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博士生中期考核實施方案_第1頁
中文系博士生中期考核實施方案_第2頁
中文系博士生中期考核實施方案_第3頁
中文系博士生中期考核實施方案_第4頁
中文系博士生中期考核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5中文系博士生中期考核實施方案接復旦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2013年4月23日經(jīng)中文學科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討論決定,本學科保證研究生培養(yǎng)質(zhì)量的措施,除積極參與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組織的學位論文相似度檢測、學位論文盲審以外,主要有兩項:一是實施研究生學術報告會制度,二是加強博士生中期考核的力度。中期考核的實施辦法是:由各專業(yè)方向制訂出博士生精讀書目,在博士生入學時,與其導師商定,在本專業(yè)書目中選擇5—15種,作為該生的精讀書籍。入學一年半后,針對其閱讀掌握的程度進行考核。考核的時間在每年的3—4月,各專業(yè)一般由5位教師組成考核小組,先聽取博士生自述閱讀收獲,再由教師就相關書籍內(nèi)容提出問題,要求博士生解答。考核成績只分“通過”和“不通過”兩等,由5位教師投票決定?!安煌ㄟ^”的博士生可在次年再度申請中期考核,獲“通過”后才能參加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本方案自2014年3月起,針對2012級博士生開始實施。各專業(yè)的中考書目及實行細則附下。一,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考核辦法:1、A組書目中選7本,由教研室統(tǒng)一組織考核。2、B組書目中選8本,由各方向組織考核。A書目1、布龍菲爾德:《語言論》,商務印書館,2008(通論)2、馮志偉:《現(xiàn)代語言學流派》,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語言學史)3、Ladefoged,Peter.ACourseinPhonetics(語音學教程,第五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張維佳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語音)4、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2010;《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2008(語法:結(jié)構(gòu)主義)5、徐烈炯:《生成語法理論:標準理論到最簡方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語法:生成語法)6、威廉·克羅夫特:《語言類型學與語法共性》(龔群虎等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類型學)7、Ungerer,F.&H.J.Schmid1996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認知語言學入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認知語言學)8、徐烈炯:《語義學》,語文出版社,1995(語義)9、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語用)10、游汝杰:《漢語方言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方言)11、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修辭)12、董同龢:《漢語音韻學》,中華書局,2011(音韻)13、向熹:《簡明漢語史》(上、下)(修訂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漢語史)14、郭在貽:《訓詁學》,中華書局,2009(訓詁)15、裘錫圭:《文字學概要》(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3(文字)B書目(一)、方言學/社會語言學 1、丁聲樹(文)、李榮(表):《漢語音韻講義》,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李榮:《方言存稿》,商務印書館,20123、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語文出版社,20014、侯精一(主編):《現(xiàn)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李如龍:《漢語方言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游汝杰、鄒嘉彥:《社會語言學教程》(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8、詹伯慧(主編):《漢語方言及方言調(diào)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9、詹伯慧:《現(xiàn)代漢語方言》,198110、黃伯榮(主編):《漢語方言語法類編》,青島出版社,199611、趙元任:《現(xiàn)代吳語的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12、赫德森:《社會語言學》(盧德平譯),華夏出版社,198913、Chambers&Trudgill,Dialectology,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4、Labov,William.1994PrinciplesofLinguisticChangeVolumeI:InternalFactors,PartAIntroductionandMethodology.7-112.LanguageinSociety.PeterTrudgill(eds.)Blackwell.15、Wang,WilliamS.-Y.1969.Competingsoundchangesasacauseofresidue.Language459-25.16、Weinreich,Uriel.WilliamLabov,andMarvinHerzog1968.Empiricalfoundationsforatheoryoflanguagechange.InW.LehmannanY.Malkiel(eds.),DirectionsforHistoricalLinguistics,Austin:UniversityofTexas(二)、語法學1、徐志民2005《歐美語言學簡史》(修訂本),學林出版社2、索緒爾1996《普通語言學教程》,商務印書館 3、葉斯柏森2009《語法哲學》,商務印書館4、霍凱特1986《現(xiàn)代語言學教程》(上、下),北京大學出版社 5、呂叔湘1979《漢語語法分析問題》(重印,又載《漢語語法論文集》),商務印書館。6、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商務印書館7、趙元任1979《漢語口語語法》,商務印書館(已重?。?、張斌、胡裕樹1989《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9、陸儉明2004《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0、奧爾伍德等著(王維賢譯)2009《語言學中的邏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1、馬真2004《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商務印書館。12、邵敬敏2006《漢語語法學史稿》(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13、馮勝利2009《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4、王寅2007《認知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5、袁暉、戴耀晶1998《三個平面:漢語語法研究的多維視野》,語文出版社16、戴耀晶1997《現(xiàn)代漢語時體系統(tǒng)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7、范曉1996《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8、范曉、張豫峰等2008《語法理論綱要》(修訂版),上海譯文出版社19、陳振宇2010《疑問系統(tǒng)的認知模型與運算》,學林出版社20、Taylor,J.R.1995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LinguisticTheory.(《語言的范疇化:語言學理論中的類典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1、TheGrammarofPolarity:Pragmatics,Sensitivity,andtheLogicofScales.(MichaelIsrael.2011.Cambridge) 22、RobertD.VanValin&RandyJ.Lapolla.Syntax:Structure,MeaningandFunction.