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_第1頁
《六國論》《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_第2頁
《六國論》《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_第3頁
《六國論》《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_第4頁
《六國論》《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六國論》《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一、《六國論》1.蘇洵在《六國論》中敏銳指出對抗秦國的辦法是“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認(rèn)為此舉會讓秦國寢食難安。2.關(guān)于荊軻刺秦王,歷來頗多贊語,古人也有對此非議的,如宋朝的蘇洵在《六國論》中就這樣評論刺秦事件: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3.蘇洵在《六國論》中總結(jié)六國破亡的原因是:弊在賂秦

,認(rèn)為用土地賄賂秦國,“猶抱薪救火

”,運用比喻論證來證明賄賂秦國的危害。4.在《六國論》中,齊國不曾割地求和,卻也隨著五國滅亡的原因是“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而燕國雖小卻最后滅亡的原因是“斯用兵之效也

”。5.在《六國論》中,蘇洵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寫出諸侯割地越頻繁,秦國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6.《六國論》中蘇洵悲嘆六國的形勢理應(yīng)可以對抗秦國,但“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據(jù)此對治理國出建議:“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7.蘇洵在《六國論》中分析道,秦國戰(zhàn)爭以外所得土地遠(yuǎn)遠(yuǎn)多于戰(zhàn)爭所得,因此“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8.在《六國論》中,作者明確齊國滅亡的原因是“與嬴而不助五國也”,這也論證了“不賂者以賂者喪”觀點。9.蘇洵在《六國論》中以“暴霜露,斬荊棘”兩句回憶了先輩開辟事業(yè)的艱辛。10.蘇洵的《六國論》中“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很有畫面感地寫出秦的貪得無厭,秦的貪欲讓人無法真正睡安穩(wěn)。11.蘇洵《六國論》中以“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一句表達對朝廷重蹈六國覆轍的憂慮,其實早在唐代杜牧《阿房宮賦》中就用“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一句揭示了重蹈覆轍的原因。12.《六國論》中,蘇洵認(rèn)為用割讓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寢的方法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這是因為:“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13.《六國論》中,蘇洵認(rèn)為燕趙的滅亡令人同情,因為他們“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14.《六國論》中,蘇洵認(rèn)為,如果六國國君丟掉幻想,不去取悅秦國,而是“并力西向”,那么一定會出現(xiàn)“秦人食之不得下咽”的結(jié)果。15.在《六國論》中,蘇洵就“弊在賂秦”的觀點可能引發(fā)的疑問而設(shè)問:六國互喪,率賂秦耶?16.《六國論》中,蘇洵在指出六國賂秦導(dǎo)致滅亡的原因之前,先從反面指出六國的滅亡“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17.在《六國論》中,蘇洵認(rèn)為六國中沒有賂秦的國家是因為賂秦者而滅亡的,他的理由“蓋失強援,不能獨完”。18在《六國論》中,蘇洵引用古人之語指出,以地事秦的行為就像抱著柴草來救火,“薪不盡,火不滅”。19.在《六國論》中,蘇洵指出諸侯的子孫對先輩辛苦開辟的土地毫不珍惜,將之“舉以予人,如棄草芥”。20.蘇洵在《六國論》中提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中心論點后,緊接著從賂秦者的角度對其進行闡釋的句子是: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21.蘇洵《六國論》認(rèn)為,燕趙處在其它諸侯國幾乎全部被消滅的時候,智謀和國力孤危,因此兩國“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22.蘇洵《六國論》中假設(shè),六國若都能采取正確的策略,那么“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與秦相較或許還不可輕易估量。23.讀史以明鑒,前朝滅亡的教訓(xùn)往往給后世深刻的啟示。諸如:杜牧《阿房宮賦》中的“族秦者秦也”一針見血地指出秦國的滅亡完全是咎由自?。