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
戲劇的閱讀與鑒賞
一、戲劇概述
戲劇,是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chuàng)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的一種綜合藝術。
(一)戲劇的特點
1.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jié)、場景高度集中在舞臺范圍內。小小的舞臺上,幾個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軍萬馬,走幾圈就可以表現(xiàn)出跨過了萬水千山,變換一個場景和人物,就可以說明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年之后;相隔千萬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過幕、場變換集中在舞臺上展現(xiàn)。
2.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
文學作品常表現(xiàn)社會的矛盾沖突,而戲劇則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反映的矛盾沖突更加尖銳。因為戲劇這種文學形式是為了集中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所以說,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又因為劇本受篇幅和演出時間的限制,所以劇情中反映的現(xiàn)實生活必須凝縮在適合舞臺演出的矛盾沖突中。
3.劇本的語言要表現(xiàn)人物性格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臺詞。臺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戲劇主要通過臺詞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表現(xiàn)人物性格,因此,臺詞要能充分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臺表演。
(二)戲劇的發(fā)展
中國戲劇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固有的傳統(tǒng)戲劇,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
戲曲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以成熟。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發(fā)展而進入現(xiàn)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衰,如今已有360多個劇種。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先后出現(xiàn)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地方戲及近現(xiàn)代戲曲等四種基本形式。
(三)戲劇的鑒賞方法
鑒賞戲劇作品,首先要弄清劇本中的矛盾沖突,進而體會沖突的社會意義,這樣才能真正讀好劇本。同時,還要在閱讀中準確把握戲劇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豐富多彩的語言。
1.品評高度集中的戲劇沖突
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戲劇沖突是戲劇的基本要素,是戲劇文學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人物相互間關系的主要手段和途徑。每一個主要角色的性格特點、角色與角色間的相互關系都會在戲劇沖突中充分而清晰地表現(xiàn)出來。分析戲劇沖突,可以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弄清劇中人物相互間的關系,進而理解劇作的主題。因此,品評戲劇沖突是解讀戲劇文學文本的關鍵。
戲劇沖突主要指劇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間、人物自身以及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其中主要表現(xiàn)為人物之間的性格沖突,這是閱讀劇作所要欣賞的重點。
戲劇沖突是戲劇文學的生命,閱讀劇本時認真地分析和研究戲劇沖突,是我們閱讀劇作的首要任務。
2.分析鮮明的人物形象
劇作家創(chuàng)作劇本時,總是將深刻的思想通過人物形象來展示,因而閱讀戲劇還須分析劇中的人物形象,但這并非易事。在戲劇文學中,有時人物像謎一樣難解。
抓住人物語言,善于體會人物語言,對分析人物形象十分重要。人物語言是戲劇語言的重要內容。戲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性格的揭示和劇作者對人物事件的評價,一般都依靠人物語言來完成。根據(jù)人物語言的內容,可以了解他的經歷、教養(yǎng)、身份、所處環(huán)境、與其他人物的關系等信息,把握人物思想。
觀察人物的外部動作,在戲劇文學中主要指閱讀舞臺說明。舞臺說明是一種敘述語言,是戲劇文學的輔助手段。它主要用來說明人物的動作、心理、劇情發(fā)展的布景、環(huán)境、人物之間的關系等,用以解釋作者的想法,直接展示人物性格和情節(jié),作為讀者閱讀作品、導演和演員創(chuàng)造舞臺形象的參考。雖然它僅僅是輔助手段,但對于展示人物性格也具有重要作用。劇作家曹禺在作品中的大量環(huán)境描繪式的提示就是很好的例子。
人物內部動作,也即特定情境中戲劇人物的內心沖動、沖突以及促使人物行動的某種激情、欲望等。人物的內心動作正是促使人物行動從而產生外部動作的內在根據(jù),是展示人物性格內涵的極其重要的層面。
