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新課標高三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國內“工商業(yè)經濟困難,每苦于周轉不靈,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資力不厚,雖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財政部有鑒于此,決定充實中央、中國、交通三大銀行資本”,作為“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一種”。國民政府的這一做法在當時A.引發(fā)了群眾性抵制洋貨、愛用國貨運動B.有效防止了白銀外流,穩(wěn)定了金融市場C.為改變民族工業(yè)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D.為民族工業(yè)較快發(fā)展提供了資金支持2、“小時候,每天走過一個廣場上學,可以看到馬克思與列寧的銅像,后來銅像拆了,國歌換了,連使用的錢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現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換了一種錢,還不太適應?!边@是一位年輕人敘述自己國家的變化,這位年輕人最有可能來自A.民主德國B.英國C.俄羅斯D.聯邦德國3、盧梭說:“行政權力的受任者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們,也可以撤換他們;對這些官吏來說,這決不是訂立契約的問題,而只是服從的問題?!边@體現他主張()A.制定契約限制官吏濫用職權B.官吏行使權力需接受人民監(jiān)督C.反對用暴力手段解決官民對立D.個人意志凌駕于公權之上4、盛唐時代,可算得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文學藝術達到鼎盛。后人歌詠唐代燦爛文化星空中“雙子星座”的典型詩文是()A.“顏柳二公書尤多”B.“唐之文章稱韓柳”C.“奔放雄杰有若蘇辛”D.“李杜詩篇萬口傳”5、法國史學家瑟諾博斯稱:“這個七拼八湊的憲法并不符合任何政黨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經久的憲法;法國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政治制度,這還是第一次?!边@表明當時的法國()A.保王派力主賦予總統一定的權力B.共和派無奈地接受了君主制C.各派以對抗的方法開展制憲工作D.制憲過程中出現制度性妥協6、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設軍機處,經制規(guī)劃,多為其(張廷玉)手定軍機處地處隆宗門內,嚴禁外人進入,且機構簡單,有官無吏,辦公場所只有幾間值班用的平房。此設置①強化了君主專制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減少了行政運行成本④保障了決策機密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漢代每年“秋冬歲盡,各縣計戶口墾田,錢谷出入,盜賊多少,上其集簿?!狈Q為“上計”,“丞尉以下,歲詣郡,課校其功,功多尤為最者,于廷尉勞勉之,以勸其后。負多尤為殿者,于后曹別責,以糾怠慢也”。材料表明漢代建立“上計”制度的目的是A.監(jiān)察郡國B.考核官吏與澄清吏治C.開展社會救濟D.征收賦稅8、辛亥革命后,孫中山進行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其核心目標是()A.反對袁世凱獨裁復辟帝制B.反對段祺瑞的獨裁統治C.傳播民族、科學思想D.維護共和體制和《臨時約法》、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9、中國古代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上海某中學以“中國古代文化對世界的影響”為主題;開展歷史研究性活動。下面是參加活動的一位學生準備的報告提綱,請你幫他補充完整。
。項目發(fā)展過程對世界的影響印刷術唐代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宋代隨著文化的普及,對印刷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畢昇創(chuàng)制活字印刷史實:____①
結論:對中外文化交流產生巨大影響儒家思想
____②史實:自公元前1世紀向外傳播;逐漸成為越南;日本、朝鮮各國的官方哲學;16世紀以后,傳教士們通過翻譯儒家典籍或個人著述,向西方傳播儒家文化。
結論:____③
____④
____⑤史實:越南;朝鮮都仿照中國這一制度選拔官吏。
結論:推動周邊東亞國家的制度發(fā)展10、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與孫中山攜手革命,為同盟會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領袖之一。
材料一“夫排滿洲即排強種矣;排清主即排強權矣。”
--章太炎《定復仇之是非》
材料二“改制同族;謂之革命;驅逐異族,謂之光復。今中國亡于逆胡,所當謀者,光復也,非革命云爾。
--章太炎《革命軍》序。
材料三“余嘗謂中國共和;造端與法;美有異。始志專欲驅除滿洲,又念時無雄略之士,則未有能削平宇內者故逆定共和政體以調劑之,使有功者得更迭處位,非曰共和為政治極軌也。調劑敷衍,所謂以相忍為國,起因既爾,終后即順其涂經,庶免敗績覆駕之禍?!?/p>
--太炎先生自定年譜。
請回答: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章太炎和孫中山的民族革命思想有何不同?
