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15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1/14/wKhkGWetWWeAJzf9AAF9yAk_0Wk647.jpg)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15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1/14/wKhkGWetWWeAJzf9AAF9yAk_0Wk6472.jpg)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15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1/14/wKhkGWetWWeAJzf9AAF9yAk_0Wk6473.jpg)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15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1/14/wKhkGWetWWeAJzf9AAF9yAk_0Wk6474.jpg)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15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1/14/wKhkGWetWWeAJzf9AAF9yAk_0Wk64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15篇)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1)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
[電腦出示]曹沖稱象圖片
曹沖用什么稱出大象的重量?為什么稱石頭的重量就能得到
大象的重量?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如何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用替換來解決問題?
二、出示問題,探索運用
[電腦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
杯,正好都倒?jié)M。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
多少毫升?
讀題,從題目中獲得哪些信息。
你是怎樣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這句話?[電腦出示]
這里720毫升果汁既倒入6個小杯,又倒入1個大杯,要求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該怎么辦呢?
學生說兩種替換的過程。為什么要把大杯換成小杯?
四人小組合作。
要求1、畫一畫,選一種替換方法畫出替換過程。
2、說一說,應該怎樣替換,并且如何計算。
小組展示匯報。
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學生口頭檢驗。
解決這個問題時,運用的是什么方法?這里為什么要用替換的
方法?
我們把兩個量通過替換轉化為一個量,便于我們計算。有時
可以借助畫圖來幫助理解。
三、拓展應用,鞏固策略
1、[電腦出示]8塊達能餅干的鈣含量相當于1杯牛奶的鈣含
量。小明早餐吃了12塊餅干,喝了1杯牛奶,鈣含量共計500毫
克。你知道每塊餅干的鈣含量大約是多少毫克嗎?1杯牛奶呢?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出想的過程。
為什么不把餅干替換成牛奶來考慮?
2、[電腦出示]在2個同樣的大盒和5個同樣的小盒里裝滿網
球,正好是100個。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每個大盒和小盒
各裝多少個?
讀題,從題目中獲得哪些信息?
與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怎樣替換?
學生獨立完成并核對。
3、學校買來5個足球和10個籃球,共計700元。每只足球
比每只籃球便宜10元。足球和籃球的單價各是多少元?
四、小結全課,優(yōu)化策略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2)
本單元內容包括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按比分
配解決實際問題等。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了除法的意義與基
本性質、分數的意義與基本性質、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和解答
分數除法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由于本單元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
時,教師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與思考,并與同學展開積極的合作與交流,在特殊方法與一般方
法的比較辨析中,進一步明晰知識的本質。
教材還編排了很多問題情境圖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
例如:在例2按比分配解決實際問題中,教材在問題情境圖
和分析與解答過程中都采用圖示直觀地表示比的具體含義。
這有利于學生理解這個比表示的是哪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同
時,借助于直觀圖,也有利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轉換各種信息,
多元表達概念及數量關系,因而從本質上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2.師:今天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這種倍數關系,它除了用除法
表示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一一“比”來表示。(板書課
題:比的意義)
自學比的相關知識。
學生自學教材第49頁“做一做”之前的內容,思考問題:比
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匯報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稱。
課件出示:15:10=15+10=,讓學生說出比的各部分名稱。
(板書:前項、比號、后項、比值)
(2)比值的意義。
師: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
商就是比值。)
師:比和比值有什么區(qū)別?(引導學生小結:比表示一種關系,
而比值是一個數,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師:同桌討論一下,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比的
前項、后項和比值分別相當于分數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
項可以是0嗎?
討論后根據學生交流反饋填寫下表:
聯系
區(qū)別
除法
被除數?除數工商
一種運算
分子一分母二分數值
比
前項:后項二比值
兩個量的關系
請嘗試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
板書:a:b=a+b=(b20)。
師: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兩個數的比還可以寫成分數形
式。如15:10也可以寫成,仍讀作“15比10”。
師:足球比賽中的比分3:0與我們今天學習的比一樣嗎?
(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比賽中的比不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比,它只
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的,是相差關系,不是相除關系。)
1.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1題。
請學生思考這兩個比的量是同類量嗎?比值表示什么意思?
