真正激發(fā)斗志,但也要避免幾乎不可能的任務(wù)。記住,如果把標準定得太低,盡管你可以達到目標,但不可能超越自己,因為大多數(shù)人往往在達到最初目標后就開始松懈了。沒有人會在將減肥目標設(shè)定為兩三千克的情況下最終減肥八九千克?!摹盀槭裁础被颉笆鞘裁础钡慕嵌人伎寄繕?。我們可以比較抽象地考慮目標,也就是從“我為什么做這件事”的角度來思考,或者,也可以比較具體地考慮目標,也就是從“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的角度來思考。例如,清理凌亂不堪的衣柜,可以理解為“讓衣柜更整潔”(為什么)或者“扔掉從沒穿過的衣服”(是什么)。當你希望自己活力四射、熱情滿滿或者避開誘惑時,請用“為什么”的方式思考。當你在做一件困難、陌生或者要耗費很長時間來學習的事情時,請用“是什么”的方式思考?!た紤]價值和可行性。記住,一方面,我們在考慮較為長遠的目標時,往往更多地從“為什么”的角度來思考。這使得我們過于看重目標令人渴望的或者寶貴的部分(比如,“去迪士尼樂園,該有多好玩”),而過于看輕可行性(比如,“我怎么付得起這趟旅行的錢”)。另一方面,我們又自然而然地從“是什么”的角度來考慮近期目標,這使得我們太注重實際經(jīng)歷,卻沒能重視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體驗。最好的目標往往是在人們不偏不倚地權(quán)衡“合意度”和“可行度”之后采用的目標。·積極思考但不要低估困難。在確定目標時,盡可能積極地想象你有多大的可能實現(xiàn)目標。相信自己定能成功,對激發(fā)和保持動力幫助極大。但是,無論做什么,千萬不要低估實現(xiàn)目標的難度。大多數(shù)值得為之奮斗的目標,都需要時間、準備、努力和毅力來實現(xiàn)。若是把事情想象為能夠輕而易舉、毫不費力地做好,只會讓你在將來的旅程中措手不及、準備不足,并因此導致失敗?!み\用心理對照法設(shè)定目標。在設(shè)定新的目標時,一定要既想象成功的情景,又考慮到妨礙你成功的障礙。這個心理對照的過程不但有助于你更好地決定是否采用某個目標,還能自然而然地調(diào)動你的動機,使你以最大的決心去實現(xiàn)你想要實現(xiàn)的目標。第2章你知道目標來自哪里嗎并非所有目標都“生而平等”。即使是似乎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的兩個人,比如都希望自己事業(yè)有成,往往也胸懷截然不同的目標。這是因為,事業(yè)上的成功可能與很多因素有關(guān),因人而異。例如,這種成功也許與安全感的獲得,或者被人認可,或者個人榮譽,又或者個人成長有關(guān),僅僅列舉這幾種可能性。有些目標似乎可以持續(xù)不斷地提升人們的幸福感,但另一些目標,即使能帶來改變,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xiàn)。在應(yīng)對巨大的困難或者面臨真正的挑戰(zhàn)時,有的目標可以自然而然地引領(lǐng)人們堅持不懈地奮斗,而有的目標常常致使人們無助與沮喪。成功不是僅僅關(guān)于如何實現(xiàn)目標,至少同樣重要的是追求那種能夠幫助你充分發(fā)揮潛力并真正享受奮斗過程的目標。在接下來的幾章中,我將告訴你目標為什么不同,有哪些不同,哪種目標最適合你,以及如何幫助自己改變目標(或者改變別人的目標),但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你已經(jīng)確定的目標來自于哪里。理解了這些,對你將會有所幫助。知道你為什么選擇了你之前已經(jīng)確定的目標,能夠使你誠實而客觀地重新評估它們,并讓你從現(xiàn)在開始可以自由地做出不同的選擇。了解到信念對已設(shè)立的目標有著極大的影響時,你應(yīng)該不會感到驚奇。例如,只有你相信自己能夠提高自己的數(shù)學技能,你才會下決心去提高,否則,你沒有道理去做這樣的嘗試。我們的信念決定了我們是把目標看成可實現(xiàn)的,還是看成純屬浪費時間與精力。因此,我將重點分析人們秉持的幾種常見的、對目標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信念。你將會看到這些信念如何影響著你過去曾做出的選擇。坦率地講,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認為站得住腳的一些信念,其實完全是錯誤的。