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1_第1頁
《山居秋暝》教案1_第2頁
《山居秋暝》教案1_第3頁
《山居秋暝》教案1_第4頁
《山居秋暝》教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21.《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人教(部編版)21.《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說課稿老師好,同學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山居秋暝》。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與課程標準要求。我準備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師在關鍵環(huán)節(jié)實施加以點撥。我準備了一個課時來實施教學。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序四個方面進行說課。一、說教材。《山居秋暝》是國家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首詩。唐詩在中國的詩歌是上是輝煌的時期。今天我們學的這一首是初唐詩人王維的后期代表作——《山居秋暝》。王維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歌中最重要藝術手法,是用自然美來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運用比興手法,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情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詩詞的基礎,但是知識還不成體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認識。對學生的要求:學生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探索作品中蘊涵的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感情世界。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和課程標準,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目標如下:知識與技能:1、了解我國詩歌發(fā)展史,特別是近體詩的發(fā)展情況與體例(如節(jié)拍、對仗、押韻等)。2、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3、了解詩歌的常見表現(xiàn)手法。4、掌握詩人的精湛構思和獨特風格。過程與方法:1、通過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2、了解常見的藝術手法并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感受詩人的高潔情懷。2、學生產生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動力。本課學習的重點是:感受詩歌《山居秋暝》的意境,學習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表達效果。本課學習的難點是:根據(jù)詩歌的意境,體會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風格。二、說教法。古代詩歌特別是近體詩的鑒賞和誦讀往往是合二為一的,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詩句含義和藝術特色。本課的教學目標在于讀懂詩歌的內容與寫法,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首詩的教學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所以我會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引入對比的方法,使學生能夠縱向和橫向地理解這一課。通過比較《山居秋暝》與王維另一首詩《鳥鳴澗》的相同點不同點,突出本詩以動襯靜的寫作方法。我還會通過營造意境,加深同學學習體驗,全程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箏曲。先讓同學走進詩歌的意境中,最后走出來分析這首詩,感性認知和理性分析相結合。另外,在講解詩歌內容及藝術技巧的基礎上,給同學們講一些詩的句法與章法,格律常識等,但不要講得過多過深。教法的設計意在通過講解這首詩將鑒賞古詩的詩法交給大家,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概括來說,我的教法分為以下五點: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2、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3、運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突破教科書、黑板、粉筆的局限,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聲像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對課文的理解。4、《山居秋暝》與《鳥鳴澗》的對比,擴大學生對詩歌橫向和縱向的了解。5、在理解詩歌意境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說學法。今天學生學習的是詩歌鑒賞。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為了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比如說,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或者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問題如詩歌描寫了怎樣的場景,本詩是怎樣以動寫靜的……然后讓學生探究問題,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再學生匯報探究結果,最后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方式可以是教師評、學生他評或者互評。