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浙教新版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浙教新版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浙教新版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浙教新版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nèi)…………○…○…………內(nèi)…………○…………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浙教新版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舊唐書》和《新唐書》皆記載房玄齡為進士出身,且可推算出房玄齡為隋文帝開皇年間進士。但大量可考的史料都明確記載,隋煬帝始建進士科。由此可知A.史料考證的復雜性B.房玄齡的進士身份不可信C.正史記述更具權威D.進士科創(chuàng)建時間無法判定2、“史實”“史論”“史識”是構成史學的三大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史識即是以科學的史觀作指導,分析大量的史實,然后得出科學的結論。下列對“遼、宋、西夏、金等政權的并立”敘述屬于“史識”的是A.公元916年,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B.岳飛是中國古代的民族英雄。C.該時期和平交流是民族交往的主流。D.北宋先后與遼、西夏、金政權并立過。3、晚清的歷史演進過程艱辛而悲壯,曲折而復雜,對此國內(nèi)學術界進行了不同的解讀和闡釋,其中有些著作:《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社會劇變中的近代紳商》,《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從邊緣走向中心——晚清社會變遷中的軍人集團》。它們研究視角主要是A.社會變遷角度B.社會群體角度C.近現(xiàn)代化角度D.社會思潮角度4、由于蘇格拉底沒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只能從其弟子柏拉圖和色諾芬的記載中加以探索,然后兩人的記載又有所不同。有人認為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發(fā)表的冗長理論其實是柏拉圖自身的想法,色諾芬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亦是如此。對此合理的解釋是A.社會的變遷影響文獻著述B.歷史解釋依賴文獻互證C.歷史文獻著述具有主觀性D.文獻著述反映歷史真實5、對于“文明起源要素“的問題,美國的摩爾根和德國的恩格斯主張“文字、國家要素說”;英國的柴爾德和我國學者陳雍主張“文字、城市、禮儀要素說”;我國學者夏鼐、陳星燦則主張“文字、城市、青銅禮器要素說”。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認識無法隨史實的確定而確定B.其中只有一種觀點是合理的C.后世學者的觀點更加可信D.隨著研究視角拓展而趨于全面6、三星堆遺址(距今約4800年?3100年)二號祭祀坑出土4600余枚產(chǎn)自印度洋深海水域的海貝;多數(shù)海貝背部被磨平形成穿孔,還有使用時成串流通磨損的情況。該文物可用于研究當時古蜀國。

①商品流通與貿(mào)易狀況②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

③手工業(yè)技術發(fā)展④禮樂制度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下面是我國青銅器出土地點分布示意圖;考古發(fā)現(xiàn)這些遺跡具有中華文化的共同屬性。這說明。

A.中華文明多元一體B.青銅時代是人類文明的第一次高峰C.中華文化的地域性D.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最早的發(fā)祥地8、歷史學家陳垣在1943年寫道:“至于史學,此間(指北平)風氣亦變。從前專重考證,服膺嘉定錢氏;事變(指盧溝橋事變)后頗趨重實用,推尊昆山顧氏;近又進一步,頗提倡有意義之史學。”這些變化體現(xiàn)出A.西學東漸的影響B(tài).學界對考據(jù)之學的排斥C.學者的時代擔當D.政府對學術方向的引導9、《史記》記載,陳勝、吳廣前往戍邊為大雨所阻,按法律應斬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夢縣出土秦簡,按照竹簡記載,陳勝、吳廣因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會被斬首。由此可見A.考古資料比文獻資料更接近真相B.歷史研究需要通過多方采證C.考古是認知歷史的唯一有效途徑D.歷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認知評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10、閱讀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歷史的發(fā)展主線和分期是兩個密切關聯(lián)的重要問題以不同的歷史現(xiàn)象作為歷史的發(fā)展主線會形成不同的史觀;不同的史觀往往會伴隨產(chǎn)生不同類型的歷史分期法,而這兩個問題又涉及到能否科學地認識歷史,正確地總結和闡釋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發(fā)展規(guī)律、各種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問題,因此歷來是史學家們研究討論的重點。