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影印本(三)、漢語史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王念孫《讀書雜志》,中華書局 3、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 4、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中華書局 5、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中華書局 6、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20047、王力:《中國語言學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8、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9、太田辰夫:《漢語史通考》,重慶大學出版社,199110、蔣紹愚、曹廣順(主編):《近代漢語語法史研究綜述》,商務印書館,200511、柳士鎮(zhèn):《魏晉南北朝歷史語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12、志村良治:《中國中世語法研究》,中華書局,199513、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語文出版社199214、潘允中《漢語語法史概要》,中州書畫社,198215、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商務印書館,200516、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7、呂叔湘(江藍生補)《近代漢語指代詞》學林出版社198518、袁賓《近代漢語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9、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構(gòu)詞編、造句編、稱代編)》,中華書局,199020、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1、何九盈《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史》,商務印書館,2008(四)、訓詁/詞匯/古文字1、高本漢《漢語詞族》,《遠東文物博物館館刊》[BMFEA],52、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胡樸安《中國文字學史》,商務印書館,19984、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商務印書館,19985、王力《漢語語音史》,商務印書館,20106、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827、呂叔湘《語文常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8、李榮《文字問題》,商務印書館,20129、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中華書局,201310、周祖謨《周祖謨音韻文字訓詁講義》,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11、殷寄明《漢語同源詞大典》 ,(五)、歷史語言學1、陳保亞《論語言接觸與語言聯(lián)盟》語文出版社,19962、董同龢《漢語音韻學》,中華書局,20113、潘悟云《漢語歷史音韻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19915、Campbell《歷史語言學導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6、LehmannIntroductiontoHistoricalLinguistics,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六)、實驗語音學1、Catford,Ladefoged,Peter2008.PhoneticDataAnalysis,BlackwellPublishingLtd2、Catford,Ladefoged,Peter2009.ACourseinPhonetics(語音學教程,第五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Ohala,John1993.Thephoneticsofsoundchange.HistoricalLinguistics:ProblemsandPerspectives,editedbyCharlesJones,237-278.LondonandNewYork:Longman. 4、Ohala,John2003.Phoneticsandhistoricalphonology.669-686.TheHandbookofHistoricalLinguistics624-647.BrianD.JosephandRichardD.Janda(eds.)Blackwell. (七)、修辭學1、亞里斯多德《修辭學》(羅念生譯),三聯(lián)書店,1991年。2、萊考夫、約翰遜(Lakoff&Johnson)《我們生存所依賴的隱喻》。(GeorgeLakoff,MarkJohnson,MetaphorsWeLiveby,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3、萊文遜《語用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Levinson,S.Pragmatics.Cambridge:CUP,1983)4、布朗(BrownGillian)等《話語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2000年。(GillianBrown,GeorgeYule.DiscourseAnalysis,Cambridge:CUP,1983)5、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邵偉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6、郭紹虞:《漢語語法修辭新探》。 7、胡曙中《語篇語言學導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年.8、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伍曉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9、黎運漢《漢語風格初探》,商務印書館,1990年. 10、劉勰《文心雕龍譯著》,王運熙、周鋒,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1、劉亞猛《西方修辭學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 12、劉亞猛2004《追求象征的力量》,三聯(lián)書店。13、浦安迪:《中國敘事學》。 14:王力:《漢語詩律學》。 15、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 16、袁暉、李熙宗《漢語語體概論》,商務印書館,2005年. 17、張弓:《現(xiàn)代漢語修辭學》。 18、鄭子瑜:《中國修辭學史稿》。 19、朱光潛:《詩論》。 20、宗廷虎等主編:《中國修辭史》。 21、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22、王希杰2004《漢語修辭學》(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3、高友工、梅祖麟1989《唐詩的魅力》,上海古籍出版社。24、劉大為2001《比喻、近喻和自喻——辭格的認知性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5、LakoffandTurner(1989)MoreThanCoolReason:AFieldGuidetoPoeticMetaphor.26、JefVerschueren(1999)UnderstandingPragmatics,London:Arnold.27、M.A.K.Halliday&RuqaiyaHasan《英語的銜接》,張德祿王玨純韓玉萍柴秀鵑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 (八)、語言類型學1、科姆里: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沈家煊、羅天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2、科姆里原著,劉丹青譯注:《語法調(diào)查研究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劉丹青:《語序類型學與介詞理論》,商務印書館,20034、Whaley:《類型學導論——語言的共性和差異》,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二,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yè)考核辦法:1、A組書目中全選,由教研室統(tǒng)一組織考核。2、B組書目中選一部分,由各方向組織考核。