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581-2015 鋼制固定式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定期檢驗規(guī)范_第1頁
DB12-T 581-2015 鋼制固定式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定期檢驗規(guī)范_第2頁
DB12-T 581-2015 鋼制固定式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定期檢驗規(guī)范_第3頁
DB12-T 581-2015 鋼制固定式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定期檢驗規(guī)范_第4頁
DB12-T 581-2015 鋼制固定式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定期檢驗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3.020.10

G93

DB12

天津市地方標準

DB12/T581—2015

鋼制固定式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

定期檢驗規(guī)范

Steelinesstypedangerouschemicalstationaryatmosphericpressurevesselperiodical

inspectionspecification

2015-06-18發(fā)布2015-07-01實施

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發(fā)布

DB12/TXXXXX—XXXX

鋼制固定式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定期檢驗規(guī)范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鋼制固定式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定期檢驗的總則、檢驗前的準備、檢驗項目與方法及

檢驗結論。

本標準適用于最高工作壓力(頂部表壓)小于0.1MPa,幾何容積10×104m3及以下且不小于0.5m3,

用于盛裝液態(tài)危險化學品的鋼制常壓容器及其安全附件的定期檢驗。

本標準不適用于以下容器:

a)移動式容器

b)直接或半埋入地下的容器

c)粉末普通絕熱容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JB/T4730.4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4部分:磁粉檢測

JB/T4730.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5部分:滲透檢測

JB/T10764無損檢測常壓金屬儲罐聲發(fā)射檢測及評價方法

NB/T47003.1鋼制焊接常壓容器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危險化學品dangerouschemicals

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huán)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

他化學品。

3.2

常壓Atmosphericpressure

是指最高工作壓力(頂部表壓)小于0.1MPa的非真空狀態(tài)。

3.3

容器Vessel

是指盛裝介質的貯存器,包括槽、罐、釜。

3.4

定期檢驗Periodicalinspection

1

DB12/TXXXXX—XXXX

是指檢驗機構按照一定的時間周期,根據(jù)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對在用常壓容器的安全狀況所進行的符合性

驗證活動。

4總則

4.1檢驗周期

檢驗周期一般不超過三年。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定期檢驗周期可以適當縮短:

a)使用單位設備檔案不完整,相關管理規(guī)章制度、規(guī)程不健全的;

b)使用單位設備運行記錄不全或不真實的;

c)改變使用介質并且可能造成腐蝕現(xiàn)象惡化的;

d)介質對容器材料的腐蝕情況不明或者腐蝕情況異常的;

e)使用單位未按規(guī)定進行運行檢查或安全附件檢驗的;

f)檢驗中對其他影響安全的因素有懷疑的。

4.2檢驗機構

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定期檢驗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安全技術檢測檢驗機構進行。

4.3使用單位職責

4.3.1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使用單位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規(guī)章制度、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設備檔案。

4.3.2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設備檔案應包括設備設計、制造、安裝、驗收、改造、運行維護、檢查、

檢驗及安全附件等相關資料。

4.4檢驗程序及檢驗項目

4.4.1檢驗程序包括檢驗前的準備、檢驗實施、檢驗結果的匯總、缺陷及問題的處理意見、出具檢驗

報告等。

4.4.2檢驗項目一般包括資料審查、宏觀檢查、壁厚測量、無損檢測、泄漏性試驗、儲罐基礎檢測、

防雷和防靜電接地檢測、安全附件檢查與校驗。

5檢驗前的準備

5.1檢驗方案制定

5.1.1檢驗前,檢驗機構應根據(jù)常壓容器的使用情況,失效模式等,依據(jù)本標準的要求制定檢驗方案,

檢驗方案由檢驗機構授權的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

5.1.2檢驗人員根據(jù)現(xiàn)場需要,可增加或減少檢驗項目。

5.2檢驗現(xiàn)場的準備

使用單位和相關的輔助單位,應當按照要求做好停機后的工藝處理和檢驗前的安全檢查,確認現(xiàn)場

條件符合檢驗工作要求,做好有關的準備工作。檢驗前,現(xiàn)場至少具備以下條件:

a)影響檢驗的附屬部件或者其他物體,應當按檢驗要求進行清理或者拆除;

b)容器內有可轉動部件,必須鎖住開關,固定牢靠;切斷與檢驗容器有關的電源,設置明顯的安

全警示標志;

c)為檢驗而搭設的腳手架、輕便梯等設施必須安全牢固;

