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語文課程組大學語文教案 大學語文課程組目 錄第一模塊 古代詩詞鑒賞 41詩經靜女 42哀郢 6 3涉江采芙蓉 10 4歸園田居 12 5玉階怨16 6羌村三首 187長恨歌 228無題269相見歡無言獨上高樓 2910鵲橋仙 3211醉花陰 33第二模塊 現(xiàn)代詩歌鑒賞 3612十一月二十四夜 3613樂園鳥 3914宣告 4115麥地 44第三模塊 古代散文、小說鑒賞 4616論語 4617莊子秋水 50 18雪夜訪戴 5519紅玉 60第四模塊 現(xiàn)代小說鑒賞6320傷逝 6321蕭蕭 6922圍城 7223金鎖記 77第一模塊 古代詩詞鑒賞1.靜女教學目標:1、 關于詩經
2、編集的幾種說法;2、 中國上古愛情表達的方式;3、 靜女的抒情邏輯結構。教學重點:1、理解詩歌的含義;2、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教學方法:講授法、誦讀法、討論法、多媒體 課時安排: 兩課時教學內容:一、導入: 在人類永恒的感情世界里,愛情是永恒的主題。愛情詩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樂府詩集上邪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佚名鳳求凰琴歌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這次我離開你,是
3、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鄭愁予賦別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二、介紹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xiàn)存305篇。最初稱為詩、詩三百、三百篇,到西漢被尊為儒家經典之后才叫詩經。詩經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那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是什么?屈原的楚辭。詩經以四言為主。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國風”,160,各地民間歌謠。 大雅 雅 105,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記述周貴族歷史,歌功頌德。 小雅 周頌 頌 魯頌 40,貴族統(tǒng)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 商頌普遍運用三種表
4、現(xiàn)手法: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奔粗苯訑⑹隆⒖坍嫼褪闱?。如對一個人相貌的描寫。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奔创虮确?。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先說別的事物以引出詩人要說的事物。 三、課文詳解 、齊讀,感知詩歌內容。 明確:這首民歌描寫青年男子與心愛的姑娘的一次約會。、男聲齊讀,理清情節(jié)。 明確:全詩采用第一人稱“我”,是以男青年的口吻來寫的一次約會相俟、相見、相贈、相悅的全過程。 3、欣賞細節(jié),分析形象 討論:找出細節(jié)描寫,并說說細節(jié)描寫在本詩中的妙處。 明確:精心選擇了“搔首踟躕”,“愛而不見”兩個細節(jié)。“搔首踟躕”,描繪出男青年抓耳撓腮、焦灼不安的情態(tài),刻畫了他憨厚樸實的
5、性格,表現(xiàn)出他對姑娘的深摯情義和迷戀程度。“愛而不見”描繪出姑娘調皮逗樂的行為,突出她活潑聰慧的性格,表現(xiàn)出她的多情率真。這兩個細節(jié)不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構成頗具戲劇性的情節(jié),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 4、展開想像,體會情趣美 ()導引:能想像得出小伙子急得心神不定時,躲藏著的姑娘的心理活動和動作嗎? 提示:她或許躲在附近的草叢里,正輕輕地撥開茅草,悄悄向外窺視。見小伙子焦急的樣子,偷偷地掩口而笑。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導引:課文提示中說前四句描寫現(xiàn)實情景,后八句描寫男子的回憶。這是對情節(jié)的一種解讀,還有更好的解讀方式嗎?提示:第一種解讀,第二、三章寫姑娘不忍心讓他久等,終于露
6、面了。先送彤管給男子,問他是否喜歡,男子連聲贊嘆。接著姑娘把從野外采來的荑草遞給男子,問他更喜歡哪件禮物,男子心領神會,愛人及物,驚嘆小草美得出奇,因為是“美人之貽”。一問一答中傳達出真摯的心聲。第二種解讀,第二章寫男子回憶往日的約會。他一面繼續(xù)等待姑娘,一面想起姑娘贈送彤管的情景,于是,順手從懷中取出彤管詠贊道:“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辈⑶椴蛔越卮灯鸬炎?。第三章寫兩人會面贈送信物。悠揚的笛聲打動了姑娘,她終于走出來,并把從野外采來的荑草(作為信物)送給他。男子驚喜不已,連聲稱贊小草美得出奇。 ()小結:通過以上不同的解讀,逼真地再現(xiàn)了這對情人歡樂、熱烈、有趣的約會場面。余光中說過:“一切創(chuàng)
7、作之中,最耐讀的恐怕是詩了。奇怪的是,詩最短,應該一覽無余,卻時常一覽不盡。”好的詩歌總是給人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讓讀者盡情馳騁,不斷去補充、去豐富、去創(chuàng)新,從而加深理解??梢哉f缺乏了聯(lián)想、想像,就難以進行詩歌的藝術鑒賞。 5、深入探討,體會情感美 提問: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對姑娘所贈的兩件禮物的贊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與荑草哪個更重要? 明確:這是借物詠人,因人贊物。小伙子對禮物的贊美,實際上是贊美姑娘,表達的是小伙子對姑娘的真摯戀情。照常理,彤管應比荑草貴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貴重,這從小伙子的贊美可以看出來。小伙子對彤管只稱贊它外表色澤鮮艷,對荑草則大加贊嘆“洵美且異”?!颁奔凑\然、實在