(所花錢數和練習本數是不同類的量,比值表示單價。)
2.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說說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是怎樣求出
的。(引導學生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求出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歸納
一般方法:前項=比值.后項;后項=前項小比值。)
3.教材第52頁“練習十一”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反饋
交流。
說說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時利用“神舟”五號升空這一現實素材自然地引出
“比”,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
系;另一方面可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比較分析中,學生感
受“比”和除法的聯系,加深對同類量與不同類量比的意義的理
解,對比的概念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
在討論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比和除法、分數之
間的聯系與區(qū)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第2課時比的基本性質
教材第50?51頁的內容。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分析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
培養(yǎng)觀察、比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數學能力。
3.初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并使學生認識知識之間都是存
在內在聯系的。
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難點:
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課件、答題紙、實物投影。
師:同學們先來回憶一下,關于比已經學習了什么知識?
預設:比的意義,比各部分的名稱,比與分數以及除法之間
的關系等。
師:我們知道,比與除法、分數之間存在著極其密切的聯系,
而除法具有商不變的性質,分數有分數的基本性質。聯想這兩個
性質想一想,在比中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
板書:比的基本性質。
學生紛紛猜想比的基本性質。
根據學生的猜想教師板書: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
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1.教學比的基本性質。
師:比和除法、分數一樣,也具有屬于它自己的性質,那么是
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樣呢?這需要我們通過研究證明。接下來,請
大家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并驗證之前的猜想是否正
確。
教師說明合作要求。
(1)獨立完成:寫出一個比,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證。
(2)小組討論學習。
①每個同學分別向組內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
流。(其他同學表明是否贊同此同學的結論。)
②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則舉例說明,然后由組內同學再次進
行討論研究。
③選派一個同學代表小組進行發(fā)言。
(3)集體交流。(要求小組發(fā)言代表結合具體的例子在展臺上
進行講解。)
(4)全班驗證。
2.完善歸納,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
10:15=104-15==
15:9=154-9=
16:20=(16
O
口):(20
O
□)
上題中。內可以怎樣填?口內可以填任意數嗎?為什么?
(1)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說明理由,教師完善并板書。
(2)學生打開書本讀一讀比的基本性質,教師板書課題:比的
基本性質。
3.深化認識。
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做出準確判斷:
(1)8:10=(8+10):(10+10)=18:20()
(2)12:16=(124-6):(164-4)=2:4()
(3)0.8:1=(0.8_10):(1_10)=8:10()
(4)比的前項乘3,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后項應除以3。
()
4.比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1)引導學生自學最簡整數比的相關知識。
預設:前項、后項互質的整數比稱為最簡整數比。
(2)從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簡整數比,并簡述理由。
3:418:1219:10:0.75:2
(3)化簡前項、后項都是整數的比。(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例
1(D)
學生獨立嘗試,化筒后交流。
(除以最大公因數和逐步除以公因數兩種方法,重點強調除以
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4)化簡前項、后項出現分數、小數的比。(課件出示教材第
51頁例1(2))
四人小組討論研究,找到化簡的方法。
預設:含有分數和小數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數比,再進行化簡。
有分數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有小數的先把小數化成整數之
后,再進行化簡。
(5)歸納小結:化簡時,如果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可以
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遇到小數時先轉化成整數,再進行
化簡;遇到分數時,可以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5.方法補充,區(qū)分化簡比和求比值。
)
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簡比?(求比值)化簡比和求比值有什么
不同?
預設:化簡比的最后結果是一個比,求比值的最后結果是一
個數。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出示教材第51頁“做
一做”。)
2.教材第53頁“練習十一”第4題。學生口答完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比的基本性質這一內容的學習非常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類比推理
能力,學生在掌握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很自
然地就能聯想到比的基本性質,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也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基于猜想的學習必定
需要來自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驗證,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種良好的
學習方式,但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學習首先要讓學生獨
立思考,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進行合作交流,交流過
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時也真正內化了來自猜
想的“比的基本性質“,從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第
3課時比的應用
教材第54頁的內容。
1.能在實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按比分
配的實際問題。
3.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學習,在觀察、研討、交流中讓
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和活動的樂趣。
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比分配
的實際問題。
難點:自主探索解決按比分配實際問題的策略,能運用不同
的方法多角度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課件。
課件出示:一個農場計劃把100公頃地平均分成2份,分別
播種小麥和玉米。小麥和玉米各播種多少公頃?播種面積的比是
多少?(指名學生回答)
師:這道題是把100公頃平均分成2份,這是一道平均分配
的應用題。在生產和生活中,使用平均分配方法的實例很多,但
是在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還有一種分配方法應用也很廣泛,
那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比如,配制一種混
凝土需要2份水泥、3分沙子和5份石子。這種把一個數量按照
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我們今
天要學的比的應用。(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1.課件出示教材笫54頁例2。
師:題目中要配制什么?(配制500
mL的稀釋液)
師:是按什么進行配制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按1:4的比
進行配制)
師:“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比是1:4”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在500
mL的稀釋液中,濃縮液的體積占1份,水的體積占4份,一
共是5份。
師:濃縮液的體積占稀釋液體積的幾分之幾?水的體積占稀
釋液體積的幾分之幾?