(2)根據材料簡要評價章太炎的民族主義思想。
你選做的題號是:____。
答:____。11、1917年,列寧指出,俄國存在農民經濟、小商品生產、私人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五種經濟成分。到1921年實行新經濟政策時,列寧重申了這一觀點。這表明蘇俄A.已經重新定義私有經濟的作用B.并未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予以否定C.國民經濟已經恢復到戰(zhàn)前水平D.向社會主義過渡完全宣告失敗12、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廣度和影響而言,可與商鞅變法相媲美。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東方文化較高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積染既深,種種因襲牽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歷史,較之東方諸國,亦遠為落后,故轉得為種種之創(chuàng)新。其實商鞅變法之重要內容,在東方各國,本已早為推行,商鞅不過攜帶東方之新空氣,使西方人迎頭趕上一步。而結果則后來居上,新制度之創(chuàng)建,惟秦為最有功焉。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柢,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國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qū)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是繼續(xù)保存拓跋氏舊的社會制度和舊有的文化習慣,還是捐棄舊俗,接受先進的文化,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中獲得新生,北魏的統治者必須作出抉擇。白壽彝《中國通史》(1)據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有利條件。這些條件使秦國變法呈現怎樣的特點?
(2)據材料二,歸納孝文帝“遷都”對改革的作用。從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堅定的原因是什么?
(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影響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13、中國古代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上海某中學以“中國古代文化對世界的影響”為主題;開展歷史研究性活動。下面是參加活動的一位學生準備的報告提綱,請你幫他補充完整。
。項目發(fā)展過程對世界的影響印刷術唐代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宋代隨著文化的普及,對印刷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畢昇創(chuàng)制活字印刷史實:____①
結論:對中外文化交流產生巨大影響儒家思想
____②史實:自公元前1世紀向外傳播;逐漸成為越南;日本、朝鮮各國的官方哲學;16世紀以后,傳教士們通過翻譯儒家典籍或個人著述,向西方傳播儒家文化。
結論:____③
____④
____⑤史實:越南;朝鮮都仿照中國這一制度選拔官吏。
結論:推動周邊東亞國家的制度發(fā)展14、“人生最終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這是源自希臘先哲對人生的體味。依據材料,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憂心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的“人”的危機。在他去世10年之后,蘇格拉底誕生。
(1)以蘇格拉底的思想為例;簡述面對“人”的危機,東西方兩位哲人的主張中有哪些相似之處?
康德的自由概念是純然內省的①;是以自由作為道德的最高根據②,康德的“自我立法作為自由③”這個思想直接來自盧梭。對盧梭來說,既然人生而自由④,符合人性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人自己統治自己,使每個人服從自己參與共同制定的法律,這就是“公意”;服從公意;服從自己為自己制定的法律,就是自由⑤.從盧梭到康德是把自由是服從集體自我立法的公意⑥改成自由是來自個人自我立法的自律⑦的過程。
摘引自張盾《“道德政治”譜系中的盧梭;康德、馬克思》
(2)理解材料中的劃線句子,其中涉及到盧梭對自由的論述的是____(寫出序號;要求完整準確。)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盧梭;康德為代表的啟蒙思想的進步性。
“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共同設立政府,政府之正當權力,來自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有損于此目的,人民就有權予以變更或廢除,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所依據的原則和用以組織其權利的方式,必須使人民認為只有如此才最能臻于安全和幸?!?。
