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5793-2023南植北栽土壤改良技術要求_第1頁
DB13-T5793-2023南植北栽土壤改良技術要求_第2頁
DB13-T5793-2023南植北栽土壤改良技術要求_第3頁
DB13-T5793-2023南植北栽土壤改良技術要求_第4頁
DB13-T5793-2023南植北栽土壤改良技術要求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

CCSB05

13

河北省地方標準

DB13/T5793—2023

南植北栽土壤改良技術要求

2023-07-28發(fā)布2023-08-28實施

河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13/T5793—2023

南植北栽土壤改良技術要求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南方植物移植到北方地區(qū)所需土壤的質量要求、改良要求、土壤檢測、評價與改

進等技術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南方植物北方栽培的土壤改良。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

適用于本文件。

GB15618土壤環(huán)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GB/T17136土壤質量總汞的測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土壤質量鉛、鎘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J/T340綠化種植土壤

HJ803土壤和沉積物12種金屬元素的測定王水提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

LY/T1228森林土壤氮的測定

LY/T1234森林土壤鉀的測定

NY/T1121.1土壤檢測第1部分:土壤樣品的采集、處理和貯存

NY/T1121.2土壤檢測第2部分:土壤PH值的測定

NY/T1121.4土壤檢測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測定

NY/T1121.6土壤檢測第6部分:土壤有機質的測定

NY/T1121.7土壤檢測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測定

NY/T1121.16土壤檢測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鹽總量的測定

TD/T1043.2暗管改良鹽堿地技術規(guī)程第2部分:規(guī)劃設計與施工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南植北栽

將適宜生長溫度在-2℃~37℃內的南方常綠花卉、果樹、棕櫚等喬木、灌木樹種引入北緯35°~

40°之間北方設施內進行種植。

4質量要求

一般要求

4.1.1應選擇無建筑垃圾土、未受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的土壤,以及不含有其他有害成分的土壤。

4.1.2種植土壤應經無害化處理、改良、熟化。

4.1.3食用林產品種植土壤的質量要求應符合GB15618的要求。

4.1.4種植對土傳病蟲害敏感的植物時,宜先對土壤進行消毒。

4.1.5土壤鹽堿程度高或質地過粘、過砂時,根據樹種要求應進行相應的土壤改良。

特殊要求

4.2.1種植喜酸性植物的土壤,pH值宜控制在5.0~6.8之間。

4.2.2改良土壤與障礙土壤宜進行隔離。

2

DB13/T5793—2023

4.2.3澆灌用水宜根據樹種的水質需求進行適當的酸堿度調配。

有效土層厚度要求

植物種植有效土層厚度宜根據樹種、樹齡的特征選擇合適的有效土層厚度,各類植物所需有效

土層厚度應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植物種植有效土層厚度要求

植物類型有效土層厚度(cm)

胸徑≥20cm≥180

喬木≥150(深根)

胸徑<20cm

≥100(淺根)

大、中灌木、大藤本≥90

灌木

小灌木、宿根花卉、小藤本≥40

棕櫚類≥90

竹類大徑≥80

中、小徑≥50

花卉≥20

5改良要求

總則

南植北栽種植土壤改良應遵循因地制宜、合理規(guī)劃、安全高效的原則。

改良措施

5.2.1工程改良

工程改良措施包括暗管布置、排水溝和洗鹽,其中暗管布置應與排水溝相結合,暗管工程的設

計與施工應符合TD/T1043.2的規(guī)定,洗鹽用水宜利用雨水、中水、淡水。

5.2.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措施可選擇深耕、摻拌改土和客土回填的方式,其中摻拌改土可選用綠肥、松針土、

草炭、蛭石、珍珠巖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在大苗樹穴中回填客土時,穴徑應為植物胸徑的8~10倍,

穴深應為植物胸徑的6~8倍。

5.2.3酸化處理

酸化處理可選擇脫硫石膏、石膏、磷石膏、過磷酸鈣、醋渣等酸性改良劑,具體使用方法可參

照產品說明書進行。

配制方法

種植土壤的配制應根據種植樹種的不同以及當地土壤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配制方案,附錄A給

出了部分南方植物移栽北方的土壤改良方案。

6土壤檢測

樣品采集

種植前應對當地土壤進行檢測,土壤樣品的采集應按照NY/T1121.1的規(guī)定執(zhí)行。

檢測方法

土壤檢測項目及分析方法可按照表2給出的內容進行檢測分析。

3

DB13/T5793—2023

表2種植土壤檢測分析方法

序號項目測定方法方法來源

1土壤pH值電位法NY/T1121.2

2土壤含鹽量質量法(水土比5:1)NY/T1121.16

3有機質重鉻酸鉀氧化-外加熱法NY/T1121.6

4容重環(huán)刀法NY/T1121.4

5水解性氮堿解-擴散法LY/T1228

6有效磷鉬銻抗比色法NY/T1121.7

7速效鉀火焰光度計法LY/T1234

8總鎘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

9總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6

10總鉛

11總鉻酸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HJ803

12總砷

改良指標

土壤經過檢測后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適合的改良措施,改良后的土壤理化性狀指標應符合表3的