請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史觀給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說明理由。11、(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3年;探險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進行考察,在熱帶叢林的深處,發(fā)現(xiàn)了一座湮沒了千年之久;規(guī)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廟上那一塊塊巨大的基石,布滿精美的雕飾;石板鋪成的道路,還保留著當年的樣子;石砌的民宅與貴族的宮殿盡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見當年繁榮、喧鬧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歷史教科書》

材料二。

材料三(這些)城市;如果它們可以這樣稱呼的話,是舉行儀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里)從事的是刀耕火種的農(nóng)業(yè)。因此,他們需要不斷地遷移村莊駐地。為了平衡這種暫時的生活方式,耕種者們在主要是舉行宗教儀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頭建筑物,以此承他們的社會的統(tǒng)一4至10世紀期間,(這個)文明非常繁榮,但隨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發(fā)現(xiàn)了哪一文明的遺址?其發(fā)現(xiàn)有何意義?(2分)

(2)據(jù)材料二;指出圖中建筑和文字的特點。(4分)

(3)據(jù)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從人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12、(探索歷史的奧秘)

克里特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源頭;其諸多方面都具有史學研究價值。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000年前的世界文明分布圖。

材料二根據(jù)我們目前對線形文字A的了解;當時人們用它在清單表格中做各種記載:記錄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記錄庫存物品;家畜數(shù)量、土地擁有量以及人口數(shù)。王宮儲藏室的支出記錄包括:用于祭神儀式上的供品,分發(fā)給居民的口糧,手工藝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數(shù)量。但沒有一塊泥板記載了不同種類物品的兌換率,透露當時人們是以金銀作為貨幣進行物品交換。小集市上的交易量遠遠無法與王官再分配經(jīng)濟制度的規(guī)模相匹敵。

——摘編自馬丁《古希臘簡史》

材料三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對克里特宮殿進行考古,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神話傳說得到證實??上У氖?,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線形文字A還沒有被破解。線形文字B于20世紀50年代被英國建筑師溫特里斯和史學家柴德威克所破譯。最新的科學測定年代的方法,確定了火山爆發(fā)的準確年代,這可以使人們重新考慮一些歷史論斷。

——摘編自納吉《對稱;非對稱和迷宮》

完成下列要求:

(1)據(jù)材料-指出克里特文明較之于圖中其他世界古代文明的不同特點。

(2)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克里特文明的社會經(jīng)濟特征。

(3)據(jù)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謎所需的條件有哪些?13、歷史的奧秘常常隱藏在多種歷史的記錄中;非洲大津巴布韋文明的確鑿記錄呈現(xiàn)了它曾經(jīng)的輝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歷史為人類進化的記錄。最初是由考古學者從埋沒地中的石器;土器、銅器等種種遺物或在洞窟內(nèi)的壁畫,而讀著歷史的記錄;還有人類學者從現(xiàn)在的蠻人生活里,而見著活著的歷史的記錄;再有歷史家從古代荒唐的傳說與神話中,窺破了赤裸裸的歷史的事實。

——(日)上田茂樹《世界史綱》材料2:人類學反對某些人的觀點;他們認為只有他們自己可以代表人類,只有他們最進步,他們是神或歷史選擇出來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

——(英)馬文·哈里斯(文化人類學)(1)據(jù)材料1;探索歷史奧秘所能依據(jù)的主要史料類型有哪些?結合所學知識,以其中的一種史料說明大津巴布韋社會的生產(chǎn);貿(mào)易以及生活藝術狀況。