(3)為了建立和鞏固人們共同的政府,18世紀的北美人民做出了怎樣的努力?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5、達爾文被稱為“生物學領域的牛頓”,其理論打破了神學的禁錮,把生物學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客觀上推動啟蒙運動在歐洲大規(guī)模展開。____(判斷對錯)16、梭倫根據財產多寡,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財產越多者等級越高、權利越大;頒布《解負令》,廢除奴隸制,其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____(判斷對錯)17、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____(判斷對錯)18、俄國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統治,與中國的辛亥革命性質相同。____(判斷對錯)19、1944年7月,美、蘇、中、法等國代表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舉行國際貨幣金融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20、在新航路開辟的推動下,16、17世紀世界出現了第一個貿易高峰,依次填入表中甲、乙、丙三處的是亞洲、美洲、非洲。____(判斷對錯)
分組甲乙丙商品酒、鏡子、玻璃球玉米、煙草、蔗糖奴隸、象牙、珠寶21、明清時期,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____(判斷對錯)22、列寧在《四月提綱》中認為,不能采取暴力方式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____(判斷對錯)23、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連線題(共3題,共21分)24、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貧民本身以及他們的妻子兒女事實上都成為富人的奴隸,他們被稱為保護民和六一漢,如果他們交不起地租,那么他們自身和他們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債務人的人身為擔保,這樣的習慣一直流行到梭倫的時候才改變?!獊喞锸慷嗟隆堆诺湔啤凡牧隙銈冞@些財物山積、豐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應當抑制你們貪婪的心情,壓制它,使它平靜我手執(zhí)一個有力的盾牌,站在兩個階級的前面,不許他們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著優(yōu)勢我制定法律,無分貴賤,一視同仁?!髠惖脑姼杞Y合所學知識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梭倫改革前怎樣的社會狀況?梭倫又是如何改變這種局面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材料二反映了梭倫怎樣的改革思路?列舉能夠體現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3)梭倫改革對本國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何影響?25、(15分)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材料一那場戰(zhàn)爭貌似一場末日之災:開戰(zhàn)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隨后美蘇發(fā)生核對抗的風險驟增;阿拉伯國家實施石油禁運,世界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由于和以色列關系太緊密,美國被很多歐洲和阿拉伯盟國孤立。不過,如果放在歷史的長鏡頭下看,1973年戰(zhàn)爭卻是意義重大——為和平打開了大門。安瓦爾·薩達特大膽的渡河一擊替在前幾次中東戰(zhàn)爭中屢遭羞辱的阿拉伯人挽回了一些尊嚴,以色列人也學會了一點:阿拉伯對手不會再像1967年戰(zhàn)爭那樣,一開打就往后適竄,因此有必要爭取和平?!度A盛頓郵報》《1973年中東戰(zhàn)爭的啟示》材料二到20世紀70年代早期,核技術已成為未來高效發(fā)電方法的首選,比石油或煤炭更加高效(而且更有利于環(huán)保)。在石油危機的沖擊下,歐共體已經開始了大型核能開發(fā)項目——威廉·恩道爾《石油戰(zhàn)爭》(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73年戰(zhàn)爭”產生的影響。(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人類應用核能的歷史,談談你對合理使用核能的認識。(9分)26、關于辛亥革命的結果,美國學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有如下的研究論述:材料:以下幾個因素可以解釋這一悲慘結果。首先,中國幅員遼闊,這使得中國內地許多年來未受到與西方交往的影響。內地相當于一個巨大的貯藏所,幾十年來注重的文官候選人一直是從那里產生。他們組成的官僚階層由知識分子構成;而這些知識分子專心于儒家經典著作,因而,他們更強調的是倫理原則,而不是手工技藝或戰(zhàn)爭技術。其次,這一統治階級因以下事實而進一步受到約束:除佛教外,中國沒有或幾乎沒有借用國外東西的傳統。因此也就毫不奇怪,盡管19世紀后半葉中國的確發(fā)生了變化,但它的變化速度遠遠落后于對西方做出反應的其他國家。最后,年輕的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人也應負部分責任。他們中的一些人雖然在民國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們卻試圖在中國建立一些與他們從國外尤其是從美國觀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樣的制度。他們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對中國人民毫無意義,很快就在中國的政治現實面前土崩瓦解?!勖溃菟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回答:(1)請根據材料解釋說明造成辛亥革命“悲慘結果”的原因。
(2)請結合史實舉例說明“19世紀后半葉中國的確發(fā)生了變化”。(3)結合史實簡述近代中國是如何建立起“從美國觀察到的完全一樣的制度”?
(4)概括近現代史上中共是如何從“照搬別國道路”到“走自己的路”帶領中國人民不斷走向獨立;富強的。
?
