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1 03 理論攻堅-文史2 朱迪 _W_第1頁
2020 01 03 理論攻堅-文史2 朱迪 _W_第2頁
2020 01 03 理論攻堅-文史2 朱迪 _W_第3頁
2020 01 03 理論攻堅-文史2 朱迪 _W_第4頁
2020 01 03 理論攻堅-文史2 朱迪 _W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理論攻堅-文史 2(筆記)主講教師:朱迪授課時間:2019.01.03粉筆公考官方微信 理論攻堅-文史 2(筆記) 第五節(jié) 三國兩晉南北朝 【解析】 1. 三國兩晉南北朝:如圖所示,這段時期是國家分裂、同時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更迭:“三國”指魏、蜀、吳,之后司馬族匈奴打敗,一部分到南方建立了東晉,延續(xù)晉朝的統治;北方有匈奴等五個主要的少數民族內遷,建立了大小十六個,史稱五胡亂華/五胡十六國時期。在南方,東晉后南方先后朝。直到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建立了隋朝,中國又進入到一個統一的時代。 2. 梳理:雖然這個時期特別亂,但考點不多,主要掌握三個板塊即可。 (1) 三場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即官渡之

2、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3) 文化成就。 一、三國鼎立 (1) 官渡之戰(zhàn)之后,曹操陸續(xù)統一北方。 (2) 赤壁之戰(zhàn),使得三國鼎立格局初步形成。公元 220 年,曹丕廢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建魏,此后劉備建蜀漢、孫權建吳,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1 【解析】 1.官渡之戰(zhàn)(考點): (1) 發(fā)生在東漢末期。東漢末期軍閥林立、軍閥割據,北方出現曹操和袁紹這兩個比較有實力的軍閥,兩人想要爭奪在北方的統治權,兩方交戰(zhàn)于官渡這個地方,最終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曹操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是因為有貴人相助,即袁紹身邊的謀士許攸,許攸本來跟著袁紹,但覺得袁紹不靠譜,于是投靠曹操,獻計“

3、火燒烏巢”(烏巢是袁紹囤積糧草的地方),最后在官渡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 (2) 官渡之戰(zhàn)的考點: 一場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時期:東漢末期。 交戰(zhàn)雙方:曹操和袁紹。 2. 赤壁之戰(zhàn)(考點):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陸續(xù)滅掉北方其他小的軍閥割據勢力,最終統一北方。但曹操仍不滿足,還想要南下統一全國,當時的南方有劉備和孫權,兩人知道曹操要打過來,于是結成聯盟共同抗曹,這場戰(zhàn)爭就是赤壁之戰(zhàn),即孫劉聯合抗曹,最終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了曹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猶如神算,借東風、草船借箭,歷史上赤壁之戰(zhàn)主要是周瑜的功勞,曹操的士兵大多都是北方人,怕坐船,便把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在上面如履平地,周瑜這邊就利用了此

4、點,放火燒了一大片。曹操敗后不敢輕易南下, 因此赤壁之戰(zhàn)后三國鼎立的格局初步形成。赤壁之戰(zhàn)的影響就是促成三國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 3. 三國鼎立:公元 220 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建立了曹魏?!叭?2 國”中的三人是指曹操、劉備和孫權,但是真正稱帝的人并不是曹操,而是曹操的兒子曹丕, 曹操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魏建立后,緊接著劉備在成都建立了蜀漢,孫權在建業(yè)(今南京)建立了東吳,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注意兩個時間節(jié)點:三國鼎立局面初步形成是赤壁之戰(zhàn),正式形成是三人相繼稱帝。 4.三國演義第一句話就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山容不了二虎, 何況還有三個,這種分裂

5、的局面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實力最弱的必然先被滅掉,三個中實力最弱的是蜀漢,劉備死后繼承者是扶不起的阿斗,尤其在諸葛亮死后蜀漢更弱, 很快被曹魏所滅。接著曹魏中的司馬篡位,從司馬懿到司馬昭,再到司馬炎干脆廢了魏帝,自己建立了一個新的西晉。西晉建立之后很快滅了東吳,三國的格局結束, 進入到統一的西晉。 二、西晉 266 年,司馬炎廢魏稱帝,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 年,西晉滅吳,統一南北。316 年,匈奴與其他民族聯合攻陷洛陽,西晉。 【解析】 1. 西晉的和皇帝都不太行,比如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本身能力一般,靠祖輩打下基礎,剛開始勵精圖治,但是滅掉東吳后開始走下坡路,還生了一個“弱智”