(2)在大津巴布韋文明創(chuàng)造者問題上,我們需要反對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觀點?揭示這種觀點所反映的價值觀。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977年;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清理出三層人架70多具??又杏秀~器10件,分為禮器;工具、武器和裝飾品四類,部分禮器刻有銘文。陶器32件皆實用器,玉器4件,璜、魚、珠、串珠各一件;出土貝較多,保存好者達718枚。綜觀上述遺跡遺物,圓坑應屬殷墟文化第四期,為祭祀坑。1986年,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遺物,計有銅、玉石、象牙、貝等種類,青銅器439件,玉器131件。根據(jù)發(fā)掘清理情況分析,其放置時是有一定次序的。首先是置放大量海貝和玉石禮器、青銅獸面、小型青銅件以及樹干等。其次再置放大型青銅容器和青銅立人像、人面、樹座等。最后置放一層象牙??又谐鐾恋那嚆~人面像、人頭像有的已損壞,多經(jīng)過火燒,大部分遺物遭損。據(jù)此推測大多數(shù)遺物中在投置坑中之前為人們舉行某種儀式時有意損壞的。綜觀上述遺跡遺物,二號坑的時代,大致相當殷墟晚期,其性質(zhì)應是祭祀坑。

——摘編自徐自強《廣漢、安陽祭祀坑比較研究》(1)根據(jù)材料;比較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遺跡遺物的不同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地出土遺跡遺物反映出的中國古代文明的特點。15、(探索歷史的奧秘)

三星堆遺址的驚世發(fā)現(xiàn)集中反映了巴蜀文明的成就。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從早期城市的“磁體”和“容器”兩大功能來看;三星堆古城可以成為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三星堆文化所包含的四期文化層似應是歷代蜀文化最早匯集的結穴處和時代性文化積淀的結果。在三星堆祭祀坑的龍虎尊等器物內(nèi)出土了海貝4600枚,這應該是古代閉塞的“天府之國”同南海交通的明證,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進與商品交換的影響。

——摘編自譚繼和《三星堆文化與古蜀文明》材料二西亞地區(qū)出土的大型雕像;多發(fā)現(xiàn)于宗廟祭祀場所(如神廟或露天的神廟廣場),這與我國三星堆遺址的情況相似。這些雕像造型特點;藝術風格及表現(xiàn)手法也與三星堆銅像相似,在西亞地區(qū)也有雕像上覆蓋金面罩、金箔的傳統(tǒng),古代西亞與三星堆類似的“神樹”或“神柱”也時有發(fā)現(xiàn)。蘇美爾人的神廟總是占據(jù)著城市中主要位置,也與三星堆古城情況相近。

——摘編自敖天照《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請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認識三星堆文化的?據(jù)材料一;指出這些認識的研究視角。

(2)據(jù)材料二,指出三星堆文化與西亞文化的相似之處。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點。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關于戊戌變法性質(zhì)的研究。

。研究者及所處時代。

史料來源。

結論。

范文瀾/1945年。

戊戌政變后梁啟超所撰《變法通議》

第一次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

翦伯贊/1950年。

1911年康有為出版的《戊成奏稿》

自上而下地實行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從而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戊戌變法六十年紀念活動論文集/1958年。