而當你了解到環(huán)境是影響目標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時,你也許會感到驚訝,而這種影響,幾乎總在你的無意識中發(fā)生。換句話講,在你一整天的生活之中,你主動追求的目標,也許你自己都不曾意識到,它們被你身邊的各種信號和提示(包括他人的舉動)所觸發(fā)。理解這些信號和提示是怎樣影響你的,你便能認識并控制它們的影響。同樣重要的是,你還能學著運用這些信號和提示來幫助你的員工、學生或孩子構(gòu)建目標。信念如何塑造成功你對自身優(yōu)勢與劣勢的信念,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為自己確定的目標。如果我相信自己的數(shù)學和科學課程學得不錯,那么,確定將來當一名工程師的目標,對我來說是有道理的。如果我認為自己動作不協(xié)調(diào)、行動遲緩,那么,試圖加入大學籃球隊,可能沒有太多的道理。我們對自身能力的信念影響著我們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的認知,并且還影響著我們能夠創(chuàng)造的成就。有趣的是,重要的不僅是你覺不覺得自己已經(jīng)擁有了某種能力。實際上,最重要的似乎是你是否認為自己可以獲得這個能力。換句話講,你認為某種智力(或者個性,或者運動技能)是固定的還是可塑的?某個人的聰明程度到底是固定不變的,還是能夠改變的?心理學家把這些信念稱作內(nèi)隱理論(implicittheories)\h[1],也就是關(guān)于智力(個性、道德觀,或者其他的特質(zhì)和素質(zhì))的個人信念。這些信念之所以被稱作“內(nèi)隱”,是因為它們不一定被你刻意或者謹慎思考過。但是,盡管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信念的存在,它們依然是我們?nèi)粘I钪懈鞣N選擇的強有力的塑造者。讓我們從關(guān)于智力的內(nèi)隱理論開始說起吧?;ㄒ恍r間在筆記本上完成下面的練習。智力究竟是什么用幾分鐘時間來回答下面的問題。努力做到完全誠實。(我知道它們有一點點重復之嫌,但請忍耐一下。)1.你的智力水平是確定的,你真的不可能大幅度提升它。123456強烈不贊同強烈贊同2.智力是屬于你的、你不可能改變太多的東西。123456強烈不贊同強烈贊同3.說實話,你確實改變不了自己的聰明程度。123456強烈不贊同強烈贊同現(xiàn)在,把你的分數(shù)累加起來1是什么讓人聰明?如果你相信智力是或多或少與生俱來的、很大程度上是遺傳的,或者是在兒童時期培育起來,但成年以后基本保持固定不變的,那么,談到智力,你是一個實體論者。(假如你在回答上面的問題時得分為10分或10分以上,那這就是你信奉的理論。)總之,智力的“實體”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都是一定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換句話講,智力是一個不變的實體)。你要么聰明,要么不聰明。另一方面,如果你相信智力是一種能夠借助經(jīng)驗和學習來提升的品質(zhì),通過努力,你能夠獲得更多的智力,那么,談到智力,你是一個漸變論者。(如果你在回答上面的問題時得分低于9分,那這就是你信奉的理論。)智力的“漸變”理論認為,智力是一種可塑的品質(zhì),也就是說,人們在自己一生中的任何時刻,都可以變得更聰明。有時候,內(nèi)隱理論還可能變得更加具體,聚焦于某種單一的特質(zhì)或稟賦。例如,大多數(shù)美國人相信數(shù)學能力更多的是固定不變的實體,你要么擅長,要么不擅長。但只要一說到整體的智力,人們的觀點似乎從中間一分為二,幾乎所有人或站在實體論陣營,或站在漸變論陣營。和大部分人一樣,你在回答上面的三個問題之前,甚至可能沒有想過自己究竟站在哪個陣營。不論哪種理論聽起來適合你,即使你以前不曾有意識地思考過它,也幾乎可以肯定,它已經(jīng)以極其重要的方式塑造了你自己選擇的人生和生活目標。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實驗室為辨別和理解內(nèi)隱理論做了大量工作。我們對自己能夠(或者不能)提升和發(fā)展自己的信念,塑造了我們?nèi)松姆椒矫婷妫马f克在她的書作《終身成長》(Mindset)中詳細闡述了這種信念在塑造人生方面的諸多方式。