A三個方向公共部分(共5項)(一)、語言學理論1、Saussur,FerdinandD.CourseinGeneralLinguistics(當代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庫)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中譯本《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商務印書館2、Bloomfield,L.Language(當代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庫)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中譯本《語言論》(布龍菲爾德)商務印書館3、Robins,R.H.GeneralLinguistics,Fourthedition(當代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庫)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中譯本《普通語言學導論》(羅賓斯)復旦大學出版社(二)、語音學/音系學1、Ladefoged,Peter2006.ACourseinPhonetics.5thEd.ThomasWadsworth.(當代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庫)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2、Clark,John&Yallop,Colin1996.Introductiontophoneticsandphonology.Secondedition,Blackwell(當代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庫)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3、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三)、句法學/語義學1、趙元任《中國話的文法》丁邦新譯,或《漢語口語語法》呂叔湘譯2、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3、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4、萊昂斯(Lyons,John)LinguisticSemanticsAnIntroduction(當代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庫)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出版5、張志毅、張慶云《詞匯語義學》商務印書館(四)、歷史語言學1、Campbell,Lyle.2004.HistoricalLinguistics.AnIntroduction.2ndeditionCambridge,MA:MITPress.作為“西方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視野”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于2、梅耶《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世界圖書出版社3、徐通鏘1991《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五)、語言學史1、王力《中國語言學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Robins,R.H.AShortHistoryofLinguistics.Fourthedition當代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庫)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中譯本《語言學簡史》(羅賓斯)(安徽教育出版社)B各方向(一)、方言學/社會語言學專業(yè)(陳忠敏教授專業(yè)書籍)1、Labov,William.1994.PrinciplesofLinguisticChangeI:InternalFactors.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引進版.2、Thomason,SarahGray&TerenceKaufmann.1988.LanguageContact,Creolization,andGeneticLinguistics,Berkeley:Universityof3、PeterLadefoged.2003.PhoneticDataAnalysis:AnIntroductiontoFieldworkandInstrumentalTechniques.Cambridge:Blackwell.4、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商務印書館5、游汝杰《社會語言學教程》(二版),與鄒嘉彥合著,復旦大學出版社6、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7、陳忠敏《方言比較和歷史層次分析法》中華書局(二)、言語障礙/手語語言學專業(yè)(龔群虎教授專業(yè)書籍)1、TypologyandUniversals,byWilliamCroft,Cambridge(第二版,外研社),2003(又見龔群虎等中譯本《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共性》(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TheHandbookofLinguistics(手語相關章節(jié)),byMarkAronoffJanieRees-Miller,Cambridge(外研社),20013、TheLinguisticsofBritishSignLanguage,byRachelSutton-Spence&BencieWoll,Cambridge,19994、SignLanguageandLinguisticsUniversals,byWendySandler&DianeLilo-Martin,Cambridge,20065、SignLanguages,byDianeBrentari(ed),Cambridge,2010(三)、文化語言學(申小龍教授專業(yè)書籍)1、《語言論:語言研究導論》(薩丕爾)商務印書館2、洪堡特《洪堡特語言哲學文集》3、沃爾夫《論語言、思維和現(xiàn)實》4、薩丕爾《薩丕爾論語言、文化和人格》5、郭紹虞《漢語語法修辭新探》6、申小龍《普通語言學教程精讀》7、申小龍《漢語與中國文化》三,現(xiàn)代漢語語言學專業(yè)考核辦法:1、A組書目中選7本,由教研室統(tǒng)一組織考核。2、B組書目中選8本,由各方向組織考核。A書目1、布龍菲爾德《語言論》(通論),商務印書館,20082、羅賓斯《語言學簡史》(語言學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3、Ladefoged,Peter2009.ACourseinPhonetics(語音學教程,第五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張維佳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4、王洪君《漢語非線性音系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語音)5、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2010;《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2008(語法:結(jié)構(gòu)主義)6、徐烈炯:《生成語法理論:標準理論到最簡方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語法:生成語法)7、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蔣紹愚、徐昌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語法:歷史語法)8、威廉·克羅夫特:《語言類型學與語法共性》(龔群虎等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類型學)9、Ungerer,F.&H.J.Schmid1996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認知語言學入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認知語言學)10、蔣嚴、潘海華:《形式語義學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語義)11、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語用)12、游汝杰:《漢語方言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方言)13、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修辭)14、Larsen-Freeman,MichaelH·Long《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概況》(第二語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15、AnthonyWoods,PaulFletcher,AuthurHughes《語言研究中的統(tǒng)計方法》(陳小荷等譯),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語言研究)B書目(一)、方言學/社會語言學 