惶K洵在《六國論》中警告統(tǒng)治者“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否則國力日漸虧損終至滅亡。24.蘇洵認(rèn)為戰(zhàn)國時燕國的滅亡與其采用的刺秦策略有很大關(guān)系,他在文中說“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25.《六國論》中,蘇洵用精妙的比喻“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形象地批判了六國的賄賂行為。26.蘇洵在《六國論》中分析了六國滅亡的原因后,提出了“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合力對抗秦國的策略,并認(rèn)為這會讓秦國“食之不得下咽”。27.蘇洵認(rèn)為,六國和秦國都是平起平坐的諸侯,實力比不上秦國,但“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借此勸說北宋統(tǒng)治者,“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28.蘇洵的《六國論》中認(rèn)為齊、趙二國雖不賂秦,但齊國因為“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而導(dǎo)致滅國;趙國不能始終堅持抗秦,也為秦所滅,作者感慨“惜其用武而不終也”。29.杜牧《阿房宮賦》主要借秦王滅亡的教訓(xùn)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不顧百姓死活,而蘇洵的《六國論》則是批評北宋王朝“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年年用財物賄賂遼國、西夏,實在是不應(yīng)該。30.蘇洵《六國論》中表示,哪怕是尺寸之地,也是先祖?zhèn)兘?jīng)過“暴霜露,斬荊棘”獲得的,極其不易。31.蘇洵在《六國論》指出“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無厭”,所以諸侯奉送給秦的土地越多,秦對諸侯的侵犯就越厲害。32.蘇洵《六國論》中具體表現(xiàn)秦對諸侯之地貪婪無厭的句子是:奉之彌繁,侵之愈急。33.蘇洵《六國論》認(rèn)為,齊國采用“與贏而不助五國”的錯誤策略,五國滅亡后,“齊亦不免矣”。34.蘇洵《六國論》中論證賂秦之弊時引用古人之語說“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如果柴草燒不完,火就不會熄滅。35.蘇洵認(rèn)為燕國不以地賂秦,因此“雖小國而后亡”,后因太子丹采用了刺秦的錯誤策略,“始速禍焉”。36.在《六國論》中,蘇洵感慨道,六國若能用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用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合力抗秦,則秦國也會擔(dān)心地吃飯也難以下咽。37.蘇洵在《六國論》中假設(shè),六國若能采用正確策略合力抗秦,那么“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他為六國有這樣好的形勢,卻“為秦人及威之所劫”,導(dǎo)致國力日漸削弱乃至滅亡而悲嘆。38.在《六國論》的結(jié)尾,蘇洵用假設(shè)的方式警告宋朝統(tǒng)治者“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那就連六國都不如了。39.蘇洵在《六國論》中分析道,秦國戰(zhàn)爭以外所得土地遠(yuǎn)遠(yuǎn)多于戰(zhàn)爭所得,因此“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40.蘇洵在《六國論》中以“暴霜露,斬荊棘”兩句回憶了六國先輩開辟疆土的艱辛。41.《六國論》中論述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弊在賂秦”,以此來告誡北宋統(tǒng)治者“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42.《六國論》中作者借“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兩句指出了賄賂的危害,言簡意賊,要言不煩。43.《六國論》中,蘇洵對趙國開始的戰(zhàn)略是很贊賞的,最初趙國曾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戰(zhàn)績是“二敗而三勝”,最后卻“惜其用武而不終也”。44.《六國論》中,用“諸侯之地有限”與“暴秦之欲無厭”進行事理的對比,指出六國的土地沒辦法滿足暴秦欲望,說明用土地賄賂秦國是自求死路。45.《六國論》中講述趙國敗亡的原因時說“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指出殺害良將是國家敗亡的原因之一。46.在《六國論》中,蘇洵告誡統(tǒng)治者不要被強敵的積威嚇到的句子是“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又指出宋朝統(tǒng)治者如果憑借偌大的天下,卻“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那就連六國都比不上了。二、《阿房宮賦》1.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描寫阿房宮宮室建筑的走勢形狀和結(jié)構(gòu)精巧工致的句子是“各抱地勢,鉤心斗角”。2.《阿房宮賦》中以龍為喻,寫長橋壯美的句子是“長橋臥波