6、兒子,是歷史上著名的皇帝晉惠帝,例如老百姓鬧饑荒時,餓死了很多人,晉惠帝回應“何不食肉糜 (吃不上飯怎么不喝肉粥)”。皇帝無能,其他皇族想要爭奪皇位,在西晉后期出現了“八王之亂”(皇族爭奪的內亂),前后持續(xù)了十六年,西晉陷入混亂?;首鍍葋y的同時, 周邊少數民族也不安寧,到了永嘉年間,匈奴和羯族攻陷了洛陽,俘虜了晉懷帝,稱為“永嘉之亂”,可以說是導致了西晉最后的。幾年后,匈奴再次攻陷都城,西晉徹底結束。 2. 西晉帶來的統一很短暫,沒有特別重要的考點,主要了解與西晉試中出現“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知道發(fā)生在什么時間即可。 三、東晉 317 年,司馬睿以建康(今南京)為都城,建立東晉。淝水之戰(zhàn):

7、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有關的兩個, 考3 420 年,掌握實權的東晉大將劉裕廢帝自立,東晉。 【解析】 1.從東漢末年以后,有五個主要的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不斷內遷,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大小十六個國家,這個時期稱為“五胡亂華時期”或者“五胡十六國”。2.前秦:氐族建立了前秦,在首領苻堅的帶領下逐漸強大起來,最終統一了整個黃 河流域。北方之前很亂,現在北方只剩下前秦。 3. 東晉:西晉后,皇室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延續(xù)晉朝的統治。 4. 淝水之戰(zhàn)(考點):前秦和東晉之間發(fā)生的著名戰(zhàn)役。當時前秦首領苻堅非??癜?, 手握八十七萬大軍,想要南下滅了東晉,來統一整個南北方。他認為

8、自己人數特別多, 可以投鞭斷流(把手里的鞭子投到河水中都能阻斷河水的流動,凸顯人多),但最終的結果是東晉以少勝多打敗了前秦。 (1) 交戰(zhàn)過程:兩方交戰(zhàn)于淝水河,東晉的前鋒謝玄與苻堅商討,雙方隔河不方便打仗,讓前秦后退,東晉過河后再打仗。就在苻堅的向后撤時,前秦隊伍中有漢族的內 趁機大喊“秦軍敗了”,很多人不明所以,聽到“敗了”二字就趕緊跑了,于是整個陷入混亂,趁著前秦大亂的時候,東晉的北府兵快速過河,打敗了前秦。 (2) 典故: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3) 考點: 時期:東晉時期。 交戰(zhàn)雙方:東晉和前秦。 典故(常考,尤其是后兩個):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四、南北朝 (1

9、) 東晉之后,南方更迭頻繁,先后經歷了宋、齊、四個,均定都建康,史稱南朝。與此同時,我國北方先后出現了五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朝。南北長期對峙,合稱南北朝。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歷史上稱為北4 【解析】 1. 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期的孝文帝改革。 2. 孝文帝改革: 瓦解,北方再次陷入混亂,直到北魏統一北方。重點關注北魏時(1) 主要特征:漢化,少數民族向漢族人學習。 (2) 孝文帝為促進少數民族的漢化所采取的措施: 遷都: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到河南洛陽,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控制。 移風易俗:學習漢族文化,穿漢服(不穿少數民族的衣服,穿的衣服),改漢姓 (比如孝文帝原來姓“拓跋”,后改姓“元”,以

10、前叫“拓跋宏”,現在叫“元宏”)。 與漢族通婚:孝文帝親自帶頭,娶了漢族女子。 說漢話,禁止說少數民族的鮮卑語。 (3) 意義:通過一系列改革,促進了少數民族的漢化,也加強了民族之間的融合。3. 考點: (1) 發(fā)生的歷史時期:北魏/南北朝時期。 (2) 孝文帝改革的特征:漢化。 4.南北朝時期,大量少數民族內遷,長期與漢族通婚、雜居、互相學習,胡漢之間的差 5 異逐漸消失,因此,南北朝時期也是我國非常突出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 五、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1) 農學:北朝農學家賈思勰齊民要術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2) 地理: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 (3) 書法:東晉大書法家、

11、“書圣”王羲之蘭亭序相關典故是“入木三分”和“東床快婿”。 (4) 文學:東晉詩人陶淵明田園詩派的創(chuàng)始人五柳先生、靖節(jié)先生桃花源記飲酒。 【解析】 1.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成就:重點。 2. 農學:北魏時期的農學家賈思勰,其農學著作是齊民要術,總結了農牧業(yè)的生產經驗和食品的加工、儲藏等,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注意:我國最早的農書是西漢氾勝之的氾勝之書。 3. 地理: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其著作是水經注,水經注是一本綜合性的地理著作。水經注是給水經這本古書作注,詳細介紹了江河源頭、支流、流經地區(qū)的風俗物產、歷史等,不僅地理價值很高,歷史、文學價值也很高,因此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

