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_第1頁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_第2頁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_第3頁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_第4頁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

教學支配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些內容: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

相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相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視察物體和簡潔的對稱現象,簡潔的數據整衛(wèi)!

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理論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現以學生的已有閱歷學問和生活閱歷為根底,供應學生熟識的詳細情景,以扶植學生理解數學

學問。

2、增加聯(lián)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及日常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

3、留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溝通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溝通及自主探究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開展適當改良評價學生的方法,比方建立學生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

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學問和技能方面

1、駕馭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可以正確地進展計算。初步駕馭100以內筆算加、減法

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嫻熟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相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相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相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

推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分辨從不同的位置視察到的簡潔物體的形態(tài);初步相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活

的軸對稱圖形:初步相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搜集、整理、描繪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潔的方法搜集和整理

數據。

(二)、數學思索方面

1、能運用生活閱歷,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說明,并初步學會用詳細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潔現

象。

2、初步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搜集、整理、描繪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潔的方法搜集和整理

數據。初步相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依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答復

簡潔的問題。

3、通過視察、揣測、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潔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纖合數,培育學生初步視察、分析

及推理的實力,初步形成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驗從生活中發(fā)覺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及日常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感受數學在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有及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閱歷。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及看法方面

1、在別人的激勵和扶植卜,對身邊及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新奇心,能主動參及生動、直觀的教學

活動。

2、在別人的激勵和扶植下,能克制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勝利的體驗,有學好數學位

信念。

3、經驗視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索過程的合理性。

4、在別人的指導下,可以發(fā)覺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剛好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進步學習數學的愛好,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6、養(yǎng)成細致作業(yè)、書寫整齊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理論活動,體驗數學及日常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直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理論、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全冊課時支配:(約60課時)

(一)、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

(二)、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

I、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三)、角的初步相識(2課時左右)

(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相識.............................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

(五)、視察物體(4課時左右)

(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

(七)、統(tǒng)計(3課時左右)

(八)、數學廣角(2課時左右)

(九)、總復習(4課時左右)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支配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單元教材分析:

通過箕一學期的“比長短”的學習,學習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相識,并會直觀比擬一些

物體的長短。本單元在此根底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學問,扶植學生相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I厘

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相識線段。主要特點有;

1、留意呈現學問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通過親身經驗學習數學學問。

2、通過多種方式扶植學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3、變更了線段的編排。

單元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經驗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學生相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I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I米=100瘦

米。

3、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根底上,培育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學生初步相識線段,學慣用刻度尺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單元教學重、難點:1、在活動中,學生相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知道1米=10()厘米。

2、建立長度觀念的根底上,培育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單元課時支配:約4課時

第一課時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

課本P1、2,例1

教學目的:

1、學生初步經驗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詳細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宜點、難點:

學生在詳細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打算: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愛好

談話:教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扶植教師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

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識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愛好。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

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溝通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索:為什么都是量數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

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察指導。

3、全班溝通匯報。

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展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一樣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展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溝通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伊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及事實不

符。

3、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

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扶植學生相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詳細的操作活動

中先月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最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定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

突,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穩(wěn)固,理論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推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

學生允獨立完成,再溝通。

假如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號的方法及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

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展測量,看所來年感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膿

子里測量。

假如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展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示學生留意

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及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擬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展實際練習,讓學生在詳細活動中冉次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課堂總結

今日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說什么?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相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

課本P3,例2,練習一1、2、3。

教學目的:

1、相識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進展正確地測量物體。(限整厘米)

2、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理論活動理解相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受

度觀念。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根底上,培育學生估顯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打算:

尺子、圖釘、紙條等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I、上一節(jié)課我們都知道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進展了測量。但在日常生活

中用它來量物體的長度是很不便利的。為了準確、便利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獨創(chuàng)了帶有刻度的

尺子。

2、介紹相識尺子。

為了便于溝通,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tǒng)一規(guī)定。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

[設計意圖]:介紹相識尺子進步學生的學問面,為下面的學習作打算。

二、操作活動,建立表象

(一)、相識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師生一起視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顏色標出I厘米的長度,說明前面

正方體的一邊正好是1厘米。

2、讓學生量圖釘的長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師:“請小摯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圖釘大約有多少長?!?/p>