3.品味豐富多彩的戲劇語言
高爾基說:“戲劇是語言的藝術?!睉騽≌Z言是戲劇文學的基礎和靈魂,其中人物語言,即臺詞更重要。戲劇文學一般用劇中人物語言來表現(xiàn)創(chuàng)作的內容,對人物的表情、動作只做一些必要的說明性提示。為完成形象塑造、情節(jié)構建、主題揭示,戲劇語言必須要求高度的個性化、潛臺詞和動作性。因此,品味戲劇文學的語言之美,要關注這三個方面。
(1)品味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個性化是受人物的年齡、性格、閱歷、教養(yǎng)、環(huán)境等影響而形成的個性特點,表現(xiàn)在語言中就是那種符合人物身份特征的、在具體情境中源于口出于心的、與眾不同的語言,它能準確表達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
(2)品味人物語言里的潛臺詞。潛臺詞是戲劇文學中人物語言所包含又未能表達出的言外之意,以最少的語言來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它的使用節(jié)約了時間,體現(xiàn)了戲劇文學的高度集中性。好的潛臺詞總是以少勝多,一句話代替十幾句甚至幾十句話,讓人聽到弦外之音,品到話中有話,從而觸及人物靈魂深處的隱秘,從有限的臺詞中獲得豐富深刻的底蘊,給人以深廣的想象空間,能起到“一石多鳥”之效。
(3)品味人物語言的動作性。動作性語言也叫情節(jié)性語言,是指人物的語言能夠起推動或暗示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它是人物性格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內在力的體現(xiàn)。臺詞作為戲劇作品的語言,必須富有強烈的動作性,起到對手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目的。
總之,戲劇是一種借助眾多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現(xiàn)實,展現(xiàn)人的價值取向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它是以塑造舞臺形象為目的的直觀藝術,由演員在舞臺上,以模擬性的動作,以情感的力量,展示人生中的矛盾和矛盾演繹的過程,表現(xiàn)有一定長度和內在完整性的生活狀態(tài),從而透視出身處其境的人物的主觀心態(tài)和人性內涵,表達作者對人生的認識、情感與理性思考。因此,在欣賞時,劇本、演員、舞臺和觀眾都是戲劇必不可少的元素。
二、經典文本賞析
(一)西廂記·長亭送(二)牡丹亭·游園(三)桃花扇·續(xù)四十出(余韻(四)茶館(節(jié)選)(五)雷雨(六)哈姆雷特(節(jié)選)
(一)西廂記·長亭送別[1]
王實甫【題解】王實甫(約1260年—約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其戲劇活動主要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以《西廂記》揚名于世。他一共寫了14種雜劇,其中多數(shù)以“兒女風情”為題材,現(xiàn)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F(xiàn)存的愛情戲,揭露了封建勢力對年輕一代的壓迫,歌頌爭取婚姻自由的斗爭。王實甫善于醞釀氣氛,遣詞煉句,創(chuàng)造高遠的意境,形成優(yōu)雅的風格,其詞被形容為“花間美人”。王實甫和關漢卿分別開創(chuàng)了中國戲劇史上文采和本色兩個重要的流派。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傳奇《鶯鶯傳》,金代董解元將它改編成《西廂記諸宮調》,王實甫以此為基礎改編為本劇?!段鲙洝穼憦堢?字君瑞)赴試途中,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普救寺相遇,二人互生愛慕之情,但遭到鶯鶯母親的阻撓。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私自結合。老夫人發(fā)覺后,為維護相國門第,逼迫張生上京應試。張生狀元及第,終與鶯鶯百年好合。作者熱情歌頌了鶯鶯與張生為爭取婚姻自由而進行的不懈斗爭,明確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愿望。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也是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片斷。張生為老夫人所逼,上京應試,在長亭與鶯鶯難舍難分,由三個緊密銜接的畫面組成:赴長亭途中,長亭別宴,長亭分別。曲文融抒情、寫景、敘事于一體,意境優(yōu)美。
【簡析】
這一折寫張生赴京趕考,鶯鶯送別的情景,刻畫了鶯鶯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表現(xiàn)了張生和鶯鶯之間的真摯愛情,突出了鶯鶯的叛逆性格,強化了全劇歌頌婚姻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主題。全折一共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科白和【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曲),是赴長亭路上的場面,寫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的心境?!径苏谩恳磺?,情景交融,寫深秋景象勾起她的離情別緒?!緷L繡球】一曲,主要以途中的景物為線索來抒發(fā)離別的怨恨?!具哆读睢恳载S富的情態(tài)描寫,補述鶯鶯動身前已經產生和未來將要產生的愁緒。
