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法律事務??啤缎谭▽W(1)》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2025春期版_第1頁
國家開放大學法律事務??啤缎谭▽W(1)》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2025春期版_第2頁
國家開放大學法律事務??啤缎谭▽W(1)》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2025春期版_第3頁
國家開放大學法律事務專科《刑法學(1)》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2025春期版_第4頁
國家開放大學法律事務??啤缎谭▽W(1)》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2025春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說明:資料整理于2025年2月,更新至2025年1月試題;涵蓋2007年1月至2025年1月國家開首字音序A按照(B)劃分,犯罪客體分為簡單客體和復雜客體。B.犯罪行為直接侵犯的具體社會關按照(D)劃分,犯罪客體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和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zhí)行(B)以后,可以假釋。A.十年B.十三年C.十五年D.十八年首字音序B首字音序D出境對于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應當按照(D)全部罪行處罰。D.集團所犯的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的犯罪,經(jīng)過20年后仍須追訴的,應當(A)。A.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的犯罪,經(jīng)過20年后仍須追訴的,應當(A)。A.報請最高人民檢高人民檢察院決定C.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D.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在于它是(D)。D.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2犯罪目的只存在于(B)犯罪中。B.直接故意各國刑法解決刑法空間效力的原則有(ABCD)。A.屬地原則B.屬人原則C.保護原則D.普遍原則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國領域內有居所C.犯罪的行為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對于審判時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對于(ABD)也不適用死刑。A.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B.審判時不滿18周歲的人D.審判時懷孕的婦女構成犯罪的不作為應以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為前提。這種特定義務來源于(BCD)。A.社會公德的要求B.職務上或者業(yè)務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D.行為人先行的行為導致的危險狀態(tài)3首字音序M(D),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D.最高人民法院核準論上稱為(A)。A.想象競合犯某甲已滿15周歲不滿16周歲,當其犯(CD)時,應當負刑事責任。C.放火罪D.搶劫罪某甲已滿15周歲不滿16周歲,在對其所犯搶劫罪量刑時,應當(B)處罰。B.從輕或者減輕某甲已滿15周歲不滿16周歲,在對其所犯搶劫罪量刑時,應當(B)處罰。A.從輕B.從輕或者減輕C.減某甲在行車中不小心將某乙撞傷,為了盡快逃脫亡。對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為屬于(B)的犯罪A.直接故意B.間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過失D.過于自信的過失首字音序P4死刑不適用于(ABD)。A.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B.審判時不滿18周歲的人D.審判時懷孕的婦女死刑緩期執(zhí)行減為有期徒刑的條件是(AD)。A.沒有故首字音序W類客體我國刑法分則中“侵犯財產(chǎn)罪”一章規(guī)定有13種具體犯罪,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體屬于(B)。B.同類客體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處罰。A.從輕或者減輕B.從輕、減輕或者免除C.減輕我國刑法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B)處罰。B.從輕或者減輕我國刑法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B)處罰。A.從輕B.從輕或者減輕C.減輕D.免除吳某因犯故意傷害罪、侵占罪,分別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罰金1萬元,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下列情形中,我國刑法有溯及力的是(AD)。A.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刑法不認為是犯5下列人員中,實施危害行為造成危害結果而不負刑事責任的有(D)。D.故意傷害他人致人輕傷的己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下列人員中,實施危害行為造成危害結果而不負刑事責任的有(D)。歇性的精神病人C.生理醉酒的人D.故意傷害他人致人輕傷的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刑法第93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這種情況屬于(B)。B.立法解釋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C)處罰。C.從輕或者減輕首字音序Z犯罪的時間、地點D.犯罪的方法首字音序A6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_和正在,如實供述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減刑以后,實際執(zhí)行的刑期不能少于。[答案]5年 人員對犯罪分子減刑以后,其實際執(zhí)行的刑期,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的作用;不滿187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jīng)過年后,不再追訴。[答案]15(年)犯罪分子被減刑以后,其實際執(zhí)行的刑期,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判處無期徒犯罪主體是指實施、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危害社會的行為;單位,因而依法應當承擔刑事防衛(wèi)過當是指在實行正當防衛(wèi)過程中,明顯造成,因而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行為。[答案]超防衛(wèi)過當是指在實行正當防衛(wèi)過程中,明顯造成,因而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行為。[答案]超首字音序G8的刑事責任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以下;數(shù)罪并罰時,最高不能超過[答案]2年;3年 面首字音序Q首字音序S9所謂刑事責任能力,就是指行為人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需的,行為人具備的刑法意義上和 自己行為的能力。