她和她的學生們在大量研究中發(fā)現(xiàn),認為智力等個人特質(zhì)固定不變的人,會過于擔心自己能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只要有可能,他們希望別人確信他們聰明(或者,最起碼不愚蠢)2他們想讓自己給人感覺很聰明。他們想讓自己看上去充滿智慧。如果你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也是情理之中的。如果我只是擁有一定程度的智力,那么,若我能擁有很多,對我來說確實極為重要,因為我事實上再也無法從其他地方獲得更多智慧了。記住,讓自己變得聰明,不僅僅是一種自豪感或者自我滿足那么簡單——你希望自己有很強的能力,能夠成為一名成功人士,得到人生中想要的東西。因此,如果在說到智力時你是一位實體論者,你的首要目標變成了向自己和別人證明你的確非常聰明,只要一有機會,你就想證明。不足為奇的是,實體論者做出的選擇和設(shè)立的目標,只為了證實他們的智力。一般來講,他們會避開那些過于艱難的目標,喜歡在更安全的賭局上下注。關(guān)于這一點,我可以從我個人的經(jīng)歷來談?wù)?,因為在我攻讀碩士之前,幾乎可以說是一名鐵桿的實體論者。和許多人一樣,我覺得某個人十分擅長學習某些特定的學科,是因為她有那方面的聰明的基因。此外,和大部分美國人一樣,我相信心理學家所稱的逆努力法則(inverseeffortrule),也就是說,如果你不得不很努力地去做某件事情,那就表明你其實不擅長它。努力彌補了能力的不足,正所謂“勤能補拙”。因此,只要可能,我會選修一些對我來說容易的科目,也就是一些能讓我顯得聰明、讓人感覺我有智慧的科目。我12歲那年,央求父母給我買了架鋼琴,并且上了大約一年的鋼琴培訓班。后來我意識到,即使我只想當一名中等水平的、還算像樣的鋼琴家,也得付出真正艱辛的努力來訓練,于是我放棄了。對這個決定,我總是很后悔。你看由于我的半途而廢,我再也感受不到彈鋼琴可能帶給我的愉悅和滿足了,盡管我一直彈得不是特別好。實體論者時時刻刻都在用這種方式欺騙自己,他們集中了太多精力來證明自己,卻放棄了有可能使人生經(jīng)歷變得更加豐富的體驗。漸變論者往往不會犯這種錯誤。當你認定自己的能力(不論是什么能力)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強和提升時,便不會太過執(zhí)拗地證明你很聰明,而是努力培育自己的智慧。挑戰(zhàn)對你來說不是威脅,而是學習新技能的機會。犯錯并不代表你很愚蠢,相反,你會覺得錯誤本身充滿了有助于你學習和成長的東西。我常常對我母親在成年后還能學會許多技能而備感驚奇,那些技能,她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接觸過,也沒有受過正式的訓練。母親自己學會了炭筆素描,繪制被子上精心設(shè)計且錯綜復雜的圖案,設(shè)計和制作自己的衣裳,并且通過自學,差不多成為一名園藝專家。她還修整家具,在自家房子周圍砌了一道石頭墻,砌墻的石頭是她親手從房子周圍挖來的。我長大以后,記不起她做過那些事情,哪怕是其中的任何一件。并不是說我母親似乎從沒犯過錯。她確實犯過,特別是當她學著做一些完全陌生的事情的時候。她剛開始學著縫制被子時,目標定得過于宏大,針腳也不完美。她種植的一些植物,有的也沒能長成。有時候,她砌的部分石頭墻還坍塌了。不過,即使母親發(fā)現(xiàn)這些經(jīng)歷讓她很失敗,但她從失敗中學習,并且堅信自己“最終會掌握竅門”。這是因為,說到畫畫、縫制、園藝、養(yǎng)育兒女、砌石頭墻等,我母親是一位漸變論者。為了尋找證據(jù)來證明內(nèi)隱理論確實能夠塑造我們的選擇,德韋克請一些初中生和大學生描繪他們在課堂里追求的目標。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認為自己的智力固定不變的學生,贊同“盡管我討厭承認,但在課堂上,我寧愿自己表現(xiàn)很好,也不愿意自己學到很多東西”以及“如果我知道自己無法漂亮地完成某件任務(wù),即使能從中學到許多,也可能不會去完成”之類的表述。認為自己的智力是可以增長的學生,贊同“對我來說,在課堂上學到新知識比拿到最高分重要得多”之類的表述。在另一項以大學生為對象的研究中(這次以香港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德韋克和她的同事發(fā)現(xiàn),這些信念可以影響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決定。