第二部分(“(做到)(見夫人科)”至“專聽春雷第一聲”),是長亭餞別的場面,主要刻畫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心理,突出鶯鶯珍重愛情而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暗靡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表明了鶯鶯對赴試的態(tài)度,顯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第三部分(【四邊靜】至“小生又生此念”),是臨別叮囑的場面,主要表現(xiàn)鶯鶯對張生的關心和擔心:既希望他“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又擔心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這種心態(tài)不僅表現(xiàn)了鶯鶯對功名利祿的輕視,而且表明了她對二人前途的深深的憂慮。
第四部分(【一煞】至結尾),是分手后的場面,描寫鶯鶯目送張生依依難舍的情景和離別后的痛苦。
這一折突出地刻畫了鶯鶯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題名,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不是愛情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臨別時不忘叮囑張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與老夫人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她也有深深的憂慮,明確地告訴張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鶯鶯的態(tài)度突出地表現(xiàn)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對愛情的執(zhí)著。鶯鶯的離愁別恨,是她對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悲哀和抗爭,而不只限于“兒女情長”。她的離愁別恨中閃耀著重愛情輕功名、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光輝。
(二)牡丹亭·游園
湯顯祖【題解】湯顯祖(1550年—1616年),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他是明代杰出的戲曲家、文學家。明萬歷十一年(1583)中進士,歷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上書批評時政,降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棄官歸家,從事戲曲創(chuàng)作,再未出仕。在戲曲創(chuàng)作方面,湯顯祖反對擬古和拘泥于格律。著有《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他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牡丹亭》寫的是太守的女兒杜麗娘為追求愛情因夢而死,因夢而生,最終與書生柳夢梅結為夫妻的故事,充滿浪漫色彩。湯顯祖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弊髌吠ㄟ^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自由主義的愛情和強烈要求個性解放的精神。
【繞地游】(旦[1]上。)夢回鶯囀[2],亂煞年光[3]遍。人立小庭深院。(貼[4]上)炷盡沉煙[5],拋殘繡線[6],恁今春關情似去年[7]?
【烏夜啼】(旦)曉來望斷梅關[8],宿妝殘[9]。(貼)你側著宜春髻子[10]恰憑闌。(旦)剪不斷,理還亂[11],悶無端。(貼)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掃除花徑?(貼)分付了。(旦)取鏡臺衣服來。(貼取鏡臺衣服上)“云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12]”鏡臺衣服在此。
【步步嬌】(旦)裊晴絲[13]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14],整花鈿。沒揣菱花[15],偷人半面[16],迤逗的彩云[17]偏。(行介[18])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xiàn)!(貼)今日穿插[19]的好。
【醉扶歸】(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20],艷晶晶花簪八寶填[21],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22]。恰三春好處[23]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24]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25]花愁顫。(貼)早茶時了,請行。(行介)你看:“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踏草怕泥[26]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27]?!?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28]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29]。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30]!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31]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32],云霞翠軒[33]。