8、,“異”即特別、異常。顯然他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是另有所感。荑草雖極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親自從野外采來作為信物給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顆真摯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異”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傳情,小伙子接受贈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梢娝麄儽舜苏嬲\相愛,心心相映,并且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重情輕利的基礎上的。所以他們的愛情也會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樣,在愛的雨露滋潤下繁茂起來,可以想見他們的愛情將會永遠甜蜜幸福。 6、探疑:(1)關于靜女之“靜”的意思靜女大概是整部詩經里最生動活潑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兒女約會情景的表演劇??墒菤v史上的學者并不這樣認為
9、,封建時代對這一篇作品的權威性解釋是:衛(wèi)國的國君和夫人道德大有問題,于是詩人寫了這篇作品,歌頌靜女貞潔守禮的美德,用來諷刺和鞭策衛(wèi)國的國君和夫人。他們將“靜女”的“靜”字解釋成“貞靜”,把這“靜女”塑造成一個深沉文靜、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拔逅摹毙挛幕\動之際,胡適、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學家對這篇作品有過熱烈的討論,一致的意見是這個“靜女”一點兒也不靜,所謂“貞靜”之說根本就是瞎掰。 吳小如先生曾半開玩笑地說:這里的“靜女”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靚女”。其實,詩經作品本身就有內證的。鄭風女曰雞鳴里說“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靜好”大約是同義反復,“靜”便是“好”的意思。漢樂府陌上桑里說“秦氏
10、有好女”,這個“好女”的“好”,大概也只是說模樣兒長得好。以“靚女”譯“靜女”,再傳神不過了。(2)這篇作品大致發(fā)生在什么季節(jié)呢?我以為是在春天。理由便是“貽我彤管”和“自牧歸荑”。漢代的學究們說“彤管”是女史用的紅筆,整個是瞎掰。前面說過了,“彤管”即“荑”,也就是小草根,我小時候在家放牛,就時常拔了草根兒來嚼,春天的小草根兒,白里透紅,看著歡喜,嚼來口里生津,拿來贈人,做愛情的信物,也正相宜。我們且看這篇作品,不著一個“春”字,卻處處洋溢著春的氣息,分明是一副青春畫卷。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便是如此了。 四、拓展閱讀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
11、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衿衣領。青衿是周代學子的服裝。嗣傳送,給予。挑、達形容走來走去的情狀。闕古代城門上的樓。 齊聲朗讀。 比較邶風靜女和鄭風子衿的異同。 不同點:角度不同:邶風靜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寫的。鄭風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寫的。 情節(jié)不同:邶風靜女寫青年男女的一次約會。鄭風子衿寫少女在城樓上盼望情人。 基調不同:邶風靜女歡樂幽默,充滿情趣。鄭風子衿纏綿悱惻,哀婉動人。 寫法不同:邶風靜女主要通過細節(jié)刻畫人物。鄭風子衿主要通過內心獨白刻畫人物。 同中有異:兩首詩都寫了主人公等待時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別的不同而選用了不同的細節(jié)。邶風靜女中“搔首
12、踟躕”寫出男子的憨厚,鄭風子衿中“挑兮達兮”寫出女子的纏綿。 共同點:對愛情的追求都大膽率真,絕不忸怩作態(tài),表現(xiàn)出勞動人民純樸的本色。 風格樸實、清新。采用重章復唱,在一唱三嘆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盡情地抒發(fā)。 五、思考練習1找出始終運用的比興手法。2詩是如何傳達出戀愛雙方那種流淌在內心的幸福、愉悅的感受的。3你如何評價詩里所寫的愛情。2.哀郢-屈原教學目的:通過講解,了解楚辭、屈原生平、創(chuàng)作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通過對哀郢的分析,把握詩歌哀痛、悲憤的情感,進一步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教學重點:分析詩歌,并把握哀痛、悲憤的情感內蘊;融敘事、議論、抒情為一體的行文特色。教學方法:講授法、誦讀法、討論法、
13、多媒體教學難點:掌握哀郢一唱三嘆與直抒胸臆相結合的抒情方式。課時安排:三課時。教學內容:一、楚文化與楚辭長江流域同黃河流域一樣,很早就孕育著古老的文化。楚民族興起以后,成為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至春秋時代,楚國迅速發(fā)展壯大,兼并了長江中游許多大小邦國,成為足以與整個中原相抗衡的力量。楚莊王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戰(zhàn)國時期,楚進而吞滅吳越,其勢力西抵漢中(陜西一帶),南至廣西,東臨大海(江蘇和浙江一帶),秦、楚二國在戰(zhàn)國諸雄中,版圖最大,人口最多。最具統(tǒng)一全國的可能。最后楚為秦所滅。楚民族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與中原文化進行交流。春秋戰(zhàn)國時代,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詩、書、禮、樂等,也已
14、成為楚國貴族誦習的對象。但另一方面,楚文化又始終保持著自身強烈的特征,與中原文化有顯著區(qū)別,因而楚人長期被中原國家看作野蠻的異族。南方的經濟條件較北方也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在南方謀生比較容易,途徑也多,不需要組成強大的集體力量以克服自然,維護生存,所以楚國也沒有形成像北方國家那樣的嚴密的宗法政治制度。沒有形成嚴密的宗法政治制度,這對于楚國同北方國家的對抗也許是不利的。但另一方面,在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個人受集體的壓抑較少,個體意識相應就比較強烈。一直到漢代,楚人性格的桀傲不馴,仍是舉世聞名。豐富的物質條件,較少壓抑而顯得活躍的生活情感,造成了楚國藝術的高度發(fā)展,這是楚文化明顯超過中原文化的一個方面