1、丁聲樹(文)、李榮(表):《漢語音韻講義》,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李榮:《方言存稿》,商務印書館,20123、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語文出版社,20014、侯精一(主編):《現(xiàn)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李如龍:《漢語方言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游汝杰、鄒嘉彥:《社會語言學教程》(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8、詹伯慧(主編):《漢語方言及方言調(diào)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9、詹伯慧:《現(xiàn)代漢語方言》,198110、黃伯榮(主編):《漢語方言語法類編》,青島出版社,199611、趙元任:《現(xiàn)代吳語的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12、赫德森:《社會語言學》(盧德平譯),華夏出版社,198913、Chambers&TrudgillDialectology,北京大學出版社 14、Labov,William.1994PrinciplesofLinguisticChangeVolumeI:InternalFactors,PartAIntroductionandMethodology.7-112.LanguageinSociety.PeterTrudgill(eds.)Blackwell. 15、Labov,William,PrinciplesofLinguisticChangeVolumeII:SocialFactors16、Labov,William,PrinciplesofLinguisticChangeVolumeIII:CognitiveFactors17、Wang,WilliamS.-Y.1969.Competingsoundchangesasacauseofresidue.Language459-25.18、Weinreich,Uriel.WilliamLabov,andMarvinHerzog1968.Empiricalfoundationsforatheoryoflanguagechange.InW.LehmannanY.Malkiel(eds.),DirectionsforHistoricalLinguistics,Austin:UniversityofTexasPress.95-188.(二)、句法語義1、徐志民2005《歐美語言學簡史》(修訂本),學林出版社2、索緒爾1996《普通語言學教程》,商務印書館 3、葉氏拍森:《語法哲學》語文出版社,1988。4、霍凱特1986《現(xiàn)代語言學教程》(上、下),北京大學出版社 5、諾姆·喬姆斯基《句法結(jié)構(gòu)》[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6、呂叔湘1979《漢語語法分析問題》(重印,又載《漢語語法論文集》),商務印書館。7、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商務印書館8、趙元任1979《漢語口語語法》,商務印書館(已重?。?9、張斌、胡裕樹1989《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10、陸儉明2004《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1、王維賢譯《語言學中的邏輯》12、馬真2004《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商務印書館。13、邵敬敏2006《漢語語法學史稿》(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14、馮勝利《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5、王寅《認知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16、袁暉、戴耀晶1998《三個平面:漢語語法研究的多維視野》,語文出版社17、戴耀晶《現(xiàn)代漢語時體系統(tǒng)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18、范曉《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9、范曉、張豫峰等《語法理論剛要》(修訂版),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20、陳振宇《疑問系統(tǒng)的認知模型與運算》 21、Taylor,J.R.1995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LinguisticTheory.(《語言的范疇化:語言學理論中的類典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2、TheGrammarofPolarity:Pragmatics,Sensitivity,andtheLogicofScales.(MichaelIsrael.2011.Cambridge) 23、RobertD.VanValin&RandyJ.Lapolla.Syntax:Structure,MeaningandFunction.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影印本24、LaurenceR.Horn.ANaturalHistoryofNegation.200125、Langacker,R.1987.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Vol.I.Stanford:Stanford(三)、實驗語音學1、吳宗濟等《實驗語音學概要》2、朱曉農(nóng)《語音學》3、朱曉農(nóng)《方法:語言學的靈魂》4、Catford,Ladefoged,Peter2008.PhoneticDataAnalysis,BlackwellPublishingLtd 5、Catford,Ladefoged,Peter2009.ACourseinPhonetics(語音學教程,第五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6、Ohala,John1993.Thephoneticsofsoundchange.HistoricalLinguistics:ProblemsandPerspectives,editedbyCharlesJones,237-278.LondonandNewYork:Longman. 7、Ohala,John2003.Phoneticsandhistoricalphonology.669-686.TheHandbookofHistoricalLinguistics624-647.BrianD.JosephandRichardD.Janda(eds.)Blackwell. (四)、修辭學1、亞里斯多德《修辭學》(羅念生譯),三聯(lián)書店,1991年。2、萊考夫、約翰遜(Lakoff&Johnson)《我們生存所依賴的隱喻》。(GeorgeLakoff,MarkJohnson,MetaphorsWeLiveby,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3、萊文遜《語用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Levinson,S.Pragmatics.Cambridge:CUP,1983)4、布朗(BrownGillian)等《話語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2000年。(GillianBrown,GeorgeYule.DiscourseAnalysis,Cambridge:CUP,1983)5、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邵偉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6、郭紹虞:《漢語語法修辭新探》。 7、胡曙中《語篇語言學導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年.8、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伍曉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9、黎運漢《漢語風格初探》,商務印書館,1990年. 10、劉勰《文心雕龍譯著》,王運熙、周鋒,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1、劉亞猛《西方修辭學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 12、劉亞猛2004《追求象征的力量》,三聯(lián)書店。13、浦安迪:《中國敘事學》。 14:王力:《漢語詩律學》。 15、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 16、袁暉、李熙宗《漢語語體概論》,商務印書館,2005年. 17、張弓:《現(xiàn)代漢語修辭學》。 18、鄭子瑜:《中國修辭學史稿》。 19、朱光潛:《詩論》。 20、宗廷虎等主編:《中國修辭史》。 21、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22、王希杰2004《漢語修辭學》(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3、高友工、梅祖麟1989《唐詩的魅力》,上海古籍出版社。