評卷人得分五、辨析題(共2題,共14分)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有的學者把明末反封建禮教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泰州學派的支系;主張“唯情主義”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也被認為是“深具啟蒙思想的人”。這就容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解放的運動類似于發(fā)生在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我認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前者的結果是:自然科學重大的突破、社會科學基礎的建立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的建立。后者的結果是:雖有少數思想家仍然堅持反對封建專制禮教,但在清軍入關后封建專制禮教的強化和對批判禮教的文人學士無情的鎮(zhèn)壓,使反對封建專制的禮教浪潮被打斷了。
——北大教授湯一介《啟蒙在中國的艱難歷程》
評價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有的學者把明末反封建禮教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泰州學派的支系;主張“唯情主義”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也被認為是“深具啟蒙思想的人”。這就容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解放的運動類似于發(fā)生在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我認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前者的結果是:自然科學重大的突破、社會科學基礎的建立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的建立。后者的結果是:雖有少數思想家仍然堅持反對封建專制禮教,但在清軍入關后封建專制禮教的強化和對批判禮教的文人學士無情的鎮(zhèn)壓,使反對封建專制的禮教浪潮被打斷了。
——北大教授湯一介《啟蒙在中國的艱難歷程》
評價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16分)29、牛頓在力學方面得出了哪些“結論”?以此為例說明在人類科學史上“答案從來就不是完善的和最終的”。30、(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日本新領導人(注:指明治維新的領導者)不贊成這種不加區(qū)別地奉承所有西方東西的做法,他們并不對西方文明本身感興趣,而僅僅對其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組成成分感興趣他們現在提出了一個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個強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國家講究實際的日本領導人得出了這一明確結論:每個民族必須為自己去掠奪,軟弱和膽小將一無所獲。——[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嗣后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fā)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饩w帝《定國是詔》請回答:(1)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內容,指出中日改革的主要相同點。(6分)(2)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內容,指出中日改革有何重要不同之處,并據此談談對我國現階段深化改革的啟示。(9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D【分析】試題分析:國民經濟運動應該發(fā)生在1927--1936蔣介石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較快發(fā)展的原因是國民政府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推動。D正確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1927--1936民族資本主義較快發(fā)展的原因【解析】【答案】D2、A【分析】試題分析:從題干中的“銅像拆了,國歌換了”可判斷為戰(zhàn)后發(fā)生社會性質變化的國家,從“倒是最近又換了一種錢”可判斷為歐元區(qū)國家,即選擇A項。東德符合這個條件,因為在1989年后東歐國家發(fā)生劇變,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統一后,于公元1999年起貨幣改為歐元??键c: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解析】【答案】A3、B【分析】【分析】理解材料意思。從材料中“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撤換他們”可知B項正確,D項錯誤。“不是訂立契約的問題”說明A項錯誤。C項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故選B項。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觀點。啟蒙運動是17—18世紀資產階級性質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主張用理性的陽光驅散現實的黑暗。宣揚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等,反對君主專制,等級制度,為以后的資產階級革命做了輿論的準備。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4、D【分析】“李杜詩篇萬口傳”是指李白和杜甫的詩;二人可以作為唐代詩歌發(fā)展的代表,故D項正確。
“顏柳二公書尤多”是指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不屬于詩文,故A項錯誤。
“唐之文章稱韓柳”是指韓愈和柳宗元;其主要成就是散文,故B項錯誤。
“奔放雄杰有若蘇辛”是指蘇軾和辛棄疾;二人是宋朝人,故C項錯誤。
故選:D。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文學;需要掌握唐詩及其代表。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時間和選項的分析理解。
本題考查對唐詩及其代表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窘馕觥緿5、D【分析】從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法國1875年憲法實現了各利益集團的權力平衡,體現了制憲過程中出現制度性妥協,故D項正確。
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故選:D。
本題考查法國1785年憲法。需要掌握法國1785年憲法的特點。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與分析。
本題考查法國1785年憲法。考查對法國1785年憲法的特點的把握,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窘馕觥緿6、D【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軍機處具有“簡、速、密”等特點可知軍機處的設立提高了行政效率,減少了行政運行成本,保障了決策機密性,故②③④三項正確;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故①正確,因此答案為D項。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軍機處【解析】【答案】D7、B【分析】試題分析:所謂上計,即由地方行政長官定期向上級呈上計文書,報告地方治理狀況??h令長于年終將該縣戶口、墾田、錢谷、刑獄狀況等,編制為計簿,呈送郡國,朝廷據此評定地方行政長官的政績。故選B??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選官制度。【解析】【答案】B8、D【分析】【分析】分析題干和選項;無論是反對反對袁世凱獨裁復辟帝制,還是反對段祺瑞的獨裁統治,都是在反對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A;B兩項說法不全面,孫中山一生為民主共和而奮斗,C項說法不符合他的主要革命目標,所以答案為D。
【點評】此題難度中等,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要全面分析各個選項,切忌以偏概全。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9、13世紀東傳朝鮮與日本,西傳到中亞、波斯和歐洲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思想,經歷漢代經學化與宋代理學化,逐漸成為中國官方哲學儒家思想輻射東亞,成為東亞文化圈的重要特征;成為世界學術思想中的重要部分科舉制度為加強中央對人才選拔的管理,創(chuàng)始于隋朝,在唐代、宋代逐步完善【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四大發(fā)明及其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解析】【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即可作答.
