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蘇州市城市道路精細化建設導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3/2D/wKhkGWeQRGaAN0XeAAF0UZEKH-E473.jpg)
![2023蘇州市城市道路精細化建設導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3/2D/wKhkGWeQRGaAN0XeAAF0UZEKH-E4732.jpg)
![2023蘇州市城市道路精細化建設導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3/2D/wKhkGWeQRGaAN0XeAAF0UZEKH-E4733.jpg)
![2023蘇州市城市道路精細化建設導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3/2D/wKhkGWeQRGaAN0XeAAF0UZEKH-E4734.jpg)
![2023蘇州市城市道路精細化建設導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3/2D/wKhkGWeQRGaAN0XeAAF0UZEKH-E47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州市城市道路精細化建設導則
SUZHOUSTREETREFINEDCONSTRUCTIONGUIDELINES
總則篇(試行)
2023年4月
■■■
刖百
近年來,城市道路作為一種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越來越引起人們
的關注。它不僅是承擔機動車通行的交通功能,更是城市重要的功能
組織和活動空間、城市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新形勢下,加強道
路精細化建設,是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需求的重要舉措。
蘇州市是我國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其歷史與現(xiàn)代特色
交相輝映,在傳統(tǒng)城市道路的歷史留存和特色道路建設的創(chuàng)新實踐方
面有許多寶貴的資源和經(jīng)驗。現(xiàn)按照《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fā)蘇州市
城市道路路面改造工程綜合實施方案的通知》蘇府辦【2021】80號文
要求,編制《蘇州市城市道路精細化建設導則》(下文簡稱《導
則》),作為蘇州市城市道路精細化管理工作的技術性文件,用于指
導本市城市道路規(guī)劃(方案)、設計、施工、驗收、養(yǎng)護等全過程工
作,旨在打造道路基礎堅固耐久、路權功能分配科學合理、慢行通行
條件安全高效、空間環(huán)境品質美麗宜人的具備蘇州特色的城市道路與
空間環(huán)境,將城市道路空間打造成為全面承載與展示蘇州城市生活、人
文風貌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亮麗名片。
本《導則》以現(xiàn)行規(guī)范和標準為基礎,結合蘇州市實際情況,共設
置8個章節(jié),分別為:1總則;2慢行系統(tǒng);3車行系統(tǒng);4綠化景觀;
5道路設施;6市政管線;7海綿設施;8建筑界面。
目錄
概述
■編制目的
■適用范圍
■編制意義
導則應用
■與相關規(guī)范的關系
■導則應用方式
■導則定位
標策略
■完整道路
■目標愿景
■規(guī)劃策略
道路分類指引
■交通功能類道路
■生活服務類道路
■景觀休閑類道路
■歷史風貌類街巷
■智慧城市示范類道路
■綜合類道路
概述
編制目的
《導則》作為蘇州城市道路精細化管理工作的技術性文件,應用于城市道路規(guī)劃(方案)、設計,施工、驗收
、養(yǎng)護等全過程工作,旨在打造基礎堅固耐久、路權分配合理、車輛通行順暢、行人過街便捷、空間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城
市道路,將城市道路空間打造成為全面承載與展示蘇州城市生活、人文風貌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覘麗名片。
適用范圍
蘇州市中心城區(qū)范圍內,涵蓋道路與其兩側建筑物之間(含界面)共同構成的U形公共空間環(huán)境內的全要素優(yōu)化
設計,實現(xiàn)城市道路空間內各類要素一體化統(tǒng)籌協(xié)調。
新建類道路應按照《導則》嚴格管控。改建類道路,應參考《導則》,采用"循序漸進,主次有序,因地制宜,