學生活動,教師巡察指導。

溝通得出一個圖釘的長度大約是I厘米長。

3、教師明確量的正確方法:圖釘的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對著幾。

4、請小摯友最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學生活動,同桌溝通。

5、穩(wěn)固1厘米的表象。

請小摯友用手勢比劃1厘米的長度。

閉上眼睛想1厘米的長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四周,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約1厘米長的?讓學生去找大約I厘米長的物體。

扶植學生形成1厘米的顯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們己經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對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們就來量一量物體的長度。

請小摯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教師為你們打算的紙條。留意測量的方法要正確。

2、學生測量紙條。教師巡察,加強個別指導。

3、溝通反應。教師再次強調測量的正確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詳細的操作活動中,有助于扶植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親身經驗學習數學學

問。

三、秘固深化,理論應用。

1、請學生隨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鉛筆,量一量你的鉛筆有多長。量好后同桌溝通檢查。

2、4人小組合作,每人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給大家看。教師個別指導。

3、學生自己選擇身邊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鉛筆的長,數學本子的長,橡皮的長等。

[設計意圖]:學生在各種理論活動中進一步穩(wěn)固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課堂總結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單元教學支配

單元教學內容: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理論活動:我長高了

單元教才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

十數的根底上編排的。主要包括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

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理論活動:我長

高了,這部分教材結合前面所學的內容,聯(lián)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測量長度的活動。教材通過

讓學生互相量身高、步長、臂展以及測量門窗的寬度等實際活動,加深對厘米和米的相識,穩(wěn)固用

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同時,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各部分長度的測量,

感受成長的歡樂。在這個活動中,教材還設計了統(tǒng)計的內容,使學生進一步穩(wěn)固對統(tǒng)計學問的駕馭。

單元教學要求:

I.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詳細情景進展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可以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學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潔問題。

單元教學重、難點:留意學生對兩位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筆算的計算過程及方法的理解。

單元課時支配:

I、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I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

(不進位加法)

教學內容:

課本P8---P10例1、例2

教學目的:

1、在詳細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一樣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究并駕馭兩位數加兩位數時常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駕馭筆算加法的法則,能嫻熟的計算。

3、培育學生細致、細致、書寫工整的習慣。

教學直點:

1、理解一樣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駕馭筆算的計算法則,能嫻熟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一樣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打算: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景導入,激發(fā)愛好

投影H示P8主題圖,引導學生視察:同學們打算去參觀博物館。請大家細致視察這幅圖,你發(fā)覺了

哪些數字信息?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全班匯報發(fā)覺。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小組溝

通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視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覺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愛好。

二、合作溝通,駕馭算法

1、依據學生的溝通狀況組織教學例lo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索,小組溝通計算方法。先嘗

試寫豎式,再討論總結列豎式應留意的問題。

2、完成P9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教學例2。學生嘗試計算,溝通算法。嘗試用多種算法計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察、指導。

[設計意圖]:在嘗試、溝通中駕馭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三、練習,理論應用

1、練習二第1題說說圖意,溝通算法并匯報。

2、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板演筆算過程,同時教師巡察、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扶植學生穩(wěn)固兩位數及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計算,嫻熟駕馭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

(進位加法)

教學內容:課本Pl1-P12例3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生的溝通,發(fā)覺100以內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擬嫻熟地進展計算。

3、能運用數學學問嘗試解決問題。同時培育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生的溝通,發(fā)覺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

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擬嫻熟地進展計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并駕馭進位的方法。

教學打算: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愛好

1、指導學生看第8頁主題圖。問: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視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覺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愛好。

二、合作溝通,駕馭算法

I、教學例3。

獨立思索,小組討論溝通。

2、匯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3、3、小結。今日學的內容有什么特點?你能給這種算式取個名字嗎?板書課題:進位加法。

4、完成練習二第3題學生看圖,理解題意,或是擺小棒扶植理解。再列豎式計算。學生匯報,并

說明計算方法。

5、總結算法。先獨立思索再小組溝通。指名匯報,引導學生總結:要把一樣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設計意圖]:在嘗試、溝通中駕馭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理解算理。

三、秘固練習,理論應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同桌溝通想法。學生匯報并說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溝通視察到的信息。學生匯報。

3、完成PI3第4題教師巡察、指導。指名匯報、訂正,指兩道題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學生能更為嫻熟地駕馭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練習課