師:你能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各是多少毫升嗎?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解法,交流匯報。結合學生回答,板書解
法。
思路一:先把比化成分數,用分數乘法來解答。
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份數:1+4=5(份)
濃縮液的體積:500_=100(mL)
水的體積:500_=400(mL)
思路二: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數,先求一份數,再求幾份數。
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件數:1+4=5(份)
濃縮液的體積:500+5」=100(mL)
水的體積:5004-5.4=400(mL)
2.驗證所求問題。
方法一:把求得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
釋液的體積。
方法二:把求得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寫成比的形式,看化簡
后是不是等于1:4。
3.明確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把一個數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
分配。這種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按比例分配)
4.整理解題思路。
(1)按比例分配的問題可以轉化成整數的歸一問題,即先用除
法求出每份數,再用乘法求出幾份數。(板書:整數的歸一問題)
(2)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也可以轉化成分數問題,先把比轉化成
分數,再用總數—分率。
1.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1、2題。
第1、2題都是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但描述的方式不同,要引
導學生善于轉換各種信息。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并組
內交流。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H題。
注意引導學生先求出一個長、一個寬、一個高的長度和,再
求解。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研究了什么?說說你的收獲和感受。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按比例分配類應用題的結構,分析應用
題中的數量關系,難點是比與分數的轉化。為了能在教學中化解
難點,使學生輕松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課一開始我就將“平均分
配”與“按比例分配”的不同用事例展示給學生,為例題的教學
做好準備。把書上的例2作為嘗試題,讓學生獨立嘗試、交流,
最后進行小結。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審題、分析的能力,而
且進一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讓學生初嘗成功的樂趣。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3)
20_年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姓名:沈金鵬
學號:134080303
院、系:數學學院
專業(yè):數學與應用數學
20_年1月22日
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實際訶題,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
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2.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
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和發(fā)現確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態(tài)。價值觀:
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
處有數學。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
的位置。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
線。
教學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學生能進行有
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
課時安排:
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第1課:位置與方向㈠
教學內容:教材第19、20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
定位置的
方法。
2.學會通過測量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并會根
據描述在
平面圖上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掌握畫圖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
處有數學。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教師: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教、學具準備:學生:
直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交流例題1中有關臺風的消息。
(D同學們聽說過臺風嗎?你對臺風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關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
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
向A市移動。
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啟發(fā)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tài)。
2.導入新課
現在臺風的確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
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臺風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關注到確
定位置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作
鋪墊。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學題例1
1.投影出示例題1。
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從圖中信息?
(啟發(fā)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
個方向在哪里;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
里。)
2.交流確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
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
也就是臺風中心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
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提問:如果只有一個條件,能夠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必須知道兩個條
件,即物體所在的方向和物體在這個方向上距離觀察點的距離,
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方向+距離”的方法來確定物體所在的具體
位置。
3.組織計算。
師:現在我們知道臺風中心所在的具體位置了,那臺風大約
多少小時后到達A市
呢?
學生獨立計算,組織交流。
6004-20=30(小時)
(二)教學例題2
1.投影出示例題2。
提問:在例題1的藥中,B市、C市的具體位置應該標在哪
里呢?請你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2.嘗試畫圖。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⑶嘗試畫圖。
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組織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
的方法。
B市:先確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
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
出30°);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B市距離A市200km,
在圖上也就是2cm。
C市:先確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
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C市距離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
3cm。
4.算一算。
臺風到達A市后,移動速度變?yōu)?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
B市?
2004-40=5(小時)
5.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
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
怎樣確定?
