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Pathology第四章炎癥講解_第1頁
病理學Pathology第四章炎癥講解_第2頁
病理學Pathology第四章炎癥講解_第3頁
病理學Pathology第四章炎癥講解_第4頁
病理學Pathology第四章炎癥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理學(Pathology)第四章炎癥

病理學教研室DOCHECKACTIONPLAN目錄Contents01020304炎癥的概述炎癥的基本病理變化炎癥的臨床表現(xiàn)炎癥的類型05炎癥的結局大綱要求:1、掌握炎癥的概念;炎癥的基本病理變化;急慢性炎癥的常見類型及其主要特征。2、熟悉炎癥的局部表現(xiàn)和全身反應;炎癥滲出的主要過程及其意義;炎癥介質在炎癥過程中的作用。生活中臨床中老百姓經(jīng)常說:“發(fā)炎了,吃點消炎藥”臨床病案患兒,女,2歲。主訴:咳嗽、咳痰、氣喘11天,加重3天。體格檢查:體溫39℃,脈搏160次/分,呼吸30次/分,患兒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口唇紫紺,精神萎靡,鼻翼煽動,兩肺背側下部可聞及濕性羅音,心率160次/分,心音鈍,心率齊。臨床病案實驗室檢查:白細胞數(shù)量24×109/L,分類,桿狀核0.05,中性粒細胞78%,淋巴細胞17%X線:左、右肺下葉可見灶狀陰影。臨床診斷:小葉性肺炎,心力衰竭入院后,用抗生素及對癥治療,病情加重,治療無效死亡。炎癥是什么?炎癥怎么形成的?炎癥有什么表現(xiàn)?炎癥的后果是什么?01炎癥的概述炎癥的定義和特點炎癥的原因炎癥的意義一、炎癥的概念定義:具有血管系統(tǒng)的活體組織對致炎因子所發(fā)生的以防御反應為主的基本病理過程。特點:1.具有血管系統(tǒng)的活體組織才能發(fā)生2.是防御為主的血管反應3.是損傷、抗損傷和修復的動態(tài)過程01.炎癥的概述炎癥的過程二、炎癥的原因

凡能引起組織和細胞損傷的因子均可引起炎癥,稱為致炎因子。致炎因子的種類很多,包括:01.炎癥的概述(1)生物性因子(2)物理性因子(3)化學性因子(4)變態(tài)反應(5)組織壞死(6)異物(1)生物性因子

最常見。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原蟲、螺旋體、真菌和寄生蟲等。01.炎癥的概述感染:由生物性因子引起的炎癥。(2)物理性因子溫度—凍傷、燒燙傷;輻射—放射性損傷

機械力—創(chuàng)傷;紫外線—曬傷01.炎癥的概述(3)化學性因子

外源性化學物質—強酸、強堿

內(nèi)源性化學物質—壞死組織的分解產(chǎn)物及堆積于體內(nèi)的代謝產(chǎn)物如尿素等。01.炎癥的概述(4)變態(tài)反應

機體免疫狀態(tài)異常,如過敏性鼻炎、蕁麻疹、腎炎、SLE、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01.炎癥的概述(5)組織壞死任何原因導致的組織壞死都是潛在的致炎因子,如在新鮮梗死灶邊緣所出現(xiàn)的充血、出血帶和炎性細胞的浸潤都是炎癥的表現(xiàn)。01.炎癥的概述心肌梗死(6)異物手術縫隙、滑石粉、二氧化硅晶體或物質碎片等殘留在機體內(nèi)都可導致炎癥。01.炎癥的概述三、炎癥的意義01.炎癥的概述1、重要的防御反應(1)阻止病原微生物蔓延(2)清除壞死組織(3)修復損傷,恢復功能2、潛在的危害性(1)嚴重的變性壞死導致功能障礙(2)長期慢性炎癥導致慢性疾?。?)“亞炎癥”與多種疾病有關“亞炎癥”:介于機體平衡和慢性炎癥之間的低水平炎癥,與癌癥、衰老、肥胖、肌肉退化等多種疾病有關。章節(jié)測驗1、下列哪項是正確的()A.炎癥反應均對機體有利B.任何有機體均可發(fā)生炎癥C.炎癥是一種防御反應D.損傷必然導致炎癥2、下列有關炎癥的理解,哪項不正確()A.血管反應是炎癥的中心環(huán)節(jié)B.炎癥既有局部反應,又有全身反應C.炎癥對機體有利,又有潛在危害性D.凡是炎癥都運用抗菌素抗炎3、炎癥最常見的原因是()A.物理性因子B.化學性因子C.生物性因子D.免疫性因子02炎癥的病理變化炎細胞的種類和功能炎癥介質炎癥的基本病理變化炎癥多步驟過程血液中白細胞成分比一、炎細胞1、定義:炎癥時,血液中的白細胞通過血管壁到達血管外,滲出的白細胞即稱為炎細胞。2、炎細胞浸潤:炎癥時,炎細胞進入并聚集于局部組織間隙的現(xiàn)象,稱為炎細胞浸潤。3、炎細胞種類:1、血管滲出:中性粒C、單核C、淋巴C、嗜酸性C、嗜堿性C等2、組織增生:巨噬細胞、肥大細胞、上皮樣細胞等。02.炎癥的病理變化炎細胞02.炎癥的病理變化(1)中性粒細胞02.炎癥的病理變化①桿狀核(馬蹄狀)和分葉核,壽命3-4天,變性壞死形成膿細胞②趨化吞噬、殺菌作用③出現(xiàn)在急性化膿性炎癥,炎癥早期(2)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02.炎癥的病理變化①體積大,胞質豐富,橢圓或腎形②強吞噬能力,可演變?yōu)轭惿掀ぜ毎⑴菽毎?、多核巨細胞③出現(xiàn)在急性炎癥后期,慢性炎癥,非化膿性炎癥等如:02.炎癥的病理變化(3)淋巴細胞、漿細胞02.炎癥的病理變化①淋巴細胞體積小,胞質極少