[答案]辨認;控制首字音序W違反正當防衛(wèi)的時間條件進行或者的情形,在刑法理論上被稱為防衛(wèi)不適時。[答案]事先防衛(wèi);事后防衛(wèi)為了使國家、、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實施的不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答案]公共利益;財產(chǎn)我國的和在我國領域外犯我國刑法規(guī)定之罪的,不論該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為三年有期徒刑,均適用我國刑法。[答案]國家工作人員;軍人我國刑法采用的數(shù)罪并罰原則是以限制加重原則為主,以原則和原則為補充的折衷原則。[答案]吸收(原則);并科(原則)我國刑法典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有:罪刑法定原則、和。[答案]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我國刑法典所確定的基本原則有:、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和,[答案]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具有、刑事違法性和三個基本特征。[答案]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受刑罰處罰性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為,[答案]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一般為。[答案]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我國刑法解決溯及力問題的原則是。[答案]從舊兼從輕原則我國刑法解決刑事管轄權范圍問題即空間效力的原則是:以原則為基礎,兼采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和原則中的合理因素。[答案]屬地;普遍我國刑法解決刑事管轄權范圍問題即空間效力的原則是:以屬地原則為基礎,兼采屬人原則、原則和原則中的合理因素。[答案]保護;普遍對前段的限制我國刑法條文中的“但書”表示的情況有三種,即:對前段的補充、或者外;對前段的限制造首字音序Y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最低不得少于[答案]一年與其他部門法相比,刑法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廣泛;強制性最為嚴厲首字音序Z在實行正當防衛(wèi)過程中,明顯造成,因而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行為屬于防衛(wèi)過當。[答案]超過必要限度;重大損害正當防衛(wèi)是指為了使國家、、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所實施的不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行為。[答案]公共利益;財產(chǎn)追訴期限通常應當從之日起計算。[答案]犯罪剝奪政治權利:是指依法剝奪犯罪人一定期限參加管理國家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屬于資格刑。首字音序F犯罪:是指嚴重危害我國社會、觸犯刑法并且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的故意:就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犯罪的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jīng)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態(tài)度。犯罪構成: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一切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犯罪集團:又稱特殊共犯或有組織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危害的社會關系。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jīng)著手實行具體犯罪構成的實行行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tài)。犯罪預備:是指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開始創(chuàng)造條件的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犯罪實行行為的犯罪停止形態(tài)。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tài)。犯罪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自己行為危害社會的結果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假釋:是指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zhí)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確有悔改表現(xiàn),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因而附條件地將其提前釋放的一項刑罰制度。減刑:是指對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jù)其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現(xiàn),而適當減輕其原判刑罰的制度。結果加重犯:亦稱加重結果犯,是指實施基本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由于發(fā)生了刑法規(guī)定的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刑法對其規(guī)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態(tài)。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fā)生的危險,不得已而采取的損害另一個較小的合法權益的行為。首字音序L累犯:是指因被判處一定刑罰處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內又犯一定之連續(xù)犯:是指行為人基于數(shù)個同一的犯罪故意,連續(xù)多次實施數(shù)個性質相同的犯罪行為,觸犯同一罪名首字音序M沒收財產(chǎn):是指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chǎn)的一部或全部強制無償?shù)厥諝w國有的一種刑罰方法。首字音序S時效:是指經(jīng)過一定的期限,對刑事犯罪不得再追訴或者對所判刑罰不得再執(zhí)行的一項法律制度。時效中斷:是指在追訴期限內,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經(jīng)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的制度。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數(shù)罪并罰:是指人民法院對一行為人在法定時間界限內所犯數(shù)罪分別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罰原則及刑期計算方法決定其應執(zhí)行的刑罰的制度。首字音序T特別自首:亦稱準自首,是指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為。刑罰:是刑法中明文規(guī)定的由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所適用的限制或剝奪其某種權益的最嚴厲的刑罰裁量情節(jié):又稱量刑情節(jié),是指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裁量刑罰時應當考慮的、據(jù)以決定量刑輕重或者免除刑罰處罰的各種情況。