1911年康有為出版的《戊戌奏稿》

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運動。

茅海建/2017年。

康有為戊成變法期間歷次上書匯編。

戊成變法是以西方化為方向;以強國為目標的改革運動。

——據(jù)茅海建《論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梁啟超的政治思想與政策設計》等整理(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研究者對戊成變法研究結論的異同。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在進行歷史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應堅持的原則。17、【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一岳麓書院藏秦簡“秦始皇禁湘山詔",記載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時,“登相(湘)山、屏山,其樹木野美,望駱翠山以南,樹木口見亦美,其皆禁勿伐”隨行大臣提出:其禁樹木盡如禁苑樹木,而令蒼梧謹明為駱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記》則記載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風,幾乎不能渡過湘江,以為當?shù)厣耢`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使其裸露)其山”岳麓書院藏秦簡“秦始皇禁湘山詔",記載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時,“登相(湘)山、屏山,其樹木野美,望駱翠山以南,樹木口見亦美,其皆禁勿伐”隨行大臣提出:其禁樹木盡如禁苑樹木,而令蒼梧謹明為駱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記》則記載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風,幾乎不能渡過湘江,以為當?shù)厣耢`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使其裸露)其山”——摘編自晏昌貴《禁山與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禪位,宋孝宗繼位,詔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學”的兩條基本原則:“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誠心正”這樣就可以應對天下的一切事務。擴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會“圣心洞然,中外融徹”也就是心正意誠。據(jù)《宋史》記載,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勸他見皇帝不可再講“意誠心正”“上所厭聞,戒勿以為言”朱嘉回答說“吾平生所學,惟此四字,豈可隱默以欺吾君乎?”——摘編自李中《簡明儒學史》

(1)根據(jù)材料一;說明兩則史料中有關秦始皇的記述有何不同及產(chǎn)生這種不同的原因。

(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材料二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禪位,宋孝宗繼位,詔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學”的兩條基本原則:“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誠心正”這樣就可以應對天下的一切事務。擴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會“圣心洞然,中外融徹”也就是心正意誠。據(jù)《宋史》記載,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勸他見皇帝不可再講“意誠心正”“上所厭聞,戒勿以為言”朱嘉回答說“吾平生所學,惟此四字,豈可隱默以欺吾君乎?”18、歷史不斷發(fā)展,研究角度也隨之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直到1500年,種族隔離現(xiàn)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種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種人都生活于歐洲和中東,所有的蒙古種人都生活于東亞和美洲,而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則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歐洲人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正是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lián)成一體的世界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直到1500年,種族隔離現(xiàn)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種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種人都生活于歐洲和中東,所有的蒙古種人都生活于東亞和美洲,而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則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歐洲人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正是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lián)成一體的世界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到19世紀,他們(歐洲人)以其強大的帝國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控制了全球。他們還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材料二到19世紀,他們(歐洲人)以其強大的帝國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控制了全球。他們還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在亞洲各國人民采納和應用西方科學技術的時刻,它絕不僅僅是東西方之間的對抗問題在第三世界中,存在著一種日益增長的對外來模式的幻想破滅感,但這種破滅感又留下了一個真空:沒有統(tǒng)一的發(fā)展目標和戰(zhàn)略?!陨喜牧暇鲎运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1)據(jù)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從怎樣的角度看待人類歷史的。依據(jù)這一研究角度指出新航路開辟的意義。(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的西歐變成“全球典范”的原因。(3)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近代中國“應用西方科學技術”的實踐及結果。評卷人得分三、論述題(共1題,共2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關于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在我國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見解。一種認為:20世紀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另一種認為: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

一一摘編自齊濤《世界通史教程現(xiàn)代卷》

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就材料中關于“世界現(xiàn)代史開端”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并簡要論述。(要求:可以選取材料中任意一個觀點闡述,也可以另立觀點闡述,觀點必須明確,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邏輯清楚)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1題,共9分)20、時代與史家。

社會文化,時有更新:史家智識,遂以變遷。試以司馬遷、司馬光、梁啟超為例,敘述中國史家治史理念的變化趨勢及其社會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A【分析】【詳解】

《舊唐書》《新唐書》和大量可考的史料,對進士科創(chuàng)立的時間說法不一,這增加了史料考證的難度,使史料考證變得非常復雜,故A正確。由“《舊唐書》《新唐書》皆記載房玄齡為進士出身”“但大量可考的史料都明確記載,隋煬帝始建進士科”,可知材料并沒有說明哪個記載更準確,所以無法確認房玄齡進士身份的真?zhèn)?故B錯誤。正史是指以紀傳體為編撰體例的史書,《舊唐書》《新唐書》都是正史,正史由于著作人階級、立場的不同,往往有作者主觀感情在里面,不一定更具有權威性,故C錯誤。不同史料對進士科創(chuàng)建的時間可能會有不同記載,但并不代表進士科創(chuàng)建的時間無法判定,故D項錯誤。2、C【分析】【詳解】