規(guī)定。

表3土壤理化性狀指標

技術要求

序號指標內容

觀賞類喬、灌木食用林產品

1pH值5.0~6.8

2含鹽量EC值(mS/cm)≤0.8

主控指標

3有機質(g/kg)≥20

4容重(g/cm3)1.1~1.4

5水解性氮(N)(mg/kg)≥60

6有效磷(P)(mg/kg)≥10

肥力要求

7速效鉀(K)(mg/kg)≥100

8其他微量元素參考CJ/T340

9總鎘(mg/kg)≤0.60≤0.30

10總汞(mg/kg)≤0.60

11有害物質總鉛(mg/kg)≤200≤90

12總鉻(mg/kg)≤150

13總砷(mg/kg)≤35

7評價與改進

應定期對南植北栽土壤改良后的植物生長情況進行效果評價,對各類植物的土壤改良方案及時

進行分析、改進,做好評價與改進記錄。

A

4

DB13/T5793—2023

A

附錄A

(資料性)

南植北栽土壤改良方案

因不同南方植物對環(huán)境、土壤酸堿度、生長因素等方面的要求不同,表A.1提供了部分南方植物

移栽北方后,潮土區(qū)域具體的土壤改良方案,可供有關部門參考。

表A.1土壤改良方案

植物名稱土壤改良方案

每667m2種植土壤施有機肥500kg~700kg、泥炭(草炭)土200kg、鈣鎂磷

番木瓜肥100kg、復合肥30kg、硫磺112kg~140kg,與適量的土壤殺菌劑混拌均

勻,如:敵克松等。

每667m2種植土壤施有機肥8000kg~10000kg、泥炭(草炭)土300kg、磷

人參果酸二銨30kg~40kg、鉀肥20kg~30kg、硫磺120kg~140kg,與適量的土

壤殺菌劑混拌均勻,如:敵克松等。

每667m2種植土壤施有機肥1000kg~2000kg、泥炭(草炭)土500kg、硫磺

甘蔗60kg~80kg、過磷酸鈣100kg、磷肥25kg、氯化鉀15kg,堆漚7d~15d后施入

植蔗溝。

視穴大小而定,每1m3種植土壤施有機肥14kg、泥炭(草炭)土15kg、過磷酸

龍眼

鈣1kg、硫磺500g、復合肥1kg,與適量的土壤殺菌劑混拌均勻,如:敵克松等。

視穴大小而定,每1m3種植土壤施有機肥12kg、泥炭(草炭)土15kg、過磷酸

荔枝

鈣1kg、復合肥1kg,與適量的土壤殺菌劑混拌均勻,如:敵克松等。

視穴大小而定,每1m3種植土壤施有機肥15kg、泥炭(草炭)土15kg、過磷酸

芒果

鈣1kg、硫磺400g、復合肥1kg,與適量的土壤殺菌劑混拌均勻,如:敵克松等。

視穴大小而定,每1m3種植土壤施有機肥25kg、泥炭(草炭)土25kg、過磷酸

番石榴

鈣500g~1000g,與適量的土壤殺菌劑混拌均勻,如:敵克松等。

視穴大小而定,每1m3種植土壤施有機肥50kg、泥炭(草炭)土50kg、磷肥

黃皮

500g、硫磺500g,與適量的土壤殺菌劑混拌均勻,如:敵克松等。

視穴大小而定,每1m3種植土壤施有機肥15kg、泥炭(草炭)土10kg、鈣鎂磷

蓮霧

肥1kg、復合肥300g、硫磺500g混拌均勻。

視穴大小而定,每1m3種植土壤施有機肥10kg、泥炭(草炭)土15kg、鈣鎂磷

黃晶果

肥500g、硫磺400g,與適量的土壤殺菌劑混拌均勻,如:敵克松等。

視穴大小而定,每1m3種植土壤按照泥炭(草炭)土、原土、河沙1:5:4的比

棕櫚科

例混合均勻,同時添加硫磺粉500g或適量的土壤殺菌劑,如:敵克松等。

視穴大小而定,每1m3種植土壤按照泥炭(草炭)土、原土、河沙3:5:2的比

草本花卉(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及多

例混合均勻,視穴大小而定,同時添加硫磺粉500g或適量的土壤殺菌劑,如:

年生)、地被植物

敵克松等。

視穴大小而定,每1m3按照泥炭(草炭)土、原土、河沙4:5:1的比例混合均

木本植物、花卉(灌木類)

勻,同時添加硫磺粉500g或適量的土壤殺菌劑,如:敵克松等。

視穴大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