15、。在中原文化中,藝術,包括音樂、舞蹈、歌曲,主要被理解為“禮”的組成部分,被當作調節(jié)群體生活、實現(xiàn)一定倫理目的的手段。因而,中庸平和被視為藝術的極致。而楚國的藝術,無論娛神娛人,仍然都是在注重審美愉悅的方向上發(fā)展,充分展示出人們情感的活躍性。楚地出土的各種器物和絲織品,不僅制作精細,而且往往繪有艷麗華美、奇幻飛動的圖案。招魂、九歌所描繪的音樂舞蹈,也顯示出熱烈動蕩、詭譎奇麗的氣氛。舊楚地、今湖北隨縣出土的一套具備五個半八度的編鐘,被中外專家譽為“世界奇跡”,實際證明了楚國音樂及歌舞的發(fā)達。而北方的正統(tǒng)音樂,通常是限制在一個八度的音域范圍內的。我們所要論述的楚辭,既是楚文化土壤上開出的奇葩,又代
16、表了楚文化的輝煌成就。楚文化尤其楚國藝術的一般特點,如較強的個體意識,激烈動蕩的情感,奇幻而華麗的表現(xiàn)形式等等,也都呈現(xiàn)于楚辭中?!俺o”之名,首見于史記張湯傳??梢娭吝t在漢代前期已有這一名稱。其本義,當是泛指楚地的歌辭,以后才成為專稱,指以戰(zhàn)國時楚國屈原的創(chuàng)作為代表的新詩體。西漢末,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漢代人模仿這種詩體的作品,書名即題作楚辭。這是詩經以后,我國古代又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詩歌總集。另外,由于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被稱為“騷”或“騷體”。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滲透了楚辭,使之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安挥星?,豈見離騷”(文心雕龍辨騷)。 楚辭是楚文化的產物,具體說
17、來,又離不開偉大詩人屈原的創(chuàng)造。二、屈原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一)生平:屈原(約前約前)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是楚國的同姓同裔貴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為氏。屈原年輕時受到楚懷王的高度信任,官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史記本傳),是楚國內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據(jù)推算,他當時僅二十多歲,可謂少年得志。作為一個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這也是
18、屈原所謂的“美政”理想。這一政治思想目的在于革除弊政,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而正是這一“美政”理想使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形成了尖銳對立。在外交上,楚國國內也分為兩派:以屈原為首的親齊派,和以懷王幼子子蘭為首的貴族集團為代表的親秦派。屈原洞察了當時的政治形勢,認為非聯(lián)齊不能抗強秦。這也造成了他與保守的貴族集團的對立。懷王使屈原起草憲令,這引起了保守派的不安。上官大夫刺探憲令內容未成,就在懷王面前污蔑屈原泄露機密、恃才矜功。于是懷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后,轉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秦王見有隙可乘,就派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
19、佞臣)、子蘭、鄭袖(懷王寵妃)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lián)盟的活動,使齊楚聯(lián)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后,以弟弟子蘭為令伊(相當于宰相),繼續(xù)實施投降政策。屈原痛恨子蘭勸懷王入秦,子蘭也反過來詆毀屈原,于是,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
20、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二)創(chuàng)作有離騷、九歌(十一篇)、天問、九章(九篇)、遠游、卜居、漁父、招魂。其中,遠游、卜居、漁父,則偽托的可能性為大。這些詩篇,揭露了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污濁,表現(xiàn)了作者進步的政治理想、高尚的人格情操、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和剛強不屈的斗爭精神。作品中采用大量神話傳說,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辭華麗。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三)屈原的多重身份:屈原具有多重身份,對他也應分別從不同的身份去理解。政治家屈原:在外交方針上,主張與強秦對抗,具有遠大眼光。而懷王貪利受騙,頃襄王畏怯妥協(xié),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確主張,再加上一些只顧茍且偷
21、安的貴族的讒言,使得屈原反而因為堅持己見而遭到懲罰。在內政方面,屈原主張“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實行使國家富強的“美政”。他向慕儒家傳說中的圣君賢臣,對政治抱有某種理想主義的態(tài)度。同時他又蔑視那些貪鄙的貴族,主張改革內政,這當然也會使許多人與他為敵。此外,屈原的性格,也是造成他的悲劇的重要原因。從屈原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一個感情激烈、正直袒露而又非常自信的人,這種性格加上少年得志,使他缺乏在高層權力圈中巧妙周旋的能力與技巧,因而也就難以在這個圈子里長久立足。還在屈原受到重用的時候,上官大夫就輕而易舉地使懷王疏遠了他,這不能說完全是由于懷王的昏庸;應該說屈原的性格,以及他在政治上的