依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史實即歷史事實,因此“公元916年,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和“北宋先后與遼;西夏、金政權并立過”屬于史實,故AD項錯誤;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因此“岳飛是中國古代的民族英雄”屬于史論,故B項錯誤;史識即是以科學的史觀作指導,分析大量的史實,然后得出科學的結論。因此“該時期和平交流是民族交往的主流”是史識,故C項正確。

【點睛】

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中的“史實”“史論”“史識”等含義,然后判斷排除即可。3、B【分析】【分析】

【詳解】

題干中涉及知識分子、紳商、學生、軍人集團,可見其研究視角是社會群體,選項B正確;《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不符合社會變遷、近現(xiàn)代化,排除A、C;題干研究著作并未涉及到社會思潮,排除D。4、C【分析】從材料中的“有人認為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發(fā)表的冗長理論其實是柏拉圖自身的想法,色諾芬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亦是如此”來看,說明歷史文獻著述具有主觀性,受到作者自身觀點或明或暗的影響,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反映社會變遷的影響,排除A項;B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說法絕對,且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5、D【分析】【分析】

【詳解】

據(jù)材料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由“文字、國家要素說”到“文字、城市、禮儀要素說”再到“文字、城市、青銅禮器要素說”對于“文明起源要素“的問題,研究的角度、側重點不斷的趨于全面、客觀。故D正確。隨著史實的不斷完善,認識可趨于確定,故A錯。材料中3個觀點都是合理的,體現(xiàn)出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認知水平的不同,故B錯。后世學者的觀點是基于前人基礎上不斷研究得出的,但并不能說明就一定更加正確,故C錯。6、A【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jù)材料“三星堆遺址出土了4600余枚產(chǎn)自印度洋深海水域的海貝”,可得出,古蜀國已經(jīng)進行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活動,所以②符合題意;根據(jù)材料“多數(shù)海貝背部被磨平形成穿孔”,可得出,當時手工業(yè)技術發(fā)展,所以③符合題意;根據(jù)材料“還有使用時成串流通磨損的情況”,說明古蜀國存在商品流通與貿(mào)易狀況,所以①符合題意;故A項正確;材料與“禮樂制度的形成”無關,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B、C、D項錯誤。7、A【分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我國青銅器出土地點分布廣泛,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均有分布,以黃河中下游居多,且考古發(fā)現(xiàn)這些遺跡既各具特色,又具有中華文化的共同屬性,這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故A項正確;材料只反映了我國青銅器出土地點的分布情況,無法說明“青銅時代是人類文明的第一次高峰”,故B項錯誤;中華文化包括文學、藝術、思想等方方面面,材料只涉及青銅器出土地點分布,故C項錯誤;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體的特點,材料無法體現(xiàn)“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最早的發(fā)祥地”,故D項錯誤。8、C【分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推進,史學界的研究方向更注重實用,強調(diào)有意義的史學,這體現(xiàn)了史學者的民族意識和時代擔當,C項正確;西學東漸對這一時期的史學影響較小,排除A項;學界并不排斥考據(jù),而是強調(diào)史學的社會功能,排除B項;題干中體現(xiàn)了史學者的自覺意識,并沒有凸顯政府的引導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9、B【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了史料研究??脊刨Y料只能說明一部分問題,并不一定比文獻資料更接近真相,故排除A項;考古是認知歷史的途徑,但并非唯一途徑,故排除C項;歷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認知說法過于絕對,明顯不符合實際,故排除D項。歷史研究應該采用多方面的資料進行考證,綜合研究以得出歷史結論,故選B。二、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10、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各種史觀的認知和運用能力。歷史的發(fā)展主線和分期是兩個密切關聯(lián)的重要問題。以不同的歷史現(xiàn)象作為歷史的發(fā)展主線會形成不同的史觀;不同的史觀往往會伴隨產(chǎn)生不同類型的歷史分期法。學生若從近代化史觀,文明史觀,社會經(jīng)濟史觀等角度進行闡釋,言之有理,自圓其說皆同等賦分,不必拘泥于答案。