故答案為:
。項目發(fā)展過程對世界的影響史實:
13世紀東傳朝鮮與日本,西傳到中亞、波斯和歐洲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思想,經歷漢代經學化與宋代理學化,逐漸成為中國官方哲學結論:
儒家思想輻射東亞,成為東亞文化圈的重要特征;成為世界學術思想中的重要部分科舉制度為加強中央對人才選拔的管理,創(chuàng)始于隋朝,在唐代、宋代逐步完善10、(1)章太炎堅持漢民族正統觀念而單純反滿,對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則不以為然.孫中山則把反滿口號與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目標相聯系,將民族革命與政治革命相結合【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章太炎和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考查章太炎和孫中山的民族革命思想的不同;對章太炎的民族主義思想的評價.需要掌握章太炎和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的內容、影響以及二者的比較.【解析】【解答】(1)本小問的不同;依據三則材料的描述,結合孫中山的民族思想可知,章太炎和孫中山的民族革命思想的不同是章太炎堅持漢民族正統觀念而單純反滿,對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則不以為然.孫中山則把反滿口號與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目標相聯系,將民族革命與政治革命相結合.
(2)本小問的評價;依據三則材料,結合所學可知,章太炎的民族主義思想能夠激發(fā)人們的傳統民族意識,對推動辛亥革命的爆發(fā)有利.但與此同時,一味強調反滿,以“光復”取代“革命”,具有狹隘的大漢族主義特征,容易模糊革命的最終目標,給革命帶來消極的影響.
故答案為:
(1)不同:章太炎堅持漢民族正統觀念而單純反滿;對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則不以為然.孫中山則把反滿口號與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目標相聯系,將民族革命與政治革命相結合.