22、理想主義態(tài)度,同實際的政治環(huán)境本來是難以協(xié)調的。在歷史上,像這種詩人氣質與環(huán)境的矛盾,不斷地造成人生悲劇,同時也造就優(yōu)秀的文學。 詹安泰:“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再沒有任何一個作家能夠把一生的政治斗爭的實踐過程和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完全結合在一起的,再沒有任何一個作家寫出一篇具有象政治論文一樣強烈的政治傾向性的雄麗詩篇可以和離騷媲美的?!彼枷爰仪涸趯ΜF(xiàn)實黑暗的思考與抨擊中,展示出對美政理想的熱烈追求;“選賢任能”是其“美政”追求的核心,認定賢才輔佐是使國家踏上坦途的不可缺少的條件;“為君者不但在選賢任能,而猶在得民心”,此種“民本”思想,為其感情迸發(fā)的最終歸宿。哲學家屈原:天道觀、精氣論等都體現(xiàn)出
23、政治哲學的進步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處于一個擇國而仕的時代,為何眷戀祖國不去?中原對楚存在歧視、對抗,楚與中原有尖銳的民族矛盾。周成王會盟天下諸侯,楚王連上會議桌的資格都沒有,只能在下面與鮮卑人一起看守火盆和做些服務性工作。在中原歧視與高壓下,激發(fā)了楚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左傳載“巴人伐楚,楚子御之,大敗于津,還育拳弗納?!睉?zhàn)敗,守門人甚至不讓國王進國門。西周末,楚與周王朝分庭抗禮,春秋后,發(fā)展更為迅速。整個春秋時代,可說是一場楚人圖霸與阻止楚人圖霸的斗爭,是一場楚人北進與阻止楚人北進的斗爭。春秋末年,楚滅吳越,占領了整個長江中下游,并對云南、貴州開發(fā),戰(zhàn)國時,仍為天下強國,“地方五千里,
24、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保☉?zhàn)國策)這種對本民族歷史的認同、自信、自豪,是屈原愛國主義的由來。懷襄二世,楚急劇由強變弱至滅亡,但懷王晚年被騙囚秦,仍以國家利益為重,拒絕割地要挾,懷王客死,楚人發(fā)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三、離騷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大約作于楚懷王入秦不返、頃襄王初立之時。全詩370余句,近2500余字,是我國文學作品中最長的一首抒情詩。離騷是一首充滿愛國主義熾熱感情,構思奇幻,色彩絢麗的積極浪漫主義杰作。離騷思想內容十分豐富,撮其要者,大略有三個方面:作者執(zhí)意改革政治以振興楚國而不為君王所信任;作者追求、堅持高尚的道德操守而遭到“黨人”的誣陷誹謗
25、;作者深情地眷戀著祖國卻一再受到排斥和打擊。我們可以把離騷分成前后兩大部分。從開頭到“豈余心之可懲”為前半篇,側重于對以往經歷的回顧,多描述現(xiàn)實的情況;后半篇則著重表現(xiàn)對未來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過幻想方式。離騷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滿腔的激情抒寫了自己對祖國、對人民的愛。詩人融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日月風云及各種奇妙的自然現(xiàn)象為一體,創(chuàng)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但這個世界卻是以楚國現(xiàn)實為基礎的。他“依詩取興,引類譬喻,善鳥花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以男女婚姻比喻君臣遇合,以上下求索比喻對真理的追求。整首詩貫穿著作者以理想改造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愿望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而當理想破滅時,他更以死表示了自
26、己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能接受。故王逸說:“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離騷序)四、九章哀郢【譯文】天道不專反復無常啊,為何使老百姓在動亂中遭殃?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啊,正當仲春二月遷往東方。離別家鄉(xiāng)到遠處去啊,沿著長江、夏水到處流亡。走出都門我悲痛難舍啊,我們開始上道在甲日的早上。從郢都出發(fā)離開舊居啊,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槳兒齊搖船兒卻徘徊不前啊,可憐我再也不能見到君王。望見故國高大的楸樹我不禁長嘆啊,淚落紛紛象雪粒一樣。經過夏水的發(fā)源處又向西浮行啊,回頭看郢都東門而不能見其模樣。心緒纏綿牽掛不舍而又無限憂傷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腳在何方。順著風波隨著江流漂泊吧,于
27、是乎飄流失所客居他鄉(xiāng)。船兒行駛在泛濫的水波之上啊,就象鳥兒飛翔卻不知停泊在哪個地方。心中郁結苦悶而無法解脫啊,愁腸百結心情難以舒暢。 將行船向下順流而去啊,過了洞庭湖又進入長江。離開自古以來的住所啊,如今漂泊來到東方。我的靈魂時時都想著歸去啊,哪會片刻忘記返回故鄉(xiāng)?背向夏水邊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漸遙遠真叫人悲傷!登上大堤而舉目遠望啊,姑且以此來舒展一下我憂愁的衷腸。江漢平原人民還過著平安歡樂的日子啊,江漢盆地還保持著傳統(tǒng)的楚國風尚。面對著波濤浩渺不知道去向哪里啊?大水茫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連大廈變成了丘墟都不知道啊,又怎么知道郢都的兩個東門是否荒涼?心中久久不悅啊,憂愁還添惆悵。郢都的路途是