重點改造”的方法進行建設。
編制意義
展現(xiàn)城市形象:充分考慮蘇州古城與新區(qū)的風貌特征,確保道路空間的建設延續(xù)城市原有的特色,將蘇州城古
今人文交相輝映的魅力在道路空間中充分展現(xiàn),同時進一步提升道路的環(huán)境和服務品質,使道路成為體現(xiàn)蘇州城市
精細化建設水平的亮麗名片。
傳承歷史文化:城市道路充分發(fā)揮作為公共空間的屬性,承載蘇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獨有的精彩元素,打造獨
屬于蘇州人民的城市道路場所記憶與人文精神,使漫游其中的人們體會蘇州城的發(fā)展變遷和歷史軌跡。
改善城市環(huán)境:通過提升城市道路空間品質環(huán)境,以更優(yōu)的道路綠化與鋪裝,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增強城市的
氣候環(huán)境適應性,提升城市的整體韌性,打造更加宜人的城市道路環(huán)境。
促進綠色交通:通過打造高效、舒適、安全、適宜步行和騎行的城市路網(wǎng),提高綠色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從而降彳氐城市的碳排放量和交通擁堵,促進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盡早實現(xiàn)“雙碳"目標。
構建宜居生活:將城市道路打造為最具活力的公共空間,營造更多的場所讓居民互動,促進交往交流與鄰里生
活,構建和諧的鄰里關系,激發(fā)整座城市的活力。
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通過打造高效便捷、安全活力的路網(wǎng),提升城市各片區(qū)的可達性,從而創(chuàng)造更多更具吸引力的
商業(yè)、文化、社會活動,增加土地的商業(yè)價值和城市的就業(yè)崗位,從而實現(xiàn)蘇州經(jīng)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導則應用
與相關規(guī)范的關系
《導則》在符合國家、省、市有關設計規(guī)范和技術規(guī)定的前提下,對現(xiàn)行相關標準規(guī)范進行整合、補充、優(yōu)化
、細化和強調,應具備較強的指導意義,充分體現(xiàn)先進性、針對性、系統(tǒng)性和可操作性,切實符合蘇州城市道路發(fā)展
階段及未來高質量發(fā)展要求,凸顯蘇州特色,體現(xiàn)與建設社會豐義現(xiàn)代化強市的發(fā)展目標定位相卬配的道路精細化建
設管理水平。
導則應用方式
《導則》的應用貫穿道路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同時應建立相應的平臺機制以確保導則的貫徹執(zhí)行。
導則定位
道路的設計、建設與管理涉及多個政府管理部門.導則在編制過程中充
方的使用手冊分考慮相關部門的工作需求。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可以導則為參考,開展相關
管理和驗收工作,并將導則作為與管理及服務對象溝通的橋梁。
設計方與建設方的工具書不僅為規(guī)劃師、設計師、工程師等設計人員的提供設計指導,也是施工單
位建設過程具體環(huán)節(jié)和要素的標準和要求。
市民是道路最主要的使用者和評判者。導則旨在為市民提供評判標尺,鼓
使用方評價道路的標尺勵市民對照閱讀,查找身邊道路的問題,提出優(yōu)化提升建議,推動居住、生活、
工作環(huán)境品質提升。
2
目標策略
完整道路
在傳統(tǒng)的道路設計與建設的分工中,道路、綠化、建筑退界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欠缺整體考慮,造成了街道
或道路整體空間的割裂。
本次導則指導的道路精細化建設范圍,為如下圖所示的由道路本體與沿街建筑構成的u型空間,導則將對其中的
全要素進行一體化統(tǒng)籌設計。
本次導則道路的管控范圍
目標愿景
通過塑造高顏值.高標準.有溫情的道路環(huán)境,
達成建設“獨具蘇城魅力的道路空間、古今人文輝
映的道路風貌、智慧低碳高效的道路交通”的愿景
目標。
將城市道路空間打造為全面承載與展示蘇州域
市生活、人文風貌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靚麗名
片。
4
規(guī)劃策略
交通有序環(huán)境友好高強度開發(fā)設施統(tǒng)籌
設施可靠全齡友好
空間集約智能設施
空間安全慢行優(yōu)先
無障礙友好尺度人性化通行高效
友好
局密度路網(wǎng)
“雙碳"引領道路道路
15分鐘生活圈
公交優(yōu)先