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34]!(貼)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35],荼蘼外煙絲醉軟[36]。春香呵,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37]!(貼)成對兒鶯燕呵,(合)閑凝眄[38],生生燕語明如剪[39],嚦嚦鶯聲溜的圓[40]。(旦)去罷。(貼)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也[41]。(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觀之不足由他繾[42],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到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作到介)(貼)“開我西閣門,展我東閣床。瓶插映山紫[43],爐添沉水香?!毙〗?,你歇息片時,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簡析】
《牡丹亭》是我國古代戲曲史上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與王實甫的《西廂記》齊名。從戲劇形式上看,《牡丹亭》屬于傳奇。傳奇與雜劇的不同在于:元雜劇分折(相當于幕),通常是一本四折加一楔子;傳奇分出(相當于場)而不分折,出無定數(shù),短的十出、八出,長的也有一百出以上的。元雜劇都用北曲,曲調規(guī)定較嚴,每一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一套曲子。每套曲子的曲詞只用一個韻腳,一韻到底,不能換韻。元雜劇中的每一折套曲,一般只用一個人主唱,也就是一個角色演唱。而傳奇則多用南曲,比較自由。一出戲中可以變換宮調,也可以換韻,各類角色都可以唱,唱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有分唱、合唱、接唱等。唱腔主要是昆山腔(昆腔),到清代一般稱為昆曲。
《牡丹亭》寫的是貴族小姐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生離死別的愛情悲喜劇。南宋時南安太守杜寶的獨生女杜麗娘,在丫頭春香的誘導下,青春與個性開始覺醒,對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開始不滿,在夢中與一少年在牡丹亭畔相會,醒后相思成疾,抑郁而死。嶺南書生柳夢梅,赴臨安應試途經南安郡,拾得杜麗娘畫像,悅其貌美,終日觀賞,贊嘆不已。杜麗娘的幽魂顯現(xiàn)了,認出了柳夢梅就是舊日夢中所會的那位書生,向他表白了愛慕之情,并讓其掘墳而獲得再生。杜麗娘復活以后,兩人同往淮安求杜麗娘父母許婚。杜寶見而大怒,告柳夢梅私掘女墳,上書奏明皇帝。柳夢梅此時已被欽定為狀元,也上書自辯。杜麗娘登朝申訴,得皇帝恩準,夫妻團圓。
(三)桃花扇·續(xù)四十出(余韻)
孔尚任【題解】孔尚任(1648年—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咨腥卫^承了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等學問,還考證過樂律,為以后的戲曲創(chuàng)作打下了音樂知識基礎。世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昇并稱“南洪北孔”。
《桃花扇》是一部表現(xiàn)亡國之痛的歷史劇。作者將明末侯方域與秦淮歌妓李香君的悲歡離合同南明弘光朝的興亡結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劇的結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傳統(tǒng)模式,男女之情與興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華。
《桃花扇》是中國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由作者孔尚任經歷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寫成。當時正處于明朝末年,李闖王攻陷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殉國。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攻下北京,中國北方大亂。鳳陽總督馬士英在南京擁立福王為皇帝,取年號“弘光”,建立南明。
當時清兵不過十多萬,如果勵精圖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樣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聲色;朝臣賣官鬻爵,搜刮錢財;武將擁兵自重,內戰(zhàn)頻繁。只有史可法帶領三千殘兵堅守揚州,結果不到一年,揚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此劇表現(xiàn)了明末時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為代表的“權奸”之間的斗爭,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說,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實事實人,有憑有據(jù)。此劇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xiàn)南明覆亡的歷史過程,并總結明朝亡國的歷史原因,表現(xiàn)了豐富復雜的社會歷史內容。然而由于作者所持立場,其所描寫的歷史人物很多不符合歷史事實。
【簡析】