刑罰執(zhí)行:簡稱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機關將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確定的刑罰付諸實施的刑事司法活動。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需的,行為人具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刑事責任年齡:簡稱責任年齡,是指法律所規(guī)定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一般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并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犯罪分子。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首字音序Z正當防衛(wèi):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所實施的不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行為。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主犯:是指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或者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為。首字音序J答:正當防衛(wèi)的成立,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的條件:(2)時間條件:不法侵害正處于已經(jīng)開始并且尚未結束的進行狀態(tài)。(3)對象條件:只能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而不能對沒有實施侵害的第三者實行。(4)主觀條件:必須出于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衛(wèi)意圖。(5)限度條件:防衛(wèi)行為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缎谭ā返?3條規(guī)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jīng)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chǎn)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犯罪:是指違反我國刑法、應受刑罰懲罰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2.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3.犯罪是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簡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jīng)著手實行具體犯罪構成的實行行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tài)。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個特征:(1)行為人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即行為人已經(jīng)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guī)范里具體犯罪構成要件中的犯罪行(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來,即犯罪未達既遂形態(tài)而停止了下來。(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態(tài)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答:共同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構成共同犯罪,必須具備如下條件:(1)主體要件。必須是二人以上。(2)客觀要件。各犯罪人必須具有共同的犯罪行為。(3)主觀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簡述減刑的概念和條件。答:減刑,是指對于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jù)其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現(xiàn),而適當減輕其原判刑罰的制度。根據(jù)刑法典的規(guī)定,對犯罪分子減刑,必須符合下列條件:(1)減刑的適用對象是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這是減刑的對象條件,即刑法對減刑適用范圍的限定。(2)犯罪分子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認真遵守監(jiān)規(guī),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或立功表現(xiàn)。這是減刑的實質條件,也是決定性要件。(3)減刑必須有一定的限度。這是減刑的限度條件。答:根據(jù)刑法典的規(guī)定,對犯罪分子適用假釋,必須遵守下列條件:(1)假釋的對象只能是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這是假釋的對象條件,即對假釋適用(2)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已經(jīng)執(zhí)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罰。這是假釋的限制條仟,也是前提條件。(3)犯罪分子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認真遵守監(jiān)規(guī),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xiàn),假釋后不致再危害社會。這是假釋的實質條件,也是關鍵性條件。(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這是假森的排除性條件,即假釋對象條件的例外。簡述我國刑法采用的數(shù)罪并罰原則及其基本適用規(guī)則。答:數(shù)罪并罰,是對一行為人所犯數(shù)罪合并處罰的制度。我國刑法采用的數(shù)罪并罰原則是以限制加重原則為主,以吸收原則和并科原則為補充的折衷原則。根據(jù)我國刑法典的規(guī)定,數(shù)罪并罰時應遵守如下基本適用規(guī)則:(1)判決宣告的數(shù)個主刑中有數(shù)個死刑或最重刑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則,僅應決定執(zhí)行一個死刑。(2)判決宣告的數(shù)個主刑中有數(shù)個無期徒刑或最重刑為無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則,只應決定執(zhí)行一(3)判決宣告的數(shù)個主刑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則,即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shù)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zhí)行的刑期。(4)數(shù)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則,附加刑均須執(zhí)行。簡述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計算追訴期限的方法。