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南省多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南省多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南省多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南省多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南省多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為距今約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guī)X文化遺址出土文物。據(jù)此推知,該文化時期()A.火被發(fā)現(xiàn)和使用 B.以使用打制石器為主C.原始農業(yè)已出現(xiàn) D.唯以采集與狩獵為生【答案】C【解析】根據(jù)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距今約5000年的中國。根據(jù)材料及所學可知,屈家?guī)X出土的古文化遺存表明,當時的主要生產活動有水稻種植、家畜家禽養(yǎng)殖、制陶和手工紡織等,這說明原始農業(yè)在該文化時期已經出現(xiàn)了,C項正確;山頂洞人已經會人工取火,題干中并沒有給出與火的發(fā)現(xiàn)和使用相關的出土文物信息,排除A項;屈家?guī)X文化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舊石器時代以使用打制石器為主,排除B項;材料已經有證據(jù)表明當時存在水稻種植、家畜家禽養(yǎng)殖等農業(yè)活動,所以并非僅以采集與狩獵為生,排除D項。故選C項。2.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當博士淳于越以“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勸告秦始皇要“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時,丞相李斯以“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來反對,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并推行于全國?!巴菩杏谌珖钡氖牵ǎ〢.分封制度 B.皇帝制度 C.宰相制度 D.郡縣制度【答案】D【解析】根據(jù)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時期的中國。根據(jù)材料信息“秦始皇”“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秦朝創(chuàng)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上,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D項正確;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度,排除A項;秦始皇創(chuàng)制了皇帝制度,其核心是皇權至高無上,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宰相制度屬于秦朝的中央行政制度,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王)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孰能當是?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時而成之,法其命而循之諸人?!倍偈嫒绱藦娬{的目的是()A.賦予君主統(tǒng)治的合法性 B.確立儒家思想正統(tǒng)地位C.奉勸君主實行法家思想 D.希冀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時期(中國)。根據(jù)材料“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孰能當是”可得出,董仲舒主張“天人感應”,提倡君權神授,迎合了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賦予君主統(tǒng)治的合法性,A項正確;漢武帝是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從而確立儒家思想正統(tǒng)地位,材料未提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排除B項;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創(chuàng)立了新儒學,并非奉勸君主實行法家思想,排除C項;西漢已經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地方關系的論述,同時材料也未涉及中央和地方關系的表述,排除D項。故選A項。4.《南史·文學傳》中有言:“自中原沸騰,五馬南渡,綴文之士,無乏于時。降及梁朝,其流彌盛?!边@一記述說明南北朝時期()A.南方文化發(fā)展水平高于北方B.北人南遷促進南方文化發(fā)展C.政局混亂使得文化重心南移D.南北之間經濟文化交流活躍【答案】B【解析】據(jù)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據(jù)本題材料“自中原沸騰,五馬南渡,綴文之士,無乏于時。降及梁朝,其流彌盛?!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方戰(zhàn)亂,北人南遷,不僅帶動了南方經濟的發(fā)展,也促使南方文化的發(fā)展,B項正確;材料只提到了北人南遷后南方文化的發(fā)展情況,并沒有提到北方的發(fā)展情況,無法形成對比,因而不能得出南方文化發(fā)展水平高于北方,排除A項;材料知識提到了“中原沸騰”導致了北人南遷推動了南方文化發(fā)展,但文化重心仍舊在北方,排除C項;材料提到的是文化的發(fā)展,并沒有提到經濟文化交流的活躍,排除D項。故選B項。5.