《桃花扇》是一部很接近真實歷史的歷史劇??咨腥卧趧?chuàng)作中采取了證實求信的原則,他在《桃花扇·凡例》中說:“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確考時地,全無假借。至于兒女鐘情,賓客解嘲,雖稍有點染,亦非烏有子虛之比?!币虼?,全劇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離合之情為線索,展示弘光小王朝興亡的歷史面目。從弘光小王朝建立的歷史背景,福王朱由崧被擁立的情況,到建立后朱由崧的昏庸荒唐,馬士英、阮大鋮結黨營私、倒行逆施,再到江北四鎮(zhèn)跋扈不馴、互相傾軋,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揮兵東進,最后史可法孤掌難鳴,無力回天,小王朝迅速覆滅,此劇內容基本上是“實人實事,有根有據(jù)”,真實地再現(xiàn)了歷史。
如劇中老贊禮所說:“當年真如戲,今日戲如真?!?《桃花扇·孤吟》)但因迫于環(huán)境,不能直接展現(xiàn)清兵進攻的內容,孔尚任有意回避、改變了一些情節(jié)??咨腥螌≈懈黝惾宋镒髁瞬煌P調的刻畫,給忠、奸兩類人物的結局加了點虛幻之筆,如劇中柳敬亭說的,“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還他個揚眉吐氣,那些得意的奸雄邪黨,免不了加他些人禍天誅”,以達到“懲創(chuàng)人心”的藝術目的??偟膩碚f,作者的褒貶、愛憎是頗有分寸的,表現(xiàn)出清醒、超脫的歷史態(tài)度。
劇作的主題正如孔尚任自己所說的,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作品通過侯方域與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反映明末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及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派系斗爭,從而揭示南明覆滅的根本原因。作者從沉痛的故國哀思出發(fā),無情地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丑惡的本質,嚴厲地譴責了他們禍國殃民的罪行;同時,作者以激昂的愛國熱情歌頌了熱愛祖國的下層人民??咨腥卧凇短一ㄉ取ば∫分忻鞔_地提出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桃花扇》一劇,皆南朝新事,父老猶有存者,場上歌舞,局外指點,知三百年之基業(yè),隳于何人?敗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chuàng)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矣。
《桃花扇》是以侯方域和李香君堅貞不屈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并把他們愛情生活上的波折與國家興亡的命運結合起來,實際上是以生花之妙筆,寫亡國之痛劇,抒發(fā)了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
作品展現(xiàn)了明末廣闊的社會圖景:朝政黑暗,統(tǒng)治階級內部派系斗爭尖銳,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導致了農民起義的爆發(fā);明朝垮臺,清兵入關,馬士英、阮大鋮等勾結四鎮(zhèn)擁立福王,建立了南明王朝。但福王不思收復失地,反而貪戀聲色。馬士英、阮大鋮操縱朝政,狼狽為奸,整個王朝君是昏君,臣是佞臣。劇作以具體的藝術形象揭露了南明統(tǒng)治集團的荒淫無恥和日益走向腐朽的丑惡本質。
與此相反,作者以無限崇敬與沉痛的心情,塑造了史可法這個不朽的形象。他在被馬士英、阮大鋮排擠,四鎮(zhèn)將領不聽調動的困難條件下,堅持抗敵,死守孤城,最后懷著滿腔悲憤以身殉國。
《桃花扇》的偉大成就,還表現(xiàn)在熱情地歌頌了下層人民堅貞的愛國主義精神,塑造了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所鄙視的歌妓、藝人的優(yōu)美形象。
(四)茶館(節(jié)選)
老舍【題解】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生于北京,現(xiàn)代著名作家。1923年發(fā)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講師,并正式開始創(chuàng)作生涯,陸續(xù)發(fā)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1930年回國,任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并編輯《齊大月刊》。1934年夏到山東大學任文學系教授。1936年夏辭去教職,專心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1949年底返回中國。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3年當選全國文聯(lián)主席,作協(xié)副主席。1966年自沉于北京太平湖去世。
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小說創(chuàng)作甚豐,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長篇小說,《月牙兒》等短篇小說。其中《駱駝祥子》問世后蜚聲文壇,曾先后被譯成十幾種外文。老舍的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jié)刻畫真實。老舍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于運用北京話表現(xiàn)人物、描寫事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