交通與空間高通量骨干交通
綠色出行空間穩(wěn)定
海綿道路道路道路綠色建材
綠色材料空間激活
生態(tài)種植防災減災
道路道路
輔助出行設施整合
肌理延續(xù)園林造景
自動駕駛智能監(jiān)控
開放街區(qū)立面風貌
潮汐車道設施運維
特色業(yè)態(tài)親水設計
環(huán)境智理
道路分類設計指引
參考國外WalkScore的算法,在傳統(tǒng)定性分析
基礎上,充分利用開源與非開源多種數(shù)據(jù),結合大數(shù)據(jù)
技術進行定量分析,更加客觀全面的判斷蘇州市道路
的現(xiàn)狀活力水平。
本《導則》抓取、清洗蘇州市生活服務活力、教
育設施活力、商業(yè)活力、娛樂活力、休閑活力、餐
飲活力等6類道路周邊的POI興趣點。強調沿線地塊
用地性質、交通組織、建筑及建筑的界面特征等對沿
街活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從二維角度重新劃分蘇州
市道路分類,便于指導下一步各類道路的建設。
蘇州新區(qū)
中心區(qū)
434?53.6
34.7?4X3
27.5-“6
21J?27.4
15.1-21.2
9.2>154)蘇外市道路活力指數(shù)
3.7-9.1
道路分類
交通功能
定義:城市主要交通流線動脈,兩側以非開放式界面為主。
設計重點:保障城市交通流暢、高效、安全的運轉。
生活服務
定義:沿線以居住、商業(yè)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功能為主的道路。
設計重點:凸顯豐富的公共生活空間與居住活力氛圍,提升步行舒
適性。
景觀休閑類道路
定義:景觀特色突出、沿線分布公園、綠地和設置休閑活動設施的
道路。
設計重點:營造慢行暢通、景觀優(yōu)美、開放通透、設施便捷的道路
場景。
歷史風貌
定義:保存文物豐富、歷史建筑集中、能夠較完整地體現(xiàn)傳統(tǒng)格局
并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街巷。
設計重點:慢行優(yōu)先、延續(xù)歷史文化風貌、提高人氣活力。
智慧城市示范類道路
定義:通過無人駕駛、車路協(xié)同等數(shù)據(jù)技術,實現(xiàn)人、車、道路空
間深度交互,是展示和推廣蘇州智慧城市特征的道路。
設計重點:通過交通參與者子系統(tǒng)、路側子系統(tǒng)及中心子系統(tǒng)的整
體框架。側重"路"和"云",為"車"和"人"提供智能服務。
綜合類道路
定義:道路功能與界面類型混合的程度匕啜高,具有兩種及以上類
型道路特征。
設計重點:根據(jù)多種類型特征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道路設計。
交通功能類道路
典型斷面及提升建議
提升建議:
一般要求:
?應根據(jù)機動車交通、貨運交通、公共交通、m刖動車交通和步行交通的不同需求進行空間的統(tǒng)笫分配.
?盡量設E5較少的交叉口以便于機動車輛穿行,在設置信號燈的交叉口之間允許機動車以更高的速度和更長的距離行駛,以減少行人和自行車穿越.
空間要求:
?交叉路口有序引導,合理控制路綠石半徑.可謾置洛綠石拓展區(qū),縮短行人過街距隨,并提高行人的可見性.
?沿線的設計應以非開放式界面為主,可利用道路綠化的隔離、屏擋、通透等控制景觀效果.
設施要求:
?交通功能性設施以車行交通服務為主,設計宜簡潔明快,突出使用功能,避免對駕駛者產生干執(zhí).
?行道樹樹種及其他植物的選擇,應考慮種植高大型根徑較小的喬木釋放人行道通行空間.
生活服務類道路
典型斷面及提升建議
H—
—
cl—
—
tp■l
1.
一
提升建議:
一般要求:
?應考慮到人的使用性需求,便于居民進行日常的交流交往活動,可利用較寬的建筑退界補充步行通行區(qū),沿街設置交往、交流與休憩活動空間,噓供餐飲與商品展示區(qū)域,
進行個性化的空間環(huán)境設計.
空間要求:
?應集約利用道路空間,保障充足的慢行通行區(qū)和帶有遮蔭的慢行通行空間.
?鼓勵人流量蛟大.有條件的生活服務類道路設i十小轉彎半徑.
?道路空間有限時,可通過設置混行車道壓縮機動車道區(qū)域,設置單側的公共設施帶/區(qū).
?創(chuàng)造積極的建筑退界空間,鼓勵人行道與建筑首層、退界空間保持相同標高,避免建筑和道路空間產生過大的高差變化。
設施要求:
?提供安全便利的過街設施,鼓勵次路、支路等級的生活型道路設曰抬高式人行橫道、緣石拓展路口等穩(wěn)靜化設施,限制車速.
-值物綠化的設計要注亞人性化環(huán)境的營造,鼓勵以樹列、樹陣、耐踐踏的確林草地等綠化形式取代景觀草坪、灌木種植,形成活力區(qū)域.
景觀休閑類道路
典型斷面及提升建議
提升建議:
一般要求:
?鼓勵履示城市景觀風貌和容納市民休閑;舌動并至,兼顧景觀性與實用性.
?增加沿線綠地的可迸入性,避免植物綠化成為活動的障礙.