考點:歷史研究·史觀·多元史觀【解析】史觀一:階級斗爭史觀(革命史觀)(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議會制度和政黨政治,為后來很多國家效仿;經(jīng)濟上為資本主義發(fā)展開辟道路;思想意識上形成先進的政治和哲學思想。(3分,能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方面闡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國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改變整個世界歷史走向,是人類歷史進入新時代,開始以社會主義革命為標志的世界現(xiàn)代史。(3分)

史觀二:全球史觀(整體史觀)(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開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歐醞釀并開始了一場歷史性的空前變革,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思想解放,原始資本積累,歐亞非連在一起,世界歷史從黑暗中世紀進入近代,世界一體化進程開始啟動。(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2分),理由:從1500-1900年,西方經(jīng)歷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殖民擴張,兩次工業(yè)革命,東方從屬于西方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在20世紀初最終形成,資本主義由自由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世界被瓜分完畢,全球化進入一個更高層次階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結束。(3分,學生能從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角度闡述即可,3分)11、略

【分析】試題分析:

(1)依據(jù)材料一的關鍵信息“中美洲;千年之久、古城、神廟”可以判斷;探險家史蒂芬斯發(fā)現(xiàn)的是失落已久的美洲瑪雅文明。

(2)觀察材料二的圖片可以發(fā)現(xiàn);圖中的建筑呈梯形結構,可以同時作為神廟;天文臺和墳墓使用。文字是方塊圖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

(3)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盡、人類爭斗、疫病流行等人為因素都可以導致文明的衰落。

考點:探索歷史的奧秘??瑪雅文明?瑪雅文明的發(fā)現(xiàn)【解析】(10分)

(1)文明:瑪雅。(1分)意義:發(fā)現(xiàn)了失落已久瑪雅文明。(1分)

(2)建筑:梯形結構;同時作為神廟;天文臺和墳墓使用。(2分)

文字:方塊圖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2分)

(3)原因: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盡;人類爭斗;疫病流行。(4分)12、略

【分析】本題考查克里特文明的特點;克里特文明的社會經(jīng)濟特征和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謎所需的條件;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歸納能力和聯(lián)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克里特文明較之于圖中其他世界古代文明的不同特點;根據(jù)《公元前2000年前的世界文明分布圖》中克里特島的位置,可以分析得出其他文明都處于大河流域有利于農(nóng)業(yè)的興盛,而克里特文明與海;島有密切聯(lián)系,有利于商業(yè)和貿(mào)易的發(fā)展。

(2)克里特文明的社會經(jīng)濟特征;可以根據(jù)材料中的“記錄庫存物品;家畜數(shù)量、土地擁有量以及人口數(shù)”“分發(fā)給居民的口糧”“小集市上的交易量遠遠無法與王官再分配經(jīng)濟制度的規(guī)模相匹敵”等信息,并聯(lián)系所學有關內(nèi)容來回答。

(3)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謎所需的條件,可以根據(jù)材料中的“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對克里特宮殿進行考古,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線形文字A還沒有被破解”“最新的科學測定年代的方法,確定了火山爆發(fā)的準確年代,這可以使人們重新考慮一些歷史論斷”等信息分析得出新資料、新技術和對克里特文字的破譯等方面來回答?!窘馕觥俊咎剿鳉v史的奧秘】(1)特點:其他文明都處于大河流域;有利于農(nóng)業(yè)的興盛,而克里特文明與海;島有密切聯(lián)系,有利于商業(yè)和貿(mào)易的發(fā)展。

(2)特征:農(nóng)牧業(yè)相結合;工商業(yè)和海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實行財產(chǎn)的重新分配;王室壟斷經(jīng)濟。