28、那樣遙遠啊,長江和夏水有舟難航。突然遭放逐不被信任啊,不能回郢都至今已有九年時光。悲慘憂郁心情不得舒暢啊,困苦失意滿懷悲傷.有人順承楚王的歡心表面上美好啊,實際上內心虛弱很不可靠。有人忠心耿耿愿意進身為國效力啊,卻遭到嫉妒者的百般阻撓。唐堯、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遠無比可達九天云霄。那些讒人們卻要心懷妒嫉啊,在他們頭上加以“不慈”的名號。楚王討厭那深憂遠慮的美德啊,卻喜歡聽那些人口頭上的慷慨辭藻。小人奔走鉆營而日益顯進啊,賢臣反被疏遠置于腦后。放眼四下觀望啊,希望什么時候能返回郢都一趟。鳥兒高飛終要返回舊巢啊,狐貍死時頭一定向著狐穴所在的方向。確實不是我的罪過卻遭放逐啊,何日何夜我會將故國遺
29、忘! 【賞析】哀郢結構上最為獨特者,是用了倒敘法,先從九年前秦軍進攻楚國之時自己被放逐,隨流亡百姓一起東行的情況寫起,到后面才抒寫作詩當時的心情。這就使詩人被放以來銘心難忘的那一幅幅悲慘畫面,一幕幕奪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現(xiàn)。史記屈原列傳載,楚頃襄王立,令尹子蘭讒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長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載頃襄王元年“秦大破楚軍,斬首五萬,取十五城而去”。秦軍沿漢水而下,則郢都震動。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時。此詩可分為五層。前二層為回憶,第三層抒發(fā)作詩當時的心情,第四層為對造成國家、個人悲劇之原因的思考。第五層亂辭在情志、結構兩方面總括全詩。詩的開頭詩人仰天而問,可
30、謂石破天驚。此下即繪出一幅巨大的哀鴻圖?!爸俅骸秉c出正當春荒時節(jié),“東遷”說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漢水,兼道而涌,濤聲哭聲,上干云霄。所以詩中說詩人走出郢都城門之時腹內如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離去,舉起了船槳任船飄蕩著: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傷心再沒有機會見到國君了?!凹字?朝)”是詩人起行的具體日期和時辰,九年來從未忘記過這一天,故特意標出??倢懢拍昵爱斲嘉M鲋畷r自己被放時情景 “望長楸而太息兮”以下,寫船開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從?!伴L楸”意味著郢為故都。想起郢都這個楚人幾百年的都城將毀于一旦,忍不住老淚橫流。李賀說:“焉洋洋而為客,一語倍覺黯然!”因為它比一般的“斷腸
31、人在天涯”更多一層思君、愛國、憂民的哀痛。詩中從“西浮”以下寫進入洞庭湖后情形,故說“順風波”(而非順江流),說“陽侯之氾濫”,說“翱翔”,等等?!皩⑦\舟而下浮兮”以下為第二層,寫繼續(xù)東行時心情?!斑\舟”指駕船、調轉船頭?!吧隙赐ァ毖杂啥赐ズ毙?,“下江”言順流而下。去之愈遠,而思之愈切。詩人之去,可謂一槳九回頭,讀之真堪摧人淚下?!爱斄觋栔芍临狻币韵聻榈谌龑樱瑢懺娙俗鞔嗽姰敃r的思想情緒。在這一層中才指出以上二層所寫,皆是回憶;這些事在詩人頭腦中九年以來,魂牽夢縈,從未忘卻?!爱斄觋栔芍临狻倍錇檗D折部分,承上而啟下。此陵陽在江西省西部廬水上游,宜春以南。漢書地理志說:“廬江出陵陽東南”,
32、即此。其地與湖湘之地只隔著羅霄山脈。大約詩人以為待事態(tài)平息,可以由陸路直達湖湘一帶(俱為楚人所謂“江南之野”),故暫居于此。第四層即“外承歡之汋約兮”以下,承接第三層的正面抒情,進而揭出造成國家危難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僅因為他們無能,還因為他們無憂國憂民之心,只知為了一己的利益而誣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國安民方面實在難以倚靠。但關鍵還在于當政者喜好怎么樣的人。“憎慍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對頃襄王的評價。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最高統(tǒng)治者。作品表現(xiàn)的思想是極其深刻的。第五層亂辭在情志、結構兩方面總括全詩。詩的前二層為回憶,其抒情主要通過記敘來表現(xiàn);第三、四層是直接抒情。
33、亂辭總承此兩部分,寫詩人雖日夜思念郢都,卻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國的痛苦和悲傷?!傍B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語重意深,極為感人。全詩章法謹嚴,渾然一體?!舅囆g特色】1、融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2、語言上:駢句多,如“去故鄉(xiāng)而就遠,遵江夏以流亡”、“過夏首而西浮,顧龍門而不見”、“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遠”等,既富有對偶美,也有助于加強感情力度。3、抒情方式上:一唱三嘆與直抒胸臆融為一體。既有一唱三嘆的回環(huán)往復,如東遷時的痛苦與不舍“出國門而軫懷”、“心嬋媛而傷懷”、“心絓結而不解”等語句,反復吟唱,表達對郢都的無限眷戀和哀婉凄絕之情;又有江河潰流式的迸發(fā),如第四層對獻媚鉆營的奸佞小人的
34、無比痛恨,對楚王遠賢親佞的深深失望之情。從而使全詩的情感顯得悲愴深沉又激烈纏綿。故徐煥龍楚辭洗髓謂之“于九章中最為凄惋,讀之實一字一淚也”,誠然。五、【思考和練習】聯(lián)系學過的屈原其他作品,談談你對屈原的人格魅力的理解。人格魅力指一個人的優(yōu)良品德和獨立特征,與眾不同的風度和才能。李長之孔子與屈原中說他們是“中國精神史上最偉大的紀念像,是中國人倫之極峰??鬃哟砦覀兠褡宓木?屈原代表我們民族的心靈?!标P鍵詞:忠君愛國、高潔堅貞、嫉惡如仇、探求理想、文采卓絕。3.涉江采芙蓉【教學目標】1、了解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地位和藝術特色。2、 了解詩歌意境和意象的關系。3、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4、運用想象描摹詩
35、歌的藝術畫面?!窘虒W重、難點】、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描摹詩歌畫面;、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yǎng)詩歌鑒賞能力?!菊n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鐘嶸在詩品中評價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敝傅氖枪旁娛攀椎恼Z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二、文學常識介紹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tǒng)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其內容主要反映漢末戰(zhàn)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