空間要求:
?景觀型道路應結合沿線綠地、濱水空間進行一體化設計,串聯(lián)綠地及利用建筑退養(yǎng)形成的街邊廣場,形成豐富的空間體驗.
?在人行道空間充裕的情況下,設施帶可設省于人行通行區(qū)與自行車專用道或健身跑步道之間,實現(xiàn)資源共享、方便使用.
設施要求:
?鼓勵設置連續(xù)的自行車專用道、健身跑步道等慢行設施,路徑上可設爸路程提示等.
?鼓勵采用"海綿城市"技術,利用怏份帶、中分帶、沿線綠化帶等設哲智怒雨洪管理設施,形成帶狀或塊狀布局,對雨水進行調蓄、凈化與利用.
?植物綠化應利用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進行對比和村花,選擇觀花、觀葉植物進行搭配,注歪季相變化增加景觀層次性、色彩多樣性,增強道路的可識別性.
智慧城市示范類道路
斷面及提升建議
I1
體
機
非
體
笈
笈
晶
aHm■笈
IM—aa1
機
&笈
—
機
動1
匿
獸
區(qū)
區(qū)
區(qū)
sts區(qū)
—1
t動
工
—alli1
番
—
苦1
—?
提升建議:
一般要求:
?智注城市示范性道路的斷面設計應符合《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及《城市道路設計規(guī)程》等相關規(guī)定.
設施要求:
?智慧燈桿可結合5G微基站、智慈照明、圖文光帶誘導屏、智慈信號燈、攝像頭、導向牌、交通燈等設施設置。
?宜設置智慧公交微樞紐站點,將出租車停扉點結合公交站進行設計,布置醒目標記燈箱用來提俟照明,培強站點識別性,提供場招詳細信息,滾動LED站點用來顯示公交實
時到站信息功能等.
?建議在地面增設地面紅綠燈、行人過街智能提醒裝百,提供越界檢測和語音提示.
歷史風貌類街巷
斷面及提升建議
提升建議:
一般要求:
?歷史礴類街巷應優(yōu)先保障人的通行和活動空間,為游客和市民提供停留駐足拍照和休閑活動的空間.
?道路斷面應盡量設置綠化帶,提高道路綠化率,提升道路品質.
空間要求:
?建議息修壓縮機動生通行空間,供m即動車和行人使用.同時有效降低生諫.
設施要求:
?宜增加景區(qū)標識和慢行標識,增強街巷的步行性.
?合理安排道路市政設施,例如垃圾箱、燈桿、交通桿等,設計應保持歷史文化街卷的風貌.
綜合類道路
斷面及提升建議
道路功能與界面類型混合的程度比較高,具有多種類型道路特征的道路,如兼有商業(yè)商務以及交通功能的城市通道.針對綜合性街道,街道設計應該兼頤多種類型特征
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道路設計。::
提升建議:
一般要求:
?綜合類道路應兼顧多種道路類型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道路設計.
空間要求:
?可^用較寬的建筑退界補充步彳斑行區(qū)、綠化區(qū)和休閑區(qū).設置交往、交流與休閑活動空間,次干路、支路沿街提供餐飲與商品展示區(qū)域和個性化空間環(huán)境設計.