總結:
(1)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2)確定觀測點。
(3)根據所給的度數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4)根據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學
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體會在圖上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
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價值和魅力。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
這道題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和距離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學
生自己測量和計算。⑴讓學生獨立進行測量、計算、填空。
⑵組織交流。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測量方向的,怎樣計算距離的。
2.教材第21頁“做一做”。
⑴學生獨立進行畫圖。
⑵投影展示,組織評議。
⑶交流畫圖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距
離兩個條件。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
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距離,最后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標出名稱。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4)
設計說明
“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小數以及
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與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基于
以上認識,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以實際生活情境為載體,感知百分數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
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百分數的知識與現實
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引入課題和百分數意義的教學中,
教學內容的選擇都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通過課前對
百分數的收集,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同時,以實際生活情境為載體,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使學
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注重新舊知識的對比和遷移,體現類比的思想方法。
對比和遷移能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防上新舊知識混淆,
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從而扎實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教學百分
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設
計中通過與分數的意義進行對比,明確分數的意義與百分數的意
義的區(qū)別,更加突出百分數的意義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
分之幾的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比關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收集的生活中有關百分數的資料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看了這段資料,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發(fā)現百分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國家的經濟
發(fā)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師:你知道這些數叫什么數嗎?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樣的數?
學生討論后,教師明確:像上面這樣的數,如14%、65.5%.
120%……叫做百分數。
2.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百分數的資料。
師:同學們收集到的百分數資料可真多啊!看來百分數在生
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那人們?yōu)槭裁聪矚g用百分數?用百
分數有什么好處?百分數有什么含義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讓我
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對稱圖形,明白對稱的含義,能找出對稱
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滲透美
的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對稱圖形的概念及性質,會找對稱軸。
教學難點
準確找全對稱軸。
教學準備
1、教具:投影片、圖片、剪刀、彩紙。
2、學具:蝴蝶幾何圖片、剪刀、白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們看這些圖形好看嗎?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
你能舉出一些特點和上圖一樣的物體圖形嗎?(人體、昆蟲、
房屋、衣服....)
這些圖形從哪兒可以分為左邊和右邊?請同學到前邊來指一
指。(指出中間的那條線。)
你怎么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看出來的……)
還有別的辦法嗎?用手中蝴蝶圖形動手試一試,互相討論。
(對折,圖形左右兩邊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個圖形,使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可以
討論,也可以看一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剪的。(把紙對折起來,再剪。)
(二)講授新課
1、對稱圖形的概念。
(1)對稱圖形和友稱軸的定義。
以剪出的圖形為例,貼在黑板上。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
(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問:現在誰能準確說出什么是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
板書: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
重合,這個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你剛才剪的圖形叫做什么圖形?為
什么?畫出自己剪的圖形的對稱軸。注意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兩
端可以無限的延長。
(3)鞏固概念。(投影)
①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為什么?用小棒擺出對
稱軸。
生:天安門、獎杯、汽車圖是對稱圖形,金魚圖不是對稱圖
形,無論怎樣折,兩側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也就沒有對稱軸。
②拿出從方格紙上剪下來的幾何圖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
是對稱圖形,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個人完成后,按順序擺放在桌
子上,同桌互查,再指名按順序說。
投影出示,折一折,說明是否是對稱圖形,并在—里寫明有
幾條對稱軸。
生邊回答老師邊填在投影片上,并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回答:
1。任意三角形不是對稱圖形。
2°等腰三角形是左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3。任意梯形不是去稱圖形。
4°正方形是對稱圖形,有四條對稱軸。(學生再折一折,老
師示范。)
5°平行四邊形不是對稱圖形。(再折一折,沿任何一條直線
折都不重合。)
6°長方形是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四條對不對,折
一折。)
7°圓是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在你那個圓上至少畫
出三條對稱軸。)
8°等腰梯形是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③小結。
問:決定一個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具備什么條件?有幾條
對稱軸由誰來決定?
④練一練
打開書第125頁“做一做”,讀題后做在書上,一名學生做
在投影片上,投影訂正。
第2個圖和第4個圖較難,要引導學生用對折的思想思考,
關鍵找準第一條對稱軸,其它就好找了。
2、對稱圖形的性質。
(1)結合實例思考:對稱圖形在沿著對稱軸折疊時,為什么
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投影對稱圖形,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
(2)測量并歸納性質。
打開書第125頁,看下半部分的對稱圖形,用尺子量一量圖
中的A,B,C,D點到對稱軸的距離分別是多少厘米?(保留一位
小數)
認真度量,結果填在書上,你發(fā)現什么?