2

DB12/TXXXXX—XXXX

d)需要進行檢驗的表面,特別是腐蝕部位和可能產(chǎn)生裂紋性缺陷的部位,必須徹底清理干凈,母

材表面應當露出金屬本體,進行磁粉、滲透檢測的表面應當露出金屬光澤;

e)需要進入常壓容器內部進行檢驗的,使用單位必須對內部介質排放、清理、置換、中和、消毒、

清洗,取樣分析,分析結果合格且在有效期內。盛裝易燃介質的,應用惰性氣體置換;用盲板

從被檢容器的第一道法蘭處隔斷所有介質的來源,同時設置明顯的隔離標志。不得用關閉閥門

代替盲板隔斷;必要時,應配備通風、安全救護等設施;

f)檢驗時,使用單位的相關人員應到場配合,協(xié)助檢驗工作,負責安全監(jiān)護。

6檢驗項目與方法

6.1資料審查

6.1.1檢驗前,檢驗人員一般需要審查以下資料:

a)設計、制造、安裝及驗收資料,包括設計圖樣,質量證明書、竣工圖等;

b)改造或者重大維修資料,包括維修方案、維修記錄等;

c)使用管理資料,包括運行記錄、盛裝介質記錄、運行中出現(xiàn)異常情況的記錄等;

d)檢驗資料,主要包括企業(yè)年度檢查記錄和歷次的定期檢驗報告;

e)其他相關資料。

6.1.2本條a)項的資料,在常壓容器投用后首次定期檢驗時必須進行審查,以后的檢驗視需要進行

審查。

6.2宏觀檢查

宏觀檢查主要采用目視方法(必要時利用其它輔助儀器設備和工具)檢查常壓容器的外觀、結構、幾

何尺寸、表面情況等。

6.2.1外觀檢查

a)檢查容器本體是否變形,有無嚴重的凹陷、鼓包、折皺及滲漏穿孔;

b)對有保溫層的容器,保溫層無明顯損壞、無滲漏痕跡時,可不拆除保溫層進行檢查。若發(fā)現(xiàn)保

溫層破損嚴重時應檢查罐壁腐蝕程度;

c)用5~10倍放大鏡目檢罐體焊縫是否有滲漏和裂紋,檢查中應特別注意角焊縫、T型焊縫、接

管焊縫、搭接焊縫;

d)檢查容器外部裸露部分防腐層有無脫落、起皮等缺陷;

e)檢查容器基礎有無下沉,罐體有無傾斜,基礎緊固螺栓是否齊全、完好;

f)檢查防雷、防靜電接地設施,導線是否完好,接頭是否牢固。

6.2.2結構檢查

檢查容器的結構是否符合相關設計驗收規(guī)范要求。主要包括:罐體與頂蓋的連接,開孔與補強,焊

縫布置,角接,搭接,頂蓋,浮盤,浮頂,基礎,法蘭,排污口等。

6.2.3幾何尺寸檢查

幾何尺寸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主要包括錯邊量、棱角度等。

3

DB12/TXXXXX—XXXX

6.3壁厚測量

6.3.1壁厚測量一般采用超聲測厚方法,測量位置應有代表性以及足夠的測點數(shù)。測量部位應有明確

記錄,具有可追溯性。

6.3.2測量儀器使用超聲波測厚儀進行測量。測定部位一般應選擇以下部位:

a)液位經(jīng)常波動的部位;

b)易受腐蝕、沖蝕的部位;

c)制造成型時壁厚減薄部位和使用中易產(chǎn)生變形及磨損的部位;

d)表面缺陷檢查時,發(fā)現(xiàn)的可疑部位;

e)接管部位。

6.3.3檢測點數(shù)量的確定,應以能準確反映被測板的實際平均厚度為原則。一般情況下,一個檢測區(qū)

檢測點數(shù)不應少于3個。

6.3.4經(jīng)進行表面檢查或定點測厚,發(fā)現(xiàn)可疑部位或壁厚平均減薄量大于設計壁厚的10%時,應有針

對性進行加倍增加檢測點測量。

6.3.5壁厚測量評定標準應符合附錄A的要求。

6.4無損檢測

a)當發(fā)現(xiàn)容器有滲漏或泄漏情況或檢驗員認為有必要時,應對容器相應部位進行滲透或磁粉檢

測,檢測方法依據(jù)JB/T4730執(zhí)行,合格標準參照原設計制造標準執(zhí)行;