答: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計算追訴期限的方法是:(1)在通常情況下,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2)犯罪行為有連續(xù)或者繼續(xù)狀態(tài)的,追訴期限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3)在時效中斷的情況下,前罪追訴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4)在時效延長的情況下,追訴期限不受限制,即: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簡述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答: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為:(1)前罪與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為構成累犯的主觀條件。(2)犯罪分子在犯前罪和后罪時都是年滿18周歲的人。此為構成累犯的主體條件。(3)前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后罪應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此為構成累犯的刑度條件。(4)后罪發(fā)生在前罪的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內。這是構成累犯的時間條件。(5)前后兩罪均非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或者前后兩罪之一不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此為構成累犯的罪質條件。這是一般累犯與特別累犯的區(qū)別所在。簡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條件。答: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一般自首的成立條件是:(1)自動投案。即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fā)覺,或者雖被發(fā)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訊問、未被采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2)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實際情況徹底供述自己實施并應由本人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簡述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犯罪中止形態(tài)的特征。答: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犯罪中止形態(tài)的特征是:(1)時空性。必須是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即必須是在犯罪處于運動過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狀態(tài)的情況下放棄犯罪。(2)自動性。即行為人必須是自動放棄犯罪。(3)徹底性。指行為人徹底放棄了原來的犯罪。(4)有效性。指行為人必須有效地防止了他已實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結果的發(fā)生,使犯罪未達既遂狀態(tài)而停止下來。簡述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答: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為:(1)前罪與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為構成累犯的主觀條件。(2)前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后罪應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此為構成累犯的刑度條件。(3)后罪發(fā)生在前罪的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內。這是構成累犯的時間條件。(4)前后兩罪均非危害國家安全罪,或者前后兩罪之一不是危害國家安全罪.此為構成累犯的罪質條件。這是一般累犯與特別累犯的區(qū)別所在。首字音序S答:所謂犯罪的不作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實施并且能夠實施某種積極的行為而未實施的行為,即應該做也能夠做而未做的情況。構成犯罪的不作為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這是構成犯罪的不作為的前提。(2)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實際可能而未履行。(3)行為人禾履行特定義務的不作為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答: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tài)。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1)時空性。必須是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即必須是在犯罪處于運動過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狀態(tài)的情況下放棄犯罪。這是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觀前提特征。(2)自動性。即行為人在主觀上自動放棄了犯罪意圖,在客觀上自動停止了犯罪的繼續(xù)實施和完成。這是犯罪中止形態(tài)的本質特征,是犯罪中止形態(tài)與犯罪的未遂形態(tài)和預備形態(tài)的根本區(qū)別所在。(3)徹底性。指行為人在主觀上徹底打消了原來的犯罪意圖,在客觀上徹底放棄了自認為本可繼續(xù)進行的犯罪行為,而且也不打算以后再繼續(xù)實施此項犯罪。什么是刑事責任年齡?我國刑法是如何劃分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的?答:刑事責任年齡(簡稱責任年齡),是指法律所規(guī)定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我國刑法典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與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三個年齡階段:(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不滿14周歲。(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已滿16周歲。陳某,男,46歲,某校教師。吳某,男,25歲,無業(yè)。陳某的外甥。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犯故意傷害罪服刑2年半。朱某,男,17歲,無業(yè)。吳某的朋友。陳某因在工作中對校長許某某產(chǎn)生不滿,蓄意報復,于是便要家住外地的吳某找個人來干掉許某某,許諾事成之后給每人3萬元錢。2017年11月的上中旬,陳某帶著吳某和朱某數(shù)次查看了許某某的辦公室方位和工作環(huán)境,確認了許某某,并告訴吳某和朱某如何接近許某某,還在“酬金”之外另外給吳某和朱某2000元作為往返路費。2017年11月22日下午,吳某和朱某來到許某某的辦公室外,吳某讓朱某留在門口望風,自己則進入許某某的辦公室。許萊某以為吳某是有事相找,正準備站起身接待時,吳某卻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紋鋼段猛擊許某某頭部數(shù)下,導致許某某重度顱腦損傷死亡。隨后,吳某、朱某從陳某處拿到錢后潛逃。請根據(jù)刑法總則理論結合法律規(guī)定分析并說明理由:對陳某、吳某、朱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理(只答處理原則)?答:(1)陳某、吳某、朱某的行為屬于共同犯罪。(2)陳某在共同犯罪中屬于教唆犯。陳某為達到殺害許某某的目的,以金錢為誘惑,指使原本無犯罪意圖的吳某和朱某將許某某殺害,其行為完全符合教唆犯的特征,因此屬于教唆犯。