漿細胞由B淋巴細胞轉變形成,橢圓形,車輪狀核偏一端,胞質略嗜堿性②T淋巴細胞—細胞免疫B淋巴細胞—體液免疫

漿細胞—產(chǎn)生免疫球蛋白③多見于慢性炎癥、病毒感染,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4)嗜酸性粒細胞02.炎癥的病理變化①胞體略大于中性粒細胞,核腎形或分葉狀;胞質淺紅色,有球形嗜酸性顆粒②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③出現(xiàn)在過敏性疾病、寄生蟲感染(5)嗜堿性粒細胞02.炎癥的病理變化①核腎形或分葉形,輪廓不清,胞質略嗜堿性;胞漿內(nèi)有嗜堿性染色顆粒②脫顆粒,釋放肝素、組胺、5-羥色胺③常出現(xiàn)在過敏性疾病、血液病、惡性腫瘤各種炎細胞的區(qū)別02.炎癥的病理變化二、炎癥介質1、定義:是指參與并誘導炎癥發(fā)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也稱為化學介質。

特點:來源于細胞和血漿

通過與靶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發(fā)揮其生物活性

靶細胞可以是一個或多個

半衰期十分短暫02.炎癥的病理變化二、炎癥介質1、定義:是指參與并誘導炎癥發(fā)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也稱為化學介質。

特點:來源于細胞和血漿

通過與靶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發(fā)揮其生物活性

靶細胞可以是一個或多個

半衰期十分短暫02.炎癥的病理變化2、炎癥介質的類型01.炎癥的概述1、細胞源性炎癥介質(1)血管活性胺(2)花生四烯酸代謝產(chǎn)物(3)白細胞溶酶體酶(4)細胞因子2、血漿源性炎癥介質(1)激肽系統(tǒng)(2)補體系統(tǒng)(3)凝血系統(tǒng)(4)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3、炎癥介質的作用02.炎癥的病理變化主要炎癥介質作用匯總表(1)血管活性胺①組胺—來源于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胞質顆粒中②5-羥色胺(5-HT)—來源于血小板作用:A.細動脈擴張B.靜脈管壁的通透性增高C.對嗜酸性粒細胞有趨化作用02.炎癥的病理變化(2)花生四烯酸代謝產(chǎn)物①前列腺素(PG)②白三烯(LT)③脂質素(LX)作用:A.PG—擴張血管、通透性增高、發(fā)熱、疼痛B.LT—趨化作用、血管收縮、支氣管收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C.LX—抑制血小板粘附、趨化作用、血管擴張02.炎癥的病理變化(3)激肽系統(tǒng)產(chǎn)生:組織損傷凝血因子XII激肽系統(tǒng)緩激肽作用:A.顯著擴張細動脈B.細靜脈管壁通透性增高C.致痛02.炎癥的病理變化++(4)補體系統(tǒng)來源:血漿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組蛋白質合成部位:在脾臟、淋巴結和骨髓作用:A.增加血管通透性B.促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組胺C.趨化作用(C5a)02.炎癥的病理變化三、炎癥的基本病理變化炎癥的基本病理變化包括變質、滲出和增生。一般炎癥的早期以變質和滲出為主,后期以增生為主。變質多屬損傷性變化,滲出和增生多屬防御或修復性變化。02.炎癥的病理變化炎癥局部基本病理變化變質滲出增生(一)變質1、定義:炎癥局部組織發(fā)生的變性、壞死改變,統(tǒng)稱變質。2、特點:可發(fā)生于實質細胞和間質細胞