b)當發(fā)現(xiàn)罐體(或罐底)存在明顯腐蝕情況時或檢驗員認為有必要時,應對容器腐蝕區(qū)域及相鄰

位置進行漏磁檢測,檢測中發(fā)現(xiàn)異常信號時,應增加測厚比例并結合其他無損檢測方式進行復

查;

c)若由于特殊原因,使用單位無法進行停機開罐檢驗時,可采用聲發(fā)射檢測方式對容器整體或局

部進行腐蝕程度檢測。聲發(fā)射檢測方法及合格標準依據(jù)JB/T10764執(zhí)行;

d)檢驗人員認為有必要時對緊固螺栓進行表面無損檢測,有損傷或裂紋時要進行更換,重點檢查

螺紋及過渡部位有無環(huán)向裂紋。

6.5泄漏性試驗

泄漏性試驗應根據(jù)容器的設計文件規(guī)定及儲存介質、結構型式、所處場合條件等選擇以下方法之一

進行試驗。泄漏性試驗由使用單位負責實施,檢驗機構負責檢驗。

6.5.1氣密或氣液試驗

a)試驗介質應符合NB/T47003.1的相關規(guī)定;

b)試驗壓力為容器的最高工作壓力;

c)進行試驗時,應封閉容器的所有接管,壓力緩慢升到試驗壓力后保持10min,檢查有無滲漏。

6.5.2煤油試漏

將焊縫能夠或方便檢查的一面清除干凈,涂以白粉漿,晾干后,在焊縫另一面涂以煤油,使表面得

到足夠的潤濕,經(jīng)30min后以白粉上沒有油漬為合格。

4

DB12/TXXXXX—XXXX

6.5.3盛水試驗

試驗前應將焊縫的外表面清除干凈,并使之充分干燥,試驗的時間應根據(jù)觀察與檢查所需的時間決

定,但不應少于1h,試驗中焊縫應無滲漏。不銹鋼制容器試漏時,試驗后應立即將水漬去除干凈,當無

法達到這一要求時,應控制用水的氯離子含量不超過25mg/L。

6.6儲罐基礎檢測

6.6.1基本要求

新建儲罐投產(chǎn)后三年內,應每年對基礎進行一次檢測,以后至少每隔三年檢測一次;在儲罐運行過

程中,發(fā)現(xiàn)罐體或基礎存在異?,F(xiàn)象,應立即對基礎進行檢測。

6.6.2基礎檢測

6.6.2.1儲罐的基礎檢測主要包括罐壁沉降檢測和罐底板局部凹陷(凸起)檢測。

6.6.2.2罐壁沉降檢測方法:在罐壁底端沿環(huán)向以不大于10m的間距均勻布置沉降觀測點,且直徑大

于等于22m時,每罐不少于8個測點。根據(jù)測量結果繪制沉降曲線,沉降曲線繪制方法應符合附錄B

的要求。

6.6.2.3罐底板局部凹陷(凸起)檢測方法:測量罐底板凹陷(凸起)的最大值及凹陷(凸起)區(qū)域

的內切圓半徑。

6.6.3儲罐基礎檢測評定標準應符合附錄C的要求。

6.7防雷和防靜電接地檢測

6.7.1檢驗人員應核查防雷設施是否符合相應的技術規(guī)范要求。

6.7.2盛裝易燃易爆危險液體的容器當有防靜電接地要求時,應對其靜電導除裝置進行檢查和測量。

重點檢查靜電導除裝置完好情況和接地電阻值是否滿足要求。

6.7.3靜電接地電阻測量應使用接地電阻測量儀,對每個容器單獨測量。直徑不小于2.5m或容積不小

于50m3的容器,其接地點應不少于2處。接地電阻值應符合圖紙和相應技術規(guī)范要求且不大于100Ω。

6.8安全附件檢查與校驗

6.8.1容器的安全附件主要包括直接設置在容器上的壓力表、液位計、溫度計、阻火器、呼吸閥、液

壓安全閥等。

6.8.2安全附件的配置和安裝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和設計文件的要求,應與介質的性質、溫度、工作壓力