史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西晉、南朝和隋代最高級官員出自大族所占比例的平均值接近74%,北魏、西魏和北周漢人高官出自大族的比例超過75%,到唐朝后期為62.3%。導致唐朝高官中大族比例下降的原因是()A.政權更迭頻繁 B.科舉制的推行C.南方經濟發(fā)展 D.士族階層衰落【答案】B【解析】根據(jù)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jù)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晉至唐朝時期的中國。根據(jù)材料及所學可知,科舉制以考試成績作為選拔官員的主要標準,不論出身門第,只要有學識才能就有機會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從而打破了以往大族憑借門第壟斷高官職位的局面。在科舉制下,許多寒門子弟通過自身努力學習,在科舉中嶄露頭角,進入官僚體系,使得大族在高官中的比例逐漸下降,B項正確;政權更迭頻繁并不會直接導致大族在高官中的比例下降。西晉、南朝等政權更迭也時有發(fā)生,但大族高官比例依然很高,排除A項;南方經濟發(fā)展主要是影響區(qū)域經濟格局的變化,并不是導致唐朝高官中大族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士族階層衰落會導致高官中大族比例的下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6.據(jù)史書記載,從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共243年時間,唐朝與少數(shù)民族和親就達23次之多(如表)。這一做法()突厥契丹奚吐谷渾吐蕃回紇寧遠于闐南詔2次4次3次3次2次6次1次1次1次A.擴大了唐朝政權的統(tǒng)治疆域B.消除了地方分裂的隱患C.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D.解決了民族之間的糾紛【答案】C【解析】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jù)材料“唐朝與少數(shù)民族和親就達23次之多”和所學可知,唐朝與少數(shù)民族如此眾多和親,有利于緩和民族矛盾,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C項正確;吐蕃、南詔等并非是唐朝政府直接管轄,是獨立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不在唐朝疆域范圍內,排除A項;“消除了地方分裂的隱患”的說法絕對化,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和親有利于解決民族之間的糾紛,但“解決了民族之間的糾紛”的說法同樣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C項。7.淳化元年(990年)十二月,宋太宗詔令“凡政事送中書,機事送樞密院,財貨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且“遂著為定制,中外所上書疏亦如之”。這一“定制”()A.加強了君主專制 B.體現(xiàn)了民主設計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防止了政治腐敗【答案】A【解析】據(jù)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宋代(中國)。據(jù)材料“凡政事送中書,機事送樞密院,財貨送三司,覆奏而后行”“遂著為定制,中外所上書疏亦如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的“二府三司制”,中書省長官政令、軍事上由樞密院管理,財政是三司負責,其目的是分化相權,加強皇權,A項正確;材料中的“二府三司制”是皇權專制的產物,與民主不符,排除B項;材料只是強調相權三分,沒有體現(xiàn)行政效率的提高,而且“提供了”的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材料中的“二府三司制”其目的是分割相權,加強皇權,而且“防止了”的說法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A項。8.《元史·刑法志三》曰:“諸謀反事覺……行省不得擅行誅殺,結案待報?!背勺谠懚辏?296年)五月,元廷下令:“諸行省非奉旨毋擅調軍?!边@反映了元代()A.地方司法與軍事決策權的獨立B.厘清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劃分C.行省設置不利于中央政府統(tǒng)治D.中央政府加強了對行省的控制【答案】D【解析】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元朝(中國)。據(jù)題干“諸謀反事覺……行省不得擅行誅殺,結案待報”“諸行省非奉旨毋擅調軍”及結合所學可知,表明中央對地方行省的司法和軍事權力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旨在加強中央集權和控制。D項正確;這體現(xiàn)的是中央政府加強了對地方行省的控制,而不是地方權力的獨立,排除A項;“厘清了”說法錯誤,而是中央對地方的司法和軍事權進行了限制,排除B項;C項不符合史實,行省制利于中央集權,而反映了元朝中央加強對地方行省的控制,排除C項。故選D項。9.如圖是北宋畫家崔白的《雙喜圖》(局部),畫中喜鵲一動一靜,極為傳神。如果畫家未對喜鵲進行深入的觀察探究,是不可能將畫中形象勾勒得如此生動傳神。據(jù)此可知,該畫()A.屬現(xiàn)實主義畫作 B.體現(xiàn)了盛世景象C.受到理學的影響 D.宗教氣息較濃厚【答案】C【解析】根據(jù)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時期的中國。根據(jù)材料及所學可知,崔白的《雙喜圖》中,喜鵲的羽毛紋理清晰可見,野兔的毛發(fā)層次分明,每一筆都顯得極為傳神。繪畫工筆精細、意境清新,強調主體審美感受,體現(xiàn)了文人文采情趣和價值追求。理學強調直觀天性和內心體驗,注重道德倫理與宇宙本體的統(tǒng)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由此可知,該畫受到理學的影響,C項正確;現(xiàn)實主義關心現(xiàn)實和實際,《雙喜圖》是中國工筆花鳥畫注重形神兼?zhèn)鋵徝谰辰绲牡浞蹲髌?,排除A項;畫面主要展現(xiàn)的是郊野一隅動物間的互動場景,與盛世景象無直接關聯(lián),排除B項;畫面中沒有體現(xiàn)與宗教相關的元素,僅僅是對自然中喜鵲等生物的描繪,無法判斷出宗教氣息濃厚,排除D項。