(2)評價:章太炎的民族主義思想能夠激發(fā)人們的傳統民族意識,對推動辛亥革命的爆發(fā)有利.但與此同時,一味強調反滿,以“光復”取代“革命”,具有狹隘的大漢族主義特征,容易模糊革命的最終目標,給革命帶來消極的影響.11、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蘇俄新經濟政策的掌握,旨在考查結合所學分析問題的能力。新經濟政策規(guī)定實行固定的糧食稅,允許將國家無力興辦的中小企業(yè),可以以租讓、租借的形式給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反映新經濟政策突出了各種所有制并存??梢娏袑幵趯嵭行陆洕咧厣炅?917年講話的精神,表明蘇俄重新定義私有經濟的作用,A符合題意;B錯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否定私有,而新經濟政策允許私有經濟存在;C錯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推行,到1921年國民經濟嚴重困難;D錯誤,“完全宣告失敗”表述太絕對。故選A?!窘馕觥緼12、略
【分析】(1)本題考查商鞅變法的條件和特點,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從材料“秦人在文化上之歷史,較之東方諸國,亦遠為落后,故轉得為種種之創(chuàng)新。”、“其實商鞅變法之重要內容,在東方各國,本已早為推行,”可知,商鞅變法的有利條件主要體現在內部與外部,外部有東方諸國的變革經驗;內部是落后的秦國受傳統束縛較少;第二小問,根據材料“新制度之創(chuàng)建,惟秦為最有功焉?!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條件使秦國變法呈現出注重創(chuàng)建新制度;變法徹底,功效明顯等特點。(2)本題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據材料二“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狈从沉诵⑽牡邸斑w都”對改革具有:減少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chuàng)造條件的作用;關于孝文帝“改革之心”堅定的原因,可根據材料“魏初風俗至陋”和孝文帝個人認知兩方面作答即可。
(3)本題考查影響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再現再認歷史史實的能力。本題屬于開放性的探究題,言之有理即可,對三則材料綜合分析可知,對于影響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綜合材料結合所學可從對外來先進文化的學習與借鑒,改革者的信心與勇氣和善于創(chuàng)新?的角度歸納即可?!窘馕觥浚?)條件:東方諸國的變革經驗;落后的秦國受傳統束縛較少。特點:注重創(chuàng)建新制度;變法徹底,功效明顯。(2)作用:減少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chuàng)造條件。原因:①北魏風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②孝文帝仰慕漢族文化,改革熱情高。(3)因素:①對外來先進文化的學習與借鑒;②改革者的信心與勇氣;③善于創(chuàng)新。13、13世紀東傳朝鮮與日本,西傳到中亞、波斯和歐洲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思想,經歷漢代經學化與宋代理學化,逐漸成為中國官方哲學儒家思想輻射東亞,成為東亞文化圈的重要特征;成為世界學術思想中的重要部分科舉制度為加強中央對人才選拔的管理,創(chuàng)始于隋朝,在唐代、宋代逐步完善【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四大發(fā)明及其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解析】【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即可作答.
故答案為:
。項目發(fā)展過程對世界的影響史實:
13世紀東傳朝鮮與日本,西傳到中亞、波斯和歐洲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思想,經歷漢代經學化與宋代理學化,逐漸成為中國官方哲學結論:
儒家思想輻射東亞,成為東亞文化圈的重要特征;成為世界學術思想中的重要部分科舉制度為加強中央對人才選拔的管理,創(chuàng)始于隋朝,在唐代、宋代逐步完善14、③④⑤⑥【分析】【分析】(1)考查對孔子思想與蘇格拉底思想相同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分析理解能力;
(2)考查對啟蒙運動思想家思想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課本知識點的識記能力;
(3)考查對美國獨立戰(zhàn)爭、1787年憲法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析】【解答】(1)由材料可知兩位哲學家都關注人的問題;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蘇格拉底主張教育對美德同樣的重要,兩位哲學家都注重人的道德修養(yǎng);
(2)盧梭自由的思想是人生而自由;自我立法作為自由,服從自己,為自己制定法律,服從集體自我立法的公意,因此③④⑤⑥;
啟蒙思想的進步性:結合課本知識;從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倡導科學、理性、弘揚人文主義精神、思想解放運動角度進行回答即可;
(3)結合課本知識可知:18世紀美國爭取獨立的史實包括:發(fā)表《獨立宣言》;贏得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制定1787年憲法,依據聯邦制原則;民主原則和三權分立原則建立新型共和國;通過憲法修正案,規(guī)定了公民若干自由權;
故答案為:
(1)關注人的問題;重視道德修養(yǎng);重視知識與教育.
(2)③④⑤⑥;批判鋒芒指向封建專制制度;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倡導理性;科學,推動資本主義發(fā)展;繼承和弘揚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具有更徹底更鮮明的政治色彩;歐洲歷史上的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人類生活創(chuàng)造寶貴精神財富.