教學內容:課本P14---P15練習二

教學目的:

1、穩(wěn)固兩位數及兩位數的加法運算,加深加法意義的理解,為退位減法的學習做打算。2、讓學

生有時機在不斷探究和創(chuàng)建的氣氛中培育解決問題的實力,激發(fā)學習數學的愛好。3、引導學生在辨

識的練習中體驗數學學習的興趣性、挑戰(zhàn)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實力上得到不同的開展。

教學直點: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比擬嫻熟的進展兩位數及兩位數的加法運算,進步學生的運算技能。

2、培育學生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教學難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比擬嫻熟而準確的進展兩位數及兩位數的加法運算。

教學打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學習了關于兩位數及兩位數的加法運算。你們有哪些收獲呢?指名匯報。

2、總結得真不錯。今日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i寸論,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信任大家會有更大的收獲。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

二、合作探究,穩(wěn)固學問。

1、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5題。教師巡察、指導。做完以后請小摯友在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2、名匯報、并說明計算方法。計算兩位數及兩位數的加法時,要留意什么問題?指名答復。

3、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這些計算對嗎?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把錯誤的改正過來。指名匯

報,并說出錯誤應當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9題。教照巡察。指名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5、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細致讀題,理解題意后完成填表。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視察表格,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指名匯報。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6、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8題。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瘠菇,如今它們正在為誰采的蘑菇最多而

吵鬧,你能幫幫它們嗎?

7、怎樣做才能解決它們的問題?指名匯報。

8、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10題。請在小組內討論、溝通完成。教師巡察。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開展。

三、課堂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學生從學問、方法上進展總結。

四、隨堂練習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

(不退位減法)

教學內容:課本P16、17例1,練習三1一3題。

教學目的: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覺數學問題,逐步培育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實力。2、激

勵學芻進展算法探究,駕馭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結合情景,對學生進展愛國主義教化。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理解一樣數位對齊的意義,探究并駕馭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駕馭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打算: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愛好

1、出示主題圖。

2、分小組溝通從圖中理解到的信息,

3、匯報: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贏了?

4、依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會解答嗎?

[設計意圖]:通過視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覺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愛好。

二、合作溝通,駕馭算法

1、教學例1.

細致地視察圖。怎么解決聰聰的問題。板書算式:56-22,思索計算方法,在練習本上試算。小組溝

通算法。指名匯報。

2、小結:先自己歸納,再得出:一樣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場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設計意圖]:在嘗試、溝通中駕馭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二、穩(wěn)固練習,理論應用

1、完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選擇一道題及同桌溝通算法。匯報結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3、完成練習三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匯報、訂正視察兩道題的區(qū)分及聯(lián)絡,在小組內溝通發(fā)覺。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駕馭計算方法。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學生先互相說說再答復;一樣數位對方,

從個位開場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四、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五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

(退位減法)

教學內容:課本P18-P19例2、例3

教學目的:

1、選擇自己寵愛的方法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2、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增加學生的愛國這情。

教學重點:

駕馭月筆算方法計算兩位數退位減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學難點:

能運月豎式計算兩位數退位減法。

教學打算:主題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愛好

出示主題圖。聰聰還有一個問題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答

復。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

二、合作溝通,駕馭算法

1、教學例2。

A.結合前面所學的學問思索計算方法。

B.分小組溝通想法: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

C.匯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豎式計算。

E.用擺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學生用自己寵愛的方法思索并匯報。

2、教學例3.

出示50-24請你用自己寵愛的方法計算,然后在小組內溝通你的算法。教師巡察指導,學生匯報。

3、小結。先學生思索計算方法。分小組溝通想法。并匯報:一樣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假如個

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練習、溝通總結,使學生駕馭退位減法的筆算方法。

三、穩(wěn)固練習,理論應用

1、完成第19頁做一做第2題。教師巡察、指導。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2、完成第20頁練習三第5題。先用小棒擺一擺,再計算。指名匯報

3、完成練習三第6題。教師巡察、指導。學生匯報并說明錯誤的緣由,及怎樣改正。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駕馭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你乂學會了什么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六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

(練習課)

教學內容:課本P20-P21練習三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使學生駕馭兩位數及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較正確、嫻熟地計算兩位數及兩位