四、說教序。(一)導入。中國是個詩的國度。詩人燦若星河,作品浩如煙海,風格異彩紛呈。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作品,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卓爾不群的藝術才情。(二)解題。多媒體顯示有關知識。(三)相關知識介紹1、問近體詩產生的時代,包括哪些類型。2、老師補充近體詩的知識。3、ppt補充王維與《山居秋暝》的背景知識。(四)誦讀。1、請兩名學生朗讀詩歌。2、老師和學生一起更正錯誤的讀音,錯誤的斷句。如浣女的浣讀音,王孫/自可/留的斷句。3、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版。4、初步感知詩歌意境,問學生能聯(lián)想到什么景象,學生回答。5、介紹誦讀技巧。6、師生一起誦讀。(五)品味鑒賞。1、疏通詩意。2、講解藝術手法,與《鳥鳴澗》對比。3、理解“詩中有畫”的風格,感悟優(yōu)美意境。4、理解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六)練習。想象訓練(學生寫作,將詩歌改寫成一篇小散文)。附:板書設計。流程圖式板書。我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行文脈絡,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詩歌。老師、同學們,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講授法、問答法、情景創(chuàng)設法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0古詩三首山居秋暝-人教部編版20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2.認識王維創(chuàng)作后期詩歌中流露出來的隱逸傾向。??教學難點:??品味詩中所描寫的山村景色,體會詩人向往隱逸生活的情趣。?教學過程:一、導入大詩人蘇軾曾經(jīng)說過這么一句話:“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边@摩詰指的是誰呢?是唐代詩人王維。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王維是一個能詩善畫的人,但是我們誰知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究竟是什么樣的境界呢?好,這一課我們來學習王維的詩《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寫什么)1.初讀感知課文(自由、放聲),把握大意(學生體會,老師解題)A,學生自己理解大意問題:《山居秋暝》這首詩寫了什么?答案:詩歌通過具體景物描寫,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傍晚秋景圖。B,解題輔助理解問題:山居秋暝應該如何理解答案:山居:隱居在山間。秋:季節(jié),指秋天。暝:傍晚。山居秋暝:詩人在山中看到的一幅美麗的傍晚秋景圖。2.正音、辯形、釋意暝:ming傍晚喧:xuan浣:huan三、再讀課文,領悟內涵(怎么寫)1.找意象(學生討論歸納)問題:前面我們已經(jīng)知道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圖,那么詩人通過哪些景物來描寫這幅美景圖呢?下面大家默讀詩歌,找出文中所描繪的景物。答案:山,雨,月,松,泉,浣女,漁人2.品讀詩句,領悟內涵(學生感受品讀相關詩句)(1)學生談景物給人的感受問題:詩中作者寫的這么多景物給人的感受是怎么樣的?哪位同學來談談?答案:A首聯(lián):山,空氣,特點是空曠、清新。(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曠清新的韻味)板書:空山——空曠雨——清新問題:“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魚舟,詩人怎么筆下說是“空山”呢?答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又由于這里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翱丈健眱勺贮c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翱铡辈粌H寫出了清幽安逸之境,也正是詩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禪心,不是山空,是心空?!翱铡崩硎欠鸾痰幕窘塘x,王維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世人稱其為“詩佛”?!翱铡笔鞘澜绲恼鎸嵄鞠?,詩人參透了佛理。四大皆空,寧靜淡泊,超然脫俗。佛理的浸潤,使詩人在表達凡情中,有了深邃的意趣,其詩中的“空”境,以豐富的聲響色相、物態(tài)人跡,展示心意的空靈,將虛實相生的意境藝術推向極妙的境界?!翱丈健痹谶@里明言山空,實則為心空,說明詩人晚年已經(jīng)參悟世間萬象,看透人事紛爭,心境歸于寧靜。相關知識補充:a關于佛教的知識:認為“四大皆空(空性,空理,空境,空觀),五蘊無我”??眨硎救f法都由因緣和合而生起,沒有固定的實在性,與緣起同義。它的義理否定事物的實在性,否定構成自我與世界的恒存的永久的實體,也否定持有這種見解的看法?!翱铡钡奈ㄗR宗主張“境由心造”、“萬法唯識”、“唯識無境”。b關于“空山”的相關知識:《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薄而B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盉頷聯(lián):月、松,特點是明凈,清幽。(學生結合《荷塘月色》里對月、樹的描寫感悟月的皎潔,月下松林的斑駁朦朧美,體會松林的清幽。泉水叮叮咚咚響像歌聲。)板書:月——明凈松——清幽泉水——清澈,歡快意境:“明月松間照”——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林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扒迦狭鳌薄迩宓娜蠕鹊亓鳛a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fā)光、隨風飄蕩,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特色:一靜(月、松)一動(泉水),一色(月色皎潔、青松蒼翠)一聲(泉水)C頸聯(lián):浣女:純真,活潑。