設施要求:
?建議提供連續(xù)的設施帶,綜合布局行道樹、自行車停放、外擺區(qū)域.休閑座椅、綠化帶和沿路118時停車,方便居民活動。
蘇州市城市道路精細化建設導則
SUZHOUSTREETREFINEDCONSTRUCTIONGUIDELINES
細則篇(試行)
蘇州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
SuzhouHousingAndUrban-RuralDevelopmentBureau
2023年4月
引言
1.編制目的
《細則》在《總則》的宏觀指導下,以蘇州市城市道路的精細化建設為目標,從
人本化、品質化、特色化和智慧化四個方向進行拓展和落實。以多彩標簽的形式詮
釋蘇州城市道路的精細化建設,打造獨屬于蘇州的城市多彩道路。
人本化:從蘇州的城市道路使用者出發(fā),以公眾對城市道路空間的體驗為
0準繩,充分考慮公眾活動的舒適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實現(xiàn)“以車為本”
向“以人為本〃的價值轉變。
品質化:大力提升蘇州市人車交通的出行品質,強調道路的公共空間功能。
女口適當提高城市道路設計、建設和養(yǎng)護標準,延長道路使用壽命,提升使用
者的體驗舒適性。體現(xiàn)高顏值、高標準的道路建設水平,注重細節(jié)與管控。
特色化:因地制宜,通過蘇式元素的植入和道路特色場景的營造,彰顯蘇
S州鮮明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的城市特色,讓城市道路成為“江南文化”
品牌的重要載體和展示空間,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
智慧化:在路側部署智慧感知設備,配合云服務平臺、計算和通訊設施,通過
無人駕駛、車路協(xié)同等數(shù)據(jù)技術,實現(xiàn)人、車、道路空間深度交互的出行體
驗,輔助車輛安全駕駛和自動駕駛,打造蘇州智慧城市特征的示范道路。
2.應用范圍
《細則》分為慢行系統(tǒng)、車行系統(tǒng)、綠化景觀、道路設施、市政管線、海綿設
施和建筑界面七個章節(jié),涵蓋了蘇州市中心城區(qū)城市道路與其兩側建筑之間
(含界面)共同構成的U形公共空間環(huán)境內的全要素。其他縣市可參考執(zhí)行。
新建類道路應按照《細則》嚴格管控。改建類道路,應參考《細則》內容,
采用“循序漸進,主次有序,因地制宜,重點改造”的方法。
3.與其他標準規(guī)范的關系
《細則》以現(xiàn)行標準、規(guī)范為基礎,結合蘇州城市道路現(xiàn)狀,對現(xiàn)行標準、
規(guī)范中涉及到城市道路精細化建設的內容進行提升和強調。條文主要分為如下四
類情況:
一是針對現(xiàn)行規(guī)范、標準不一致的條款,一股取較高標準。同時現(xiàn)行規(guī)范、
標準難以滿足精細化建設要求的,提高相關技術標準;
二是針對現(xiàn)行規(guī)范、標準中規(guī)定較為模糊和籠統(tǒng)的,因地制宜的進行細化;
三是針對現(xiàn)行規(guī)范、標準缺少規(guī)定的,進行補充完善;
四是針對目前城市道路設計、建設、管養(yǎng)等方面,對規(guī)范、標準執(zhí)行過程中
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重點強調規(guī)范指標與技術要求。
目錄
1慢行系統(tǒng)篇........................................................1
1.1慢行空間尺度............................................1
1.1.1人行道基本原則......................................1
1.1.2人行道技術要求......................................2
1.13非機動車道設計要點................................3
1.1.4施工要點............................................4
1.1.5養(yǎng)護要點............................................5
1.2平面過街系統(tǒng)............................................5
1.2.1平面交叉口過街......................................5
1.2.2路段過街............................................7
123行人過街提示系統(tǒng)....................................7
1.2.4施工要點............................................8
1.2.5養(yǎng)護要點............................................9
1.3立體過街系統(tǒng)............................................9
13.1人行天橋設計要點..................................9
1.3.2人行地道設計要點..................................9
1.3.3立體過街系統(tǒng)景觀.................................10
1.3.4立體過街系統(tǒng)附屬設施.............................10
1.3.5施工要點.........................................10
1.3.6養(yǎng)護要點.........................................11
1.4鋪裝...................................................11
1.4.1鋪裝樣式與色彩.....................................11
1.4.2材質要求...........................................14
1.43施工要點..........................................16
1.4.4養(yǎng)護要點...........................................16
1.5無障礙設施.............................................16
1.5.1人行道無障礙.......................................16
1.5.2人行過街無障礙設施.................................17
1.5.3公交站臺無障礙設施................................18
1.5.4立體過街無障礙設施................................18
1.5.5施工要點...........................................19
1.5.6養(yǎng)護要點...........................................20
1.6交通寧靜化設施........................................20
1.7精細化建設工具箱......................................21
1.8負面清單...............................................23
2車行系統(tǒng)篇.......................................................27
2.1車行空間尺度...........................................27
2.1.1機動車道...........................................27
2.1.2潮汐車道...........................................28
2.1.3共享車道...........................................28
2.1.4分車帶.............................................29
2.1.5公交專用道.........................................29
2.1.6公交??空?........................................30
2.1.7路側停車帶.........................................31
2.2平面交叉...............................................32
2.2.1形式與一般要求.....................................32
2.2.2進出口道寬度與車道數(shù)..............................32
2.2.3渠化與展寬.........................................32
2.2.4轉角半徑...........................................33
2.2.5特殊交叉口.........................................34
2.2.6視距要求...........................................35
2.3立體交叉...............................................35
2.4道路...................................................36
2.4.1新建工程...........................................36
2.4.2改擴建工程.........................................36
2.4.3路基工程...........................................37
2.4.4路面T程...........................................39
2.5橋梁...................................................40
2.5.1總體原則...........................................40
2.5.2設計要點...........................................40
2.5.3施工要點...........................................44
2.5.4養(yǎng)護要點...........................................47
2.6隧道...................................................49