36、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三、詩歌鑒賞品味、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
37、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辈苫ㄕ哿?,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明確:這是環(huán)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xiàn)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yōu)橄旅娴镊鋈讳N魂作鋪墊。、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
38、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fā)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奥坪啤币辉~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明確:
39、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四、問題探究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huán)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tǒng)一)這首詩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xiāng)的妻子。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xiàn)。它寄托了什么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
40、,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并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或為“奇樹”開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xiàn)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吧娼绍饺亍边@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败饺亍薄疤m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安芍z誰?所思在遠道?!边@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
41、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xiāng)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xiāng)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墒牵@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后兩句也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
42、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五、思考練習1.了古詩十九首的風格。2.體會思婦和游子的真摯感情。3闡釋這首詩的意境。4.歸園田居-陶淵明教學目標: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教學重點:欣賞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和作者的人格美。教學方法:講授法、誦讀法、多媒體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內容:一、 導語有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該舍,什么該得,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選擇是辭官歸隱,終老田園。今天我就來學習他的歸園田居,來讀一讀陶淵明的舍與得。二、 作者簡介(以學生回憶為主,力求簡潔)三、
43、解題1、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明確:歸2、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陶淵明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的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考慮的問題呢?今天我們就從題眼展開,通過思考下面的問題來解讀詩歌。從何而歸 歸向何處 四、朗讀詩歌,尋找相關信息。(一)從何而歸? 明確:官場問:作者把官場比喻為什么? 明確:塵網、樊籠問:把自己比喻成什么? 明確:羈鳥、池魚問:作者為什么如此比喻?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解讀“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誤”、
44、 “網”和“三十年”)( 一個“誤”字,含蘊著詩人對幾十年人生經歷的幾多深刻體悟,對當時社會和官場的幾多憎惡,對自己選擇人生道路的幾多反思?。﹩枺禾諟Y明一生多次做官、辭官,這些是不是僅僅用一個“誤”字就可以辯解的呢?明確:矛盾心態(tài) 養(yǎng)家糊口的需要,儒家大濟蒼生思想的影響。 更凸現(xiàn)出他的徹底悔悟 也許是一種托詞問:作者為什么要回歸田園?(用原文的詩句回答)A性本愛丘山(原因)B守拙歸園田(目的)問:作者為什么說自己是“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明確:反對官場生活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的影響而失其本心,所以寧可挨餓受凍也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一個“拙”字,包含了詩人多少人生感