(3)發(fā)表《獨立宣言》,贏得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制定1787年憲法,依據聯邦制原則、民主原則和三權分立原則建立新型共和國;通過憲法修正案,規(guī)定了公民若干自由權.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5、×【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及影響.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提出,是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跨出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對宗教神權的統治者進行了挑戰(zhàn),是無神論與有神論的斗爭.在世界各地都有神權的影子,他們的神權思想統治人類很久了.所以這是真理挑戰(zhàn),最終在人類歷史上確認了人類的起源,并非神的制造.【解析】【解答】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標志著進化論的誕生;主張人是由猿演變來的,打破了上帝創(chuàng)人說,啟蒙運動是在17;18世紀,達爾文的進化論在其后,應該是啟蒙運動促進了達爾文進化論的出現;
故答案為:×.16、×【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梭倫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個古希臘歷史上最重要的社會政治改革之一,它為雅典城邦的振興與富強開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解析】【解答】梭倫改革頒布《解負令》;廢除了債務奴隸制,并不是奴隸制.
故答案為:×17、×【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鴉片戰(zhàn)爭,考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解析】【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故答案為:×18、×【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性質,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已學知識的能力.【解析】【解答】結合已學知識可知;俄國的十月革命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故答案為:×19、A【分析】【分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個戰(zhàn)時盟國的代表,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建立了戰(zhàn)后新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它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該協定對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guī)則、采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故題目是正確的。
【點評】本題考查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20、×【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角貿易,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運用的能力.【解析】【解答】本題考查三角貿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處應該是歐洲,此題錯誤.
故答案為:×21、√【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商業(yè)發(fā)展;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
古代商業(yè)發(fā)展:
①商朝:職業(yè)商人和最早貨幣產生。
②周朝:商業(yè)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③春秋戰(zhàn)國:私商逐漸取代官商成為商人主體;商業(yè)繁榮;形成了許多著名都會。
④隋唐:長安;洛陽、揚州等成為聞名中外的商業(yè)大都會;對外貿易發(fā)達;城市里坊市分開⑤宋朝:對外貿易發(fā)達;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鋪隨處可設,農村中出現草市;打破日中為市限制,出現曉市、夜市。
⑥明清:涌現出許多區(qū)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如徽商、晉商【解析】【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故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22、√【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十月革命,考查學生對十月革命過程重大史實的識記.【解析】【解答】結合已學知識可知“四月提綱”:列寧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yōu)樯鐣髁x革命的任務;爭取以和平方式奪權.
故答案為:√23、×【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鴉片戰(zhàn)爭,考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解析】【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故答案為:×四、連線題(共3題,共21分)24、略
【分析】根據材料概括即可【解析】(1)平民因債務奴隸制而處境悲慘。2分頒布解負令。2分解除了雅典公民中平民最沉重的負擔,保護了平民的基本權益;限制土地兼并;鞏固了城邦體制,為民主政治奠基。3分(2)思路:抑制奴隸主貴族勢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依法治國(2分)措施:頒布“解負令”,廢除債務奴隸制;實行財產等級制;改革國家權力機構(任意兩點即可4分)。(3)為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奠定了社會基礎。2分25、略
【分析】試題分析:(1)材料中的“隨后美蘇發(fā)生核對抗的風險驟增;阿拉伯國家實施石油禁運,世界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由于和以色列關系太緊密,美國被很多歐洲和阿拉伯盟國孤立?!奔词强梢詺w納出正確的答案。大凡戰(zhàn)爭負面影響都是主要的,所以從材料中歸納時要偏重于這個點。(2)高端的科學技術總是有兩面性的,如果用于戰(zhàn)爭就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如果合理利用就會造福人類,所以我們必須要合理利用核能。分析這個問題時,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不要能偏重一方面,這也是歷史史學研究的重要方式方法。材料中的“到20世紀70年代早期,核技術已成為未來高效發(fā)電方法的首選”,就能體現出正確合理的利用核能可以造福人類??键c: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烽火連綿的局部戰(zhàn)爭·中東戰(zhàn)爭【解析】【答案】(1)導致國際局勢緊張(美國和其他國家關系緊張);引發(fā)了“石油危機”;認識到要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6分)(2)核技術的應用應該以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為出發(fā)點,防止核能運用于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災難;科學開發(fā)和利用核能為人類造福,如核電站的建設和使用;安全使用核能,避免事故發(fā)生。(9分)26、略