在香港大學,雖然有的學生剛考上時并不能熟練運用英語,但所有課程都完全用英語來教。因此,德韋克問這些英語不太熟練的學生有沒有興趣參加一種補救式的英語能力培訓,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結(jié)果,只有認為自己可以變得更聰明的學生(也就是漸變論者)才對這類培訓有興趣——73%的這些學生愿意參加培訓。認為自己的智力固定不變的學生(也就是實體論者)則不愿參加培訓——只有13%的這些學生表達了參加培訓的意愿。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相信,補救式的培訓課程,實際上對英語水平的提高沒有幫助。同樣重要的是,他們還認為,參加補救式的培訓,可能暴露了他們英語水平不高的事實3\h[1]智力內(nèi)隱理論是普通公眾對智力的看法或觀點,將智力看作人們的一種共識,而不是一種客觀的標準,也就是說,人們通常對智力或者有智慧的人的特征達成某種共識?!g者注確實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內(nèi)隱理論不僅僅關(guān)于智力,實際上可能與人世間的所有事情有關(guān)。你可能相信個性是固定不變的,相信你就是這樣了,你不可能讓守舊的人接受新事物;或者,也可能你相信個性是可塑的,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完善個性,開始新的生活。即使是你的孩子,也會受這些信念引領(lǐng),特別是談到個性和素質(zhì)時。例如,德韋克和她的同事在一大群10~12歲的男孩和女孩中做實驗,問他們一系列關(guān)于“友誼目標”的問題。那些認為自身個性和素質(zhì)無法改變的孩子,比他們的同伴更加看重受歡迎程度和避免被拒絕。情人節(jié)時,這些孩子會為心目中最受歡迎的小孩子送情人節(jié)禮物,期待博得他們的“芳心”。一方面,那些看重自己不被拒絕的孩子,只把禮物送給他們確定會回送禮物的小孩子。另一方面,那些認為自己能夠不斷改善人際關(guān)系和成長的孩子,往往選擇更加注重人際關(guān)系提升的目標。他們把情人節(jié)小禮物送給自己更想了解的小孩子,以打開友誼之門4在課堂之外,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規(guī)律,甚至說到擇偶也不例外。那些相信個性很大程度上固定不變的人告訴我們,他們希望自己尋找的對象覺得他們形象“完美”,并且希望能讓對方對自己產(chǎn)生良好感覺。他們選擇那些覺得“很幸運和我在一起”的伴侶。當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存在太多的爭執(zhí)或指責時,他們會很快結(jié)束這段關(guān)系。那些認為個性可以改變的人似乎更喜歡自己的伴侶提出質(zhì)疑,以幫助自己發(fā)展和成長,同時,他們也更有可能將兩人關(guān)系中的“艱難時刻”看作了解對方和自己的機會。心理學家珍妮弗·比爾(JenniferBeer)通過實驗表明,害羞的人竟然對他們自己的害羞形成了不同的理論,這些理論影響著他們與外界的社交5在一項實驗中,比爾讓害羞的人和兩個人相遇,然后讓害羞的人在這兩人之間選擇一個人進行交談,并且告訴他們,整個過程會被錄像。害羞的人做出的一種選擇是和一個非常善于交際且風度翩翩的人交談。害羞的人可以從善于交際的人身上學到一些寶貴的社交技能。但是,比爾告訴害羞的人,這個選擇也有它不好的一面,那便是:和風度翩翩的社交能手相比,他們在錄像中會顯得尷尬而笨拙。害羞的人也可以選擇和比自己更加害羞、社交能力甚至更差的人交流,這樣一來,他們從交流中學不到任何東西,不過,起碼在錄像中不會表現(xiàn)太差。那些認為“只要我想改變的話,我就能改變害羞的某些方面”的人(也就是相信性格特點具有可塑性的人)強烈偏愛學習的機會,即使那會使他們看起來很傻。相反,那些認為“害羞是我無法改變多少的特質(zhì)”的人(也就是相信害羞這個性格特點是難移的本性的人)則更加偏愛相比之下自己表現(xiàn)較好的機會。當我們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無法改變時,我們便會追求那些僅僅著眼于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xiàn)給別人的目標。