故選C項。10.明朝鄭和船隊的隨行人員費信,在回國后所著的《星槎勝覽》中說:“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貢獻臣服……夫王者無外,王德之體,以不治治之,王道之用若然,將見治化之效?!边@說明鄭和下西洋的意圖是()A.擴大明朝對外影響力 B.建立中外間友好關系C.解決明朝的財政困境 D.發(fā)展明朝的海外貿易【答案】A【解析】根據(jù)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jù)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根據(jù)材料及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構建萬國來朝的朝貢體系的具體實施,通過下西洋訪問各國建立朝貢體系,宣揚明朝國威。從費信的描述可知,其反映出希望各國臣服,這體現(xiàn)了擴大明朝對外影響力的意圖,A項正確;鄭和下西洋有助于建立中外間的友好關系,但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項;鄭和下西洋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和外交行為,其主要目的圍繞構建朝貢體系、宣揚國威等,并不是從經濟上解決明朝自身的財政問題,排除C項;明朝實行薄來厚往的政策,對于前來朝貢的使團給予大量賞賜,這種貿易模式與追求經濟利益的海外貿易有本質區(qū)別,排除D項。故選A項。11.王夫之說:“夫古之天子,未嘗任獨斷也?!彼瑫r指出,人不可易天地,不可易父母,但是可以易不合格的君主。這表明,王夫之()A.反對君主專制制度 B.認清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C.主張廢除君主制度 D.提出以民為本思想【答案】A【解析】本題主題干是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明末清初(中國)。據(jù)題干“夫古之天子,未嘗任獨斷也”“但是可以易不合格的君主”及結合所學可知,王夫之強調“古之天子未嘗任獨斷”,說明他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同時,他認為可以更換不合格的君主,進一步表現(xiàn)出對君主專制的不滿及否定,并不主張完全廢除君主制度,A項正確;王夫之批判君主專制,明末清初的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的范疇,而沒有提出民主政治的思想理論,排除B項;王夫之批判君主專制,而不是廢除君主制,排除C項;先秦時期就已經產生民本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12.清雍正年間,具折奏事官員達1000人以上?;实勖咳张喌淖嗾?,少則幾件,多則幾十件,經常需要秉燭達旦。鑒于此,雍正帝()A.設轉運使 B.強化宰相制 C.設立內閣 D.借助軍機處【答案】D【解析】根據(jù)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時期的中國。根據(jù)材料及所學可知,軍機處的設立適應了雍正帝時期處理大量政務(包括眾多奏折)的需求。軍機處直接受皇帝指揮,官員由皇帝挑選親信組成,他們在皇帝的直接監(jiān)督下處理奏折等政務,能夠迅速地按照皇帝的旨意行事,D項正確;轉運使主要是宋代的官職,負責地方財賦等事務轉運等工作,排除A項;明朝時期就已經廢除了宰相制度,清朝并不存在宰相這一職位,所以雍正帝不可能強化宰相制來解決批閱奏折的問題,排除B項;內閣在明朝就已設立,不是清雍正帝設立的,排除C項。故選D項。13.如圖是1840—1855年英國的對華出口額變化情況(單位:英鎊)。圖中現(xiàn)象可用于說明()A.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B.英國獨占了中國的整個市場C.傳統(tǒng)小農經濟在中國已經瓦解D.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答案】D【解析】據(jù)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40—18559(中國)。據(jù)本題材料“1840—1855年英國的對華出口額變化情況”概括得出結論是: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對華的出口額反而不斷下降,究其原因是中國自然經濟的自給自足,但是英國人卻認為是因為從中國得到的特權太少,于是就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所以材料中的現(xiàn)象可用于說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D項正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是在《辛丑條約》之后,排除A項;材料呈現(xiàn)的僅僅是英國的對華出口額的變化情況,無法體現(xiàn)出中國的整個市場的情況,因而不能說明英國是否獨占中國整個市場,排除B項;材料呈現(xiàn)的是英國的對華出口額變化情況,無法直接反映中國小農經濟的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14.咸豐帝以前,清朝軍權由皇帝獨攬。咸豐時,湘、淮軍都成了半地方化、半私人化的軍隊,并不絕對聽命于中央,兵額實缺亦不遵制向兵部報告。促使這一變化的主要事件是()A.鴉片戰(zhàn)爭 B.太平天國運動 C.洋務運動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答案】B【解析】據(jù)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jù)本題材料“咸豐帝以前,清朝軍權由皇帝獨攬。