等相適應,外觀應良好,銘牌清晰,并安裝在便于操作人員觀察和維護的位置。

6.8.3需要進行計量檢定的安全附件的檢定和維護,應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

6.8.4檢驗人員應核查安全附件的檢定、校驗報告及檢查記錄等。

7檢驗結論

7.1檢驗工作完成后,檢驗人員根據(jù)實際檢驗情況出具檢驗報告,并做出如下結論:

a)可以使用:全部檢驗項目合格或整改后檢驗合格;

b)監(jiān)護使用:暫無條件進行停車檢驗,由使用單位確認,并保證其在監(jiān)護期內安全運行,監(jiān)護期

滿,應檢驗;

c)不得使用:系指檢驗項目不合格,不能保證常壓容器安全運行的情況。

7.2檢驗人員對于不合格檢驗項目應提出整改建議,并對該項目整改后情況進行復查或重新檢驗。

5

DB12/TXXXXX—XXXX

AA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壁厚測量評定標準

A.1儲罐除應滿足強度、穩(wěn)定性和剛度的要求外,還應滿足最小壁厚要求(不包括腐蝕裕量):對碳素

鋼和低合金鋼為3mm,對高合金鋼為2mm。

A.2壁板厚度評定:

a)壁板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該壁板的計算厚度加腐蝕裕量:

b)立式儲罐壁板的計算厚度按下式計算:

4.(9H0.3)D

..................................(A.1)

[]

c)1000m3及以下圓筒容器和鋼制臥式容器計算厚度按下式計算:

PD

C...........................................(A.2)

2[]

d)壁板上局部腐蝕區(qū)的計算厚度按下式計算:

4.9HD

..........................................(A.3)

[]

上述A.1、A.2、A.3公式中:

—計算厚度,mm;

D—容器內徑,m;

H—計算液位高度,m;局部腐蝕時為最嚴重區(qū)域底部至最高液位的高度,m;

—計算壓力,MPa;

PC

—介質相對密度;

[]—設計溫度下材料的許用應力,MPa;

—焊縫系數(shù)。

e)分散點蝕的最大深度不應大于原設計壁板厚度的20%,且不應大于3mm;密集點蝕最大深度不應

大于原設計壁板厚度的10%。點蝕數(shù)量超過3個,且任意兩點最大距離小于50mm時可視為密

集點蝕。

A.3底板厚度評定:

a)邊緣板的最小厚度不得小于原設計厚度的85%;

b)中幅板的最小厚度不得小于原設計厚度的80%;

c)點蝕最大深度不得大于原設計厚度的40%;

d)當腐蝕深度超過以上規(guī)定,且腐蝕面積超過被檢測板的50%,需更換整塊鋼板;腐蝕面積小于

50%時,應進行補板或局部更換新板。

6

DB12/TXXXXX—XXXX

A.4頂板厚度評定:

頂板厚度平均減薄量不能大于原設計厚度的20%。

7

DB12/TXXXXX—XXXX

BB

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

沉降曲線繪制方法

B.1將罐壁底端的各個沉降觀測點,按順序展開為橫坐標(向右為正);將沉降量或測量值作為縱坐標

(向上為正,即向上時沉降量增加);且將第1測點作為坐標原點(1,0);

B.2依點號及實測得到的各觀測點的最終沉降量或測量值,按比例在坐標系中描點;將各點連接成一

個連續(xù)的曲線或折線即為所示的實測最終沉降曲線;

B.3實測最終沉降曲線中的最低點的沉降量(此為最小沉降量)即為整體均勻下沉量;

B.4在已建立的坐標系中,以各測點的實測最終沉降量或測量值為數(shù)據(jù),繪制與實測沉降曲線貼合的

最佳余弦曲線(手繪或應用計算機繪制);

B.5各測點在最佳余弦曲線上對應的值,即為各測點在罐底產(chǎn)生整體均勻傾斜時的值;

B.6實測最終沉降曲線與最佳余弦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即為罐壁各點對應的不均勻沉降量。

8

DB12/TXXXXX—XXXX

CC

附錄C

(規(guī)范性附錄)

儲罐基礎檢測評定標準

C.1罐壁整體均勻沉降應符合下述要求:

a)罐壁的整體均勻下沉量不應大于進出管道或柔性接頭的允許下沉量;

b)罐壁的整體均勻下沉量不應超出罐壁處基頂標高與場地標高之差0.3m以上。

C.2罐壁整體均勻傾斜量應符合下表要求:

表C.1罐壁整體均勻傾斜量

浮頂罐與內浮頂罐固定頂罐

任意直徑方向最終沉任意直徑方向最終沉降

儲罐直徑D(m)儲罐直徑D(m)

降差許可值差許可值

D≤220.007DD≤220.015D

22<D≤300.006D22<D≤400.010D

30<D≤400.005D40<D≤600.008D

40<D≤600.004D--

60<D≤800.0035D--

D>800.003D--

C.3罐壁的不均勻沉降量應符合下述要求:

U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