數的加減法。

2.進步學生的計算實力和檢查實力,培育學生的分析推斷實力。

教學直點:

查漏補缺,反應出現的問題,進步學生的計算嫻熟度和準確度。

教學難點:

進步學生的計算和檢查實力,培育學生的分析推斷實力。

教學打算:

實物投影、圖片和題卡

教學過程:

一、總結引入

小摯友們,學習了兩位數及兩位數的加減法。你們有哪些收獲呢?把你的收獲在小組內溝通一下。

指名匯報??偨Y得特別好。今日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討論。

[設計意圖]:課前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

二、穩(wěn)固練習

1、完成第20頁練習三第4題。請細致視察圖,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說給同桌的同學聽一聽。怎

樣求還剩多少個?指名答復。板書算式:32-1lo這道題該如何計算呢?

2、完成第20頁練習三第3題。教師巡察。指名匯報,選一道題說說計算方法。

3、完成第21貝練習三第9題。教師巡察。指名匯報。

4、完成第21頁練習三第7題。同桌兩個同學及相說?說下面各題差的十位上是幾?你是怎樣想的?

5、第22頁練習三第10題。細致視察,你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匯報。怎樣求雨傘多少錢一把?

獨立完成后和同桌溝通一下計算方法。指名匯報,并說明算法。

5、第22頁練習三第II題。先自己獨立完成,完成后從加法和減法中各選一道題在小組內說說計

算的方法。指名匯報、訂正。

[設計意圖]:1、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駕馭計算方法。

三、強化練習

1、完成第21頁練習三第8題。有3只母雞帶著自己的孩子出來找吃的東西??扇业男‰u混到了

一起。你能扶植雞媽媽找到自己的孩子嗎?教師巡察。指名匯報、訂正、評比。

2、完成第22頁練習三第12題。袁師巡察。指名匯報,并說明填法。

3、完成第22頁練習三第13題??戳吮硪院?,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和小組的同學溝通。指名匯

報。選擇兩個你寵愛的問題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并說說計算的方法。

[設計意圖]:進步學生練習的嫻熟性。

四、總結:通過今日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七課時求比一個數少兒的數

教學內容:課本P23例4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學慣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問題。

2.使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減法學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潔問題。3.培育學生的數學

生應月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力。

教學置點:

學生學會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育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學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潔問題的意識和實力。

教學打算: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愛好

出示主題圖。從圖中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視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覺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愛好。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學例41、出示題目,細致視察、思索。分組討論。2、學生討論解答的方法。學生回憶、

遷移忌索,或是擺學具扶植理解°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3、學生在小組內溝通解答的思路。

學生匯報。(二)、完成第23頁做一做。視察圖,在小組內溝通理解到的信息。指名說明解題思路。

思索、提問,在小組內溝通問題。選擇一個提問進展解答。全班溝通并說出解答思路。(三)、小結:

比擬一下,今日學習的學問和以前學習的有什么區(qū)分和聯(lián)絡?指名答復。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所學學

問。

[設計意圖]:在操作中駕馭方法,進一步培育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力。

三、穩(wěn)固練習,理論應用

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四第3題,選擇二題說說計算方法。2、完成練習四第1、2題學生讀題,理解

題意,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扶植學生進一步穩(wěn)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解答方法,體驗解答的過程。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學生自己總結。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八課時求比一個數少兒的數

(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P24---P25,練習四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可以嫻熟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學問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簡潔問題。

2、進一步培育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力。

教學亶點:

進步學生100以內的加減法學問的計算技能。

教學難點:

進一步培育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力。

教學打算: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學,這學期又轉來5位同學,二(1)班如今有多少位同學?這道題該

怎樣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匯報解題思路。學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練習的目的。

二、合作探究

1、完成第24頁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并答復。

2、完成練習四第8題。教師巡察、指導。指名匯報,選題說計算方法。計算兩位數及兩位的加、

減法時要留意什么問題?指名匯報、歸納。

3、完成練習四第5題。視察統(tǒng)計表學生分小組溝通從統(tǒng)計表中理解的信息。學生匯報發(fā)覺。思索、

提問,和同桌溝通問題。選擇兩個問題列式算一算。學生匯報提出的問題及解答思路。

[設計意圖]:扶植學生進一步嫻熟10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進步計算的正確率,同時進步學生的統(tǒng)計