咸豐時,湘、淮軍都成了半地方化、半私人化的軍隊,并不絕對聽命于中央,兵額實缺亦不遵制向兵部報告”并結合所學可知,湘、淮軍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中產生,由于歷次對外戰(zhàn)爭和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清政府倚為支柱的八旗軍和綠營兵早已弱不堪用,無奈之下,朝廷迫不得已命令地方督撫自辦團練,湘、淮軍是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力量,因而促使軍權由皇帝獨攬到湘、淮軍的半地方化、半私人化的主要事件是太平天國運動,B項正確;鴉片戰(zhàn)爭時期,湘、淮軍尚未出現(xiàn),排除A項;洋務運動是清政府為了挽救內憂外患的局面而進行的自強運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湘、淮軍早已存在,排除D項。故選B項。15.有學者認為,“自今之后……若復有覬覦王位、專竊政權之舉,則固為我國民族之所決不能容者也”。據(jù)此可推知,該學者()A.揭露清朝的預備立憲 B.肯定辛亥革命的功績C.主張推翻清朝的統(tǒng)治 D.強烈地反對列強侵華【答案】B【解析】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1911年(中國)。據(jù)題干中“自今之后……若復有覬覦王位、專竊政權之舉,則固為我國民族之所決不能容者也”及結合所學可知,該學者對封建專制的反動具有強烈的否定態(tài)度。這種觀點符合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結束君主專制制度的歷史背景,因此可以推知該學者是肯定辛亥革命的功績。B項正確;預備立憲是1906年清政府實行的,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題干的時間是辛亥革命后,排除C項;題干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而不是列強侵華,排除D項。故選B項。16.1915年9月,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國之社會,其隆盛耶?抑將亡耶?……惟屬望于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斗耳!”由此可見,陳獨秀()A.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猛烈抨擊B.認清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前途C.把個人解放與民族振興結合D.呼吁青年為民族解放而努力【答案】C【解析】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5年(中國)。據(jù)題干“吾國之社會……惟屬望于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斗耳”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句話出自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的發(fā)刊詞,當時中國面臨著深重的民族危機,國家貧弱,列強主宰中國的命運,軍閥橫行,民眾的苦難深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陳獨秀寄希望于那些新鮮活潑的青年,他們能夠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并為之奮斗??,把個人思想解放與民族振興結合,C項正確;材料中陳獨秀并未涉及對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進行抨擊,只是呼吁青年知識分子覺醒,并為民族振興而努力奮斗,排除A項;1915年陳獨秀的認識處在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層面,并未真正認清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前途,排除B項;呼吁青年為民族解放而努力只能反映材料一層信息,材料主旨是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一代青年要清醒地認識自己和世界,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并為之努力奮斗,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從公元前475年起,中國歷史進入了封建社會時期,中原各國正沿著封建化大道突飛猛進。然而,在這種時代大潮面前,和中原各國相比,戰(zhàn)國初期的秦國猶如一輛破舊的牛車,載著奴隸制沉重的包袱,舉步維艱,蹣跚而行。后來通過商鞅變法,最終奠定了封建新制度的始基,秦國開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出現(xiàn)在各諸侯國面前。但也就在這片凱歌聲中,這位領導改革的英雄悲壯地走上了刑場,成為前程似錦的封建制度的英勇的殉道者。一個民族如不興利除弊,就沒有發(fā)展前途。中國歷史上沒有絕對保守不變的時代,只不過改革有大有小、變法有對有錯而已。——摘編自孟祥才主編《歷史風云在改革中激蕩》(1)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商鞅變法“奠定了封建新制度的始基”的表現(xiàn)。(2)根據(jù)材料,選取古代中國歷史上的任一改革(商鞅變法除外),就“改革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談談你的認識。(要求:史論結合,表述成文,條理清晰,結論明確)【答案】(1)表現(xiàn):重農抑商;“廢井田,開阡陌”(或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或廢除世卿世祿制)推行縣制。(2)示例1:北魏孝文帝改革。認識:北魏是少數(shù)民族鮮卑族建立政權。孝文帝時推行漢化改革,遷都洛陽、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緩解了民族矛盾,順應了當時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推動了北魏的社會轉型,促進了北魏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為之后北方統(tǒng)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xiàn)打下了基礎。