投影訂正。填后的結果:
A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0。6厘米。
B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1。2厘米。
C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0。6厘米。
D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1。2厘米。
問:根據測量的結果你發(fā)現什么?
(A,D兩點及B,C兩點都分別在對稱軸兩側。A,D兩點到
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都是0o6厘米;B,C兩點到對稱軸的距離也
相等,都是lo2厘米。)
問:根據度量結果,你們能總結出對稱圖形的性質嗎?
板書:在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相等。
(3)驗證性質。
量一量五角星對稱軸兩側到相對應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否
相等。
看126頁上面三幅圖,同桌指著圖形說出誰和誰是相對的點,
相對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多少。反過來,如果圖形兩側相對應的
兩點到圖形中線距離都相等,那么這個圖形就是對稱圖形,中線
就是對稱軸。
(三)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什么樣的圖形叫對稱圖形?什
么是對稱軸?對稱圖形具有什么性質?為什么有很多建筑、生活
用品都是對稱圖形?
(四)鞏固練習
1、第127頁1題,畫出對稱軸。
2、在你周圍的物體上找出三個對稱圖形。
3、讓學生把一張紙對折,用筆畫出圖形一半,然后剪出來,
打開看一看是什么圖形。也可按第127頁第3題先畫、再剪。
4、你能否應用對稱圖特點,剪出美麗的窗花或五角星。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5,做一做,練習二1?4。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并掌握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經歷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
3、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數學思想,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選擇不同的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小數乘分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
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分數化成小數。
1.2()0.4()3.5()1.25()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將一個小數化成分數?
二、探索新知
1、例題5:松鼠的尾巴長度約占身體長度的。松鼠歡歡的身
體長2.1分米,松鼠樂樂的身體長2.4分米。
(1)提取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已知條件:①松鼠的尾巴長度約占身體長度的34,②松鼠歡
歡的身體長2.ldmo
所求問題: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
(2)確定單位“1”,根據“松鼠的尾巴長度約占身體長度的
34”可知,應把“松鼠歡歡的身體長”看作單位“1”,單位“1”
已知,所求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
用乘法計算,列式為2.1_34
啟發(fā)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分數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討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提問:小數乘分數,可以怎樣進行計算呢?想一想,試一試。
學生獨立思考,嘗求計算。組織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
分數,也可以把化成小數。匯報交流計算方法,教師結合交流情
況進行板書。
小數化成分數:==(分米)
分數化成小數:=2.1_0.75=1.575(分米)
3、解決問題二。
(1)出示問題:松鼠樂樂的尾巴有多長?
(2)學生獨立解答。
組織交流匯報。交流時,先讓學生說說列式的依據,再交流
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會采用問題一中學習的方法進行計算,這時教師可
以追問:同學們,想想分數乘整數時,我們是怎樣進行約分的,
小數乘分數也能這樣約分嗎?
當學生有所發(fā)現后,讓學生進行嘗試計算,最后匯報交流。
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板書
小數和分母約分:(分米)
4、觀察比較,回顧思考。
提問:觀察上面三種計算方法,你想發(fā)表自己的什么見解?讓
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是后進行全班交流。(三種
方法中,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適用于所有的小數乘
分數的計算;當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時,一般不采用分數化成小
數的方法進行計算;當小數和分母不能進行約分時,一般不采用小
數和分母約分的方法進行計算。三種方法中,小數和分母約分的
方法計算起來最簡便,因此在計算小數乘分數時,先觀察這個小
數能不能和分母進行約分,如果可以進行約分,一般采用先約分
再乘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8頁“做一做”。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匯報
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選擇這樣的方法進行計算。
2、教材第10頁“練習二”第2題。
3、教材第10頁“練習二”第3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7)
教學內容:
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
教學目的:
1、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
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
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
問題。
2、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
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fā)學生的
自主探索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每生準備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模具,大米,水,沙子
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
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二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
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
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發(fā)
現“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
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組織學生實驗分組合作學習
(4)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
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
把圓柱裝滿。)
(5)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
柱的體積的)
學生敘述實驗過程并總結結論,得出計算公式
板書:圓錐的體積二1/3—圓柱的體積=1/3_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l/3Sh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
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據,然后讓學生
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三、教學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
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
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
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
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
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后,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
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后得數的取舍方
法是否正確)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
③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
①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多少?