意識。

三、穩(wěn)固練習,理論應用

1、完成練習四第6題。視察圖,把你理解到的信息說給同桌聽一聽。并匯報:怎樣做可以知道第二

只啄木鳥吃了多少只蟲?在練習本上解答出來。學生匯報解題思路。2、完成練習四第7題。從圖中

你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答復。怎樣做可以知道小玉攢了多少錢?把你的方法在小組內說一說。指

名匯報解答方法。做了這道題,你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學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潔問題。進一步培育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

問題的實力。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學生自己答復。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九課時連加、連減

教學內容:課本P26—P27例1、例2

教學目的:

1、通過同學間的溝通,駕馭用豎式連寫的方法,會正確計算三個數的加、減法。

2、培育學生細致、細致的計算習慣,

3、穩(wěn)固KX)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宜點:

1、使學生駕馭用豎式連寫的方法,會正確計算三個數的加、減法。

2、培育學生細致、細致的計算習慣,

教學難點:

敏捷運用口算或加減法豎式等方法計算連加連減的問題。

教學打算: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愛好

1、口答。

7+6+58+9-1324-10-720+30+1017-3+4

2、提醒課題:今日我們將接著討論三個的加減法。

[設計意圖]:復習引入,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

二、合作溝通,駕馭算理

1、教學例1。

(1)、出示主題圖。學生視察圖并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學生依據表格理解信息并提出問題。在小組內溝通你想到的問題,并解答出來。

(3)、怎樣求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學生答復,教師板書算式28+34+23這道題怎樣計算呢?學生試

算并在小組內溝通計算方法。學生匯報,展示算法。比擬各種豎式的區(qū)分及聯(lián)絡及優(yōu)劣。

2、教學例2。

出示主題圖細致視察主題圖,理解信息。分小組溝通從圖中發(fā)覺的信息。思索解題方法。在練習本

上寫巴連寫的豎式。學生,匯報,板演解答過程。

3、完成練習26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匯報、板演,并說明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溝通駕馭用豎式連寫的方法,會正確計算三個數的加、減法。

三、穩(wěn)固練習,理論應用

1、完成27頁做一做。

2、完成29頁練習五第1、2題。

3、引導完成29頁練習五第3題。算好后學生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穩(wěn)固100以內的加減法。

四、課堂總結:

學生在學問、方法上做一個回憶。學生自由說說。

五、隙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十課時力口、減混合

教學內容:課本P28例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探究并初步駕馭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方法。

2、開展學生解決簡潔實際問題的意識和實力。

教學重點:

初步駕馭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依次以及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運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學打算: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摯友們,你們在乘坐公共汽車過程中發(fā)覺了哪些及數學有關的問題,說給同學聽一聽。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習的愛好。

二、合作溝通,駕馭算法

1、教學例3。

(D出示主題圖。理解信息,小組溝通。

(2)出示應用題:車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乂上來人28人,如今有多少人?理解題意、獨

立解答、小組溝通、匯報板演。在練習本上寫連寫豎式。

2、練習。完成P28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察、指導。指名說說計算過程。3、小結。加

減混合運算應當怎樣進展計算?計算時要留意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1、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駕馭方法。

2、開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三、穩(wěn)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第8題分小組競賽完成。指名說說計算方法。2、完成練習五第5、8題教師

巡察、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3、完成練習五第6題。視察理解信息,和同桌溝通發(fā)覺。

獨立思索并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穩(wěn)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

今日我們學生了什么學問?你又學會了什么?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須要留意什么問題教師引導梳

理。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十一課時力口、減法估算

教學內容:課本P34例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結合詳細情境進展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2、培育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實力,培育數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置點:

學生能結合詳細情景進展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教學難點:

探究加減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學打算: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摯友去過超市嗎?我們在買東西時有時并不須要算的很準確,你只須要算出一個也許的數就可

以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

二、合作探究

I、教學例4。想一想,在小組內說一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狀況不須要進展準確計算,只要

計算H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

(I)、出示主題圖。媽媽帶了100元錢夠不夠,須要準確計算嗎?