(3)陳某和吳某在共同犯罪中均屬于主犯。陳某雖未直接實施殺人行為,但他不僅教唆他人實施犯罪,而且在整個犯罪中居于指揮地位,對于犯罪的發(fā)生起著主要作用,因此,陳某屬于主犯。吳某直接實施殺人行為,致使被害人死亡,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因此也屬于主犯。(4)朱某屬于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朱某在參與犯罪過程中未直接實行殺人行為,只是幫助吳某望風,因此屬于從犯。(5)對于陳某和吳某,應當按照本案全部犯罪處罰。陳某教唆不滿18周歲的朱某犯罪,應當從重處罰。對于朱某,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6)吳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處的有期徒刑執(zhí)行完畢后5年以內又犯應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新罪,屬于累犯,應當對其從重處罰。(7)朱某犯罪時不滿18周歲,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且不能適用死刑。陳某,男,46歲,某校教師。吳某,男,25歲,無業(yè)。陳某的外甥。朱某,男,17歲,無業(yè)。吳某的朋友。陳某因在工作中對校長許某某產(chǎn)生不滿,蓄意報復,于是便要家住外地的吳某找個人來干掉許某某,許諾事成之后給每人3萬元錢。2021年11月的上中旬,陳某帶著吳某和朱某數(shù)次查看了許某某的辦公室方位和工作環(huán)境,確認了許某某,并告訴吳某和朱某如何接近許某某,還在“酬金”之外另外給吳某和朱某2000元作為往返路費。2021年11月22日下午,吳某和朱某來到許某某的辦公室外,吳某讓朱某留在門口望風,自己則進入許某某的辦公室。許萊某以為吳某是有事相找,正準備站起身接待時,吳某卻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紋鋼段猛擊許某某頭部數(shù)下,導致許某某重度顱腦損傷死亡。隨后,吳某、朱某從陳某處拿到錢后潛逃。請根據(jù)刑法總則理論結合法律規(guī)定分析并說明理由:對陳某、吳某、朱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理(只答處理原則)?答:(1)陳某、吳某、朱某的行為屬于共同犯罪。(2)陳某在共同犯罪中屬于教唆犯。陳某為達到殺害許某某的目的,以金錢為誘惑,指使原本無犯罪意圖的吳某和朱某將許某某殺害,其行為完全符合教唆犯的特征,因此屬于教唆犯。(3)陳某和吳某在共同犯罪中均屬于主犯。陳某雖未直接實施殺人行為,但他不僅教唆他人實施犯罪,而且在整個犯罪中居于指揮地位,對于犯罪的發(fā)生起著主要作用,因此,陳某屬于主犯。吳某直接實施殺人行為,致使被害人死亡,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因此也屬于主犯。(4)朱某屬于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朱某在參與犯罪過程中未直接實行殺人行為,只是幫助吳某望風,因此屬于從犯。(5)對于陳某和吳某,應當按照本案全部犯罪處罰。陳某教唆不滿18周歲的朱某犯罪,應當從重處罰。對于朱某,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6)吳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處的有期徒刑執(zhí)行完畢后5年以內又犯應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新罪,屬于累犯,應當對其從重處罰。(7)朱某犯罪時不滿18周歲,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且不能適用死刑。[案情介紹]關鍵詞: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胡某,男,1993年5月出生。2010年6月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2016年4月刑滿2021年3月某日晚9時左右,胡某與其朋友陳某喝完酒后在本縣城關鎮(zhèn)大街上駕車兜風,行至一個夜市小吃區(qū)時,撞上了正在馬路邊行走的張某、王某。張某被撞倒卷入車下,掛在車右前避震器與方向橫拉桿上,王某被撞倒在馬路邊(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沒有停車救人,而是繼續(xù)向前開。因被撞他呢!”繼續(xù)駕車逃跑。夜市上的群眾見此情景,大喊“車下有人,把車停下”,邊喊邊往胡某車上扔啤酒瓶、飲料盒,進行阻攔。但胡某仍不停車,反而加大油門快速行駛。車行至縣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時自行熄火,而張某被拖帶長達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慘死于車下。請根據(jù)刑法總則理論結合法律規(guī)定分析并說明理由:對于張某的死亡,胡某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對于胡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處罰(只答處罰原則)?答:(1)對于張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間接故意,其行為構成(間接)故意犯罪。(2)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其顯著特點表現(xiàn)為行為人對可能發(fā)生的危害結果抱著漠不關心的放任態(tài)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結果的發(fā)生,但也不反對結果的發(fā)生。(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張某后,不僅不停車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陳某提醒、路人阻攔的情況下,明知車下有人,繼續(xù)行駛可能會致人重傷甚至死亡,但他卻無動于衷,對張某的死活放任不管,駕車猛跑,以致張某被拖帶至死,其心理態(tài)度完傘符合間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為已由過失犯罪轉變?yōu)殚g(4)胡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處的有期徒刑執(zhí)行完畢后5年以內,又犯應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新罪,符合一般累犯的構成特征,因而屬于累犯。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應當對其從重處罰。[案情介紹]關鍵詞: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胡某,男,17歲。2009年2月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2009年11月某日晚9時左右,胡某與其朋友陳某喝完酒后在本縣城關鎮(zhèn)大街上駕車兜風,行至一個夜市小吃區(qū)時,撞上了正在馬路邊行走的張某、王某。張某被撞倒卷入車下,掛在車右前避震器與方向橫拉桿上,王某被撞倒在馬路邊(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沒有停車救人,而是繼續(xù)向前開。因被撞他呢!”繼續(xù)駕車逃跑。夜市上的群眾見此情景,大喊“車下有人,把車停下”,邊喊邊往胡某車上扔啤酒瓶、飲料盒,進行阻攔。但胡某仍不停車,反而加大油門快速行駛。車行至縣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時自行熄火,而張某被拖帶長達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慘死予車下。試分析并說明理由:對于張某的死亡,胡某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對于胡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處罰(只答處罰原則)?答:(1)對于張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間接故意,其行為構成(間接)故意犯罪。