24、劉大為2001《比喻、近喻和自喻——辭格的認知性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5、LakoffandTurner(1989)MoreThanCoolReason:AFieldGuidetoPoeticMetaphor.26、JefVerschueren(1999)UnderstandingPragmatics,London:Arnold.27、M.A.K.Halliday&RuqaiyaHasan《英語的銜接》,張德祿王玨純韓玉萍柴秀鵑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 (五)、語言類型學1、科姆里: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沈家煊譯),華夏出版社 2、科姆里原著,劉丹青譯注:《語法調(diào)查研究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 3、劉丹青:《語序類型學與介詞理論》,商務印書館2003. 4、Whaley:《類型學導論——語言的共性和差異》5、WilliamCroft.1990.TypologyandUniversals.Cambridge6、B.Comrie.1981.LanguageUniversalsandLinguisticTypology.BasilBlackwell.(六)、對外漢語教學1、《應用語言學導論》,[英]S·皮特·科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2。2、《語言教學課程設計原理》,JaniceYalden,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3、《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章兼中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1983。4、《普通話語音知識》,徐世榮,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5、《現(xiàn)代漢語語音概要》,吳宗濟主編,華語教學出版社,1992。6、《現(xiàn)代漢語詞匯》,符淮青,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7、《漢語描寫詞匯學》,劉叔新,商務印書館(北京),1990。8、《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丁聲樹等,商務印書館(北京),1980。9、《語法研究入門》,呂叔湘等著,馬慶株編,商務印書館(北京),1999。10、《漢語方言概要》,袁家驊等,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11、《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呂必松,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12、《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趙金銘主編,商務印書館,2004。13、《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劉月華

潘文娛

故韡,商務印書館(北京),2000。14、《實用漢語語法》,房玉清,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15、《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研究》,呂文華,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16、《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周思源主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17、《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研究》,李揚主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18、《漢外語言文化對比與對外漢語教學》,趙永新主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19、《語言測驗理論與實踐》,張

凱,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20、《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王建勤主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四,文藝學專業(yè)、藝術人類學與民間文學專業(yè)考核辦法:1、文藝學專業(yè)49種書為本專業(yè)博士生的選讀書目;博士生入學后,根據(jù)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導師的指導下,從這49種書目中選取10種精讀。2、藝術人類學與民間文學20種書為本專業(yè)博士生的選讀書目;博士生入學后,根據(jù)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導師的指導下,從這20種書目中選取10種精讀。文藝學專業(yè)序號書目著(譯)者版本信息備注1柏拉圖文藝對話錄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2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3詩學亞里士多德著羅念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4詩的藝術布瓦洛著任典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5狄德羅美學論文選張冠堯、桂裕芳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6博克美學論文選李善慶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0年7美學鮑姆加登著簡明、王旭曉譯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8拉奧孔萊辛著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9判斷力批判康德著鄧曉芒譯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版10美育書簡席勒著徐恒醇譯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4年或《審美教育書簡》,譯林出版社2009年,張玉能譯11美學(1-4卷)黑格爾著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2版12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著石沖白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13悲劇的誕生尼采著楊恒達譯譯林出版社2007年14美學原理克羅齊著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15哲學研究維特根斯坦著李步樓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16存在與時間海德格爾著熊偉、王慶節(jié)譯三聯(lián)出版社2006年4月第3版17詩.語言.思海德格爾著彭富春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18論文字學德里達著汪堂家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19??录?露判≌婢幾g遠東出版社2002年20S/Z羅蘭.巴特著屠友祥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年21本雅明文選本雅明著陳永國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22啟蒙辯證法霍克海姆、阿多諾著曹衛(wèi)東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23文學理論韋勒克、沃倫著劉象愚等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24西方美學史(上、下)朱光潛著商務印書館1964年25西方美學通史(七卷本)蔣孔陽、朱立元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26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3版27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95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28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jié)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95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29文心雕龍校注拾遺楊明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0王運熙文集(5卷本)王運熙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31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全七冊)