(2)、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進展估算,并在小組內溝通。學生匯報估算方法。視察、比擬這些估算

方法,在小組內溝通發(fā)覺。學生匯報,歸納。

(3)、準確計算一下這三樣東西一共要花多少錢,還剩多少錢,來檢驗一下自己的估算結果是否合

理。教師巡察、指導。指名匯報。檢驗以后學生匯報想法。

2、完成P3I頁做一做。細致看圖,理解題意,然后在小組內溝通估算方法。

[設計意圖]:1、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可有不同的方法。

2、進步估算意識和實力,增加數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三、穩(wěn)固練習,檢驗效果

1、完成P32練習六第1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學生匯報,并說明是怎樣進展推斷。

2、完成練習六第2題看圖理解題意,思索解題方法。學生匯報,并說明估算方法。

3、完成練習六第3題教師指導學生溝通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扶植學生進一步進步加減法估算的實力。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日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十二課時整理及復習

教學內容:課本P33

教學目的:

1、扶植學生進一步穩(wěn)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進步計算的正確率。

2、通過練習,培育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實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3、培育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學問的實力。

教學重點:

1、復習和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練習,培育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實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教學疑點:

1、進一步穩(wěn)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進步計算的正確率。

2、能敏捷運用筆算加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打算: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口算。P35練習七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校對答案并說說計算方法

o2,完成P34練習七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溝通算法。教師巡察、指導。學生個別答復。

[設計意圖]:通過口算及筆算的練習,引出課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

二、合作溝通,歸納整理

1、整理。學生在小組內溝通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歸納:筆算加法:一樣數位對齊;從個位

加起(也可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筆算減法:一樣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

夠減,向十位退一。學生單獨思索筆算加減法的的一樣點和不同點,以及簡潔出錯的地方,在小組

內溝通想法。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匯報。

2、完成P34練習七第3題學生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出示主題圖學生視察后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想好以后在小纖內溝通。并選擇兩個問題解答說

說解題思路。學生匯報。

4、完成P35練習七第6題。學生讀即,理解題意。說說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培育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學問的實力。進步學生的計算實力。

三、穩(wěn)固練習,穩(wěn)固舊知

1、完成P34練習七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第4題。教師巡察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結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題讀題理解題意。要知道大約須要多少錢?你是怎讀想的?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指名答復。

4、完成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答復: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進一步穩(wěn)固所學學問并能運用學問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依據板書,學生自己進展回憶總結。

五、隨堂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十三課時我長高了

教學內容:課本P36、37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穩(wěn)固為長度單位的實際感知,穩(wěn)固測量的方法,培育學生的動手實力和解決

實際問題的實力,培育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學生進一步穩(wěn)固對統(tǒng)計學問的駕馭,并通過統(tǒng)計表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育學生合作溝通的意識和實力,

教學重點:

動手測量生活中的物體的長度,增加學生的動手實力,訓練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旌點:

在教學活動中有效組織和調控學生的理論活動。

教學打算:

實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測量身高的體重秤,學生記錄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活動

問:你們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兩手身開有多長?你的步長是多少?教室的門寬是多少?

窗戶寬是多少嗎?怎樣做就可以知道這些答案呢?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為活動的進展做好打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理論活動

1、測量身高?!澳愕纳砀呤嵌嗌??"我們怎樣做就可以知道?我們班誰最高?誰最矮?哪個高度

的人最多?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我們很清晰的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學生思索后答復:可以運用統(tǒng)

計表讓我們特別清晰的知道同學們的身高狀況。相識統(tǒng)計表。用測量工具測量身高。一邊測量一邊

計錄。測量完后進展討論溝通。視察統(tǒng)計表,在小組內溝通從表中理解的信息。指名答復。

2、測量活動。小組同學商議一下,你們想測量什么?學生進展測量。教師巡察、指導,留意引導學

生運月正確的測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學生匯報測量狀況。

[設計意圖]:通過統(tǒng)計表獲得有用的信息。穩(wěn)固測后方法,建立長度觀念。培育合作溝通的意識和實

力。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日的理論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談收獲。

四、隨堂練習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

單元教學支配

單元教學內容:第三單元(角的初步相識)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教學角和直角的初步相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相識長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的根底上教學的。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2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景相識角和直角。

角和宜角及實際生活有親密的聯(lián)絡,四周很多物體上都有角。教材從學生熟識的校園生活情景引出

角和直角,并從視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和直角,使學生經驗數學學問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

學問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視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fā)起探究數學的愛好。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扶植學生相識角和直角。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學生缺乏感性閱歷,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干脆的閱歷,才便于在此