,未云何龍”。3.《阿房宮賦》中言阿房宮占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4.《阿房宮賦》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的句子是: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5.在《阿房宮賦》中,杜牧通過“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兩句,提出了秦朝統(tǒng)治者如果愛惜六國的百姓,就能世代為君、安享天下這一觀點。6.《阿房宮賦》中指出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掠奪之上的,它揮霍無度,將剝削來的錢財像泥沙一樣的浪費掉的語句是: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7.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道理千年不變,正如《阿房宮賦》中杜牧所指出的那樣,六國足以抵御秦國而保全自己的途徑“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8.《阿房宮賦》中描寫秦始皇喜繁華奢侈,連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釘頭都比糧倉里的米粒還要多的兩句是: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9.《阿房宮賦》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宮的繁華奢靡,其中把阿房宮所奏之樂與市井言語進行對比的句子是: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10.《阿房宮賦》中,杜牧向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敲響警鐘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11.《阿房宮賦》中的“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

”兩句寫明了阿房宮所建的地理位置及建筑走勢。12.《阿房宮賦》中以虹為喻,寫復(fù)道壯美的句子是“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13.《阿房宮賦》中“綠云擾擾,梳曉鬟也”兩句以“綠云”喻“曉鬟”,寫出了宮女之多。14.《阿房宮賦》中,“蜂房水渦”一句寫建筑之密集,“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一句寫矗立的建筑數(shù)量眾多。15.《阿房宮賦》中描寫宮殿的瓦縫之多的句子是“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

”。16.杜牧《阿房宮賦》中提出了“人同此心”的超階級觀點的語句是“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

17.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秦始皇獨夫之心,一天天驕橫頑固,其結(jié)果是阿房宮被“楚人一炬

”化為了焦土,最后作者敲響警鐘,認(rèn)為如果后人只是哀嘆卻不以為鑒,結(jié)果將是“(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18.《阿房宮賦》中指出,如果“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那么歷史將會改寫,秦就能“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19.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兩句來寫秦國統(tǒng)治者將剽掠而來的美玉金銀寶當(dāng)成石頭土塊,從而表現(xiàn)其奢侈之風(fēng)。20.《阿房宮賦》用夸張手法寫樓閣之多的語句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21.《阿房宮賦》“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二句寫項羽火燒阿房宮,寫出秦王朝土崩瓦解的下場,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22.杜牧《阿房宮賦》中以“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描寫阿房宮宮人的美麗,她們佇立遠(yuǎn)眺,盼望皇帝臨幸。23.杜牧《阿房宮賦》描寫渭水、樊川水流平緩的兩句是“二川溶溶,流入宮墻”。24.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描寫皇帝的車隊儀仗遠(yuǎn)去的名句是“轆轆遠(yuǎn)聽,杳不知其所之也”。25.《阿房宮賦》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阿房宮紛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聳的句子:“廊腰縵回,檐牙高啄”。26.《阿房宮賦》“高低冥迷,不知西東”兩句,側(cè)重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側(cè)面描寫阿房宮錯綜復(fù)雜的建筑特點。27.《阿房宮賦》中寫宮妃們來到秦國后從早到晚的彈琴唱歌,成為秦國一份子的句子是“朝歌夜弦,為秦宮人”。28.杜牧《阿房宮賦》中的“蜀山兀,阿房出”,交代阿房宮的建成,突出其用材之多和建設(shè)之快。29.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揭示秦始皇失去民心而不自知的心理狀態(tài)。30.杜牧指出:滅掉六國的是六國的統(tǒng)治者,“非秦也”;使秦滅族的是秦的統(tǒng)治者,“非天下也”。31.在《阿房宮賦》中,杜牧指出“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這是告誡統(tǒng)治者要汲取秦的教訓(xùn),不能自己享樂而不顧念百姓。32.《阿房宮賦》中,杜牧沉痛地寫道“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這既表現(xiàn)了一些宮人渴望見秦皇一面而不能的悲慘,更是夸張地寫出阿房宮宮人之多。33.《阿房宮賦》中,杜牧通過描寫宮中舞蹈時給人的凄冷感覺,從側(cè)面表現(xiàn)宮殿之宏大的句子是: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34.《阿房宮賦》中,杜牧通過描寫宮中歌聲時給人的溫暖感覺,從側(cè)面表現(xiàn)宮殿之宏大的句子是:歌臺暖響,春光融融。35.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指出,六國統(tǒng)治者經(jīng)過“幾世幾年”從百姓那里搶來的珍寶因國亡而“一旦不能有”,就只能又被擄掠到阿房宮中。36.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早晨梳妝打扮時的情景,她們倒掉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