結論:改革有利于推動社會轉型,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示例2:王安石變法。認識:面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變法范圍廣,涉及農業(yè)、商業(yè)軍事、科舉、教育等諸多領域。如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yè)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yè)經營等手段,調整了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之間的矛盾,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使國家軍事力量有所增強。所以,王安石變法緩解了北宋的財政危機和軍事劣勢,改善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結論:改革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對政權的穩(wěn)定、經濟的發(fā)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窘馕觥俊拘?】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濟上:秦國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重視農業(yè)發(fā)展;廢除奴隸主土地國有政策,“廢井田,開阡陌”,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經濟得以發(fā)展;政治上: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或廢除世卿世祿制),促進了官僚政治的發(fā)展;在地方管理上推行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拘?】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jù)材料設問選取古代中國歷史上的任一改革談談認識,選擇北魏孝文帝改革。接下來展開論述,首先說明北魏是少數(shù)民族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一般會走上漢化、封建化的道路。孝文帝在位時推行了兩次改革,改革的內容涉及遷都洛陽,增強對中原地區(qū)的控制;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緩解了民族矛盾,順應了當時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經濟上推行均田制,政治上推行俸祿制和三長制,有利于推動北魏的社會轉型,促進了北魏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為之后北方統(tǒng)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xiàn)打下了基礎。最后得出結論,改革有利于推動社會轉型,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示例二:根據(jù)材料設問選取古代中國歷史上的任一改革談談認識,選擇王安石變法。接下來展開論述,首先說明王安石變法的背景,面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王安石變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個領域,變法范圍廣。例如涉及經濟領域,推行青苗法,向農民提供農業(yè)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yè)經營等手段,調整了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之間的矛盾,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在軍事上,以“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使國家軍事力量有所增強。王安石變法雖然強兵的效果不明顯,但增加了財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宋的財政危機和軍事劣勢,改善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最后得出結論,改革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對政權的穩(wěn)定、經濟的發(fā)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看到西方列強的入侵雖不利于自己的統(tǒng)治,但也不想把它的統(tǒng)治推翻,相反可以利用、依靠西方列強的力量鎮(zhèn)壓國內人民的反抗,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1861年,慈禧發(fā)動政變時,加給載垣、端華、肅順等人的罪名,就是“不能盡心和議……以致失信于各國”。但是,地主階級的開明派卻堅決主張抵抗西方侵略。從西方列強侵入中國、清朝統(tǒng)治者逐步變?yōu)樗麄兊慕y(tǒng)治工具之日起,中國人民就一面反抗西方列強的侵略,一面反抗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開始了兩方面的英勇斗爭?!幾越饹_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這一主題是近代中國人的神圣歷史使命。是否有利于這一歷史使命的完成,即是促進、推動還是阻礙、延誤民族獨立與現(xiàn)代化問題的解決,是我們認識近代中國歷史的基點,也是評判社會各階級在近代中國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的根本標準?!幾詮埡yi《中國近代通史》(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面對列強侵略時清政府與地主階級開明派態(tài)度的差異,并列舉地主階級開明派采取的主要舉措。