(2)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其顯著特點表現(xiàn)為行為人對可能發(fā)生的危害結果抱著漠不關心的放任態(tài)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結果的發(fā)生,但也不反對結果的發(fā)生。(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張某后,不僅不停車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陳某提醒、路人阻攔的情況下,明知車下有人,繼續(xù)行駛可能會致人重傷甚至死亡,但他卻無動于衷,對張某的死活放任不管,駕車猛跑,以致張某被拖帶至死,其心理態(tài)度完全符合間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為已由過失犯罪轉變?yōu)殚g接故意犯罪。(4)胡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罪,應當撤銷緩刑,在對其新罪作出判決的基礎上,將原判刑罰與新罪所判刑罰合并,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5)胡某犯罪時未滿18周歲,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6)胡某犯罪時未滿18周歲,不能適用死刑。[案情介紹]關鍵詞: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胡某,男,1989年5月出生。2006年6月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2012年4月刑滿2017年3月某日晚9時左右,胡某與其朋友陳某喝完酒后在本縣城關鎮(zhèn)大街上駕車兜風,行至一個夜市小吃區(qū)時,撞上了正在馬路邊行走的張某、王某。張某被撞倒卷入車下,掛在車右前避震器與方向橫拉桿上,王某被撞倒在馬路邊(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沒有停車救人,而是繼續(xù)向前開。因被撞他呢!繼續(xù)駕車逃跑。夜市上的群眾見此情景,大喊“車下有人,把車停下”,邊喊邊往胡某車上扔啤酒瓶、飲料盒,進行阻攔。但胡某仍不停車,反而加大油門快速行駛。車行至縣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時自行熄火,而張某被拖帶長達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慘死于車下。請根據(jù)刑法總則理論結合法律規(guī)定分析并說明理由:對于張某的死亡,胡某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對于胡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處罰(只答處罰原則)?答:(1)對于張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間接故意,其行為構成(間接)故意犯罪。(2)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其顯著特點表現(xiàn)為行為人對可能發(fā)生的危害結果抱著漠不關心的放任態(tài)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結果的發(fā)生,但也不反對結果的發(fā)生。(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張某后,不僅不停車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陳某提醒、路人阻攔的情況下,明知車下有人,繼續(xù)行駛可能會致人重傷甚至死亡,但他卻無動于衷,對張某的死活放任不管,駕車猛跑,以致張某被拖帶至死,其心理態(tài)度完全符合間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為已由過失犯罪轉變?yōu)殚g(4)胡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處的有期徒刑執(zhí)行完畢后5年以內,又犯應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新罪,符合一般累犯的構成特征,因而屬于累犯。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應當對其從重處罰。[案情介紹]關鍵詞: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胡某,男,1991年5月出生。2008年6月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2014年4月刑滿2019年3月某日晚9時左右,胡某與其朋友陳某喝完酒后在本縣城關鎮(zhèn)大街上駕車兜風,行至一個夜市小吃區(qū)時,撞上了正在馬路邊行走的張某、王某。張某被撞倒卷入車下,掛在車右前避震器與方向橫拉桿上,王某被撞倒在馬路邊(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沒有停車救人,而是繼續(xù)向前開。因被撞他呢!"繼續(xù)駕車逃跑。夜市上的群眾見此情景,大喊“車下有人,把車停下",邊喊邊往胡某車上扔啤酒瓶、飲料盒,進行阻攔。但胡某仍不停車,反而加大油門快速行駛。車行至縣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時自行熄火,而張某被拖帶長達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慘死于車下。請根據(jù)刑法總則理論結合法律規(guī)定分析并說明理由:對于張某的死亡,胡某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對于胡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處罰(只答處罰原則)?答:(1)對于張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間接故意,其行為構成(間接)故意犯罪。(2)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其顯著特點表現(xiàn)為行為人對可能發(fā)生的危害結果抱著漠不關心的放任態(tài)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結果的發(fā)生,但也不反對結果的發(fā)生。(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張某后,不僅不停車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陳某提醒、路人阻攔的情況下,明知車下有人,繼續(xù)行駛可能會致人重傷甚至死亡,但他卻無動于衷,對張某的死活放任不管,駕車猛跑,以致張某被拖帶至死,其心理態(tài)度完傘符合間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為已由過失犯罪轉變?yōu)殚g(4)胡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處的有期徒刑執(zhí)行完畢后5年以內,又犯應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新罪,符合一般累犯的構成特征,因而屬于累犯。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應當對其從重處罰。[案情介紹]關鍵詞: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胡某,男,1996年5月出生。2013年2月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2014年3月某日晚9時左右,胡某與其朋友陳某喝完酒后在本縣城關鎮(zhèn)大街上駕車兜風,行至一個夜市小吃區(qū)時,撞上了正在馬路邊行走的張某、王某。張某被撞倒卷入車下,掛在車右前避震器與方向橫拉桿上,王某被撞倒在馬路邊(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沒有停車救人,而是繼續(xù)向前開。因被撞他呢!繼續(xù)駕車逃跑。夜市上的群眾見此情景,大喊“車下有人,把車停下”,邊喊邊往胡某車上扔啤酒瓶、飲料盒,進行阻攔。但胡某仍不停車,反而加大油門快速行駛。