根底上進展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教材依據兒童學習的這?特點,通過實際

操作活動,如折置、拼擺、測量、制作等,來扶植學生學習幾何學問。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相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相識直角,會用三角板推斷直角和回直角。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相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和直角。

單元課時支配:約2課時

第一課時角的初步相識

教學內容:

課本P38、39、例1、例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的: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相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能分辨角。

教學亶點:

學生初步相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打算:

情景圖,剪刀、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小摯友請你視察這幅圖,你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

學生視察圖,溝通信息。

2、教師用線標出球場的角。再細致視察,你發(fā)覺了什么?

學生視察后全班溝通。

3、這些都是角,今日我們就來相識角。板書:角的初步相識

[設計意圖]:通過對主題圖的視察,讓學生感受到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引發(fā)學生相識的愛好。

二、視察理論,探究新知

1、相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小摯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

特征?

學生視察物品找尋角。

(2)、同桌溝通。

(3)、全班匯報。教師畫出角。問:你能給角的各部分取個名稱嗎?

在學生給角取的名稱中歸納得山角的名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你能從我們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及邊。

學生找尋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及邊。

2、制作角。

(1)、教師:剛剛我們相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角?

思索一下,你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制作出一個角?

學生獨立思索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組內展示,并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巡察、指導。

學生/,、組內展示角,溝通制作過程。

(3)、全班溝通。誰來向全班小摯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4)、教師演示將角的兩條邊叉開、收攏。問:你發(fā)覺了什么?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教師引導學生思索角的大小及什么有關?及什么無關?

3、畫角。

(I)、我們已經相識了角也制作了角,如今我們來畫角。你認為角該怎么畫?

(2)、教師示范畫角,并說明: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2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

角。

(3)、學生練習畫角。

請小摯友在練習本上畫角,畫好后及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畫角的時候要留意什么?

總結回角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找尋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數學中所要討論的角;相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制作角

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及角的兩邊又開程度有關系,而及角的邊的長短無關。

三、穩(wěn)固練習,拓展延長

1、完成P40頁的1、2、題。

2、創(chuàng)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chuàng)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美在哪兒?你們能用角創(chuàng)作出這樣美麗

的圖案嗎?試試看。

3、學生創(chuàng)作畫。

[設計意圖]:練習融興趣性、創(chuàng)建性于一體。學生在練習、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豐富了對角的相識,更重要

的是激發(fā)了學生大膽的想象,在活溝中體會并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四、回憶全課,總結進步

今日的這堂課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以后我們要細致視察,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學問。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直角的初步相識

教學內容:課本P40、41,例3、例4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的:

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相識直角,會用三角板推斷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宜點:

學生初步相識并會推斷直角。

教學涯點:

會用三角板推斷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活動角)這是什么圖形?

角的大小及什么有關系?

教師演示轉動成直角,問:你們見過這樣的角嗎?

這種角就是直角。

[設計意圖]:通過舊知的復習引發(fā)學生相識直角的愛好。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例3。

(1)、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角?把你發(fā)覺的這種先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學生小組溝通發(fā)覺。

匯報發(fā)覺。

(2)、教師板書畫一個直角。學生視察教師畫的角。

(3)、你能制作一個直角嗎?想一想你打算怎樣制作,做好后在小組內溝通相識你制作的直角。

學生思索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組內溝通相識直角。

(4)、教師指名匯報制作直角的方法。并依據學生的匯報確定是否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

將這張紙上下對折,再沿著折痕對折就可以得到一個直用。

2、教學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小組討論溝通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學生匯報,并驗證方法:在我們的三角板上有一個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

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如今請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學生視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學生分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四周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匯報。

3、畫直角

(1)、你還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I可憶一下上節(jié)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然后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畫一個直角。畫好后給小組的同學

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學生回憶畫角的方法,思索直角的畫法再畫出直角,溝通畫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畫直角并說說畫法。

畫直角的時候要留意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

[設計意圖]:通過對學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視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動,使學生充分相識直角的特點,

加深學生對直角的理解。讓學生推斷直角、畫直角等小組活動,學生進一步相識直角,會正確推斷

直角。并通過復習角的畫法引發(fā)學生思索直角的畫法及得出畫法、正確畫直角。

三、學習效果測評

1、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I題.