諷刺的是,這些目標常常阻止我們改變,讓我們無法學習和成長。我們?nèi)绾螖[脫困境你是否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逃避困難、謹小慎微,固守那些你知道容易達到的目標?有沒有一些事情是你很久以前就認定自己永遠也不擅長的?有沒有一些技能是你認定自己永遠也掌握不了的?如果這樣的事情和技能有很多,你毫無疑問是個實體論者,而且,你相信自己就跟你現(xiàn)在一樣“停滯”不前,這種信念可能很大程度上以超出你想象的方式?jīng)Q定著你今后的人生軌跡。假如實體理論正確,就算這樣也行。但是它并不正確,而且徹底錯誤。讓我們重點關(guān)注智力的例子(盡管你也可以圍繞個性特點進行同樣的論證)。我并不是試圖暗示我們的基因?qū)ξ覀冏约河卸嗦斆魍耆珱]有影響。確實,聰明的父母常常生出聰明的孩子。但正如心理學家理查德·尼斯比特(RichardNisbett)在他的優(yōu)秀著作《開啟智慧:其實你我都可以更聰明》(IntelligenceandHowtoGetIt)之中指出的那樣,聰明的家長遺傳給孩子的,絕不是一堆染色體那么簡單。他們在家里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孩子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并且更多地與孩子交流。他們常常掙更多的錢,因而可以更好地給孩子提供教育機會并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區(qū)。聰明的父母給孩子提供的開發(fā)智力的機會,比其他家長所提供的要多得多6如果你不相信我,只需看一看那些來自教育落后地區(qū)的弱勢兒童在被給予了同樣的機會時發(fā)生了什么。他們變得更聰明。舉個例子,讓我們看看知識就是力量項目(KnowledgeIsPowerProgram,KIPP)\h[1]特許學校的情況。和許多KIPP學校一樣,紐約南布朗克斯區(qū)的KIPP學校主要招收貧困和少數(shù)族裔學生,很多學生在家里幾乎得不到家長的輔導、支持和教育鼓勵。KIPP則為學生們提供了濃厚的教育氛圍,也明確指出了遵守紀律和勤奮刻苦的重要性。這些學生早晨7:30到校,下午5:00放學,周六和暑假也要學習。老師會進行家訪,并且堅決要求學生無論何時都做到尊敬他人和禮貌待人,同時,老師們的電話24小時保持暢通,以便學生能隨時找到他們。學生們投入了額外的時間來學習,而老師則為窮困學生提供了他們在家中往往不幸缺乏的關(guān)愛和支持。這些額外投入的學習時間以及老師給予的關(guān)懷與支持,取得了怎樣的效果呢?十分顯著。在KIPP學校中,超過80%的學生的數(shù)學和閱讀水平達到或超過了同年級的同學,是紐約市普通學校學生的兩倍。根據(jù)KIPP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閱讀和數(shù)學考試中,這些學校的八年級畢業(yè)生的成績勝過美國全國范圍內(nèi)74%的畢業(yè)生。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因為這些學生剛?cè)雽W時的水平只超過全美約28%的學生。在獲得機會后,KIPP的學生真真切切地變聰明了??_爾·德韋克用另一個例子來證明學生在適當?shù)沫h(huán)境里能夠變得更聰明。在這個例子中,所謂適當?shù)沫h(huán)境,是指德韋克明確地告訴學生們,智力是可以通過經(jīng)驗和學習來提高的。也就是說,讓學生們身處一種信奉漸變論的環(huán)境之中。德韋克把紐約的幾所公立學校的七年級學生分成兩組:一個是對照組,另一個是信奉“你能變得更聰明”理論的干預組。學生們每周和研究團隊的成員見面一次,每次見半小時,連續(xù)堅持八周。每次見面,研究人員通過閱讀、活動和討論來教學生科學知識,講述大腦生理學知識,并解釋大腦怎樣學習和成長。研究人員還強調(diào),智力是可塑的,是可以通過經(jīng)驗和勤奮來提升的。為了形成對照,對照組中的學生花同樣多的時間學習了大腦的其他方面知識,如記憶力如何運行。不過,他們的課程并未涉及任何與智力的特性有關(guān)的討論。