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32中國思想史(全3冊)葛兆光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33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宇文所安著王柏華,陶慶梅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34論藝術的精神瓦·康定斯基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35攝影小史+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本雅明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36抽象與移情沃林格著金城出版社2012年37九章集普羅提諾著石敏敏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38趣味的標準OftheStandardofTaste休謨學生自選英文文論選本閱讀39釋夢弗洛伊德著孫名之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40文化研究導論陸揚、王毅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41金枝(上、下)弗雷澤著徐育新等譯王培基校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42藝術形態(tài)學莫·卡岡著凌繼堯、金亞娜譯三聯(lián)書店1986年43實用人類學康德著鄧曉芒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4美學理論阿多諾著王柯平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5理論之后特里·伊格爾頓著商務印書館2009年46作為文化批評的人類學:一個人文學科的實驗時代喬治·E·馬爾庫斯,米開爾·M·J·費徹爾著三聯(lián)書店1998年47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詹姆斯·克利福德、喬治.E.馬庫斯著商務印書館2006年48超越美學諾埃爾·卡羅爾著商務印書館2006年49美學新論蔣孔陽著《蔣孔陽全集》第3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藝術人類學與民間文學專業(yè)序號書目著(譯)者版本信息備注1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詹姆斯·克利福德、喬治.E.馬庫斯著商務印書館2006年2作為文化批評的人類學:一個人文學科的實驗時代喬治·E·馬爾庫斯,米開爾·M·J·費徹爾三聯(lián)書店1998年3FurtherEssaysinInterpretiveAnthropologyCliffordGeertz,LocalKnowledgeBasicBooks,Inc.,1983.4TheInterpretationofCultures:SelectedEssaysCliffordGeertzBasicBooks,Inc.,1973.5Theanthropologyofart:areaderHowardMorphyandMorganPerkins(eds.)BlackwellPub.,

2006.6AnthropologiesofartMari?tWestermann(ed.)SterlingandFrancineClarkArtInstitute,2005.7Literaryanthropology:anewinterdisciplinaryapproachtopeople,signs,andliteratureFernandoPoyatos(ed.)J.BenjaminsPub.Co.,1988.8Betweenanthropologyandliterature:interdisciplinarydiscourseRoseDeAngelis(ed.)Routledge,2002.9Livingwithfolkart:ethnicstylesfromaroundtheworldNicholasBarnardThamesandHudson,

1991.10ContemporaryartandanthropologyArndSchneiderandChristopherWright(eds.)Berg,2006.11故事形態(tài)學普羅普著賈放譯中華書局2006年12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斯蒂·湯普森著鄭海等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13口頭詩學:帕里—洛德理論弗里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4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鮑曼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5故事的歌手洛德著中華書局2004年16中國民間文學史祁連休等主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720世紀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劉錫誠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18文人文學、通俗文學、民間文學三位一體論——論中國文學發(fā)展規(guī)律羅永麟著齊魯書社2007年19Tedlock,TennisTheSpokenwordandtheworkofinterpretation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Philadelphia,1983.20“InvainItriedtotellyou”EssaysinNativeAmericanEthnopoeticsDellHymes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Philadelphia,1981.五,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考核辦法:1、博士生入學后與其導師商定,在本專業(yè)書目中選擇10種,作為該生的精讀書籍。2、其它書目均為本專業(yè)博士生的選讀書目,博士生入學后,根據(jù)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導師的指導下,可以在其中進行選擇性與擴展性閱讀。3、中期考核按規(guī)定的時間與要求,由博士生自己的導師協(xié)商并組織相關教師和需要進行中期考核的博士生,對其閱讀的書籍進行考察并給出考核成績。1、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版。2、司馬遷著:《史記》,北京:中華書局版。3、班固著:《漢書》,北京:中華書局版。5、司馬光著:《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版。6、皮錫瑞著,周予同注:《經(jīng)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7、錢鍾書著:《七綴集》,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8、錢鍾書著:《談藝錄》,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9、錢鍾書著:《管錐編》,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10、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有限公司2006年版。11、夏志清著:《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12、夏志清著,胡益民等譯、陳正發(fā)校:《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3、金克木著:《梵佛探》(梵竺廬集(丙)),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版。14、亞里士多德和[古羅馬]賀拉斯著:《詩學·詩藝》(外國文藝理論研究叢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15、馬丁·海德格爾著,陳嘉映、王慶節(jié)合譯,熊偉校,陳嘉映修訂:《存在與時間》,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16、漢斯一格奧爾格·加達默爾著:《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版。17、雅克·德里達著,汪堂家譯:《論文字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版。18、艾布拉姆斯著,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19、繆里爾?德特里,余磊、朱志平譯:《法國——中國:兩個世界的碰撞》,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版。20、皮埃爾·布呂奈爾等著,鄭克魯?shù)茸g:《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1、皮埃爾.