(3)條件:新資料的發(fā)現(xiàn);新技術的應用;克里特文字的破譯。13、略

【分析】第⑴問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調(diào)動、運用知識的能力。從材料二概括“史料類型”以及用“史料”闡述“狀況”;第⑵問考查考生論證和闡述事物的能力,首先要明確“西方某些人的觀點”,然后用所學知識進行論證?!窘馕觥浚?)實物遺存;土著生活實錄;傳說與神話。

生產(chǎn):鋤和斧等鐵器(梯田;水井和水渠等);說明了農(nóng)業(yè)的發(fā)達;采石場、熔爐和泥范(鑄模),說明手工業(yè)的發(fā)達。

貿(mào)易:中國的青瓷碎片(波斯的小花碗);說明大津巴布韋社會存在著與其它族群的交流。

生活藝術:鐲和一些黃金制品(橢圓形建筑上的精美石雕);說明人們懂得裝飾生活。

(2)觀點:大津巴布韋文化遺存,不可能是非洲人創(chuàng)造的,而只能屬于白人。價值觀:種族中心主義。14、略

【分析】【詳解】

(1)不同點:根據(jù)材料“陶器32件皆實用器;玉器4件,璜;魚、珠、串珠各一件;出土貝較多,保存好者達718枚”“計有銅、玉石、象牙、貝等種類,青銅器439件,玉器131件”可知,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以陶器和貝類為主,三星堆祭祀坑以青銅器和玉石器為主;根據(jù)材料“坑中有銅器10件,分為禮器、工具、武器和裝飾品四類,部分禮器刻有銘文”可知,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有成熟的文字,三星堆祭祀坑未出土文字;根據(jù)材料“1977年,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清理出三層人架70多具”可知,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有人殉現(xiàn)象,三星堆祭祀坑基本上無這種痕跡。

(2)特點:三星堆和殷墟都屬于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說明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體;同時期中國文明發(fā)展程度較高;兩地遺址中有相同內(nèi)容,不同文明之間存在一定聯(lián)系;兩地遺址的遺址坑都是祭祀用,重視祖先崇拜?!窘馕觥浚?)不同點: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以陶器和貝類為主;三星堆祭祀坑以青銅器和玉石器為主;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有成熟的文字,三星堆祭祀坑未出土文字;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有人殉現(xiàn)象,三星堆祭祀坑基本上無這種痕跡。

(2)特點:文明起源多元一體;文明發(fā)展程度較高;不同文明之間存在一定聯(lián)系;重視祖先崇拜。15、略

【分析】【詳解】

(1)由材料“三星堆古城可以成為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三星堆文化所包含的四期文化層似應是歷代蜀文化最早匯集的結穴處和時代性文化積淀的結果?!焙汀斑@應該是古代閉塞的“天府之國”同南海交通的明證;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進與商品交換的影響?!笨梢娮髡哒J為三星堆文化的產(chǎn)生不是孤立的;三星堆文化有悠久而獨立的始源;三星堆文化受中華文明內(nèi)部不同地域之間文化的影響。而“早期城市的“磁體”和“容器”兩大功能”來看,材料是從早期城市的功能和三星堆文化是蜀文化的“兼容器”來分析三星堆文化。

(2)由材料“西亞地區(qū)出土的大型雕像這些雕像造型特點、藝術風格及表現(xiàn)手法.在西亞地區(qū)也有雕像上覆蓋金面罩、金箔的傳統(tǒng)神廟總是占據(jù)著城市中主要位置,也與三星堆古城情況相近?!保梢娙嵌盐幕c西亞文化的相似之處有:雕像放置場所,造型特點、藝術風格;神廟的城市位置。通過材料一、二,容易得出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點:鮮明的地域特色;明顯反映出中原商文化的影響;融匯了中原和其他區(qū)域的文明。【解析】(1)認識:三星堆文化的產(chǎn)生不是孤立的;三星堆文化有悠久而獨立的始源;三星堆文化受中華文明內(nèi)部不同地域之間文化的影響。