【分析】第(1)問主要考查學生依據材料;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可以梳理材料敘述角度,可知三段材料分別從儒家文化的影響力;統治階級接受外來文化的歷史、辛亥革命理論主張同中國國情的關系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厘清材料邏輯及關鍵詞予以提煉概括表述即可。
第(2)問主要考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準確運用;“19世紀后半葉中國的確發(fā)生了變化”結合語境可知所指為面對西方沖擊中國的應變行為,也即為向西方學習,聯系19世紀后半期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相關史實及由此而產生的相關變化予以羅列并簡要分析即可。
第(3)問主要考查學生分析與理解的能力,建立起“從美國觀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樣的制度”,也即辛亥革命并建立民主共和的歷程及相關史實,聯系相關知識予以羅列即可第(4)問中共是如何從“照搬別國道路”到“走自己的路”,聯系中共成熟歷程中,對國情認識日益走向深刻,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過程中的相關史實予以羅列并簡要分析即可。【解析】(1)原因:①產生于中國內地的知識分子知識單一,不懂科技和戰(zhàn)爭。②統治階級不愿也不善于學習西方先進的制度。③年輕的革命者照搬別國制度,脫離國情。(2)例1:洋務運動,引入西方技術改變傳統生產方式;例2: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君主專制;例3:社會結構變化,出現了買辦階層;例4:經濟結構變化,傳統小農經濟開始解體;例5:社會生活變化,西方衣食住行和娛樂方式傳入;例6:思想文化變化,西學東漸。(3)簡述:建立中華民國,確立民主共和制;頒布《臨時約法》,實行三權分立;(4)革命時代:“走俄國人的路”:在大城市舉行工人運動、武裝起義;“走自己的路”:把農民納入中國革命隊伍;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時代:1978年以前,照搬斯大林模式。1978年以后,實行改革開放,開創(chuàng)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92年確定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若只是列舉具體史實,例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事件不給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均可酌情給分。)五、辨析題(共2題,共14分)27、第一種觀點: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fā)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材料的觀點;認為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相似。
理由: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同西方的啟蒙思想一樣,都是在商品經濟得到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封建專制下人性的思考。盡管由于中國明清沒有西方發(fā)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也沒有形成眾多的思想家,但同樣也推動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樣也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據材料“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苯Y合所學知識即可評價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例如,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fā)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28、第一種觀點: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fā)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材料的觀點;認為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相似。
理由: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同西方的啟蒙思想一樣,都是在商品經濟得到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封建專制下人性的思考。盡管由于中國明清沒有西方發(fā)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也沒有形成眾多的思想家,但同樣也推動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樣也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據材料“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苯Y合所學知識即可評價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例如,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fā)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六、簡答題(共2題,共16分)29、(1)本小問的影響;依據材料一“啟蒙運動不是專注于抽象的理性,而是致力于批判的分析,借助于觀察和想象,完全以經驗資料為依據,不懈地對傳統確定的事實提出質疑。這種做法被稱作批判方法,它源自于牛頓對科學解釋方法的概括”;“牛頓被視為啟蒙運動最重要的代言人”,結合所學可知,以牛頓力學思想為代表的近代科學的興起促成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批判方法來自于牛頓對科學解釋方法的概括(牛頓對科學解釋方法給啟蒙運動以啟示);牛頓被視為啟蒙運動最重要的代言人。
(2)第一小問的結論;結合牛頓的科學成就可以得出牛頓提出了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第二小問的說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暑假安全知識
- 小學語文詠鵝課件
- 陽泉職業(yè)技術學院《西京青曲課堂相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阿勒泰職業(yè)技術學院《市場實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阿拉善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國茶文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豆步】倒芾怼?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嬰幼兒托育政策與法規(gu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傷寒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師范大學《文本挖掘》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SCI論文寫作與投稿 第2版-課件 2-SCI論文題名寫作
- 中國移動公司物業(yè)管理方案
- 基于PLC控制的自動洗車系統設計
- 不動產登記操作規(guī)范與工作實務PPT
- 外腳手架旁站監(jiān)理細則
- 14S501-1 球墨鑄鐵單層井蓋及踏步施工
- 特種設備起重機械設備(行車)專項檢查細則表
- 內科學 白血病(英文)
- hsk5-成語學習知識
- GB/T 5760-2000氫氧型陰離子交換樹脂交換容量測定方法
- 公司破產方案法律意見書
- 電化學原理全冊配套完整課件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