你能找出我們身邊的直角嗎?找到尹驗證后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分小組找尋直角并溝通。

2、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匯報并要求說出是怎樣畫的。

學生獨立畫直角并思索是如何畫的。并匯報說明畫法。

[設計意圖]:通過找尋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畫直角等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直角就在我們的身邊。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學問?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學問。

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用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內容:課本P42、43頁及練習人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的:

嚴密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學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加深對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學難點: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及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

教學打算:

相關圖片、方格紙、正方體和長方體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完成第42頁練習八的第2題。

出示三角形和四邊形。

視察這兩個圖形,你發(fā)覺了什么?指名匯報。

學生視察圖形并思索。

今日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相識角和直角。

[設計意圖]:情境學習,進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

1、完成第42頁練習八第3。

要求視察區(qū)分出題中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么?說說理由。

學生視察題中的圖形然后推斷,匯報說明理由。

如第2個圖可以引導學生說兩條線相接的地方不是一個頂點,而是一段彎曲的線,所以不是角。

2、完成第42練習八第3題。

教師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或把這兩個角做成投影片,把他們重疊起來驗證。

學生月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從而驗證角的大小。

指名匯報并說明你發(fā)覺了什么?

3、完成第42練習八第4題。

教師兄讓學生百觀推斷,再用三角板來檢查題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學生先獨立直觀推斷,再用三角板檢驗。

指名匯報,并說明理由。

4、完成第42練習八第5題。

教師月釘子板或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照樣子畫出兩個圖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檢驗一下是否是

直角。

學生活動。

5、完成第43練習八第6題。

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照教科書上的樣子畫。

視察這兩個圖形,說說你發(fā)覺了什么?

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兩個三角形,視察圖形、思索、匯報。

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理解到:角是由?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角的大小及畫出

的邊的長短無關;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學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學習效果測評

1、完成第43練習八第7題。

左圖中有3個角,中圖中有7個角,右圖中有8個角。做題時教師要先讓學生找.教師作必要的指

弓I。

2、完成第43練習八第8題。

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個角。教師指導學生數數看一共有多少個角。

學生活動。

指名匯報并演示數法。

[設計意圖]:變式練習加強學生對角和直角的相識。

四、課堂總結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

單元教學支配

單元教學內容: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

單元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相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對乘法的第一次系統(tǒng)理解、相識。教材在編排上緊緊抓住新舊

學問之間的嚴密聯(lián)絡,通過學生嫻熟而寵愛的嬉戲等活動,首先給學生呈現出幾個一樣加數求和的

狀況,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視察、分析、比擬,從而建立乘法的意義于頭腦之中。大體可以分為兩

個層次:一、以學生的活動狀況供應同數相加的狀況,引出乘法運算;二、進一步溝通同數相加及

乘法的聯(lián)絡,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教材結合詳細的事例,激發(fā)學生操作、視察等探究性的

活動讓學生開展有意義的學習,使學生可以加深對乘法的理解和相識。

單元教學要求:

1、通過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可以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相識乘號、因數,會讀寫乘法算式。

單元教學重、難點:

1、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及加法的聯(lián)絡。

2、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單元課時支配:(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相識..............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復習和整理......................1課時

第一課時乘法的初步相識

教學內容:課本p44?46頁,例1

教學目的:

I、通過動手操作等理論活動,使學生可以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相識乘號、因數、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置、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一樣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擬簡便,相識乘號、會讀,寫乘

法算式

教學打算:

小棒、練習本、題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嬉戲呢,讓我們來看看吧。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愛玩什

么工程?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愛好。

一、相識乘法建立概念

I、出示插圖數一數:摩天輪上共有幾人

2、分小組討論一下:怎樣數?怎樣算?

3、請分組匯報說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板書: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

幾個1相加?20個1相加

2)每個吊廂坐4人,一共有5個4相加,4+4+4+4+4+4=20還有別的算法嗎?

3)2+2+2+2+2+2+2+2+2+2=20

10個2相加

4)6+6+6+6+6+6=36

6個6相加

4、師小結:像上面算法來算,你覺得怎樣?

對呀,太費事了.為了更簡便地表示像這種有很多個一樣加數連加的算式,今日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

計算方法

板書:“乘法”

5、同學來視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大家說得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