45、悟,有幾分自嘲,有幾分悲哀,確乎還有幾分自慰!我們可以認為后文就是在圍繞自己固守的“拙”字展開描繪的。詩人描寫到了哪些田園景色?描繪了怎樣的生活場景?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問:沈德潛說“樸字見色,常字見奇”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作者的筆下為什么顯得那么美?這段描寫具有怎樣的意境?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全景: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近景: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遠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畫外音: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明確:簡陋、空闊、恬靜、優(yōu)雅,一片朦朧,一片寧靜,一片和諧,這是一片美似仙境的田園,讓作者棄官歸隱,流連忘返。(田園美主要體現(xiàn)在八句寫景詩句上。美在何處?
46、淡雅開闊: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綠,夾有粉紅與雪白;遠有村落、炊煙和桑樹,淡淡的蒙朧中透出一股綠意。這是一幅淡雅開闊的田園畫。恬靜幽邃: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風中搖動枝條,自得其樂;桃李在艷陽下自由開放,輕松自如。田野遠處,村落隱隱,炊煙裊裊,深巷狗吠,桑樹雞鳴,寧靜恬適,幽邃深遠。自然和諧:你看,屋宇巷陌,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還有那些沒有出場的“往來耕作”,“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桃花源記)之人,在這片遠離塵囂的田野上,自然相處,和諧生存,是那樣平和安定,舒適自足。生機盎然:詩人描繪的這片田園,桃紅柳綠,雞鳴狗吠,“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陰,菽稷隨時藝,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
47、詣”(桃花源記詩),正是“鳥弄歡新節(jié),泠風送余善”,“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一派生機,良可喜人。)田園詩是他為中國文學增添的一種新的題材,以自己的田園生活為內容,并真切地寫出躬耕之甘苦,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人。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xiàn)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虼河巍⒒虻歉?、或酌酒、或讀書、或與朋友談心,或與家人團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東籬,以及在南風下張開翅膀的新苗、日見茁壯的桑麻,無不化為美妙的詩歌他的田園詩有的著重寫躬耕的生活體驗,這是其田園詩最有特點的部分,也是最為可貴的部分(二)歸去如何?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歸隱后的情感的詩句和詞語
48、。明確:無塵雜、有余閑、久、復自由、安逸、喜悅問: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談談全詩如何體現(xiàn)了陶淵明的人格美?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這首詩是在陶淵明從彭澤縣令任上掛印歸家一年后寫的。詩人把官場比作“塵網”“樊籠”,把當官比作“羈鳥”“池魚”,極為形象極為準確極為深刻地展示了詩人的人格美。詩人為了保住做人的尊嚴,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為了享受自由的生活,竟然把自古以來讀書人的最佳去處官衙,視為“塵網”“樊籠”,把讀書人的最佳選擇當官,視為“羈鳥”“池魚”,把脫離此“網”此“籠”獲得自由作為最快意的事來抒寫來歌唱,真是敢反歷史潮流的英雄,可謂塑造自
49、我人格的勇士。詩人的人格美還表現(xiàn)在他歸家后,“開荒南野際”,躬耕自給,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發(fā)現(xiàn)田園美,歌頌田園美。這種自立于世的獨立人格,可謂健全,堪稱高尚;這種醉心田園、自然的高雅情趣和人格魅力,古往今來,傾倒了多少文人志士。如果能從陶醉淵明此后至去世的二十年的生活和詩文中考察解讀詩人,我們會更加為詩人偉大的人格而激動不已。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許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到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用以保護自己出處選
50、擇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們心目中高尚的藝術境地。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饑凍雖切,違己交病”(歸去來兮辭序)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五柳先生傳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愿烏遷(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饑來驅我去,行行竟何之”(乞食)問:在這樣極其窘迫的生活境遇之下,陶淵明為什么還會保持如此獨立的人格?明確:作為人的獨立精神的覺醒討論:像陶淵明這樣洞悉時世,不愿陷身濁泥潭,自善其身是不是“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總結全文:著名詩人、學者葉嘉瑩女士說得好:“在古今詩人之中,能夠直接面對人生的苦難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的,只有陶淵明。當然,他也不得不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道路付出了勞苦饑