漁夫:勤勞,樸實。(學生討論品讀)板書:浣女——純真、活潑漁夫——勤勞、樸實理解:上句寫女子,先聲奪人,先聞其聲,后見其人。詩人先寫“竹喧”、“蓮動”,是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聽到竹林的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fā)現(xiàn)浣女、蓮舟。問題:為什么山中清幽又要有浣女的喧呢?是不是出錯了?答案:從全詩看,以“喧”來反襯“靜”。正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寫出事物的動態(tài)不是為了破壞這個幽靜的境界,而是為了烘托它。人們從這些喧鬧的景物中,很自然的體會出一種和平恬靜,體會出恬靜中的一片活潑生機,因而它給人的感覺就不是枯寂陰森,荒涼可怕的。人是一切景物中的點綴。人的出現(xiàn),會使原本美麗的畫面更加增添一種靈動,飛揚的色彩和情調?!跋s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種以動寫靜的寫法,更襯托出山林的“空”和“靜”。(2)通過感受,糾正讀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讀,然后學生范讀,最后不行時老師讀或者放錄音機糾正讀法。(3)品讀課文,再現(xiàn)意境(學生閉眼想,老師描繪)秋天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樹木繁茂,空氣清新,高山空靜,宛若世外桃源。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數(sh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清清的泉水匆匆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fā)光、隨風飄蕩。竹林里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剛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也許她們正為什么開心的事兒在竹林里嬉戲追逐,笑鬧聲傳出翠竹林之外。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花搖動,水波蕩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弄亂的荷塘月色,劃破了大山的寧靜。(4)總結這首詩的意境“空”為全詩之眼,言山空實則為心空,詩人晚年已經(jīng)參悟世間萬象,看透人事紛爭,心境歸于寧靜。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靜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tài),清泉流溢是動態(tài)。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讀這四聯(lián)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作?!对鲇喸u注唐詩正聲》郭云:“色韻清絕?!薄短圃娊狻罚骸把排d淡中有致趣”?!短圃娋亍罚骸坝邑┍緩墓惾耄須q加以平淡,遂到天成”?!短圃姾线x詳解》王云翼云:“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四、歸納(為什么寫)最后一句中“王孫”指誰?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詩人曾屬“王孫”,來自官場、來自社會,而今別居輞川。從“誤入塵網(wǎng)中”到“復得返自然”,一個“自”字表達出詩人獨特的“山居”領悟,更顯秋韻之圖乃是對羈絆人性的官場社會的強烈反駁?!傲簟闭摺熬印币?,而“山居秋暝”之“居”不僅有自然的深情召喚,更是詩人心靈的駐足。正是在這種精神背景下,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詩人眼中就顯得不足為怪了。詩文通過寫山中的景物寫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人熱愛,希望遠離塵俗,繼續(xù)歸隱的愿望。補充:王維,字摩詰,父親早逝,母親箸信佛教。二十歲中進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漸走上了明哲保身、遠禍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趨消積。從開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寶三年(743),王維先隱居終南山,晚年又在陜西藍田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渡骄忧镪浴肪褪沁@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本詩的寫作特色是什么?(根據(jù)板書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合。五、拓展你對王維這種既希望歸隱,又想領俸祿的生活態(tài)度有什么看法?從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個角度進行拓展。六、作業(yè)1.背誦《山居秋暝》2.《江雪》也是一首歸隱詩,請大家比較一下《山居秋暝》與《江雪》的異同。七、板書山居秋暝唐·王維景感受愿望自然美山、雨——空曠、清新自然美月、松——明凈、清幽泉水——清澈、歡快表達了遠離塵俗,繼續(xù)歸隱的愿望表達了遠離塵俗,繼續(xù)歸隱的愿望人美少女——純真、開朗人美漁夫——勤勞、樸實寫作特色:1.托物言志動靜結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1.1山居秋暝|人教(部編版)《山居秋暝》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了解山水田園詩和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2、誦讀課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4、對王維思想的了解。