②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
③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④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
集體訂正。
五、課堂練習
1、填空
(1)圓錐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2)等底等高的圓錐體是圓柱體體積的(),圓柱體是圓錐體
體積的()。
⑶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3立方厘米,圓柱體的體積是()。
⑷體積和底面積相等的圓柱與圓錐,圓柱高5厘米,圓錐高
(5)體積和高相等的圓柱與圓錐,圓錐底面積15平方厘米,
圓柱底面積是()o
(6)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比圓錐的體積大()o
2、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1/3.
(3)圓錐體、正方體、長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4)圓錐的高是圓柱高的3倍,且底面積相等,那么他們的體
積相等。
3、補充習題
(1)一堆煤成圓錐形,底面半徑是L5米,高是1.1米。這堆
煤的體積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重約L4噸,這堆煤有多少噸?
(2)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直徑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
用這堆沙在10米寬的公路上鋪2厘米厚的路面,能鋪多少米?
(3)一堆圓錐形的媒體積是12立方米,底面積是6平方米,
高是多少?
(4)在一個底面半徑是10cm的圓柱形水桶中裝有水,把一個
底面半徑為5cm的圓錐形鐵錘浸沒在水中,水面上升了1cm,試
問鐵錘的高是多少?
(5)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的體積比圓錐的體積多24
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六、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
式的?
教學反思:
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來看,主要是構建“圓錐的體積是等底
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這一概念的認識,而這一認識的
形成,靠文字和觀摩演示都是蒼白無力的,它需要學生發(fā)自內心
的需要,全身心的體驗,使學生在實驗中對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
論進行對比和反思,悟出等底等高的必要性,從而明確圓錐的體
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的具體含義。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8)
教學目標1、通過分數應用題的復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分數
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尋找出簡便的解法,并理出解
題思路;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4、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與數學的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
養(yǎng)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
關鍵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
重點復習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
難點找準單位“1”
教具
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教學過程教學課件演示教學意圖
一、基礎訓練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對分數應用題做一下全面的復習。大家想一
下我們解答分數應用題最關鍵的是什么?
專項訓練:
課件:練習:已知根據條件,說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并說出有關的數量關系式。
在每道題后追問:從信息中你還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并
作評價:說一說你們找單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我們以信息中的第6題為例,誰來說說,應該怎樣畫線段圖
呢?根據線段圖教師問:線段圖畫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還剩的噸
數應該怎樣做?
常規(guī)性基本訓練,復習找單位“1”訓練:為新知識做鋪墊。
二、根據看線段圖列式
師:誰來說說,根據線段圖應該這么列式呢?出示線段圖【教
學課件演示】
注重線段圖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乘法數量
關系式。同時,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基礎練習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師:用我們剛才復習的方法做。(學生做完后教師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想的?把誰看作單位“1”?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
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計算?
歸納總結:請同學們把這4道題分分類,并要說出分類的依
據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有能力的就獨立完
成。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時要引導學生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
么,這類題目應當怎樣解答。
嘗試練習,然后提問: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分數和比聯系在
一起會出現許多的新問題。出示:文藝書和科技書本數的比是1:4。
誰來說說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學課件演示】
培養(yǎng)學生審題要仔細,弄清數量關系。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
掌握分數應用題分類的依據是。
四、對比練習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有何
不同?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通過兩題對比,突出較復雜應用題的難點,幫助學產生加強
審題意識,提高分析能力。
五、鞏固練習
練習八的3-5題
師:下面請同學們獨立進行計算,完成練習八P118第3題和
第4題。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
有何不同?
(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⑶、出示P118頁5題。
提問:把誰看作單位“1”?
結合講解,進一步強調在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時,一定要找
準單位“1”。因為分數乘法應用題是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計算的,
求哪個數量的幾分之幾,就要把那個數量作為單位“1”。在解答
兩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時,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數量看作單
位“1”,每一步中的單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課件演示】
加強解題思維的訓練,溝通新舊知識,溝通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強化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七的第7題:
3個同學跳繩。小明跳了120個,小強跳的是小明跳的5/8,
小亮跳的是小強的2/3,小亮跳了多少個?