結(jié)果,盡管對照組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在七年級一整年里越來越差(很不幸,在小學升初中第一年的學生之中,這種趨勢很常見),但實驗干預組中的學生在接受了基于智力可塑理論的特殊訓練后,數(shù)學成績有所提高。這意味著,要變得更聰明,首先要相信人類是可能變得更聰明的,也就是說,我們的信念可以開啟(或者關(guān)閉)那扇門7尼斯比特寫道:“智商的可遺傳度不會限制其可能的可變度?!?換句話講,即便你的基因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你的初始智力(或者你一開始時的性格),卻不一定意味著它們預示著你最后有多么聰明。我們在接二連三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那些有機會并且有激情去提升自己的技能與知識的人,確實會變得更聰明。不論你怎么去衡量,是用智商、標準測量的成績還是用平均成績,都可以清晰地看出,智力有著極大的可塑性,而在這方面,經(jīng)驗十分重要。如果你以前一直認為自己的智商是固定不變的,以為你就是不擅長數(shù)學、寫作、計算機、音樂或者社交,那么,也許是時候把這整套理論全部扔掉了,它們對你有害無益。\h[1]KIPP是一個影響了全美16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qū)的特許學校集團,成立于1994年。KIPP學校的生源總體基礎(chǔ)很差,但成績提高幅度遠高于當?shù)氐钠渌麑W校?!g者注你,處在自動導航模式一想到設(shè)定目標,我們大多數(shù)人往往把它想象成一個刻意的、審慎的舉動。我們衡量利與弊,評估成功的概率,一旦決定采用某個目標,便會全力以赴地實現(xiàn)它。我們覺得,所有這一切都是計劃好的,沒有絲毫的意料之外的情況或者考慮不周的地方。毫無疑問,在我們制訂的目標中,有些確實很大程度上是有目的地、有意識地策劃的。但并不是所有目標都這樣。如果要講實話,甚至大部分目標都不是這樣。這是因為,你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絕大多數(shù)目標的過程,都是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運行的。盡管這聽起來有些詭異,但人類之所以這樣,有許多很好的理由。首先,意識思維,也就是你的思維中負責處理任意時刻你清楚知曉的事情的那個部分,有著驚人的局限性。它每次只能處理數(shù)量有限的信息,否則會產(chǎn)生混亂和遺漏。而潛意識則是另一回事。它的處理能力極為強大。舉個例子,如果你的潛意識思維可以儲存的信息相當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超級計算機里儲存的信息那么多,那么,你的意識思維大致只能儲存一張便箋條的內(nèi)容。因此,當我們把盡可能多的任務(wù)交給潛意識思維來完成時,我們便能最有效地思考。一般而言,我們做某件事情做得越多,我們的思考會變得越發(fā)的自動化。許多成年人有過這種經(jīng)歷:工作了一整天后,下班開車回到家里,忽然意識到自己完全記不起自己是怎么到家的。在整個回家的路上,你的意識思維被各種其他的事情占用了……然后,不知不覺間,你到家了。幸運的是,你的潛意識思維好比是個技術(shù)嫻熟的駕駛員。它甚至還會指揮你在遇到紅燈時停車。盡管你并沒有刻意告訴自己“我要回家”,但你的潛意識思維知道家是你的目的地,所以帶著你回家。但是,假如你并沒有真正想著“我要回家”,那潛意識思維是怎么知道的呢?原來,你生活環(huán)境中的各種提示信號會觸發(fā)你的大腦形成目標:太陽快要落山、工作已經(jīng)完成、坐到你的車里等,這些提示信號都在告訴你的潛意識思維,是時候回家了。提示信號會和某個特定目標一而再再而三地綁定在一起,在你甚至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激活那個目標,直到你安全到家,將車停在自家的私人車道。有時,你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追求那個目標。觸發(fā)因素的神奇之處環(huán)境中的哪些因素能觸發(fā)潛意識思維追求某個目標呢?我們剛剛開始理解并識別這些潛在的來源,不過,簡短而正確的答案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觸發(fā)對目標的追求。例如,與目標相關(guān)的文字或圖像能夠起觸發(fā)作用。