1949年以后,老舍以話劇創(chuàng)作為主,從1950年到1966年,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方珍珠》《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等劇本,其中《龍須溝》和《茶館》最有代表性?!恫桊^》可以說是老舍最成功的劇作,這部劇作充分發(fā)揮了老舍的創(chuàng)作個性,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意義,不但在國內引起強烈的反響,而且以濃郁的民族特色在國際上贏得了極大聲譽。1980年《茶館》在法國、瑞士等國演出時,轟動了歐洲,人們贊譽它是“帶著中國民族風味的藝術”,是遠東的戲劇奇跡。
【簡析】
《茶館》一共三幕,三幕刻畫了三個不同的時代。第一幕的時間是1898年,即戊戌變法失敗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寫的是軍閥混戰(zhàn)的民國初年;第三幕寫的是抗戰(zhàn)勝利后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時期。三幕戲猶如三幀風俗畫卷,描繪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三個黑暗、病態(tài)、荒誕的社會發(fā)展片段,從縱、橫兩個側面反映了將近50年的社會歷史發(fā)展和種種人物命運的變化。它深刻地揭示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一切所謂的改良主義、個人奮斗、實業(yè)救國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在茶館的背后,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新生與腐朽,正在進行著反復的較量,新的時代正在舊時代的沒落中孕育著,發(fā)展著。
《茶館》第一幕被曹禺譽為“古今中外劇作中罕見的第一幕”。老舍以“大茶館小社會”的構思,創(chuàng)造了兩個在世界戲劇史上罕見的情形:一是人物眾多,在《茶館》第一幕里光是有臺詞的人物就有22個;二是人物雜陳,在《茶館》第一幕里,社會身份殊異的人物——?上至在宮廷內當太監(jiān)總管的權力人物、吃洋教的小惡霸,下至賣挖耳勺的老人、賣親生女兒的窮人——?同處一個舞臺空間。而更不同凡響的是,所有這些人物都被作者描寫得入木三分,讓人難忘,從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一幅色彩斑駁的時代圖案。
人物如此眾多,該如何駕馭作品的結構呢?老舍采取了“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編劇手法。比如在節(jié)選部分,有好幾個僅僅出現(xiàn)在第一幕而又分量不小的戲劇人物,需要他們出場,是因為通過他們的舞臺亮相,可以鮮明地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的本質特征。后面的舞臺不需要這些人物了,就“揮之即去”。然而,像馬五爺、龐太監(jiān)這樣“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物,卻都能給觀眾與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茶館》第一幕的時代背景是戊戌變法失敗,頑固派取得了“勝利”。怎么來表現(xiàn)這個腐朽的“勝利”呢?老舍選擇了“太監(jiān)娶媳婦”這個情節(jié)。頑固派的腐朽與荒唐通過龐太監(jiān)的腐朽與荒唐得到了充分的揭示。老舍非常善于用語言(角色的臺詞)來塑造人物。老舍戲劇作品的臺詞是性格化的臺詞,是有行動性的臺詞。
《茶館》全劇不是以一人一事為主要線索構成貫穿始終的情節(jié),而是以人物帶動故事,把眾多人物的生活片段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題融合在一起,組成若干幅時代的剪影,從更廣闊的背景上反映了紛紜復雜的階級關系和社會風貌,表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社會心理。全劇的整體沖突是人物與舊時代的沖突,因此劇情發(fā)展的動力不在舞臺上的戲劇沖突,而在茶館外大社會的風云變幻。劇中的每個人物都有獨立的故事線,對主要人物王利發(fā)、常四爺、秦仲義等從青年寫到老年,對次要人物劉麻子、唐鐵嘴、吳祥子等則采用兩代相承的寫法,每個人都說自己的話,做自己的事,而又都與時代發(fā)生深刻的聯(lián)系。所以,以刻畫人物取勝是《茶館》藝術結構的生命所在。
《茶館》第一幕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但從一開場王利發(fā)與唐鐵嘴之間的對白開始,戲劇性沖突就接連不斷,而沖突又都是散的,并不集中在一兩個人物身上,這種編劇法實屬罕見。傳統(tǒng)的編劇觀念,在歐洲有“行動一致律”,在中國有李漁(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所說的“立主腦,減頭緒”,但《茶館》的第一幕卻以頭緒紛繁見長。傳統(tǒng)的編劇觀念要求營造“緣起—展開—高潮—結局”的情節(jié)線索,但《茶館》沒有一以貫之的情節(jié),在第一幕里也沒有用以“一人一事”為情節(jié)發(fā)展主線的情節(jié)性結構法,而是巧妙地借助茶館這個平臺,用一張張人物速寫匯合成一幅幅社會剪影,用一段段戲劇沖突構成一個個戲劇片段,來反映這個時代的本質特征。
(五)雷雨
曹禺【題解】曹禺(1910年—1996年),原名萬家寶,字小石,漢族,祖籍湖北潛江,中國杰出的現(xiàn)代話劇作家、中國現(xiàn)代戲劇的泰斗、戲劇教育家,歷任中國文聯(lián)常委委員、執(zhí)行主席,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理事,北京市文聯(lián)主席,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名譽院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等職務。1934年,曹禺的話劇《雷雨》問世,這在中國現(xiàn)代話劇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它被公認為是中國現(xiàn)代話劇成熟的標志。