滲透健康教育:
跳繩運動,是對付肥胖、預防血脂異常、高血壓最切實可行
的方式,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耐力的有氧代謝運動。同學們要積
極進行跳繩運動,
學生獨立進行思考計算,請個別同學講解回答。
2、練習二十七的第8題,練習二十七的第9題。
(1)一個縣去年綠色蔬菜總產量720萬千克,是今年綠色蔬菜
總產量的9/10。今年全縣綠色蔬菜總產量是多少萬千克?
(2)一個縣去年綠色蔬菜總產量720萬千克,比今年少了1/10,
今年全縣綠色蔬菜總產量是多少萬千克?
滲透健康教育:
綠色蔬菜含維生素U較多是抗癌、防癌的復合劑,對胃潰瘍
高血壓、動脈硬化、視網膜出血、紫瘢以及出血性腎炎等疾病有
治療效果多吃的蔬菜會對胃腸功能的恢復有所幫助。
【教學課件演示】
強化數量關系的分析,強化方程的解法,體現解法的多樣性、
解法的最優(yōu)化,提高學生自主意識和優(yōu)化意識。
通過強化練習提升學習水平,讓各種類型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七、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今天我為學習了應用題,
解答這類應用題要先找準單位“1”和相等的數量關系,再確定算
法,然后列式計算,先找單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
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減”。
【教學課件演示】幫助學生抓住解題的重點,已知單位“1”
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單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幫助學生
進行數學知識網絡的建構。
八、作業(yè):
練習二十七的第8、10題【教學課件演示】
板書: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復習
根據條件分析單位“1”和找準對應分率。
用算術方法解:已知單位“1”用乘法,不知單位“1“用除
法。
用方程解:單位“1”不知道或者題目的條件中含有“比另一
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4?125頁的內容,練習三十三的第1?7題.
教學目的
1.了解儲蓄的含義.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3.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存款利息.
4.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
力.
教具準備
儲蓄的有關課件、視頻展示臺、銀行存款憑證(復印,每生一
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你們到銀行或信用社去存錢或取過錢嗎?(學生回答)
這里有一段銀行工作人員工作情況的錄像,想看一看嗎?
播放錄像,內容是幾位小朋友在銀行存錢、取錢的情境,在
錄像中,通過畫面和聲音,突出存入時間、金額、取款的本金、利
息等.
教師:看了這段錄像,你能提出哪些有關的數學問題?
學生圍繞錄像內容自由提問,最后教師指出:同學們剛才提
出的問題都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關系.
板書課題:利息
二、教學新課
1.學習質疑.
學生圍繞上面提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教科書第38?
39頁,不理解的內容可在小組內討論或注上?.
學生看書時,教師巡視指導,并參與學生的討論.
2.合作交流.
教師:通過看書學習和討論,你知道了儲蓄中的哪些知識?
能向全班同學匯報一下嗎?
屏幕上顯示如下信息:
20_年12月,中國各銀行給工業(yè)發(fā)放貸款18636億元,給商
業(yè)發(fā)放貸款8563億元,給建筑業(yè)發(fā)放貸款20_億元,給農業(yè)發(fā)
放貸款5711億元.
教師:你們知道銀行這些錢是從哪兒來的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銀行的貸款主要—人們的存款.據
統(tǒng)計,到20_年底,我國城市居民的存款總額已突破7萬億元.所
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對國家、對個人都有好處.
學生說到存款的方式時,教師板書: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
零存整取
整存整取
提問:你對活期、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這些存款中的專
用術語的意思理解嗎?舉例說給大家聽一聽.
結合學生的舉例,教師提問: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利息、本金.
提問: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決定?(本金、利率、時間)
板書:利率、時間.
教師:什么叫利率?你知道利率中的哪些知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利率由銀行決定,在我國是由中國
人民銀行統(tǒng)一規(guī)定,利率的高低反映一個時期經濟發(fā)展狀況和消
費狀況.根據國家經濟發(fā)展的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有時也會有
所調整.例如:1998年至20_年,我國銀行活期和整存整取調整
后的利率如下:(屏幕顯示)
教師:從表中你能發(fā)現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剛才的探索,你認為應如何計算利息?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教師:請說一說你對這個公式的理解.
教師:你能根據這個公式計算一下,如果你把100元錢以整
存整取的方式在銀行存3年,能得到多少利息嗎?
學生計算后交流,教師板書:
1002.52%3=7.56(元)
教師:三年后取款時,你能得到7.56元的利息嗎?為什么?