(2)根據(jù)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人的“神圣歷史使命”,并以近代前期的具體史實說明農民階級與資產階級為這一“使命”作出的貢獻。【答案】(1)差異:清政府是抵抗、利用、妥協(xié);地主階級開明派堅決主張抵抗西方侵略,同時向西方學習。主要舉措:抵御外侵一林則徐禁煙運動;愛國官兵反侵略等。向西方學習一譯書著書(林則徐《四洲志》、魏源《海國圖志》、徐繼畬《瀛寰志略》);洋務運動;支持戊戌變法,清末新政、預備立憲等。(言之成理即可)(2)“使命”:開展反侵略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實現(xiàn)民族獨立,為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開辟道路。貢獻: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掀起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資產階級,開展戊戌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思想解放,促進了中國政治的近代化。(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對比題、特點題。時空是近代中國。差異:由材料“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看到西方列強的入侵雖不利于自己的統(tǒng)治,但也不想把它的統(tǒng)治推翻,相反可以利用、依靠西方列強的力量鎮(zhèn)壓國內人民的反抗,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笨傻贸銮逭堑挚埂⒗?、妥協(xié);由材料“但是,地主階級的開明派卻堅決主張抵抗西方侵略。”及所學可得出地主階級開明派堅決主張抵抗西方侵略,同時向西方學習。舉措:由材料“中國人民就一面反抗西方列強的侵略,一面反抗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開始了兩方面的英勇斗爭?!奔八鶎W可知,分別從林則徐禁煙運動、愛國官兵反侵略、先進國人提出向西方學習、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等方面說明。小問2】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近代中國。使命:由材料“從西方列強侵入中國、清朝統(tǒng)治者逐步變?yōu)樗麄兊慕y(tǒng)治工具之日起,中國人民就一面反抗西方列強的侵略,一面反抗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開始了兩方面的英勇斗爭。”“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這一主題是近代中國人的神圣歷史使命。是否有利于這一歷史使命的完成,即是促進、推動還是阻礙、延誤民族獨立與現(xiàn)代化問題的解決”可得出開展反侵略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實現(xiàn)民族獨立,為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開辟道路。貢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別從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義和團運動的影響、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影響等方面說明即可,例如: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掀起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資產階級,開展戊戌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思想解放,促進了中國政治的近代化。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春秋末期吳王閎閭擴筑姑蘇城以來(特別是自唐代以來),蘇州城墻長度變化不大。但如果把城廂附郭包括在內,情況則大不一樣。據(jù)樊樹志統(tǒng)計,蘇州郊區(qū)市鎮(zhèn)從正德時14個增至乾隆時的26個??滴鯐r人所見,“閶門內外,居貨山積,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燦若云錦,語其繁華,都門不逮”。明代后期蘇州的織機總數(shù)可能在1500部,清代中期則增至12000部以上。徽州紙商在江南較活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蘇州修建徽郡會館時,皮紙幫是參與發(fā)起的三大幫之一。康熙時,據(jù)說蘇州一地戲班就多達千計。乾隆中后期,蘇州集中了70多個戲班,來自全國10多個省。明清時期的江南,如蘇州等地譜寫了燦爛的江南文化?!幾岳畈?、周生春等《江南的城市工業(yè)與地方文化(960—1850)》材料二自1896年到1919年,列強各國在蘇州設立了工商、交通、保險等企業(yè)33家。蘇州城鄉(xiāng),洋貨充斥。僅據(jù)1919年統(tǒng)計,各國通過蘇州海關輸入的舶來品達數(shù)百種,從棉紗、火油、卷煙、火柴到仁丹、味精、縫衣針等滾滾而來?;鹩?、卷煙等商品,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以棉紗為例,1898年至1903年,僅日紗就占了中國市場的50%以上,國產紗受到排擠,蘇綸紗廠在此期間虧損白銀31萬兩。尚在襁褓中的民族工業(yè)奄奄一息,瀕于夭折?!幾灾泄蔡K州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中共蘇州地方史》(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時期蘇州文化繁榮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96—1919年舶來品能基本壟斷蘇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