2.6.1主體結構...........................................49
2.6.2防撞側石...........................................5()
2.6.3防水及變形縫.......................................51
2.6.4瀝青路面...........................................51
2.6.5裝飾...............................................53
2.6.6隧道智能化.........................................54
2.7精細化建設工具箱......................................54
2.8負面清單...............................................57
3綠化景觀篇.......................................................61
3.1綠化景觀篇綜述........................................61
3.1.1一般原則...........................................61
3.1.2蘇州特色...........................................62
3.2行道樹.................................................64
3.2.1設計...............................................64
3.2.2施工...............................................68
3.2.3養(yǎng)護...............................................70
3.3分車帶.................................................70
3.3.1設計...............................................70
3.3.2施工...............................................73
3.3.3養(yǎng)于...............................................77
3.4交通島綠化.............................................78
3.4.1設計...............................................78
3.4.2施工...............................................79
iii
3.4.3養(yǎng)護...............................................83
3.5橋梁綠化...............................................84
3.5.1設計...............................................84
3.5.2施工...............................................87
3.5.3養(yǎng)護...............................................89
3.6花箱花缽...............................................91
3.6.1設計...............................................91
3.6.2施工...............................................93
3.6.3養(yǎng)護...............................................94
3.7公共空間...............................................95
3.7.1城市綠道...........................................95
3.7.2城市綠地...........................................99
3.8精細化建設工具箱......................................106
3.9負面清單..............................................107
4道路設施篇......................................................109
4.1交通設施類............................................109
4.1.1交通標志標線......................................109
4.1.2護欄..............................................111
4.1.3其他安全設施......................................114
4.1.4綜合桿...........................................115
4.1.5綜合箱...........................................120
4.1.6道路照明..........................................124
4.1.7公共交通..........................................127
4.2智能化設施類..........................................128
4.2.1行人過街提示系統(tǒng)..................................128
4.2.2道路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136
4.2.3交通信號控制系統(tǒng)..................................138
4.2.4交通監(jiān)控系統(tǒng)......................................140
4.2.5車路協(xié)同系統(tǒng)......................................147
iv
4.3城市家具類............................................151
4.3.1交通管理設施......................................151
4.3.2公共照明設施......................................152
4.3.3路面鋪裝..........................................153
4.3.4信息服務設施......................................154
4.3.5公共交通設施......................................155
4.3.6公共服務設施......................................156
4.3.7施工要點..........................................159
4.3.8養(yǎng)護要點..........................................161
4.4精細化建設工具箱.....................................161
4.5負面清單..............................................165
5市政管線篇......................................................169
5.1市政管線篇綜述........................................169
5.1.1一般原則..........................................169
5.1.2蘇州特色..........................................169
5.2管線敷設類............................................170
5.2.1平面布置..........................................170
5.2.2豎向設計..........................................175
5.3給水設施類............................................177
5.3.1管道布置..........................................177
5.3.2管材..............................................178
5.3.3附屬設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護坡工程抗震設計與施工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現(xiàn)場管理勞務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金融同業(yè)拆借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慧教育平臺合作合同補充協(xié)議范本
- 健身房裝修工程合同樣本
- 文化產業(yè)居間服務協(xié)議合同
- 木工班合同(二次結構)
- 2025年度辦事處裝修與辦公家具采購及維護服務合同
- 2025年度辦公室文件消毒與消毒劑研發(fā)與品牌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安全生產應急處理與事故處理服務合同
- 醫(yī)院感染及其危害
- 2025年三人合伙投資合作開店合同模板(三篇)
- 安徽省招生考試數(shù)學試卷
- 2024全國各省高考詩歌鑒賞真題及解析
- 高考日語閱讀理解練習2篇-高考日語復習
- 印刷基礎知識培訓資料
- NB/T 11536-2024煤礦帶壓開采底板井下注漿加固改造技術規(guī)范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五年級(上)英語寒假作業(yè)(一)
- 【課件】九年級化學下冊(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讀】義務教育教材內容解讀課件
- GA/T 761-2024停車庫(場)安全管理系統(tǒng)技術要求
- 2025屆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中學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