學生各自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指出:1999年國家規(guī)定存款時,
要按利息的20%繳納利息稅,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
年后實際能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計算后回答,教師板書:
7.56(1-20%)=6.05(元)
教師:6.05元是納稅后利息,也是你應實得的利息.
3.觀察交流.
教師:請拿出你們手中的存款憑證(復印),你看了后能發(fā)現
哪些問題?(注意讓學生觀察正面和反面.)
學生觀察后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和體會.
教師:你還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識或常識?
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小結.
三、課堂練習
1.完成練習三十三的第1?6題.
第1題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小華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
率是多少?存期是多長?然后再由學生解答,最后訂正.
第2題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存期是多長?半年用多少年計
算?最后學生獨立完成.
第3、4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做后再訂正.
第5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做后再集體訂正.
2.開放性練習.
完成練習三十三的第7題,學生先分小組討論,探索選擇哪
種方式,再在全班交流.
3.實際應用.
學生拿出手中的中國工商銀行儲蓄存款憑證(復印件),先想
一想自己準備存入多少錢?從什么時候開始起存?存期多長?再
填寫憑證.
學生填后請幾名同學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交流填寫的情況.
學生再各自計算一下到期時,能取到本金和納稅后利息一共
多少元?(屏幕上顯示利率表)(見前表)
四、實踐調查
以存款、貸款與消費為主題,擬定一個小題目開展一次社會
調查,注意有關數據的收集,然后寫一篇簡短的調查報告(或調
查情況說明).
五、反思體驗
教師:這節(jié)課你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給以強化.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
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的道理.
2.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
積單位,掌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會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變換,并解決一
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
多少?板書:米分米厘米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
多少?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我們認識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板書: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提問:你能猜出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引出課
題: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展開教學,樸實、自然,
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p>
二、自主探索驗證猜測
1、教學例llo
(1)掛圖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和一個棱長10厘米
的正方體。
(2)提問:這兩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否相等?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根據兩個正方體棱長的關系作出判斷,即:1分米
二10厘米,兩個正方體的棱長相等,體積就相等。)
(3)用圖中給出的數據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
學生分別算一算,然后在班內交流:
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1立方分
米)
棱長是10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000立方厘米。(板書:1000
立方厘米)
(4)根據它們的體積相等,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書:=)
(5)誰來說一說,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提問:用同樣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
分米嗎?
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板書:立方米二1000立方分米)
班內交流。如果有學生直接說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得這個結論的?
引導學生把棱長1米的正方體和棱長10分米的正方體進行
比較,并通過計算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小結:從1立方分米二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
分米來看,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評析: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
方厘米;同時,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得出這一結論的方法與過程,用
類比、遷移的方法,放手讓學生根據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
推算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進率,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潛移
默化地受到了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p>
三、鞏固深化
1、出示書第30頁的“練一練”o
學生先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小結: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
成低級單位的數要乘進率1000,所以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
把體積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1000,所
以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
【評析:突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體積單位名
數的改寫雖然是新知,但是學生已有面積單位名數的改寫作基礎,
獨立解答這類新知并不困難,因此這一層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
思考,在嘗試了幾題的基礎上概括出解題的一般方法。】
2、出示練習七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
班內交流:說說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有什么聯系?
而它們的進率是不同的,你能說說它們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
進率分別說多少呢?
3、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B卷)
- 2024-2025學年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勤徑學升高中歷史必修上同步練測(統(tǒng)編版2019)
- 2025年共同發(fā)展協議書細目
- 2025年全球化學品物流協議
- 2025年倉儲物流租賃合同文件
- 2025年四人股東策劃經營合作協議書
- 2025年特種自行車項目立項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策劃管理協議書
- 2025年肥料級磷酸氫鈣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公共環(huán)衛(wèi)設施:環(huán)衛(wèi)垃圾桶項目立項申請報告模板
- 荊州2025年湖北荊州區(qū)事業(yè)單位人才引進55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武漢2025年湖北武漢理工大學管理人員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提高金剛砂地坪施工一次合格率
- 礦山用電安全培訓課件
- 港口碼頭租賃協議三篇
- 《EEG信號特征提取及腦卒中分類預測研究》
- 基于護士主導的MDT肺康復管理模式改善肺部術后患者照護結局
- 醫(yī)療設備維保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護理管理課件
- 2024年廣東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