12、著作。注意:考試??嫉牡乩韺W著作還有徐霞客游記,徐霞客是明朝人。 4. 書法(重點): (1) 王羲之: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被譽為“書圣”,最負盛名的作品是蘭亭序 ,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地位)。 (2) 典故:2019 年下半年考到了王羲之的三個典故,王羲之出生在瑯琊王氏(山東臨沂),考試常和省情相結合。 入木三分:評價的是王羲之的書力之深,在木板上寫字,墨痕都能滲進去三分深。 東床快婿:王羲之年輕時,當時的太尉想到王家挑選一位女婿,其他人聽聞太尉家要選女婿,于是趕緊收拾打扮、好好表現,只有王羲之露著肚子,躺在小伙子不矯情、不造作,最終選他為女婿。 吃東西,太尉覺得這個書成換鵝:王羲之特

13、別喜歡的動物是鵝,有一個道士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經,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于是專門養(yǎng)了一批品種很好的鵝,王羲之知道后便派人找這個道士,想讓這個道士把這批鵝賣給自己,此時道士提出要求,讓王羲之給他寫一卷經,王羲之毫不猶豫的給這個道士抄了一卷經,這批鵝便讓王羲之帶了回去,是用書法作品換鵝的故事,體現王羲之特別喜歡鵝。 (3) 擴充:乾隆皇帝很喜歡收藏字畫,并且喜歡在字畫上題字蓋章,人送外號“愛新覺羅牛皮癬”,曾被央視官方吐槽過。他在書房三希堂收藏了三件稀世墨寶,稱為“三希堂法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羲之兒子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羲之侄子王珣的 伯遠帖。 6 (1) 考點: 陶淵明被稱為“田園詩派

14、的創(chuàng)始人”。 陶淵明自稱“五柳先生”,因為門前種了五棵柳樹。 死后世人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先生”。 (2) 代表作品:歸園田居桃花源記飲酒。飲酒中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非常喜歡菊花,這句詩很經典。在陶淵明之后的詩中,但凡出現“東籬”指的就是菊花,比如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指的是賞菊、飲酒。 真題演練單選題 1.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qū)重新陷入割據混戰(zhàn)狀態(tài),東晉取得暫時穩(wěn)定,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的著名戰(zhàn)役是( )。 A. 官渡之戰(zhàn)B. 赤壁之戰(zhàn)C. 淝水之戰(zhàn)D. 牧野之戰(zhàn) 【解析】1.C 項正確:“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交戰(zhàn)雙方為東晉和前

15、秦,這場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是淝水之戰(zhàn)?!具x C】 2.我國歷史上最突出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是( )。A.春秋時期 B.戰(zhàn)國時期 C.南北朝時期 D.元明清時期 【解析】2.C 項正確:南北朝時期,大量的少數民族內遷?!具x C】 3.三國時期出現了許多有名的政治家,如曹操、孫權等。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戰(zhàn)爭是( )。A.淝水之戰(zhàn) B. 官渡之戰(zhàn)C. 赤壁之戰(zhàn)D. 八王之戰(zhàn) 【解析】3.C 項正確: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戰(zhàn)爭是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都是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D 項錯誤:八王之戰(zhàn)又稱“八王之亂”,發(fā)生在西晉后期?!具xC】 【答案匯總】1-3:C/C/C 7 【思維導圖】 【梳理】 1.

16、三場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1) 時間上最早:官渡之戰(zhàn),曹操打敗袁紹。 (2) 初步奠定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zhàn),曹操不敢再南下。 (3) 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淝水之戰(zhàn)。 2. 歷史上一次少數民族向漢族學習的著名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少數民族的漢化,加強了民族之間的融合。 3. 文化成就: (1) 農學: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是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2) 地理:酈道元的水經注是一本綜合性的地理著作。 (3) 書法: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被稱為“書圣”,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相關的典故:入木三分、東床快婿、書成換鵝。 (4) 文學:東晉陶淵明,自稱“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稱其“

17、靖節(jié)先生”,是田園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代表作飲酒桃花源記歸園田居。 第六節(jié) 隋唐 一、的更迭 (一)隋朝: 581 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為帝,即隋文帝,改國號隋。618 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 【解析】 1.隋朝建立:隋朝的建立者是楊堅,楊堅本是北周外戚,即北周小皇帝的姥爺,皇帝年紀小,于是楊堅掌握大權,代周為帝,即隋文帝。隋文帝比較有作為,不光自己能干,還有 8 一個賢內助獨孤皇后,在很多大事上都可以幫助楊堅,因此在楊堅統治時期出現了一個治世局面“開皇之治”。楊堅是有名的“妻管嚴”,有一次楊堅寵幸了一個女人,獨孤皇后得知后,趁皇帝上朝時將該女人處死,楊堅知道后很生氣,但拿皇后沒有辦法,