視角:早期城市的功能;三星堆文化是蜀文化的“兼容器”。

(2)相似之處:雕像放置場所;造型特點;藝術風格;神廟的城市位置。

特點:鮮明的地域特色;明顯反映出中原商文化的影響;融匯了中原和其他區(qū)域的文明。16、略

【分析】【詳解】

(1)根據(jù)“第一次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運動”可知范文瀾;翦伯贊和紀念活動論文集在結論方面均強調(diào)戊戌變法的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而茅海建則認為其是“以西方化為方向、以強國為目標”,在相同點方面根據(jù)“第一次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等可歸納出均承認其進步性意義,均肯定了戊戌變法的進步性。

(2)關于關于歷史研究應堅持的方法,學生可根據(jù)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如材料中的前三位研究者均堅持馬克思主義史學方法論的指導地位;實事求是,從一手史料出發(fā),重視對史料的辨析,而茅海建則重視新史料的運用,重視新史料的挖掘?!窘馕觥浚?)異:前三位研究者重視戊戌變法的階級屬性;茅海建強調(diào)戊戌變法西方化色彩。同:均肯定了戊戌變法人的進步性。

(2)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史學方法論的指導地位;實事求是,從一手史料出發(fā),重視對史料的辨析;重視新史料的挖掘。17、略

【分析】【詳解】

(1)第一小問;由材料“其樹木野美,望駱翠山以南,樹木口見亦美,其皆禁勿伐”,可見秦簡記載秦始皇喜愛自然;欣賞美景,禁止砍伐樹林以保護環(huán)境,對秦始皇進行正面的褒揚。由材料“以為當?shù)厣耢`作怪”“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使其裸露)其山”,可見秦始皇與神搏斗、征服自然、毀壞山林,對秦始皇進行負面的記述。第二問,由于秦簡是秦代的官方記載,難免對統(tǒng)治者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妒酚洝肥菐в袧h代價值觀的記述,本著崇儒抑法的取向,具有批評秦始皇的傾向。

(2)第一小問,由材料“擴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可見朱熹認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由材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誠心正’,這樣就可以應對天下的一切事務”,可見要求統(tǒng)治者通過“格物致知”和“意誠心正”來治理天下。第二小問,由材料“吾平生所學,惟此四字,豈可隱默以欺吾君乎?”可見朱熹由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窘馕觥浚?)不同:秦簡記載秦始皇喜愛自然;欣賞美景;禁止砍伐樹林以保護環(huán)境,對秦始皇進行正面的褒揚。《史記》中記載秦始皇與神搏斗、征服自然、毀壞山林,對秦始皇進行負面的記述。

原因:秦簡是秦代的官方記載;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妒酚洝肥菐в袧h代價值觀的記述,具有批評秦始皇的傾向。

(2)思想:朱熹認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滅人欲”;要求統(tǒng)治者通過“格物致知”和“意誠心正”來治理天下。

品格: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剛正不阿的氣節(jié)。18、略

【分析】【詳解】

(1)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信息“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可以概括出全球;整體角度(史觀)。第二小問,根據(jù)材料信息“1500年前后”“正是歐洲人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lián)成一體的世界”等,可知是與新航路開辟有關,結合所學知識,新航路開辟打破了各大洲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人類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開始走向整體世界,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根據(jù)材料“以其強大的帝國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控制了全球。他們還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得出西歐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領先世界。第二小問,結合世界史知識,從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角度歸納回答。

(3)近代中國清政府為改變落后狀況,實現(xiàn)富國強兵,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舉辦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宣告洋務運動失敗?!窘馕觥浚?)角度:全球;整體角度(史觀)。

評價:人類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開始走向整體世界;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政治上:通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或改革確立了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

經(jīng)濟上:兩次工業(yè)革命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chǎn)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