在一個實驗中,心理學家約翰·巴奇(JohnBargh)和彼得·戈爾維策(PeterGollwitzer)觀察了人們玩一個稱為“資源困境”游戲的情形9在游戲中,人們在計算機版的鄉(xiāng)村魚塘里釣魚。為了在游戲中獲得最大的利益并贏得游戲,每位玩家需要釣到盡可能多的魚。但是,和現(xiàn)實生活中一樣,魚塘里的魚被釣走得越多,剩下的魚也就越少,到那時,游戲中的每個玩家,也包括你自己,都會面臨無魚可釣的困境。所以,玩家與玩家必須展開一定的合作。玩家每釣到一條魚,都有保留權(quán)(使個人獲利最大化)和放棄權(quán)(使集體獲利,從而也有利于個人的長遠利益)。在游戲開始前,巴奇和戈爾維策讓一部分參與者用一堆的詞語來造句,包括助人為樂、支持、合作、公平和分享等詞。令人驚訝的是,參與者似乎只是簡單地閱讀這些詞,便能明顯地從潛意識中觸發(fā)合作目標。結(jié)果,這部分參與者比游戲前沒有接觸這些詞語的參與者多放生了25%的魚。實際上,他們放回到魚塘中的魚的數(shù)量,和在實驗開始前就已明確知曉并且有意地樹立了合作目標的參與者(對照組)所放回的魚的數(shù)量完全相同!這值得我們停下來思考一會。也就是說,刻意選擇的目標,與完全由潛意識觸發(fā)的目標相比,將帶給你同樣的結(jié)果。在動機科學研究中,這是一個比較新鮮的發(fā)現(xiàn),且屢次得到證實。樹立目標很重要,但它究竟通過什么渠道而樹立,就完全不那么重要了。在另一個實驗里,巴奇和戈爾維策讓學生們玩一種拼字游戲,用隨機放在一起的字母拼出英文單詞。每個學生都在裝著對講機的房間里獨立完成游戲(而且,他們不知道屋里還有攝像頭)。兩分鐘后,對講機里傳來聲音,指示學生們停止拼單詞。但游戲開始前,實驗者要求一半的學生還玩了另一個拼字游戲。這是一個單詞搜索游戲,要學生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武漢市微型計算機的買賣合同
- 農(nóng)村土地流轉(zhuǎn)合同標準(2025年度):土地規(guī)模經(jīng)營與效益提升
- 2025年度農(nóng)產(chǎn)品電商平臺入駐合作合同2篇
- 2025北京市室內(nèi)裝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風力發(fā)電工程款結(jié)算與環(huán)境保護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公司整體轉(zhuǎn)讓合同3篇
- 2025年度年度公司終止職工勞動合同補償方案合同3篇
- 2025年度工業(yè)用地租賃合同書(含環(huán)保標準)3篇
- 2025年度農(nóng)村房屋土地租賃與農(nóng)村環(huán)境治理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停車場租賃管理服務(wù)合同3篇
- 水泥行業(yè)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服務(wù)方案
- 深圳市南山區(qū)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九年級物理 24-25上九年級物理
- 應(yīng)急設(shè)施設(shè)備和物資儲備管理制度(4篇)
- 團委書記個人工作總結(jié)
- 高危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
- 英語語法與長難句理解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石油化工學院
- 2025年新高考語文古詩文理解性默寫(含新高考60篇)
- 中醫(yī)內(nèi)科學虛勞培訓課件
- DB31-T 1477-2024 空間地理數(shù)據(jù)歸集技術(shù)要求
- 期末測試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上冊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產(chǎn)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內(nèi)容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