18、只能離家出走, 騎著馬跑進了山里,大臣勸了半天才把楊堅勸回來。 2.隋煬帝:楊堅死后,兒子隋煬帝楊廣繼位。影視劇中楊廣的形象、歷史上對他的評價都是昏君、暴君,包括他在位期間開鑿大運河也是為了去江南看美女,但實際上他很有能力, 最大的缺點是好大喜功,總想在自己統治期間,短期內建立偉大的功績,正是因為急功近利而出現了很多問 (二)唐朝: 618 年,李淵稱號唐。 (1) 貞觀之治:唐太宗。 (2) 開元盛世:唐玄宗。 (3) 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 (4) 唐朝:唐朝后期,爆發(fā)了黃巢起義,導致唐分崩離析,在唐末農民起義中,起義軍將領朱溫降唐,被封為節(jié)度使,907 年,朱溫代唐稱號梁。 【解析】

19、 1. 唐朝:考試中??紭酥拘缘腊l(fā)生在唐朝;二是掌握,如治世、農民起義??疾榉绞剑阂皇墙o出, 要知2. 唐朝時期出現的兩個治世局面: (1) 貞觀之治:唐太宗。本來不是太子,而是秦王,通過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即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奪得皇位,讓父親當太上皇,最后把父親也給逼死了。雖然唐太宗當皇帝的過程并不光彩,但唐太宗確實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君主,勵精圖治,因此在其統治時期出現了治世局面“貞觀之治”。 (2) 真正把唐朝推向極盛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局面是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可以用一條拋物線來形容,前期勵精圖治,將唐朝推向鼎盛/極盛;但到了后期開始走下坡路,不理朝政,專心和

20、楊貴妃談戀愛,同時也寵幸李林甫、楊國忠等 臣;在軍事 9 舉措上也出現了失當,外重內輕,把都集中在邊防,在邊防設立很多軍鎮(zhèn),軍鎮(zhèn)長官稱為節(jié)度使,著名的節(jié)度使是安祿山,安祿山當時是三個軍鎮(zhèn)的節(jié)度使,相當于現在北方戰(zhàn)區(qū)的司令,手握大權,雖然年紀比較大,還認楊貴妃為干媽,后起兵叛唐,安祿山與史思明發(fā)動的叛亂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3) 安史之亂的影響:安史之亂沒有讓唐朝,而是讓唐朝由盛轉衰,是個轉折點。真正讓唐朝義。 土崩瓦解的是唐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唐朝末年重要的農民起義是黃巢起(4) 黃巢起義:黃巢不光是農民起義軍的首領,考試還考查過他的詩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他年我若為青帝,

21、報與桃花一處開”,寫的都是菊花,黃巢和陶淵明一樣都非常喜歡菊花。注意: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是張角的黃巾起義。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出自不第后賦菊。黃巢當年考科舉沒考上,整個社會非常、,對李唐更加不滿,便寫下了這首詩不第后賦菊,用“黃金甲”比喻菊花的顏色。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出自題菊花。如果有一天我當上了春神, 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開。 (5) 結束唐朝統治的是朱溫,原來是起義軍的將領,后來投靠唐朝,幫助農民起義,被賜名朱全忠,結果朱溫代唐稱號梁,史稱后梁,五代十國的時代便開啟了。 3.武則天:此處考點較少。對武則天的評價是貞觀遺風,延續(xù)了唐朝穩(wěn)定、繁榮的局面, 重

22、點考查她在科舉方面的貢獻。 二、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和完善 (一)隋朝創(chuàng)立 隋文帝時采用分科考試選拔人才;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二)唐朝完善 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和明經兩科為主;武則天時,首創(chuàng)了武舉和殿試; 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三)三級考試制度 鄉(xiāng)試:舉人;第一名是解元。 會試:貢士;第一名是會元。 殿試:進士;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解析】 科舉制: (1) 創(chuàng)立于隋朝:隋文帝時期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到隋煬帝時期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度形成。注意:科舉制正式確立是在隋煬帝時期。 (2) 科舉制度在 1905 年清末新政中

23、被元)和殿試(由天子親自監(jiān)考)。 。武則天時期,首創(chuàng)了武舉(從此有了武狀10 鄉(xiāng)試:省一級考試,考中為舉人。范進中舉中范進參加的是鄉(xiāng)試,考上后為舉人, 第一名是解元。 會試:中央禮部級考試,相當于今天的教育部,考中為貢士,第一名是會元。 殿試:皇帝親自主持,考中后為進士,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連中三元:分別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都考取第一名,是解元、會元、狀元。 三、中外交流 (1) 唐太宗時期,玄奘天竺取經。 (2) 高僧鑒真東渡日本。 【解析】 1. 玄奘: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在唐太宗時期去天竺(古)求取真經,在西游奘的著作:玄奘回來后通過口述,聞。 整理,著大唐西域記

24、,記錄了他在西域的所見所2. 高僧鑒真:先后六次東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為各種原因失敗,最后一次才成功,就是為了弘揚佛法。 3. 如左圖所示是玄奘負笈圖,背著“登山包”;右圖是鑒真。 四、文化 (一)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1) 雕版印刷術:唐朝印制的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經是目前為止發(fā)現的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2)的發(fā)明:唐中期書籍中有關于配方的記載,唐末,被用于軍事。 (3) 醫(yī)學的進步:孫思邈千金方。 (4) 建筑的成熟:趙州橋,為隋朝工匠李春所設計建造,是現存世界上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11 【解析】 1. 雕版印刷術:隋唐時期就已經出現,把字刻在木板或銅板上,涂墨后鋪張紙,刷均勻后印出文字,