51、寒的代價”漢魏六朝詩講錄。 這就是陶淵明。他的歸來,他的舍得,在我們心中留下了許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氣,摒棄官場厭惡功名的高潔情懷。他不僅創(chuàng)作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精美詩文,而且塑造了中國歷史上的完美人格!五、補充資料:陶淵明東晉建立后一百年間,詩壇幾乎被玄言詩占據(jù)著。從建安、正始、太康以來詩歌藝術正常發(fā)展的脈絡中斷了,玄言成分的過度膨脹,使詩歌偏離了藝術,變成老莊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淵明的出現(xiàn),才使詩歌藝術的脈絡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許多新的充滿生機的因素。陶詩沿襲魏晉詩歌的古樸作風而進入更純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標志著古樸的歌詩所能達到的高度。陶淵明又是一位創(chuàng)新的先鋒。他成功地將“自然”提
52、升為一種美的至境;將玄言詩注疏老莊所表達的玄理,改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詩歌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并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這種新的題材。他的清高耿介、灑脫恬淡、質仆真率、淳厚善良,他對人生所作的哲學思考,連同他的作品一起,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個“巢”,一個精神的家園。一方面可以掩護他們與虛偽、丑惡劃清界限,另一方面也可使他們得以休息和逃避。他們對陶淵明的強烈認同感,使陶淵明成為一個永不令人生厭的話題。 (一)陶淵明的人生道路與思想性格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十分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晉朝的大司馬;祖父做過太守,父親大
53、概官職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淵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視門閥的社會里,陶家的地位無法與王、謝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門。陶侃出身寒微,被譏為“小人”,又被視為有篡位野心之人??梢韵胍姡暮笕嗽谡紊系奶幘呈窍喈攲擂蔚?。 陶淵明在柴桑的農村里度過少年時代,“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飲酒其十六),便是那時生活的寫照。他常說因家貧而不得不出仕謀生,這固然是實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種想要建功立業(yè)的動機。陶淵明歲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辭職。后來江州召為主簿,他未就任。 后來先后做過一些小官,最后任彭澤縣令,在官八十馀日,十一月就辭官歸隱了。這次辭去縣令的直接原因,據(jù)宋書本傳記載:“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倍o官時所作的歸去來兮辭說出了更深刻的原因:“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陶淵明徹底覺悟到世俗與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違背的,他不能改變本性以適應世俗,再加上對政局的失望,于是堅決地辭官隱居了。 辭彭澤令,是陶淵明一生前后兩期的分界線。此前,他不斷在官僚與隱士這兩種社會角色中做選擇,隱居時想出仕,出仕時要歸隱,心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停業(yè)通知的司法實踐-洞察及研究
- 楷書硬筆、毛筆書法技法系統(tǒng)化教程
- 發(fā)酵技術的基礎原理與應用分析
- 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融資模式探究
- 自然辯證法考試重點與難點總結
- 多維度特征提取在電力系統(tǒng)擾動識別中的應用
- 內部資金調劑管理辦法
- 生物炭與有機肥配施對土壤健康及設施栽培黃瓜生長的影響機制研究
- 安全運輸操作規(guī)程與案例分析
- PCR實驗室管理與標準化操作流程
- GB/T 45698-2025物業(yè)服務客戶滿意度測評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課標Ⅰ卷)語文試卷(含答案)
- 本土品牌“品牌年輕化”策略研究
-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2025屆七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創(chuàng)新人才小升初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期末試題及答案
- 胰島素筆的使用操作流程
- 九年級化學上冊(滬教版2024)新教材解讀課件大綱
- 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浙江省江山市大陳鄉(xiāng)烏龍村鐵錘山水泥用灰?guī)r礦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表
-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論:理論重塑與創(chuàng)新實踐
- 工程框架協(xié)議合同協(xié)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