車行至縣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時自行熄火,而張某被拖帶長達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慘死于車下。試分析并說明理由:對于張某的死亡,胡某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對于胡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處罰(只答處罰原則)?答:(1)對于張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間接故意,其行為構成(間接)故意犯罪。(2)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其顯著特點表現(xiàn)為行為人對可能發(fā)生的危害結果抱著漠不關心的放任態(tài)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結果的發(fā)生,但也不反對結果的發(fā)生。(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張某后,不僅不停車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陳某提醒、路人阻攔的情況下,明知車下有人,繼續(xù)行駛可能會致人重傷甚至死亡,但他卻無動于衷,對張某的死活放任不管,駕車猛跑,以致張某被拖帶至死,其心理態(tài)度完全符合間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為已由過失犯罪轉變?yōu)殚g接故意犯罪。(4)胡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罪,應當撤銷緩刑,在對其新罪作出判決的基礎上,將原判刑罰與新罪所判刑罰合并,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5)胡某犯罪時未滿18周歲,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6)胡某犯罪時未滿18周歲,不能適用死刑。胡某退休回家后種了3畝多地的芒果。2015年3月份,芒果開花結果時,胡某擔心有人會偷摘果實,便私自在芒果園四周安裝了電網(wǎng),其子回家發(fā)現(xiàn)后及時拆除。臨近芒果收獲季節(jié)時,因有人數(shù)次潛入芒果園偷摘芒果,胡某極為憤怒,便重新安裝了電網(wǎng)并通上了電。5月9日晚7時許,××農(nóng)場職工子弟王某飯后出門散步,途經(jīng)胡某的芒果地旁邊時,不慎觸到胡某安裝的電網(wǎng),即刻被電擊倒地。剛好路過該地的龍某見狀,立即大聲呼救,并上前拉扯王某,也被電擊倒。附近群眾聞聲趕到現(xiàn)場,切斷電源,并將龍某和王某送往醫(yī)院搶救。王某因傷勢過重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龍某半月后痊愈。試分析并說明理由:對于王某的死亡和龍某的受傷,胡某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對于胡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處罰(只答處罰原則)?答:(1)對于王某的死亡和龍某的受傷,胡某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間接故意,對其行為應當按照(間接)故意犯罪定罪處罰。(2)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其顯著特點表現(xiàn)為行為人對可能發(fā)生的危害結果抱著漠不關心的放任態(tài)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結果的發(fā)生,但也不反對結果的發(fā)生。(3)胡某明知安裝電網(wǎng)后可能致人觸電傷亡,但其卻置他人安危于不顧而私自安裝電網(wǎng),以致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傷的嚴重后果,其行為完全符合故意犯罪的構成特征,應當按故意犯罪定罪處罰。(4)胡某私自安裝電網(wǎng)的行為,主觀上并非希望致人傷亡,而是對于他人傷亡與否采取了昕之任之的放任態(tài)度,因而其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間接故意而非直接故意。(5)胡某安裝電網(wǎng)后并未采取任何防止他人觸電的措施,因而其心理態(tài)度不屬于過于自信的過失。胡某,男,63歲,退休職工。2012年12月,胡某在自家院子里種植了很多名貴花草,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為了防止他人偷竊,胡某在院墻上私自安裝了電網(wǎng),并在院墻上書寫了“有電,危險!的警告語,還在墻外插了兩塊寫2013年5月9日晚8時許,××農(nóng)場職工王某和龍某扛著鋼筋、電線等物經(jīng)過胡某家時,王某不慎請分析并說明理由:對于王某的死亡和龍某的受傷,胡某行為時的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對于胡某的行韓某于2014年3月25日晚與被害人胡某(女,20歲,某公司文員)相識后,以請胡某喝酒為名,由于不斷反抗以致身體多處受傷(經(jīng)鑒定屬輕微傷)。凌晨2時許,胡某覺得韓某已經(jīng)入睡便悄悄掙脫捆請分析并說明理由:韓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我國法院是否有權管轄?如果我國法院有權管轄,(2)本案中,韓某采取捆綁等暴力手段強奸胡某,后又為了掩蓋罪行而將胡某殺害,出于兩個故意實施兩個行為,其行為顯然已分別構成犯罪。(3)韓某的犯罪行為發(fā)生在中國境內,而且韓某雖是外國人,但其并不享有外交豁免權,此案中并無法律特別規(guī)定的例外情形,因此,根據(jù)我國刑法的屬地管轄原則,此案應由我國法院管轄。(4)根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對于韓某所犯兩罪應當先分別定罪量刑,然后依照數(shù)罪并罰的原則決定執(zhí)[案情介紹]關鍵詞:農(nóng)民、駕駛一輛二輪摩托車黃某,男,36歲,農(nóng)民。孫某,男,16歲,中學生。2015年4月17日晚6時許,黃某駕駛一輛二輪摩托車載著孫某,從某鎮(zhèn)駛往某市途中,不小心撞上在公路邊同向行走的劉某,致使劉某顱骨粉碎性骨折昏迷。黃某為了逃避法律追究,在與孫某商議后,兩人將劉某抬上肇事摩托車,運至離案發(fā)現(xiàn)場約一公里以外,將劉某拋入1.5米深的一條溝內,并用干草覆蓋在劉某身上進行偽裝。第二天中午,劉某的尸體被村民發(fā)現(xiàn)。警方現(xiàn)場勘查證實,劉某在溝內曾從昏迷中蘇醒過,其手上有明顯的抓挖溝內物體的傷痕。經(jīng)查,黃某2009年5月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2014年11月被假釋。試分析并說明理由:黃某、孫某的行為是否構成共同犯罪?應當如何處罰(處理原則)?答:(1)黃某與孫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同犯罪。(2)所謂共同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3)黃某交通肇事致人受傷后本應將被害人送醫(yī)搶救,但其為逃避法律追究,反而與孫某合謀,共同將被害人帶離現(xiàn)場予以遺棄、隱藏,致使被害人因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其行為符合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因而構成共同犯罪。(4)孫某犯罪時未滿18周歲,且屬于從犯,依法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且不能適用死刑。(5)黃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又犯新罪,應當撤銷假釋,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并把前罪沒有執(zhí)行的刑罰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數(shù)罪并罰的規(guī)定,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案情介紹]關鍵詞:廠子里找了份臨時工作王某,男,25歲。王某于2010年在江某開辦的廠子里找了份臨時工作。