25、字是反著刻,印出來才是正的,隋唐時期就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經和書??荚嚦?紭酥拘缘拇碜鹘洠ㄌ拼?,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偶然發(fā)明,煉丹道士本來想煉出靈丹妙藥,能夠長生不老,于是在爐子中放入硫磺、木炭、硝石等,比例生不老,而且會著火、很危險,因此對末年,狀,點燃后利用拋石機拋出去, 事。 3. 醫(yī)學:唐朝醫(yī)學家孫思邈。 不能長到了軍事家手中。到唐朝, 將制成球軍(1) 醫(yī)學著作:千金方,孫思邈曾經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即生命的價值貴于千金,而一個處方能救人于危難,因此以“千金”命名。千金方中全面總結了歷代和當時的醫(yī)藥學成果。 (2) 地位:孫思邈被

26、稱為“藥王”。有些地方有孫思邈的塑像,塑像上有中文和英文介紹,英文寫為“drug king”(毒梟),外國友人誤以為中國古代就有了大毒梟,還受人尊敬,但實際孫思邈不是毒梟而是“藥王”。 4.建筑:隋朝工匠李春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位于河北趙縣。 (二)詩歌的黃金時代 唐代詩歌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如下。 (1)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代表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序) (2) 盛唐: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 ?!保蹰w岑參,代表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保ò籽└杷臀渑泄贇w

27、京) 12 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王維,字摩詰,后世尊稱為“詩佛”,代表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詩仙”: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有將進酒蜀道難等。 “詩圣”: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代表作有蜀相、“三吏”、“三別”等。 (3) 中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新樂府運動,代表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4) 晚唐:“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 【解析】 1. 唐朝是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唐詩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階段,依次是初唐、盛

28、唐、中唐、晚唐,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代表人物。 2. 初唐: (1)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楊盧駱)。 (2) 王勃:成就最高,是初唐四杰之首。代表作滕王閣序,滕王閣位于江西南昌 ,有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代表作還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別詩),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為只要還有你這個知己,不管你在哪里都好像在身邊。 3.盛唐:兩個詩派。 (1) 邊塞詩:描寫塞上風光和邊塞戰(zhàn)爭,代表人物是高適和岑參。 高適的代表作別董大(送別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對于這一句, 考試不常

29、問作者,常問這句詩描寫的景象,表面上是描寫春天的梨花,實則描寫下雪的景象, 邊塞的冬天來得比較早,“胡天八月即飛雪”。 (2) 山水田園詩: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代表人物是王維和孟浩然(了解即可)。王維(重點): 別稱:王維被稱為“詩佛”,王維信佛,名維,字摩詰,名和字都取自佛門維摩詰居士,其作品受到的影響很大,因此稱之為“詩佛”。 后世對王維的評價:蘇軾評價其作品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即認為他的山水詩寫得很有畫面感,比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腦海中可浮現出這個畫面,他畫的山水畫也非常有意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寫的是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

30、是農歷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陽節(jié)的習俗。注意:“山東”指太行山以東。 (3) 唐詩最負盛名的兩個人物(重點):“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 13 力非常豐富、氣勢豪邁、瀟灑飄逸,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代表作將進酒蜀道難等??荚嚦?嫉脑娋洌?a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b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c古風昔我游齊都:“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考試??疾楹蜕綎|相關的詩句,“山”指華不注山,位于濟南。 d客中行:“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疤m陵”指臨沂的蘭陵縣。 “詩圣”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其風格與李白相反,是現實主

31、義詩人。如果將李白比作“天上的神仙”,杜甫則是“地上的圣人”,因為杜甫的作品都是以小見大,反映現實的,因此其詩被稱為“詩史”。 a蜀相: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兩個考查角度:一是作者是杜甫;二是詩句描寫的人物是諸葛亮,蜀國丞相、“出師未捷”可想到諸葛亮的出師表。 b 三吏三別: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后,杜甫通過作品記錄了當時社會的現狀。三吏中的“吏”指官吏,分別是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分別是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通過三吏和三別可以看出安史之亂后民不聊生的社會狀態(tài),因此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因為他的詩記錄歷史、反映社會現狀。 c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描寫的景點是泰山,和山東有

32、關的要重點記憶。 4.中唐:代表人物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白居易被稱為“詩魔”,因為白居易特別喜歡詩文,每天都要朗誦、抄寫詩文,邊讀邊寫,時間長了嘴巴里面生瘡,手肘都磨出了繭子,曾寫過“酒狂又引詩魔發(fā),日午悲吟到日西”來自嘲。 時政,反映百姓的生活,要對社會生活發(fā)揮積極影響,體現詩歌現實主義的價值。 (2) 代表作: a長恨歌:描寫楊貴妃和唐玄宗之間的愛情故事,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b琵琶行: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聽琵琶女講述自己的遭遇便想到了自己,名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司馬青衫”