包括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代謝的變化3、形態(tài)結構變化:實質細胞—細胞水腫、脂肪變性、凝固性壞死、液化性壞死間質細胞—粘液樣變性、纖維素樣壞死02.炎癥的病理變化(1)實質細胞—細胞水腫、脂肪變性、凝固性壞死、液化性壞死02.炎癥的病理變化(2)間質細胞—粘液樣變性、纖維素樣壞死02.炎癥的病理變化(一)變質3、功能代謝變化:(1)局部酸中毒血流加快—分解代謝增強—局部耗氧量增加—酸性代謝產(chǎn)物增高(2)組織滲透壓升高:

①分解代謝增強—小分子物質增多—組織膠體滲透壓增高

②局部酸中毒—晶體滲透壓增高02.炎癥的病理變化(二)滲出1、定義:炎癥局部組織血管內(nèi)的液體成分和炎細胞通過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體腔、體表和粘膜表面的過程,稱為滲出。2、特點:①滲出物有液體和細胞成分

②滲出液積存于組織間隙—炎性水腫液

滲出液積存于漿膜腔—炎性積液3、滲出過程:血管反應、液體滲出、細胞滲出02.炎癥的病理變化炎性滲出液02.炎癥的病理變化胸腔積液(草綠色)滲出液與漏出液的區(qū)別02.炎癥的病理變化4、液體滲出對機體的影響02.炎癥的病理變化有利①稀釋、中和毒素減輕對組織的損傷②抗體、補體消滅病原體③纖維素限制微生物擴散;利于白細胞吞噬;后期形成修復支架④白細胞吞噬、殺滅病原微生物;清除壞死組織⑤淋巴回流至淋巴結產(chǎn)生細胞免疫、體液免疫不利①壓迫鄰近器官:喉頭水腫—窒息②引起組織黏連:肉芽組織取代機化—組織黏連5、白細胞滲出定義:炎癥時,血液中的各種白細胞通過血管壁到達血管外的過程稱為白細胞滲出。特點:是炎癥反應最主要的形態(tài)學特征

炎癥防御反應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是復雜、連續(xù)的動態(tài)過程滲出過程:邊集附壁黏著游出趨化吞噬02.炎癥的病理變化細胞滲出炎癥時白細胞游出和聚集模式圖白C滲出和吞噬作用血流變慢、粘附因子作用下,白細胞粘附于血管壁變形運動穿出多以吸引白細胞,向炎癥灶集中白C附壁趨化作用白細胞穿出白C滲出和吞噬作用吞噬作用具有吞噬能力的白C游出后吞噬病原體和組織碎片過程小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大吞噬細胞:巨噬細胞白細胞吞噬過程識別與附著包圍與吞入殺滅與降解常見炎細胞124中性粒細胞多見于急性炎癥(化膿性炎)、炎癥早期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多見于急性炎癥后期、慢性非化膿性炎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多見于見于慢性炎癥、病毒感染3淋巴細胞、漿細胞多見于見于慢性炎癥、病毒感染5嗜堿性粒C、肥大C

多見于變態(tài)反應性炎嗜酸性粒細胞

多見于見于變態(tài)反應性炎、寄生蟲感染嗜中性粒細胞中性白細胞常見炎細胞蜂窩織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患者,中性粒細胞滲透到粘膜層和粘膜下層(三)增生1、定義:在致炎因子和組織崩解產(chǎn)物或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炎癥局部細胞增殖、細胞數(shù)增多。2、特點:①增生包括實質細胞和間質細胞

②多見于炎癥后期和慢性炎癥3、意義:①是防御反應,可吞噬病原體、清除組織崩

解產(chǎn)物

②限制炎癥擴散,修復損傷組織02.炎癥的病理變化02.炎癥的病理變化圖示:胃粘膜呈慢性炎癥,間質淋巴細胞浸潤圖示慢性子宮內(nèi)膜炎,內(nèi)膜基底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一般來說,慢性炎癥浸潤的細胞主要為單個核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單核細胞圖示:慢性中耳乳突炎時淋巴細胞浸潤02.炎癥的病理變化章節(jié)測驗1、在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中所見到的主要細胞()A.淋巴細胞B.單核細胞C.中性粒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2、寄生蟲感染的炎癥反應中所見到的主要細胞是()A.淋巴細胞B.中性粒細胞C.嗜酸性粒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