2011年3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單位東西為由開除了王某,并拒絕給其發(fā)放1至3月份的工資。王某不服,但幾次與江某交涉均不歡而散。4月1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談,雙方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人高馬大的江某還打了王某一拳。感覺吃了虧的王某遂起意報復。第二天中午,王某提著一桶汽油出現(xiàn)在江某家門前。江某開門發(fā)現(xiàn)是王某,便問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說:“還是工資的事兒,今天你得給我個滿意的答復,不然沒你好果子吃!”王某一邊說一邊晃了晃手中的汽油桶。江某一聞到汽油味,馬上返身進屋并鎖上門,然后打電話給保安員。王某則在門外高聲叫罵并將汽油潑在江某的門口。保安員趕到時,正好聽見王某說“你再不出來我就燒死你!”保安員立即將王某撲倒在地并從其衣袋中搜出一只打火機。試分析并說明理由:王某的行為屬于什么性質的行為?對于王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罰(只答處罰原則)?答:(1)王某的行為屬于犯罪預備。(2)犯罪預備是指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開始創(chuàng)造條件的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犯罪實行行為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tài)。(3)本案中,王某出于報復心理,為實施犯罪而事先準備好汽油并且?guī)У浆F(xiàn)場潑灑在地,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被保安員撲倒制服)而未能著手實施放火的實行行為,因此,其行為符合刑法關于犯罪預備的規(guī)定,屬于犯罪預備而非犯罪未遂。(4)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因此,對于王某的行為,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5)王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又犯新罪,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數(shù)罪并罰的規(guī)定,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徐某某,男,2006年4月21日出生,某校初三學生。徐某某是家中的獨生子,因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對學習沒有興趣,經(jīng)常逃學曠課,甚至與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關系。2022年3月17日晚上,徐某某在街上閑逛時發(fā)現(xiàn)趙某(女,13歲)一人在家學習,便從趙某家窗口跳了進去,對趙某說要跟她玩玩(指發(fā)生性關系),趙某罵他流氓,要他滾出去。徐某某打了趙某兩耳光,隨即脫下趙某的褲子與趙某發(fā)生了性關系。臨走,徐某某要趙某拿點錢給他。趙某說沒錢。徐某某又打了趙某一巴掌,并說“你老老實實待著,不許喊不許跑!”隨后便在趙某家中翻箱倒柜,結果只搜到160元錢。這時,徐某某聽見外面有說話聲,便立即從窗口跳出逃跑。趙某隨即大喊起來。經(jīng)過此地的王某夫婦聽見喊聲追趕過去,將徐某某抓住并送至派出所。請根據(jù)刑法總則理論結合法律規(guī)定分析并說明理由:對徐某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理(只答處答:(1)徐某某的行為已經(jīng)構成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2)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3)本案中,徐某某以暴力手段強行與被害人發(fā)生性關系并劫取其家中財物,其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顯然構成犯罪,且徐某某時已年滿15周歲,已達到刑法規(guī)定的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因而,徐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4)徐某某出于兩個犯罪的故意,實施了兩個犯罪行為,其行為符合兩個犯罪構成,因而應當對其實(5)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因此,在對徐某某進行處罰時,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且不徐某某,男,XX年XX月21日出生,某校初三學生。徐某某是家中的獨生子,因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對學習沒有興趣,一些“混混”建立了關系。2019年3月17日晚上,徐某某在街上閑逛時發(fā)現(xiàn)趙某(女,13歲)一人在家學習,便從趙某家窗口跳了進去,對趙某說要跟她玩玩(指發(fā)生性關系),趙某罵他流氓,要他滾出去。徐某某打了趙某兩耳光,隨即脫下趙某的褲子與趙某發(fā)生了性關系。臨走,徐某某要趙某拿點錢給他。趙某說沒錢。徐某某又打了趙某一巴掌,并說“你老老實實待著,不許喊不許跑!隨后便在趙某家中翻箱倒柜,結果只搜到160元錢。這時,徐某某聽見外面有說話聲,便立即從窗口跳出逃跑。趙某即大喊請根據(jù)刑法總則理論結合法律規(guī)定分析并說明理由:對徐某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理(只答處理原則)?(2)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危害性,顯然構成犯罪,且徐某某時已年滿15周歲,已達到刑法規(guī)定的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5)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因此,在對徐某某進行處罰時,應當從輕或者誠輕處罰,而且不徐某某,男,2005年4月21日出生,某校初三學生。徐某某是家中的獨生子,因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對學習沒有興趣,一些“混混”建立了關系。2021年3月17日晚上,徐某某在街上閑逛時發(fā)現(xiàn)趙某(女,13歲)一人在家學習,便從趙某家窗口跳了進去,對趙某說要跟她玩玩(指發(fā)生性關系),趙某罵他流氓,要他滾出去。徐某某打了趙某兩耳光,隨即脫下趙某的褲子與趙某發(fā)生了性關系。臨走,徐某某要趙某拿點錢給他。趙某說沒錢。徐某某又打了趙某一巴掌,并說“你老老實實待著,不許喊不許跑!隨后便在趙某家中翻箱倒柜,結果只搜到160元錢。這時,徐某某聽見外面有說話聲,便立即從窗口跳出逃跑。趙某即大喊請根據(jù)刑法總則理論結合法律規(guī)定分析并說明理由:對徐某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和處理(只答處理原則)?(2)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危害性,顯然構成犯罪,且徐某某時已年滿15周歲,已達到刑法規(guī)定的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因而,徐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4)徐某某出于兩個犯罪的故意,實施了兩個犯罪行為,其行為符合兩個犯罪構成,因而應當對其實(5)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因此,在對徐某某進行處罰時,應當從輕或者誠輕處罰,而且不[案情介紹]關鍵詞:到某烤鴨店打工于某,男,17歲。2009年9月因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2010年10月,于某到某烤鴨店打工,與老板黃某(女,40歲)相好后發(fā)生了兩性關系,并一直保持到2011年2月初。2月中旬,于某開始與劉某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