5、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唐宋詩詞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鑒賞詩歌。2、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三、教法學法:賞讀、點撥、講析相結合。教材分析:王維屬于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這也是王維的代表作品,很能體現(xiàn)王維詩歌的特點。學情分析:學會分析詩歌的手法與情感。對于學生而言是新的知識,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注重對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能夠體會詩歌的情感,從而欣賞詩歌的美。

六、教學課時: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請同學們看黑板上“亦詩亦佛,佛性為詩,詩入佛境;半隱半仕,

仕不礙隱,隱在仕林?!边@副對聯(lián)寫的是哪位詩人?(詩佛王維)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詩佛王維,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獨特魅力!

二、識作者:

王維(701—761),字摩

詰,蒲

州(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九年(721)

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閑居藍田輞川。詩與孟浩然齊名,

稱為“王孟”。前期寫過一些邊塞詩,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園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維多才多藝,詩、畫、音樂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響很深。

三、(略說)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源于老莊哲學,成于淵明手筆,繼于大謝(謝靈運)小謝(謝眺),盛于唐代王(王維)孟(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繪秀麗的山光水色,和諧的田園生活為主要內容,寄托了作者因懷才不遇,或憤世嫉俗,或厭惡官場,或清貧自守而寧愿隱身山林,嘯傲煙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愿望。王維的這類詩的題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園詩創(chuàng)作成就。

四、知背景:《山居秋暝》是王維晚年閑居藍田輞川是寫的一首五言律詩,他在終南山下建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五、析題目,初步感知:

詩題中“山居”

、“秋暝”分別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幅以什么為題的畫呢?

明確:標題“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隱居的別墅,點明了地點;“秋”點明了季節(jié);“暝”,傍晚,點明了具體時間。整首詩所寫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見的景物。

六、詩歌朗讀指導

1、聽朗讀。

2、結合注釋,讀懂全詩。

3、誦讀全詩。

七、明晰詩意:

王維的詩被蘇軾稱贊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下面我們通過捉詩的意象,品味詩的意境來賞析這一特點。

1首聯(lián)與詩題有什么聯(lián)系?

明確:首聯(lián)緊扣詩題,點出了時間、地點、季節(jié)。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笔茁?lián)寫出了什么樣的意境?

明確: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清新,景色美妙。給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個寂靜,清新,幽雅的環(huán)境。

3、頷聯(liá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焙皖i聯(lián)“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都是寫景,有什么不同?

明確:頷聯(lián)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現(xiàn)出山村的自然美。頸聯(lián)用了竹、蓮、浣女、漁舟等意象,表現(xiàn)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頷聯(lián)側重寫物,頸聯(lián)側重寫人。

4、翻譯尾聯(lián),并體會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天的芳華景物已在不知不覺中衰敗,秋景卻很美,我還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歸去。

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欲遠離塵世歸隱山林,不再回到紛紛擾擾的官場中去的強烈愿望。體現(xiàn)了作者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5、發(fā)揮想象,聯(lián)想意境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村晚景圖。請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過創(chuàng)造性想象,補充形象,再現(xiàn)畫面,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這幅圖畫,盡可能描繪細致、語言優(yōu)美。

(提示:可從光、色、形、靜態(tài)、動態(tài)等方面展開聯(lián)想。)

參考范例:“明月松間照”——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fā)光、隨風飄蕩,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竹喧歸浣女”。竹林里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也許她們正為什么開心的事兒在竹林里嬉戲追逐著,笑鬧聲傳出翠竹林外。

“蓮動下漁舟”——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花搖動,水波蕩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弄亂的荷塘月色,劃破了大山的寧靜。

6、總結畫面內容

畫面總合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衣村女的笑聲,漁舟穿過荷叢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聲有色,有景有人,有靜有動,構成了清新秀麗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

7、山中景色令人陶醉。我們體會了“詩中有畫”的特點。

八、再次誦讀

誦讀指導

詩的首聯(lián)點題,交代時間、地點,可用敘述口吻讀。

頷聯(lián)、頸聯(lián)是詩的主體部分,寫的是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同時寄托了詩人閑適的感情,當用輕快的調子誦讀。

尾聯(lián)出句是陪襯,對句“王孫自可留”是全詩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語氣緩慢讀出,表現(xiàn)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心情。

九、深入鑒賞:“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山不空,山中有人,有樹,有水,為什么詩人寫此山為“空山”?

結合詩局理解: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劉禹錫《陋室銘》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陶淵明《歸園田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飲酒》

明確:“空”實為靜,人靜,樹靜,水靜,山靜,讓人心也靜,這種靜中透出的是一種心的空明與純靜。所以空山不是空空的山,而是寧靜的山,純明的山。

環(huán)境:無人(無達官貴人)、無聲(無塵世喧囂)

心境:空明

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薄?/p>

美在哪里?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弊髡哂们逍伦匀坏墓P調,勾畫出一幅有聲(泉聲)、有色(青松)、有動(泉流)、有靜(月照)的幽靜雅致的山間月夜圖。上句側重寫空中,下句側重寫地下,各個景物非常協(xié)調,組成一個立體感很強的完整畫面。

詩句中蘊含了幾組對比:

動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