33、指白居易。 5.晚唐:“小李杜”。因有李白和杜甫的盛名在前,李白和杜甫是“大李杜”,因此李商隱和杜牧只能叫“小李杜”。 (1) 杜牧:“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妃子”指的是楊貴妃,楊貴妃愛吃荔枝,為了貴妃吃上荔枝不惜一切代價。 (2) 李商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14 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真題演練單選題 1.(2019 山東省直)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明清時期,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三級,每一級考試的第一名都有專門的稱謂,我們常說的“連中三元”分別是( )。 A. 秀才、舉人、進士B. 狀元、榜眼、探花C. 解元、會元、狀元D.鄉(xiāng)元

34、、解元、狀元 【解析】1.C 項正確: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都考取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選C】 2.(2018 山東省直)中唐時期,白居易、元稹等詩人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掀起了( )。 A. 新樂府運動B. 新詩運動 C.復興儒動D.古文運動 【解析】2.A 項正確:白居易、元稹以及可對應新樂府運動,寫的是詩。D 項錯誤: 古文運動和韓愈有關,注重內容和思想,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拘束的質樸散文;相對應的是駢文,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是典型的駢文,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只追求形式,但內容多空洞,韓愈便提出用散文代替浮華、空洞的駢文。古文運動中韓愈還提出了“文以載道”, “文”指

35、古文,大家寫古文的目的是弘揚“道”(儒家思想),要復興儒學,打著儒學復古的旗號來復興儒學。B 項錯誤:新詩運動是五四運動前后產生的,用白話文寫詩,代表人物徐志摩,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具x A】 3.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B.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是高適、岑參 C.李白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 D.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長恨歌 【解析】3.選非題。C 項錯誤: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A 項正確:按照排名為王、楊、盧、駱。B 項正確:表述正確。D 項正確: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代表,代表作長恨歌?!具x C】 15

36、【思維導圖】 【梳理】 1.更迭: (1) 隋朝: 隋文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局面是開皇之治。 隋煬帝時期確立科舉制度。 (2) 唐朝: 貞觀之治:唐太宗統治時期的治世局面是“貞觀之治”,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唐太宗非常知人善任,善于利用大臣的特點,成為其左膀右臂,如“房謀杜斷”,房 16 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善于斷大事;唐太宗還善于納諫,著名諫議大臣是魏征。 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是“開元盛世”,唐玄宗把唐朝推向了鼎盛, 同時也讓唐朝走向了衰落。 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走向衰落。 2. 中外交流:玄奘西行取經,玄奘是唐僧的原型;鑒真東渡日本。 3. 科技

37、: (1) 雕版印刷術:唐代的品。 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2):唐朝末期開始應用于軍事。 (3) 醫(yī)學:“藥王”孫思邈的醫(yī)學著作是千金方。 4.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嫉?,字、號以及別稱、代表作要重點記憶。注意: “詩王”也指白居易,但??肌霸娔А钡狞c。 第七節(jié) 兩宋 一、北宋的建立 960 年,后周統軍大將趙匡胤,在東京(今開封市)東北的陳橋驛發(fā)動,黃袍加身, 史稱“陳橋”。隨后趙匡胤廢去后周皇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 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后,采取“杯酒釋兵權”的辦法,解除主要將領的兵權。為了抑制武將勢力膨脹,宋初統治者還制定了重文輕武的。 【解析】 1.更迭時常會

38、說“唐宋元明清”,唐宋之間還有一段非?;靵y的時期,更迭非常頻繁,即五代十國。唐朝在公元 907 年之后,中原地區(qū)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個朝代,統稱“五代”;南方地區(qū)先后出現九個割據,加上山西的北漢, 統稱為十國??磮D可知,這段時期與魏晉南北朝時期一樣,17更迭非常頻繁,結束這個混 亂局面的是宋朝。2.宋朝: (1) 陳橋、黃袍加身:北宋建立者是趙匡胤。趙匡胤本是后周的統軍大將,后周是五代里面的最后一個,當時后周皇帝年幼,趙匡胤手握兵權,于是發(fā)動了陳橋。他的手下把黃袍披在他的身上(黃袍加身),擁立他當皇帝,趙匡胤半推半就,矜持之后廢了后周皇帝,建立了宋朝。 (2) 定都:東京(