布呂奈爾等著,鄭克魯?shù)茸g:《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史》,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22、愛德華·賽義德,王宇根譯:《東方學》,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版。23、愛德華·薩義德,李琨譯:《文化與帝國主義》,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3年版。24、馬丁?貝爾納著,郝田虎、程英譯:《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第一卷:構(gòu)造古希臘》,長春:吉林出版集團2011版。25、安德魯·尼古拉著:《關鍵詞:文學批評與理論導論》,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26、Curtius,ErnstRobert.EuropeanLiteratureandtheLatinMiddleAges.Trans.WillardR.Trask.Princeton:Princeton27、DeMan,Paul.BindnessandInsight:EssaysintheRhetoricofContemporaryCriticism.2ndrev.ed.Minneapolis:Universityof28、Greimas,A.J.etJ.Courtés.Sémiotique:dictionnaireraisonnédelathéoriedulangage.Tome1.Paris:Hachette,1979.[英譯本]_SemioticsandLanguage:AnAnalyticalDictionary.Trans.LarryCrist,et.al.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29、Lotman,YuriM.UniverseoftheMind:ASemioticTheoryofCulture,Trans.AnnShukman.London:I.B.Tauris,2001(1990).30、Ricoeur,Paul.InterpretationTheory:DiscourseandtheSurplusofMeaning.FortWorth:Texas31、HaroldBloom.theWesternCanon,theBooksandSchoolsoftheAges,NewYork,RiversideBooks,1995.32、M.H.Abrams.ed.TheNortonAnthologyofEnglishLiterature,NewYorkandLondon:W.W.Norton&Copmpany,2000.33、VincentB.Leitchetal.eds.TheNortonAnthologyofTheoryandCriticism(SecondEdition),NewYorkandLondon:W.W.Norton&Company,2010.34、EdwardGentzler.ContemporaryTranslationTheories,London&NewYork:Routledge,2001.35、SusanBassnett.TranslationStudies,London&NewYork:Routledge,2002.36、DavidDamrosch.WhatIsWorldLiterature?Princeton&Oxford:Princeton37、LawrenceVenuti.TheTranslationStudiesReader,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000.38、JahanRamazani.et.al.ed.,TheNortonAnthologyofModernandContemporaryPoetry,NewYork:W.W.Norton,2003.39、AndrewBennett.et.al.ed.,Introductiontoliterature,criticismandtheory,London:PrenticeHallEurope,1999.40、EdwardGentzler.ContemporaryTranslationTheories,London&NewYork:Routledge,2001.六,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考核辦法:在A類、B類中各選五種,由教研室組織考核。A基本典籍類《毛詩正義》,孔穎達,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楚辭補注》,洪興祖,中華書局,1983年《莊子集解》,王先謙,中華書局,1987年《曹植集校注》,趙幼文,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陶淵明集箋注》,袁行霈,中華書局,2003年《文選》,李善注,中華書局影印清胡克家刻本,1977年《王右丞集箋注》,趙殿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李太白全集》,王琦注,中華書局,1977年《杜詩詳注》,仇兆鰲,中華書局,1979年《韓昌黎文集校注》,馬其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韓昌黎詩系年集釋》,錢仲聯(lián),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柳河東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敦煌變文校注》,黃征、張涌泉,中華書局,1997年《歐陽文忠公文集》,《四部叢刊》本《蘇文忠公全集》(七集本),明成化本《陸游集》,中華書局,1976年《稼軒詞編年箋注》(定本),鄧廣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全宋詞》,唐圭璋,中華書局,2009年《元詩選》,顧嗣立,中華書局,2002年《全元散曲》,隋樹森,中華書局,1981年《明詩綜》,朱彝尊,中華書局,2007年《晚晴簃詩匯》,徐世昌,中華書局,1990年《全清詞鈔》,葉恭綽,中華書局,1979年《龔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漢書藝文志講疏》,顧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四庫全書總目》,永瑢,中華書局縮印浙刻本,1965年《世說新語校釋》,龔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唐才子傳校箋》,傅璇琮主編,中華書局,2002年《高僧傳》,湯用彤校注,中華書局,1992年《五燈會元》,蘇淵雷校點,中華書局,1984年《文心雕龍注》,范文瀾,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滄浪詩話校箋》,張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B研究著作類《中國思想史》(第二版),葛兆光,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读袷费芯俊罚ㄖ曳?,同朋舍,1984年;王啟發(fā)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湯用彤,中華書局,198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隋唐佛教文化》,礪波護著,韓昇、劉建英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禪佛教の研究》,柳田聖山,《柳田聖山集》第一卷,法藏館,1999年《道藏源流考》,陳國符,中華書局,2012年《六朝道教史研究》,小林正美,創(chuàng)文社,1990年;李慶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目錄學發(fā)微古書通例》,余嘉錫,中華書局,2007年《中古文學文獻學》,劉躍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陶敏、李一飛,中華書局,2001年《唐集敘錄》,萬曼,中華書局,1980年《宋人別集敘錄》,祝尚書,中華書局,1997年《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郭紹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中國文學論集》,朱東潤,中華書局,1983年《神話與詩》,聞一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劉師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古文學史論》,王瑤,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中古文學史論文集》,曹道衡,中華書局,1986年《樂府詩述論》,王運熙,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TheMakingofEarlyClassicalChinesePoetry,StephenOwen,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2006.