《雷雨》作為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20世紀30年代末在上海上演時就震驚劇壇,茅盾曾有“當年海上驚雷雨”之贊?!独子辍芬彩侵袊F(xiàn)代話劇的經典之作,至今常演不衰,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持久的藝術生命力。
【簡析】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不平等的社會里,命運對人殘忍的捉弄。專制、冷酷和偽善的周樸園,熱情和單純的周沖,對愛情深摯乃至略顯變態(tài)執(zhí)著的繁漪,痛悔著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軟弱的周萍,被侮辱、被捉弄的悲苦的魯媽,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形象。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都在一個雷雨夜爆發(fā)。最后,有錯的、有罪的人,無錯的、無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毀滅。
《雷雨》講述了資產階級周家和城市平民魯家兩個家庭糾結復雜的悲劇故事。一是以周樸園為代表的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生活悲劇,二是以魯媽為代表的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運、被別人所操控的悲慘境遇。而周、魯兩家復雜的血緣聯(lián)系,更是突出、生動地反映了兩個不同階層的家庭之間的矛盾。該劇揭露了舊中國舊家庭的種種黑暗現(xiàn)象以及地主資產階級的專橫、冷酷與偽善,反映了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正在醞釀著一場大變動的社會現(xiàn)實,同時對受壓迫者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六)哈姆雷特(節(jié)選)
[英國]威廉·莎士比亞【題解】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1616年),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一生共寫了三十七部戲劇,兩部敘事長詩,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四大喜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約翰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
此外,還有《無事生非》《羅密歐與朱麗葉》《馴悍記》《溫莎的風流娘們》《愛的徒勞》《冬天的故事》等。莎士比亞的戲劇多取材于歷史記載、小說、民間傳說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的歷史現(xiàn)實,宣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性論觀點,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繪了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作品富有詩意和想象力,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劇作,創(chuàng)作于1601年,一共五幕。此處節(jié)選第三幕第四場。
【簡析】
《哈姆雷特》既是莎士比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0的認識(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8《匆匆》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
- 電梯出租服務合同范本
- 鋼模板加工合同范本
- 人參買賣合同范本
- 6 傳統(tǒng)游戲我會玩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同步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
- Module 5 Unit 2 Can I come in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一起)英語三年級上冊
- 3《桂花雨》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
- 承裝合同范本
- 6《工具幫助我》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一年級上冊冀人版
- 海口市存量房買賣合同模板(范本)
- 《材料力學》說課-課件
- 與常見距離的比賽時間對應的VDOT值
-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word版)
- 研學旅行概論教學課件匯總完整版電子教案
- 12月腹痛護理常規(guī)
- 控股集團公司組織架構圖.docx
-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PPT課件
- 最常用2000個英語單詞_(全部標有注釋)字母排序
- 在銀行大零售業(yè)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講解學習
- 古代傳說中的藝術形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