39、今河南開封)。 3.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是武將出身,非常忌諱手握軍權的人,當了皇帝之后,他想要把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采用“杯酒釋兵權”。趙匡胤當皇帝后,宴請當時的高級將領吃飯,在飯局上連聲嘆氣說“皇帝不好當,人人都想當皇帝”,手下嚇出一身冷汗,連忙說“我們不想當”;趙匡胤說“你們可能不想,但如果有一天你們的手下把黃袍披在你們的身上, 你們會不會就把我反了”。大家明白他的意思,第二天都辭職回老家,趙匡胤通過這種不動聲色的方式將兵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4. 趙匡胤是武將篡權上位,他認為出現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是因為唐朝把重要方,形成藩鎮(zhèn)割據,他吸取教訓,采取了重文抑武的皇帝稱要和文放在地局面。舉,

40、公務員隊伍越來越來龐大,加重國家財政負擔,再加上重文抑武,軍事上很弱, 打仗打不過要賠錢,因此北宋中期出現了積貧(經濟)積弱(軍事)的局面,為了改變積貧積弱的現象, 進行了王安石變法。 二、王安石變法 主要有市易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和農田水利法等,還建立了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以及軍器監(jiān)法等。 【解析】 1.王安石變法:北宋中期宋神宗統治時期實行,因在宋神宗的熙寧年間,又稱“熙寧變法”。 (1) 目的:富國強兵。針對積貧積弱,因此要富國強兵。 (2) 內容:舉措的出發(fā)點都很好,但在落實時出現問題。 青苗法:在青黃不接時政府貸款或借谷物給老百姓,等老百姓有收獲時再償還,政府收取一點利息

41、,可以讓老百姓免受的盤剝,同時又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出發(fā)點很好, 但在落失敗原因:用人不當,出現百姓的現象;變法觸犯了地主的利益,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代表人物:司馬光。司馬光一生主要干了三件大事:砸缸、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編寫了一部史學著作資治通鑒。 2.史學著作:西漢時期司馬遷著史記。資治通鑒和史記都非常重要,通過18 ,以時間順序、以年代為線索來編排歷史,即(1) 資治通鑒: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根據時間線編排。 (2) 史記:第一部紀傳體,即以人物傳記為主來反映歷史。 (3) 兩部史書都是(連貫的,跨越了幾個朝代的歷史),史記是黃帝時期寫到漢武帝時期,而資治通鑒是從戰(zhàn)國時期寫到五

42、代十國。 (4) 考查方式:如果想要查找春秋時期的歷史,史記可以查到,資治通鑒不能查到,因為資治通鑒是從戰(zhàn)國開始寫起;如果想要了解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資料,則這兩本史書都可以找到,因為處于交叉時期。這兩本史書非常重要,常放在一起考查。 (5) 司馬遷和司馬光合稱“史學兩司馬”。 (6) 史記資治通鑒合稱“史學雙壁”。 三、北宋的 1127 年,金統治者俘獲了宋徽宗、宋欽宗,北宋之變”。 。此事發(fā)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四、南宋的建立和抗金 (1)1127 年,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后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2)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 19 【解析】 1. 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所滅。金滅北宋在 11

43、27 年靖康年間,即“靖康之恥/靖康之變”,宋徽宗和兒子宋欽宗被擄走,北宋。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郭靖和楊康的名字是為了紀念北宋的之恥。 2. 南宋建立:徽宗的兒子趙構在南方建立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 3. 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的南宋愛國名將。岳飛帶領岳家軍不斷收復失地,馬上勝利在望,趙構擔心岳飛的勢力不斷壯大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而且擔心把金人趕跑,迎回徽、欽二4. 金和南宋互相對峙時期,“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快速崛起,蒙古族特別能打,最遠打到歐洲的多瑙河流域,強大之后滅了金和南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元朝。如圖所示,中國歷史上疆域版圖最大的是元朝。 五、兩宋時期的

44、文化 (一)科學技術 (1) 北宋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 應用于軍事。 (2) 北宋的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 在宋代廣泛20 【解析】1.科技: (1) 活字印刷術:北宋畢昇發(fā)明。隋唐時期已經有了雕版印書術,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的經。雕版印刷在前、活字印刷在后,活字印刷更先進,提前刻好一個個的活字,可以多次重復使用,相比之下,活字印刷術更省時省力,更加高效。 (2) 指南針:宋代指南針普遍應用于航指南針指引航向。 注時間。宋代造船業(yè)也很發(fā)達,航行時靠: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宋代廣泛應用于軍事。南宋時期發(fā)明突。 (3)2.北宋科學家沈括著夢溪筆談:“夢溪”指沈括晚

45、年居住的地方為夢溪園,“筆談”指筆記,是一本筆記形式的科學方面的綜合類著作,里面有關于天文、地理、數學等各個方面的內容。英國學者李約瑟對夢溪筆談評價很高,評價其為“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如北宋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在夢溪筆談中有記載,如果沒有這本著作,就很可能沒辦法知道活字印刷術是誰發(fā)明的,通過考古可以知道什么時候有,但具體是誰發(fā)明的還有賴于典籍的記錄,這就是夢溪筆談的價值所在。 21 【解析】 1. 造紙術:西漢時期中國已經有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是人類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2. 印刷術: (1) 唐代經是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 北宋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3.:

46、(1) 唐末,(2) 宋代,4.指南針: 開始應用于軍事。 廣泛應用于軍事。(1) 戰(zhàn)國時期發(fā)明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 (2) 宋代時,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二)宋詞1. 豪放派 北宋文學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南宋詞人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代表作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 婉約派 柳永是北宋時期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雨霖鈴寒蟬凄切。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生活在兩宋之交,代表作有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 22 藕香殘玉簟秋等。 23 【解析】 1. 宋詞:宋朝主要的文學成就為宋詞,宋詞分為豪放派和婉

47、約派。 2. 豪放派:豪邁奔放,更加有氣勢。主要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1)蘇軾(重點,考查點很多):歷史上的全才,除了詞,還有詩歌、散文、書法、繪畫等。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詞:蘇軾在宋詞方面的成就非常高,開一代豪放詞風,而且擴大了詞的表現內容。不像晚唐五代時詞的題材范圍非常局限,都是寫男女之情、離愁別緒等,且詞的地位非常低, 蘇軾將詠史、懷古、說理等都寫入詞中,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是懷古之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描寫的是周瑜(周公瑾)和赤壁之戰(zhàn)。水調歌頭:寫在中秋節(jié),想念弟弟。??肌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

48、娟”,“嬋娟”指月亮。 詩歌:蘇軾和黃庭堅(北宋詩人)并稱為“蘇黃”。最著名的是題西林壁:名句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可結合哲學考查,本句反應人的認識會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散文:蘇軾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唐宋時期八大散文名家的合稱, 包括唐代的代表人物韓愈和柳宗元,宋代是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a 古文運動:韓愈和柳宗元倡導的文學革新運動,提倡質樸的散文形式,注重內容和思 想。 b 三蘇(重點):父親蘇洵,兒子蘇軾(哥哥)和蘇轍(弟弟)?!耙婚T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指的是“三蘇”(??迹?,因

49、為三父子 24 都是四川眉山人。 d 梳理:韓柳加歐陽,三蘇并曾王。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韓愈和柳宗元,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一門三父子”指的是“三蘇”父子。 書法: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蘇軾的代表作寒食帖,也稱為黃州寒食詩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疤煜碌谝恍袝笔峭豸酥奶m亭序, “天下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2)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作為南宋時期的人物,繼承和發(fā)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 與蘇軾合稱“蘇辛”。還能文能武,除了是詞人還是武將,作品中經常表達出主張抗金、收復中原的態(tài)度。代表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其中“憑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用廉頗比自己,表達想要為國效力

50、,但報國無門的情感。 3.婉約派:柔美婉曲,內容多寫兒女情長,常寫愛情故事,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1) 柳永: 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原名三變。柳永考上科舉后皇帝看到他的名字就把他除名了,因為聽說他經常給青樓歌妓寫詞,有點嫌棄,讓他去填詞,因皇帝已經發(fā)話,無法再走仕途,所以自嘲“奉旨填詞柳三變”,當一個專業(yè)的作詞人。其作品留傳很廣,民間“凡有井水處,皆有歌柳詞”,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會唱柳永的詞,說明他的詞流唱很廣。代表作:雨霖鈴的名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蝶戀花的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王國維提出“治學三境界”,即古今想要成就大學問、大事業(yè)的人都要

51、經過的三重境界; 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即要做學問成就大事業(yè)首先要有追求, 要登高望遠,明確目標和方向。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重境界, 即成功不是輕而易舉的,要經過努力地廢寢忘食,人憔悴了也不后悔;第三重境界是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即要有專注的精神,要反復去追求,自然就會豁然開 朗,即“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多選題需要知道三重境界是哪三句詩, 單選題??剂赖摹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 李清照:標準的白富美,被稱為“千古第

52、一才女”,生活于兩宋之交,前期和后期詞的風格有明顯的區(qū)別,前期寫自己的生活、離別相思(思念丈夫);后期經歷了國破家亡,自己的遭遇也很悲慘,詞作風格很憂傷了。 前期代表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云中誰寄錦書來”的“錦書”代表書信。 后期代表作聲聲慢,重點“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李清照和辛棄疾合稱“濟南二安”,兩人都是山東歷城人,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都有“安”字,因此合稱“二安”。 4.清明上河圖:非常有名的風俗畫,作者是北宋的宮廷畫師張擇端,將北宋都城汴河繁榮的市景畫了下來。畫中內容非常豐富,通過這幅畫可以了解當時北宋的城市面貌和風土人情。常見考法: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時期哪個城市的場景,即北宋都城河 25 真題演練單選題 1.(2017 山東省直)下列關于古代人物與其稱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司馬青衫”指的是白居易 B.“靖節(jié)先生”指的是阮籍 C.“青蓮居士”指的是李白 D.“二安”指的是李清照、辛棄疾 【解析】1.選非題。B 項錯誤:“靖節(jié)先生”指陶淵明,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選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