(《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宇文所安著、胡秋蕾等譯,三聯(lián)書店,2012年)《元白詩箋證稿》,陳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三聯(lián)書店,2001年《唐代詩人叢考》,傅璇琮,中華書局,1980年《唐代文學叢考》,陳尚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終南山的變?nèi)荩褐刑莆膶W論集》,川合康三著、劉維治等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談藝錄》,錢鍾書,中華書局,1986年;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王水照自選集》,王水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宋代詩學通論》,周裕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唐宋詞通論》,吳熊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宋詞研究唐五代北宋篇/南宋篇》,村上哲見,創(chuàng)文社,1976/2006年;《宋詞研究》,楊鐵嬰等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TheProblemofBeauty:AestheticThoughtandPursuitsinNorthernSongDynastyChina,RonaldEgan,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2006.(《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艾朗諾著、杜斐然等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宋元戲曲史疏證》,王國維著、馬美信疏證,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中國小說史略》,魯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TheClassicChineseNovel:ACriticalIntroduction,Chih-TsingHsia,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68.(《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夏志清著、胡益民等譯,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晚清小說史》,阿英,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東方出版社,1996年《佛教與中國文學論稿》,陳允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求道と悅楽——中國の禪と詩》,入矢義高,巖波書店,1983年T’angTransformationTexts,AStudyoftheBuddhistContributiontotheRiseofVernacularFictionandDramainChina,VictorH.Mair,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1989.(《唐代變文:佛教對中國白話小說及戲曲產(chǎn)生的貢獻之研究》,梅維恒著、楊繼東、陳引馳譯,中西書局,2011年)七,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yè)考核辦法:1、前5種為本專業(yè)所有博士生的必讀書目;2、后40種為本專業(yè)博士生的選讀書目;博士生入學后,根據(jù)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導師的指導下,從這40種書籍中選取10種作精讀(其中英文著作至少一種)。3、中期考核須提交所讀書籍的讀書筆記或相關專題論文。序號書目作者版本信息備注1毛詩正義毛公傳、鄭玄箋,孔穎達等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2莊子集釋郭慶藩中華書局2004年3杜詩詳注杜甫著、仇兆鰲注中華書局1979年4文心雕龍注劉勰著、范文瀾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或《范文瀾全集》本5貫華堂本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金圣嘆中華書局1975年影印本1周易正義王弼注、孔穎達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2春秋左傳正義杜預注、孔穎達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四書章句集注朱熹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4史記司馬遷中華書局5漢書班固中華書局6三國志陳壽中華書局7后漢書范曄中華書局8荀子簡釋梁啟雄中華書局1983年9老子道德經(jīng)注王弼、樓宇烈注中華書局2008年10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蒲松齡著、張友鶴輯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1脂硯齋評批紅樓夢曹雪芹著、脂硯齋批、黃霖校齊魯書社1994年12楚辭補注洪興祖中華書局198513文選蕭統(tǒng)編、李善注中華書局1977年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4諸家評點古文辭類纂姚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15唐詩別裁集沈德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6宋詩選注錢鐘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7曲律注釋王驥德著、陳多、葉長海注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8閑情偶寄李漁撰、杜書瀛評注中華書局2011年19宋元戲曲考王國維撰《王國維全集》本20詩品集注鐘嶸著、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21滄浪詩話校箋嚴羽著、張健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22中國小說史略魯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23《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七卷本)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24王運熙文集王運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5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史張少康、劉三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26中國文學思想通史(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明代)羅宗強著中華書局27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七卷本)黃霖主編東方出版中心28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三卷本)王運熙黃霖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9中國分體文學學史·詩學卷(上中下)周興陸著山西教育出版社30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散文學卷(上下)羅書華著山西教育出版社31中國分體文學學史·詞學卷彭玉平著山西教育出版社32中國分體文學學史·小說學卷譚帆著山西教育出版社33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戲曲學卷劉明今著山西教育出版社34紅學通史陳維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35EarlyChineseLiteraryCriticismJointpub1983H36\o"Configurationsofcomparativepoetics[electronicresource]:threeperspectivesonWesternandChineseliterarycriticism"Configurationsofcomparativepoetics:threeperspectivesonWesternandChineseliterarycriticismZong-qiCaiUniversityof200237ChineseLiteraryCriticismofCh’ing(1644-1911)WangJohn,C,YHongKong199338TwentiethCenturyLiteraryTheory:areaderNewton,K,MMacmillanEducation198839ModernLiteraryCriticismandTheory:ahistoryHabib,RafeyBlackwellPub200840LiteraryTheoryandCriticism:anOxfordguideWaugh,PatriciaOxford2006八,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考核辦法:1,各位博士生與導師商議,形成自己的閱讀書目。2,作為必讀書目可選定3-5種,選讀書目10種,共15種以下。作家作品類:魯迅基本讀本(《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周作人基本讀本(《周作人自編文集》,河北教育出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